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21 # 蘇暢

    莫扎特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薩爾茨堡,父親在薩爾茨堡的大主教樂隊擔任小提琴手。小莫扎特自幼天資聰穎,顯露出了超人的才華,被譽為“音樂神童”。莫扎特3歲時就能在鋼琴上彈奏他所聽過的樂曲片段,5歲開始學作曲,6歲時就能即席演奏,作品獨具一格。

    父親發現兒子有音樂天賦,便開始全力培養他,除了對他進行復雜的音樂理論與演奏技能的訓練外,還讓他學習多種外語、文學和歷史等。為了開闊眼界並獲得皇家賞識,從1761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莫扎特和姐姐瑪麗安娜周遊德、奧、法、英、意等國,開始了長達10年的旅行演出。

    1782年,莫扎特與康斯坦斯在維也納結婚定居,開始了獨立自主的藝術生涯。莫扎特雖然越來越出名,但卻越來越窮,有時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經常要向人借錢。在寒冷的冬天,他甚至買不起木炭來取暖,夫妻二人不得不以跳舞的方式來取暖。儘管生活貧困,他卻把更多的激情注入到了音樂的創作中,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1791年12月6日凌晨1點,莫扎特病逝,年僅35歲。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歌劇20部,交響曲49部,鋼琴協奏曲27部,小提琴協奏曲6部。他的音樂被人們稱為“永恆的陽光”,因為他的音樂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純真與美好

  • 22 # 飛石E訊

    常人眼裡,所謂清明之境,即脫離了感覺、情感和慾望。莫扎特的清明之境卻不是這樣。讀過他書信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你陷入痛苦的時候,他的臉會音樂般在眼前浮現;在你憂鬱的時候,他可以引領你去聽他心花怒放的、帶有孩子氣的、摻雜著幾分悲壯意味的笑聲。

    莫扎特一生受著病魔侵蝕,沒有誰生活得象他那麼辛苦,他的一生就象是一場與貧窮與疾病無休止的戰爭,但他卻是一個不可思議地處於精神健康狀態的人。他的健康是一種鎮靜、一種理智、一種天性。他具備所有的感情,但絕對沒有過激的感情。他天性中極強烈的情緒就是驕傲,這一點他從不隱瞞,誰若傷了他的傲氣,他就會直言不諱地說:“使人高貴的是心;我不是伯爵,但也許我的靈魂比伯爵高尚得多;當差也罷,伯爵也罷,侮辱我的人,就是壞蛋。” 除此獨一無二的激烈情緒外,他所擁有的是和藹可親、笑靨迎人的靈魂。他的生命時時刻刻流露著人間溫情。他永遠有一股興高采烈的勁兒:無論什麼他都大驚小怪地覺得好玩;總是在活動、唱歌、蹦跳;面對一些枯乏的事情,他或許會毫無顧慮地大笑一陣。

    關於友情,莫扎特在書信中說:“不論在什麼情形之下,不管在白天還是黑夜,只想為朋友好,竭盡所能使朋友快活的人,才有資格稱為朋友。”

    對待愛情,他充滿著甜蜜的興致,在他一生病貧交加最痛苦的時期,他透過書信安慰妻子,讓她看到他開朗的笑,但莫扎特那一腔柔情的笑是和眼淚極為接近的。

    對待親情,他顯得恬靜平和,在父親臨終前,莫扎特在書信中寫道:我希望得到好訊息,雖然我已經養成習慣,對什麼事都預備它惡化。死是我們生命真正的終極,所以我多年來和這個真正的朋友已經相熟到一個程度,它的形象非但不使我害怕,反倒使我鎮靜,給我安慰。我沒有一次上床不想到也許明天我就不在世上了;然而認識我的人,沒有一個能說我的生活態度是憂鬱的或是悲觀的。這是以永恆的生命為歸宿的幸福。至於塵世的幸福,是靠了親人的愛,尤其是靠了一個人對親人的愛得到的。

    作曲和演奏,同吃、喝、睡眠一樣對莫扎特來說不可缺少。他在另一封書信中說,有這個需要是幸福的,只有這個需要才時時刻刻能得到滿足。莫扎特的書信中也提到過金錢:“告訴你,我唯一的目的是儘量掙錢,越多越好;因為除了健康以外,金錢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這些話,局外人聽來未免顯得俗氣。但莫扎特到死都缺少錢,因為缺錢,他的自由創作,他的健康,老是受到損害。莫扎特是個著眼於生活,著眼於塵世和實際事物的人,他要活,他要戰勝病痛的折磨走向人生快樂。

    莫扎特的書信,營造了一種清明之境,這種清明之境正是他用自己的生命營造出來的。在他看來,音樂是人生的繪畫,音樂是動態的詩歌,音樂是真實情感的載體,是世人心中永無怨悔、永不止息、永不泯滅啊!

  • 23 # 73農民工老劉

    你說你邀請我一農民工回答這問題。開玩樂呢。莫扎特是音樂家吧。僅知道這一點。他生活態度咱不知道也不好打聽。偉大的人的生活態度是需要咱們凡人學習瞭解。但有時候瞭解和不瞭解沒啥區別,自己有一正確的生活態度就好,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好。

  • 24 # 水木鉛華

    莫扎特是一個相當特殊的音樂家。儘管貧困常常折磨著他,但他總覺得人類是可愛的,人們說他是“炎夏的心,春天的面”,他永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一個理想的充滿激情和想像力的天才。他把人世間的陷害、欺騙和凌辱看得很淡,相信眼前永遠都是一個明朗的天空和美好的世界。在平時,他總是和平而快樂,只要音樂一沾上手,他就把什麼都丟在腦後。通常,人們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在沉思默想,連走路的時候,也好像在唸叨著什麼。他坐在桌旁時,總是用手撫弄桌角而默想,同時嘴唇微微啟動,似乎獨自在說什麼話。總之,他的手和足常常不停地動作,有時撫弄什麼東西,有時輕輕地叩打著他自己的帽子、桌子、椅子、鋼琴……凡是手足能觸到的東西,他都喜歡撫弄。他作曲的時候,也像寫信一樣,旋律滔滔不絕地從他的手中流出。一般地,無論何時何地,他心中都在考慮自己的作曲。令人驚歎的是,《唐璜》的序曲,在演出前的一天還沒有動筆,而他提起筆後,一夜之間即工工整整地趕寫出來,而且是一氣呵成,氣韻流動,精彩絕倫,樂隊的朋友們,都被他的神速驚呆了。

  • 25 # 雄霸55888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5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關於他神童的往事,有兩件:

    第一件是他爸教他姐姐瑪麗安娜彈練習曲時,他在旁邊玩。

    他姐姐怎麼也彈不好,所以只能不停地捱打,不斷地捱打,手都打腫了,3歲的莫扎特看不過去了,就爬上去替姐姐彈,結果順利地彈了出來,他爸驚呆了。

    由於莫扎特無師自通自學成材的天分,成功導致他姐姐從此對鋼琴徹底散失信心,改為往家庭主婦的方向努力。

    並且他彈另一首曲子時,那曲子音階比較長,莫扎特太小,手不夠長,總來不及收回來,於是他聰明地用雙手分別控制了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中間的那個音節用他的鼻子來完成。

    另一件就是他6歲時進宮給王室表演鋼琴時,女王瑪麗·特雷西婭看他彈得好又很可愛,就把他抱到大腿上,問他要什麼獎勵,他掙扎地從女王的懷裡跳下來,撲過去強吻了女王的7歲的小女兒瑪麗·安託內特公主(也就是後來法國的斷頭王后),於是把女王逗樂了。從此受到王室的寵幸。

    藝術生涯

    (1762~1773)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獲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又結識了作曲家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跟他們學習作曲技術,這使他以後能夠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為廣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薰染了貴族上流社會的風尚禮儀和華麗的藝術風格,另方面因處於市民音樂家的低下地位,也養成了清高自傲、蔑視權貴的性格。而帶有商業性質的繁重的演出任務,又摧殘了他的健康。

    方仲永的悲劇並沒有發生在他身上,可見他爸爸的造神運動完成得比較好,是我國那個仲永的爸爸太蠢了。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倫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長笛)的奏鳴曲,寫作了3首交響曲和歌劇《虛偽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1768)、《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1770)、《盧齊奧·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

    成熟時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薩爾茨堡,在父親的輔導下,彌補被中斷了的音樂與文化的學習,同時利用旅行中獲得的知識與素材,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劇《假園丁》(1775)和《牧人王》(1775)。

    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鬥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絃樂隊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於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在巴黎,他還寫了《巴黎》交響曲、交響協奏曲、管絃樂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長笛絃樂四重奏、4首鋼琴變奏曲、4首鋼琴奏鳴曲等。第2次途經曼海姆時,寫了一些宗教音樂3部交響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小夜曲、嬉遊曲、兩架鋼琴的協奏曲、3首風琴協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劇《伊多梅紐》的創作。

    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鳴曲式第1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1主題相對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於呈示部的處理,在第1、2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等等。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維也納時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但是以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決裂後,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該劇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沒有徵得父親的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曼海姆音樂家的女兒康施坦絲·韋伯結了婚。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了四重奏和交響曲創作的經驗,並寫了6首絃樂四重奏贈送給海頓。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也叫兄弟會,是拿破倫在埃及建立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愛),是維也納第八支部的成員。他熱心地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寫出了許多作品。

    他對王權的掙扎與抵抗終於有了一些成果,其中一個就是他的初戀情人瑪麗·安託內特在共濟會思想的帶領下被法國被起義的暴民拖出去斬首了。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他寫了一部滑稽戲《劇院經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並上演了《費加羅的婚姻》,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唐璜》完成並得到演出。 在維也納,莫扎特發現了J.S.巴赫的作品。他對巴赫的復調技法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後期的創作起了重要影響。(巴赫曾經被推薦送去做閹伶,但由於沒足夠的錢交手術費,改往鋼琴的領域發展了。)

    1789年4月,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卡爾·利希諾夫斯基公爵帶領,到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等地演出。雖然轟動一時,卻未能解脫他的經濟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劇《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繼任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請求接任宮廷樂長L.霍夫曼的職位,得到同意,但未實現。1791年,他寫了歌劇《蒂託的仁慈》,未獲成功。同年9月寫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並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與世長辭了。死後被葬在維也納貧民公墓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死亡都是命中註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