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一盞清茶釋清歡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司馬炎雖然才能也挺高,但是比起曹操來還是要差一些。三國時期,經過常年的戰亂,許多英雄病死了,許多奸雄老死了,許多梟雄消失了,所以總體上競爭力就下降了。這個時候,誰的能力強一些,堅持得時間久一些,誰的家族底子打得好一些,誰就有更大的希望取勝。

    司馬炎很幸運,這個時候,天下已經沒有像樣的對手了,劉禪軟弱無能,國力貧弱,又有宦官當道,即使沒有司馬炎用兵,蜀國也會自己滅亡。吳國孫皓,暴君一個,又喜好女子,壽命也不會長久。再說兩國的謀士大將,俱往矣,這是對外來說。

    對內來說,司馬懿可以說是為司馬炎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對付諸葛亮的時候,想辦法幹掉名將張郃;對內發動政變,幹掉曹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夏侯惇等等,司馬家族的勢力,一步步壯大,給司馬炎掌握政權、統一天下創造了有利條件。

    反觀曹操呢?對外來說,他面臨的是劉備、孫權,都是不亞於曹操的梟雄,手下又有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魯肅、陸遜等等文臣武將,雖然曹操文臣武將也很多,但是面對孫劉兩家聯合,曹操還是有些吃力。即便是想滅掉任何一方,實力也不允許。

    所以說,司馬炎才能遠勝於曹操是不準確的,在能力的基礎上,再加點好運氣而已。如果曹操和司馬炎PK,曹操肯定完勝,說不定司馬炎還沒有司馬懿活得時間長呢。

  • 22 # 閒敘春秋

    對於“司馬炎的才能是否勝於曹操”的這個問題,相信瞭解三國曆史的朋友的答案應該都是一致的,即司馬炎的才能遠遠不如曹孟德,甚至可以說他幾乎無法與曹公相比較。那為什麼才能更弱的司馬炎能夠統一天下,而曹操卻沒能成功呢?

    在下認為不能以是否統一天下來評價他二人才能孰高孰低,畢竟他們所處的時期和所擁有的基礎是完全不同的:

    曹操處在三國形成前的亂世時期,同時期的對手不乏劉備、孫策(先)、孫權(後)、袁紹、馬騰、董卓、呂布、張繡等豪強,他自己也幾乎是白手起家,一點點擴張著自己的勢力,可見其創業之艱難。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曹公竟能在他一代便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地區,足見其能力非凡。

    反觀司馬炎,身處三國後期,蜀、吳兩國看似仍割據南方卻早已沒有了對抗曹魏(或者說是晉)的實力,可以說統一是大勢所趨並非司馬炎個人能力強大。另外,司馬炎能夠成功,也是靠吃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的老本才得以實現,更不能算他自己的功勞。何況司馬氏三代人也是在曹操所開創的魏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就更說明司馬炎能統一天下,有很大一份功勞其實還是曹操的嗎?

    當然,這些僅僅是從大環境、大趨勢方面把曹操和司馬炎做了一些比較,可能大家會覺得這隻能算是側面反映二人的能力,理由還不夠充分。那我接下來就從具體的幾個方面,切實對比二人的能力:

    1、曹操文才出眾,遠高於司馬炎

    一說到曹操,大家除了立刻能想到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外,一定都知道他還是位優秀的文學家。除了他的詩歌《觀滄海》、《短歌行》已經為人所熟知以外,他更寫過《求賢令》、《置屯田令》等一系列的散文作品,可見曹公的文學造詣之深。

    而司馬炎不僅沒能留下什麼作品於後世,連他曾創作過什麼文學作品,哪怕是一首小詩這樣的史料記載都沒有。看來文才方面他完敗於曹操了。

    2、曹操軍事武功的成就,遠勝於司馬炎

    說起曹操的武,咱們不能狹隘地以其武藝高低來論強弱,畢竟他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而不是殺敵掠陣的武將(當然曹公的武藝也不弱,能舞著槊而賦詩,足見其能文能武),應該從他統兵所取得的戰功來說明他的能力。那曹操取得了多少戰功呢?他討伐過董卓、合圍過袁術,收服過張繡、擒殺過呂布,逼退了劉備、逼死了袁紹,最後還反間了馬超和韓遂、納降了劉琮和張魯,真可謂是豐功偉績了。除此之外,曹操更注有《孫子略解》、《孟德新書》等兵法著作,再一次把自己的武才與文才完美結合。

    而司馬炎呢,在他統治時期取得的最大戰功就是滅吳統一之戰,還主要是靠羊祜、杜預、王濬幾位將軍的能力才得以成功。他自己甚至連戰場都沒有上過,何談武功,何談武力呢?顯然又一次完敗於曹操。

    3、曹操慧眼識才,高明於司馬炎

    曹操唯才是舉是眾所周知的,他所提拔的人才可謂是眾星璀璨。其中包括: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等親族;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等武將;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等文臣,就連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也是曹公發掘的。

    而司馬炎雖也重用過羊祜、杜預、賈充等人,但他啟用最多、也最信任的還是那些司馬氏族人。甚至到統一天下後,大肆分封皇族為藩王,為日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因此選賢任能方面,司馬炎較曹公狹隘得多,還是完敗於曹操。

    4、曹操祖孫三代皆賢能,完勝於司馬炎

    曹操不僅自己文武全才、政治卓越,他的子孫們也都堪稱人傑。長子曹昂仁孝勇敢,為救父親犧牲自己;次子曹丕文采不俗,更具有同父親一樣的政治才能;三子曹彰驍勇善戰,幫父兄征戰沙場;四子曹植才華橫溢,與父兄並稱“三曹”,等等這些都說明孟德培養兒子方面相當有方法。到了第三代人曹叡,依然賢明有為,不僅很好的繼承了祖、父兩代人創下的基業,還在自己一朝讓曹魏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再看司馬炎,選了半天也只選擇了個不太聰明的兒子司馬衷繼承皇位,難道這要怪司馬衷生得不好麼?我想更應該是司馬炎自己眼光不行,培養不力吧。所以,培養子孫、選擇繼承人方面,司馬炎依然完敗於曹操。

    綜合以上幾點,曹操與司馬炎孰強孰弱就不言而喻了吧。歸根到底還是那句話,雖然司馬炎結束了三國亂世統一天下,但才能仍然無法與孟德公相比較,更無從說其遠勝於曹公了。

  • 23 # 史海扯談

    司馬炎能夠最終得到天下純屬歷史的弔詭,若是論能力,他和曹操根本不在一個維度,司馬炎差的不止一點。

    大家都知道,司馬家族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司馬氏能夠最終勝出,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國家優勢。三國時期魏國本身就是力量最強的國家,如果不是孫權和劉備聯手抗曹,單獨拿出他們任何一方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魏國地處中原,控制了整個北方。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而且人才眾多。司馬炎最後篡奪了曹魏的江山,接手的政權是曹氏幾代人辛苦積累下來的,他純粹像是白撿了一樣。

    第二,司馬懿活得久。看似不靠譜的一句,其實這一點很重要。史料記載,司馬懿活了90多歲,司馬氏後來的發達全靠司馬懿一步步的謀。早在曹操的時候就知道司馬懿有野心,但是他有能力啊,曹操就把他留給了兒子曹丕並囑咐要小心提防。曹丕也是知道司馬懿有野心的,但是沒辦法還要依靠他對抗諸葛亮,所以只能繼續任用且小心提防著。曹丕早逝又把司馬懿留給了兒子曹睿,同樣曹睿也深知司馬懿是什麼樣的人,同樣延用祖父和父親的用人之道,至此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一直小心隱忍不發。

    歷史的轉折發生了,曹睿死了,年僅35歲。留下幼子當國,哪裡知道如何控制司馬懿。這才讓司馬懿等來了翻身的機會,從此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就此崛起。說來說去還是曹丕、曹睿父子太短命了,而司馬懿又太長壽了。若非如此,哪裡會有司馬氏的江山。

    第三,能人盡逝。到司馬炎的時候,三國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人物了。無論東吳的孫皓還是蜀國的劉禪都算不得明君,相對來說司馬炎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就像是田忌賽馬,上等馬都沒了,中等馬對戰劣等馬也是可以贏得勝利的。如果三國那些能人但凡有幾個在世的,也許司馬炎都不可能如願以償,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意是讚美勤勞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