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谷哥快樂生活

    全球經濟不好與大家都去銀行提現金沒有必然聯絡,大家不會都去提現金,現在用現金的很少了,都是線上支付。只有全國同一時間存款人都提現才會出缺鈔。

  • 2 # di調說財經

    經濟不好,錢存銀行更安全。放股市的錢都搬到銀行了。

    另一方面,經濟不好,很多人失業,失業就會帶來犯罪問題,家裡留現金多了更不安全,你家裡放的現金更應該存到銀行。

  • 3 # 志英財經

    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畢竟疫情期間,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舉個真實案例,今天同學在光大銀行手機銀行上贖回1.8萬元理財,這個理財是每天都可以贖回的那種,贖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實時贖回”,幾分鐘就可到賬的那種,一種方式是“普通贖回“,即當天贖回,當天夜裡到賬。同學著急用錢,就像往常一樣,選擇了“實時贖回”,結果手機銀行出現了一個資訊提醒,大概意思是“截止到今天目前,累計贖回金額已經超過上限”,也就是說他如果堅持今天贖回,已經不能選擇“實時贖回”了。他覺得很奇怪,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加上疫情,他不免胡思亂想,於是給銀行客戶經理打電話諮詢情況。銀行經理告知,每天實時贖回的累計金額不超過40萬億元,超過這個上限,“實時贖回”就會失效,不過以他的從業經歷看,一年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最多兩到三天,他估計可能是疫情之下很多人急需用錢造成的情況。這意味著2020年3月30日下午1點前,有很多人贖回及時理財款已超40萬億。

  • 4 # 那個老張

    大機率不會出現銀行擠兌。原因如下:

    一是現時已是少現金社會,居家隔離現金更是用不出去。

    二是近兩年對銀行的監管嚴,目前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很高。

    三是國家的強大支援。

    四是大部分人都對銀行很有信心,比如年輕人還是對銀行從業有興趣。

    總之,眼下不必多慮啦!

  • 5 # 財智成功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人們不會一窩蜂都去銀行提取現金。

    原因非常簡單:

    1、錢存在銀行還有利息,取出來可就沒利息了。

    2、家裡存放大量現金,還容易招賊,一旦丟失損失就大了。

    3、《存款保險條例》保障了每個人在每家銀行有50萬元的安全額度,即使銀行破產也能得到賠償。

    4、民間借貸也好,各種理財方式也好,本金損失的機率太高,還不如老老實實存著。

    5、如今消費普遍使用移動支付了,現金需求越來越小,在當下也更安全。

    之所以出現過很多人到銀行提取現金的情況,往往是因為這樣的銀行壞賬率比較高,有破產風險。儲戶擔心存款受損,有風吹草動就會著急去取款。

    對於壞賬率能達到20%以上的銀行來說,只要遭遇擠兌,很容易破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大型銀行接管穩定局面,一步步解決問題,實在無可救藥的時候再宣佈破產。

    科技的發展,大資料的應用,徵信系統的日益完善,決定了未來銀行會向智慧化發展,對人和網點的依賴會降低,效率將大大提升。

    設想一下,企業和個人的徵信一目瞭然,銀行可以透過關聯的稅務部門和社保部門的資料看到納稅和收入資訊,從而確定貸款額度和利率,幾乎不需要人為介入。那麼,當下的銀行還有必要存在嗎?

    智慧化、網路化、資料化、無人化,這就是今後銀行的發展方向。讓信用好的人享受更低的利率,讓信用差的企業和個人難以享受貸款,能貸款時也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當上述目標實現後,銀行網點會越來越少,僱用的員工越來越少,對經濟的幫助更大,不再躺著賺錢。

    就目前來看,銀行的壞賬率會提升,至於增加多少,不同的銀行會有差異。只要經濟恢復運轉,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銀行貸款一般都有抵押物或擔保人,風險最終還是由個人承擔。

  • 6 # Luthiel

    農村的信用社什麼的不好說,確實有擠兌風險。

    大城市現在都普及移動支付了,拿著現金也髒,搞不好還有病毒潛伏,擠兌個屁。

  • 7 # 百元理財

    觀點:就算是全球的經濟不好,上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一樣,大家也不會一起去銀行提現金。因為銀行是國家信用的代表,如果真的發生了銀行擠兌事件,那麼我相信這個國家信用就破產了,人們不再相信了。

    全球經濟不好,大家不是去銀行提現金,而是去存銀行買國債

    像現在國外疫情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國的經濟都開始走向下坡路,而且最關鍵的是逆全球化又開始出現了,部分國家禁止向他國出售醫療物品、糧食。實體經濟不好過,那麼金融業也不會好過。像股票基金,黃金這樣的投資類產品,都在恐慌性的下跌。畢竟大家都認為現在的全球經濟會走向下坡路。

    所以,大部分居民都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或者買國債等一國家信用為擔保的理財方式。當然除了一些負利率國家,也就是把錢存到銀行還會被銀行收取費用,這種情況還不如手握現金。

    另外,就算真的出現了銀行擠兌事件,那麼我相信擠兌的不是本國的貨幣,而是美元。

    雖然我們很不想承認,但是美元的確是目前所有貨幣中最為硬核的一種,它是被所有國家給予承認的,背後有美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支撐。所以在前幾天,美國股市大跌觸發幾次熔斷機制,美國硬錢就是但是美元指數不降反漲,這就說明了在全球恐慌性的情緒下,人們對於美元的購買力和價值還是更加相信的,畢竟它背後是以美國信用為保障。

  • 8 # 理財迦

    朋友們好,明確回覆:全球經濟不好,正是現金為王的時期。誰擁有較多的現金,誰就擁有了主動權。因此,大家不僅不會一起去銀行提現金,正相反,會大力增加儲蓄存銀行。因此,作為銀行,有可能降低貸款和存款的利率,來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降低社會的平均資金成本。

    首先來分析,全球經濟不好,大家為什麼反而不一起去銀行取錢:

    1,現金為王,是經濟不好時期,人們的共識,一定要有備無患。因此節約儲蓄,增加備用避險資金,產品,持有現金(或稱之為高流動性資產,例如貴金屬國債貨幣外匯等等),是一個重要的分散風險手段。2,銀行正好為現金提供了,安全性(保本保息,存款保險制度保障),高流動性(可以靈活的支取),固定收益(利息)的服務。會吸引很多投資人存款,而不是取款。小結:全球經濟不好,正是銀行大顯身手,提供高流動性資產服務的契機。因此,人們不會去一起取款,反而會一起存款。

    其實,來分析,銀行又後果會怎樣:

    1,利息壓力增加。由於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貸款量下降,另一方面存款增加,銀行的利潤會減少,面臨一定的壓力。

    2,銀行有可能會下浮,存款和貸款的利息。一方面,下浮貸款利率,大力促進貸款,削減資金壓力,增加利息收入,進而降低社會貸款的平均利率。另一方面,下浮存款利率,減少資金壓力,以及存款利息支出,來穩定經營。

    小結:銀行面臨的後果就是,資金壓力加大,利息支出增多。但是有許多有效的解決方案。

    最後,來總結分析:

    1,全球經濟不好,現金為王,人們反而會一起去存款。

    2,銀行面臨,存款增加貸款減少的壓力,很可能會,雙雙下浮 存,貸,款利率,來穩定經營,並降低工商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 9 # 海色民生

    經濟不好時,肯定會有部分人去銀行提取現金存放在家中,這是傳統的避險觀念,只有在自己手中最放心,這一類人年齡50歲以上的最多。

    年輕人大多認為有了無現金交易就沒必要在身邊放現金了,而且取現會損失利息,這樣的想法很片面。

    日本有很多老年人,去世的時候身邊都有大量現金,原因有兩個,一是經常去銀行很麻煩,新技術老年人不習慣使用,二是日本利率很低,存銀行沒多少利息,這些人都經歷過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的時代。

    同樣,在國內經濟不景氣時,利息也會越來越低,同時理財的風險會越來越大,國內很多小銀行也會有破產的風險,而大銀行遇到風險通常會限制流動性。

    國內很多老年人平時一樣喜歡放現金在身邊,如果出現銀行有風險的訊息,取現的人數就會大大增加,技術的進步取代不了現金的安全感,一旦出現擠兌,就會出現嚴重後果,所以才有了50萬的上限。

  • 10 # 中年老劉聊財經

    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跑到銀行去擠兌。

    首先出於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擔憂並沒有什麼錯,最近也有很多人擔心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問題。我們不止一次的說過,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也無需擔心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因為中國銀行存款受“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制約,單人單家銀行存款本息50萬元以下的,無論在各種情況下,都會如約兌付,不會有任何問題。這是其一。

    其二,您把銀行存款取出來幹嘛用呢?現在全球經濟和需求雙雙放緩,各國央行為了應對新冠給經濟造成的衝擊大力採取寬鬆化的貨幣政策,這種放水式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各類資產貶值,而除了銀行存款以外,我們還真的沒有找到一個穩定而又安全的替代市場“避險”。至少當前形勢下,中國銀行存款利率相對歐美髮達國家的0利率和負利率還相對較高,因此把錢存在銀行可以部分對沖通脹,也可以享受存款利息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提問者說的,大家一起到銀行提現金會有什麼後果,無非有兩種情況:

    情況一:提高存、貸利率

    這種情況是大家集中去銀行提款的前期階段,還沒有發生嚴重的擠兌事件。因為儲戶現金需求量增大,因此銀行會適當提高存款利率,以期吸引新的儲戶到銀行存款,以便用於支撐日子增多的儲戶提款量。而存款利率提高了,也就意味著資金成本增加了,那麼貸款端利率也會相應提高。

    情況二:擠兌事件

    擠兌事件是銀行在運營中面臨的重大突發危急事件,這一風險可能會導致抗風險能力低的小型銀行破產。中國歷史上就曾發生過兩起因為擠兌而破產的事件。

    結語

    其實很能理解大家因為全球經濟形勢不好而擔心銀行存款安全性的問題。但是基於“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約束,大家大可放心。另外,全球各類資產貶值,銀行存款反而是投資理財的最佳渠道。

    因此,大家切不可聽信謠言,盲目擠兌。

  • 11 # 財經打工人

    如果發生了這種事情,大家去不去取現金(紙幣)都沒有太大區別。

    當系統性風險出現時,現金放在老百姓的手裡和放在銀行沒什麼區別:

    都是廢紙!

    紙幣

    定義大家可以去百度,就不再說了。

    但是記住一個核心點:

    紙幣是國家信用背書。

    什麼意思呢?

    紙幣的價值最終取決於政府信用。

    舉個例子:

    你手裡的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但被賦予了價值。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取決於政府信用呢?

    還是這個例子。

    因為目前美國QE的原因,導致市場流通的美元變多了,最終物價上漲。

    還是10美元,這個時候可能你就買不到一塊披薩了,而只能買到大半塊或者半塊披薩。

    通脹了。

    所以大家才會罵美國政府。

    提取現金

    首先一點,如果大家一起去提取現金的話,銀行會面臨擠兌問題。

    一個銀行網點假如客戶存款有1個億,正常情況下銀行會根據日程使用情況給定一個現金儲備標準,比如500萬。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銀行如果客戶需要大額取款必須提前預約的原因。

    其次,如果不止一家銀行發生了這種情況的話,那就意味著社會出現了較大的問題。

    經濟危機、戰爭等等。

    一句話經濟出現了大問題。

    在這種風險事件發生時,單純的取現金放在自己手裡並沒有太大意義。

    這一點在各國包括中國民國時期都不止一次的驗證了。

    為什麼?

    該種情況下,一定會有貨幣超發的問題。

    所以錢放在自己手裡還是銀行已經不重要了,都是逐步走向廢紙的狀態。

    不景氣下的對策

    如果發生了上述極端的情況,很多人不管你做什麼都是無用功。

    大環境壞了,你的財富早就被洗劫一空,能夠解決溫飽就已經不錯了,也不存在資產保全這種問題了。

    那如果只是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該怎麼做呢?

    比如現在。

    目前以美國為首,多國已經開始了QE,開閘放水。

    原本目的是為了刺激經濟挽救經濟的頹勢,但卻也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資產泡沫、物價上漲等副作用。

    而很多人的工資並沒有同步趕上。

    幾點建議:

    1、保證適當的現金流

    適當是因為既要考慮當前可能的應急需要,也要考慮貨幣貶值的因素。

    紙幣超發必然帶來購買力下降的問題,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手中的紙幣升值。

    2、多關注避險類資產

    小到黃金、大到不動產、土地等。

    這些標的物的共同屬性就是數量的稀缺性。

    比起增值,它們至少可以讓你的資產保值或減少貶值。

    3、權益類標的可以適當參與

    經濟下行的時候,也是資本泡沫最小的時候。

    很多優質資產可能是打折或者虧本在等待投資。

    如果有能力,這個時候適度參與,在經濟回暖後必將帶來豐厚的回報。

  • 12 # 證券從業二十年

    有部分思想比較傳統的人會,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不會。為什麼呢?如果全球經濟不好,蜂擁而至取回現金放家裡,世界貨幣都貶值了,取回家裡的現金能保值嗎?而且銀行經濟是中國的主要經濟,除了地方銀行以外,國有銀行,商業銀行,都不會面臨太大的贖回問題,每年交給華人民銀行的儲備金也不是沒有用的。

    但是美國的2.2萬億美元的貨幣寬鬆政策會導致全球的通貨膨脹,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選擇了這種量化寬鬆政策,中國也表明會跟隨世界經濟,現金是保不了值,也增不了值,只會貶值。想想十年前的10w塊錢能幹嘛,現在的10w能幹嘛?

    所以當誤之急,選擇一個你覺得合適的規避風險的地方,比如黃金,比如股市,樓市已經不建議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黃金也已經1600美元一盎司了,但是股市裡優質的企業的市值卻在不斷的縮水,要相信,真正優質的企業是不會被打倒的,雪中送炭要比想要喝一口剩湯要強的多。

    當然如果銀行的理財產品能略微規避一部分的通貨膨脹,也可以選擇,總比要拿著現金看著它貶值要好

  • 13 # 社長財經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最近有很多人在問,疫情影響之下全球經濟形勢一片哀嚎,美股暴跌,原油暴跌,黃金暴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具備投資機會的市場?

    在這個時候大家會不會一起到銀行提取現金,對銀行又有什麼影響?雖然有這種機率,但對銀行的影響並不大。

    什麼樣的人才會選擇存款?

    不管在任何影響之下想要在銀行提取現金,那麼前提條件是你在銀行必須要有存款,在當前經濟形勢之下能夠在銀行存款的投資者到底又有多少?

    不管是任何行業28定律尤為明顯,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也就是說80%的人把錢存在銀行,銀行再把這80%的財富大概20%的人進行創業或者其他投資。

    然而在2019年資料統計顯示,中國5.6億人的存款幾乎為0,還有令你想象不到的事,全華人均負債已經超過15萬元,也就是說這部分人不但沒有存款,而且扛著負債與大家一起共度了2020年的疫情。

    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目前財富高度集中,只有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而被平均後的人均存款只有5萬,講到這裡我相信很多讀者都大嘆拖了後腿。

    集中提取現金銀行會怎樣?

    由此可見1/3的人存款為0,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可見當前中國存款的人基本寥寥無幾,再加上當前的主要支付方式透過電子支付,所以說有錢人去銀行一起提取現金,對於銀行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隨著區塊鏈進一步發展,也許紙幣在往後的存款或者支付過程當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而存款或許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病毒有可能透過貨幣進行傳播,所以使用貨幣的人越來越少。

    綜合來看:當前能夠在銀行存款的,基本上屬於農村人,每年手中有個幾萬塊錢,又不願意進行投資理財,最佳的選擇就是銀行存款,而他們的同款基本上是選擇定期存款。

    城市當中的老年人存款,基本上都會選擇現金提取,而就算當前現金提取集中度較高,也不會對銀行產生任何影響,一方面是由於疫情影響之下使用質地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是電子支付快捷方便。

  • 14 # 南公子

    全球經濟不好,大家會不會都去銀行提現金?銀行後果又會怎麼樣?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踏入經濟危機的邊緣,近一段時間,也有不少人不斷地呼籲“現金為王“。毫無疑問的是,主觀上大家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相信也會有不少人會去銀行提取一些現金,保持流動性,同時去備一些生活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少數人提取現金的行為,並不會形成大規模的現金提取。更多的人還是保持理性,只是在收縮一些風險投資。

    當前資本市場風雲變幻,上躥下跳,投資風險急劇加大。為了避免財富被吞噬,很多人賣掉了自己手中的股票、基金等風險金融資產,換取了現金。

    那麼大家回籠的現金,放在哪呢?現在這種情況,不太適合做任何的投資,哪怕是貨幣市場。就算是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貴金屬,價格也不是很穩定,眼下也並不值得購買。

    大筆的現金就這樣放在家裡嗎?顯然不太現實,因為家裡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比銀行安全。所以,大部分人會把回籠的資金留下一部分備用,其他的會存進銀行。

    錢放在銀行,就算在極端情況之下,銀行出現了問題,也會嚴格執行國家存款保險條例,50萬本息內100%賠付。

    所以客觀上來說,在全球經濟不好的情況之下,大家不會去銀行把現金都取出來,反而是把在其他市場回籠的資金存進了銀行。

    這次疫情所導致的風險,更多是在資本市場。由於金融市場有著很好的風險隔離措施,受疫情影響非常小。

    在大家的眼中,金融市場還是很穩定的,所以不會發生大規模提款行為,銀行也就不會有什麼風險。

  • 15 # 龍門山財經

    儘管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情緒低迷,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保持足夠理智,靜觀其變,方得始終。

    大家會不會一起去銀行提現?這一定要先問自己提出來幹嘛?盲目跟風,豈不是笑話。

    會全部用於消費嘛?顯然不可能。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國家,居民儲蓄率一直處於世界高位,最高超過50%,近年來雖然有所下降,但也是超過40%。就民族習性講,不僅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有存錢養老的習慣。在經濟下行時期,固然需要大力提倡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前提還得有錢才敢消費。2019年末住戶存款總規模82.14萬億,人均存款只有5.86萬,算不上富裕,又怎敢大肆消費?

    取出來再投資,適合嗎?經濟下行,人們無非擔心兩件事,一是通脹,二是投資縮水。但是,隨著歐美疫情的不斷重新整理,不確定因素增加,情緒蔓延,資本市場波動更加劇烈,大部分資產價格跳水,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顯然觀望比介入更實在,更理性,畢竟實力虛弱,抗風險能力無法匹配。也正因為如此,使人們的投資渠道進一步收窄,存入銀行選擇低風險產品反而可以起到避險作用,同時對沖部分通脹壓力。

    大量提現,怎麼確保安全?這也是一個問題。隨著移動支付消費習慣的流行,大多數家庭都很少持有現金,小額消費有微信支付寶,而大額消費基本靠轉賬,為什麼?不就圖個安全方便嗎?你把大量現金取回來,放哪裡?即使安上保險櫃,也並不安全啊。如果你又把現金存入微信支付寶,那請問微信支付寶公司的錢放哪裡呢?你以為他家有金庫哦,還不是存入銀行的。

    大家提現的後果,不言而喻,輕者銀行會受到擠兌危機,出現重大信用風險,重者可能導致破產倒閉。但是,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隨著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龐大的經濟體量,靈活的財政和貨幣調控政策,高階製造,數字基建和人口紅利等必然使其更具有強大的韌性。近期不斷有訊息顯示,維護金融穩定已成為頭等大事。建國以來,我們已經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500多家,也經歷了08金融危機,除了3家倒閉以外,其他都總體執行平穩,風險可控。因此我們對國家和銀行信用還是有充分信心的,所謂大家去提現也僅僅是一個偽命題而已。

  • 16 # 晴天財經閣

    全球經濟不好的時間週期內,人們並不會一起集中在銀行擠兌現金。因為在經濟不好的時間週期初始階段,全球範圍內的資本投資市場會一個較大幅度的下跌趨勢執行在這個時期內,大部分的投資者會開始把自己手中的資產拋售變現。但是這裡的現金為王,並不是指的把銀行裡的現金取出來,而是儲存在自己的賬戶中或者存放在民間投資市場裡邊吃利息。

    因為現金為王的策略是為了後續能夠超低廉價而優質的資金,巴菲特截止目前已經變現了1280億的資本,但是你見過他把這些錢全部取成現金嗎?因為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果斷後續的抄底使用,而不是把這些資金儲存現金的方式放在家裡發黴。

    所以你們擔心的銀行現金擠兌潮流是完全不會出現的,不管是在經濟發展不好的週期,還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間,週期內這種現象都不會出現。國家的宏觀調控也會在關鍵時候起作用的,並且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銀行會聯絡上級部門的支援,取來大量的現金解決這種情況。

  • 17 # 財經小會計

    我覺得不可能一起去銀行提現

    經濟不好,存錢的更多的

    經濟不好的情況下,未來收入的預期降低,居民的消費會更加可控制和減少,儲蓄可能會增加很多!尤其是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開始覺得自己在裸奔,消費的慾望會得到控制;

    經濟不好,可能更多人會從股市或者理財轉出到銀行

    1、經濟不好的時候,最近股市也非常差,理財產品的風險的增加,隨著央行的放水,利率的下降,估計很多人會從股市或者理財產品中退出來了,轉到銀行;

    2、其實對於銀行來說,股市的資金一直在銀行託管,只是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吧了!

    3、理財產品,一部分是進入企業,用於生產和流通了,這部分存在的風險在於企業的壞賬和倒閉;一部分,未進入生產的,依然在企業賬面上的,那部分依然在銀行;還有一部分,進入金融系統,比如股市等,這部分依然在銀行託管;

    經濟不好,銀行的壞賬增加,依然有存款保險

    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大量企業倒閉,銀行貸款無法收回,銀行極端情況下存在倒閉的可能,但是隻要是低於50萬的存款,還是有保險賠付的,更多的風險可能回來著非銀行存款類!

    即使人們一起提現,也會陷入死迴圈

    集中體現,必然導致擠兌和銀行倒閉,如果是大量的銀行倒閉,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如果其他手段不能夠樹立存款人的信心,最大的可能就是加印人民幣,這樣人民幣本身就不值錢了,提回來也是一堆廢紙了,那時候只能購買黃金和實物資產了,當所有人都拋棄了紙幣,我們豈不是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時代,這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綜上,經濟不好的時候,可能持有的現金更多,但是不一定去集中提現,貨幣只有流通起來,才會增值,才會有意義!

  • 18 # 財會小童

    這種情況應該是不太會發生的。

    從大家對於資金的需求來說:

    1. 應急需求

    雖然有部分人可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碰到了收入的降低,暫時性地出現了經濟困難,需要動用銀行的存款來應急,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也就不會出現由於應急需求,導致大量提取現金的情況。

    2. 投資需求

    目前,海外疫情愈演愈烈,還沒有出現控制的趨勢。資本市場也是上下波動,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高風險投資更無從把握。在這個時候,更應該降低風險投資的比例,做好現金流的全域性規劃。所以,對於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將大量現金取出去進行風險投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更會覺得銀行存款是相對安全可靠的資產。

    首先,利率是固定的,雖然不是太高,但本金和收益是有保證的;

    其次,安全性好,有存款保護制度,50萬以下都安全,更何況銀行破產的機率相當小;

    再者,流動性也不錯,如果有急用,還可以支取。

    就實際當中的情況來看,由於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穩定,大家的情緒還是比較平穩的。可能考慮更多的不是去銀行把錢取出來,而是趕緊復工復產,賺錢存銀行。

    此外,從現金的使用情況來說,大部分的人現在即使要用錢,也不太會跑到銀行去領現金,畢竟電子支付手段盛行,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把錢轉出來了,所以,即使有資金需求需要提現,也不一定會跑到銀行去去紙幣。

    總之,出現大家一起到銀行提取現金的情況,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 19 # 一杯思考

    會倒閉。

    這種事情在日本發生過一次,也就是廣場協議之後。

    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日本在美國的支援下並在自己的努力下迅速發展起來,在戰後經濟中迅速發展,在短短的二十年間,日本已從一個小型農業經濟轉變為全球最大的鋼鐵和汽車出口國。

    1978年,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美聯儲三次提高了聯邦利率,並實施了緊縮的貨幣政策。(解釋一下:提高利率,一方面銀行利率提高,人們更願意儲蓄而非投資,第二方面貸款利率提高,人們用於投資的成本會提高,從而降低投資)

    這項政策將美國的利率提高到20%左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本進入美國,從而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和美國對外貿易赤字大幅增加。(解釋:海外資本要獲得美元利率首先要把外幣轉為美元,這一過程就導致美國本身外幣增加,美元供不應求,從而美元升值,那麼相應的用美元標價的商品自然是增值了,雖然標的價格還是一樣的,所以對外面國家來說美國的東西變貴,美中國產品賣不出去,對外貿易赤字,也就是虧損)

    為了改善貿易赤字,美國希望美元貶值,以使其出口更具競爭力。 1985年9月,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帶領下,在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了會議,推動美元有序貶值,被稱為“廣場協定”。

    簽署“廣場協定”後,這五個國家開始在外匯市場上出售美元。美元下跌,其他四種貨幣也相應上漲。其中,日元兌美元匯率在三年內從240:1美元增至120:1美元。(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想想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7 : 1變成3.5 : 1)

    那這下日本就慘了,成了美國的“接盤俠”,因為日元巨幅升值,變成日本的產品賣不出去了。日本政府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支援企業維持較高的出口並減少其債務。利率連續五次下調,從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簡單來說就是採取了跟當時美國相反的策略,但也是沒有理智的下調利率)

    較低的利率使日本公司得以生產和出口,而這些公司所賺取的外匯則儲存在日本銀行中。為了擴大營業利潤,日本銀行嘗試了各種方法來利用超低利率貸款(這就是顆炸彈)。

    日本商業銀行正在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抵押貸款,這些抵押貸款的風險要低於普通公司貸款。

    大量銀行貸款湧入房地產市場,開始推高房價。 1987年,東京的房價上漲了53%。自廣場協議簽署以來,日元每年升值5%,並且敏銳的國際資本進入日本,在其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賺了很多錢。

    日元繼續升值,股市價格繼續上漲,泡沫越吹越大。

    不出意外,泡沫破了,怎麼破的?看過我關於08年金融危機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猜到了,全網最全面最清晰的金融危機分析,看透金融危機,才能預測其到來

    有些聰明人有天醒來覺得,這破房子破股市憑什麼值這麼多錢,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量拋售開始了,銀行收不回貸款。於是,隨著法官的一聲有罪,作為當時日本最大的銀行、世界第九大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的董事長大野木鋃鐺入獄,日本最大的銀行破產了。

    日本從沒想過,美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日本幫助美國恢復經濟,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如果沒有那一份廣場協議,日本也不會有後來一系列的銀行危機。

  • 20 # 古月先生分析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現金是幹嘛的?

    現金,以中國為例,“人民幣是不可兌現的銀行券,人民幣與黃金沒有直接聯絡,人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

    ok,那既然是這樣情況下,全球經濟不好,人民幣是中國的官方貨幣且是背後有中國作為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

    因此呢?是不太可能會去提現金的。

    那麼好,就算有可能去提現金,當前機制下的銀行,每天或者什麼都會有固定的提款金額指標給到各個支行分行,如果資金量大的話還要申請!別以為存錢容易,取款也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研製《阿凡達》電影裡面的那種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