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2剪刀手

    不放心是正常的,首先你得理性告訴自己這是一定要做的,這樣你就有了不得不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失去理智,再其次告訴自己,孩子走出去,是對他成長的一大步。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一直在父母身邊,這樣會有一個侷限性,就是孩子的注意力會持續下降,為什麼會這麼說,是因為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久了之後,人的大腦會學習到所有有利於自己安全的技能,當學會之後,大腦就開始操控身體慣性來保持這個節奏,這樣大腦就可以處於休眠的狀態,這也是人類百萬年來進化而出的技能,能不消耗能量就一定不會消耗,這樣會把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很快就掌握身邊的環境,這樣他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大腦都是出於支配慣性的節奏,很難再次激發更多的空間。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接觸到新的朋友,老師,以及其他沒有見過的東西,大腦會再次被啟用,這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為什麼有的孩子有見識有的沒有。這是因為有些是主動增加的意識,比如透過家庭教育、自己學習,但這兩種都是需要很有計劃性的推進才能有效果,另外一種就是後天的環境,也就是孩子不斷的在接觸新事物,大腦不斷地處於運轉的狀態。這對孩子後天的發展很有幫助,新事物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時長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當孩子在玩小汽車這個玩具的時候,有的父母立馬又遞過去一個挖掘機玩具,讓孩子再玩一下挖掘機,這樣是很影響孩子培養注意力的,注意力有多集中和持久,對長大後做事情很有幫助,你念書、鑽研、思考等等都需要注意力,這些都是孩子在小時候培養出來的。所以,你的孩子去上幼兒園,你大可把他當成朋友,給足吃喝方面的照顧,然後把所有的關注都集中在你孩子的能力方面,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的社交、孩子的鑽研力,讓他去瘋去開拓,去張狂。錢鍾書老先生說過一句話:30歲之前不狂沒出息,30歲之後尤狂沒出息。放手讓你的孩子出去。

  • 2 # 江城偉哥

    我是一個有個十七歲兒子的父親,曾經的過來人,該怎麼辦呢?1:有焦慮很正常,小孩沒離開過身邊,我覺得父母要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挪開,到工作,事業啊上面2: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逐步逐步,時間一長就好了,孩子大了就得上幼兒園,不可能總在你身邊。

  • 3 # 小魚慢慢遊

    我家的生日在尷尬的12月,沒趕上公立的9月開學,現在在上託班。去的第一天,我簡直恨不得在門外等一天,男孩子嘛比較懵懂,有點傻乎乎的,又擔心被別的孩子欺負又擔心他越獄跑掉什麼的。但是放學去接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適應能力遠比我想象中好,孩子的潛能真是無限的。幼兒園也很貼心,老師加了我微信,第一天發了很多影片照片給我,安心多了

  • 4 # 大智雜談

    很多小寶寶就開始上幼兒園了,在家裡時爸爸寵媽媽愛,一天24小時都不離開大人的視線,寶寶上了幼兒園幾乎整個白天都看不到孩子,雖然僅僅離開一天,但是對於父母來說這個過程實在是非常漫長,寶寶也開始接觸新的壞境,認識新的人,當然有的寶寶也會恐懼、焦慮、排斥、哭鬧,從上幼兒園開始,寶寶開始慢慢脫離爸媽的懷抱,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很多家長也對寶寶即將上幼兒園心裡充滿各種情緒,我們先來看看家長都什麼反應。

    網友1:我也是,孩子下個月就要入園了,有時晚上做夢都夢到孩子在園裡哭或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擔心孩子,感覺自己都有入園恐懼症了。

    網友2:想著孩子送幼兒園,心裡就揪揪著難受啊!擔心,在幼兒園吃的好不好,不在身邊睡的香不香,和小朋友相處的怎麼樣,老師有沒有兇她,各種擔心。

    網友3:想到這點我就不捨得送,我擔心老師照顧不好我擔心孩子想媽媽孩子上火,哎呀我的焦慮症要犯了!我恨不得辭了工作去幼兒園應聘只為每天能見到我的女兒。

    網友4:我兒子馬上也要去幼兒園了,一想到這事我就愁了睡不著!自己帶孩子有時候都忍不住發脾氣,老師要帶那麼多孩子,更是不放心兒子!哎,要是可以不上就好了!

    可以看得出來,家長們對寶寶上幼兒園基本都非常“恐慌”,害怕寶寶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但是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又必須得送,家長們都非常糾結。在這裡我們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送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時應該注意的3個細節,可能會對你和寶寶有所幫助。

    1、誰去送?

    相信很多家長都想過,寶寶上幼兒園時應該誰去送?甚至有的家長會全家出動一起去送寶寶上幼兒園,或者會認為誰送都是一個樣!其實寶寶去幼兒園的人選確實挺重要,建議到時寶寶特別依賴的人不要去送,因為寶寶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可能會纏著家長哭鬧,如果強制將寶寶分開也會讓寶寶更難受。如果寶寶在家裡比較怕誰,那他去送最合適不過了,確定人選之後前幾天不要換別人,一直讓他去送,這樣寶寶會逼自己更快適應環境。

    2、家長接送要準時!

    寶寶剛剛上幼兒園,好不容易在幼兒園熬了一天,非常期待家長放學來接自己,下課鈴聲一響恨不得家長馬上出現在他面前,家長接孩子時一定要非常準備,要早一點到,這樣會讓寶寶增加對家長的信賴感,而且寶寶也會很開心。送孩子的時候也要非常準時,孩子正是培養習慣和規矩的時候,從小家長就要做表率教育他做一個守時準時的人。

    3、積極引導孩子分享趣事

    有的老人去接孩子放學,因為擔心孩子的狀況,往往見到孩子第一句就問:“今天哭了嗎?”,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最好不要跟孩子提苦不苦的事情,家長平時也要儘量岔開這類的話題。

    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應該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幼兒園裡面非常有趣,也可以提前帶寶寶認識幼兒園的環境,告訴孩子比如有漂亮的老師、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引導寶寶從心底裡認可即將去的新環境,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分享幼兒園的趣事,當孩子主動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時,家長一定要認真傾聽,從小培養寶寶分享的習慣,和寶寶培養更多的共同話題。

    寶寶還沒上幼兒園的家長你們學到了嗎?有沒有已經在上幼兒園的家長,分享一下你們過來人的建議吧!

  • 5 # 全職寶媽凱利

    這個時候父母該怎麼辦?

    1.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這樣老師才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也可以玩遊戲,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每天入園的時候,在家裡就應該說好,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並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不要表現出不捨,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捨,馬上就會以哭來要挾你。 

    回到家裡,爸媽要問一問寶寶在幼兒園是怎麼玩的,不要帶任何的暗示,就讓寶寶憑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敘述出來,爸媽再以很誇張和驚訝的表情說:幼兒園這麼好玩,有那麼多小朋友和玩具,還有老師愛你們、和你們做遊戲,媽媽都想上幼兒園了。這樣就可以激發寶寶上幼兒園的興趣。

    4.增強幼兒園的吸引力

    家長來接孩子時,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幼兒園一般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但要注意安全。當孩子玩得高興時,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並答應他明天再來玩。這樣,孩子可能會“懷念”在幼兒園玩耍的情景,明天到幼兒園有更強的動力。

    5.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兒園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不會做。有的寶寶哭鬧就與生活技能的缺乏有關係,尤其是在吃飯和睡覺的時候,自然也就想起媽媽了。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兒園。

  • 6 # 愛追劇的小葉子

    小孩子上幼兒園是小朋友必經的一個過程,小孩子剛上幼兒園很多家長會很不捨得,怕這怕那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慢慢的放手!小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照顧好孩子的。

  • 7 # 使用者60485371910

    我大孫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他在裡面哭,我在外面哭,太多的是捨不得,寶寶後來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放學去接回家立馬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不會的等爸爸媽媽下班回教,早上起來要上幼兒園,說要得第一名,得了第一可以戴一顆心,孩子從小要培養他的興趣和愛好,大家參考一下,謝謝

  • 8 # 陪你閒聊

    都得有這個過程,再焦慮也得送不是麼,你的焦慮也會影響到寶寶的。作為父母要想的是怎麼做才能幫助他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寶寶對未知的生活也會害怕,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環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他也會焦慮,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得幫助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喜歡幼兒園,要告訴他為什麼去幼兒園,幼兒園裡有好多小朋友可以陪她玩,也可以帶她去幼兒園門口,在裡邊小朋友做戶外活動的時候,帶她看一看,小朋友很容易被這些吸引的。剛開始送幼兒園無論是父母還是寶貝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就會好的!

  • 9 # 小六六成長日常

    作為家長有些焦慮不安很正常!孩子跟著家人幾年,半天離開家人去幼兒園,一天下來幾個小時看不到?肯定有些擔心孩子,吃飯怎麼樣,喝水怎麼樣,等等。也是有情可原的事。這也是每個家長必須經歷過的事情!慢慢的過度,雙方都會適應的!

  • 10 # 小小思維家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總是免不了的各種擔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生活不會自理,各種不放心。分離焦慮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將分離焦慮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那如何緩解分離焦慮呢?

    干預牽制,把事情做到前面

    家長提前配合老師在家裡訓練孩子各種生活技能,如自主穿衣、吃飯、睡覺。

    玩玩幼兒園的各種遊戲設施,增加對環境的熟悉度。可以從正面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幼兒園不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而是長大的小朋友、棒棒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到的地方。

    家長固定一個時間段和孩子玩一些親子活動,不管是什麼型別,講故事、繪畫等均可。規律的生活也會給孩子增加安全感。

    幫助孩子鞏固心理建設

    逐步增加分離時間。提前讓孩子慢慢適應於監護人的分離。

    孩子入園後為孩子準備貼身物品(情感依戀物),給孩子增加安全感。

    講一些繪本故事,故事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合適的故事會和孩子產生共情,《我愛幼兒園》、《魔法親親》、《我不想離開你》相信孩子會從故事中獲得力量。

    祝願所有的孩子入園後能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儘早融入幼兒園快樂的生活當中。也希望我們的家長能正確的看待分離焦慮,能快速平淡的度過這段時間。

  • 11 # 羽小小的

    上幼兒園,不僅是對小孩子的一個挑戰也是對家鄉的一個挑戰。家長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捨不得是很正常的。但不要過分焦慮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了,可以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讓她感受在幼兒園交朋友等在家享受不到的集體生活的樂趣。父母實在不放心,可以跟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的朋友交流交流,有什麼疑惑也可以一起探討。

  • 12 # homework

    入園焦慮症是每位家長和孩子都會經歷的,不必過於擔心。但是我認為這個入園焦慮期時間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孩子。

    孩子其實很單純,他們只是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時間適應,當他們漸漸熟悉幼兒園環境的時候,入園焦慮症隨之消失。

    但是家長們想的就比較多了,孩子在幼兒園吃的怎麼樣,能不能及時喝上水,幼兒園的飯菜質量怎麼樣,老師會不會打孩子,同學會不會欺負孩子,有沒有老師幫助孩子上廁所等等,尤其是孩子走到幼兒園門口,淚眼汪汪的看著父母,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淪陷了,自己哭的比孩子還厲害,於是孩子哭的就更厲害了,他們還以為幼兒園裡有啥怪物呢,就更不想去上幼兒園了。

    這個時候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相信幼兒園老師和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剛上幼兒園小班時,老婆經常在幼兒園們口和女兒抱在一起哭呢,還有個別家長受不了又把孩子帶回去的,這些都是家長的心態沒調整好,過了一個學期無論家長還是孩子就都適應了。

  • 13 # 衝破黑暗

    很正常啊,但是也得送進幼兒園,在集體活動裡鍛鍊自己,跟小朋友玩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大方,家長不用焦慮,有很多老師看護著他們的安全

  • 14 # 解憂心理醫生

    謝謝邀請,首先我覺得,存在即合理,你這樣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說是正常的。但是始終這樣並不好,因為會把這種焦慮傳染給孩子,那麼先處理好自己尤其關鍵。這在心理學是有辦法的。這個我花了用心寫的,結合了我的育兒經驗,心理諮詢經驗和文獻,希望看了我的分享——最後迎刃而解!

    從依戀到分離——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01理解依戀和分離,做好心理準備

    依戀是指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父親輔助),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

    那麼孩子在0到3歲,就與父母產生了天然的社會性聯結。父母深愛他們的寶寶,並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我想現在的父母都是的,與孩子建立的都是比較安全性依戀,孩子就是他們的寶寶,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這都是挺好的。

    然而孩子隨著成長,大概到了3歲,孩子就開始進入幼兒階段,大概持續3-6歲,在心理學,我們也稱這段時間叫幼兒期,學前期,孩子一部分時間在育兒園度過,開始接受家外面的世界。

    我想很多家長會感到,寶寶剛從家出去,到幼兒園,多少會有些不捨,有些擔心,而這種擔心隨著時間越來越近,會變得焦慮,緊張。我非常理解,這背後都是家長對孩子深深的愛。因為愛,所以難分難捨。

    然而孩子還是要去的,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處理好從最初的依戀到分離。

    有的家長沒處理好,對孩子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兒童發展最初階段,越早的分離處理的越好,心理越健康。如果越早的分離沒處理好,產生的心理問題越重。

    家長試著想一下,孩子到幼兒園去了,是不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的?孩子的成長,難道不是父母期盼的事嗎?你應該高興才對!

    02科學處理分離焦慮對孩子一生受益!

    有了我上面的講解,我想家長會明白,自己與孩子的情感聯結,突然要分開有些難,有些擔心,有些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家長理解了,就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否則一旦真的產生焦慮,焦慮會傳染的,傳到孩子,對孩子成長不利,不是惡性迴圈嗎?所以科學處理分離焦慮對孩子一生的受益,非常重要。讓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與同伴建立同胞關係,由幼兒園老師把大千世界介紹給孩子。

    有兩點特別重要:

    自己做好心理準備,處理好自己情緒,不要把自己焦慮傳染給孩子。我這篇說的,家長應該可以理解,可以自己先理性調節,如果不能,建議求助專業人士。接納孩子,孩子去幼兒園順利還是不順利,發生的一切我們家長都要接納他,允許他存在,千萬不能不顧孩子的感受,強制要求孩子。上幼兒園是孩子新的一天,搞得的嚎啕大哭,真的很傷害孩子心理。從生態系統論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扮演的角色意義以及家庭與幼兒園的一致性!你理解了,知道可以做什麼了,就放心了他了,就不會焦慮了!

    美國心理學家尤里· 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r , 1917~2005)提出了一種人的發展理論,該理論目前處於本領域的前沿, 因為它在環境影響發展問題上提出了最詳細具體的論述。生態系統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認為,人在複雜的關係系統中的發展受到多水平環境的影響。鑑於生物影響因素加入環境中共同推動了發展,後來布朗芬布倫納把他的理論稱為“生物生態模型” CBronfenbrenner &. Evans , 2000) 。 布朗芬布倫納把環境想象為鳥巢狀的結構,包括家庭、學校、鄰居、工作單位等日常生活場所以及這些場所之外的更大空間 。這些環境的每一個層面都對發展有重要影響。

    生態系統理論中的環境結構

    小環境系統(微觀系統)關注成長中的人與直接生活環境間的關係;中環境系統指幾個小環境系統之間的關係; 外環境系統,是那些會影響卻不包括成長中的人的社會領域; 大環境系統指影響各個層次的活動和互動的價值觀、法律、習俗和文化資源。時序系統(圖中沒有)不是一個具體環境, 它指人所處環境的動態的、永遠變化的特性。

    微觀系統(microsystem)是處於環境層次中最裡層的系統,指的是孩子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古時孟母三遷,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對大多數嬰兒來說, 微觀系統一開始僅限於家庭,但隨著嬰兒成長, 活動範圍擴充套件至幼兒園、學校等等。可見,學校是孩子除家庭以外最能影響孩子的地方。

    你發現了嗎?孩子成長小系統就有幼兒園,幼兒園在這個系統中是不可取代的地位。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

    再看第二個系統!

    第二個環境層次是中間系統(mesosystem),指的是在微觀環境中兒童和其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兒童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他在學校中與同學間的相處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兒童處於被溺愛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總是優先,那麼一旦在學校中享受不到這種待遇則會產生極大的不平衡,這樣不易於與同學建立和諧、親密的友誼關係。

    當你看到第二個系統,就明白,學校和家庭對於兒童教育保持一致性對孩子多麼重要。

    如果兩者是衝突了,對於幼小兒童來說,她就會錯亂,不知所錯。作為家長,我們就要了解幼兒園環境,瞭解幼兒園教師風格,這樣就會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

    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不知,害怕無法掌控,如果我們知道,可以應對,就會心理踏實,安全。對於孩子入幼兒園,又何嘗不是呢?

    孩子入園,你有的是時間去了解。這樣就就有了方向,就會放下焦慮。

    我相信你知道上面的:依戀、分離、系統,就好辦許多了!

    請記得:每個孩子的適應期不同,但是家長越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孩子也能被你感染,儘快完成他的適應期。要是家長越慌,越著急,越不能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的適應期也因為家長的不適應而延遲了。

    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如果還不放心,那是什麼問題?

    當你知道上面,做好自己,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有的朋友提出意見,說可以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提前演練,固然是一種辦法,不過我覺得沒必要。幼兒園,本來就是學前階段,學前階段,就是學之前,還沒正式學呢?!就是鍛鍊嘗試的,安全第一,其他出錯又何妨呢?她這麼小,我們允許出錯,允許他嘗試,不管他出現什麼,我們都去接納他。很多家長就是太過於擔心,才焦慮。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為什麼這樣?有沒必要?

    就是我們太按照成人的固有思維去處理問題,追求完美,不能有差錯,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他家長都這樣我不那樣就完了等等這樣不合理信念,絕對化要求,糟糕透頂的擔憂,讓自己痛苦不已,折磨自己,也折磨孩子。願家長們有一定自由,心理彈性,合理面對。

    如果實在難,那家長可能需要請心理專業人士幫助了。今天孩子去幼兒園,將來還要去遠點的小學,中學,大學,未來還要有自己的家庭,孩子還可能去世界更遠的地方,終有一條父母也會離開自己感覺孩子,如果一直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呢?那就一直共生嗎?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成長就是從小時候跟媽媽的共生關係,一步一步走向分離(分化)。曾奇峰甚至說“萬病源於未分化”,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跟父母(尤其是母親)分化好,會產生諸多問題,小到普通人際關係,大到人生大事的選擇,各處都會被沾染。就像人生中的每個產品,都被打上“xx家庭製造”的logo。

    如果自己不能面對分離,那可能就是自己童年分離個體化受阻,今天不能接受任何分離。如果是,最好請心理專家給治療下。不然就像我上面說的,人要面對那麼多分離,不是長久的痛苦嗎?自己不能處理好自己,那也會傳染給孩子,再孩子這代重複重演。

    好的生命是一代代愛的傳遞,關心孩子沒有錯,得有方向,相信自己。

    心理學家說:一個有自信 也有方向的家庭,當然就會出現一個對未來有希望的年輕孩子,也就會覺得生育子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不是充滿擔憂的負擔了!

  • 15 # 滿媽談孩子

    其實大可不必,孩子大了總要放手的,上幼兒園也是鍛鍊她獨立自主能力的一個途徑。記得搞笑的,第一天上幼兒園後,我和寶爸奶奶他們都偷偷趴在外面看情況。我的小閨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也是擔心了半天,說實話,第一次上的時候,也是很捨不得,我前期是做了工作,沒上之前,特意帶她去幼兒園外面,讓她覺得上幼兒園好玩,不過也就第一次很想去,後面也是吵著不去。我也是很焦慮,不放心,後來發現,上幼兒園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包括禮貌啊簡單的一些知識啊之類。老師本身都是比較負責的,一般也不會存在其他情況。吃飯方面和小夥伴們一起,每天吃的還多一些,如果你擔心吃不好,頂多晚上給她加餐。還有就是,一般幼兒園都會建立聯絡群,老師也會隨時發一些動態滴。

  • 16 # 文心心

    孩子離開父母是早晚一天的事,每個做父母的在孩子和自己分別的時候都會不捨得,但是,孩子終歸有長大的那一天,終歸要變得獨立,有時候想一下美華人帶孩子的方式,美國小孩兒早早就獨立了。

    我大寶明年開春不到三歲,但是也要去幼兒園了,因為她有一個比她大三個月的小夥伴要上學了,她也要去,要不然就沒人玩了,打算讓她試試,覺得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明年九月大點兒再去。

    我也是捨不得啊,總感覺孩子快離開我了,不再時時刻刻粘著我了,哎,沒辦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面對的,我們的重心不止有孩子,還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啊!加油吧!

  • 17 # 紅姐姐追劇

    父母焦慮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在家裡都是好幾個人照顧一個孩子,照顧的很周全,什麼都不用孩子自己做,去了學校再好的學校也不可能做到一對一的照顧,所以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的。我家大寶也是去年夏天上的幼兒園,已經比同齡孩子晚了半年了,剛去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作為媽媽的我完全沒有心思上班,簡直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一會兒給老師發信息問問孩子得情況,老師一般不會把孩子在學校不好的一面告訴我,都是說孩子還不錯,偶爾哭一下,過了兩天孩子就適應了。我想說的是,沒有孩子做不到的,咱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不行,是咱們自己覺得孩子不行。所以,放手放心讓孩子去學校,不要過於擔心,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放寬心,相信孩子。

  • 18 # 萌娃萌教

    入園焦慮症,從寶寶開始上幼兒園開始,寶寶便開始離開父母的懷抱,逐步的開始自己的探索,父母便容易在這一階段產生入園焦慮。與其說這事是焦慮症,不如說這是父母另一段旅程的開始,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的旅程。

    父母要清楚的意識到,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屬物,從這一刻開始他有獨立的人生和意識需要父母放手去經歷和培養。

    小一的寶貝們通常會在一週後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而大人的焦慮卻不是簡單的一週。調節不好的,有可能大人會焦慮一輩子。寶貝們的成長伴隨著父母的無數次放手,第一次獨立遠行,第一次自己做飯等等。要避免家長的焦慮需要從觀念上先放手,在生活其它方方面面多讓孩子們學會獨立,越早放手孩子的獨立性越強。長大了就會越少讓大人們操心。

  • 19 # 老友手札

    如果在1歲的時候,我就有了記憶,我一定會記得自己,在意識不到父母在身旁的時候,內心有多麼的無助、多麼的焦慮、多麼的不安,以至於必須用大聲的哭喊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到了我的身邊,才能慢慢的安穩下來。

    可我沒有1歲的記憶,但不代表我沒有記得這些,沒有記得“因為擔心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甚至一不小心,將這種分離焦慮融入自己的生活。

    當然,就像剛剛提到的。這種不能的存在,本來是為了協助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但慢慢的,它也變成了束縛我們的力量。

    就比如現在,孩子去上學了,這本來是很正常、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我們卻因為分離焦慮而難受。

    說起來其實蠻可笑的,再過幾年,我們並不會如此焦慮,反而會擔心“馬上要放假了,孩子回來了,誰替我照顧啊,我都夠忙了,我的天啊”。

    這種轉變也還是挺巧妙的,不是麼?

    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可以什麼都不做,順其自然。慢慢就會好起來。

    如果現在,朋友你的狀態確實很不好的話,那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調整,比如:

    1、生活中增加一些放鬆,無論什麼形式;

    2、規劃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後去實踐它;

    3、做一些曾經想做,但是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4、增加和另一半的交流。

    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奇怪的事情,但確實也需要考慮讓自己不那麼焦慮。因為如果這種形式一直延續的話,可能會演變成,只要孩子一離開,自己的心裡就非常焦慮。

  • 20 # 愜意情感說說

    一般孩子到了3週歲,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就要上幼兒園了。家長可能一開始都會擔心,怕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玩不好的,怕孩子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怕孩子挨欺負受氣等等很多不放心,其實,有些過於焦慮了,孩子融入集體生活是一個正常鍛鍊的成長過程,不必過於擔心太多。

    家長要做的就做好孩子去幼兒園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一點做好了,對於孩子順利開心的去上學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是家長們特別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會在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大哭大鬧,不願意去。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高高興興的去幼兒園呢?做為過來人分享以下成功經驗,希望可以幫到處在這個階段的家長們。

    01讓寶寶自己選擇幼兒園

    我的寶寶一直是姥爺姥姥帶著的,在他三週歲的時候,我決定讓他幼兒園了,一是因為姥爺姥姥帶他很辛苦,二是因為孩子三週歲以後需要多方面的學習和開發,這些都是在家裡學不到的。

    在決定去幼兒園的前兩週,我抽空在我住的小區周圍做了一番考察,對這裡的幾家幼兒園的兒童玩具設施以及師資力量、三餐情況做了瞭解,對讓寶寶去那家幼兒園心裡先有個數。

    我特地請了半天假,領寶寶分別到這幾家幼兒園走走,讓孩子熟悉一下老師、小朋友和園內環境,這樣,就不至於他在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因對新環境過於陌生而哭鬧。

    我領著寶寶邊看幼兒園的情況,邊對他講,“寶寶過幾天要來這裡上學,這裡有很多小朋友,還有你喜歡的變形金剛,碰碰車,飛機模型,好多你喜歡的呢。”

    每一家幼兒園都讓孩子在那裡玩上一會兒,熟悉環境老師和小朋友,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有的,如果不做這個前期準備工作,孩子肯定無法接受,自己突然在一個陌生環境,面對陌生人群,孩子哭鬧是大機率的事情。

    帶領孩子都看過以後,對他講,“寶寶長大了,要上學了,媽媽讓你自己選幼兒園好不好啊?”問孩子這問題以前,家長心中一定要有主意,引導孩子選擇你覺得各方面都滿意的幼兒園,因為孩子還小,他還沒有區別優劣的能力,採取讓他選擇的方式只是為了告訴他,“你自己選的,要好好的去上學,不能哭鬧”,這樣,孩子會收到一個暗示,幼兒園是寶寶自己選的,所以我不能哭鬧。

    他心裡有了準備,還會很期待,因為那裡有小朋友一起玩,有很多玩具,畢竟孩子小,肯定是以玩為主的。

    決定好那一天送孩子上學後,在前一天,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到幼兒園玩上兩個小時,最少一個多小時,因為孩子對一個陌生的地方熟悉調動起他的興趣至少要一小時,也不能呆太長時間,一定在他意猶未盡的時候,喊他回家,對他說,我們明天再來!這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第二天,他一定會高高興興的跟你上幼兒園的。

    02如何讓寶寶按時起床

    早晨,同事米米連跑帶顛的跑上樓,風一樣的打卡之後就開始叫苦不迭,“你說這一大早怎麼這忙啊,做早餐,喊孩子起床,給他找衣服找襪子裝書包,每天都弄得我手忙腳亂的,今天又差一點遲到”。

    米米說得口乾舌燥的,看得出來,她被清晨忙碌折磨的了不得,我想幫幫她,就給了她兩點建議,讓她先體驗一下。

    具體做法是:晚上你和他約定好,對他說:“寶寶,明天由你喊媽媽起床,因為寶寶長大了,要幫媽媽做點事了,媽媽給你定好鬧鐘,你醒來之後穿好衣服去喊媽媽起床。”這時候孩子會很驕傲,媽媽對他委以重任了,這時你一定調好鬧鐘,哄孩子按時睡覺。他一定聽話,因為他記得明天早晨的任務呢?

    二是該晚上做好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早上,比如,孩子明天穿的衣服鞋子要準備好,書包書包要收拾好,這樣,就可以節省出很多空餘,不至於在這方面浪費時間

    注意的是開始這麼做時候。你不要真的等孩子喊你才起床,這只是讓他按時起床的一個辦法,如果你真的這樣把這事交給孩子去做,那你還不天天遲到啊!

    你正常起來做事,距離你讓他喊你起床的點幾分鐘的時候你去床上假睡一會兒等他來喊你,這樣做堅持一段時間,養成習慣後,你會發現,早晨,真的不用那麼忙亂了。

    米米接受了我的建議,一週後,我看她悠然自得的走進辦公室,也化了淡妝,精神相當不錯呢,高興的對我說,“姐姐,我按你說的做了,我家寶寶好乖乖嘍。早晨起床再也不用我喊好幾遍了。現在,我上班可不用手忙腳亂的嘍”。

    看她高興愜意的樣子,我也感覺很快樂,我個人的一點小經驗可以幫到別人呢,所以寫下來,希望可以幫到遇到這種困惑的一些家長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孩子寫作業時發火、聲音高,公公婆婆該不該在旁邊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