-
1 # 曰如斯乎
-
2 # 小璆球
當然是這個“床”字了。
今傳四種說法。
指井臺、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床”,《易·剝床·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胡床馬未都等學者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一種坐具)。
-
3 # 杖芒徐行
靜夜思,幼兒入門級詩歌,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
“床前明月光”的“床”字頗有爭議,在幾個版本當中我還是最喜歡“窗”這個含義,因為同後面的“地上霜”“望明月”相呼應,站在窗邊才能望到月亮,也符合我們心目中詩人吟詩應該有的樣子。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月光,運用比喻手法,將月光撒到地上的樣子比喻結成的霜,後兩句表達思鄉之愁,將月亮作為連線詩人與故鄉的情感寄託,“望月念家鄉,心中不免惆悵”。
整首詩將詩人看到的景色、身體的動作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完全融入其中,像是描寫一個場景裡的連貫動作,自然敘述,無華麗辭藻,卻讓人感同身受。
李白25歲辭親遠遊,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26歲的李白離家1年,在揚州寄宿旅舍所做,此時的李白還年輕,與他後來詩詞的豪放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如同我們現代年輕人一樣,學有所成,滿懷希望外出闖蕩,但奈何想象豐滿,現實殘酷,隻身一人在外,唯家中牽掛尚可寄託,古人同我們現代人的心路歷程相通啊!
-
4 # 行雲流水99
讓我感受到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懷戀,“舉頭望明月”,抬頭之後,卻發現只有一輪皎潔的明月相伴,更襯托出了他的孤單寂寞。
-
5 # 輕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明亮的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好像小時候學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當時讀起來,沒有感想。直到中學學了文學常識才發現原來這首詩中也有好多忽略的東西呢。
小時候都覺得“床前明月光”的“床”表示的就是現在的床,其實很多解釋中都認為“床”是“窗”的通假字,進而又發現床還有很多其他的意思。
比如說,“床”指井臺;指井欄;又指胡床,即輕便坐具,類似小板凳的東西。
從這首詩中,還可以學到一些讀故事的方法,比如說,“疑是地上霜”的“霜”既突出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
這首詩後兩句還運用了動作神態描寫,深化了思鄉之情,“思”字運用的非常好,家鄉的一草一木盡化在一個“思”字中,這便是一種巧妙的手法。
我在讀出思鄉之情的時候,還體味了詩詞的美······
-
6 # 粵北空谷
《靜夜思》創作於公元726年(唐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詩仙李白當時在楊州旅舍寫下這首千古絕句,同時還作了一首《秋丘旅懷》。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很顯然,這首詩描述的是詩人因身處異地他鄉,夜晚來臨,見月的銀輝灑落在床前,孤獨之感如寒霜般應景而生,不由地心中思念起遠方的故鄉。
對於詩中的“床”,今有五種不同的解釋:
一:指井臺。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有論文考證並發表在刊物上。
二:指井欄。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水井為木結構,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以防不謹。這方框形既象四堵牆,又象古代的床,故井欄又叫銀床。欄還有一種專稱,叫“韓”,《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的意思。
三:床即窗的同假字。
四:床的本意,即臥榻。
五:馬未都認為,床應該解釋為胡床,也稱交床、交椅、繩床,古代一種可摺疊的坐具。
我們從詩中的“床”一字,就可以學習到詩義之外的許多知識,這也取決於歷代研究者對於詩中“床”之一字的頗多異議。
一首既簡單又直白五言絕句,卻能激起千古傳唱,又怎不教吾輩頂禮而敬?
-
7 # 南街小學畢業生
看到網上太多對《靜夜思》的解讀,我也不再重複前人的回答了,只是自己單純對這首詩的熱愛,也因周圍朋友在詢問我哪首詩歌是自己最喜歡的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李白的《靜夜思》,當看到這個題目更是想以拋磚引玉的文字,跟大家交流。
這首《靜夜思》大概是自己識字之後便開始背誦的幾首古詩之一,還包括李紳的《憫農》、駱賓王的《鵝》等朗朗上口的詩歌,簡單的詞語,押韻的節奏,是每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最容易記住的韻律。
若是問我“透過《靜夜思》你掌握了什麼知識”,除了已有的對“床同窗”的考究外,其實我想回答的一句話是:
最簡單的,才是最真情的。
有人評價李宗盛的歌曲“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對於這首《靜夜思》來說,更是再恰當不過了。
少時背誦古詩,大多不能夠完全理解詩人在當時的心情,多是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只要保證對偶句正確,沒有錯別字就萬事大吉,而其中的含義,並沒有學生太多在意,是的,因為背誦古詩的人,大都有一個身份——學生。
學生時代的我們似乎都是家中的寶,安心學習而無需考慮生活壓力,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圍繞,未曾感受過什麼叫做孤單,孤獨和不安,自然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會產生太多的共鳴。
直到自己背起行囊,遠赴他鄉,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身份,打拼事業時,才想起小時候背誦的那首《靜夜思》,也就是在那時,才會感嘆一句“原來這首詩寫的如此真實”。
床前明月光——不就是自己在大城市的出租屋裡,獨自看著窗外的月光,冰冷的月色照進屋內,彷彿更加重了空氣的冰冷,無人交談,無人吐訴,只能看著照射在床鋪上的月光,獨自體會這份孤獨。
疑是地上霜——白天的奔波還能消除自己思鄉的情緒,而到了夜晚,在靜止的空氣裡,彷彿自己被世界遺忘一般,如夢初醒,時長不願對自己一人在這冰冷的城市森林裡獨處的時間,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親人的問候,這眼前的月光像打在是葉子上的寒霜一樣,冰冷。
舉頭望明月——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地球,更是同一輪明月,想念著此刻故鄉的明月下,也會有親人在思念我吧。在同一個時間段裡,相隔數千公里的距離,以儘可能的方式使自己與家人能夠在同一個空間裡,這樣也許可以撫慰自己思鄉的心情。
低頭思故鄉——當視線離開明月,也彷彿又回到了現實世界裡,特別是在萬家燈火時,無論看到成雙成對的情侶,還是看到三口之家的歡樂,回看自己,才發現,我只剩下“孤獨”作伴,我的父母啊,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家人,我想念的家人們,你們在那裡過的好嗎?
二十個漢字,寥寥幾筆,描寫的卻如此真實。
年少時,常常因為自己多讀了幾本書,在寫作時多有炫技的嫌疑,必須有排比,必須有華麗的辭藻,還得有一些成語、歇後語、諺語穿插其中,甚至寫一些生僻字,以彰顯自己“知識淵博”,現在回頭想想,令人笑掉大牙。
殊不知,最簡單的才是最真情的,就像李白的《靜夜思》,二十個漢字中裡,都是小學生熟知的漢字,其中的語法,幾乎同白話相當,可就是這樣,恰恰把時年二十六歲的李白,在揚州旅館的思鄉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這才是詩人,這才是大師,這才是能把漢字使用的遊刃有餘的境界。
最簡單就是最真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愛一個人就去說“我愛你”,想一個人就去說“我想你”,字數是少,筆畫是少,幾乎都不成句子的三個字,卻包含自己最真摯的感情,千言萬語不敵“我可以”,滔滔不絕不如“我願意”。
李白的詩,是純粹的,是普通的,也是高尚的,它單純又豐富,它樸素且自然。
叫我怎能不愛它。
#泛文化寫作營#
回答僅為一家之言,做拋磚引玉之意,望各位批評指正,相互交流。
-
8 # 藍水晶mm
學習了靜夜思,讓我知道了一個遊子孤獨在外,思念親人的感人畫面,使我感受到家鄉對於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存在,體味到那一份深藏在心中的對親友的掛念。知道了“月是故鄉明"的道理。學習到作者透過描寫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思鄉及思念親人的苦惱,全部放在一首詩中,拿捏得恰到好處。
-
9 # 聞道知行
李白:《靜夜思》五言絕句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的思鄉圖。畫面感很強,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首詩語言簡潔明朗,是語言無隔之詩,少年兒童讀起來不看註釋也能理解意思;這首詩感情真摯,是感情無隔之詩,每個人都能領略到濃濃地思鄉之情,特別是身處異鄉或者異國之人更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和韻律感很強,所壓的韻腳字“光”、“霜”、“鄉”符合“七陽”韻,讀起來有乾淨向上的感覺,嚴格的格律要求也沒有限制住李白的才情,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最好體現。
-
10 # 左岸方言
透過靜夜思,首先我找到了交朋友的方法。
因為很多人都喜歡改編這首詩,在所有的唐詩中,《靜夜思》是被改編次數許多,也是版本最多的,這就教會了我們什麼呢?
就是做人要有才華還要懂得幽默。改編詩,又讓人不反感,這是才華,改的詩讓人接受,一般都離不開幽默,而才華和幽默,恰好是交友必備的品質。
另外,它還教會人欣賞的藝術,窗前的光,疑似地上霜,這就是生活的情趣啊。朱光潛在藝術人生中說人的一生要有趣,要學會欣賞。所以這首詩也讓我們懂得欣賞。
還有就是讓我們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靜靜的夜,看著月亮,原本是多好的意境啊,可是作者沒有享受月景,而是想到了家。古人說,富貴還鄉,作者這種狀態下的想家,其實是對自己狀態的不滿,他難以啟齒回家這件事,這對他來說是有危機感的。
所以,他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也值得讓人學習!
-
11 # 楂楂紅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共四句,20個字。每個字都是常用字,連字成句,句意通達明瞭,組句成詩。每個字都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開啟另一個世界的視窗。
向世人訴說不同時代的思鄉之情。可見,詩人李白運用漢文字己臻化境。千百年來,這首《靜夜思》可謂是婦孺皆知,口口傳頌。
靜夜思 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欣賞一下這首神作。
詩人為什麼寫這首詩這首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我們知道,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別人酒後吐“真言”,他是酒後作“詩言”。詩的質量與酒量成正比。
這次一個人在外走天涯,肯定沒少喝。半斤燒酒下肚,詩人隔窗仰望天空一輪明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詩《靜夜思》。
酒後迷幻,遐思冥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是寫實,也是敘事。李白的性格狂放不羈,自由散漫,不是個戀家的主。他崇尚“好男兒志在四方”,經常仗劍走天涯。遍遊名山大川,尋仙訪友,飲酒賦詩是他專業。
這次來到揚州,白天遊西湖,逛寺院,舟車勞頓。回到旅舍喝個小酒,喝得有點高了,人困馬乏剛要休息。忽然,一縷清輝,如水似銀透過窗玻璃,傾瀉進屋內,照射在床前李白的鞋子上。
由“疑”字可看出,李白有點迷糊了,恍恍惚惚感覺腳面好像撲了一層白霜,心想:嗯,又喝大了,躺在路邊草叢中和衣而睡……突然一激靈,緩過神來,原來是調皮小月光在捉弄我呀。“霜”字,意味著寒冷,夜深人靜,又由月光想到“霜”,反襯出了李白離家久遠,做客他鄉的孤單寂寞冷。
他雖然想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尋覓仙蹤,廣交賓朋,但思妻小念家鄉之情,是人之常情,也免不了俗。“霜”字為下文抒情作下鋪墊。
夢想照現實,鄉愁溢於胸“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兩句抒情。李白正在遲疑,地上的白光到底是“霜”,還是別的什麼東東時,有意無意一抬頭。朦朦朧朧地一望,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一輪皎潔的明月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月亮這個特殊的星球,向來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睞,作為寄予情愫的載體。唐朝時尤為盛行,如:孟浩然寫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白居易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李白是唐代詩人中的代表,把月亮寫到了極致。
秋月分外光明,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情懷,使人感到客居孤寂,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短短四句詩,詩人由月光興起,到思鄉結尾。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寫得清新自然,簡約直白。詩的內容是單純的,同時卻又是豐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言有盡而意無窮。詩人的言外之意比他已經寫出來的要多得多。詩的構思細膩而款曲,卻又是信口拈來、渾然天成。從這首《靜夜思》裡,我的確領會了李白的詩句,“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絕妙境界。
-
12 # 謝謝您88888888
隨著科技發達,通訊功能越來越先進,而手機就成了人們的最方便的通訊工貝,也是人們及時能瞭解新聞、學習知識,支付業務等的最好工貝,幾乎人人都有,當我們買了手機後,必須要配上一個卡,才能使手機發揮作用,這個卡叫做SIM卡,這種卡有三種,即移動卡、電信卡、聯通卡,問題中的“通”指聯通,當你的手機確認選擇聯通卡後,這時聯通服務商將為你的手機服務,如想諮詢業務,就拔客戶服務熱線:10010,然後根據語音提示進行相應操作,聯通服務商就為你解答,如想充值就拔打:10011,根據語音提示進行相應的操作,這樣才能保持你的手機正常發揮作用,還有一個聯通秘書檯服務電話:10198。問題中的“你掌握了什麼知識”的“掌握”就是手機,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電話號碼就是“知識”。
-
13 # 木子小又又
《靜夜思》這首詩可謂是入門級古詩,孩童時期哪怕是不太能明白這其中之意,背誦起來也是能夠張口就來,朗朗上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寥寥二十字,卻使得一種遠在他鄉思念故鄉的遊子之情躍然紙上。
同時,這首詩也嚴格地遵守了押韻原則,其韻腳分別為“光”“霜”“鄉”,也正是因為其押韻,才使得讀起這首詩來如此朗朗上口。
《靜夜思》這首詩寫的是遠在他鄉的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這兩句是寫詩人在他鄉作客的一種特定環境中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遊子,白天疲於奔波,忙忙碌碌,倒也無暇思慮其他。
然而每當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就不免空了下來,孤獨感也就隨之而生了,自然而然就泛起了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將詩人睡夢初醒、恍惚迷離的狀態形象地描繪了出來,正是因為這種恍惚才使得詩人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以為是鋪在地面的濃霜。
這一“霜”字在形容了月光的皎潔的同時,又表達出了當下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了詩人飄泊他鄉的一種孤寂淒涼之情。
前邊這兩句可謂是景物描寫,透過景物描寫來烘托遊子的思鄉之情,為後邊的感情抒發奠定基礎,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借景抒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如果說前邊兩句是一種靜態描寫的話,那麼後邊這兩句則很好地運用了動態描寫的手法,與之形成對照。
這兩句,透過對詩人動作神態的刻畫,將詩人的思鄉之情進行了深化。
“望”字與前邊的“疑”字形成了對照,將詩人從之前的迷離朦膿狀態中拉了回來,他抬頭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他此刻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之下。
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作為這首詩的結尾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了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的狀態。而“思”字意猶未盡:思念家鄉的父母親人、親朋好友,思念家鄉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思念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一個“思”字引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也沒有精美華麗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性的語言,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但卻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從“疑”到“舉頭”,再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
“無意於工而無不工”,非刻意為之,卻處處盡顯“刻意”,如此“自然而又超然”之詩,也難怪胡應麟稱其為“妙絕古今”了。
-
14 # 五秒魚
眾所周知,“詩仙”李白的絕大多數詩表現出來的都是豪邁的氣勢。而這首《靜夜思》,情景靜謐了很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休息的地方 ,明月的光輝灑在床前,柔美的同時顯得有些冷清,白天太過於繁忙,心思可以轉移到很多地方,但晚上,四處寂靜,孤獨的思緒容易爬上心頭,既是孤獨,才會異常的思念故鄉。才會覺得清冷,月光如寒霜。在視覺上的確如此,也襯托出詩人人性孤單寒冷的特點。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頭看見的明月,若是圓的,便會聯想到自己沒有與家人團圓,感傷自己比不上月亮,若是彎的,又有同病相憐之感。九州大地都是同一輪月亮,卻不能一起賞。抬頭與低頭之間,故鄉情湧入心中,無限的相思之情不斷的湧現。
次詩出現在小學課本,與李白的其他氣勢磅礴的句式相比,的確更能讓人讀懂。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
最平實的語言表達最深情的感情,簡單易懂。以致於後世很多人在思鄉之時,九年義務教育下的詩詞千千萬萬,最容易說出口的也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
-
15 # 小散的懺悔錄
《靜夜思》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而廣泛的大眾記憶,可以說人人都會背,這種獨特的情感紐帶容易激發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共鳴。細看詩句,床前明月光,床前真的是我們睡覺的床嗎?其實不然,其實是指井上的圍欄,你看人人都會背,但很少人能準確知道其中物像含義。也學這才是《靜夜思》告訴我們的道理,對傳統古詩多一份謙虛與敬畏之心。
-
16 # 歲寒三友wsl
問題:透過《靜夜思》你掌握了什麼知識?
一丶透過《靜夜思》使我感到月亮從古至今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首先,從古到今,人們寫詩詞寫文章離不開它!讓我們看看一些與月亮有關詩詞。這些詩詞中有的表達了遠離家鄉,久別故園漂泊者思鄉情愁。如李白《靜夜思》丶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丶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等等,這些與日亮有關詩詞表達是作者思念家人懷念故土的心情!有的則是表達才子佳人,懷才不遇的惆悵情緒,如李的“《對月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古朗夜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凝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諸如此類與月亮有關詩詞很多!還有表閨中少女少婦情懷月亮詩詞等等!其次,月亮雖不發光,但它可以反射太陽光,照亮入類的晴空夜晚,給夜行者帶來光明!“床前明月光”正是月亮帶來光。因此,月亮從古至今與我們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二丶飛鏡無根誰系?這麼大的月亮為什麼它既不會飛向地球,也不會離開地球消失在太陽系中,或者銀河系中?早在南宋大詞人辛辛疾就在《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中這樣寫道:“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妲不嫁誰留?”我是這樣理想他所寫的上闋內容:可愛的月亮,你千嬌百媚,你凌波微步,慢悠悠地,這是要走向何方?是不是天的那邊還有人間?才剛剛見到你從東方升起來?這天外,空曠漫無邊際的,是不是這浩浩湯湯大風把你吹送走的?飛鏡呀,你沒有根,是什麼繩子繫著你,讓你在遙遠天空懸掛著,不掉下來?嫦娥怎不嫁到人間,是誰把她留住的?偉大詞人辛棄疾在八百多年前提出了這些與月亮有關的問題。已是天才之問,但當時物理科學不發達,還不能科學回答這些問題。
隨著科學進步,尤其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運用,今天人們大多數人查一下資料,很快就可得到答案!月球是因為地球對它的引力和它自轉向心力平衡作用,這一對平衡作用力方向相反,使月球保持勻速圓周運動,圍繞著地球轉動。這就昰那根無形澠子。因此,它既不會飛向地球也不會離開地球。現代宇航員實現探月之夢,發現月亮上沒有空氣,沒有水,也沒有動植物,更沒有嫦娥、玉兔和桂樹。
透過《靜夜思》這首小詩我們可以浮想聯翩,能掌握更多更美詩詞和科技知識!
-
17 # 福苓張
《靜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
低頭思故鄉。
一首李白的靜夜思,無不引發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今天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好也在學這首詩,老師給孩子們佈置的作業就是,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思想的感情。
在這首裡、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首先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其次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第三借用景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情感。用敘述的方式表達了客人在他鄉的思鄉之情。
孩子能在這首詩裡學到,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是:疑似地上霜。這個是常用的手法。
總結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詩人在異鄉,在那個特定的環境、對家鄉的思念。我們學習到了比喻和敘述之法,用月光襯托出思念月圓之夜對家鄉的思念。
-
18 # 沒文化的博士前
毫不誇張地說,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這首詩看似簡單,卻不簡單,透過《靜夜思》我掌握了以下知識:
1.《靜夜思》屬五言古詩
《靜夜思》雖然是五字一句,但這首詩並非真正意義上嚴格遵守格律的絕句。
從《靜夜思》的首句以及它的一、二、四句都押ang韻看,它應該屬於五絕平仄格式第一種,即“平起首句入韻式”,那麼,就應當遵循這樣的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是《靜夜思》的平仄格式卻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不符合五絕平仄格式,因此,《靜夜思》並非真正意義上嚴格遵守格律的絕句。有人認為《靜夜思》應屬於五言古詩,或者屬於跟律絕相對的古絕。
2.認識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靜夜思》的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稱為“詩仙”。
我們提到李白時,常常會不由自主想到跟他並稱為“李杜”的杜甫。如果說杜詩內容多為苦難的現實,那麼李詩的內容則充滿瑰麗的想象;如果說杜詩的語言比較沉鬱,那麼李詩的語言則滿溢熱情;如果說杜詩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那麼李詩則醉酒之後,信筆揮灑,自然天成。
杜甫是現實的,而李白是浪漫的。透過《靜夜思》,我們認識了李白這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3.瞭解了詩歌意象的特點
“明月”是《靜夜思》這首詩當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為什麼一抬頭看見明月,思鄉之情就湧上心頭了呢?
其實,詩歌意象往往具有含蓄性,往往說的是這個,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古詩中常常用某種特定的物來寄託作者的情思,“月亮”就是“思鄉”的同義語。
其實,用“月亮”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還有很多,比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19 # 沿流溯源
透過《靜夜思》你掌握了什麼知識?
《靜夜思》是唐代絕句中“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絕句榜樣。
《靜夜思》這首五絕,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詞藻。詩人只是用淡淡的敘述語氣,寫客居異鄉的思鄉之情,雖短短數句,且意味深長,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人尋繹。
全詩欣賞: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全詩解析:
1.“床”字,是全詩解釋的疑難點。
“床”字,是此詩爭論和異議的焦點。至今就傳有五種說法:
2.《靜夜思》譯文:
明亮的月光照在窗前,被月光照亮的地面就像撒了一層霜一樣。我抬頭望著那窗外的明亮月亮,(忽然有所觸動)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起遠方的故鄉。
透過《靜夜思》我們掌握了什麼知識?
二、全詩看似平談無奇,詩句若如白話,對寫作章法也毫不考究。
但正是詩人高明之處。全詩己達到“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詩歌絕妙佳境。
1.用“疑是地上霜”寫出詩人內心的一種感受。
詩人採用白描的敘述方式寫出“疑是地上霜”的景象,而非是採用修辭的手段對月光那般摹形擬象。
①或許是詩人因月懷人,夢迴故鄉,驚醒時看到滿地的月光而有所觸動時的心理感受。
②或許面對月光,詩人一夜難眠,望著窗外的月色,又看到窗外的地面上被月光照的雪白一片,不由產生月光如霜的複雜的心理感覺。
2.用“疑”到“舉頭”,又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出詩人,思鄉情緒的一連串的動作反應。
從而以最簡潔、最直白的描寫手法,形象地揭示詩人的內心的活動。鮮明的刻畫出一個異鄉遊子,在月明之夜,對故鄉的無限思念的情景畫面。
3全詩描寫內容單一,卻意味深長,人們讀來,久久不能釋懷。
全詩清新樸素,明白如畫的場景,讓人浮想聯翩。千百年來,那種思鄉情景的場面,一直令人難以忘懷。
4.全詩構思是細緻而曲屈的。
①全詩結構從上至下鋪陳敘述。
從上部的“床前明月”到下面的“地上霜”;再從“舉頭”到“低頭”表現思鄉,因果曲屈的表現著關係緣由。
②全詩透過“月光”、“地上霜”、“明月”再到“故鄉”,看似詩人脫口吟成,但字裡行間,婉轉表現出,在皓月的朗照及皓月照耀下的那如積雪濃霜的大地,卻深深觸動客居異鄉的詩人,讓詩人秋思綿綿。在詩人對月的凝望中,委婉地表現詩人對故鄉的親人無限思念之情。
-
20 # 有譯思
感謝提問!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掌握的知識是:大千世界,人各不同,但都有某一刻,抬頭望月,思念家鄉!
回覆列表
文藝青年寫詩,唯恐意境不夠高雅,唯恐文字不夠唯美,看看古人天下文錦於吾胸腹,談吐自如的樣子,自感思路開拓,天門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