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愛尋真理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可謂名人輩出!

    這裡所言的名人指的是於後世有好的事蹟被人傳揚的人。畢竟,沒有哪個人會為自己的臭名遠播而感到光榮。 然而,歷史也是不公的!總有一部分英雄會被歷史所遺忘,被世人所誤解,甚至於臭名昭著。同樣是英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筆者認為有如下原因: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文人墨客評書家的虛構刻畫。這一點主要現於元明清戲曲小說的虛構描寫。其二:老百姓的以訛傳訛。這點主要是古代百姓知識的匱乏,盲目的聽聞。其三:英雄個人原因。英雄本人可能因為做了或者參與了一件本身沒錯卻在老百姓看來已經背離人情的事而導致的。

    真實歷史上絕對算得上英雄但卻被人們誤解甚至唾罵了百年乃至數千年的英雄人物有許多,在這裡筆者款一人。

    漢末——曹操

    曹操絕對是歷代受眾人唾罵最狠的一位英雄。凡是提到曹操之處多為貶損侮辱甚至誣衊。但是無論從何方面思索,曹操都不失為一名真真切切的大英雄。

    曹操自戰黃巾起兵,以“安民定天下”為己任,戰徐州,滅袁紹,徵烏桓,平關中,以齊桓、晉文為榜樣,直至統一北方,救萬民於戰火之中,乃至建立魏國,可謂戰功赫赫。

    他晚年的曹操仍不忘追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境界。如此豁達的人,如此悲涼的文,以及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何談不是英雄!

    但是,世人卻冠之以奸雄頭銜。筆者放肆的以為:之所以稱曹操為奸雄,除了曹操心機太深,這一點是每一個成功政治家的必備條件,可以理解。還有就是因為曹操其貌不揚或者說長的不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人關於英雄這個頭銜的苛刻要求!這一點我會在下一位英雄周瑜篇章裡說到。

  • 2 # 古地出土

    元世祖忽必烈,以前認為他是個少數民族皇帝,估計是莽夫,沒有什麼才能。後來讀書多了才知道,他結束了自唐末以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真正統一中國,寬恤愛人,具有仁心,天資聰慧,崇尚禮樂,禮賢下士,可以同漢高祖、唐太宗媲美。

  • 3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我是風中的舞者,我來談談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曾國藩,少時不識曾國藩,讀遍史書也枉然。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卻因為屠城被稱為“曾剃頭”曾國藩,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是一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被後世尊稱為“聖人”的人物。

    曾國藩這個人,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天資並不算是很高,讀書做學問,就不是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主。一直到後來,晚晴的另一名臣左宗棠在和親友的通訊之中,就評論曾國藩“欠才略”、“兵機每苦鈍智”等等。曾國藩在三十歲之前,仕途並不太得意。但是曾國藩有兩個獨到的功夫,一個是自省,一個是隱忍。年輕的曾國藩,脾氣暴躁,沉不住氣,常常與人發生衝動。曾國藩自己也常常後悔,覺得自己有違聖賢教誨,有辱斯文,於是下決心要多多反省自己。那麼曾國藩又是靠什麼來反省自身的呢?靠的是日記。每天把自己所行所思都用蠅頭小楷一絲不苟的寫下來。對自己有所偏差的行為和想法,則在日記裡毫不留情的批評。這麼日積月累的下來,曾國藩的性格和為人處世都有較大的提高。而這個時候,正是太平天國鬧的最兇的時候。自金田起義以來,清廷口中的這支“長毛”軍迅速發展壯大,很快就席捲了大半個中國。此時清廷原有的八旗和綠營的官兵,在長期驕奢淫逸的生活中已腐朽到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了鼓勵團練了命令。城破之後,湘軍在天京城內大肆燒殺搶掠,“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屠殺持續了十餘天,平民死傷無數。也正是這個原因,曾國藩被人稱為:“曾剃頭”,“曾屠戶”,這不能不說是聖人身上最大的汙點。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係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曾國藩,“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苦費心機,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繫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好影響了幾代人,且不說其同時代的湘、淮將領以曾國藩為楷模,就是其後的黃興、蔡鍔等資產階級軍事家對曾國藩治軍方略也推崇備至,張之洞、袁世凱等在甲午戰後採用西法編練新軍時,還採納了曾國藩治軍的許多做法。民國軍事家蔣方震在他的《國防論》中讚賞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家”,還說凡領軍者都應該效法曾國藩。蔣介石則明確表示要師承曾國藩,要求國民黨軍隊中的將領必須“認清歷史,效法曾胡”。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澤東一生很注意這點,曾國藩的“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毛澤東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 4 # 閻戮

    袁世凱,歷史書上袁世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而自從我讀了《中國誤會了袁世凱》一書後,對他刮目相看。他對中國的貢獻不可抹殺。

  • 5 # 歐陽落雨

    諸葛亮

    我們瞭解到的諸葛亮大多都是從三國演義裡瞭解的,三國演義可以說是把諸葛亮給妖魔化了,然而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在三國志裡,作者有提到,亮之才,內政大於軍事,軍事大於奇謀,所以說諸葛亮在內政上治理國家上是最厲害的,軍事才能和奇謀相對較弱,我們從三國演義上看到諸葛亮用的很多奇計,其實並沒有那回事。就拿最後諸葛亮和司馬懿較量來說,兩個人都是非常謹慎的人,諸葛亮一直不敢輕易進攻,司馬懿呢就死守,最後終於把諸葛亮給熬死了。司馬懿到諸葛亮軍營一看,說這哥們真是個奇才,其實指的是諸葛亮在安營紮寨方面的才能。不過諸葛亮確實還是很厲害的,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有發明方面是有突出貢獻的。

  • 6 # longway168

    我只說一句,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因而歷史容易誤解人和事。

    但是居然有人聲稱荊軻是女的,你是農藥喝多了吧,笑死我啦!

  • 7 # 青言論史

    年少不識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那就是李中堂莫屬了。

    我曾經以為,李鴻章是一個獨夫民賊,是沾滿農民起義鮮血的劊子手。還是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人,畢竟什麼賣國條約都是他籤的。作為他的大同鄉,我甚至很羞於稱他為老鄉。甚至就連李鴻章故居,我都不願意去。

    然而,在讀過一些書以後,我才知道,李鴻章遠非如此。

    李鴻章確實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起了主要作用,但是作為大清的官員,他鎮壓叛亂無可厚非,更何況真正荼毒兩江的實際上是太平軍,清軍反倒稍微溫和點兒。

    而對外簽訂賣國條約,就更是李鴻章背鍋。實際上,之前的條約,基本都是像曾紀澤這樣的外交家。而在1895年,早期的外交家,如曾紀澤、郭嵩燾等全部去世了,真正懂外交、能擔得起大任的,只有李鴻章。

    在庚子國變的時候,李鴻章可以不去摻和,甚至洋人都希望他取代清廷來做中國的新一把手。然而,李鴻章還是毅然決然從廣州北上,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耗盡的時候,為清朝最後盡了一絲力。

  • 8 # 對芳的呼喚

    李鴻章是一個產生恐怖主義的人,殺俘。李鴻章是一個睜眼瞎,鼠目寸光的人;放棄中國新疆。李鴻章是一個不識兵機,辱國敗軍的人,甲午海戰;讓中國汙辱一百多年。好貪汙腐敗的手段,只是洗澡澡也不乾淨

  • 9 # L夢晨186391521

    我個人認為,最委屈,被誤解最重的,莫過於民國時期的幾個大軍閥了,當初上學時歷史課本上,提到吳佩孚,首先想到的印象就是,殺害革命義士,殘暴不仁,簡直喪盡天良,其次是段祺瑞,他與袁世凱蛇鼠一窩,道德敗壞,人品低劣,總是不解他們靠什麼坐到如此高位的?至於袁世凱張作霖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顛覆了原來的印象✍

  • 10 # 瑪雅論天下

     歷史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是經歷過各種色彩印染的一幅畫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歷史人物經常會被大家誤解,但是隨著瞭解的深入,真相慢慢就會浮出水面。以至於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物的原型顛覆了我們原有的認知。

     如題,我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應該是潘仁美,一直以來認為潘仁美是一個誅殺異己、殘害忠良的千古罪人。那麼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下面來說說真實的潘仁美。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潘美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宋朝建立後,屢立戰功,最後被封為“韓國公”,這個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可與小說作品中的完全不同,他是一個驍勇善戰且正直廉潔的宋朝開國名將。後世小說家因為潘美對楊業見死不救,將其在《楊家將演義》裡寫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被描繪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實在是比竇娥還冤。

    其實楊業之死的最大責任者應該是宋太宗趙光義,這位皇帝是極其厚黑之人,自從幹掉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之後,他就不信任對周圍的任何人,時刻提防著大家,就怕危及到自己的皇位,他想借機除掉楊業。綜上可見,潘美著實替皇帝被了黑鍋。

  • 11 # 船伕

    《說唱臉譜》,有句歌詞很高亢:“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但歷史中的曹操真的是一個奸臣麼?

    是挾天子還是救天子?

    真正觸動我對曹操產生改觀的是重讀《明史》的時候,在朱元璋還在紅巾軍旗下打工時,一直遙尊小明王為主,經常坐南朝北的擺個空椅子,帶領手下跪拜小明王。這時候唯獨朱元璋的幕僚劉基劉伯溫站在一邊不為所動,後來朱元璋就問為何,劉基答道:“小明王就是一個放牛娃,有什麼值得拜的?你應該儘早單幹啊,不然受牽累太多!”

    但朱元璋沒聽,後來小明王有難,劉基就說正好讓其自身自滅,朱元璋不聽勸告帶兵去救,結果差點讓陳友諒把老巢給端了。後來小明王是救了回來,此時朱元璋才發現劉基說的多麼有道理,自己給自己請來個“領導”,幹啥都束手束腳,最後不得不做掉了小明王。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情節,曹操與朱元璋對比一下,對待漢獻帝是不是可以說是已經很好了,畢竟讓漢獻帝得以善終。想當初諸侯聯軍討伐董卓,但真正想救出漢獻帝的又有幾個,除了曹操一個都沒有!袁紹更是表示出跟劉基劉伯溫一樣的觀點,天下大亂,幹嘛非要給自己請回來帶個領導,趁早單幹才是王道。對比元末明初的時局,再看袁紹的這個觀點真的不能說錯!當時袁紹在北方實力最強,手底下謀臣悍將無數,只要穩紮穩打,不犯官渡之戰那樣的錯誤,最後平定天下的很有可能就是袁紹!畢竟有朱元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裡。

    挾天子並不是成功必要條件!初中數學中我們知道:如果沒有A,則必然沒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則A就是B的必要條件,記作B→A,如果A能推出B,那麼A就是B的充分條件。

    簡單來講,挾天子並不是奪得天下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我們很多人都認為挾天子是曹操的成功必要因素,其實是先入為主了,我們不能根據成功人士的個例,倒推出成功所必須要有的條件和因素!就如同最近幾年馬爸爸的各種雞湯演講,聽聽就好了,當成功聖經你就是天真了!

    當漢獻帝落難,劉備、劉表,劉璋這些皇族貴戚無動於衷,袁紹、孫吳這些地方諸侯冷眼旁觀,其實大家心裡都把不得漢獻帝自己活活餓死,這樣大家可以放心逐鹿中原,不怕背上弒君罵名!只有曹操去救了落難的漢獻帝。我們當然要承認曹操的確也從漢獻帝身上得到了一些政治資源,但曹操也因此背上了挾天子的罵名。一得一失,曹操基本沒賺到多少。

    歷史中真正的曹操

    說了這麼多,我們不妨看下毛主席在點評《二十四史》中曹操時說的話:

    “曹操是一個英雄,他統一了北方,結束了貴族豪強爭霸的局面,維護了中原農業的正常生產,我們不能將他的功過混浠一言而弊之,要以歷史唯物辯證觀點,實事求是、正確、客觀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他還說“曹操詩歌雄渾大氣,慷慨激昂,剛健清新,不愧為一個胸懷大略,有勇有謀的政治家、軍事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12 # 使用者9663828723369

    說曹操的多一些,因為在羅貴中筆下祟拜皇權制度,視曹操奸雄,竊國大賊。這與羅生長於元未明初戰亂時期有關。到底皇權制好不好?

  • 13 # 金兔歷史

    李鴻章吧!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中學期間從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歷史知識有限,考試分數不錯,但對歷史人物的認識並不全面。

    拿李鴻章來說,從歷史課本上所瞭解的,無外乎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些事情先好後壞,從人的記憶特點上看,人們往往會更容易記住後面的壞事。

    再加上當時對歷史人物認識不深,所以很容易給李鴻章定義成“賣國賊”“貪官”等。

    後來隨著慢慢更深層次的認知,才發現李鴻章也有很多無奈之處,他也只是晚清政府“背黑鍋”的,慈禧所做出的某些愚蠢的決定,最後背上罵名的,很多時候都是李鴻章。

    史書自然不敢輕易批評當權者,畢竟這是找死的行為,再加上當時民眾對朝中事務認知有限,他們只看結果,而這個結果就是李鴻章簽了賣國條約,所以李鴻章在當時,就和“賣國賊”給聯絡起來,並且一直到了今天。

    說李鴻章貪腐,其原因在於他在簽訂《中俄密約》時拿了俄國人的錢,死後給後人留下四千萬兩白銀,似乎憑藉這些,李鴻章便只是一個貪官了。

    確實,李鴻章很貪,可他死後留下的財產更多的是來自經辦洋務企業所得,以及他當官的俸祿和朝廷的賞賜。

    李鴻章更多的成就是在經辦洋務企業以及外交上,外交上的“成就”,聽起來很“恥辱”,因為在外交上李鴻章的貢獻是在簽訂條約時為清政府減少了很多損失,但這一點,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

    不過李鴻章在經辦洋務運動上是實打實的,洋務運動開創近代四十多個第一,幾乎都與李鴻章有關。

    1872年由李鴻章主持的遣派留美幼童,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創辦在上海的廣方言館,翻譯了大量西方書籍,對於民眾的思想開化,作用不可謂不大;開辦的大量新式學堂,培養了大量人才。

    他親手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並親自赴英國、德國採購戰艦,若非後面海軍軍費被扣除,甲午海戰便是另一番結果了。

    梁啟超評價李鴻章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不畏謗言,不辭勞苦,不敢破格,不學無術。”

    梁啟超和李鴻章兩人交情並不深,在戊戌變法時,李鴻章曾想資助他們一千兩白銀,被人得知是李鴻章後,果斷拒絕;在政治上,李鴻章與梁啟超是政敵,因此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是很中肯的,具有一定可信度。

    如果還是堅持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的,建議去看一下紀錄片——《檔案》(還原一個真實的李鴻章),能被放上電視上的,至少是值得我們去相信的。

  • 14 # 璀璨的雙子星

    用某一個人的話,名額實在太少了,至少應該是一個團體吧。從晚清到新中國建國這段,有太多的人被誤解了,甚至是奸賊成了英雄,功臣成了奸雄這種。

    就像慈禧,有多少人認為她就是個愚蠢至極的老妖婆?然而事實卻是慈禧的屁股決定了她的行事方向,慈禧不蠢相反還很精明,只不過離雄才大略還有相當的距離而已。

    李鴻章,有人已經說了很多了不再贅述。

    還有以袁世凱為代表北洋軍閥,以往都是妖魔化,然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賣國,更有維護領土完整國家主權的行動!

    有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隨你的喜好。然而即便是妓女,你也只能上她一時上不了她一世。

  • 15 # 歷史士多店

    唐伯虎!在我的印象裡,唐伯虎是出生豪門的高富帥,風流倜儻的撩妹高手,娶了八個老婆最後還點了秋香回家,江南第一才子、吳門四家,簡直就是人生的大贏家。

    但是但可是,真實的唐伯虎,一生坎坷過得非常慘,慘到絕大部分人都比他過得好。

    唐伯虎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時,因而名為唐寅。他家是開酒館的,那時候商人地位非常低,士農工商,排在了末位。但唐伯虎有超人的讀書天分,從小就被稱為神童,過目不忘,16歲就得了童子試第一,考上了秀才,祝枝山評價: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18歲與秀才徐廷瑞的女兒結婚,找到真愛,人生看似順風順水。轉折點發生在二十四歲這年,兩年時間,父親母親,老婆孩子,妹妹相繼都死了,這是有多慘,三代同堂變成孑然一身,唐伯虎精神奔潰了,開始放縱自己,自甘墮落整天喝酒麻痺自己。

    這個時候,他的老鐵祝枝山規勸他重新讀書去考科舉,唐伯虎答應了,恢復過來了,重新娶了一個老婆,開始讀書備考,27歲參加錄科考試, 唐伯虎嚴重違反考試紀律,在考試期間去嫖宿浪蕩,本應名落孫山,但當時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為他求情,才將唐伯虎錄於榜末。第二年參加應天府鄉試,伯虎同學一舉奪魁,成了當年的解元,就相當於江蘇省考的第一名,這相當牛逼了,多少人幾十年都考不中,他一年就中了。

    本來照這樣發展下去,前途是一片光明的,但是,但可是又來了,一位瘋狂崇拜他的粉絲,徐經,江陰的鉅富,邀請他一起去考試。到了北京,徐經排場很大,太嘚瑟,經常帶著幾個戲子一起在北京的街上縱馬馳騁,就相當於現在的王思聰帶天使寶貝,趙麗穎在長安街開敞篷飆車。因為太高調,遭人嫉妒,舉報他科場作弊,唐伯虎天天和他在一起,自然脫不了干係,被關進監獄還終身禁考。關了幾年,出獄後被老婆拋棄,弟弟唐申還來找他分家,此時的他四面楚歌,窮困潦倒,靠賣春宮圖為生。就這樣悽悽慘慘的到了35歲,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小玩笑,當朝皇帝的叔叔——寧王,重金聘請他去當軍師,高興的他以為要走上人生的巔峰,準備去大幹一場的時候,發現寧王是要造反啊,雖然唐伯虎整天渾渾噩噩,但腦袋還是清醒的,以這王爺的智商篡位是肯定不成功的呀,怎麼辦,辭職?知道了這個秘密還可能活著離開嗎,那隻能裝瘋賣傻了,喝尿吃屎裸奔,最後成功被寧王趕走了。

    唐伯虎還有一首詩:三日無煙不覺飢,翻譯過來就是三天沒吃飯都不覺得餓,這是有多慘,這種窮困潦倒的日子又過了幾年,53歲的他病逝,留給後人的是一幅幅值得研讀的畫作。

  • 16 # 大山裡的幼稚鬼

    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直以來都是淫亂暴君的代表,只要提到暴君二字,他總是能排到前三。而更悲催的是,他一生的所做所為,都被貼上了荒盈無道的標籤。即便是今天,依然是被臉譜化嚴重的歷史人物。

    他就是,隋煬帝楊廣。 他的諡號是唐高祖給加的,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可見這個諡號是多麼的惡意。完全把楊廣否定到他自己都怕是要懷疑自己的境地。

    如果他不是亡國之君,或許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罄竹難書的負面評價了。 其實楊廣跟始皇陛下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他們都不是那種安於逸樂的人,都是想窮盡一生,爭分奪秒做大事業的人。

    奈何天不如人願,兩位帝王之功業,惠及後世,卻又被詬病不知。 站在當時的歷史場景,當時普通大眾的立場,他們這樣的君主是可以稱之為暴君的。

    但是放眼歷史,卻不能完全否定,楊廣比之秦始皇雖不如,但其在位期間,所展現出來的戰略眼光,卻是很多守成之君所不能及的。 可最終落得的評價,只能永遠待在華夏暴虐之君排行榜裡面。

    看歷史人物,不應該標籤臉譜化,每一個史書記錄都是帶有預設立場,以及政治需要的。我們要有偵探尋求真相的抽絲剝繭版的精神,方能有所得到。

    或許很多人會攻擊楊廣得位不正,弒兄殺父,唐太宗不也是殺兄殺弟逼迫父親上位的嗎? 以道德倫理來論一個君王,我覺得對於皇帝這個職業來說,是不完全的。他們已經非普通人了,當然幹這種有為倫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可是有的皇帝殺兄奪嫂卻能盛名天下,而有的卻只能遺臭萬年。

    楊廣這個遺臭萬年的人,論其在位期間,開運河溝通隔閡日久的南北差異,為唐朝以後能夠民族融合完成大一統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同時在經濟上,大運河一直都是南北經濟大動脈,國家賦稅靠它,經濟發展指向一度也靠它。這樣的功績不值得後人們銘記的麼?

    楊廣開創的科舉制度,為士人們提供了上升渠道,逐漸打破了貴族門閥壟斷的政治局面,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科教事業,奠定了中國千餘年來考試製度,這個政策難道不足以稱之為偉大功績麼?

    楊廣平定陳朝,完成了大一統,使得分裂百餘年的中國再次走向統一的道路。

    楊廣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使得絲綢之路再次得以打通,為後來唐朝萬國來朝奠定了基礎。

    這些功績,是無法抹殺的。

    他可以不是一個從諫如流的君主,也可以不是一個仁德賢明的君主,但卻不應該揹負著一無是處殘忍荒淫的昏君之名。 只是國亡了,功績也就煙消雲散了。

  • 17 # 陌上雲白

    就趙構和秦檜,我分享一點兒自己的淺見。

    先說趙構,秦檜肯定是要背殺岳飛這口鍋的了,但始作俑者就是趙構無疑了。那麼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殺岳飛到底是趙構的意思還是秦檜的意思呢?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岳飛必須死?

    答案還要從趙構身上找。

    首先,趙構在四處逃竄的過程中,永遠的失去了生育能力。為了江山後繼有人,他聽了大臣的建議,從趙匡胤的後代中找一個人出來繼承南宋江山。在挑來選去後,他立了趙昚為太子,即宋孝宗。而他剛把趙昚立為太子僅僅兩年就把皇位禪讓給了他。趙構自己卻足足當了25年的太上皇。由此可見,趙構對皇位並不是那麼眷戀。說他是因為擔心岳飛迎回二帝而使自己當不成皇帝才殺岳飛的說法似乎有點問題。

    其次,宋孝宗剛一登基,不但為岳飛平反,還平反了一眾蒙冤的大臣,啟用主戰派,積極準備北伐。這時候趙構是健在的,但他沒有反對。只是對趙昚說了一句:“我有北伐之臣,但我不是北伐之君。你是北伐之君,但無北伐之臣。”結果一語成讖。南宋北伐失利,不得不再次議和。由此可見,趙構並不昏庸,他對時局和是非黑白有著清醒的認識。

    那麼他為什麼要殺岳飛,為什麼放任秦檜陷害忠良?

    眾所周知,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搶了後周孤兒寡母的天下才建立的大宋。這種得天下的方式,使得宋朝皇帝非常忌憚擁兵自重的武將。比起打打殺殺,宋朝皇帝更喜歡議和,只要可以坐下來談,割地賠款都可以。這才有了宋與遼,宋與西夏的議和盟約。而對於功勳卓著的武將,宋朝則即忌憚又吝嗇,文人文臣們也都瞧不上那些孔武有力的武夫們,儘管他們為國為民的出生入死。

    還有一點就是岳飛北伐是勝是敗,對南宋都未必是好事。即使岳飛滅了金國,他要再來一次“陳橋兵變”的話,怎麼辦?畢竟大宋的江山就是這麼來的。屆時,天下還有誰是岳家軍的對手?如果失敗了,金國大舉進攻南宋的話,誰還能抵擋得住?而和談呢,雖然不能收復失地,但至少還能苟延殘喘。而當時,對南宋來說,更重要的是迅速穩定局面,而不是積極北伐。

    因此,如果以犧牲岳飛為條件,宋金可以坐下來和談的話,趙構肯定樂意接受。這也是秦檜殺岳飛的底氣。“莫須有”的意思肯定不是:“可能有”的那種似是而非,做賊心虛的語氣而是“難道沒有?”的那種有也有,沒有也有的語氣。

    歸根到底,趙構雖然不算昏君,但確實是一個膽小怕死又缺少魄力的皇帝。

    至於秦檜,最近總有人試圖給秦檜翻案,說他是忠臣,對南宋的貢獻非常大,是一代賢相。

    然而,事實上秦檜就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大奸臣,一代奸相。他的主和雖然對迅速穩定南宋政局有一定幫助,但那主要是宋高宗的意思,而他純粹是為了一己私慾。秦檜獨攬朝政,權傾朝野以後,確實是有機會成為一代賢相的,只是他的所作所為不但讓南宋朝廷貪汙腐敗,烏煙瘴氣,更是自廢武功,使南宋永遠失去了反攻中原的機會。

    首先,秦檜殘酷打壓主戰派。他和他的黨羽透過羅織罪名,無中生有等卑劣手段,使得被殺的,被流放的,被貶為庶民的主戰派將領和文臣不勝列舉。迫使很多軍人棄戎從商。從而使南宋失去了反攻中原的核心力量。

    其次,秦檜私自加重稅收。兩宋時期,因為年年納歲幣,所以百姓的賦稅一直都非常重。而秦檜主政時,又翻了盡一倍。很多百姓們在如此高的賦稅下,不得不踏上逃荒之路。從而導致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街頭。南宋自此失去了兵源補給。

    第三,秦檜禁止北人南渡。當時的抗金力量中,北方漢人遠比南方土著們堅決,但秦檜卻把他們全部遣返回去,並且下令北方關口嚴禁北方漢人南下,任其自生自滅。從而嚴重削弱了南宋的抗金力量,也寒了北方漢人堅決抗金的心。

    第四,秦檜結黨營私,買官賣官。中後期的秦檜,黨羽遍佈朝野上下。他們不遺餘力的打壓異己,搜刮百姓。自己則驕奢淫逸,及時行樂,不思進取。將南宋朝廷一步一步的帶進深淵。

    最終,在秦檜和他的黨羽的努力下,南宋從各個方面都失去了反攻中原的機會。

    可以說,如果秦檜能抓住議和成功之後的和平之際,忍辱負重,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的話,是可以成為一代賢相的。只是,秦檜做的是金國做希望他做的事情。

    只能說,他是一個合格的無間道。

    趙構知道秦檜所做的一切麼?

    肯定是知道的,只是對趙構來說,自己的小命能保住,大宋的半壁江山能保住,就行了。當皇帝對他來說,根本就是趕鴨子上架的事情。否則,他也不會當了25年的太上皇。

  • 18 # 擇善而交

    我們的歷史是勝利人寫的。不真實的地方太多,一題王莽,楊廣,袁世凱,曹操,袁世凱就是罪大惡極。其實這些人的功績,一點不比那些所謂的明君少。

  • 19 # LIUJIESAN

    我上小學時,語文書上說:“劉少奇帶著他的臭老婆,坐著小汽車……”。我知道劉少奇不好。稍大一些,讀了劉少奇的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覺得劉少奇很有水平,不像壞人。文革結束後,劉少奇被平反了,我才知道,劉少奇可是個大好人哪!

  • 20 # 我是越關

    憫農詩人不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想必大家在小學都已經學過了,其中的後兩句話也成為了歷史佳話。小時候父母也經常引用這兩句話教育我們,長大後也經常看到這兩句詩被製成橫幅貼在各個食堂、餐廳醒目的地方。

    本以為這首詩的作者是一位體貼農民生活疾苦,懂得節約的正人君子。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他的作風和正人君子相差十萬八千里。不要說憫農了,不把農民吃了就算不錯了。

    這首詩的作者名叫李紳,在27歲時便考中進士。文采也確實斐然,在唐朝可以說是比肩白居易和元稹這樣的才子。但從他發跡之後便迅速變成了一名貪官酷吏。

    李紳為官十分嚴酷,曾經在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朋友家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時呼叔叔。當他發跡後,李元將為了巴結他,反而呼李紳為兄,這樣李紳還是不滿意。李元將又改呼他為叔,結果李紳還是不滿意。最終李元將自稱孫子,這樣李紳才滿意。

    後來有一名姓崔的同窗好友來拜訪他,結果這名崔姓好友剛剛在旅館住下之時,僕人便和一個市民發生爭執。李紳趕來後,不分青紅白將僕人和市民處以極刑,然後還把崔姓同窗毒打了一頓。

    除此之外,李紳個人生活奢侈,他非常喜歡吃雞舌,所以每次只要吃雞舌就宰殺幾百只雞,後院的雞也因此堆積如山。

    在李紳為官期間,因為對百姓過於殘暴,所以經常有人從他管理的地面上逃跑。當手下人報告給李紳時,他卻說:“百姓就好比用手裡捧著的麥子,顆粒飽滿的在上面,反而秕糠在上。如果這些秕糠再逃走,就不用來報了。

    李紳晚年,深陷牛李黨爭,故意陷揚州江都縣尉吳湘,並且將其殺死。最終李紳因為事情敗露,削紳三官,而且子孫不得入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上的那些功能,讓你“用了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