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21 # 史海鉤沉

    話說,五代十國看起來好像是五個朝代十個國家,實際上這只是表像而已,實際上,五代十國是處於唐宋之間的一段非常混亂的歷史時期,據史書記載,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同一時間段記憶體在的軍閥割據政權多的時候可達數十個。

    並且這些政權之間經常會相互攻伐,百姓民不聊生。除了軍閥間經常混戰外,軍閥內部,叛變篡位事件也層出不窮。 這樣的亂世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因此大家都會選擇性的忘掉這個時期。

    另外,我們現在很多人瞭解歷史的渠道比較窄,這也是我們不瞭解五代十國的原因之一。

    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很多普通人是怎麼了解歷史的,不誇張的說大概就是這兩個途徑吧,一是透過影視劇,二是透過各地政府為了塑造城市歷史形象而進行的文化宣傳。

    很可惜,不管是影視劇和各地政府的形象工程,大家選擇的都是一些知名度大的,且有一定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或者歷史名人。很顯然,五代十國並不具備這個特點。所以沒有人會去對五代十國進行大規模的宣傳。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感覺五代十國都存在感不強,實際上,歷史書籍對五代十國都記錄並不少,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 22 # 作家牛佔龍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唐末黃巢起義後,藩鎮割據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這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權雖然實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個國家,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五代為正朔(後梁時期的晉、岐、吳除外)而稱王稱藩,其中十個歷時較長且稱王或稱帝的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為十國。這種呈現藩鎮割據、分裂混戰的局面,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為“五代十國”。公元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建立後梁政權,五代十國正式拉開序幕。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並於公元979年建立大宋統一政權。至此,戰亂六十多年,經過五個朝代更迭,十幾個小國先後覆滅。

    關於“五代十國” 並非沒有記載,期間的人物及歷史事件在薛居正纂《舊五代史》、歐陽修纂《新五代史》、司馬光纂《資治通鑑》中記錄較多,如果感興趣可仔細研讀之。

    縱觀古代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一段唐宋之間的混亂紛爭,深究起來,著實算不得可供學習的“良史”,故而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這段歷史未列其中。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段歲月不為人熟知呢,卑羅列以下,以供參考。

    狼煙四起,白骨露野

    該時期僅七十餘年,但統治集團卻不斷更替,長的十幾年、短的只有二年;從當時南北範圍來看,又屬於多個割據同時存在,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亂不止。戰爭對社會的破壞嚴重,人民生活、經濟、文化都深受打擊。

    積水之窪,低於溝壑

    五代之前的唐朝是輝煌的盛世王朝,有傳奇人物、文學大家;之後的宋朝,生活富足安逸,科技發展迅速,是另一個統一富裕的朝代。如此對比下來,夾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便不值得著重墨評述了。

    斷爛朝報,枯竹空言

    雖然五代中確有短暫的安寧,譬如後周時期,由於政策利好,北方經濟有所恢復,但是終究是戰亂不止。其他當政者多為重武輕文之徒。後梁朱溫流氓出身,背叛、淫亂,父子、手足相殘;後唐李存勖執政昏庸,寵信伶人;後晉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甘當契丹遼人“兒皇帝”;後漢劉知遠政權殘暴,民不聊生……如此,後世從中也只是吸取教訓罷了,並沒有太多積極意義。

    於政無利,避而不談

    當政者對這段歷史的刻意迴避。宋太祖趙匡胤的登基源於其在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提起來必然不那麼光彩。由於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造成歷史上中原地區很長一段時間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動地抵抗遊牧民族南下。因此在宋朝趨於穩定後,多不提及。而契丹人的燒殺搶掠對華北地區人們產生了很深的思想陰影,元朝和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掌權,為穩固地位,避免觸及當年受契丹族人帶來的傷害,也刻意不提及這段歷史。

    古思已去,宜飲新茶

    我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由五十多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國。中華民族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彼此融合而成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密切關係、友好往來、互通有無,平等互利,共同建設祖國、反抗階級壓迫和剝削、反抗外來侵略,構成了和諧、融合的民族關係。

  • 23 # 舍我談歷史

    五代十國是指在唐王朝(907年)滅亡後,宋王朝(960年)建立前並完成全國統一(979年)過程中中原地區先後存在的五個較大政權和南方存在的九個較小的割據政權還有位於北方的北漢政權。對於五代十國的歷史瞭解較少,筆者認為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五代十國的存在歷史較短。五代一共只存在53年,十國的歷史雖然從892年開始存在第一政權,979年最後一個政權北漢覆滅,但實際上十國並不是並存狀態,比如吳和南唐、前鼠和後蜀都屬於接續關係。最後存在的北漢是在後漢被後周滅掉後,其宗室在太原建立的割據政權實際存在的時間也只有28年。存在時間最長的吳越政權實際上早已經成為宋朝的附庸。因為存在時間不長,歷史存在感就不強。

    其次,唐宋對後世影響過於強大。唐朝存在200餘年,國力強盛時,唐朝皇帝曾經被周邊民族稱為天可汗。即使經歷安史之亂唐朝的威望仍然存在,延續了100多年。五代十國後面的宋朝歷經三百餘年,經濟發展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文化繁榮影響周邊國家,據說宋朝滅亡後,某島國舉國哀痛。不得不說唐宋是真的強大的,就連宋的對手遼國皇帝都希望自己一輩子做後人。夾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長期處於分裂混戰狀態,戰亂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導致人們不願意回憶和記敘這段歷史。

    第三,中國大一統文化認識的偏差。中國人的生活總希望圓滿,中國一般很少出現悲劇,都是喜劇。導致人們更希望看見一個統一的王朝出現,對這些割據政權有很大的偏見。還有五代的開國皇帝有三位來自於叛變原來的主子(朱溫叛唐、劉知遠叛後晉、郭威叛後漢),石敬瑭叛後唐雖然有不得以,但割讓幽雲十六州也沒後世不齒。作為後周的繼任者宋也不會對後周做過多的宣傳。這些因素導致後世對五代瞭解甚少,十國都不被正統承認,記述的更少。

    第四,民間文學作品中對五代十國的描寫較少。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取材的真實歷史時期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水滸傳》取材真實歷史時期是北宋,《西遊記》取材真實歷史時期是唐,《紅樓夢》沒有表現真實歷史,大都認為其反映的是清朝的事情。還有反映周代商的《封神演義》,反映東周的《東周列國志》,民間有反映隋唐的《隋唐演義》。後世反映五代的比較有名的是元曲裡面反映劉知遠的作品《白兔記》,知名度也遠遠低於反映其他時期的作品,其他反映五代的作品比較少。

    最後,反映這個時代的正史史書都有很明顯的缺憾。二十四史中反映這個時代的史書有兩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這段很短的時間需要兩本正史典籍來記述,不是說明這段時間特別重要需要兩本書能夠說完,是因為最初的《舊五代史》成書時間比較短,內容記述的不夠詳實、準確。而《新五代史》屬於《舊五代史》的補充部分,但其本身為歐陽修私人修史,在裡面加入了許多內容使五代這段歷史更加詳實,但歐陽修更多采用春秋筆法,導致《新五代史》在後世爭議比較多。《舊五代史》部分內容散軼,更讓這段歷史存在欠缺。

  • 24 # 紈絝浮生

    五代十國少數民族多,王朝更迭頻繁,名人事蹟歷史典故等相對較少,且不符合作傳統的主流文化,故關注的人少,自然大家就不甚瞭解了。

  • 25 # 陳騰龍

    我們對這一時期的瞭解可能就是,“五胡亂華,民族大融合”這9個字。這期間有民族之間的矛盾,世家大族與寒門子弟的較量。

    自西晉八王治亂開始,北方少數民族開始侵入。晉朝世族陸續南遷,中央政府失去了對地方的統治力。各種勢利相繼登上政治舞臺,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後受民族融合的艱難分裂為東、西魏;北周,北齊。東晉之後有,南梁,南陳。政權更迭快,而且混亂。有政權內部的爭鬥,也有政權之間的征伐。其中也有明君,但都未能完成統一。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才結束這一混亂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和老婆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