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耕讀小棧

    我比較喜歡杜牧的詩歌,他的“須知世路難輕進,豈是君門不大開”一句及其這首詩深深打動了我。

    姜夔在《揚州慢》評價杜牧“杜郎俊賞、豆蔻詞工”,在我看來,這真是至論。“俊賞”二字既是就其風格而論,也是其詩歌所呈現出來的杜牧整體形象,晚唐的詩歌大多風骨孱弱,格調灰暗,杜牧的詩歌卻如出水的芙蓉,清新自工而沒有斧鑿的痕跡,自是才華“俊賞”,“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帶給人們審美享受的同時,也繪製出了才俊風流、清高自賞的俊傑儒士形象,羨煞後人!

    然而詩總與遠方伉儷情深,形影不離,近在眼前的往往只有苟且,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此言不虛也。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當我們收起滿眼的幻想開始審視自己,才發現:終究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杜牧似乎也不例外:

    書懷寄中朝往還 杜牧 (唐)

    平生自許少塵埃,為吏塵中勢自回。

    朱紱久慚官借與,白題還嘆老將來。

    須知世路難輕進,豈是君門不大開。

    霄漢幾多同學伴,可憐頭角盡卿材。

    (注:頷聯“白題”也作“白頭”)

    題目,中朝即朝廷,往還即往來,此處當指老朋友、故交的意思,那題目也就很簡單了:寫給朝中老朋友的一首詩。

    首聯開章自述平生心志,“塵埃”指世俗情事,陶淵明用過這個說法,“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中的“塵網”自是與山林歸隱生活相別的塵世生活,六祖慧能所做的偈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處“塵埃”又是與清淨佛齋生活對應的凡塵生活。“平生自許少塵埃”,清高自許,讀來自有一股佛道氣息,對句陡轉,“為吏塵中勢自回”,回者,易也,改變志向的意思,百折不回的回就是這個意思,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也是此意,“自許少塵埃”,懷抱自持,不食煙火,然而一入侯門深似海,官場向來都是一個醬缸,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又何其難也,當年的志向也就不可避免地漸漸改變了,穿上官服,烈火烹油,鮮花簇錦,卻也不由自主地滑向世俗的泥淖,與自己的初心漸行漸遠。

    頷聯中的“朱紱”是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常用來借指官服、官位,“借與”則是借緋,唐時規定官員的服色,四、五品服緋,未至五品者特許服緋,稱為“借緋”,杜牧多次擔任刺史,但未加朝散大夫階,所以只能說是“借緋”,自負才高,人生如夢,我還是隻是一個“借緋”的小官,難道就這樣終老於將來嗎?一生襟抱不曾開,哪裡甘心呢?

    作者緊接著感嘆道“須知世路難輕進”,世路艱難,難以進取,這我也知道。仔細品味這句話,似是自嘲,又有一絲不滿鬱積於心中,這樣表達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危險的,杜牧非常識時務地反問道“豈是君門不大開”,難道是君王沒有大開求才之門嗎?當然不是,皇帝是英明的,大開攬才之路,只是我際遇不佳,難獲重用,自我詰問,規避了因言致罪的風險,也隱隱使心中的塊壘更顯醇厚沉鬱。

    尾聯“霄漢幾多同學伴,可憐頭角盡卿材”,回想自己的同學好友,一個個頭角崢嶸,都早已成為卿相之才,真令人可羨可嘆。此聯中的“可憐”當是“可羨”的意思,《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可憐者,足可羨慕者也,但這裡的“羨慕”又讀出了怪怪的酸酸的味道,真的只是羨慕嗎?

    朝廷的大門是對天下開放的,自己的同窗好友也一個個輔弼中樞,成為卿相之才,而自己自許是“少塵埃”的俊賞之才,卻只落得“借緋”(還是“久慚”,說明久居小官)的結果,時也?命也?

    平靜的文字下,我們讀出了杜牧官場不得志的抑鬱和不滿,諷刺的是,有此抑鬱和不滿,哪裡還是那個“平生自許少塵埃”的修為之人嗎?看來真是“為吏塵中勢自回”,真的變了?!

    人生難免還是會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22 # KnowHub知識加油站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出自 劉禹錫的《竹枝詞 山桃紅花滿上頭》

    不僅僅是詩人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的感悟,也是對光陰易逝,前程難測的無限憂愁

  • 23 # 謝洪波沔陽

    放翁的:

    六十餘年妄學詩

    功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

    始是金丹換骨時

    能有機會看到使自己豁然開朗的文字,在寒燈下會心一笑,體驗到金丹換骨的感覺,我輩讀書,這就是最快樂的時光!

  • 24 # 正面是恐龍

    若無緣,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與汝相見?

    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後,三尺之雪,一夜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

  • 25 # 殘陽暮裡酹江月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虞美人·聽雨 宋代: 蔣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科書式耍賴爆料者母親得抑鬱症,老賴女兒欲自殺”,到底誰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