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小護君
-
2 # 好姐優品店
孩子四歲半,做什麼井井有條?那是好事,需要好好培養,這樣的孩子如果孩子特別從小特別懂事的話,大人要省多少心呀?真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這樣這樣的孩子將來必成國家的棟樑之才好好培養孩子吧
-
3 # 90後靜兒媽咪
孩子喜歡談條件的根源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清楚。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天生學會談條件的,孩子所掌握的所有的行為準則,都是透過對家人父母的模仿獲取的。
打比方沒有見過光明的人,就不會知道光明是什麼東西。對於做任何事情都要談條件,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很多家長費盡心思,也無法讓孩子掌握這種行為準則,但也有孩子把這種談條件的準則應用在所有的事情上,就會造成很多問題。
1.喜歡談條件的好處
喜歡談條件的孩子,一定知道做大部分事情都需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不會任由性子去做,而是已經學會了分析利弊,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這種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原則性很強,對於事情分析的能力,也往往比其他孩子要高出很多。
2.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條件
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講條件才能去做,那麼會造成孩子刻薄,或者對於家庭情感和淡泊。
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讓他明白什麼樣的事情是能講條件,什麼樣的事情不能講條件。首先要從幫助他人做起,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主動幫助孩子,從孩子的成長環境上面著手改變孩子的觀念。
其次,以優秀的傳統美德教育孩子,把助人為樂等優良的品德有關的故事講述給孩子聽,引導他多看此類故事。
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品質以及未來發展的基礎,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不能把一些自認為對孩子沒有影響的行為,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畢竟孩子的自制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人生經驗都差了很多。
-
4 # 山村阿玲玲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城市戶口。像我們孩子根本不能提 經經濟不允許 物力不允許,所以各方面不是由孩子說了算。
孩子因為成這個樣,首先是家長的過錯,從小給孩子養成習慣,嬌生慣養 處處讓著,不給就哭。我們農村的孩子從小都是自娛自樂。還記得湖南衛視的欄目《變形記》農村跟城市互換生活。
這個壞習慣不能從小讓孩子養成,多少年後就是孩子來教爸媽爺爺奶奶了
-
5 # 愛生活的阿澄
鄰家男孩四歲了,近段做媽媽的很是苦惱:小小年紀就和家長講條件做交換,做事一件事時總愛附加條件。比如:想吃零食了,就說不給零食吃就不和你玩!不想上粘土班,就說得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晚上八點多了,讓爸爸媽媽陪他到小區廣場玩警察抓小偷。爸媽說今天太晚了,明天還得上幼兒園呢,明天早點陪他去玩。他就不幹了,說今天不去玩明天他就不去幼兒園等類似情況。你家是否也有這種總講條件的熊孩子?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和你提出各種要求,“逼”你就範!
孩子講條件也有他的兩面性1、孩子思維成熟的開始
孩子開始和父母講條件,實質是開始嘗試透過這種語言表達的方式去獲取他想要的東西。這正是孩子動腦想辦法爭取權利的表現,是他的思維開始逐步成熟的一個標誌。這樣的現象通常出現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5歲後更加突出和明顯。隨著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他對他人心理的猜測能力以及自我權利意識都會隨之增長。
2、父母物質獎勵使用不當
當發現孩子開始喜歡和自己講條件時,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之前的行為,是否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總是透過物質獎勵來“引誘”他?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當自己忙於其他事情,或者“偷懶”不想多費精力管教孩子時,就喜歡用這種直接的方式。比如你乖乖去睡覺,明天獎勵你吃冰激凌;你聽媽媽的話去寫作業,就允許你玩手機;你好好練琴,週末就帶你去遊樂場等等。
面對講條件的孩子你該這樣做1、從一開始就不講條件
許多父母在孩子不肯吃飯時,總是習慣說“不吃完飯就不許看電視”,這其實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會效仿父母,動不動就講條件。也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時,常說“你不聽我的話,我也不滿足你的要求”這樣,不僅容易讓父母失去尊嚴,甚至還會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其實,從一開始就鎖門條件都不講,該提出要求時直接提出,並督促執行就是了。這樣做,孩子就不可能學會跟我們講條件。
2、讓孩子承受講條件的後果
孩子跟我們講條件時,有時候我們並不用對他們大吼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和他們講道理。只要讓他們嚐嚐自釀的苦酒,可能會更有效果。
比如,孩子上學前,我們要給孩子帶上水,但他非要帶飲料,否則就不帶,那麼不帶就不帶吧,讓他渴上一天,第二天孩子就不會再跟你講條件了,說不讓帶飲料,他也接受帶水了,因為不帶又要挨渴了。
5、儘量對孩子進行精神鼓勵
孩子小的時候,有時給予適當的物質刺激,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知識的不斷增長,精神世界的豐富,家長在精神上的鼓勵可能就顯得更為重要。孩子講條件,基本上是物質條件,若不斷滿足,長時間會不斷刺激他的物質慾望,專注於“物質享受”而不是學習。更有甚者,物質慾望膨脹,導致違法犯罪。因此,要多倡導精神鼓勵,如擁袍、撫摸、口頭誇獎等等,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物質換來的妥協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為擁抱傳達的資訊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責任做得好。
6、給孩子指定一定的規則
平時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逐漸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應該怎麼做。大多數孩子的討價還價都是試探性的,只要我們能堅持原則,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堅決拒絕,大多數孩子是可以改掉這個毛病的。當然,我們在拒絕孩子的條件時,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END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6 # 麗日丹霞
一、請反思父母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帶交換性條件的意味。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為什麼凡事喜歡提條件。讓我們來假設一下:
1、父母平時的言行就隱藏了條件。慣用語一般是:“你要是不怎樣怎樣,我就怎樣怎樣。”比如,“你要是不聽話,我就不理你。”很明白的意圖:你不聽話,換來的是我不理你,我冷落你,你得不到我的愛。
2、父母平時的言行坦露了條件交換。“你要是把這幅畫畫完,我就帶你去吃烤霸。”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和父母講條件:你要不是答應我的要求,我就不按你的去做;
所以,問題的根源還在於父母。父母首先要杜絕這樣的交換性言行,孩子的行為就好了一半。
二、“道理”跟上,“行動”不動。
舉例:“你要我今天畫一幅畫,可以,但你要讓我看兩個小時的動畫片!”媽媽該如何應對呢?
1、用打比方、談感受來講道理。“我知道你看動畫片,但是,請不要和畫畫作交換哦。這會讓媽媽很為難的。打個比方,你要我晚上給你講故事,如果我也向你提要求,你得給你糊一個小方盒,而你可能做不到。你會不會為難?”
2、講完道理,告訴孩子“不可以的”,如果是比較重要的事,必須讓孩子做的,如到要去幼兒園前提條件,那就不去唄,等著去晚了挨老師批評吧,這是自然後果法,要讓孩子自己承受哦。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更沒必要答應條件了。如果孩子不畫了,那就不畫,這樣他的目的達不到了,下次也不會再啟用。如果答應了,下次還會如法炮製。
溫馨提醒:和孩子交流引導的過程中,要堅持:堅定而溫柔,道理可以溫柔地講,語氣可以溫柔地說,但原則堅決不動搖。
-
7 # 寶媽小朱
父母也同樣和他談條件,比如為他洗衣做飯,都讓他付工資,總之他需要父母做什麼都讓他付工資,不然就不做,這樣子他沒辦法就會慢慢改變!
-
8 # 寶媽小霞闖世界
孩子喜歡講條件一定是模仿大人學會的,這樣太過功利了,以後孩子學會了這樣的講條件,會不願意付出愛心,主動做事,變得非常自私,什麼都要考慮一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利益,長大不管取得了多高的成就,內心的想法還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和家長,社會的壞境薰陶是密不可分的,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從現在開始。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多參加公益活動,多做善事,當著孩子的面。言傳身教,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接觸正面資訊,長期下去,才能逐漸克服自私自利的習慣。
-
9 # 金融法務阿劉
首先請父母不要過於擔心,孩子四歲半做什麼都談條件從另一方面說明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更進一步開發,開始有了邏輯能力。其次,作為父母對孩子要有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例如今晚寶寶要早點睡,明天才能讓你去玩小皮球等等,記住條件也要是積極健康的東西
-
10 # 樂陪娃
很多孩子喜歡和父母講條件。
一、孩子為什麼愛談條件?孩子愛談條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分析一下,有沒有可能這個行為是大人不知覺中“教”給孩子的,比如平常是不是會這樣對孩子說話,孩子不睡覺的時候,會說趕緊睡,按時睡覺明天給你買好吃的。如果大人經常用一個好處來換取孩子聽話的行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二、孩子談條件有哪些危害呢?有人覺得沒關係,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實不然。
1.現在孩子小要求不高,家長也能滿足,一旦他養成這種習慣,等他長大了,他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難道都要一一滿足嗎?
2. 如果事事都要用條件來換取,那孩子做事都需要外部的刺激,自己就沒有內在的動機,比如學習,給我好處我才學,否則就不學;成績好了有獎勵,沒有獎勵就不好好考。這樣下去孩子只會為“好處”而學,而不會是因為渴望而學。
3. 如果事事都講條件,孩子就會變得自私,太過於計較得失,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目光狹隘,自私自利。
三、孩子愛講條件,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1.父母有底線,有原則
有些事情時不能談條件的,比如說孩子的學習,他說你給我好處我才學習,不要慣孩子這種毛病,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即使孩子耍賴也要堅持這個原則,不去討價還價。否則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父母一定要守住原則和底線。
2. 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當孩子講條件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比如讓他按時去睡覺,孩子還想要玩,我們可以把結果告訴他,讓他為自己負責,如果還要玩不睡覺那明天起不來有可能上學遲到,要麼就按時起床可能上課會打盹,對於這樣的結果,如果他能夠接受,就讓他試試。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他知道有的事情會有應有的後果,如果繼續後果就要自己承擔,這也是一種成長。
-
11 # 小小思維家
例如,“如果你這周表現好,媽媽帶你出去玩。”這些對話是不是讓孩子也養成了凡事“講條件”的慣性思維?
獎勵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掌握好獎勵的度,獎勵就變了味道,慢慢地孩子就會演變成事事講條件。
家長對孩子進行獎勵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儘量不要將物質獎勵與學習活動直接掛鉤
例如,根據孩子的學習表現給予孩子相應的貼紙獎勵,孩子每獲得15枚貼紙就可以兌換1枚獎章,學期末還可以把得到的獎章換取相應的禮物。
這樣的“代幣制”既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也避免了孩子把“良好表現”與“物質獎勵”直接畫上等號。
在獎勵孩子的時候以鼓勵為主,獎勵為輔
-
12 # 俊玥爸爸的日常
估計是這位家長讓孩子講條件弄的煩不勝煩,才會問這個問題。
所謂的孩子不聽話的階段,估計就從這個時候開始。
那麼,請問這個家長,孩子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
我來和你說說我們家的兩個極端,
我們家老大基本是不反抗型,家長說什麼基本就聽什麼,回憶起來,這是小時候,管教的人太多了,而且意見還有的是相左的,孩子一說“不”,就會有很多人來教育,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很懂事”,懂事的讓人心疼。
後來我們有了老二,小傢伙最喜歡說的就是“不要”,家長不服就哭,哭到我們妥協為止(這個時候家長妥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大的表現,引起了我們的警惕),所以老二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讓她做什麼事情,她都會先想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會講條件,我們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而且,老大現在慢慢的也會有自己的意思表達,但還有待進一步鼓勵。
個人認為,孩子講條件,應該辯證地看。
一、可以講條件,但不能不講道理,家長應該有自己的育兒原則。
類似“不給我買冰激凌,我就不做作業”“我先玩然後再做作業”這樣的條件是肯定不被鼓勵的。
講條件的前提是鼓勵勇於表達,而且是合理的意思表達。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要有良好的溝通,溝通後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是講道理的,不講道理的孩子,是因為他嚐到了不講道理的好處。
這需要家長有自己的育兒底線和堅持,家長有原則,孩子突破不了,自然就會講道理。
二、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往往太過於習慣用俯視的角度來對待孩子。以長期以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為習慣,養成了主宰和支配孩子思想的思維。
這為今後親子緊張埋下了伏筆,一旦孩子到了叛逆期,就很難溝通和管束。
孩子有自己的意思表達,作為一個個體來說是非常正常的,作為家長來說,要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
我們家孩子有時候非常生氣,因為在他講話的時候,家長往往漠視,不是在談話就是在玩手機,用“嗯”“啊”來敷衍他,他往往就表現的特別暴躁,這是我們的問題,也是沒有尊重孩子個體本身的表現。
三、講條件,是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好好想一想,我們家長有沒有用講條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有吧,而且是經常。
比如不想給孩子買東西,往往會說,等你考試第幾名,或者進步多少,我再給你買。
像這樣用條件來換取孩子的進步,是激勵的一種,也是手段的一種,大人經常用,而且很順手。
那孩子反過來要求大人,為什麼,大人就難受了。
孩子經常和大人講條件,這也是敦促大人進步的訊號,等到那天“說不過孩子”了,詞窮了,說明大人老了,孩子長大了。
正確對待孩子講條件,用包容和支援的態度對待合理的訴求,用溫和耐心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不合理的“胡攪蠻纏”,這是我們大人應該學習的。
與天鬥,與地鬥,與孩子鬥,其樂無窮。
-
13 # 維心說
會不會是之前有一段時間都有這種情況發生,孩子習慣了談條件。建議慢慢改過,不能一下子強制孩子不許談條件,需要有個時間過渡。比如本來一天中任何事情都要談條件,有多次談條件習慣,接下來控制一天一個,慢慢過渡不再有這種習慣。
-
14 # 一念一執
現在的孩子思維都比較有自主性,只不過希望家長更加在意他們都感受,當今社會家長們都在忙,忽視了小孩說什麼,要求什麼,其實家長們該反過來想想,之所以小孩子要提條件,是想我們關注關心,大家還是多些時間多些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
15 # 莫小西MO
你好, 孩子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很正常的。
我一般對孩子提的條件會採取“拒絕三個同意一個”原則。
首先,要他明白你的原則,那些是你的底線。比如,我家小孩喜歡玩具,總是纏著買玩具。那我會告訴他每年新年,六一,和他的生日會買。其他時候不買。絕對不會只要他鬧,就買給他。
其次,不是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不合理的,家長在權衡後,應該對某一些要求給予滿足。比如有些家長以“垃圾食品”為由,拒絕讓孩子吃一顆糖,一口快餐,我個人覺得過了。
最後,如果孩子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講條件,比如做作業,自己吃飯,穿衣等等,家長堅決拒絕。同時要讓他明白,這些事是他應該做的,不能拿來講條件。
-
16 # 知行本人三國粥鋪
每個家庭教育問題不同,孩子在每個年齡段也是很多的問題,今天著重分享關於孩子教育的五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父母的語言》
-
17 # 彤言稚語
比起那些事事都很聽父母話的孩子,愛談條件的孩子,說明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如果長期坐視不管,會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總是先開口談判再做事情,容易讓孩子養成辦事拖拉的壞習慣。
孩子這麼小,就出現了跟父母談條件的行為,父母是不是要回想一下,生活中是否會用條件讓孩子做事?比如你去把作業完成,我就帶你去遊樂園玩。這樣的交換方式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印象,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兌換條件的。
我們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是不需要談條件的,這些是他們成長中應該有的教育,只要告訴他怎麼做就好。即使需要用一些獎勵措施來讓孩子完成某件事情,也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儘量不要過多物質獎勵。
而父母的縱容是養成孩子談條件的罪魁禍首。
記得女兒三歲的時候第一次吃蛋撻,我心疼孩子,就用勺子給她挖中間最嫩的部分,可是後來她越來越大,明明可以有能力吃撻皮,卻再也不肯吃了。因為在她的意識裡,我們一直預設她可以這樣吃的。
面對愛談條件的孩子,父母們要學會見招拆招。1、表明自己的立場
原則的事情,該堅持的地方,家長一定不要退步,不然在家裡沒吃過的苦,以後到社會上總會要吃的。
2、給孩子制定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透過給孩子指定規則,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商量,哪些事情必須去做,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比如玩手機、看電視等對孩子身體發育不好的事情,規定好時間後堅決執行。
3、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自然後果是指自然而然的發生的任何事情,沒有大人的干預。站在雨中,你就會被淋溼,不吃東西,你就會餓,忘記穿外套,你就會冷。
告訴孩子,就算不洗臉,讓其他小朋友笑話的是她又不是你,假如不洗手,吃東西拉肚子,就要去醫院 打針 ,疼的還是他自己。
結語:
孩子跟家長講條件,最開始都是試探性的,如果父母越容易讓步,孩子就越得寸進尺。而如果家長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也就不會養成凡事講條件的習慣。當然,家長也要分清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既不全盤否定,也不全部滿足,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
-
18 # 三千髮絲1111
日積月累養成的。
可以注重情感引導得方式,告訴他什麼叫他做的這個行為,而不是物質獎勵,這也屬於“賄賂式獎勵”看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
-
19 # 學習咖
當孩子孩子學會討價還價,那麼請堅持!
1、溫柔平和地堅持 既然定下了規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必須遵守,尤其是大人,面對孩子的糖衣炮彈一定要穩住,堅持。因為你必須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 當然,堅持並不是非要和孩子鬧僵,令孩子傷心,而是讓他們明白你的立場。在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你只需保持原來的語氣溫柔地將規矩反覆重複,孩子便知道談判失敗了。
2、給孩子3個選擇的機會 別總給孩子做決定。畢竟你所決定的未必是孩子所期望的。比如你想她8點半就關電視,她未必就有睡意。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不想讓她看太久的電視。可 以給她三個選擇,在關上電視之後允許她看會兒書、吃一點水果或玩一會兒親子游戲再入睡。由孩子自己做決定,不僅讓她學會獨立,更是避免了沒必要的討價還 價。
3、千萬不要無條件地遷就孩子 很多孩子都很會演戲。利用家長的心軟,用哭來達到目的。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看到他們哭就妥協了。但是,你知道嗎?當孩子掌握了大人的心理,就會越來越得寸進尺。到時候,你就會更難掌控局面了。
所以,無論多艱難,都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謝絕討價還價。 只有你遵守了規則,孩子才會跟著你的步伐一起向前走。
-
20 # 隨緣1704969721579
四歲半的小孩現在正是正確的引導的時候,如果你一味的牽就,他就會牽著你的鼻子走,有一次達不到他的要求他就會哭的死去活來。還有如果孩子提出有理要求,我們還是可以滿足他的,如果孩子提出無理要求,要堅決拒絕。還有孩子談條件的同時,我們可以告訴他,如果我做事你也可以答應我的條件,那你做事我也可以答應,如果你做不到,我也做不到,所以說我們要合理的引導孩子。
回覆列表
1.四歲半的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是在模仿大人,家長平時在家裡跟家人或朋友說話時,是否有類似的行為呢?
2.四歲半的孩子在和父母講條件,為自己爭取利益,這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寶寶的智商很高的,家長要更多的注意培養寶寶情商,這樣寶寶長大以後才能雙商都高。
3.如果寶寶的條件非常的不合理,那麼作為家長要心平氣和的拒絕,語氣溫柔堅定,並向寶寶說明拒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