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因為二戰打輸了,戰爭中濫發大量貨幣搜刮財富。

    歷史上日元實行金本位的時候是1日元兌換0.75克黃金,約0.5美元,之後基本保持穩定。

    但是二戰中為支援龐大戰爭開支,大量超發濫發貨幣,最後還打輸了。貨幣貶值,信用破產,幸好美國放過一馬,沒讓其揹負鉅額戰爭賠款等,使得其可以把日元和美元固定匯率在360:1的程度。相比較來說,已經算升值不少了。

    南棒完全是日元帶的坑,因為日本統治時期,在韓國發行使用跟日元1:1的“韓元”,南棒只是沿用這個民間使用習慣價值量發行新的韓元。

  • 2 # 孫超74956974

    首先這個問題有缺陷,是否經濟發達體和貨幣面額大小沒有必然聯絡。然後回答這個面額高的問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首先,是貨幣單位的設計不同,比如人民幣有元角分,美元有美分,英鎊有便士,而日韓的貨幣的基礎單位就是元,這樣換算下來,也不見得大的離譜。其次,這兩個國家還是出口型經濟,超發貨幣促進本國貨幣貶值以擴大出口,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貨幣面額的增加。最後,出於稅收的考慮,官方也樂於見到面額增大,以中國為例,在以分為常用貨幣單位的80年底,儘管個稅的扣除額只有800,但每個月能交個稅的人屈指可數,現在扣除額漲到3500,但是交個稅已經成為常態。

  • 3 # 新時代沙琪瑪

    這兩個國家都有過惡性通貨膨脹,中國也一樣。中國多次進行貨幣改革,最近一次是1955年發行新人民幣取代各地舊幣,取得了成功。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進行廢兩改元改革發行日元,而日元誕生後因當局對日元含金量也進行過下調而不斷貶值,並在二戰戰後出現大幅貶值,麥克阿瑟規定了1:360的美元兌日元比率。日本經濟騰飛後加上美國的窘境使日元兌美元不斷升值,但仍然保持在100:1的比率,因此在日本隨處可見萬元大鈔。韓國獨立後經歷戰爭和動盪,貨幣貶值嚴重,為了應付貶值帶來的數額巨大的麻煩並藉機獲得新的發鈔利益,近六十年來進行過三次貨幣改革,但沒有解決韓元貶值的基礎問題,韓元的不斷貶值使韓幣面值越來越大。

  • 4 # Cavene

    面額大小跟當事國印發的鈔票有直接關係,再加上日韓又與美元掛鉤,且對美元一直順差,導致需要印更多的鈔票來換進來的美元。目前中國與日韓很類似,但是中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巨大的國內市場和人口基數可以抵消掉一部分,所以人們會發現自己手裡的錢越來越貶值。

  • 5 # Triagen

    首先我得說一句,樓主的問題毫無意義。貨幣面值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是不同國家的。打個比方,一個人重60千克,而另一個人高1.7米,雖然千克和米都反映了人的特徵,但既不是同一個人的,也不是同一種特徵,問為什麼第二個人高1.7米這樣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真正有意義點的東西在於貨幣的真實購買力,而這取決於一國的生產力水平。關於這個購買力強弱的比較,打個比方,一個包子在中國賣一元,在日本賣4元,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購買力就比日元更強。因為人民幣和日元壓根就不是同一個種東西,就像千克和米一樣。然而,國與國之間為了進行貿易,發明了一個叫做匯率的東西,這東西就是搭在千克和米之間的一座橋樑,透過匯率,我們就能對人民幣和日元的真實購買力進行比較。假設人民幣兌日元匯率為8:1,那麼,你在日本買一個包子只需要用到人民幣0.5元,而你在國內需要用人民幣1元才能買到一個包子。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嘚瑟,覺得我天朝包子都比小日本的值錢,然而這種心態是完全錯誤的。包子價錢越高,說明生產力水平越低,人家小日本用機械批次生產包子,成本低能賣人民幣0.5元一個,而我們手工生產,不得不賣1元一個。

    無論怎樣,日元韓元面額高與我們無關,我們都沒有什麼嘚瑟之處。一個國家真正值得驕傲的並不是貨幣上的不看單位的數字大小,而是它的實際生產力。日韓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高低一目瞭然。

  • 6 # 彬彬32233251

    日本人均收入30萬日元

    日幣:1萬元=10000元,180日元可買哈根達斯一杯,150日元可以買一罐1000ml的牛奶,1000日元可以買1公斤牛肉。

    中國人均收入4000元

    人民幣:100元=10000分,3500分可以買一個哈根達斯,2500分可以買一罐低檔牛奶,8000分可以買一公斤牛肉。

    請提問者多吃點腦白金吧

  • 7 # 笨笨熊16

    日元沒有角和分的概念,在用數字表示日元的時候,不需要像人民幣後面要接兩位小數,只要整數就可以,在計算機處理日元時,少了浮點計算,也更加方便。這種高效單一 的貨幣單位是日本的發明嗎?不是,大家嘲笑的物件恰是中國傳統的幣制,大吃一驚吧?角和分恰恰是西方的舶來品,你看古裝劇的時候,還記得大家都說幾文幾文錢,沒有角和分,貨幣單位就是文,千文一貫,銀子更簡單,都用兩來計算,一萬兩還是用兩,不會說一千斤,這不是和日元一樣嗎?

  • 8 # 萬物資始

    本人不是學經濟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以下都是夢話=======================

    假設全中國的市場上所有的產品,價值是100克黃金。每個人不可能拿黃金去買東西啊,所以中國發行了總共100人民幣的紙幣。這樣1RMB=1g黃金。

    日本市場上所有的產品價值是50g黃金,日本也發行了100日元的紙幣。這樣2日元=1g黃金。

    有一天日本和中國做生意,商量價錢的時候約定好,我這裡1RMB能買1g黃金,你那裡2日元才1g黃金,那我1人民幣得換你2日元才行。。

    這樣人民幣和日元的匯率,就成了。1:2。

  • 9 # 很句的蛋蛋

    其實為什麼會這樣 做個比喻 你手裡有金子 我手裡有牛羊 你的金子只有好看 而我的牛羊可以滿足我生活 為什麼中國以前錢值錢因為當時除了城裡 農村基本用不上錢都能自給自足 那麼作為一個進口國家日本的貨幣並不是他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你有錢我有物資可是你的錢對我沒用太大實際作用而我的物質卻是你必不可少的那麼你就要花大價錢收購再大價錢賣出 所以不是錢不值錢而是人越來越懶了 國家用造的錢換物資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勞動 其實不是錢不值錢 而是控制錢的讓錢不值錢 因為如果人控制物資自給自足 那麼有錢的也就只能放棄金錢 知道為什麼國家要土地國有嘛 因為你沒用錢可以 但是你沒有地就沒有辦法活下去 這樣你就不得不花國家的錢 而國家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只出腦力不出體力所以出腦力的只能造更多的錢滿足自己 所以不要看日本不值錢 有一天每個國家都會這樣 因為人們不瞭解造錢的目的而忽視物資的真正意義 日本韓國的錢之所以面額高是因為他們依賴別國的物資填補國內經濟結果 所以控制土地和物資的國家才是真正的主宰 就好比最近的蒙古和韓國 其實我覺得中國之所以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和土地國有化有直接關係 就像上面說的你可以沒有錢 可是你不能沒有糧食吃飯 開國知道這點所以改變了土地是人民的主張 想想以前的爺爺奶奶需要多大的地方花錢吧 再想想現在的自己

  • 10 # 丹霞浴夢

    首先,貨幣面額很高的國家一般都經歷過惡性通貨膨脹,造成這個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貨幣貶值後同樣單位的貨幣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政府為了紙幣的攜帶和交易流通的方便,隨著通貨膨脹的速度,每隔一段時間就發行更大面額的紙幣。其次,日韓都經歷過一段時期的高速發展,高速發展的國家通常都伴隨著一定幅度的通貨膨脹,和中國這些年經濟迅速發展人民幣的購買力也大福下降是一樣的,只是這幾十年人民幣沒經歷過惡性通貨膨脹,貨幣的貶值幅度沒日韓那麼大。再次,日韓相同單位的貨幣延續的時間更長,所以他們貨幣的貶值幅度會更大些,這就造成日韓紙幣的面額越來越大。

  • 11 # 無坡居士

    這是個貨幣發行的面值問題吧?日元、韓元看起來是挺嚇人的,動不動就數以萬計。

    在日本,日元最高值紙幣為10000元(約合560元人民幣)。在韓國,韓元最高面值為50000元(約合300元人民幣)。其實,這裡面沒多少科技含量,這些國家只不過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後來貨幣穩定後,有沒有進行貨幣面值的“縮量”改革而已。

    面值大小的確定太複雜了,它涉及各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人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情況以及人民的貨幣使用習慣、消費習慣等等,還涉及金融穩定、國際貨幣兌換以及商品流通等等許多方面。尤其現在隨著信用卡以及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現金交易量減少,人們也習慣了,面值改革的意義也不大了。

    就拿日本來說,日本二戰投降以後,經濟到了破產邊緣,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日本政府採取了以舊換新政策,發行了最大面額為1000日元的聖德太子幣。後來,日本連續二十年的經濟飛速發展,日元又採取緊盯美元的貨幣政策,日元兌美元達到過360:1。隨著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物價也隨之大幅攀升,日本銀行又發行了5000和10000面值的鈔票。後來,隨著日元升值,經濟逐步企穩,就再也沒有發行大額鈔票。韓國也與此類似。

    其實,我國曆史上也曾經有過這些類似過程,比如國民黨時期的金圓券,通貨膨脹嚴重,買一袋米都要用車拉鈔票。建國後,我們國家也實行過一次面值改革,大概1955年吧,過去動輒上萬的大面額紙幣全部兌換新版小面額的。前幾年,因為物價漲幅較大,貨幣貶值以及汽車、房子購買需求大,也曾經傳出要發行500甚至1000元面額鈔票的訊息。

    我這樣解釋您明白了嗎?

  • 12 # 湯尤

    我見過我國在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新疆銀行發行的60億面額的紙幣。

    我有一段時間做房產檔案的整理工作,有一棟房屋1943年買入價800元,到1947年換契,一張契紙的工本費400元。

    臨解放前,一麻袋錢買一小袋米。

    建國後貨幣改革,舊幣10000元換成新幣1元。

  • 13 # 萬歲1148858845

    道理很簡單,韓國日本都是資源匱乏,技術相當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後進經濟體,所以只有靠不斷貶值貨幣來維持自己產品的價格優勢,比如日本早期匯率是1美元比360日元,此外韓國日本都是財閥少數人壟斷社會經濟資源與資產,比如土地,工廠乃至銀行金融機構,所以貨幣貶值並不影響其實際資產的價值,而且有利於財閥消減自身的實際債務

  • 14 # 3世因緣

    都是強弩之末了,經濟滯漲,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印鈔票時代嘛,只能面額虛浮,銀行都負利率了,有的國家鈔票都成捆論斤賣,慘不忍睹啊,太可憐了。。

  • 15 # 乘風破浪1411678613

    日本(倭寇),韓國(南韓棒子),都是後經濟發展體制,倭寇和棒子以元為單位計算,它們發展和幣值額毫無關聯,面額越大,說明通貨膨脹惡性越大,印鈔機率就越多,面額就越印越大,:

  • 16 # 青石5340

    日本,韓國發行的貨幣面額很大,這與發達經濟體沒太大關係,國民產值與本國發行的貨幣量相等,每樣商品都以本國的貨幣來計價,面額大與面額小計價方法相同。全世界貨幣都以美元的中間價位賣出買入,商品賣出與買入也是以老美為中間價位。

  • 17 # 老龔說勢

    不是經濟學家,但是小時候跟一個很神的人一小段時間(南京長江大橋的對聯就是他寫的,偉人是他的同學,但是人很迂腐,天真。),那個時候他淪落到給鄉下人寫對聯的地步,藉以混一些肉食。那個時候,特別喜歡他的字。

    他說了一句話,一直影響我。他說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就去看這個國家有多少物資。一般是七塊錢物資就發行一塊錢。而要看這個國家的錢有沒有多發,就去看肉價。如果十塊錢買不到七斤肉,錢就開始毛了。錢毛了對沒錢的人是個好事,因為毛掉窮人一斤肉,就毛掉富人七斤肉。然後富人的七斤肉,分給窮人多半。

    當然有很多神神叨叨的理論,因為我國傳統和七這個資料是掛鉤的。比方七仙女啦,北斗七星啦,人有七魄啦等等。

    當然,這都是舊知識分子比較落伍的說法,因為那個時候起碼沒有飼料豬是吧

  • 18 # 莫二大王

    中美貨幣有輔幣,人民幣有角和分,美元有美分。日韓貨幣沒有輔幣,最小單位是元。人民幣美元的元都等於各自的100分,這天生的面值就比人家小了100倍。今天韓國最小面值是10元硬幣,從感官上看,可理解為等同中國1毛錢硬幣的地位,韓國最大面值5萬,其地位相當於中國500面值。對中國人來講,發行500面值的貌似也可以被大眾接受。從匯率看,韓元對人民幣約170:1,除去輔幣因素,匯率可理解為1.7:1。從貨幣購買力看,韓國KFC全家桶12000元,摺合人民幣70.5元,中國賣69元,基本同價。從消費指數看,韓國最低工資6000/小時,打2小時工,可以吃個肯德基全家桶。咱們,,,嗯,也差不多吧。。。所以中韓差不多。。。。

  • 19 # ChrisPaul42080163

    首先宣告我只是個人觀點,沒有任何官方資料支撐。如有高人覺得不對,請指教。

    我認為跟房地產業也有很大的關係,日本八十年代房地產市場火熱,東京的房價可以買下美國,通貨膨脹嚴重,九十年代泡沫刺破,熱錢沒有地方去,日元貶值嚴重導致的面額比較大。記得小時候看哆啦A夢野比丟了十日元都要死要活的,漫畫是七八十年代出的,應該是反應了當然社會的現狀,後來我07年去日本,別說十日元了,就連100日元的購買力跟當年的十日元差不多了,取1萬日元基本也就夠一個星期的開銷。韓國也是同理,漢江奇蹟以後首爾江南的地價大漲導致了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面額也就那麼大了。

  • 20 # 蔣東文

    來看看日本二戰時國內物價,那個時候1日元還是挺值錢的,能買到好多東西。所以當時實際流通的紙幣大的也就是10、20日元(有100、200和1000日元的紙幣,但發行數量很少,流向市場就的更少。當時日本人的月收入就幾十日元),小的有5錢和10錢的(1日元=100錢)。

    戰後從投降開始的一年之內,物價飛漲了四五十倍,差不多的商品價格小數點向右移兩位。內閣被迫透過金融緊急措施令(金融緊急措置令),回收舊幣,並一次發行6種新紙幣(5、10錢,1、5、10、100日元),到了1950年,印有聖德太子的1000日元紙幣正式登場。

    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且持續20餘年(1949-1973)的日元盯緊美元的360:1的匯率制度,物價上漲幅度很大,國民收入水平的上漲幅度更大,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4萬日元左右,最大面額1000日元的紙幣用著已經有點不太方便,而且物價和收入的繼續上漲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1957年發行了5000日元,在1958年發行了10000日元紙幣。

    順便說一下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年代末突破了10萬日元,70年末達到了30萬日元,80年代後期隨著日元的強烈升值,雖然以美元計價是高了很多,但以日元計最終穩定在了四五十萬日元的水平上,同時隨著現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比10000日元更大的鈔票也不太有必要發行了,所以現在的最大面額的日元紙幣仍然和1958年時一樣。

    決定流通貨幣面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以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最大面額為平均月收入的幾十分之一取整數,大概一天的收入與開銷左右,是個較為妥當的數字,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數字大的原因除了收入確實高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看幣值的大小。1日元的幣值在世界上算比較小的,不過比日元還小的也有不少,韓元就是這樣,被歐元替換掉的義大利里拉和希臘德拉克馬以前也比日元小。

    日元並不是沒有小額貨幣,

    實際上,日元是世界上輔幣單位最小的幣種之一。這和早期日元幣值較高,民眾消費水平較低有關。戰前一日元的購買力比現在一萬日元只多不少。

    百分之一日元叫錢。

    千分之一日元叫釐。

    日元的一釐對應古代的一文,一元對應一貫。

    只是後來通貨膨脹太厲害了,1953年的《小額通貨の整理及び支払金の端數計算に関する法律》取消了元以下的貨幣。

    那麼既然現在日元面值這麼大,為什麼不改用小額貨幣呢?

    像我國建國時,將舊幣1萬元等同於新幣1元。比如說著名的貪汙犯劉青山,貪汙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就是以舊人民幣計算的。這樣換幣,對經濟不會有絲毫影響。即使存在選單成本,但人們計算1+23總比計算10000+230000方便得多,大大減少了計價成本。真正的原因非常微小,是日本的消費稅。

    我國消費稅的徵收面很窄,基本只徵收一些被視為奢侈品的商品,例如菸酒,汽油,化妝品等。但日本的消費稅無所不在,只要花錢就要交稅,而且消費包括的含義很廣,從買房子到吃街頭便當,從唱卡拉OK到在銀行轉帳服務。所有的稅都可以設法逃稅,唯獨消費稅無法逃避。——中山大學李俊惠博士

    因此,消費稅成為日本政府財政收入的命根子。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橋本龍太郎當日本首相時,日本經濟低迷,政府把消費稅從5%降到3%以刺激經濟,後果立竿見影,經濟迅速復甦。但同時立竿見影的是,政府財政赤字迅速增加,馬上出現鉅額財政赤字。

    橋本見狀,再加上判斷經濟已經復甦,於是又重新把消費稅從3%調到5%。這又一次顯示了消費稅的威力,經濟馬上急轉直下,重新陷入衰退,橋本龍太郎被罵個半死,成為斷送日本經濟復甦良機的罪魁之一,不久就丟了首相寶座。

    儘管後來還有人建議把消費稅從5%降到3%,但是再也沒有一個政治家敢為了討好選民而對消費稅輕舉妄動。因為財政赤字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還有一點,日本的消費稅是價外稅,我國是價內稅,即消費稅有沒有包含在標價中。所以即時日本商店沒有標零頭,比如百元店,但結賬時還是要付消費稅的。如果日本所有的貨幣面額縮小100倍,由於日本沒有角、分的貨幣單位,這樣最小的貨幣單位就是1日元。原來的100元店就變成1元店,由於沒有更小的貨幣單位,就無法徵收消費稅。也就是說,一切低於原來100日元消費的消費稅都將流失。由於消費稅無處不在,實際上最大的消費稅額是來自這些雞零狗碎的消費。如果這些稅額流失,必然造成鉅額的財政赤字。這才是日本政府不進行幣制改革的關鍵約束條件。故簡潔的結論是:消費稅徵收範圍廣——消費稅是價外稅,需額外付款——結賬時必然出現許多零頭——如果改小面額,消費稅會從5元、50元變成5分、5角——日本沒有角、分這種貨幣單位——消費稅對財政收入至關重要,不可不徵——面值不可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今年3週歲,今天中午在幼兒園午休,臉被別的小朋友抓爛了,幼兒園應該負什麼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