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漾雯清秀

    1、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只是談話那麼簡單,也是瞭解彼此狀況的橋樑,更是彼此情感溝通的渠道。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父母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可以與他交流成功的經驗;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可以與他交流如何調整心態;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可以與他交流如何面對困難等。父母透過與孩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2、與孩子一起活動

    在生活中父母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比如:一起去購物、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做遊戲、一起去遊樂場等。作為父母一定要珍惜能和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因為在活動中不僅更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這些活動也都將會成為你與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3、給孩子更多的表揚和鼓勵

    父母對於孩子一定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當孩子取得一次成功時父母要及時做出表揚,可以是口頭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父母的表揚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外當孩子在做某些有挑戰的事情時,父母也要不斷鼓勵他,鼓勵他敢於戰勝困難,父母的鼓勵有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

    4、敢於向孩子道歉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難免會由於某些原因做出一些錯事,父母犯了錯一定要敢於向孩子道歉,向孩子道歉是一門藝術。透過向孩子道歉不僅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更為孩子做了一個好的表率,讓孩子能夠懂得知錯就改。

    5、學會寬容

    由於孩子年幼無知,所以他們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孩子犯了錯誤後,父母不應該立即批評和指責,而應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去告訴他們為什麼錯了,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另外,父母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內心感到自責,待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他也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 22 # 弘道

    1、日常生活中的身教;

    2、做人與做事方法的指導;

    3、自立與自強精神的培養;

    4、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 23 # 第108次心動

    似有若無,似無若有,於在或不在間,入木,入肉,入骨,帶來永恆。是謂道。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打不得罵不得,委屈不得。除了作業之外,幾乎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們幹……

    有很多家長還那麼焦慮,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哭鬧怎麼辦?孩子要玩具,不給他買,滿地打滾怎麼辦?……

    總之,今天中國的父母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是越來越焦慮不安了。於是,很多西方的教育方法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崇拜。

    比如,《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等等很多外國的著作今天非常流行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

    比如,當孩子的要求不被滿足的時候,會用哭鬧來威脅家長!就有書上這麼教育說,這個時候應該做到“四不”,不打、不罵、不離開、不妥協……

    只不過我在想,未來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時候,如果我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誰會有那種耐心來對待我們的孩子呢?

    或許西方推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我們中國人是否似乎丟掉了什麼呢?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鑄就文明的國家,幾次挽國家於歷史狂瀾。這裡面一定有它獨特的東西是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那就應該是――道!

    沒錯,西方教給父母的更多的是術的東西!

    01 勞其心智,苦其筋骨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父親,年輕時在日本跟著日本人學徒。

    第一年的時候,老闆只是讓他父親煮飯,煮菜,挑水,倒馬桶,倒尿壺,吃剩菜剩飯。晚上的時候,就要求他父親對著鏡子不斷得練習走路,練習微笑,練習鞠躬,練習說話的口型等等……

    第二年的時候,老闆就讓他父親當貨郎擔,擔著貨物到鄉下去銷售,邊賣邊吆喝……

    第三年,才讓他父親回到店裡站櫃檯,接待客人……

    後來,曹德旺在經歷了苦難的人生後,才明白,日本老闆的良苦用心:他是“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就像習武之人挑柴擔水一樣,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做好基本功!

    之前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小學生是班長,因為班主任沒有同意按照他的想法去調班級的座位,一氣之下跳樓自殺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現在的生活比幾十年前好很多了,比戰爭時期的人們幸福多了。可是,難道像這樣的一點點小的“挫折”我們的孩子就承受不起嗎?

    那如果這樣的話,將來進入社會怎麼辦?

    有時候我很感謝父母小時候對我的“勞苦教育”!也是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有限,並不是我的所有要求父母都能滿足我。而且家裡還有弟弟,父親不在家,小小的我6歲開始就幫媽媽做飯,照看弟弟。

    記得小時候收秋的時候,還沒有玉米收割機,所有的都是人工。包括剝玉米。媽媽是一個要強的人,而且幹活特別利索,討厭拖泥帶水的。所以,她總是加班加點的剝玉米,每天晚上弟弟都睡著了,而我總被媽媽叫著玉米,聽著媽媽講著鬼故事。那個時候家裡沒有院牆,西邊就是地。困得我都打盹了,媽媽也不讓我睡覺,規定今天晚上做多少,就必須完成多少。而且要命的是第二天還必須早起。而且就算沒有這個活計,媽媽也不允許我們賴床。媽媽生平最恨孩子們懶惰。

    還有一年,我才10歲,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爺爺奶奶死的早,只有我自己帶著弟弟在家。一邊要照顧弟弟,做飯洗衣服餵豬,打掃衛生。外邊還得揹著弟弟去地裡拾棉花,那個時候棉花是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棉花開得雪白雪白的一大片,我自己又拾不過來。怎麼辦呢?我問自己!索性,中午不吃飯,只給弟弟拿點吃的喝的,把整個棉花帶殼捽回家,晚上弟弟哄睡以後再自己扒棉花……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命好苦,為什麼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抗?

    等我參加工作以後,我非常感謝自己的這段經歷,是它讓我學會了吃苦,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忍耐……

    就像曹德旺曹總曾說的,“放牛的日子與後來的日子比起來,並不算苦,也不算累,卻讓我在幼小的年紀就體驗了成人世界的險惡與底層百姓受欺凌的滋味……不過,這樣的人情冷暖,也成為我後來處世的經驗

    02 心懷慈悲

    2007年福耀北京公司桑總向曹總請示: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應屆畢業實習生,檢查得了白血病,因為家庭嫉妒貧困,現在無法進醫院治療。請示是否考慮給予幫助???

    曹總回答說:“我父親當年告訴我,您若是開店的,開門看見門口躺著人,您一定要先給他灌水,有口氣了再送醫院”,“和公司無關的人,我們都要幫助他,更何況他還是我們公司實習的人呢!”

    就這樣,福耀集團前前後後花了70/80萬,體重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生命無價!

    物質從來都不是留住一個人才最關鍵的東西,而一個企業文化胸襟才是!

    大宅門裡大爺白穎園,在冰天雪地裡,救治了一個幾乎凍死在街邊的老太太,誰都沒有想到,後來是這位老太太的兒子朱順,在慈禧太后要斬監候大爺白穎園的時候,竟然移花接木,救了大爺一命!

    我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從來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追求創立先進的民族工業,也奉行開放、包容,向一切先進者學習

    同樣是福耀,當年中國沒有自己的汽車玻璃,日本企業在這裡賺走了大額的利潤,這讓曹總很是憤怒。憤怒之餘,他陷入沉思。

    最後決定“沒有人做,我來做。我要為中國做一片自己的汽車玻璃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能用得上,用得開心,用得實心”!

    就這樣一個宏願,引導他代領福耀玻璃集團走向世界。現如今,他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的掌門人!

    但是他的意義不僅限於此!

    他是世界矚目的慈善家,捐款超過80億;

    他是首位獲得企業界奧斯卡獎――“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的華人;

    他的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告贏美國商務部的企業,美國商務部長訪華點名約見他;

    03 收斂鋒芒

    曾國藩在湖南江西官場上處處不得志,心情低落到極致,不得已藉口為父守孝逃避眼前的爛攤子。

    一年多的時間裡,不到五十的他,頭髮鬍鬚花白,兩眼昏花,精力銳減,氣勢不足,與六年前判若兩人!後來乾脆稱病臥床不起。

    他的弟弟曾國荃四處求醫,後來一個瘋癲和尚被請進府裡,只兩句話,12字就治好了他的病――敬勝怠,義剩欲;知其雄,守其雌!

    所以,小時候父親總是對我說,人要謙遜,不能鋒芒畢露!那樣總有一天會讓你寸步難行!

    總而言之,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完整的人格魅力!凡天下成事者,都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而這不僅僅需要術的東西來教育,更需要我們無形的“道”,無形的文化來培養!

    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 24 # 暖爸萌媽育兒記

    關於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我想,一定是自己做個榜樣給孩子看吧。那樣的話,孩子一般都會爭相去模仿。

    對孩子的各種錯誤,我們都嘗試了許多方法,效果也是參差不齊。

    比如,以前孩子有睡懶覺的習慣。這當然不好,可偏偏我自己也有,甚至更嚴重。

    曾經不斷地批評過孩子,可以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大寶不服氣地說:你自己都睡懶覺……

    那一刻我才猛然醒悟。看來,改變別人還得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於是,我重新調整了鬧鐘,每天聽到鬧鐘就起來,把把鬧鐘再調整一下,提前5分鐘。每天再早起5分錢,其實也不難。

    於是,我們幾個人的早起競賽便開始了。不過說心裡話,我總是輸得多,贏得少。不過我很開心,看著孩子們爭搶著早起,心裡很有成就感。

    我的手機上有一個種樹的小遊戲。我們約定,誰起得早,就可以在給小樹澆一次水。這本來只是一個微乎其微的事情,但對孩子們卻是非常好的激勵。

    此外,吃飯時我們也是採取了這樣的方法。

    孩子吃飯時老愛說話,交頭接耳的便忘記了吃飯,於是半天都吃不完。

    後來我乾脆就不再批評她們了,直接就說:我決定,這頓飯我不說話了。

    兩個孩子一聽,便也二話不說地效仿。一時間靜悄悄的,吃飯快多了。

    再反思一下,批評和責罵對孩子們來說真的是沒啥效果,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何止是對孩子,對大人不也一樣嗎?

    我的親身經歷,有一天上班時被客戶罵了,結果那一整天都是不斷地出錯,惡性迴圈了。

  • 25 # 60分媽媽成長營

    感謝提問,我來分享下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效果比較明顯的方法和思路。

    最近一段時間在陪馬上六歲的女兒打卡學英語,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一個現象:遇到某天的學習內容比較難的時候,她總是一臉委委屈屈想哭的樣子、然後也不能專心學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勇敢的、越挫越勇的,這是公認的優秀品質、也會在她成長路上受益匪淺。所以當我發現她的這個表現時有很多的情緒,失望、還有憤怒,也確實有一次我和她發了火。但冷靜後我反思了下,既然這個品質很重要,那更應該是在學習中應該注重培養的。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理解她,共情她,“今天的這本英語繪本有點難,好多單詞都不認識,句子也很長,可真挑戰!”

    其次,和她尋找方法拆解難題,難的單詞有哪幾個?一個一個強化記憶,長的句子可以分成那些片語,分段練習再連起來閱讀。中間不斷的肯定她的收穫和進步。

    最後一步,非常重要,克服掉一次困難後和她一起復盤,解決這個困難用到了哪些方法,這樣的方法多次練習使用、慢慢引導她去獨立面對。

    其實那些勇敢的、越挫越勇的人,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勇敢的,是因為他們在面對難題的過程中一次次積累方法,當方法足夠多後,他敢於挑戰的困難才會更大。

    感謝下我們的孩子們,在陪伴他們的路上、成長收穫最多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話有道理嗎?歷史上有相關可說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