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不意馳
-
2 # 魑魅涅磐
現階段的幾款隱身戰機雖然透過內建彈艙設計,很好的將導彈內建降低了戰機自身整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但是不可避免的也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以前非隱身的四代戰機導彈掛載質量可以達到10噸以上,而且機身中軸線和機翼內側還有可以用於掛載體積和質量超大的重型導彈。但是對於五代隱身戰機而言,受限於內建彈艙空間的限制,這類戰機基本放棄了繼續掛載體積超大的重型導彈的可能,只具備掛載一些純制空作戰或者體積超小的小直徑炸彈等,就算是F35這類具備較大內建彈艙設計的隱身戰機,其內建彈艙能掛載的導彈也僅限於一些體積很小的小型反艦導彈罷了。所以這就在五代隱身戰機身上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其綜合打擊能力的退步,也就是說其雖然搭載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但是受限於導彈掛載數量的縮減,其在現在作戰中的綜合打擊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可以掛載在主翼下的隱身外掛導彈吊艙。首先從外掛隱身吊艙的出現來說,只要這些外掛隱身吊艙的隱身設計夠優秀,那麼對於載機平臺的隱身戰機而言,外掛吊艙並不會增加整架戰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反而會大大提升戰機自身的綜合打擊能力,這是很多的優勢所在。其次原先五代隱身戰機的內建彈艙,雖然將導彈很好的隱藏進了機身內,但是受限於機身內部空間限制,內建彈艙最大隻能掛載一些長度不超過4米的中程制空導彈,對於體積更大的反艦導彈等大型導彈,完全不具備掛載能力。但是對於外掛隱身吊艙來說,其完全沒有空間限制的束縛,所以只要為這些體積超大的重型導彈設計一個較大的外掛隱身吊艙,就可以實現五代隱身戰機在不破壞隱身需求的前提下,大大提升戰機多工綜合打擊能力。而且這些外掛隱身導彈吊艙除了可以用於掛載導彈外,還可以內建副油箱或者電子吊艙來擴充套件五代隱身戰機的作戰半徑和多工綜合打擊能力。那麼為什麼隱身戰機已經出現並能具備飛行能力的有五款戰機了,還沒有哪架戰機配備外掛隱身吊艙呢?
其實原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要想降低外掛隱身吊艙的低可探測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其連同戰機一起設計隱身外形,這樣原廠設計出來的效果肯定要比後期追趕出來的強很多,但是從現有五款隱身戰機來說,這些戰機在一開始都沒有為戰機配置外掛隱身吊艙的計劃。二、對於五代隱身戰機來說,並沒有遇到內建導彈嚴重不夠的問題,而且已經出現的這幾款五代隱身戰機除了F35外主要職責都是純制空作戰,所以在內建武器彈藥上也主要以體積小很多的空空導彈為主,而且在空戰格鬥中,掛載更多的導彈會降低戰機自身的機動性,不利於格鬥空中作戰,以及高速飛行時的加速機動需求。三、外掛隱身吊艙雖然能夠很好的解決外掛導彈隱身問題,但是這些外掛的隱身吊艙或多或少會增加一些雷達波反射面積,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由於這類外掛隱身吊艙平時將導彈內置於此,在發射時需要開啟,所以算上吊艙自身殼體重量和內建機械電控裝置的重量,光是整個外掛隱身吊艙的重量就不低。那麼對於隱身戰機來說,也就只有更靠近機身內側的過載武器掛點具備掛載此類隱身外掛吊艙的能力了。而且這些外掛隱身吊艙過大的飛行質量除了會降低戰機空中格鬥時的機動性,而且其過大的體積也會增加戰機的飛行阻力,降低其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四、現在各國對於五代隱身戰機的定位主要還是以“踢門掌握制空權“為主,也就是說現有的五代隱身戰機並不承擔發射質量大、體積大的重型導彈的職責,比如像美國的F35為什麼沒有設定側置彈艙,主彈艙則更傾向於掛載體積更大的制導導彈為主呢?主要是因為F35並不承擔純制空作戰任務,畢竟上面還有純制空而生的F22隱身戰機;同樣對於中國當下的殲20隱身戰機而言,殲20當下同樣承擔著踢門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後面的發射導彈覆蓋目標等任務都由武器外掛能力大大提升的殲16完成,所以當下我軍也把殲20和殲16作為”搭檔“使用。總結來說,雖然外掛式隱身吊艙很好的解決了五代隱身戰機內建導彈數量不足、導彈種類單一的缺點,但是其自身的缺點也不少,而且當下出現的大部分隱身戰機都以純制空作戰為主,對於導彈數量和種類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還沒有見到五代隱身戰機掛載外掛隱身吊艙出現的原因。像波音為了爭奪海軍戰機採購訂單,額外為F-18E/F設計了一款可以外掛的隱身吊艙,來同F35這類隱身戰機爭奪海軍訂單的行徑,只能算是一種臨時過渡型產品罷了。
-
3 # 雷神全球解說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也比較簡單:不能。看看現實中美軍的F22,F35,以及俄羅斯的蘇57戰機,還有中國的殲20戰機就知道了,他們都沒有配裝隱身外掛吊倉。主要還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一點,阻力問題太嚴重。所有的隱身戰機,幾乎都是菱形機頭,全身過渡都十分光滑,為的目的就是減小飛行阻力,增加飛行速度。為何要增加飛行速度,這倒並不是為了空戰,最關鍵的還是增強戰機的隱身效能。因為表面細膩光滑的戰機,塗抹隱身材料之後,效果就越好。這樣一來,戰機在進行作戰時,就可以讓自身的隱身效能更強,達到高速完成突然襲擊,高速撤離戰場的目的。所以,不能帶隱身外掛吊倉,這樣的阻力是任何一款戰機都不能承受的。
第二點,破壞隱身性。本來隱身戰機的設計就是為了不讓對手發現,在掛裝了隱身吊艙之後,隱身效能就會大大降低,被對手發現的機率就會陡增。各國都在絞盡腦汁增強戰機的隱身性,結果,你來一個外掛吊艙,被人家提前看到了,自然就會在戰爭中處於下風,被對方擊落的機率會會大大增加,戰時就會處於劣勢。
還有一點,就是增加戰機的設計難度。本來第五代隱身戰機的航電系統都十分複雜,加裝加油吊艙是可以的,但是加裝隱形導彈艙,就需要多編寫程式碼,增加戰機的研發難度,尤其是這些設計非常複雜的系統上面,每增加一項,風險就增加很多。把增加隱身吊艙的工作去掉,把這些精力用在增加隱身戰機本身的內部導彈攻擊效能,或者戰場感知能力,比加裝隱身吊艙的效果要好的多。
當然,加裝隱身吊艙之後,重量增加的同時,還有阻力增加,會導致耗油量成倍增長,最終讓隱身戰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空中出現極端情況時,比如被對手發現或者鎖定時(不要認為隱身戰機就不會被發現,有一定機率),機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即使拋棄隱身吊艙,也可能會貽誤戰機,對戰機本身非常不利。
綜上所述,所有的隱身戰機都沒有加裝隱身吊艙,就是因為即使是隱身的吊艙,對戰機本身的效能來說,也是弊大於利,根本沒有必要去裝。中國的殲20戰機將會換裝渦扇15發動機,機動效能以及速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在隱身戰機中的排名將會再進一步,與美軍F22戰機處於同一梯隊。因此,像中國的殲20戰機就更沒必要加裝隱身吊艙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殲20戰機成為真正的頂級戰機,完成中國隱身戰機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逆襲。期待渦扇15發動機批次入役,讓殲20成為真正的頂級戰機!
-
4 # 鷹鴿分析
聽起來還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意義不大。有關隱形外掛吊艙的設想,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美華人也曾在F-15上進行過相關的測試,但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可靠的成品出現在世人眼前,至少目前現役的F-22、F-35、蘇-57和殲-20等四款典型隱形戰鬥機都沒有采取類似的設計。
提出外掛隱形吊艙設想主要是基於現役的隱形戰鬥機相較常規戰鬥機全部採用了內建彈艙設計,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戰機因外掛武器系統而導致雷達反射截面積增大的問題。內建彈艙雖然能夠將導彈裝填到彈艙內部,但是同步出現載彈量小、彈體尺寸受限制以及無法掛載重量較大的空對面彈藥的問題。目前現役的幾款隱形戰機內建彈艙普遍只能搭載長度最長4米左右的中距彈或者是低重量的空對地制導彈藥。
目前國際上美國的F-22、F-35和中國的殲-20戰鬥機都採用的是機腹一體化內建彈艙,其中F-22和殲-20在進氣道兩側各增加了一個近距格鬥彈艙;俄羅斯的蘇-57的內建彈艙設計比較獨特一些,在機腹進氣道中間呈串聯式佈置兩個內建彈艙,同時在機翼兩側還有兩個繭形近距格鬥彈發射艙。其實所謂的繭形格鬥彈發射艙在原理上和外掛隱形吊艙類似,只不過隱形外掛吊艙的尺寸更大一些,至於這個東西是否會影響到戰機整體隱身指數目前尚沒有一個公論。
除了上述的幾種內建彈艙設計之外,美華人在探索F-15S沉默鷹隱形版本設計時,除了塗刷隱形材料之外,其內建彈艙設計還是很有特點的。F-15SE的內建彈艙受制於機身空間限制,難以拓展更大的內建彈艙,所以設計師突發奇想的將原來的保型油箱改裝成內建彈艙。這種方法雖有創新性,但是對於現役的幾款隱形機來說助益不大,主要是受到氣動佈局和空間的限制,保型油箱安裝有些困難,否則以腿短著稱的F-22早就搞出來了。
以F-22和殲-20內建彈艙為例,腹部彈艙和兩個進氣道彈艙在制空模式下,F-22能夠一次搭載8枚空空導彈,兩枚AIM-9X近距格鬥彈和六枚AIM-120C中距彈;殲-20則是搭載六枚空空導彈,其中兩枚霹靂-10近距格鬥彈和四枚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另有訊息稱殲-20內建彈艙也能掛載6枚中距彈,總體上就是八枚的水平。在對地作戰模式下,F-22在保證搭載兩枚AIM-9X近距格鬥彈和兩枚AIM-120C中距彈的情況下,腹部彈艙還可以相容兩枚精確制導彈藥。
由此可見大多數隱形戰鬥機當前的主要功能是制空作戰,現役的四款中有三款是典型的制空戰鬥機,即美製F-22、俄羅斯的蘇-57和中國的殲-20,現役的機載制空彈藥基本上能夠能滿足制空作戰需求。強調多用途效能的F-35為了解決掛載問題,其採用的是兩種作戰模式,即制空作戰模式和多用途作戰模式,制空作戰模式與其他幾款隱形戰機大致相同,主要是發揮其隱身效能優勢,載彈量也就2噸左右;多用途作戰模式下載彈量可以達到8噸,那麼內建彈艙只有2噸的水平,剩下的6噸彈藥掛載哪裡呢?很簡單採用傳統的外掛方式來實現,主要用於低威脅環境下作戰。
中國沈飛推出的外貿中型隱形戰鬥機FC-31也是採用類似的模式,制空作戰採用全隱身模式,對地、對海攻擊作戰則是採用半隱身模式,所有的大中型彈藥都是以外掛的方式來實現的。在作戰使用中,採用全隱身模式奪取制空權,而後再採用非隱身模式進行大掛載舔地,以當前的空防水平,很難對這類隱形戰機構成致命的威脅。
隱形外掛吊艙這東西雖然能夠實現非隱身彈藥與隱形機高度融合,提升隱形戰機的過載能力,這一點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優勢自然也是擺在那裡的。但是同步帶來了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否會影響戰鬥機整體隱身佈局。雖然這種外掛彈藥吊艙在外形和材質上進行了隱身最佳化,其雷達反射截面積應該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準,但是其在與戰機結合的時候,要麼掛載在機翼下方、要麼掛載在機腹下方,對戰機的整體隱身佈局自然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本質上和隱形戰機掛載副油箱的設計是一樣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殲-20、F-22、F-35這類戰機採用機腹一體化內建彈艙,因而腹部預留給掛載隱形吊艙的位置並不多,很難實現過載彈藥的掛載,首先要保證內建彈艙的可使用性。
第二個是否會影響戰鬥機機動性。現在的隱形戰鬥機突出高機動性和高敏捷性,在氣動佈局的設計上除了考慮隱形之外,同步極為突出戰鬥機的大仰角機動效能。F-22戰鬥機剛誕生的時候美華人宣稱升力係數超過2.0,俄羅斯的蘇-57升力係數也大致在1.6以上,中國的殲-20更是超過了2.0。在機翼下方增加了不規則外形設計的外掛彈藥艙後,必然會給戰機增加飛行阻力。由於考慮隱形設計整體設計重量要遠比常規的外掛彈藥重量要大得多,因此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戰鬥機的機動性。
綜合上述,現代隱形戰機的隱形優勢主要突出制空作戰使用,因此在低威脅作戰環境下,隱形戰機照樣可以透過外掛的方式實現對過載彈藥的掛載能力,所以所謂的隱形外掛彈藥艙雖然看著還不錯,實際作戰應用中意義不大。
-
5 # 危笑刺容
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是現有隱身飛機無法攜帶超長尺寸的彈藥。殲20,F-22,F-35的彈艙都是以空空導彈的尺寸設計的,造成了其長度有限。面前來說大尺寸的巡航導彈和重型穿地彈都無法攜帶。外掛或設計隱形莢艙對整體效能影響太大,也違背了隱身機儘量追求乾淨佈局的初衷。目前來看設計一個以YF-23的佈局為基礎,內建一個9米×1米的大型彈艙,40噸左右的起飛重量,有人/無人合一的戰轟型飛機是最合適的。
-
6 # 延維2
沒有必要,隱身機主要執行踹門和空優任務。大型彈天然具有的遠端能力優勢使其發射單元不必前出。完全可由其他重型機再防區外發射。
-
7 # 虎妞羊羊得意
胡說八道!如果隱形飛機裝外掛點被發現的機率將會成幾何倍增長那和普通戰機就沒撒子區別了好不?啷個外掛架的取消才能更加隱身實現戰場隱蔽突防深入敵後打擊更有價值的目標比如殲20本身就是作為戰鬥突防使用的如果加上外掛點那當初何必造成隱身飛機做撒子?直接搞個戰鬥轟炸機省錢還簡單點麼?要不然直接弄個三代機發生戰爭直接一句走咱們砸場子去帶上彈藥直接衝鋒!
-
8 # 狼煙火燎
是不是這樣的隱身外掛吊艙!隱身飛機+隱身彈倉組合,這樣解決了隱身戰機內建彈倉空間不夠,掛載導彈不足問題!但是這樣掛載不隱身!
隱身戰機是隱身的,隱身彈倉或隱身導彈也是隱身的,兩者組合起來就不隱身了!目前不管是美國的F22、F35,還是中國的殲20,又或者俄羅斯的蘇57,他們的隱身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採用隱身外形+吸波塗料組合模式。但蘇57的翼根下就有2個小的凸起彈倉,用於裝小型的近程格鬥彈,但這樣的佈局顯然是影響隱身效能的,因為各種設計因素,蘇57的正面雷達隱身面積高達0.5㎡,也被戲稱為半吊子隱身戰機!
什麼是隱身外形?
我們可以看看F117,這就是最典型的隱身外形,他的外形由一個一個的面組成,不能採用弧線型,像三代機的圓形機身完全不能隱身,面與面之間不能出現90°夾角,否者雷達波經過折射後就原路返回了,這也是垂尾改成傾斜的原因所在,最好是60°或120°,這樣不管雷達波從哪個方向過來都會被髮射到其他方向去,讓雷達波不會朝著原來路線返回去,這樣就能達到隱身目的。而完全依靠隱身外形的F117犧牲了其他所有的效能,沒有啟動佈局可言,完全就是板磚,飛行效能極差,載彈量小,速度慢,掛著“F”這個戰鬥機的名頭卻只能幹輕型轟炸機的活,缺點太明顯最後只能被淘汰!
另外就是用隱身塗料也就是吸波塗料,將照射來的雷達波吸收掉,這樣也能達到隱身的目的,但世界上沒有一種吸波塗料能夠雷達波完完全全吸收掉,也沒有一種吸波塗料能吸收所有頻譜的雷達波,吸波塗料只是對某一些波段的雷達波吸收效果很好,但對有些波段完全沒有吸收效果,這也不能達到完全隱身!
於是美國率先將隱身外形與吸波塗料完美的結合,第一個完美品便是B2轟炸機,後來又研發出了F22,他們都是應用了外形隱身+吸波塗料,就拿F22來說,我們看上圖F22的腹部和邊緣輪廓線,就能看出整個F22就是由一個一個的面組成,幾乎沒有圓弧形的存在,所有的面與面之間和輪廓線邊緣都沒有任何90°夾角,進氣道也是整個傾斜並在進氣口斜切一刀,就連機頭部位也不是傳統3代機的圓弧形了,而是標準的平面,這樣除非雷達波照射過來正好垂直90°照射到某一個面上,否者幾乎所有雷達波都會反射向其他方向!而F22尾部發動機是圓弧形的,因此當雷達波從後面照射過來的情況下,F22的隱身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何四代戰鬥機都強調正面雷達波反射面積0.01㎡的原因了!
圖:殲20的腹部是簡單的面組成,而F35的腹部拉大了看一塌糊塗!蘇57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懂的!
後續中國研發的殲20,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57也都應用了這樣的原理,從整個腹部我們其實就能比較出,外形隱身效果上殲20≥F35>蘇57。至於所有隱身戰機的背部就難免會出現弧形了,這其實是影響隱身效果的,怎麼辦?他們最大的威脅其實是預警機,我相信中美俄都對世界的隱身戰機雷達波進行過研究,那麼隱身塗料方面也會尤其注重對預警機雷達波段的吸收效果,然後才會去考慮地面那些警戒雷達、火控雷達等,而這些主力雷達基本都是雷米波以下的,也是吸波塗料主要考慮物件,於是對米波雷達這種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長波段完全沒辦法,而且當雷達波段與探測物體尺寸相近時,雷達波訊號反射會被放大20倍(這個原理不懂,完全照搬軍事專家觀點),所以隱身戰機在米波雷達面前完全不隱身,中國就層用米波雷達在東海上空距離400公里遠發現了F22並畫出了飛行軌跡圖!
說了隱身戰機的隱身,然後再來說隱身戰機掛載隱身彈倉的問題其實美華人早已經有這樣的想法,早期就已經在F22上試驗過,但最終放棄了,因為這樣反而弄巧成拙,將一款隱身F22變成非隱身戰機了,剛才我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外形隱身就是靠一個一個簡單的面組合而成,但是有了這樣的隱身彈倉後將這個戰機腹部變得複雜化,隱身彈倉與機翼之間的空隙、隱身的彈倉與機體之間都可能成為雷達波的反射源,這就有點畫蛇添足的意思!未來雷達會越來越厲害,任何細節不好都可能葬送隱身戰機的優勢,大意不得!
另外隱身戰機的內建彈倉的配置目前來說還勉強足夠,F22標準掛載是6中+2近組合,殲20目前是4中+2近,但未來肯定能達到F22水準,F35目前也在開發彈倉內複合掛架,達到6枚中程導彈的掛載,其實這些與三代機4中+4近的水準差不多,至於對地攻擊這方面還是交給F15、蘇30、殲16等多工戰機就好,畢竟未來空中體系作戰很重要!
-
9 # 航空視界
世界上具備隱身戰鬥機研製和裝備能力的國家不是很多,目前僅有美國和中國具備這個實力,目前具備隱身的飛機包括B-2A、F-22A、F-35和殲-20這麼幾款,除了B-2A之外都是被稱為五代戰鬥機的型號,F-22A猛禽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戰鬥機,總共裝備了187架的規模,而F-35閃電II戰鬥機是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五代戰鬥機,目前已經有500架的裝備規模。
F-22A、F-35和殲-20威龍戰鬥機是擁有內建彈倉的五代戰鬥機,一般各類武器都是可以透過內建彈倉來攜帶,透過這個可以保證整體的隱身能力,不過作為體積相對較小的F-35閃電II戰鬥機日常的訓練和戰鬥部署中會使用外接掛架來進行武器的配備,而這個是為了針對低烈度的作戰環境進行的調整。
五代戰機的優勢就是具備雷達隱身能力,如果在五代戰機外部再攜帶具備隱身能力的外掛吊艙,這個會對於整體的隱身能力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氣動佈局的變化,這就會到來部分作戰能力的喪失,五代戰鬥機的武器配備是戰鬥機研製中的一個環節,雖然說五代機都是具備攜帶外掛武器的能力,不過都是沒有考慮外掛的隱身功能,因為使用了外掛就意味著隱身能力要打個折扣。
不過作為傳統的四代戰鬥機,包括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發展過程中曾經考慮過使用具備一定隱身能力的武器外掛,透過這個可以減少一定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不過後來也沒有了下文。所以說如果隱身戰鬥機如果要使用外掛,就意味著隱身能力的減少。文/AZ。
-
10 # theWilZ
你沒弄明白4代機的正確用途啊。
4代機是隱身飛行,超機動,超視距,和超音速巡航,這是他的用途。
在你的需求上,大型導彈,大型導彈用來幹嘛的,比一般導彈威力大,航程遠這是他的優點,可是4代機根本不需要啊,他的自身屬性完全可以用中型導彈完成重型導彈的任務啊。
外掛的導彈,導彈倉就算你做的再好,再嚴絲合縫,完全不破壞隱身,可是讓4代機失去了原有的氣動外形,導致超機動沒了,重量上去了,可能影響了超音速巡航,最起碼肯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航程,讓你只能飛一半距離發射你的導彈,那麼你的隱身功能又失去了一部分用武之地,得到了什麼呢,得到了一個有著客觀外形的蘇34而已,可能還不如蘇34……
四代機不是你這麼玩的,以F22舉例子,他完全可以用現有的配置完成你非要加裝那一套東西想要完成的任務,他配置的aim120導彈雖然看起來小,那是因為他的效能高,做到的小型化,配合超視距雷達,加上自身的隱身效能,完全可以不顧敵方雷達,飛到導彈航程以內,實現導彈發射後不管。而且一次發射6枚。
導彈不是越大越好的,導彈是打得越準越好,給你一把青龍偃月大刀砍100下可能都砍不到人,李尋歡一個小李飛刀可以直接插到敵人眉心,不一樣啊……
-
11 # 星際統領
隱形飛機加掛隱形外掛吊艙
導致飛機和吊艙都不隱形了。
即使吊艙和飛機設計的很好也隱形了,
那麼大型導彈,加上吊艙估計有十幾米吧,
那麼飛機只要也要是轟炸機那種,還帶不了太多吊艙。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這種設計如果可行,保守估計,會在敵方雷達上顯示的反饋是架戰鬥機。這樣也會被瞄準鎖定的。
-
12 # 閃光貝殼
對於制空類戰鬥機這個做法非常愚蠢。制空戰鬥機主要作戰物件是空中威脅和空中目標,本身需要比較強的對空能力,超機動性,隱身能力,需要一定的巡航能力和強大的轉場能力。加入類似隱身外掛不是不可以,並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對作戰能力或者說制空能力並沒有很大提高,反而會降低作戰飛機的飛行效能,降低戰鬥力。往往這種外掛會影響飛行效能,加大燃油消耗,縮短續航能力,這樣做的好處就只有增加武器攜帶量而已。
-
13 # 看不慣了就懟回去
你可以查一下保形吊艙國外早就有了,但是由於隱身效能不理想用的很少,隱身效能一方面受材料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外形影響,外接吊艙一定會增加反射面,提高反射度,所以沒什麼意義
-
14 # 弘楊證道
當然可以!F35就試驗過了,加外掛副油箱以及防區外導彈。為什麼要做這種試驗,就是可以根椐作戰需求,增減武器配備及油料調控。理論上講,如果是執行像"揣門"這樣的任務,也許需要長距離隱秘攻擊,那就先掛副油箱飛行,由於外掛導致不隱身怎麼辦?可以在雷達探測區域外先用副油箱油,等到了雷達預警區了,果斷拋掉副油箱以及臨時掛架,然後可以隱身飛行伺機攻擊了......。這些試驗是很具現實意義的,至少是一種完善戰機作戰能力體系的重要一環!
-
15 # 戰情解碼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眾所周知,隱身戰機為了保證隱身能力,通常都是將導彈放置在內建彈艙內的。由於機體空間有限,所以彈艙的尺寸也不會太大。這就使得隱身戰機在載彈量上要遜色於非隱身戰機。那麼為什麼不使用隱形外掛吊艙來裝在大型導彈或提高載彈量呢?隱身戰機用不用隱身外掛吊艙主要還是跟隱身戰機的設計理念和執行的任務有關。
(F22的內建彈艙)
其實,這個方法美華人也想到過,如F-18準隱身版就是用了隱身彈艙設計和隱身塗層,將雷達反射面積降低到0.5平方米。只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非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但是對於真正的隱身戰機來說,不僅作用不大,往往還會起反作用。
(隱身版F-18“沉默大黃蜂”)
首先,隱身戰機的主要特點就是對雷達隱身。在設計時,隱身戰機講求利用流暢的氣動佈局設計和採用吸波材料等手段,降低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從而降低被雷達發現的距離。由於外掛武器會產生強大的雷達反射,所以隱身戰機才將武器收入內部彈艙。而即便是隱身吊艙,其掛載在戰機上也必然會破壞戰機隱身氣動佈局,產生某一方向的強烈雷達回波,這反而會對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增加隱身戰機被發現的機率。
(隱身外形設計加雷達吸波材料是隱身戰機的標配)
其次,隱身戰機的主要作戰方式是利用隱身能力,突破敵方防空網路,對防空系統的關鍵節點進行打擊,破壞敵方防禦體系,隨後再與非隱身戰機配合作戰,爭奪制空權並提供空中支援。同時,可以利用隱身能力對敵方高價值軍事目標進行突襲。因此,隱身戰機並不需要非常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畢竟隱身戰機還可以配合多種“炸彈卡車”執行任務。隱身戰機更多的還是打擊防空節點和奪取制空權,近距支援和空中壓制可以交由非隱身戰機執行。如果攜帶隱身吊艙,由於吊艙具有較大阻力,而且戰時也會增加導彈發射的反應時間,影響隱身戰機機動性和作戰能力。
(隱身戰機與非隱身戰機往往是配合作戰的)
綜合來看,隱身彈艙更適合較低威脅區域的多用途作戰,而現階段隱身戰機相對還是比較高階的,在低威脅區執行多用途任務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一般的多用途戰術飛機顯然更適合這類任務。如果是奪取制空權的話,隱身吊艙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增加導彈使用的反應時間,增加飛行阻力和被發現的機率,這反而會讓戰機陷入被動。因此,目前隱身吊艙更多還是作為降低非隱身戰機雷達反射的手段,而對於隱身戰機來說,就略顯雞肋了。
(隱身戰機負責奪取制空權)
(有了制空權,炸彈卡車們就可以肆意馳騁)
-
16 # 基拉亞碼頭
小說中已經有類似類似設計出現。提問者可以去看一下末法飛寇,一本很不錯的空戰小說。
以下節選自《末法飛寇》第四卷第三章
一架通體雪白的殲19“雪鴞”戰鬥機從天頂降下,機身上的六個翼面如同六隻巨大翅膀,馭風喚雲,賦予飛機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伴隨其後的是三架由駕駛員腦波控制的“暗劍”無人戰鬥機,如影隨形。三架無人機在巡航時能夠自動判斷威脅。為長機提供雷達訊號遮蔽;攻擊時作為僚機參戰;防禦時亦可保衛長機。
這就是殲19空戰綜合體,新一代的空戰系統。以單人駕駛員實現整個小隊的戰鬥力。
從天而降的殲19並非完全的白色,高聳的、閃著寒光的垂直尾翼尖端,被染成了血紅色。這是著名的猩紅垂尾——有著光榮傳統的中央大陸空軍“斬鬼隊”特有塗裝。該塗裝源自六十年代,空軍為擊落RF-101“妖中妖”而成立“打妖隊”、再到專門攔截獵殲F-4“鬼怪”而成立“斬鬼隊”,一直沿革至今的特種作戰隊伍,專門針對特定目標而組建。猩紅色的垂尾代表敵人的鮮血。斬鬼隊的座右銘便是“立尾為刀,斬敵見血。”
如今,以對抗百日鬼為目標的新一代斬鬼隊,獨為一人傳承。
現實中感覺這種設計出現的機率很小。畢竟現代戰機追求的是隱身效能,而不是單機載彈量。需要打擊多目標的時候完全可以多拍出幾架戰機叢集戰鬥。為四代機裝備擴容彈倉,如果影響了戰機的隱身效能導致被發現擊落就得不償失了。
-
17 # 黎明清涼的風
科技只能進步,不會倒退到這一個地步,未來六代機有可能是鐳射武器,無人隱身機蜂作戰。每個隱身無人機鬥有可能是一枚飛翔的導彈。還需要那些過時的吊艙嗎?鐳射武器基本是無限彈藥,需要吊艙嗎?
-
18 # 薺菜糰子
理論上似乎可行,但並不現實。表面上看。飛機是隱形的,吊艙是隱形的,放在一起還是隱形的。真的如此嗎?非也!雷達如何探測目標?靠的是回波。雷達隱形是如何做到的?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折射,一個是吸收,共同之處就是不讓雷達波反射回去。折射,就是透過外形設計,讓雷達波的反射集中在選定的個別角度,而不是返回雷達。最明顯的體現就是隱身戰機的輪廓線大多平行。如果掛載一個隱形吊艙,那麼雷達波有可能在二者之間多次反射形成強烈回波。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吊艙像保形油箱一樣貼在飛機上。但那樣尺寸必然受限,就很難容納大型導彈。至於能不能透過複雜計算找到完美外形,估計不是一般的難。退一步講,如果可以,這個吊艙也要和飛機一樣使用昂貴的吸波材料與塗層,扔了心疼,可不扔又影響空戰。所以,對於大型導彈,與其搞什麼累贅的隱形吊艙,不如直接設計隱形導彈。再有,隱身戰鬥機為毛非要掛大型彈藥?大型彈藥必然影響機動,這種事還是交給大型戰機比如轟炸機為好。或者等隱形戰機踹開大門,隨便什麼炸彈卡車隨便上,為什麼非要隱形戰機當炸彈卡車?
-
19 # 史海淘金客
淘金客說: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答主反對,其實題主的想法不算太差,事實這種設想一直存在,不就是隱形飛機能不能外掛武器嗎?答的時候多想一下,別隨便亂拍。如果你要用隱形戰機對地攻擊,用隱形吊艙帶武器,總比直接外掛要好得多吧。
隱形版的戰鬥轟炸機好吧,上圖出自國外某些愛好者的設想,但並非毫無依據。事實上自F-22入役以來一直就有人設想把它改成F-15E那樣的雙重任務戰鬥機,但是如何攜帶重型武器而不破壞或者少破壞隱身效果呢?隱形吊艙就是很好的選擇。上圖愛好者設想的FB-22B兩個吊艙裡,一邊是大量的SDB炸彈,一邊是1枚用8吋炮炮管改的2000磅級GBU-28鑽地彈。這樣比起讓炸彈裸露在外直接掛著,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都要小得多。
大家都記得FB-22吧,洛克希德向美國推銷的方案,上面幾個都是設想圖,用隱形吊艙的不少吧?
制空作戰即使是對空作戰,隱形吊艙也是可以的,來看這個波音的“先進超級大黃蜂”,機腹這個吊艙顯然就是要減小雷達反射面積的。
非隱形戰機能用,隱形戰機當然也能用!如果F-22、F-35嫌內建彈艙太小了,當然也可以扛上這個吊倉,增加的雷達反射面積肯定比直接裸掛要小,阻力也會小一些。
作戰時可以優先打吊艙裡的武器,打完以後,按F-22外掛的辦法,連吊艙帶掛架一起投放掉!就又恢復成了純隱形的乾淨外形!看下圖!
-
20 # 麥田軍事觀察
這一招實際上已經有人想到了,採用隱身外掛吊艙,內建導彈,美國已經開始相關的研究,但是這個技術目前沒有進行實用階段,還尚處於一種理論階段堅,主要是這個技術存在一些問題,不是十全十美, 技術上也不簡單,不是說做個弄點隱身材料就行了,還有這一系列的要求,裡面裝備導彈之後,如何發射,如何保證使用等都是一系列的難題,應該說這個理念倒是存在,何時能夠實現入役還是一個問題,至於效果如何也有待研究。
這個技術尚處於早期,可行性如何不知道,到底有何利弊也不好說,還是一個沒有確定下來的技術未來可能會實現,現在還不好說了。
回覆列表
機身堡型彈倉或者翼下掛載彈倉。
翼下的就不用想了,阻力大,破壞隱身,裝載量不多。
堡型彈倉有人做過,不止是F15SG。但是現有的隱身飛機,機身側面和下面都開滿了艙口,怎麼再加掛彈倉呢?把彈倉口卸了?這已經脫離設計初衷了,這還不考慮其是否破壞外形,且外形對隱身飛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