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21 # 盛京一點通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各卷依次為“故事(一、二)、辯證(一、二)、樂律(一、二)、象數(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機智、藝文(一、二、三)、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一、二、三)、藥議”。

    《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佔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1] [2]

    從內容上說,《夢溪筆談》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辯證”門談韓愈畫像條,使後人瞭解從北宋就產生並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愈的畫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曆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捲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該書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 22 # 靈玉一休

    夢溪筆談 書名。北宋沈括撰。這是一本有關歷史、文藝、科學等各種知識的筆記文學體裁,因寫於潤州(今江蘇鎮江)夢溪園而得名。《夢溪筆談》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 現存《夢溪筆談》分為26卷,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地質、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在數學方面開創了“隙積術”和“會圓術”。天文方面指出極星不在天極;得出冬至日長、夏至日短等結論。並且對天文儀器也有所改進。曆法上大膽創新,提出《十二氣歷》。地理學方面以流水侵蝕作用解釋奇異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記載了磁偏角、凹面鏡成像實驗和聲音共振實驗。書中還記述當時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鍊銅、鍊鋼、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詞是在該書中首次提出的,並且沿用至今。沈括在晚年用寫成《夢溪筆談》二十六卷,再加上《補筆談》三卷和《續筆談》,共列有條文六百零九條,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生物以及冶金、機械、營造、造紙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是中國科學史的重要著作。《夢溪筆談》中所記述的許多科學成就均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稱《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夢溪筆談》中涉及物理學方面的內容主要有聲學、光學和磁學等各方面,特別是在磁學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留下了歷史上對指南針的最早記載。他在書卷二十四《雜誌一》中記載:“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記載。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時候才發現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發現晚了四百年。沈括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第三卷中《藥議》中又記載道:“以磁石磨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沈括不僅記載了指南針的製作方法,而且透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了四种放置指南針的的方法:把磁針橫貫燈芯、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絲線懸掛起來。最後沈括指出使用絲線懸掛磁針的方法最好。在光學方面,《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知識也極為豐富。關於光的直線傳播,沈括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為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一性質。他在紙窗上開了一個小孔,使窗外的飛鳥和樓塔的影子成像於室內的紙屏上面進行實驗。根據實驗結果,他生動的指出了物、孔、像三者之間的直線關係。此外,沈括還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象的說明了月相的變化規律和日月蝕的成因。在《夢溪筆談》中,沈括還對凹面鏡成像、凹凸鏡的放大和縮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動的論述。他對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所謂“透光鏡”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學解釋,推動了後來對“透光鏡”的研究。在聲學方面,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精心設計了一個聲學共振實驗。他剪了一個紙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彈動和該弦頻率成簡單整數比的弦時,它就振動使紙人跳躍,而彈其它弦時,紙人則不動。沈括把這種現象叫做“應聲”。用這種方法顯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創。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紀,義大利人才開始做共振實驗。至今,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中學物理課堂上,教師還使用這個方法給學生做關於共振現象的演示實驗。

  • 23 # 笑相逢

    《夢溪筆談》是我國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著作,他在晚年用筆記文學題材寫成夢溪筆談二十六卷。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 ,地學,生物以及冶金,機械製造,造紙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闊豐富,是中國科學史上重要著作。

    《夢溪筆談》共分十七門分類,記事一事一條,一共六百多條,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技等各個方面,包括農林天文,立法,氣象,物理,數學,化學,動物地理,文學史,學考古,醫藥水利工程和建築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美人間四月天,能否用一句詩文表達你在這個季節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