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遂寧青年

    意思是:為了使人不變壞,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出自:王應麟的《三字經》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釋義: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擴充套件資料

    教之道貴以專小故事

    有一個老和尚為了啟發一個小和尚,給小和尚一個缸,讓他用石頭將缸添滿。於是小和尚就找了一些大的石頭,很快將缸填滿了。老和尚見後,沒有說什麼。只是到寺院外將小的細石找了些,用手一塊一塊的填到缸裡。

    小和尚很慚愧,於是就說:“師傅,你休息吧,我一定將缸填滿。”小和尚很快將缸又用小石頭填滿了。高興的對師傅說“師傅我終於將缸填滿了。”老和尚沒有說什麼。又到外面,找了點沙子,回來繼續填缸。這時小和尚的臉紅了。

    他不好意的說:“師傅我知道了,我會將缸填滿的。”又過了許久。小和尚總算將沙子填滿了缸。他怎麼看,都覺得是滿了。師傅望著滿臉是汗的小和尚,還是沒有說什麼。回到禪房,拿了一杯水,慢慢的倒入缸內。

    小和尚開始想說:師傅你不是說用石頭填嗎?但看著看著,若有所悟。師傅問他:“你看明白了嗎?”小和尚說:“我明白了。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老和尚笑了笑。那你就繼續填,光知道沒有用,要做到。

    小和尚繼續小心翼翼的將水一點一點填入缸裡,填到再也沒有一絲空隙。這時天色已經很晚了。老和尚叫小和尚吃飯了。精疲力竭的小和尚,大口大口的吃著齋飯。老和尚慈祥的望著小和尚,等他吃得差不多時,拿了把鹽,走到那口缸前,慢慢的將鹽撒入缸內。

  • 2 # 小墨文史

    意思是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麼人的善良稟性就會變壞。從兒童性格形成的過程來看,一般說來,5歲——11歲可看作性格的形成期。此時的兒童不僅能按父母的要求辦事,而且也開始有了一定的獨立性,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約11歲的時候,兒童對現實有了自己的態度和對待方式,這是最初性格形成的標誌。12歲——17歲左右,孩子的性格基本處於定型期。在性格的形成和定性期內,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影響兒童性格品質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則是性格形成的基礎條件。這個基礎的好壞,將會給學校教育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 3 # 青年作家玉恆

    教學的真諦往往貴在一個“專”字上。專業水平過硬,對事業的專注和熱愛,初心不改的專一和執著。在錯綜複雜中堅持著雲淡風輕,在格物致知中收穫術業有專攻的喜悅。

  • 4 # 謀略秘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5 # 小石頭俊澤

    "教之道,貴以專"取之《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兒童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歷久不衰。《三字經》取材典故廣範,包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

    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麼人的善良稟性就會變壞。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 6 # 新時夾竹梅花

    教之道,貴以專。教是可指教育教養學習,專是指專一,純粹,不可駁雜。也就是說,教育學習成功之道貴在專一,教學內容不可過多過雜。

  • 7 # 墨緣的書房

    合格的教育,就應該是把學生身上那些人之為人的價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應該是能夠讓學生把這些價值實現出來。教育就是育人,就是要把學生培育成真正的人,亦即人的寶貴稟賦都得到發展的人,而不是僅僅能夠滿足社會上、市場上某種需要的人。

    簡要地說,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實現人之為人的價值。

    那麼,人身上到底有哪些價值是教育應該促進它們實現的呢?

    我認為人身上是有三樣東西是最寶貴的。第一個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的,沒有生命其它一切都談不上。第二個是頭腦,人是有理效能力的,有智力活動的。

    第三是靈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

    為了實現這三樣最寶貴的東西的價值,我們就有相應的教育專案。因此,我認為在學校裡應該有這樣四種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審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美育和德育都是靈魂教育,如果說美育的目標是靈魂的豐富,那麼德育的目標是靈魂的高貴。

    所以,我主張把體育擴充套件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對生命的尊重。應該使學生成為熱愛人生的人,同時也是善良的人。引導學生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在人的智力品質中,第一重要的品質是好奇心。人類所有智力活動的形式,比如哲學、科學,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個人在智力生長的一定階段上都會顯現出來,實際上是一個人的理性覺醒的徵兆。

    好奇心是非常可貴的,也很容易被扼殺和磨滅掉。在我看來,好奇心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個是習慣,往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一些事物見多了,習以為常了,就自以為懂了,其實哪裡是懂了,不過是麻木了罷了。真要你講出其中的道理,就講不出來了。好奇心還有一個更大的敵人,就是功利心。不光是教育,我們的文化都有這個特點,就是實用性,無論對什麼事物,首先就問有沒有用。

    從好奇心這一點來看教育,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育第一要保護和鼓勵的東西。一個人在學習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時,精神處在一個非常快樂的狀態,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麼?就是享受智力活動本身的快樂。在這個時候,心智的運用本身就是快樂,就成了最大的快樂源泉。這就是古希臘人所看重的智性的快樂。一個善於享受這種快樂的人,他的心智始終處於活潑狀態,這樣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智力品質的另一個要素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對於任何理論、說法,都要追問它的根據,在弄清它有無根據之前,你要存疑。

    笛卡兒所說的懷疑一切,意思就是對未經獨立思考過的一切要存疑,這其實是思想者的必備品質。愛因斯坦把獨立思考能力稱作人的內在自由,並且認為教育的目標就在於培育這種內在的自由,而不在於灌輸特定的知識,不在於培養專家。

    具體到教育上,就是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我看來,一切教育歸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歸根到底都是自學。我很贊成一句話:學習就是學會學習。你學會了學習,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一筆終生財富,一輩子受用不盡。

    關於智育,我還想強調一點,就是智力生活的非功利性。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在一次講座時,有學生問他,丁教授,你現在的研究有什麼經濟價值?

    他回答,我不知道。他說,科學最重要的是興趣,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不是為了名利,這個利也包括經濟價值。我相信,不管哪個領域的大師,都一定有這樣一種眼光和態度。智力活動本身就是快樂,就是人的高階屬性的滿足,為什麼非要把高階屬性的滿足降低為低階屬性的滿足、即所謂有用呢?所謂有用,不就是吃好、穿好、住好嘛,不就是物質豐富一點嘛!人為什麼只想去滿足自己的低階屬性,不肯去滿足自己的高階屬性呢?為什麼要用低階屬性的滿足為標準來判斷高階屬性的價值呢?這不是顛倒了嗎?

    總之,智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好奇心、純粹的興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享受智性快樂的能力,這是智力教育的本義,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當然更不僅僅是培養職業技能。

    談到美育,現在許多家長好像很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給孩子報各種班,學各種技能,彈鋼琴呀,畫畫呀,但出發點極其功利,無非是為了孩子將來多一條路可走。這是很糟糕的,違背了美育的本義,結果只能是敗壞孩子對藝術的感覺。

    藝術是最自由、最沒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動,攙雜進功利的考慮,就不是藝術了。美育也決不限於學一點吹拉彈唱或者畫畫的技能,它的範圍廣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豐富心靈的活動都是審美教育。我把美育歸入靈魂教育,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美育是對靈魂的教育,對心靈的教育,它的目標是靈魂的豐富,是體驗美和愛的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使靈魂豐富呢?欣賞藝術,欣賞大自然,情感的經歷和體驗,這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我提兩點一般性的建議。一個是要養成過內心生活的習慣。另一個建議是讀書,讀好書。人類的精神寶庫屬於每一個人,向每一個人敞開著,你不走進去享受裡面的珍寶,就等於把自己的權利放棄了,那是何等可惜。

    從人性看,道德有兩個層次。一個是人的社會性層次,道德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另一個是人的精神性層次,道德是靈魂的追求。這兩個層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層次是更為根本的。

    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只在社會層面上談道德,道德就僅僅是維護社會秩序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手段,是一種功利性的東西,是他律。我們進行道德教育,應該從根本入手,使人們意識到人的靈魂的高貴,在行為中體現出這種高貴。

    什麼是靈魂的高貴呢?就是有做人的尊嚴,有做人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褻瀆人身上的神性的事。一個人為了滿足物慾而百無禁忌,不擇手段,只能說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經泯滅,只剩了獸性,就已經不是人了。事實上,那些做出了道德淪喪之事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不知人的尊嚴為何物。

    總的來說,我認為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貫徹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如果這樣,我們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 8 # 五方五土

    “教之道,貴以專”

    意思是說,為了使人不變壞,最好辦法是專心一致地把小孩教育好。

    教之道,貴以專,是出自宋代王應鱗的兒童啟蒙書籍《三字經》。“苟不教,性乃遷”與“”教之道,貴之專”是合為完整小段,其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從小不好好教育,長大後人善良的本性就會慢慢變壞,所以說,要使人不變壞(教之道),最好的為法就是專心一致地先把小孩教育好。

    每個人剛出生後都是思想單純純真,小孩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言行是好是壞,更不會想法使壞,這就是人天生的本性,每個人都一樣,所以說,人之初,性本善。

    性本善,是說每個人從小都一樣,所以叫“性相近”。但是習慣喜好就各不同,往往會差別很遠。正所謂“習相遠”了。

    因為人的“習相遠”,所謂一個人慢慢長大後,因習慣不同,有好有壞,壞的思想和行為一但不糾正成了習慣就不好,會嚴重影響人生仕途前程,甚至會為害社會。這就是“苟不教”,就會發展到“”性乃遷”的思思。

    所以說,要使一個人不變壞,失去人本來的真善美,最好辦法是專心一致地把小孩教育好。

    這就是說 “教之道”,要“貴以專”!

  • 9 # 格物書畫

    "教之道,貴以專"的意思: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麼人的善良稟性就會變壞。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 10 # Semiko丫頭

    孔子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三字經上說“教之道,貴以專”

    孔子五十歲後方讀《易經》,留下了韋編三絕的典故。也就是將《易經》這本書,讀爛了許多次。要知道古書是竹簡寫的,牛筋串起來的。來知德看太極圖,大約三十年沒有出家門。李時珍寫《本草綱目》也是三十年時間才完成。司馬遷寫《史記》用了一生。

    可見古往今來做學問,沒有專一的恆心,是很難有大成就的。我不否認,世界上有天才。但絕大多數人,是普通的凡人。既然是普通人,就只能學而之知之。

  • 11 # 幽草清霜

    “教之道,貴以專”是《三字經》中的一句話。如上面大家講的,意思是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12 # 真實的恩典

    第一,教育要持之以恆,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輩子的事,不是高中畢業了,大學畢業了,研究所畢業了就成功了,我們要對孩子負責任,為孩子的一輩子著想。

    第二,教育的方法要專一,教學的內容要精專,這是教育能否取得效果的主要原則。比較一下就會發現,現代的教學原則是“教之道,貴以雜”,方法雜、內容雜,無一不雜。週末休息二天,看看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課外學習有多少:學字、學畫、學琴、學電腦、學游泳、學英語等等,不一而足。內容雜,教課的老師自然也雜,兩個老師說兩種話,三個老師是三叉路口,四個老師是十字街頭,小孩子就失去方向了。有些老師還自贊毀他,教音樂的說音樂好,學畫就那麼幾種顏色,只有音樂才能充分表現大自然。到了下午學畫,教畫的老師又說畫有多好,色彩豐富絢麗,只有畫才能充分表現大自然。你說孩子究竟聽誰的好?反正家長都交了學費,不學交待不了,就苟且著湊合學吧。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根本沒有自己的中心。如果能夠“貴以專”地用兩年、三年的時間,專心學習一門技藝,一通就百通。更何況“琴棋書畫”同屬中國文化“樂”的範疇,為的是調諧身心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學一門足以。

    專的第三層意思是對學生講的,就是要專心專注,一心一意。現在的孩子邊看電視邊寫功課,根本就專不了。還有些機構開設課程,專門訓練小孩子一心多用的,純粹是胡說八道,誤人子弟!老祖宗總結了幾千年的經驗,要我們身心合一,不能在同一時間幹兩件事情。孔子就說:“食不言,寢不語”,一心不能二用。現代教育專門培養“精神分裂症”,人的精神一旦分裂了,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我們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常存,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身是統一的,古人修心修身的目的就是要“身心合一”,怎麼能夠讓它分離呢?

    一個專字,概括了傳統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我們教育孩子成才也一定要從專這個字入手。教育要持之以恆,不能放鬆;教學要專一,要精不要雜,廣學多聞是孩子們有了基礎以後自己深造的事情,那是後話。老師、家長要做的就是專,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他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 13 # 通達馬明喜

    我的理解:重點在“專”字上,可以理解為“專業”和“專研”,“專業”是對教者提出的要求,要對教育的內容有深入廣泛的涉獵和思考,結合古人和今人的表達,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專研”更偏向於被教者,要敢於提問,獨立思考,主動去了解事物的原由和為什麼是這樣。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雙向互動,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不能過度要求。主體是被教育者,客體是教育者,不能主客顛倒。

  • 14 # 高山流水gyj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如此:孔子五十歲後方讀《易經》,留下了韋編三絕的典故。也就是將《易經》這本書,讀爛了許多次。要知道古書是竹簡寫的,牛筋串起來的。來知德看太極圖,大約三十年沒有出家門。李時珍寫《本草綱目》也是三十年時間才完成。司馬遷寫《史記》用了一生。

    做學問,沒有專一的恆心,是很難有大成就的。我不否認,世界上有天才。但絕大多數人,是普通的凡人。既然是普通人,就只能學而之知之。

  • 15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教之道,貴以專, 這是《三字經》中的一句,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導孩子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引語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清·梁啟超《論幼學》人生百年,建樹立足在於幼年所受的教育。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大戴禮記·保傅》年輕時養成的習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樣,一旦成為習慣就不易改變了。這裡指出抓年輕時的教育對於後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

    清·陳宏謀《<養正遺規>序》

    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人育才,就是成就對方的長處,去掉對方的短處。

    詮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

    這段話告訴我們,教育孩子只是在物質生活上環境給他們創造條件,在做人做事文明素養,人格培養方面如果沒花大力氣進行教育,作為父母長輩是有過失的。同樣作為老師也要把好的內容教給孩子,這個教不單指知識,這裡包括德、智、體、美、勞,要把德字放在第一位,對於孩子的德行教育要抓的非常嚴格。

    筆者認為現在的社會發展優越到讓人專不起來,為什麼?好玩的太多,誘惑力太大,就一個手機足以耗去學生每天8小時,他還有多少時間專心呢?沒有時間深入思考,所學的知識怎麼生根發芽呢?這個時代在培養大量的不會思考的人,是機率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現實教育老師在教育孩子時多側重知識的教育,因為考試是實打實的。而日常德行教育缺少考核的標準,就變成教育者自己把握的事情,這方面就沒有嚴格的在孩子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和升學考試一樣嚴格的要求,或是說嚴肅認真的來對待,因為,有德有才,德才兼備,這才是是我們時代需要要培養出的接班人,是教育應完成的目標。

    認識很多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他們也有條件給孩子創造很好的條件。然而,這當中有不少家長流露出這樣的想法,最好能花錢找個地方、找個人代勞,花大錢無所謂……每每遇到這樣的家長,我都默然無語,他人代勞的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嗎?

    只有在孩子成長的最關鍵的那幾年,家長用心關注陪伴,悉心引導,幾年後,你就會收穫孩子成長帶來的欣喜、安心,如果錯過了,你的孩子就會可能給你未來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

    人生在世,最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承擔與責任。關於這一點的塑造,實際上從孩子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有承擔、有責任,自己首先要敢於承擔,要對事情負責。

    我的觀點

    近來,我實實在在感覺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是他約束不了自己,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欠賬太多,沒有能力趕上,很多因此就自暴自棄,完全頹廢了,他需要的是更多具體的幫助。

    1、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我們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與這些,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為學習有些家長咽不下這口氣,不肯放過你的孩子,這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修行,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2、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還是需要實在關心,需要具體的幫助。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麼?而且,一週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3、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我不會教了,時常有種江郎才盡之感,沒有什麼高效策略面對紛繁複雜多樣的鮮活個體,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模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很快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相信。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用心,學生專心,家校共育

    莫言曾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確實,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託舉。但是,孩子的每一步成長,背後也離不開老師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努力奮鬥。這世上從來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彼此共同出力。

    因此,家長、老師、孩子要一起努力:

    家長用心教育:教育不能盲目從流,適合孩子才好;愛孩子但不是溺愛,學會放手才行;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尊重並且信任老師,支援老師教育;狠下心來管教孩子,不縱容不偷懶。老師嚴格管教:高度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和家長商量對策;提高課堂效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聽懂學會;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更加專注;融洽師生關係,關心愛護學生,適當地批評管教;構建家校共育,共促孩子成長,和家長攜手前行。孩子專心學習:做好學生本分,牢記職責使命,不忘學習初心;不抱怨學習苦,學會堅持努力,做到腳踏實地;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對待作業;積極主動思考,多動筆多閱讀,學會真正學習;尊重信任老師,尋求老師幫助,共同解決問題。

    一個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自身的奮鬥。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教育才越成功。

    話外題,留守兒童教育,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關愛!

    尤其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拼死拼活掙錢,大多就是為了孩子,多為孩子掙些家產。但留守兒童出現問題多多,值得我們深思。

    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雙雙外出打工,長年不在身邊,這些完全留守兒童所依靠的多數是自己年邁體弱、文化程度偏低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少數由親戚照料。隔代的祖輩照看與親戚照料,主要侷限於讓孩子“吃飽穿暖”這類較低的物質生活層面,至於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感、學習、人際交往等的瞭解、溝通、教育與引導等精神關懷則往往處於“空白”。親情的長久缺失與留守監護人的隔膜,讓一些留守兒童只能如“野草般地生長”。性格孤僻內向、自卑偏執,逆反怨恨,自我放任,沾染惡習,甚至違反犯罪等問題表現突出,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群體的健康成長。

    1.學習狀況一般

    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援,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道德行為差

    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

    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於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麼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只能作為有效補充的外部因素,真正發揮關愛功能,促使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是親情,是父母朝夕相處的教育與引導。

    這裡呼籲家長朋友們,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關心關愛他們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愛和責任陪伴孩子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結語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對孩子,如果我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們沒有幫助他,不遺憾?我們應該播下希望和習慣。

    教之道,貴以專。既做了人家的父母,既然作為師者,只有執著的對孩子,別無選擇。

  • 16 # 房車百科書

    "教之道,貴以專"的意思: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麼人的善良稟性就會變壞。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兒童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歷久不衰。《三字經》取材典故廣範,包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

  • 17 # 月落輪迴

    教之道,貴以專。

    宋人王應麟編纂《三字經》時其本意是說學習的方法要:持之以恆。所以才引出了以孟母三遷為首的一系列典故。但是用今天的經驗告訴我們。專,不能是一條道走到黑的死鑽牛角尖。專,應該也是方向。不能見一個愛一個,到頭來每個都三分鐘熱情,最終是:門門通,樣樣瘟。對某一項的執著追求才能走的更遠。

    為什麼有著五千百文明的中華民族,沒幾個諾獎得主?也是因為從《左氏春秋》到《夢溪筆談》。從《天工開物》到《四庫全書》中國的文人,上來就是:天文地理,琴,棋,書,劍,馭,射(六藝)都以全才為榮。但實際情況是(除王陽明,曾國藩外,無人能及):精為有限,最多隻能一專多能。也是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原因之一。也從一個方面回答了:李約瑟之問!

  • 18 # 第一時間的速龍

    《三字經》是古代私塾的經典課本,也是讀書立人的初始綱要。

    《三字經》融合了古賢聖人的儒道思想,服務於統治階級建立社會規範基礎。每一個字都有著深刻的含義。

    “教之道,貴以專”,其中的“道”不能簡單理解為“道理”或“標準”等專屬含義。這裡的“道”是大一統的“道”,是涵蓋了天下萬物普適規律的那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裡的“道”才是師者應該授之於子民的“道”。“教之道”這三個字包含了嚴肅的責任,那就是代君傳典於萬民。

    “教之道,貴以專”的“以”,是“使之成為……”的意思。

    “教之道,貴以專”,其中的“專”如果理解成“專長”、“專門人才”等,那就又把古人的思想理解小了。試想一下,古人在竹簡上刻一個字容易嗎?費勁吧啦地刻了一個字,那還不能表達多少意思就儘量在字意中包含多少意思呀!否則,太不夠意思了!那“專”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專”是指“對位”。古代的政治體系對人才是極其重視的,往往君王都會放下身段,求賢若渴。特別是文明點亮人生的初期,政治體系尚待完善,統治制度風雨飄搖,故此國家急需出現針對時弊特別對位的那個人或那些人。

    綜上所述,“教之道,貴以專”這六個字,我用今天的語言翻譯一下哈,大意是(君王的語氣):我不管你們怎麼教書識字,總之我希望你們能保證與國家治理最為對位的人才供應。

  • 19 # 夕陽文青

    這個教育其實大家都會說,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我自己可會教了。

    但是這個貴於專這個就按照教育的領域來說吧,就是我們每個人學當老師的時候,我們都學過每一個孩子,從低年級段到高年級段,他的注意力的時間從多長時間到多長時間,最多也就20分鐘。那麼一個老師的基本功,就是把一堂課怎麼樣備好?這一堂課我要拋幾個包袱出去,我還要說幾個段子出去,我才能把這個孩子從第一個注意力到第二個注意力再到第三個注意力,我要把他拉回來,其實孩子學東西挺快的。

    我大女兒剛開始學拼音的時候,我就是打,所有的拼音用卡片來學,有一個不會打一頓。等到二女兒的時候,為了增加他的注意力,我就學會一個卡片一塊錢,也就花了個幾十塊錢,拼音就都學會了,所以說這個專我的理解是,專業是一種專業,並不是說我教語文,他就是語文,數學就是數學,而是這種專業是一種心理學,這種心理學還是真的要到課堂裡去紮紮實實的去學。實踐中不停的去磨練,才能出來這種專業。

    很多這幾天在家裡面當班主任,孩子上網課的家長們都會覺得很頭疼啊,為什麼我的孩子作業交不了啊?為什麼我的孩子上網課不能專心聽啊?其實這個都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的,我記得我小時候學拉琴,那麼拉琴拉的好不好?不知道,反正就拉一會兒,我媽就會給我一根冰棒,我就為了那冰棒,我也會把那個琴拉的滋滋哇哇的在叫。

  • 20 # 一起快樂人生

    “教之道,貴以專”出自《三字經》作者王應麟。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我們的生活不斷提高,每個人都埋頭苦幹,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如果你問到底為什麼呢?大家都會說為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呢?父母早早的出門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留給了自己的父母,出現了滯留兒童現象,導致兒童小的時候缺少父母的教育,自己的爺爺奶奶又無法教育,俗話說一代人不可能管教兩代人。父母在外辛苦勞作,孩子在家無所事事,學習曠課,鬧事多波。讓在家的老人不知所措。

    我們從身邊或者自己家庭中都可以看到,我記得一對夫妻和我分享:他們有了孩子之後就出去打工,自己一年到頭不能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呆不了幾天,聚少離多,當每次回家孩子就要重新的認識一下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孩子在成長當中,沒有父母的概念,即使這樣父母還是一如既往的生活節奏,後來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幾乎不去學習,每天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大街小巷瞎逛,漫無目的的遊蕩,直到有一次,他們居然做出了連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幾個孩子居然偷竊,當場被抓住,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們居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是多可怕的事情。後來在外地的他們接到了電話,他們急急忙忙返回家中,當他們和孩子交談的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讓他們低下了頭,流出了眼淚,孩子問:你們是誰?在這對夫妻分享到了這裡他們哭了,他們恨自己,覺得只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好的生活保障,這就夠了。結果呢?後來聽它們分享,他們都回到了家,用心去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孩子慢慢的轉變過來,直到此時他們清楚知道了,他們當初的想法和做法都錯了,父母都說一切為了孩子,往往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好比嬰孩一樣,他不餓的時候,因為無法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怕孩子餓,不停的喂他,導致孩子身體出現了很多問題。

    各位朋友們!現今的家庭,現今的父母是怎麼樣做的呢?前段時間看到電視上有一個節目《變形記》這個節目,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中,變得不像孩子,到像社會中的混混。在和父母溝通中,聽孩子的口氣,聽父母們的苦口婆心,讓今天的父母情何以堪。採訪父母的時候,父母只會說我們累死累活不都是為了他們嗎?但是父母忽略了,孩子從小教育比他們去勞碌重要的多。孩子從小的教育很重要,因為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帶領孩子,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隨著他們的成長,不用你多說或者多做,他們就懂的父母的不易。他們會珍惜時光,會用自己的表現來回應父母之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買車時這三句話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