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倍思校庫網

    最新的進展就是來自雲學Time泛教育的雲學君的這篇:章瑩穎案的嫌疑人曾是我同事

    這件事已經發酵了很久,我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寫關於這個案件的文章。

    沒錯,Brendt(章瑩穎案嫌疑人)和我曾在UIUC一起工作過,我們2013年作為物理系Physics 101實驗課程的老師,共同給學生上過課。

    他作為嫌疑人,讓我之前對案件的疑慮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案發地點在美國著名的理工科強校,全校對此事也高度重視,在這麼多邏輯思維嚴謹的高智商同事的協同分析下,都長時間沒有找到破案線索,只能推測這本身也是一場高智商犯罪案件。

    在我曾經和Brendt共事的過程中,他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犯罪型人格。

    印象中的他沉默寡言,喜歡獨處。

    我們曾經在同一間教室的不同時間授課,上下課銜接的時候,也只是點頭而已。

    而當我偶爾因為出差需要臨時換課時,Brendt也在群郵件中回覆願意幫忙。

    所以,當他作為犯罪嫌疑人出現在新聞裡時,我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一個和自己生活有交集的人就這麼成為一樁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害者。

    這種感覺並不好受。

    於是我一直思考著,作為案件的旁觀者,我們還能為此做點什麼?

    還是任由它和其它新聞一樣,最終又消失在我們的“遺忘”裡?

    直到幾天前,雲學君在書店裡,無意間看到這麼一本書:《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

    如惡之花一般的封面設計與“生命的意義”這幾個字,成功地讓我把手伸向了它。

    隨手翻開的那頁就寫了一串觸目驚心的樣本實驗資料:

    760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生中,有76%的男性表示曾幻想過殺人。

    並且他們還幻想出各種實施細節,比如思考如何給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據,如何逃過法律的制裁,買飛往哪裡的機票等。

    這讓我又想到了至今下落不明的章瑩穎,那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前同事,還有這兩天在日本北海道失聯的福建女教師。

    在這個安全事故頻發的環境中,保護我們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究竟是什麼?而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

    作為曾經在美國高校教書十年、現在帶著教育革新專案回到國內的一名技術研究人員,我相信無論這個世界的技術如何改變,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育的終極目的,都是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優的生存能力,無論是智力上、體力上,還是情感上。

    而懂得如何規避生活中的危險,一定是生存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

    所以,我今天想試著回答一下上面的問題,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

    一、理想受害者

    Brendt曾經說章瑩穎是一名“理想受害者”,所以被選為他的攻擊目標,並且還在瑩穎的祈福會上繼續尋找著下一位“理想受害者”。

    那麼,“理想受害者”是什麼?

    1986年,挪威犯罪學者Nils Christie第一次提出了“理想受害者(ideal victim)”的概念。

    在他看來,理想受害者通常懼怕犯罪行為的發生,並具有下面五個屬性:

    1.受害人很柔弱,通常是女性或老人;

    2.受害人正實行一件事情,從而忽視了觀察環境;

    3.受害地點不會引起非議(比如,白天站在大街上而非酒吧);

    4.犯罪嫌疑人高大且內心陰暗;

    5.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沒有任何個人關係。

    隨後,國際法對Nils Christie的定義進行了進一步修改與整合:

    理想受害者通常是軟弱並容易受到攻擊的(vulnerable and weak)、具有依賴性的(dependent)、或者舉止奇怪的(grotesque)人。

    擁有這些屬性的人會有更大機率成為嫌犯的“理想受害者”。

    另外,曾任美國刑警的鄭三炮在“當你與罪犯擦肩而過……”的安全講座中也提到,事實上,95%以上的犯罪行為事先並沒有具體物件,他們只是在挑最容易得手的目標。

    所謂最容易的目標,不一定是最虛弱的目標,而是最沒有準備的目標。

    所以,那些大大咧咧、沒有警惕意識、沒有安全意識的人,更容易成為犯罪分子首選的理想受害者。

    這讓我想起很久之前看過的電影《颶風營救》:

    涉世未深的17歲女主角,不聽父親的勸告執意和好友去巴黎旅行,卻不幸遭遇綁架。犯罪分子給她們注射了毒品以方便控制,並且把她們脫成三點式丟在黑市上拍賣。被注射了毒品的小姑娘暈暈乎乎,幾乎喪失了行動和思考的能力。

    長期生活在安定環境下的小姑娘們可能從來都想象不到,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這麼一群活在陰暗中的人,他們會用最骯髒、最恐怖的手段來對付萍水相逢的一個個普通人。

    豆瓣影評裡有一條寫道,這是一部適合並且一定要給全國女中學生觀看的電影,因為中國年輕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太薄弱。

    對此,我是贊成的。

    我前面說過,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優的生存能力。

    但作為核心能力之一的“如何規避危險”,似乎在一代代的應試考試中,已經被遺忘了。

    這顯然不對。

    二、如何規避生活中的危險

    人本能地嚮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大腦裡總是充滿了各種美好的幻想,缺少對最壞情況的考慮和應變準備。

    年紀越小的人,越是如此。

    所以,身為教師,身為父母,更有責任和義務教會他們如何留意生活中給出的訊號,防患危險於未然。

    於是,我和小夥伴們,列出了下面這些適用於青少年的個人防護措施:

    1.避免養成一成不變的路線習慣

    一成不變的上學、放學時間,一成不變的行走路徑,這些都容易讓犯罪者更容易預判出你的行為舉止,從而決定最佳的伏擊時間和地點。

    所以,時常更換自己的出行方式、出行路徑、出行時間,就可以更好地掩飾自己的生活習慣。

    2.留心你常去的地點

    凡是自己經常去的地方,都要留心它們的環境細節。

    比如,記下小區裡常常出現的車,從而當可疑車輛出現在小區時,就能夠提前發現;留意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口的環境和人們的舉止,從而當門口聚集了陌生人時,你也能夠有所警惕。

    這些線索,都可以讓你提前發現身邊的危險,早做準備。

    3.獨自行走時,留心身邊的環境

    現在的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手機。

    如果你獨自走在路上,帶著耳機聽歌,還專注地玩著“王者榮耀”,這就給了犯罪者悄悄靠近你的機會。

    所以,當你獨自行走在路上時,永遠都不要佩戴耳機,尤其是女性。

    我知道耳機作為一個潮流飾品,戴著看起來很fashion,但它也的確會讓你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聽不見悄悄靠近的危險。

    所以,與其聽歌玩遊戲,我們更需要留意身邊的細節。

    比如,這個人是不是已經跟隨我很久了?

    這個人是不是我停下來時,Ta也停下來;我行走時,Ta也開始行走?

    當我和這個人對視時,Ta的眼神是不是很閃躲?

    我是不是一不小心走到行人很少的路來了?

    4.準備進入封閉環境前,先做好準備

    無論你是要回到公寓樓裡,還是要去開車,請先在手中準備好你的鑰匙。

    這樣可以在公寓樓的過道以及停車場人少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立刻開門進入自己的空間並反鎖好門。

    這樣可以避免你因為找鑰匙,而讓自己長時間被暴露在人少的地方。

    因為在找鑰匙時,我們的頭一般是低著的,更容易忽視周圍的環境變化。

    5.找到同行者

    儘可能在晚上、或者行走在偏僻地帶時,找到同行的朋友。

    如果沒有同行的人,就儘量讓自己的朋友、家人瞭解自己的行蹤。

    在自己獨自行走時,也可以時不時裝作打電話,讓周圍人知道,雖然你現在只是一個人,但同時也有你的熟人關注著你的行蹤。

    假如你現在被伏擊,也立刻會有警察找過來。

    三、滿懷熱忱地活下去

    雖然這個案件的嫌疑人曾與我共事,但我們列出這些身邊可能存在危險,也不是想鼓吹“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

    而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孩子,能看到這個世界完整的樣子,它有美好,也有醜陋。

    我們可以盡情擁抱那些美好,但也要學會避免那些潛伏的醜陋。

    對世界的熱愛,不是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而愛,而是發現這世界的不美好仍然去愛它。

    認識到人性與社會的複雜,還能依舊滿懷熱忱地活下去。

    以上。

  • 2 # 63350106375

    章瑩穎案現在應該是還在持續階段,現在還沒有找到的跡象,神探的破獲還會有偵察的過程,相信會有深度的進展答案告訴我們。因為嫌犯拖得時間越長就更暴露,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一切製造殘案的必然下場!

  • 3 # 鵝媽媽講閱讀

    雖然令人心痛,但是不爭的事實就是此案進入懸案階段。

    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就這麼在大眾面前眼睜睜地消失了,就這麼消失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裡,她的家人,關心她的大眾,多麼地不甘心!

    疑犯拒不交代章瑩穎下落,美國警方沒有搜到有進展的證據。此案只能止步不前。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本來寄希望於華人神探李昌鈺,可惜的是他目前處在喪妻的悲痛中。

    再一次驗證一句話:當人是獸時,他比獸還壞。

  • 4 # 上海阿木林

    美國人的偽善。在犯罪證據已經確鑿的情況下,再強調嫌疑人(應該稱罪犯才對 )的權益就是忽視受害人的權益。明知罪犯殺人而允許其為保護自己拒不交代,是讓其繼續犯罪,是對受害人的進一步傷害。早就該讓那個罪犯坐老虎凳了,反正美國人連水刑都用,用老虎凳算是小意思。

  • 5 # 只留下背影

    我就想說美國兵在南海演習丟了,直接派兵船去搜救

    中國人在美國丟了,而且是正兒八經的丟了,派點部隊或者警察去找人應該也沒問題吧

    國家該動起來了,出動全國屌絲註冊成輔警,幾千萬,甚至2億的屌絲,派過去找,也就不信找不到呢

  • 6 # 貝之戀情

    現實的科學與磚家有誰還能相信?這麼發達的高科技時代!天上飛著就不見了!地面爬爬就磚在一起!走在路上就蒸發了!這科學磚家還破解不了!還敢說是科學,磚家嗎?試問你們這些磚家在做什麼?幹什麼??

    .

  • 7 # daiyuru

    我覺得她有可能像颶風營救裡的那個女兒一樣,被賣到那裡了,我希望中國政府能介入這件案,那個不願意說話的嫌疑犯就應該往死裡整,這樣才有可能救出這個可憐的姑娘。保佑你,希望你仍然在世。

  • 8 # 泰山道人2

     

    仍然沒有章穎瑩下落的可靠訊息。

    美國中部時間15日下午3點整,嫌疑人Christensen再次出現在了法庭上!這一次。他除繼續重複一些犯罪細節外對將章穎瑩藏身何處一字未提。

    近年來,此類針對中國留學生(專題)的惡性案件有增無減。中國外交部的統計的資料顯示,從2014到2015年,涉及到留學生的領事保護案件從932人猛增至6185人。

    不過近日,章的男友披露了一個細節:“瑩穎曾告訴我說她害怕,因為她的住處附近出現了幾個陌生的亞裔面孔,一直在周圍徘徊,”這是章瑩穎的男友候霄霖回憶事發前章穎瑩曾告訴他的一段話。當時,對於女友的恐懼,他並未在意,只是安撫她不必擔心。

     對這個細節很多人認為,這種不知兇手動機丶且受害者與兇手並不認識的案件的恐怖之處在於,這個兇手可能已經注意受害者很久了,但受害者卻渾然不知。

    這個案子不會很快水落石出的,從嫌犯目前的狀態看,他好像隱滿著更大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大於僅謀殺一個弱女子的罪過。

     

  • 9 # 使用者54910820161

    我想,這個嫌疑犯,也許就是美國在各個高校安插的間諜,專門為他們國家蒐集世界各國人才的,為的就是讓這些人才(軟禁起來)替他們效力,美國那麼壞,難道會為別國培養人才嗎,把你教會了,然後讓你回自己國家,建設你自己的國家,然後超越他國,自古美國最壞,也許人還活著,就是與世隔絕了,被美國佬限制人身自由了,也許終生…………

  • 10 # 若希57

    案子已經告破,但是犯人拒不交代被害人(章瑩穎)的下落。8月初的時候紐約時報有報道,講的是章瑩穎失蹤謎團未解,華人校友講述搜尋事故。人們還是沒有放棄尋找的希望。

    最新的進展就是來自雲學Time泛教育的雲學君的這篇:章瑩穎案的嫌疑人曾是我同事

    這件事已經發酵了很久,我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寫關於這個案件的文章。

    沒錯,Brendt(章瑩穎案嫌疑人)和我曾在UIUC一起工作過,我們2013年作為物理系Physics101實驗課程的老師,共同給學生上過課。

    Advertisements

    他作為嫌疑人,讓我之前對案件的疑慮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案發地點在美國著名的理工科強校,全校對此事也高度重視,在這麼多邏輯思維嚴謹的高智商同事的協同分析下,都長時間沒有找到破案線索,只能推測這本身也是一場高智商犯罪案件。

    在我曾經和Brendt共事的過程中,他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犯罪型人格。

    印象中的他沉默寡言,喜歡獨處。

    每週,我們需要提前和教授共同討論這周的課程內容,但Brendt並不常出現。

    我們曾經在同一間教室的不同時間授課,上下課銜接的時候,也只是點頭而已。

    而當我偶爾因為出差需要臨時換課時,Brendt也在群郵件中回復願意幫忙。

    所以,當他作為犯罪嫌疑人出現在新聞裡時,我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一個和自己生活有交集的人就這麼成為一樁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害者。

    Advertisements

    這種感覺並不好受。

    於是我一直思考著,作為案件的旁觀者,我們還能為此做點什麼?

    還是任由它和其它新聞一樣,最終又消失在我們的「遺忘」裡?

    Advertisements

    直到幾天前,雲學君在書店裡,無意間看到這麼一本書:《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

    如惡之花一般的封面設計與「生命的意義」這幾個字,成功地讓我把手伸向了它。

    Advertisements

    隨手翻開的那頁就寫了一串觸目驚心的樣本實驗資料:

    760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生中,有76%的男性表示曾幻想過殺人。

    並且他們還幻想出各種實施細節,比如思考如何給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據,如何逃過法律的制裁,買飛往哪裡的機票等。

    這讓我又想到了至今下落不明的章瑩穎,那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前同事,還有這兩天在日本北海道失聯的福建女教師。

    在這個安全事故頻發的環境中,保護我們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究竟是什麼?而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

    作為曾經在美國高校教書十年、現在帶著教育革新專案回到國內的一名技術研究人員,我相信無論這個世界的技術如何改變,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育的終極目的,都是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優的生存能力,無論是智力上、體力上,還是情感上。

    Advertisements

    而懂得如何規避生活中的危險,一定是生存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

    所以,我今天想試著回答一下上面的問題,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

    一、理想受害者

    Brendt曾經說章瑩穎是一名「理想受害者」,所以被選為他的攻擊目標,並且還在瑩穎的祈福會上繼續尋找著下一位「理想受害者」。

    那麼,「理想受害者」是什麼?

    1986年,挪威犯罪學者Nils Christie第一次提出了「理想受害者(ideal victim)」的概念。

    Advertisements

    在他看來,理想受害者通常懼怕犯罪行為的發生,並具有下面五個屬性:

    1.受害人很柔弱,通常是女性或老人;

    2.受害人正實行一件事情,從而忽視了觀察環境;

    3.受害地點不會引起非議(比如,白天站在大街上而非酒吧);

    4.犯罪嫌疑人高大且內心陰暗;

    5.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沒有任何個人關係。

    隨後,國際法對Nils Christie的定義進行了進一步修改與整合:

    理想受害者通常是軟弱並容易受到攻擊的(vulnerable andweak)、具有依賴性的(dependent)、或者舉止奇怪的(grotesque)人。

    擁有這些屬性的人會有更大機率成為嫌犯的「理想受害者」。

    另外,曾任美國刑警的鄭三炮在「當你與罪犯擦肩而過……」的安全講座中也提到,事實上,95%以上的犯罪行為事先並沒有具體物件,他們只是在挑最容易得手的目標。

    Advertisements

    所謂最容易的目標,不一定是最虛弱的目標,而是最沒有準備的目標。

    所以,那些大大咧咧、沒有警惕意識、沒有安全意識的人,更容易成為犯罪分子首選的理想受害者。

    這讓我想起很久之前看過的電影《颶風營救》:

    涉世未深的17歲女主角,不聽父親的勸告執意和好友去巴黎旅行,卻不幸遭遇綁架。犯罪分子給她們注射了毒品以方便控制,並且把她們脫成三點式丟在黑市上拍賣。被注射了毒品的小姑娘暈暈乎乎,幾乎喪失了行動和思考的能力。

    長期生活在安定環境下的小姑娘們可能從來都想象不到,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這麼一群活在陰暗中的人,他們會用最骯髒、最恐怖的手段來對付萍水相逢的一個個普通人。

    豆瓣影評裡有一條寫道,這是一部適合併且一定要給全國女中學生觀看的電影,因為中國年輕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太薄弱。

    對此,我是贊成的。

    我前面說過,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優的生存能力。

    但作為核心能力之一的「如何規避危險」,似乎在一代代的應試考試中,已經被遺忘了。

    這顯然不對。

    二、如何規避生活中的危險

    人本能地嚮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大腦裡總是充滿了各種美好的幻想,缺少對最壞情況的考慮和應變準備。

    年紀越小的人,越是如此。

    所以,身為教師,身為父母,更有責任和義務教會他們如何留意生活中給出的訊號,防患危險於未然。

    於是,我和小夥伴們,列出了下面這些適用於青少年的個人防護措施:

    1.避免養成一成不變的路線習慣

    一成不變的上學、放學時間,一成不變的行走路徑,這些都容易讓犯罪者更容易預判出你的行為舉止,從而決定最佳的伏擊時間和地點。

    所以,時常更換自己的出行方式、出行路徑、出行時間,就可以更好地掩飾自己的生活習慣。

    2.留心你常去的地點

    凡是自己經常去的地方,都要留心它們的環境細節。

    比如,記下小區裡常常出現的車,從而當可疑車輛出現在小區時,就能夠提前發現;留意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口的環境和人們的舉止,從而當門口聚集了陌生人時,你也能夠有所警惕。

    這些線索,都可以讓你提前發現身邊的危險,早做準備。

    3.獨自行走時,留心身邊的環境

    現在的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手機。

    如果你獨自走在路上,帶著耳機聽歌,還專註地玩著「王者榮耀」,這就給了犯罪者悄悄靠近你的機會。

    所以,當你獨自行走在路上時,永遠都不要佩戴耳機,尤其是女性。

    我知道耳機作為一個潮流飾品,戴著看起來很fashion,但它也的確會讓你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聽不見悄悄靠近的危險。

    所以,與其聽歌玩遊戲,我們更需要留意身邊的細節。

    比如,這個人是不是已經跟隨我很久了?

    這個人是不是我停下來時,Ta也停下來;我行走時,Ta也開始行走?

    當我和這個人對視時,Ta的眼神是不是很閃躲?

    我是不是一不小心走到行人很少的路來了?

    4.準備進入封閉環境前,先做好準備

    無論你是要回到公寓樓裡,還是要去開車,請先在手中準備好你的鑰匙。

    這樣可以在公寓樓的過道以及停車場人少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立刻開門進入自己的空間並反鎖好門。

    這樣可以避免你因為找鑰匙,而讓自己長時間被暴露在人少的地方。

    因為在找鑰匙時,我們的頭一般是低著的,更容易忽視周圍的環境變化。

    5.找到同行者

    儘可能在晚上、或者行走在偏僻地帶時,找到同行的朋友。

    如果沒有同行的人,就盡量讓自己的朋友、家人瞭解自己的行蹤。

    在自己獨自行走時,也可以時不時裝作打電話,讓周圍人知道,雖然你現在只是一個人,但同時也有你的熟人關注著你的行蹤。

    假如你現在被伏擊,也立刻會有警察找過來。

    三、滿懷熱忱地活下去

    雖然這個案件的嫌疑人曾與我共事,但我們列出這些身邊可能存在危險,也不是想鼓吹「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

    而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孩子,能看到這個世界完整的樣子,它有美好,也有醜陋。

    我們可以盡情擁抱那些美好,但也要學會避免那些潛伏的醜陋。

    對世界的熱愛,不是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而愛,而是發現這世界的不美好仍然去愛它。

    認識到人性與社會的複雜,還能依舊滿懷熱忱地活下去。

  • 11 # 勤思有樂

    看過《紅巖》的人都知道,那時有個叫著中美合作所的特務機構,他們是怎樣對付政治犯的?那也是美國人的“傑作”呀!用在章瑩穎案上應該管用吧!

  • 12 # 魏先生666666

    美國人太無能了,殺人犯己抓到,用苦刑看他說不說,三小條打的就招了,中國人辦法很多,弄到中國審,正他個半死在說,中國的好姑娘很優秀,上個大學也不容易啊?就就這叫美國的龜孫給害了,家長好傷心啊?那麼優秀的兒女啊?

  • 13 # 海青會OCYA

    案件本身目前並無突破性進展。根據法院安排,章瑩穎案於8月28日下午將舉行審前聽證會,9月12日進入正式審理階段。

    章瑩穎的家人計劃於美國時間8月22日13:00於 I-Hotel (1900 S. First Street, Champaign, IL, Humanities Room) 舉行新聞釋出會。

    新聞釋出會的主要內容有三項。

    第一,向關心章瑩穎家人的民眾報告家人的近況,包括章瑩穎的母親和弟弟已於19日抵達伊州香檳市。

    第二,章瑩穎的家人於幾天前向美國總統提交了一份請願信及其內容。

    第三,號召民眾繼續為章瑩穎同學案件提供捐款。

    章瑩穎的家人將參加釋出會並首次接受媒體採訪。本次釋出會對公眾開放。屆時在香檳地區的各位均可前往。

    由於日前曾在瑩穎的父親、小姨、男友赴美事宜上提供幫助,海外青少年權益保護與發展聯合會OCYA受瑩穎家屬囑託,就瑩穎母親、弟弟赴美一事進行協助。

    瑩穎母親、弟弟在8月11日即抵達北京,8月16日面籤並拿到簽證,8月19日飛往美國,於北京時間8月20日/當地時間8月19日抵達。

    瑩穎母親之前因身體狀況較差,未能第一時間赴美。在北京期間以及現在在美國,身體狀況都尚好,請諸位放心。

  • 14 # 讀報館

    最新的進展就是來自雲學Time泛教育的雲學君的這篇:章瑩穎案的嫌疑人曾是我同事

    這件事已經發酵了很久,我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寫關於這個案件的文章。沒錯,Brendt(章瑩穎案嫌疑人)和我曾在UIUC一起工作過,我們2013年作為物理系Physics 101實驗課程的老師,共同給學生上過課。他作為嫌疑人,讓我之前對案件的疑慮也有了合理的解釋:案發地點在美國著名的理工科強校,全校對此事也高度重視,在這麼多邏輯思維嚴謹的高智商同事的協同分析下,都長時間沒有找到破案線索,只能推測這本身也是一場高智商犯罪案件。在我曾經和Brendt共事的過程中,他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犯罪型人格。印象中的他沉默寡言,喜歡獨處。每週,我們需要提前和教授共同討論這周的課程內容,但Brendt並不常出現。我們曾經在同一間教室的不同時間授課,上下課銜接的時候,也只是點頭而已。而當我偶爾因為出差需要臨時換課時,Brendt也在群郵件中回覆願意幫忙。所以,當他作為犯罪嫌疑人出現在新聞裡時,我多少還是有些遺憾。一個和自己生活有交集的人就這麼成為一樁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害者。這種感覺並不好受。於是我一直思考著,作為案件的旁觀者,我們還能為此做點什麼?還是任由它和其它新聞一樣,最終又消失在我們的“遺忘”裡?直到幾天前,雲學君在書店裡,無意間看到這麼一本書:《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如惡之花一般的封面設計與“生命的意義”這幾個字,成功地讓我把手伸向了它。隨手翻開的那頁就寫了一串觸目驚心的樣本實驗資料:760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生中,有76%的男性表示曾幻想過殺人。並且他們還幻想出各種實施細節,比如思考如何給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據,如何逃過法律的制裁,買飛往哪裡的機票等。這讓我又想到了至今下落不明的章瑩穎,那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前同事,還有這兩天在日本北海道失聯的福建女教師。在這個安全事故頻發的環境中,保護我們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究竟是什麼?而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作為曾經在美國高校教書十年、現在帶著教育革新專案回到國內的一名技術研究人員,我相信無論這個世界的技術如何改變,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育的終極目的,都是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優的生存能力,無論是智力上、體力上,還是情感上。而懂得如何規避生活中的危險,一定是生存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我今天想試著回答一下上面的問題,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成為嫌犯的首選獵物?一、理想受害者Brendt曾經說章瑩穎是一名“理想受害者”,所以被選為他的攻擊目標,並且還在瑩穎的祈福會上繼續尋找著下一位“理想受害者”。那麼,“理想受害者”是什麼?1986年,挪威犯罪學者Nils Christie第一次提出了“理想受害者(ideal victim)”的概念。在他看來,理想受害者通常懼怕犯罪行為的發生,並具有下面五個屬性:1.受害人很柔弱,通常是女性或老人;2.受害人正實行一件事情,從而忽視了觀察環境;3.受害地點不會引起非議(比如,白天站在大街上而非酒吧);4.犯罪嫌疑人高大且內心陰暗;5.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沒有任何個人關係。

  • 15 # 8瑜城軒8

    其實如果最大可能認為人是被囚禁的話,一開始就應該欲擒故縱,先把犯人放了,再暗暗跟蹤,估計犯人會去囚禁人的地方的,這樣小姑娘生存機率會高很多,縱是找不到受害人,把犯人捉回也是很容易的事,制度害死章的。

  • 16 # 股風清揚GML

    天佑瑩穎!你是永不凋謝的閩北之花!用26年的短暫人生向全社會證明了自己! 雖然素不相識,但每當看到關於這個女孩案件的相關資訊就內心無比痛苦。中山大學本科,北京大學碩士,中科院的學習經歷,年僅26歲的美國伊利諾依大學中國訪問學者!擁有一個才華橫溢富有責任心的清華男友,從中國福建南平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走出,在27歲以前交出一份如此輝煌的人生簡歷,實屬不易。為這個優秀的女孩惋惜,心痛,對罪犯痛恨到骨髓的混合糾結的心情是絕大多數華人面對這個事件的心境。關於部分質疑募捐者,本人想說點兒看法,自從章瑩穎事件發生以來,媒體採訪了她各個階段的求學經歷,中學同學,大學同學,老師,朋友,所有了解這個女孩的人們都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優秀,自律,勤奮,樂於幫助他人的充滿善心的姑娘,中山大學本科期間還是校環保協會會長,也正因為德才兼備的品行獲得了國家的認可進入中科院學習。如此品學兼優的一個同學,從遺傳學的規律看,沒有品行正派的父母的影響如何能出現這樣優秀的女孩呢?普天之下有幾個父母在女兒在異國他鄉生死未卜的情況下能夠心安理得地透過募捐來發財?網路中有些言論真是令人心痛,民族的悲哀呀!也有部分人對章同學五位家人待在美國的質疑,本人在此略做分析,其實開始只有章父,章同學小姨,男友,章爸爸和小姨是章同學最親近的人,發生如此大的不幸,得有個商量的物件,再就是我們從媒體曝光出來的資訊足以看出章父文化有限,或許需要小姨助力(特說明:有關這一點只是本人猜測),另外女性有性別優勢,比方說同校方女領導溝通更加方便些。畢竟是人命關天的事,女性感性的一面同當地警方校方以及媒體探討案情進展時的真情流露有助於推動案件程序,這些是章父不具有的。至於男友宵霖同學前往,這一點兒大眾應該不難理解,他們是多年的戀人,女友在美國生死未卜,擁有清華學歷的他無論在同各方語言溝通上還是對家人的安慰上都是對受害者瑩穎的最大幫助。至於後來章媽媽和章弟弟也去了美國,首先從情理上分析,作為母親,得知女兒在大洋彼岸生死未卜,孩子爸爸去了那久一直沒有進展,普天之下有幾個母親能在家裡待得住?從理性上分析,時間過去了這久,章父和瑩穎同學的小姨以及男友肯定已經做了瑩穎遭遇不測的打算,儘管他們不願接受這個現實,那麼如果找到了屍體,大家都知道,把屍體從美國運回來是不可能的,而且哪天能找到誰也給不出答案,或許是數年,數月,也或許是明天,每一個可能都存在,章媽媽和章弟弟總得見上女兒和姐姐最後一面吧?當然分析到此,那些抨擊者可能又會說,為了節約開支,萬一找到屍體,章媽媽和章弟弟再去呀。前面分析過了,一個家庭中二十大幾歲的一個直系親人憑空消失,誰在家能待得住呢?她們恨不得自己來到美國到公園的角落,玉米地裡,下水道里等等可能被害的一切地方親自尋找,哪怕是死在尋找女兒的路上也願意。同胞們,我們沒有經濟能力的可以不捐助,但是請抨擊的人不要無端猜疑與抨擊了,山不轉水轉,誰都有落難的時候,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或者子孫後代永遠不需要大眾的幫助!章同學是中國傑出的才子,懷著豐富知識面,學成歸來教書育人,報效家庭,報效國家的遠大夢想出國深造本身沒錯,發生不測是誰也沒想到的意外災難(罪犯是一個平時在公眾眼裡表現很好的同校助教,在我國助教也是老師,在當時的情況下換做誰都會上那輛車,只能說章同學不幸遇到一個偽裝極深的高智商變態殺人魔),我們沒有能力幫忙,但口下留情,好嗎?那些抨擊的人,人心都是肉長的,心向陽光,好運都會招手! 可愛的姑娘:為你祈禱!為你祝福!為你流淚!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生命的意義重在價值!你用26年的短暫人生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你是父母和弟弟永遠的驕傲!你是全中國心懷夢想,擁有正能量,所有善良的人們心中永遠的驕傲! 關注你的陌生人 漫步聚仙島 2017.08.27

  • 17 # 往事如煙61275252

    找到小姑娘了?多麼天真的願望! 現在去美國,你或許可以找到上帝,但要找到張瑩穎,就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了。美國人的司法,活動的餘地太大,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變相折磨亞洲人,特別是慢慢地玩咱中國人,殺了中國人,還讓中國人找不到兇手的罪證,就是要讓中國人生氣,最好活活氣死,急死。。。可憐中國的那些美粉,美奴還不醒悟,美國,不是憎恨中國的社會制度,是憎惡中國的有色人種,這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自然的鐵律。

  • 18 # 使用者59511016366

    美國有法律嗎?美國人是吃便便長大的,你看那些辦案人員長的就像豬一樣,能破了這案情,美國人恨死中國人了,他根本就不會給好好辦這案子,在美國的中國人要記住美國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 19 # 風中的小麵包

    並沒有,美國法律太過完善,完善也有弊端,一個案子能拖到死。對嫌疑人不能動用特殊手段,只要人家不說,啥事沒有,晚是在國內,早破案了。

  • 20 # 劉不劉

    美國當地時間8月28日,涉嫌綁架中國學者章瑩穎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再次出庭,而他的律師布魯諾提出了延後審判日期的要求,聯邦法官決定將原本定於9月12日的庭審延後到2018年的2月27日。對於這一決定,章瑩穎家人的法律援助律師王志東稱,由於證據量巨大,辯方和檢方聯合要求法庭將審判日期延期是意料之中的。他還認為,嫌犯或以交代章瑩穎的下落為交換條件,來換取對他的從輕起訴甚至是判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老總認為自主品牌已經超過了韓國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