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
2 # 歷史冷知識鉤沉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他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佈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當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傳說曾經發生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逮捕時,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逃去,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祀拜這三座山神保護忠義;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文天祥被俘。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朝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朝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他生前所用的硯臺玉帶生硯仍保留至今。
-
3 # 草原文化站
文天祥的職業不是詩人,但19歲的時候考取了鄉試第一名,後來在他的生涯中寫過萬古流芳的很多佳作,以《過零丁洋》和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們所熟知,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絕唱。所以我們把他稱作詩人。
-
4 # 睿為法律工作室
感謝題主,小生來解答:
文天祥生活在宋朝末年,12歲中狀元,任贛州知府。
文天祥不僅是政治家,而且還是詩人。一部分作品收在《指 南錄》和《指南後錄》中,有《自序》和《後序》。這些都是紀 事詩集,記敘了他興兵復國的經過和患難中用詩記錄所受遭遇的 情況。他一生的著作(包括詩、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文天祥的詩絕大部分抒發了自己堅貞不屈的氣節和深厚的愛 國激情。 像《過零丁洋》,表明了自己忠於祖國,決不投降的意志。 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後人 傳誦。
在獄中,他還寫了《正氣歌》,列舉了歷史上一系列人物的 英雄事蹟,說明一個人只要具有正氣,在任何危難時,都會無所 畏懼。接著敘述了自己兵敗之事,有負於國家給自己的重任,現 落於敵手,但決不會被敵人的酷刑嚇倒,準備為國損軀。 《金陵驛》沉痛地抒寫了國亡家破的悲傷和告別江南、矢志 不渝的忠貞感情。“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表示了 自己在北方死後,也要化作杜鵑,飛到南方。
讀了文天祥的詩,總會被他的激切動人的愛國之情所感染。 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錚錚挺立的愛國詩人的形象。
-
5 # 歷史的波瀾壯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著名愛過詩人文天祥留下來的,激勵了無數人,文天祥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如《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元世祖殺了!
-
6 # 臨淵人
以詩明志,將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家國情懷,融入了自己的作品裡,及向當世人表明了心跡,又向後世人傳達了自己的價值觀,使得作品源遠流長。堪稱詩人
-
7 # 阿呆說書
我喜歡這個問題!
先看這首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二十歲時中進士,且是第一名,即狀元。還有個有趣的事,史書上很少記錄人的相貌的,可《宋史》裡,不吝筆墨寫了他的高大帥氣,再加上家資很殷實,是典型的高富帥,加有才。
“辛苦遭逢起一經。”就指他讀經考取功名後,人生就捲入了辛苦。
他37歲以前,在朝廷屢屢直言怒懟權臣賈似道,所以是一直不得志的。這段時間,他也主要呆在家裡,廣蓄藝伎,宴飲歌舞,宛如浪子。這是一種放縱,也是一種無奈反抗和麻醉。
他38歲時,元軍三路進逼宋都。他賣了家資,組建了軍隊勤王。有朋友勸他,這時帶著這些人去,簡直就是送死,別人躲都來不及,你這是幹什麼?他說,我就要庸我的死喚取更多人的奮起。他捨命舍家,苦抗了四年元兵。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此。
他是抱著必死之念的!
四年的戰鬥,他九死一生,父母妻女被抓,兒子亡死。他三次自殺,一次吞龍腦(冰片)再喝酒,沒死成;一次被圍襲,拔劍自殺,被奪下;在被押解途中,他算好日期開始絕食,準備死在家鄉,被硬灌肉糜。
他被押到崖山,南宋和元決戰之地。元名將功臣張弘範讓他寫一篇招降書,給宋將領張世傑。他就寫下了《過零丁洋》。張弘範看完之後,把詩納如袖中,說道:“好詩,好人”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正是國勢和個人遭遇處境的形象又真實寫照,出語自然,句式對仗工整,情感真實動人。
宋亡,又三年,忽必烈也見他,愛他,敬他,勸他降元。他終究拒絕。忽必烈,最終還是打算放了他。由於一些誤解,終於殺了他。
他在作《過零丁洋》時,已經回顧了過往,撥開現實的陰霾,看清了未來,做了人生的抉擇。在苟活和不朽之間,他選擇後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預言已經成真。!
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用生命去創作的,二流的是用性情,三流的是詞藻。比如《史記》、《紅樓夢》……還有《過零丁洋》。
張若虛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可以再盛唐燦爛的時空,奪目!文天祥自然能憑這首《過零丁洋》,在我們的文學長空,耀炳千古。
看看林則徐的這則書法,是敬文天祥的人,也是敬他的詩。
其實,他就是他的詩篇,他的詩篇就是他這個人。
-
8 # 貓眼文史觀
我是叮噹貓遊歷史,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原因:1、首先,就數量來說,文天祥的詩有很多,並且結成詩集,比如有大家熟知的《指南錄》。文天祥有詩作800多首,在網上搜索還能看到文天祥的詩有上千首的說法。
2、文天祥的詩從質量上來說,有千古名句流傳,如《正氣歌》、《過零丁洋》等。
3、文天祥的詩,在後期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無論是其思想影響還是詩風,都激勵和感染了許多後人,在南宋詩體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纖弱之態, “如大江大河, 浩瀚無際”,成為宋詩史上的耀眼詩篇,在詩歌史上的影響不可磨滅。
以德祐元年起兵勤王為界, 文天祥前後兩個時期的詩風大不相同。前期多題詠寫景之詩。其前期詩歌現存有260首, 收在《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中。文天祥是江西吉州廬陵人, 從1236年出生到1256年中狀元這20年間, 他一直生活在南方,早期一直深受南方文風的影響, 詩歌主要是受“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的詩風影響, “永嘉四靈”繼承了山水田園詩人的傳統, 滿足於謳歌田園、寄情山水的閒適生活, 寫清雅閒散之趣;而江湖詩派則多寫女性和戀情, 詩風婉麗纏綿。因而文天祥早期的詩作也同他們一樣, 多是題詠、寫景、唱和之作, 內容較單薄, 品格和藝術性也不高。雖也有一些憂世傷時的作品, 如《題碧落堂》《題楚觀樓》《題鬱孤臺》等, 表達了他對時局變化與國家命運的擔憂;但整體而言, 其所作還是多為贈答唱和、題詠和寫景之詩以及應酬之作,如《贈秘書王監丞》、《和蕭安撫送行韻》等, 題詠詩作如《題玄潭觀雪浪閣》、《題靜山》等, 寫景有《竹花》《月夜》《江行》等詩篇, 這幾類詩歌基本構成其前期詩作的主題。
1275年, 元兵渡江攻打南宋, 文天祥詔令天下勤王, 起兵抗元,也促使其詩歌發生了轉變。 如1276年寫下的《赴闕》詩曰“壯心欲填海, 苦膽為憂天。……丈夫競何事?一日定千年”, 又《氣概》詩有云:“氣概如虹俺得知, 留吳那肯豎降旗”等, 這些已是慷慨悲歌。1278年, 文天祥被俘北上, 後囚於北方,其後期詩歌 (《後指南錄》) 與剛入北的詩歌 (《指南錄》) 相比, 也愈加悲憤雄渾。
因此,相比之下, 其後期詩作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要高於前期。就思想內容而言, 後期詩歌以《正氣歌》為主旨, 著重表達其“時窮節乃見, 一一垂丹青”的愛國精神和不屈鬥志, 將自身命運和國家興亡緊緊聯絡在一起, 有感而發, 就擺脫了前期贈答、題詠等內容淺薄、無病呻吟之弊。
另外文天祥還撰有《集杜詩》, “凡吾意所欲言者, 子美先為代言之。”他大力推崇杜甫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手法, 以詩史之筆記錄所見之社會景況, 沉鬱悲壯。因此文天祥在南宋詩體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纖弱之弊, “如大江大河, 浩瀚無際”,成為宋詩史上的耀眼詩篇。
綜上所述,文天祥在精神品格和詩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後世的崇尚,文天祥作為詩人是當之無愧的。
-
9 # 華山論劍易道子
文天祥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在,所以仁至。氣節威武是其一,又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詩作,所以被稱為詩人
-
10 # 曉岸漫步2018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南宋末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著有《文山詩集》《正氣歌》《安慶府》等作品。因抗元失敗被俘,誓死不降,留下絕筆《過零丁洋》從容就義。
文天祥相貌堂賞,身材魁武,眉目清秀炯炯有神,從小聰明好學,二十歲考取進士。
文天祥為人正直,一直不願與官場黑惡勢力同流合汙,所以在仕途上總是起起落落。從二十歲考取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屢次被奸人奏劾罷官,有時也因看不慣自請辭官。直到宋“益王”即位才被封右丞相,並統兵抗元,直到宋被滅。
文天祥一生寫過很多文章,尤以詩、詞、賦為佳,但大多因戰火失傳,唯獨有《過零丁洋》成為千古絕唱。
所以文天祥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詩人。
-
11 # 木山文
文天祥(|236一I282)字履善,又字宗瑞,自號文山。
德佑二年,元軍圍臨安,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營議和被拘留。後至鎮江脫走。回溫州擁立端宗。圖謀恢復。轉戰東南。景炎三年,兵敗被俘。拘囚燕京四年,終以不屈被害。有"文山全集"。他詩中動人的作品,有"指南錄","指南後錄"和"吟嘯集"。這些詩不僅收錄了他後期那種生活經歷,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是他"指南錄"命名的由來。同時表現了他力圖恢復,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撓的意志。他赴元營議和,不僅敢於和氣勢洶洶的元承相伯顏做面對面的鬥爭,"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哪個是男兒"(紀事)。而且在敵營裡痛罵了投降元人的南宋大臣賈金慶,劉岊等。他說"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即事),"祖逖關河志,程嬰社稷功"(自嘆)。
他還有表現國破家亡後的悲涼的詩,有"田野荒吉水,妻子老幽州"(生朝),"遺老猶應愧螻蟻,故交久已化豺狼"。心情的悲憤是難以言喻的。他著名的"金陵驛"表現了永離故國鄉土的沉痛心情。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零漂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這種沉重的心情是動人的。還有他那至死不屈,堅守民族氣節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更是眾所周知。他在"白溝河"懷張叔夜的詩裡說"天地重日月,斯人未雲亡。文武道不墜,我輩終堂堂"。表現了堅持民族氣節的自豪感,和對民族光輝前途的堅定信念,這些寶貴的思想信念,在他的傑作"正氣歌"裡表現得更為集中,鮮明,強烈。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文天祥後期的詩,主要學杜甫,除著名的"集杜詩"二百首外,他的"讀杜詩"中說"耳想杜詩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還有他的"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安慶府),"篋破書猶在,爐殘火亦燃"(初六日紀事),"春事暗隨流水去,潮聲空逐暮天回"(越王臺),"眼裡遊從驚死別,夢中兒女慰生離"(早秋)。都有杜詩悲涼沉鬱的風格。
這些詩,奠定了他不僅是一位愛國英雄,同時也是一位愛國詩人的地位。
-
12 # 夜西樓
一般意義上講,寫詩的人就叫詩人;文學概念上講,在詩歌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稱為詩人。文天祥不僅會寫詩,還會治國,會帶兵,所以有很多標籤,詩人只是其中一個。
-
13 # 影視職員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他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佈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當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傳說曾經發生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逮捕時,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逃去,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祀拜這三座山神保護忠義;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文天祥被俘.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朝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朝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他生前所用的硯臺玉帶生硯仍保留至今.
-
14 # 半世飛仙
我覺得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稱號還是更重要一點,就詩人來說,其實並不重要。
這一點從我們來講人物方面來看,稱呼一個我們尊敬的歷史人物,我們肯定是選擇他最重要的一個稱號,那麼文天祥是不是詩人其實並不重要。
同樣類似的有岳飛,難道說岳飛民族英雄不如他寫了個滿江紅?
夏完淳寫的別雲間,民族英雄,難道還在乎自己是不是詩人?
譚嗣同 六君子之一,寫了獄中題壁,為了變法而死,難道還在乎自己是不是詩人!???
-
15 # 紫木悠兮
首先我覺得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如果非得說點什麼的話,我覺得是文天祥有情懷,它的《過零丁洋》大家都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文天祥是一個愛國詩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
16 # 成為達收藏室
文天祥是宋代偉大的抗元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指南後錄》等,一生作詩千餘首。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詩句,更是名垂千古、光耀史冊!
-
17 # 神機門
從歷史的時間線上來說元與南宋是並存關係,南宋的正式滅亡通常是被視為崖山海戰南宋軍告負,陸秀夫與幼帝跳海開始算。而文天祥是在此前被俘的,從他至死自認的身份依然是宋臣來說稱其為南宋人並沒有錯。其次他的代表作《過零丁洋》依然是現在語文課本中的代表詩作之一,所以稱他為詩人和政治家皆可。
一、元與南宋的關係如何界定文天祥的出身?
學習過中國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南北之分往往是以江淮為界。元朝正式成立是在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後,這個時候的南宋朝廷依然是偏安與長江之南坐擁半壁江山。這個時期的文天祥,按照當世話語來說他的戶籍是在南宋,出生時間段也是在南宋朝廷掌權。因此,按照祖籍說法,他是南宋人,這是沒有問題的。
二、文天祥的公務員是南宋編制的。
我們說文天祥是宋末三傑之一,確實也官居過左丞相併且被封過國公,他至死也不願意投靠元 廷,因此在編制上來講他是個南宋的公務員。在招降失敗後,元廷也因他不肯投靠最終將其處死,作為忠臣而言他也不會希望後世之人將他的身份定性為元朝人。所以他是南宋、元兩個勢力官方層面承認的南宋政治家。
三、兩宋計程車人多是才子。
兩宋時期的文人多有喜好詩詞歌賦的,同時具備政治家、文士、學者、統帥身份集於一身的人很多,例如蘇軾、蘇洵、沈括之流。因此,文人為了仕途必然是要學習從政,詩詞之道雖非必修之途,也定然會有所涉及,只不過是水平高低不同。所以,即便連岳飛這樣的武將也會填上一曲《滿江紅》,政治與詩歌二者間不衝突便很自然不過了。
所以,綜上所述,文天祥的這兩種身份沒有可以再過多贅述的了。但是在當時的蒙古人統治之中,確實是有不少北地漢人是承認元廷的合法性的。所以這批人反之亦然的會被稱之為元朝人,例如消滅南宋的大將張弘範。他在崖山攻滅南宋最後一支精銳後,南宋也隨之灰飛煙滅,宋人從此淪為了低等的漢人,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奴役。
-
18 # 文藻巧翁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胸懷遠大,決心統一天下,當然不能容忍當時的南宋王朝在江南存在,因而開始對南宋大舉進攻。強大的蒙古騎兵作戰迅猛,威名遠揚,可謂所向披靡。而當時的南宋朝廷已處於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困境。但是,南宋軍民並不甘心山河破碎,俯首稱臣,他們對元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在抗元的鬥爭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文天祥年僅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但他目睹南宋的危難形勢,毅然效仿東漢名將班超,投筆從戎,在家鄉組織抗擊元軍的義軍。1276年,文天祥擔任了南宋朝廷的右丞相,被派往元軍軍營談判。不料談判未果,卻遭元軍扣留。後來,文天祥幾經周折,終於在鎮江逃離了元軍的魔掌,然後從通州(今江蘇南通)乘船由海路南下到福建,與其他一些南宋將領繼續抗元鬥爭,曾經率領兵馬打回江西。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率領部隊向廣東海豐撒退的途中,遭到元軍襲擊,兵敗被俘。忽必烈親自出面勸降,請他做元朝的宰相,遭到文天祥的嚴詞拒絕。公元1283年一月文天祥被殺害。
文天祥是宋未民族英雄愛國詩人,以悲壯的愛國詩篇,唱出了人民的呼聲和願望,使宋未詩壇閃爍著光芒。文天祥的《指南錄》、《後指南錄》、《嘯吟集》等詩集、記錄了他與民族敵人作殊死鬥爭的艱苦歷程,直抒胸臆,雄渾壯烈,如《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他的詩不論從思想內容或藝術風格看,都受到杜甫很大的影響。文天祥的散文《指南錄後序》,敘述他從敵方脫險南歸的種種情景,感人至深。留下了抒寫亡國之痛的可貴詩篇。
-
19 # 希倫寶貝
文天祥生活在宋朝末年,12歲中狀元,任贛州知府。當時 元兵進攻南宋,文天祥便組織義軍,北上抗擊。第二年元兵逼近 南宋國都,他被派出使元營。在元營他慷慨陳詞,堅強不屈。不 料南宋政府又派人去求降,文天祥便被元兵扣留,被迫北上;後 乘夜逃脫,又組織將士,再次起兵抗戰,最後在廣東海豐遭元兵 襲擊,兵敗被擄。
元將逼迫文天祥給宋軍統帥寫勸降信,被他嚴正拒絕。以後 宋朝滅亡,文天祥被押送燕京。囚禁中,元統治者百般折磨他, 軟硬兼施,企圖迫使他投降,與元人合作。但是文天祥就是不肯 低頭,於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英勇就義,保持了民族氣節,因 而被稱為民族英雄。
文天祥不僅是政治家,而且還是詩人。一部分作品收在《指 南錄》和《指南後錄》中,有《自序》和《後序》。這些都是紀 事詩集,記敘了他興兵復國的經過和患難中用詩記錄所受遭遇的 情況。他一生的著作(包括詩、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文天祥的詩絕大部分抒發了自己堅貞不屈的氣節和深厚的愛國激情。
像《過零丁洋》,表明了自己忠於祖國,決不投降的意志。 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後人 傳誦。
在獄中,他還寫了《正氣歌》,列舉了歷史上一系列人物的 英雄事蹟,說明一個人只要具有正氣,在任何危難時,都會無所 畏懼。接著敘述了自己兵敗之事,有負於國家給自己的重任,現 落於敵手,但決不會被敵人的酷刑嚇倒,準備為國損軀。 《金陵驛》沉痛地抒寫了國亡家破的悲傷和告別江南、矢志 不渝的忠貞感情。“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表示了 自己在北方死後,也要化作杜鵑,飛到南方。
讀了文天祥的詩,總會被他的激切動人的愛國之情所感染。 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錚錚挺立的愛國詩人的形象。
-
20 # 十四阿哥郎春濤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傑出民族英雄[1]和愛國詩人。漢族,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樂府》,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名(狀元),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他晚年的詩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1283年1月9日(農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義,年僅四十七歲。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為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重要的是後人整理了他1004首詩集(好吉利的數字),不過他已經被從教科書裡刪掉了…確實是高學歷、高逼格的詩人!
回覆列表
文天祥是南宋的民族英雄,他寫的一首詩中的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被人們千古傳頌,所以他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