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芒碭赤子

    談到過年,大家的同感是:年味越來越淡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過年的期盼不是那麼強烈了。再者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湧向城市,即使回家過年,也是來去匆匆,村子裡失去往日的人氣。

    以前,只有過年才能盼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現在這些盼望天天都可以實現,於是感覺“年味”淡了。

    在我的記憶中,農村過年最隆重,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日子。過了臘八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無論什麼天氣,都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

    剛進臘月,農村大集就開啟人山人海模式。人們紛紛到集市上,搶購蔬菜,糖果,瓜子,煙花爆竹鞭炮以及各類肉食等年貨。所以一年當中的臘月裡的農村大集是做熱鬧的地方。

    “殺年豬”還記得嗎?過去,農村沒有什麼養殖場,只是開春家裡開始飼養一頭豬,不喂新增劑,所以豬長得很慢,待到過年時才能成一頭大肥豬。把豬殺了過年,所以叫“年豬”,小部分自家留著過年,大部分賣給街坊鄰居。

    貼春聯是我國除夕傳統習俗,年三十早上就開始忙著貼春聯、掛燈籠。掛上了大紅的燈籠、貼上了喜慶的春聯,瞬間年味就變濃了。

    放鞭炮是孩子們最開心、最樂意的。你還記得小時候拾“啞炮”的軼事嗎?一群小孩,天不明就開始串了這家去那家,這家炮沒放完,那家響起來了。

    農村過年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拜年”,晚輩給長輩磕頭。大年初一早上,長輩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會衣著整齊坐在堂屋裡等著晚輩來拜年。那時拜年是真要跪下磕頭的。當然了,小孩最樂意給長輩拜年,拜年就掙到“壓歲錢”。

    過年最累的就是大人們,就是爹孃,他們滷豬肉、蒸糕點、砸年糕、炸丸子、做臘腸——。

    過了初一,人們開始走親戚了。過去有“初三姥娘 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的說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

  • 2 # 沙漠之沙礫

    家處於山東的西南部,河南的東北部,安徽的西北部,河北的東南部。過年要從進入臘月開始:

    一,趕集操辦年貨,

    當地的集市是每月的一、四、八。六七十年代,那集市是真大呀,每年過年家裡要增添幾隻新的碗筷,換新衣服,所以,所有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會去一次或者多次集市,才能買到合適的物件,像我們小孩子,一般情況下是進去臘月沒有幾天學校就放假了,每逢集市那是必須趕集玩的,主要是參觀,因為沒有錢買東西。

    在集市上,那才是真正的沒有買不到的,只有你沒有錢!買賣區域分的很細,牛市,羊市,家禽市,糧食市,傢俱市,祭祀物品市,布市,衣服市,菜市,吹啦彈唱市等等,當然,對我們男孩子來說,還是煙花爆竹市,走下來要三四個小時。最大的集市是臘月二十八的集市,過年的物品必須購買準備完成,因為三十是小年,所以,沒有多餘時間了。

    趕過年集,對一般人來說遊玩是主要的,對生意人來說,收穫是最大的。

    二,放鞭炮

    過年放鞭炮是男孩子的最愛,衣服兜裡揣著“小豆渣”—最小的鞭炮,做著男孩子的“小惡作劇”,那是童年過年歡樂的源泉之一!

    當時的經濟狀況,因為沒有錢,鞭炮少,就是按照傳統來放鞭炮,初一早上,每個門口在祭祀門神時放一個大點的鞭炮,開始下餃子時,放一掛全年最大最多的一掛鞭炮,初二初三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十早上放一掛鞭炮,初十五晚上放一掛鞭炮,然後就是初十六早上,把所有的鞭炮放完。

  • 3 # 嚮往孤獨

    炸玉花吃、給外公外婆拜年、給長輩叩頭、父母給予我們壓歲錢、放鞭炮、點蠟燭、蒸饅頭、包餃子、吃完年夜飯在廚房裡陪著灶君守歲,父母在年夜講故事給我們聽。

  • 4 # 古魯禾子君

    小時候過年的味道,那是窮日子裡快樂。回憶總想哭,由於生活窮困,吃成了過年的主題,至於玩,因為放假了,沒事幹卻成了玩的內容。當然還有很多過年趣味。

  • 5 # 金彬全

    快過年了,我先講個小故事再說說家鄉的民族文化。

    小時候出生在江蘇蘇北一小縣城,民風淳樸,敦厚,四五歲時住縣醫院大院。有一年過年前醫院食堂要殺一頭養了一年的大肥豬,分給全院醫務人員。那年應該是六十年代末,一早起來聽說食堂要分豬肉,都跑到食堂門口看殺豬,哈哈,裡三層外三層把殺豬地圍的水洩不通。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殺豬是怎麼回事,先洗再刮毛然後豬脖子上放血,然後一塊塊切下來放在地上,全院每家都分到一大塊肉,那個激動勁甭提多高興了。全院上下喜氣洋洋,興高采烈,過年的氛圍濃厚熱烈,年味十足,幾十年過去了這一幕歷歷在目,久久不忘。

    過去過年在我的家鄉,陰曆二十三后街上逐漸有了過年的氣氛,開始賣鞭炮,對聯,燈籠,土特產。往常趕集分大小集,大集時街上人還多一些,不逢集時候街上稀稀拉拉沒幾個人。過年前不同,陰曆二十三後天天像大集,人頭熙熙攘攘,接踵而至,熱鬧非凡。我那時天天泡在街上,圖的就是個熱鬧,那個攤位放炮仗趕緊跑過去看熱鬧,還能從地上撿幾個沒響的攢起來過年再放,幾天能撿一大把。

    從初二開始各鄉、各村,縣文化館陸續在街上演出。有獅子舞,踩高蹺,花鼓戲,大秧歌。有嗩吶,鑼鼓,柳琴戲,豬八戒背媳婦等,好多好多。從初一基本上熱鬧到正月十五後,天天都有,那時小天天都跑出去看演出。也沒有電視也沒有春節聯歡晚會,天天玩的不亦樂乎。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一眨眼年就過去了,那時心裡那個美啊就盼望天天過年。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再也體會不到幼時的喜悅和期盼,這種再也不現的濃濃年味一直在心裡最深處珍藏。

  • 6 # 拾玖叭

    講真的,小時候比現在好玩,風俗也多.

    餃子裡包硬幣,一分二分的那種,再長大些,就是一元的那種,然後這幾年,就包些水果進去,個數不多,圖個新年的彩頭

    三十晚上,會去放鞭炮,家家戶戶都在放,現在很多地方不讓放了,也出現了電子的鞭炮,就聽個響,沒多大意思

    初一天矇矇亮的時候,一個家族的,由一個輩分高的領頭,挨家挨戶的去拜年,老人看見小孩,會發糖,還有瓜子,衣服上都縫好幾個兜,臉凍得通紅,兜裡是滿的

    初五,會有廟會,各種雜耍的,套圈的,馬戲團啥的,全是玩的,吃的,這幾年,冷清了不少

  • 7 # 慢點SLOW

    還有20天就過年啦,如果是小時候的話,應該已經興奮地睡不著了吧。不過,現在年味兒的確不如那些年濃了。我記得:

    除夕:除夕的早晨一起床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換上新衣服,和爸爸去貼對聯,放鞭炮,偷吃媽媽在做的年夜飯。我們的年夜飯是中午吃,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吃喝喝,互相勸酒,甚至小孩子都會偷喝酒,一直會持續到晚上聯歡晚會。大家有的人打麻將,有的人看晚會,一直到12點,倒數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初一:雖然熬了半夜,但是還是會很早起來包餃子。西北人民喜歡吃羊肉胡蘿蔔的餃子。吃完餃子就正式進入拜年環節,也是小時候最喜歡的環節,可以拿到好大的紅包。

    初二、初三就開始走親戚,吃吃喝喝到初五。破五,吃餃子,吃完這頓餃子,好像年就過完啦。於是,開始期待新的一年。

  • 8 # 睛天

    我是東北的,小時候過年比現在有意思。過了臘八,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殺豬殺雞那是必須的,還炸麻花,丸子,豆腐泡,翻花。沒啥水果,就有凍梨凍柿子,用大鐵鍋炒花生瓜子,臘月29要去墳上燒紙,接祖宗靈魂回家過年,家裡備有一間閒屋,掛上過世老人的頭像,擺上香爐碗,葷素幾個盤,點上香一直到初三,再送走。家裡的電燈晚上從三十到初三不關燈,初三早上放掛鞭炮,表示把年送走了。

  • 9 # 陌上青書

    我小的時候過春節,老家還是有不少“講究的”,首先是說話要講“吉利話”!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東西,要說“歲歲平安”!什麼東西沒有了,用完了,不能說“沒有了”,要說“都來了”或者說“來全了!”

    年三十中午一定要吃“年糕”,有“年年高升”的意思。再就是一定有饅頭。因為蒸饅頭需要發酵麵粉,就說“發了!”有“發大財”的意思!

    刀子、剪子等利器要繫上紅繩。

    最有意思的還是吃年夜餃子之前的“發紙”活動!在院子中央燃起一堆木柴火,放上“八仙桌”,擺上各種貢品。當然也必須擺上剛從鍋裡撈出來的餃子。然後焚香燒紙禱告!酬謝上蒼護佑一年的好收成?祈求各路神仙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人平安!燃放鞭炮。

    然後是晚輩進屋給長輩磕頭。最後一家人才開始吃餃子!

  • 10 # 夕陽黃HZC

    我出生在廣西欽州市的欽北區。小時候,家裡和其他家庭一樣,都不富裕。過春節,卻是孩提時代最高興的日子:首先,是可以有雞鴨魚肉吃,還有粽子、餈粑等好吃的食品,還可以有一套或一件新衣服穿

    (這些,平時是極少有或不可能有的啊!)。其次,大年初一早上,我們這些窮孩子,大多都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其他年長的長輩們拜年,對他們說一些祝福的好話,諸如:祝他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長壽快樂”、“新年順瑞”等等。大人喜歡,一般都會賞給晚輩一些壓歲錢。第三,新年伊始,特別是大年初一,見人都要說好聽的、吉利的話,不準說帶有粗言濫語的髒話。否則,就會被長輩一巴掌打來(一般都輕打),叫做“開年巴掌”,以便讓晚輩長記性,懂禮貌。此外,過年前夕,各家各戶都要將庭院及屋裡屋外打掃乾淨。初一清晨,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紅紙(利是),整個門庭喜氣盈盈,煥然一新。

    幾十年過去了,老家鄉下過節的情景,至今仍然令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 11 # 大愛無疆283961496

    提到過年,我爍印在心中的一個故事,原前的人都很窮,父親給孩子編了一雙過春節穿的草鞋,孩了看了父親編鞋高興及了,他本來一年沒穿過鞋,兒子一看沒等到過年就穿上了,這下把父親給氣壞了,當時父親就把一根編草鞋的草繩圍在他腰上,只說了一句話,你這樣花撒不如咱們都花撒算了。大家看看他窮到什麼程度了?

  • 12 # 使用者交替947

    小時候,大人買回小鞭炮偷偷的把炮芯抄拔掉,為的是大人不要了,把鞭炮扳成兩瓣用香頭點著一半引著另一半,看到兩半一下子分離的很遠,叫做玩“老婆打老漢”好玩

  • 13 # niezhigang1968

    我的家鄉位於湘中婁底,這裡春節期間的過年鄉俗有:大年三十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守在火塘邊,火要大要旺,俗稱“三十夜裡的火,元宵夜裡的燈”。到午夜十二點過後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新年到來。大年初一一大早,小朋友們便起來,帶上小塑膠袋,挨家挨戶去拜年。房主人則高高興興的開啟門,讓小孩子進去,每人發幾顆糖。一趟走下來,小孩口袋裡塞滿了,又用塑膠袋裝。大家互相比著看誰拜年拜的糖多。又有贊土地的手裡拿著個小鑼,沿門沿戶去唱讚歌,主人公給五角一元不等的紅包。到了晚上,以一個村子為單位,小孩子舉著花燈,大人拿著道具,一家堂屋一家堂屋耍花燈。表演的節目有唱花鼓小調,表演拳棒等武術,和耍獅子。也有專門耍龍的,或是專門唱花鼓戲的。整個春節鑼鼓不斷,熱鬧不斷。

  • 14 # 川鄉小美

    我生活在80年代的農村,家裡很窮 ,住的地方是三間土瓦房,那個時候沒有汽車,都靠走路,媽媽把種的菜背去買了 給我買新衣服新鞋子 殺一個土雞 ,買一條魚煮老壇酸菜魚,就我和媽媽兩個人在家 ,家裡餵了條水牛,早上吃了早飯就把我家的水牛要上山去放,下午3點回家 媽媽把飯做好了吃完飯換上新衣服,家裡面沒有電視 ,那個時候農村裡有個黑白電視機的就是大富人家了,我們隔壁鄰居家有一個14寸黑白電視,就放在他家大進去的地方村裡很多人端上板凳的來看,有時候鄉上的下鄉來放壩壩電影全村的人要走好多公里去看電影。看完了又走路回家,童年的回憶

  • 15 # 葫蘆娃李

    我是山東農村的。記得小時候 小年的時候送灶王爺(吃大糖),後面準備買年貨趕年集,買對聯 (請老天爺、財神爺、灶王爺、門神 買鞭炮的時候 我跟著沾點光買些擦炮 摔炮還有小鞭炮[呲牙][捂臉],後面接著打花糕(面加棗),蒸包子、炸丸子還有(藕夾子)、包水餃,二十九下午貼對聯 三十中午請祖宗排位、大年初一早起 給長輩磕頭…………

  • 16 # 梅棟

    一提取自已小時候過年的家鄉過年的風俗,就象回到了我的兒時。我家地處卾東南的一個小村莊,那時候大家都很窮,但過年的年味濃。小時候就是盼過年,過年能穿新衣服,能吃上平常想吃又吃不上的魚、肉、豆腐等好吃的食物。記得小時候進入臘月,媽媽就會告訴我們,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兄弟姐妹之間不能吵架,要開開心心的迎接大年。到了臘二十四,爸爸媽媽都不上工。家家戶戶打掃庭院,接祖先,接灶神。媽媽把我們的過年新衣都做好了,隊上開始撈過年的魚了,家家戶戶都將自己從年頭養到年尾的豬趕到食品去屠宰,大部分上交國家,小部分拿回家過年,這時年貨也準備差不多了。到了臘月二十八,就開始打年糕,做魚丸,怍豆腐,炒過年小吃。父母忙得歡,孩子們樂開懷。我們哪裡吃年飯是臘月三十的早上,吃飯前光祭拜祖先,祭拜完後一家再開始吃年飯。我們哪裡講究天亮之前吃完年飯是大吉大利。吃完年飯後,家裡當家的去拜廟神,求來年一家平安,好運連連。三十夜家裡還要燒上柴火,一家人坐在火堆旁父親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情況,一邊談談未來的打算。三十夜守歲要守到第二天,火不能熄,我們小孩坐到十點左右就都睡,真正守歲的是父親。正月初一,媽媽一早就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還要準備好鄉鄰之間拜年的點心。我們哪裡初一的上午,晚輩要到你所住的灣裡的長輩家拜年,不能下午拜。我們灣居住有三十多戶人家,所以初一的早餐要比平常吃得早。從正月初二起,開始拜親戚的年。首先父親就帶著孩子拜外公外婆的拜年,從初三開始按親戚的長幼有序進行拜年。

    我最喜歡的是從初二起有彩蓮船和龍燈,還有唱戲的。那時候的文化生活沒有現在豐富,那時沒有電燈,更沒電視看,看戲是當時的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平時沒有唱戲的,只有過年才有,還有電影。小時候過年的時間長,從臘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那時候雖說窮,物質生活沒有現在豐富,但我總覺得那時候才是叫過年!

  • 17 # 一個愛遊山玩水的我

    大家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80後的人,我的家鄉在一個美麗動人的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

    我小時候過年的場景是這樣的。

    離年30還有幾天的時候我父母會請親戚來家裡幫忙殺一頭大豬

  • 18 # 城市的雨wjy

    一提起小時候家鄉過年的習俗,眼前一幕幕難以忘記的往事象電影浮現。那時候大家都很窮缺吃少穿,盼過年就是有新衣穿,有肉有花饃吃,有社火看……

    一過臘月八,村子上就開始熱鬧起來了,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準備過年的肉食。女人們天天領著小孩往集市上跑,買新衣,鞋帽,鞭炮,春聯,水果糖。集市上可熱鬧啦,到處人山山海,各種日用百貨,水果,大紅燈籠,春聯,鞭炮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叫賣聲,嘻笑聲此起彼伏

    臘月二十三,正式拉開年節的序幕,女人們忙著蒸花饃,炸油餜,翻麻花。夜裡每家窗戶燈都徹夜不息,趕做全家人過年穿的新衣。天剛麻麻亮人們就起床打掃庭院,拆洗衣被褥子,年輕人都集中到生產隊打麥場排練社火,太平鼓。小孩們放了寒假打藍球,捉迷藏,玩遊戲。

    年三十天剛亮鞭炮聲響徹村莊上空,濃濃煙霧籠罩每家每戶。男人們忙著貼春聯門神,女人們包餃子,小孩們跑出跑進和鄰居小夥伴們誇

  • 19 # 耀光勵志正能量

    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了,可是總感覺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過年好像只是放了一個小長假,大家終於可以和家人聚在一起了,但周圍也有一些朋友已放年假就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去旅遊了!好想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過年的一些風俗習慣,順便緬懷一下兒時的過年情懷!

    三祭灶:指的是臘月的二十三,是中國的傳統小年,到了這一天人們才開始來開了新年的序幕!這一天是恭送灶王爺上天宮的日子,供桌上一定要有糖果,是希望灶王爺吃了糖果能上天沒魔按摩幾句。同時也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2/11

    四掃屋:指的是臘月二十四是大掃除的日子裡,要把家裡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打掃的乾乾淨淨,又除舊迎新的意思。瓶瓶罐罐都要刷洗的乾乾淨淨。

    3/11

    五磨豆腐;過年有吃豆腐的習俗,家家都要提前定做好豆腐,也有的是自己做哦!

    4/11

    六殺豬:臘月二十六的時候就要準備過年的肉了,以前家家戶戶都要在這一天殺豬,或購置過年的肉食,因為以前經濟不寬裕,人們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肉。

    5/11

    七沐浴;在臘月二十七的時候人們就要洗澡,洗衣服,除去一年的晦氣,來迎接新年了。

    6/11

    八發麵:臘月二十八的時候人們就會發面,蒸過年的饅頭和年糕。蒸的饅頭一定要吃到過了年,明年才會有吃的。過年期間是不蒸饅頭的哦。

    7/11

    臘月二十九的時候人們要上墳祭祖,把過世的老人請到家裡來過年,發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都要在在中堂上掛出家譜,擺上過世老人的相片,擺上貢品。家家戶戶要貼上對聯和窗花。

    8/11

    守夜:除夕的晚上一家人要吃年夜飯,餃子是不可少的,一般是是在三十的下午包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9/11

    初一拜年:大家爭著早早地放鞭炮,開門納福,看誰起得早在新的一年裡就有福氣,而且不要吵架批評小孩。人們早早地穿上新衣服去拜年。

    10/11

    初二回孃家:初二時出嫁的育兒就會孃家走親戚,帶上禮品回孃家拜年。

    11/11

    初二以後在路上都是走親訪友的人們,各家也都拿出早早準備的美食招待來賓。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這個年才算過完哦。

  • 20 # 取經路上影音

    記得小時候一到農曆十二月,快到過年了,有乾飯吃了,有餈粑吃了,有豬肉吃了……

    十二月,家家戶戶的的孩子都興高彩烈地天天去山上砍柴,過年才有大火烤,才有燃料來炒煮美食。從十二月二十四日起,家家戶戶的老人都牤著泡米來煮米豆腐和打餈粑,還要討有名氣的先生看好吉日殺年豬,屋裡屋外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當時小孩不懂事,樂呵呵地繞著老人打轉轉,還經常被老人罵:“好狗莫擋路!”

    小時候,就是盼著過年才得吃一點好的。其實殺的年豬毛重不過是八十斤,極少超出一百斤。那時候的生活困難,人人都吃得多,就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肚內才上點油啊,今昔對此起來生活的差異的確太大了。

    大年三十那天,有點錢的人家才能貼上幾對春聯,放幾掛鞭炮。早餐用不切斷的大白菜分成長條即長菜放在豬肉裡一起炒煮,傳說吃了這種長菜後,來年的好生活長年常有。晚餐豬肉特別炒得多,還要把很多大蘿蔔切成方塊伴到肉裡去一起煮,反正年夜飯一定要吃剩,正月初一的晚餐又把剩菜拿來炒吃,傳說年年吃剩有餘。

    正月初一小孩起床最早,拿著小布袋,高高興興的挨家挨戶的去拜年。那時候有錢的家庭就打發小孩一顆水果糖,一般的家庭是打發半抓爆米花或爆包穀,小孩不管得多得少都很開心。

    從正月初一到初六的早餐是燒餈粑、開甜酒、煮米豆腐來吃,吃後小孩就跟著大人去各個歌場玩,坡上、路口都是成群的男女青年在唱民族情歌,實在太好玩了!等到下午回到家,老人已把飯菜都來好了,雖然豬肉炒得不太多。但是吃得很濃很香哩。

    現在過日的生活像過年一樣,在氣氛方面幾乎不分年、節、日了,都覺得有點平凡了。小時候過年和過日的生活區別雖然很大,可是小時候過年的氣氛比過日浩大,有一種不同凡俗的愉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老師隔三差五就讓給孩子列印影印測試卷,這樣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