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非逼得蜀黍教育你

    曼德拉

    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提倡民族平等,不同種族和平相處,使南非黑人站起來了,與白種人一道構成新南非的主人。

  • 2 # Owen7608

    智者見智的問題,在我看來非洲最偉大的人物就是曼德拉。他改變了黑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不在於膚色。

  • 3 # 曉古明今

    肯尼思·卡翁達

    1964年1月任北羅德西亞自治政府總理。同年10月尚比亞獨立,成立共和國,其成為該國開國首任總統。

    卡翁達執政初期,受基督教和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響,主張積極的非暴力行動。他耐心調處部落制問題,避免了部落間的內戰,但是國內政治暴亂時有發生,邊境上受到羅德西亞入侵的壓力,導致他在1973年解散所有反對黨,實行統一國家獨立黨領導的一黨制。

    這個時代背景下的這樣一個人,能不能稱得上偉大呢

  • 4 # 向日葵一樣的愛戀

    要說非洲最偉大的統治者就是孟尼利克二世,下面是孟尼利克二世的生平簡歷。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ll,1844—1913年), 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 的統治者之一、現代衣索比亞國家的締 造者、衣索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衣索比亞名族 第一次意大 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 者。

  • 5 # 九PT哥的健身臺

    南非總統: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曾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主席。於1994年至1999年間任南非總統,是首位黑人總統,被尊稱為“南非國父”。 在任職總統前,曼德拉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人士,同時也是非洲國民大會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當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將他定罪。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獄後,轉而支援調解與協商,並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的過渡期挺身領導南非。自種族隔離制度終結以來,曼德拉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讚許,包括從前的反對者。 曼德拉在40年來獲得了超過一百項獎項,其中最顯著的便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其被選為最偉大的南非人

  • 6 # 熊熊or球球

    科菲·安南標準名是科菲·阿塔·安南(Kofi Atta Annan,1938年4月8日-),迦納庫馬西人,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他是一對雙胞胎之一,孿生的姐姐在1991年去世。安南1972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通曉英語、法語及非洲多種語言。2001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A·Annan)於2006年12月31日午夜,為自己人生最輝煌的一段時光畫上句號,十年甘苦都成為了歷史。十年秘書長生涯,他曾奮力將巨石推上山巔,也一度在重壓之下抑鬱失語。安南說:人可以離開聯合國,但無法讓聯合國脫離我心。回望安南十年路,功過任人評說。安南在1997年1月1日年至2006年12月31日兩個任期內,以他的睿智思想和不懈努力,鞏固了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促進了多邊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他倡導集體安全、全球團結、-法治,維護聯合國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權威,他也是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2012年2月23日,安南被任命為敘利亞危機聯合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聯合特使 。他提出六點建議,包括立即停止在平民區使用重型武器並撤出部隊、敘政府與反對派在聯合國監督下停止一切形式的武裝暴力行為、實現每天兩小時的人道主義停火、加快釋放被任意羈押者、確保記者在敘全境的行動自由、尊重法律保障的結社自由與和平-權利等 。

      2012年8月2日安南宣佈在8月底特使任期結束後,他將不再續任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一職。

  • 7 # 不負丹青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現代衣索比亞國家的締造者、 衣索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衣索比亞民族英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即衣索比亞皇帝位。1894年7月,義大利發動侵略戰爭,孟尼利克二世組織和領導了抗意衛國戰爭,打敗了侵略者,維護了民族獨立。後來極力周旋於大國之間,努力維持國家的政治獨立。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衣索比亞的擴張。同時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對權力的控制。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宮廷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

      人物生平

      繼任帝位

      原名薩勒·馬里亞姆(Sahle 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於紹阿的安哥捷拉。是後來成為紹阿公國國王的海爾·馬拉科特之子。1855年衣索比亞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侵入紹阿,將它變為半獨立的王國。11歲的他國破被俘,被帶到馬格達拉,在特沃德羅斯二世的宮廷中長大。在這以後的10年中,他獨自過著清寒的生活,親身感受到戰禍之烈。由於馬格達拉是西奧多王朝的政治、軍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西奧多開創的改革之風薰染,逐漸萌發了建立強大民族國家的理想。 1865年21歲的孟尼利克從馬格達拉秘密逃走,後在沃洛省蓋拉族女首領沃格特夫人的幫助下回到紹阿省,宣佈繼承父業稱王,從此他便開始出現在衣索比亞的政治舞臺上。執掌紹阿公國大權以後,他勵精圖治,致力於衣索比亞的統一和進步事業。

      飄搖時局

      孟尼利克從步入政界到臨終的48年,正值非洲歷史上發生重大變遷的時代。伴隨著西方列強逐漸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國對非洲大陸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緊進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非洲之角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英、法、意、德、俄等國都想侵佔衣索比亞,控制紅海入口,實現殖民擴張的野心。1881年蘇丹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馬赫迪·穆罕默德起義,使英國暫時無暇東顧。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敗北以後,實力受到削弱,在爭奪紅海入口的角逐中,感到力不從心。海外沒有殖民領地的義大利便趁虛而入,加緊了在衣索比亞的殖民侵略活動。

      抱憾離世

      他晚年多病,每當病痛發作時總喜歡吃幾頁《聖經》,稱這樣就能使自己恢復健康。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風全身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泰圖皇后沒能生育,皇帝又不願承認他的一位蓋拉族前妻生的女孩佐迪圖是他的女兒,只好宣佈由他的外孫、12歲的埃雅蘇王子當他的繼承人,並指定他的老部下塔桑馬將軍任攝政。實際上,權力落入泰圖皇后手中。她竭力扶持自己家族的勢力,激起王朝內外的強烈不滿。一場新的宮廷權利紛爭又在醞釀之中。1913年12月12日,他在一次宮廷的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後由皇后泰圖攝政,1916年其女兒佐迪圖女皇繼位。

      孟尼利克皇帝是衣索比亞封建統治階級中的傑出代表。在他執政期間,古老的衣索比亞的領土得到了擴大和統一,國內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不過,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領導衣索比亞人民抗禦了義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維護了本國的獨立。

  • 8 # 歷史歎號

    安南,安南是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懂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講話溫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誠,頭腦冷靜,富有幽默感。身高1米75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虔誠的天主教,站著的時候總是腰板挺直。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即便是在勞累、憂傷或處在危險境地,安南總是非常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因此熟悉他的人常戲稱他為“世俗教皇”。美國著名男性雜誌《君子》曾經評選出“全世界最會穿衣服的男性”,名單中除了英國影星休-格蘭特和大帥哥裘德-洛以外,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榜上有名。正如同服裝追求簡單之美,在為人處事中,安南也喜歡說自己是個簡單的人。他生在非洲部落酋長之家,卻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很少提到自己是迦納人,而以一個非洲人來稱呼自己;他被人稱為“世界總統”,卻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權力,沒有任何領土歸他管轄,沒有任何軍隊供他調遣;作為聯合國秘書長,他有太多的麻煩和困擾,但他始終保持樂觀;他是那麼引人注目,卻是個低調的人,讓人覺得他在盡力避免別人的目光;他既有著高貴的品質,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則;他永遠讓人感覺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態。安南是公認的聯合國歷史上最富有改革精神的秘書長。在任職的十年中,安南一直在不懈地推動聯合國改革程序,致力於將這個聲望下降的龐大機構改革成為能夠應對新時期新挑戰的卓有成效的權威國際組織。安南曾經將自己的工作形容為“與時間賽跑”。就任後,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斷地穿梭訪問、調停斡旋,化解危機,遏制衝突,防止戰爭,到處呼籲和談、譴責暴力,足跡遍佈五大洲。無論是在伊拉克危機、中東巴以衝突中,還是在南亞克什米爾爭端、阿富汗戰爭裡,都可以見到安南的身影。因此,有人稱他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安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他的眼睛,映射出的不僅有對這個既富饒又貧窮、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憂患和悲憫,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聖·馬修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為他們應該被稱之為上帝的孩子!這句話被刻在一個走在鋼絲上的木雕小熊上,在2003年2月8日的安理會午宴上,由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送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 9 # 熱帶伊甸園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曾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主席。於1994年至1999年間任南非總統,是首位黑人總統,被尊稱為南非國父。

    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曼德拉進行了長達50年(1944—199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鐵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終,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南非終身名譽總統。因臉上常帶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稱之為“微笑大使”。

    納爾遜·曼德拉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壇上一顆最耀眼的和平主義者。他領導的非國大在結束南非種族主義的鬥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誕生,標誌著非洲大陸反帝、反殖、反對種族隔離的政治解放任務勝利完成。最終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享有崇高的聲譽,被譽為“全球總統”。

    即使在獄中,曼德拉也多次成為全球焦點,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全球53個國家的2000名市長為曼德拉的獲釋而簽名請願;英國78名議員發表聯合宣告,50多個城市市長在倫敦盛裝遊行,要求英國首相向南非施加壓力,恢復曼德拉自由。

    曼德拉是一個標誌,他代表了歷經千辛萬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為代價所換來的政治轉型。對於這個國家而言,他扮演了“國父”的角色。

    自種族隔離制度終結以來,曼德拉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讚許,包括從前的反對者。曼德拉在40年來獲得了超過一百項獎項,其中最顯著的便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其被選為最偉大的南非人。2013年12月6日(南非時間5日),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歲。南非為曼德拉舉行國葬,全國降半旗。12月15日上午,國葬儀式在庫努村舉行。

  • 10 # 白墨汁

    非洲最偉大的歷史人物,當然是納爾遜曼德拉。是他擎起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大旗,開創了南非黑人運動,最終實現了南非人民人人平等的目標。

  • 11 # wifi訊號強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現代衣索比亞國家的締造者、 衣索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衣索比亞民族英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即衣索比亞皇帝位。1894年7月,義大利發動侵略戰爭,孟尼利克二世組織和領導了抗意衛國戰爭,打敗了侵略者,維護了民族獨立。後來極力周旋於大國之間,努力維持國家的政治獨立。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衣索比亞的擴張。同時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對權力的控制。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宮廷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

  • 12 # 梅子酒一壺

    曼德拉,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提倡民族平等,不同種族和平相處,使南非黑人站起來了,與白人一道構成新南非的主人

  • 13 # lackoflove158105664

    曼德拉,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提倡民族平等,不同種族和平相處,使南非黑人站起來了,促進了世界的價值觀和平等觀。

  • 14 # 大鵝不愛吃飯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現代衣索比亞國家的締造者、 衣索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衣索比亞民族英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即衣索比亞皇帝位。1894年7月,義大利發動侵略戰爭,孟尼利克二世組織和領導了抗意衛國戰爭,打敗了侵略者,維護了民族獨立。後來極力周旋於大國之間,努力維持國家的政治獨立。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衣索比亞的擴張。同時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對權力的控制。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宮廷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

      繼任帝位

      原名薩勒·馬里亞姆(Sahle 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於紹阿的安哥捷拉。是後來成為紹阿公國國王的海爾·馬拉科特之子。1855年衣索比亞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侵入紹阿,將它變為半獨立的王國。11歲的他國破被俘,被帶到馬格達拉,在特沃德羅斯二世的宮廷中長大。在這以後的10年中,他獨自過著清寒的生活,親身感受到戰禍之烈。由於馬格達拉是西奧多王朝的政治、軍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西奧多開創的改革之風薰染,逐漸萌發了建立強大民族國家的理想。 1865年21歲的孟尼利克從馬格達拉秘密逃走,後在沃洛省蓋拉族女首領沃格特夫人的幫助下回到紹阿省,宣佈繼承父業稱王,從此他便開始出現在衣索比亞的政治舞臺上。執掌紹阿公國大權以後,他勵精圖治,致力於衣索比亞的統一和進步事業。

      飄搖時局

      孟尼利克從步入政界到臨終的48年,正值非洲歷史上發生重大變遷的時代。伴隨著西方列強逐漸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國對非洲大陸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緊進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非洲之角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英、法、意、德、俄等國都想侵佔衣索比亞,控制紅海入口,實現殖民擴張的野心。1881年蘇丹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馬赫迪·穆罕默德起義,使英國暫時無暇東顧。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敗北以後,實力受到削弱,在爭奪紅海入口的角逐中,感到力不從心。海外沒有殖民領地的義大利便趁虛而入,加緊了在衣索比亞的殖民侵略活動。

      1879年,義大利政府接管了一家長期在阿薩布灣附近地區活動的義大利私人公司。1880—1883年,義大利政府竟無理宣佈阿薩布灣及附近地區為義大利領土。1885年它又侵佔了厄利垂亞並開始向內陸擴張和滲透。

      統一國家

      面臨西方列強入侵的危急關頭,削除封建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成為衣索比亞民族存亡悠關的首要問題。孟尼利克承擔了這個歷史任務,揭開了他個人政績中最奪目的一頁。

      1868年西奧多皇帝死後,東北部地區的貴族領袖約翰尼斯四世雖然取得帝位(1872年),但由於他的軟弱,諸侯爭雄的分裂局面並沒有結束。此時,孟尼利克已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實力人物。他一面不斷以武力迫使各中小封建主就範,一面又用通婚的辦法,與國內主要貴族集團聯姻,為獲得最高權力奠定社會基礎。1883年孟尼利克與提格雷國王的公主泰圖成婚。1886年,他將自己前妻的10歲女兒佐迪圖許配給約翰尼斯的兒子阿利亞·塞拉西公爵。這樣,當1889年約翰尼斯出兵鎮壓馬赫迪起義者的戰鬥中陣亡後不久,孟尼利克就加冕為“萬王之王”,成為衣索比亞的皇帝。

      擊敗侵略

      孟尼利克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曾經一度把義大利政府看成是上帝派來的仁慈朋友。為了消除殘留的封建勢力,他也希望藉助於外力來增強軍隊裝備。因此,他登基僅40天就同意大利政府簽訂了烏西阿利條約。條約的阿姆哈拉文字第17款載明,埃皇在與其他歐洲國家交往時,可以透過義大利政府給予協助。可是在義大利文字上卻把“可以”一詞換成“必須”的字樣。正是按照這種“曲解”,烏西阿利條約墨跡未乾,義大利就公開宣佈衣索比亞為它的“永久保護國”。 孟尼利克對義大利的殖民野心缺乏思想準備,在這種赤裸裸的強盜行徑面前甚為驚訝。他立即寫信給義大利國王, 信中說:“由於兩國的友好關係,所以我在簽約時說過,請義大利君主受理我國在歐洲的事務。但是,我從未簽訂條約來限制自己必須這樣做。”1890年二月,他又致書歐洲各國,表示“衣索比亞不需要任何國家的幫助,她只祈求於上帝。”孟尼利克維護主權的正當立場,受到義大利當局蠻橫的指責和恫嚇。這時,他已看到西方國家對衣索比亞所抱的卑鄙企圖。

      1891年4月,孟尼利克再次寫了“致歐洲列強書”,表達了維護民族獨立的決心。信中寫道:“如果遠方的列強前來瓜分非洲,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隨後,他下令中斷埃意關於邊界問題的談判。1893年,孟尼利克正式宣佈將在烏西阿利條約簽訂5年之際(即1894年5月2日),予以廢除。

      義大利殖民者對孟尼利克的行動極為氣惱,首相剋利斯皮指示駐厄利垂亞總督巴拉蒂裡要準備用順從義大利的衣索比亞貴族取代他。克利斯皮說:“從現在起,就要鼓勵那些覬覦王位者來反對他”,只要他“不存在了,這個帝國就會分裂成南北兩半,……最後都會置於義大利的崇高保護之下。”如果這樣做不能成功,那麼,就採用“拿破崙一世的方法征服這個非洲古國。”1894年7月,在內部顛覆沒有奏效的情況下,義大利不宣而戰。半年時間內意軍侵佔了古城阿克蘇姆、阿迪烏格里以及提格雷省首府馬卡累。

      在戰雲密佈的時候,孟尼利克並沒有倉促行動,而是加緊籌集兵力、軍火。直到1895年9月,才正式頒佈了“告人民詔書”:“敵人從海外入侵,他們侵擾了我們的國境,妄圖消滅 我們的信仰,破壞我們的祖國。為了愛惜我們最近幾世紀遭 受如此深重苦難的國家,我忍受著一切, 同他們進行了長期談判。但是敵人卻象鼴鼠一樣,得寸進尺,……危及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我已忍無可忍!我要採取行動捍衛國家,抗擊敵人。……大家都快跟我來參加戰鬥,保衛祖國,人人出力!” 詔書釋出,八方呼應。廣大貧苦農牧民踴躍投軍。在通往徵兵站的大道、小路上,一批批青壯年匯成人流。那些開明的封建諸侯也紛紛表示站在埃皇一邊。幾天內,國家就籌足了購買軍火的200萬銀元。兩個月中,孟尼利克手下已有了一支配備10萬支來福槍、400門加農炮的大軍。

      1895年12月,埃軍在阿拉吉平頂山戰役中打敗了義大利的兩支軍隊,並收復了被意軍佔領的馬卡累城。在取得初步勝利後,孟尼利克提出和談,遭到意當局的拒絕。

      1896年3月1日爆發了著名的阿杜瓦戰役。義大利投入17000兵力,大炮56門;衣索比亞投入了10萬兵力,以絕對的優勢對付敵軍。經過一天激戰,義大利侵略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人數高達12000人左右。意軍慘敗的訊息傳到歐洲,引起一片譁然。克里斯皮內閣隨即倒臺,英國議會也出現了要求修改對衣索比亞政策的呼聲。西方殖民者無法想象“這樣巨大的災難會降臨到一個文明的歐洲國家的軍隊頭上。”同年10月,義大利政府被迫與孟尼利克王朝簽訂了一項新條約(亞的斯亞貝巴條約),義大利終於放棄了把衣索比亞變為它的保護國的要求,承認“衣索比亞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享有絕對的獨立”,並賠款1000萬里拉。阿杜瓦戰役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孟尼利克和衣索比亞國家的國際聲譽。自此,英、意、法、俄等國都相繼與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抱憾離世

      他晚年多病,每當病痛發作時總喜歡吃幾頁《聖經》,稱這樣就能使自己恢復健康。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風全身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泰圖皇后沒能生育,皇帝又不願承認他的一位蓋拉族前妻生的女孩佐迪圖是他的女兒,只好宣佈由他的外孫、12歲的埃雅蘇王子當他的繼承人,並指定他的老部下塔桑馬將軍任攝政。實際上,權力落入泰圖皇后手中。她竭力扶持自己家族的勢力,激起王朝內外的強烈不滿。一場新的宮廷權利紛爭又在醞釀之中。1913年12月12日,他在一次宮廷的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後由皇后泰圖攝政,1916年其女兒佐迪圖女皇繼位。

      孟尼利克皇帝是衣索比亞封建統治階級中的傑出代表。在他執政期間,古老的衣索比亞的領土得到了擴大和統一,國內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不過,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領導衣索比亞人民抗禦了義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維護了本國的獨立。

    僅供參考

  • 15 # 淼淼25

    偉人簡介

    我認為是~^_^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現代衣索比亞國家的締造者、 衣索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衣索比亞民族英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889年即衣索比亞皇帝位。1894年7月,義大利發動侵略戰爭,孟尼利克二世組織和領導了抗意衛國戰爭,打敗了侵略者,維護了民族獨立。後來極力周旋於大國之間,努力維持國家的政治獨立。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衣索比亞的擴張。同時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對權力的控制。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宮廷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

    人物生平,帝位繼任

    原名薩勒·馬里亞姆(Sahle 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於紹阿的安哥捷拉。是後來成為紹阿公國國王的海爾·馬拉科特之子。1855年衣索比亞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侵入紹阿,將它變為半獨立的王國。11歲的他國破被俘,被帶到馬格達拉,在特沃德羅斯二世的宮廷中長大。在這以後的10年中,他獨自過著清寒的生活,親身感受到戰禍之烈。由於馬格達拉是西奧多王朝的政治、軍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西奧多開創的改革之風薰染,逐漸萌發了建立強大民族國家的理想。 1865年21歲的孟尼利克從馬格達拉秘密逃走,後在沃洛省蓋拉族女首領沃格特夫人的幫助下回到紹阿省,宣佈繼承父業稱王,從此他便開始出現在衣索比亞的政治舞臺上。執掌紹阿公國大權以後,他勵精圖治,致力於衣索比亞的統一和進步事業。

    飄搖時局,統一國家

     

     孟尼利克從步入政界到臨終的48年,正值非洲歷史上發生重大變遷的時代。伴隨著西方列強逐漸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國對非洲大陸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緊進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非洲之角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英、法、意、德、俄等國都想侵佔衣索比亞,控制紅海入口,實現殖民擴張的野心。1881年蘇丹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馬赫迪·穆罕默德起義,使英國暫時無暇東顧。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敗北以後,實力受到削弱,在爭奪紅海入口的角逐中,感到力不從心。海外沒有殖民領地的義大利便趁虛而入,加緊了在衣索比亞的殖民侵略活動。

      1879年,義大利政府接管了一家長期在阿薩布灣附近地區活動的義大利私人公司。1880—1883年,義大利政府竟無理宣佈阿薩布灣及附近地區為義大利領土。1885年它又侵佔了厄利垂亞並開始向內陸擴張和滲透

    面臨西方列強入侵的危急關頭,削除封建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成為衣索比亞民族存亡悠關的首要問題。孟尼利克承擔了這個歷史任務,揭開了他個人政績中最奪目的一頁。

      1868年西奧多皇帝死後,東北部地區的貴族領袖約翰尼斯四世雖然取得帝位(1872年),但由於他的軟弱,諸侯爭雄的分裂局面並沒有結束。此時,孟尼利克已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實力人物。他一面不斷以武力迫使各中小封建主就範,一面又用通婚的辦法,與國內主要貴族集團聯姻,為獲得最高權力奠定社會基礎。1883年孟尼利克與提格雷國王的公主泰圖成婚。1886年,他將自己前妻的10歲女兒佐迪圖許配給約翰尼斯的兒子阿利亞·塞拉西公爵。這樣,當1889年約翰尼斯出兵鎮壓馬赫迪起義者的戰鬥中陣亡後不久,孟尼利克就加冕為“萬王之王”,成為衣索比亞的皇帝。

    擊敗侵略,抱憾離世

    孟尼利克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曾經一度把義大利政府看成是上帝派來的仁慈朋友。為了消除殘留的封建勢力,他也希望藉助於外力來增強軍隊裝備。因此,他登基僅40天就同意大利政府簽訂了烏西阿利條約。條約的阿姆哈拉文字第17款載明,埃皇在與其他歐洲國家交往時,可以透過義大利政府給予協助。可是在義大利文字上卻把“可以”一詞換成“必須”的字樣。正是按照這種“曲解”,烏西阿利條約墨跡未乾,義大利就公開宣佈衣索比亞為它的“永久保護國”。 孟尼利克對義大利的殖民野心缺乏思想準備,在這種赤裸裸的強盜行徑面前甚為驚訝。他立即寫信給義大利國王, 信中說:“由於兩國的友好關係,所以我在簽約時說過,請義大利君主受理我國在歐洲的事務。但是,我從未簽訂條約來限制自己必須這樣做。”1890年二月,他又致書歐洲各國,表示“衣索比亞不需要任何國家的幫助,她只祈求於上帝。”孟尼利克維護主權的正當立場,受到義大利當局蠻橫的指責和恫嚇。這時,他已看到西方國家對衣索比亞所抱的卑鄙企圖。

      1891年4月,孟尼利克再次寫了“致歐洲列強書”,表達了維護民族獨立的決心。信中寫道:“如果遠方的列強前來瓜分非洲,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隨後,他下令中斷埃意關於邊界問題的談判。1893年,孟尼利克正式宣佈將在烏西阿利條約簽訂5年之際(即1894年5月2日),予以廢除。

      義大利殖民者對孟尼利克的行動極為氣惱,首相剋利斯皮指示駐厄利垂亞總督巴拉蒂裡要準備用順從義大利的衣索比亞貴族取代他。克利斯皮說:“從現在起,就要鼓勵那些覬覦王位者來反對他”,只要他“不存在了,這個帝國就會分裂成南北兩半,……最後都會置於義大利的崇高保護之下。”如果這樣做不能成功,那麼,就採用“拿破崙一世的方法征服這個非洲古國。”1894年7月,在內部顛覆沒有奏效的情況下,義大利不宣而戰。半年時間內意軍侵佔了古城阿克蘇姆、阿迪烏格里以及提格雷省首府馬卡累。

    在戰雲密佈的時候,孟尼利克並沒有倉促行動,而是加緊籌集兵力、軍火。直到1895年9月,才正式頒佈了“告人民詔書”:“敵人從海外入侵,他們侵擾了我們的國境,妄圖消滅 我們的信仰,破壞我們的祖國。為了愛惜我們最近幾世紀遭 受如此深重苦難的國家,我忍受著一切, 同他們進行了長期談判。但是敵人卻象鼴鼠一樣,得寸進尺,……危及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我已忍無可忍!我要採取行動捍衛國家,抗擊敵人。……大家都快跟我來參加戰鬥,保衛祖國,人人出力!” 詔書釋出,八方呼應。廣大貧苦農牧民踴躍投軍。在通往徵兵站的大道、小路上,一批批青壯年匯成人流。那些開明的封建諸侯也紛紛表示站在埃皇一邊。幾天內,國家就籌足了購買軍火的200萬銀元。兩個月中,孟尼利克手下已有了一支配備10萬支來福槍、400門加農炮的大軍。

      1895年12月,埃軍在阿拉吉平頂山戰役中打敗了義大利的兩支軍隊,並收復了被意軍佔領的馬卡累城。在取得初步勝利後,孟尼利克提出和談,遭到意當局的拒絕。

      1896年3月1日爆發了著名的阿杜瓦戰役。義大利投入17000兵力,大炮56門;衣索比亞投入了10萬兵力,以絕對的優勢對付敵軍。經過一天激戰,義大利侵略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人數高達12000人左右。意軍慘敗的訊息傳到歐洲,引起一片譁然。克里斯皮內閣隨即倒臺,英國議會也出現了要求修改對衣索比亞政策的呼聲。西方殖民者無法想象“這樣巨大的災難會降臨到一個文明的歐洲國家的軍隊頭上。”同年10月,義大利政府被迫與孟尼利克王朝簽訂了一項新條約(亞的斯亞貝巴條約),義大利終於放棄了把衣索比亞變為它的保護國的要求,承認“衣索比亞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享有絕對的獨立”,並賠款1000萬里拉。阿杜瓦戰役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孟尼利克和衣索比亞國家的國際聲譽。自此,英、意、法、俄等國都相繼與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但遺憾的是:他晚年多病,每當病痛發作時總喜歡吃幾頁《聖經》,稱這樣就能使自己恢復健康。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風全身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泰圖皇后沒能生育,皇帝又不願承認他的一位蓋拉族前妻生的女孩佐迪圖是他的女兒,只好宣佈由他的外孫、12歲的埃雅蘇王子當他的繼承人,並指定他的老部下塔桑馬將軍任攝政。實際上,權力落入泰圖皇后手中。她竭力扶持自己家族的勢力,激起王朝內外的強烈不滿。一場新的宮廷權利紛爭又在醞釀之中。1913年12月12日,他在一次宮廷的密謀與權力爭奪中去世。後由皇后泰圖攝政,1916年其女兒佐迪圖女皇繼位。

      孟尼利克皇帝是衣索比亞封建統治階級中的傑出代表。在他執政期間,古老的衣索比亞的領土得到了擴大和統一,國內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不過,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領導衣索比亞人民抗禦了義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維護了本國的獨立。

  • 16 # 在吃飯換個

    非洲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一般人都說曼德拉,我認為不是,真的不是,南非在他的治理下從非洲最發達的國家,變成了與周邊國家持平,真的是厲害。人民是盲目的讓一個一生只做過兩件事——革命,坐牢的人做總統,完全沒有任何治國經驗,出獄就當選做總統,最後自食惡果把南非經濟搞的一團糟,吃飯都成問題。肯定有的人會噴我,但是我覺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飯都吃不飽誰還歧視你。

  • 17 # 道中道道而道

    曼德拉

    出生於南非一個大酋長家庭,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1944年他參加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

    43歲時,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

    1990年2月

    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佈無條件釋放曼德拉。

    1994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 18 # 史孔窺斑

    曼德拉!雖然現在南非經濟低迷,並不安寧,但是,實現了所謂的自由!

    Beyond歌《光輝歲月》就是寫給他的!

  • 19 # 歷史介紹本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1994年至1999年間任南非總統,南非首位黑人總統,被稱為“南非國父”。

    在任職總統前,曼德拉積極反對種族隔離,是非洲國民大會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

    當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將他定罪,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刑27年。

    1990年出獄後,轉而支援調解與協商,並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的過渡期挺身領導南非。

    納爾遜·曼德拉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壇上一顆最耀眼的和平主義者。他領導的非國大在結束南非種族主義的鬥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誕生,標誌著非洲大陸反帝、反殖、反對種族隔離的政治解放任務勝利完成。最終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享有崇高的聲譽,被譽為“全球總統” 。

  • 20 # 種花家的兔己

    曼德拉吧

    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提倡民族平等,不同種族和平相處,使南非黑人站起來了,與白種人一道構成新南非的主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一直愛著放不下的人,怎麼做才能把他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