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漂大姚
-
2 # 馱著陽光去旅行
歷史是帶動旅遊最好。最有說服力的一張帶金字的Vip卡,而且是別人無法複製的帶防偽的名片。有的地方把歷史文化應運的爐火純青,當然回報也是很可觀的,可有的地方卻白白浪費了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會加以利用發揚光大,只會抱殘守缺越幹越小最後失敗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怨天尤人。從我知道的那些閉門造車的地方我的出一個經驗,這些地方的人大多願意枕著老祖宗的留下的遺產睡覺,而不會使之發揚光大重現光芒,把很好的發展旅遊機會拱手送給別人,自己還覺自己是在保護文化遺產。愚昧的讓人哭笑不得。
-
3 # 桂林當地旅遊嚮導
要想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樹立鮮明的主題旅遊形象,實現文化資源保值增值,必須著力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文化旅遊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創意、設計和開發,沿歷史發展脈絡,融入原生態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以新型的旅遊產品為載體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旅遊產品;
要進一步挖掘知名旅遊景點景區的文化潛力,對發展條件好、潛力大的景點景區,以迎合當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現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民族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特色等,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其打造成引領內蒙古文化旅遊發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從不同層次向外界展示和宣傳全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要引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文化旅遊熱點地區建設,以名鎮、名街建設為重點,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聚區。
另外,文化旅遊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旅遊體驗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遊產品設計存在既重複又割裂的現象,品牌效益難以發揮。只有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進行最佳化重組,才能使文化旅遊產品形成互補優勢,形成優質文化旅遊產品鏈;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資源共享,才能滿足遊客對文化內涵的需求,才能提升地方區域的旅遊經濟水平。
因此,有必要對文化旅遊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根據文化旅遊資源空間分佈特點,發揮規模效益和聯動效應,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形成文化旅遊產業叢集。旅遊產業的創新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要注重提高從業者的文化素養,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創意,把體現人文關懷、提升文化內涵貫穿於旅遊的全過程。文化旅遊化需要培育多樣的旅遊載體,發揮政府的引導功能,拓寬遊客的參與領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化元素貫穿其中,讓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一同肩負起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使命和責任。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的徐徐展開,迎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春天。
-
4 # Hi無界之旅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此時,人們所追求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旅遊產業就應運而生,成為人們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方式之一,其中文化要素尤其是歷史文化對旅遊產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歷史文化範圍比較廣泛,包括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還有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古蹟、流傳在民間 的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等。 旅遊產業中物質層面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歷史文化始終存在於整個旅遊產業之中。歷史文化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差異性。由於地區和民族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存在許多不同之處,所以,歷史文化存在差異性和模糊性是必然的。
把歷史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旅遊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開發利用其中的歷史文化資源,滿足遊客旅遊過程中對於歷史文化的需求,在深度開發旅遊產業中的歷史文化過程中,將旅遊和歷史文化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在旅遊產業中的作用,從而提高整個旅遊產業的發展水平,最終實現以歷史文化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
總言之,堅持打“歷史文化牌”,全面發揮產業功能 ;提倡“文明歷史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歷史文化”促發展 ;重視旅遊產業中“歷史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 。
-
5 # 閒雲野鶴走天涯
隨著視覺媒體的發達,人們不用走出家門也能看到各個城市的面貌和風光。為什麼人們還會走出去呢?當然這就是歷史文化給人們帶來的遐想,一個有歷史文化的城市和地方,它是鮮活的,是有靈性的,是會說話的,是可以給你講故事的,所以人們就更願意近距離想了解它,去撫摸它,去和它對話。一個城市和地方想要融入歷史文化當中,在保留古建築的同時,發展中要做到和古建築完美融合,保留人們的文化審美,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只有這樣,這個城市不再是鋼鐵水泥般的軀體,這裡的山,這裡的水,就會顯靈。
-
6 # 胡哥說旅遊
這個比較簡單,就像比如雲南的麗江,介紹麗江茶馬古道,馬幫生活《麗江千古情》,納西族文化遺產的東巴秘境,《印象麗江》等
-
7 # 一杯紅酒370
歷史文化資源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是靈魂,旅遊是載體,這是文化與旅遊二者的關係。只有將兩者充分融合起來,才能形神兼備、互融共進。 興化歷史悠久,據影山頭古文化遺址的發現,大約6 000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土地生存,他們在這生產和勞動、繁衍和生息。興化的水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俊傑和文人,如明朝狀元宰相李春芳、《水滸傳》作者大文學家施耐庵、清代揚州八怪代表畫家李?W和鄭板橋、著名文藝理論家《藝概》作者劉熙載。2001年,省政府公佈興化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市有文物古?E230處,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77處,其中國家級1處(上池齋藥店),省級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興化垛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興化市沙溝鎮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市共有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處,全市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110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12項,泰州市級33項。 近年來,興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了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這兩張名片,有了市委
和市政委的大力支援,開展了以“生態水鄉、文化名城”的發展思路,連續舉辦七屆“千垛菜花旅遊節”,在國內外旅遊業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政府致力於“彰顯水鄉特色,挖掘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興化特色的旅遊產品,因此,興華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興化市旅遊產業累計投入10多億元,進行了金東門歷史街區、趙海仙洋樓、狀元坊、成氏宅第、東嶽廟、儒學廣場和四牌樓廣場等歷史文化景點的修繕和佈置。投入5 000多萬元用於烏巾蕩、千垛菜花、徐馬荒等生態景區環境改造、道路、停車場和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 一、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劃引導方面 目前,興化在旅遊規劃編制上存在問題,特別是興華文化與旅遊二者的融合發展問題已經被社會關注,但在重視的程度上、規劃的深度上、提升的高度程度上遠遠不夠。由於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政策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各類已編制的旅遊及景區發展規劃總體停留在書面階段,落實不夠。 (二)融合開發方面 第一,文化資源在風光旅遊中融入不深。由於缺乏恰當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興華旅遊產品的開發利用與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相脫節,自然景觀中原本
特的文化與自然資源稟賦,為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可行的引導。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相關規劃的宣傳、落實和督查,確保各項規劃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三)全面延續水鄉古城獨特文脈更需要加大投入 興化是古城,要整合文化遺產資源,做大文化景點的體量,管好、用好已修繕的文物點。重點做好金東門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和資源整合工作;重現傳統中藥店的風貌和格局;透過產權置換等方式,將家舒巷古民居群收回,與已經修繕的趙海仙洋樓結合,全面展示“江淮醫派”的獨特魅力。重點保護好龍津河市場向東地段的楊家大院等文物點,復建、移建一批有價值的古民居和其他古建築,注重風貌協調,使之成為金東門歷史街區的延續,併為金東門歷史街區預留髮展空間。 (四)以文化旅遊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尋求突破 文化產業以人的智力、創意等非物質性投入為主,資源消耗小,產業鏈大,其對經濟結構的最佳化作用,對促進就業的拉動作用不可估量。一要提高全體市民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認識,強化文化旅遊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二要精心打造和培育興化的文
化旅遊品牌。三要積極探索旅遊開發社會化途徑。透過給資源分類,根據旅遊資源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市場化水平,調動各方面發展文化旅遊業的積極性。 (五)大力豐富文化體驗活動才能更突出特色 文化體驗活動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產業延伸,因此,應該圍繞旅遊業,努力開發出互動性的文化旅遊專案,積極延長旅遊產業鏈及其周邊。例如,在景區推出具有興化特色的民俗相關的演出,可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示;整合資源,遊客參觀是一個方向,互動性的體驗各類手工藝流程,現場展示並體驗製作過程是另一個發展方向;開發集“漁―觀―品―購”為一體的休閒漁業體驗遊等。此外,透過特色業態集聚區,豐富遊客的文化體驗活動內容,使遊客完成日間遊覽後能有另一種精神享受和文化體驗,讓遊客能身心更放鬆。 (六)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提供強化保障 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涉及面廣、任務艱鉅,融合發展是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它是一項系統且複雜的大工程,迫切需要在良好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內,才能保障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
8 # 大梁門主
觀山水,品人文,歷史文化原本就是旅遊的一大賣點,而這一問題也早被旅遊行業做爛了,不然怎麼勝行爭搶名人故居之風呢?名人故居不是不可做,關鍵是不要太簡單,太粗暴,太表象,應該深挖歷史背景,是非功過,故事傳說,正視歷史,尊重歷史,不歪屈,不粉飾,更不要過份解讀,炒作。還原歷史本真,功過任人憑說。
-
9 # 遊說遊聽
旅遊就3件事,看風景,聊文化,品美食。
文化的最主要的2樣就是歷史和信仰。
我覺得不是把歷史融入旅遊。
而是旅遊以歷史作為一種有力的依託。
同樣看到景點,只要把他的歷史的內容說的更加的有趣和真實。
本身就是一種融入了啊。
-
10 # 揹包客泡菜
多數人而言,旅遊或是為了遊覽美景,或是為了尋找歷史,或是簡單一點吃喝玩樂拍照炫耀。而採用最新的AR技術剛好能滿足所有的需求,比如你去圓明園,只能看到廢墟遺址,透過AR可以看到場景復原;比如你去故宮參觀,只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房子,透過AR就可以實時講解每一間房子的故事,講解每一個門匾的意義;比如你去西湖遊玩,除了看景確實無聊,可以透過AR生成一個虛擬導遊,帶你遊遍西湖,與你酷炫合影。
-
11 # 大君記錄
陳怡燃告訴記者,前幾年深圳有個詞非常熱,叫“深圳速度”。隨著城市的發展,深圳的關鍵詞也由“深圳速度”換成了“創新之都”,孵化出了華為、騰訊、大疆等明星企業。“除了這兩個詞,深圳還曾被比作"文化沙漠"。為了擺脫這一稱號,這些年深圳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舉辦深圳文博會、深圳讀書月、深圳設計周等活動,其中深圳文博會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頻繁的文化活動,讓整個城市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陳怡燃說。
陳怡燃認為,襄陽可以像深圳一樣,透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城市的影響力。她說:“襄陽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以挖掘,《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襄陽,襄陽可以利用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打好"三國文化"這張牌,講好襄陽故事,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
-
12 # 烈日長風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有文化影響力、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
13 # 飛龍旅途日記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發展到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的轉換關係。闡明瞭旅遊與文化關係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滿足以及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人們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範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歷史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可分為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兩大類。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蹟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範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讓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透過鑑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鑑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歷史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歷史文化特徵和景區文化功能,還必須瞭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執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文化、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二、從西江千戶寨看歷史文化融入旅遊
本人是西江千戶苗寨從事旅遊方面的工作人員,對於歷史文化與景區旅遊發展有較為全面的具體接觸與操作。
西江千戶苗寨是近十年來在全國發展較快且具有很大影響力的中國景觀村落民俗文化景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 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太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個儲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特藏 節、苗年,聞名四海, 西江干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 苗族發展的史詩 ,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
對於千戶苗寨為什麼能迅速發展成為全國較為知名且有影響力的旅遊景點?這其中與貴州過去長期較為封閉且交通落後的面貌分不開的。正是因為這種長期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了貴州很多深藏深山的旅遊文化瑰寶並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總體來說,貴州旅遊是一塊等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這也是貴州旅遊價值和魅力所在,也是吸引吸遊客的好奇心和探秘心的魅力所在。
透過西江苗寨為例子,又可以環顧周邊的文化村寨,在千年的非遺物質文化續傳中,每個苗族村寨又有著自已的閃光之點和代表性。除了千戶苗寨外,如遠近聞名的銀飾製作工藝即銀匠村麻料苗寨,中國銅鼓之鄉掌窩苗寨、蘆笙之鄉中寨、錦雞舞故鄉大塘苗寨、露天曆史博物館、活史書郎德苗寨等,都非常具有苗族鬱風情和特色。這些都具有著不可複製的旅遊文化價值所在。
千戶苗寨的吊腳建築文化、苗年、鼓藏節、長桌宴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體驗以及雷山縣多達十三項並在全國排名最多的非遺物質文化的展現,都是非常靚眼的民族文化名片,更是吸引天下游客不遠萬里絡驛不絕來到西江苗寨旅遊的原因。
-
14 # 旋風比爾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1、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2、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援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3、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透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4、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檔案,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專案,後做什麼專案;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5、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專案成一個專案,逐步繁榮壯大。
-
15 # kk月半月圓越思念kk
旅行途中,會遇到很多歷史文化景區,如何把歷史融入旅遊,這個問題很廣泛也很簡單,比如:杭州西湖,站在斷橋殘雪與雷峰塔腳下,我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許仙白娘子,很自然就融入旅行之中。還有很多歷史人物的故鄉、生活居住地等等,身歷其境,自然融入歷史。
-
16 # 武貴華
現在國家正在開展旅遊文化、地質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村(鎮)建設。
有指南、規範、檔案支撐。
把歷史文化融入旅遊,一是載體(旅遊資源)規劃建設,二是文化挖拙與展示!
指導思想:資源為本、文化為魂、融合為要、惠民為旨!
-
17 # 華哥流浪記
旅遊本身就融入了歷史,如果一個景點沒有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澱,哪還會有人去旅遊?就猶如沒有靈魂的軀殼。我們去旅遊重溫歷史沿革,感受大自然氣息撲面而來的桑海更替,領悟人生經歷多少風雨磨礪,珍惜眼前一切來之不易的幸福,放鬆心情平和心態,收拾行囊準備迎接明天嶄新的開始。加油
-
18 # 6李帥
歷史文化與城市規劃和建設相融合。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城市是現代生活的主要承載地,每一座城市又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只有在保護中建設、在傳承中發展,才能增強城市文化底蘊,守護好城市的生命
-
19 # 勝天大叔
歷史文化旅遊從表層意思是指對體現國家歷史人、事、物和各種遺蹟的旅遊。深層次意思是指在旅遊的三要素中,旅遊吸引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其文化內涵則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歷史文化旅遊中的旅遊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歷史文化與旅遊存在著密切的聯絡,歷史文化是旅遊發展的支柱,是旅遊發活動進一步擴充套件的核心,可以從一些歷史文化旅遊發展很好的地方,應該利用自身深厚的歷史文化來發展旅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並很好的將其發展成為支柱產業。旅遊則是傳承歷史文化思想價值的最佳載體,旅遊用其強大的文化傳播作用將中國有價值的思想傳播弘揚。歷史文化在旅遊發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處。對於旅遊者來說歷史文化在旅遊的過程中有助於旅遊者減緩壓力在當前社會,生存壓力非常大,人們更多的選擇出遊來化解內心的壓力,緩解疲勞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質生活,失去了內心的信仰,心態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邀遊。在旅遊過程中歷史文化的感染下旅遊者可以沉浸在歷史故事中,領略故事的藝術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為人處世,豐功偉績,精湛技藝和留於後人的思想教訓等。旅遊業的發展也能充分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文化素養。
-
20 # meiyurong梅梅
歷史文化可以增加旅遊的內涵,歷史文化古蹟,也是最重要的旅遊產品。
我們知道,旅遊產品有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地方特色產品、宗教寺廟、歷史文物古蹟等。
要將歷史文化融入旅遊,可以有幾種方式。一是透過物的方式,比如古蹟、文物、展覽館、紀念館等來進行表現。二是透過影片等方式展示。將相關歷史文化內容拍成影片,供遊人觀看。三是以文字的形式。可以編輯相關文化書籍,可以透過導遊的講解來融入等。
總之,要將歷史文化融入旅遊的方式很多。
回覆列表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大家都開始注重享受型消費,旅遊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項,旅遊不只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旅遊總是離不開文化,與文化息息相關,旅遊的發展需要藉助文化的推動,發掘旅遊景點的文化內涵就相當於在尋找旅遊景點的靈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旅遊景點只要有了傳統文化作為依託,這汪泉水才能永不幹涸。探究如何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挖掘出旅遊景點的文化內涵,從而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挖掘;旅遊資源;文化內涵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出遊量也在不斷增大,但是對於一個景點來說,想要得到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它就一定要依靠時代所賦予的文化內涵。沒有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就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景色再美,也經不住時間的推敲和考驗。旅遊資源不只需要依賴於一定的自然條件,更需要依賴經濟文化條件,所以,研究如何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是推動當地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筆者透過考察走訪,聯絡歷史背景與歷史人物、結合當地特產特色、不斷進行豐富沉澱及保護文化內涵不消失四個方面對於如何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給出了一些建議。
一、聯絡歷史背景與歷史人物
旅遊業想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依靠旅遊資源,擁有足夠豐富的旅遊資源才能夠吸引遊客的目光。旅遊資源往往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人們在選擇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產品時,越來越開始重視他們的文化內涵。那些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兼備的旅遊景點自然便更能受到人們的青睞,所以我們在進行資源開發和對旅遊城市進行規劃時應該更加註重它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時間的產物,所以在發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時必然離不開對歷史的挖掘。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對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的挖掘是非常有幫助的。歷史的年代感會使人感到純厚的文化積澱。有故事、有歷史的旅遊資源必然能得到較好地發展。
在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的同時,一定要深入瞭解當地的歷史,開發旅遊資源的歷史背景,藉助相應的歷史典故和有名的歷史人物。例如風波亭,秦檜跪姿石像等風景點都是藉助大將軍岳飛這個歷史人物,和他精忠報國的歷史典故作為這一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的。當人們站在風波亭中,想起岳飛的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懷壯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便能猶如感受到了當時的場景和氛圍一般,這也是開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所在。
除了利用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之外,我們當然也可以利用中國古代傳說和一些神話故事。神話和傳說以其獨有的美好性往往能夠使人記憶深刻,並且充滿嚮往。山東省濟源縣燕崖鄉的織女洞和牛郎廟,牛郎織女相約的鵲橋和由此延伸出來的情人谷。
二、結合開發當地特產特色
文化具有差異性,它是各民族和地區進行生活實踐的產物。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文化氛圍各不相同。旅遊這項遷移類娛樂方式便是基於這一點而產生的。人們從一個地方短暫性地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往往是為了去體驗這個地方的文化氛圍和風土人情,感受他們之間的差異和不同。文化並沒有優劣之分,旅遊文化也並不只是旅遊文化的簡單相加。旅遊漸漸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文化雖然是歷史,但它並不只是歷史。現代化的大城市自然也蘊含著現代化的文化。當地的民族宗教、飲食習慣、園林建築、民俗節日、經濟狀況等都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都具有與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文化內涵。
當我們去旅遊的時候,往往會去吃很多當地的特色小吃,瞭解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看一下這個地方的特色建築,回來的時候還會帶回來一大堆當地的特產,所以每一個地方與眾不同的特色和特產,必然是當地的旅遊資源中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我們需要把這些特色和特產挖掘出來,進行開發宣傳。比如說,有些人去天津旅遊,就是衝著他的天津煎餅果子和狗不理包子還有天津大麻花去的,或者有的人就是為了專門去聽一聽獨特的正宗天津方言,還有的人為了去看小學課本中提到的天津橋上的石獅子和天津之眼。有些人去杭州旅遊,就是專門衝著當地的絲綢去的。
為旅遊資源找到相應的歷史人物支撐和歷史背景或者找到相應的特色特產之後應該注意的是對旅遊資源進行文化形象的導向,進行文化形象導向就是要確定旅遊地的文化格調和開發方向。需要確定旅遊地的歷史文化屬性和審美價值,並進行文化主題定位。每一個旅遊資源都要有其確定的主題。比如西柏坡打著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旗號,以紅色旅遊為主題。旅遊地想要突出特色,就一定要文化性鮮明、主題突出。對於歷史古蹟而言,自然要以歷史人物和歷史典故為主題。其他方面的,就少數民族地區而言可以以少數民族文化為核心開發相應的旅遊資源。就特殊地貌地形區而言,可以以其特殊地貌為主題,進行旅遊開發。確定好主題之後,我們需要對旅遊文化體系進行文化營銷。對其進行整體的包裝打造,進行形象策劃、營銷宣傳、理念宣傳和服務宣傳,讓遊客們從各個方面都能認識和體會到旅遊區的文化內涵。
三、不斷進行豐富沉澱
文化的定義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的越來越多,文化就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旅遊資源中的文化內涵,也是在不斷進行積累沉澱的,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的,而是一直處於動態的發展中的。一個景點的歷史越古老,也就是說它的文化內涵積累的越多,那麼這個地方的旅遊業發展也一定非常樂觀。所以說我們對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的挖掘必定不是一個短暫的、一勞永逸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因為伴隨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每一個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一定都經過了長時間的沉澱,所以其文化內涵一定是非常多的,只是有很多還沒有被我們開發出來而已。這就要求我們擦亮眼睛,細心觀察和研究歷史,抓住那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細節。
例如,隨著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拍攝,北京大觀園開始不斷髮掘紅樓文化,不斷從紅樓夢小說中尋找文化內涵,甚至按照紅樓夢小說中介紹的菜譜,開發出了紅樓宴。正定古城正是藉助紅樓夢這部經典小說開發了榮國府旅遊,並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去觀光旅遊。商家紛紛利用寶玉出生之時脖子帶玉、寶玉出家、黛玉葬花等電視劇情節開發出了一系列旅遊景點和旅遊紀念品。
在旅遊活動的發掘中,要注重旅遊資源的文化表現,旅遊活動是旅遊者直接感受旅遊產品魅力的主要方式。旅遊資源地應該考慮將當地的文化屬性融入旅遊活動當中。在景點內售賣一些當地特色小吃和特色紀念品。除了自然景觀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人造景觀來表達想要表現給遊客的文化內涵,藉助一些人造景觀來展示地方文化特徵。比如哈爾濱街頭擺出的各種形狀的冰雕,這些人造景觀既豐富了當地的旅遊資源,又顯現出哈爾濱的特點和文化內涵,一舉兩得。
四、保護文化內涵不消失
文化不是永久不變的,很多文化遺產的消滅便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在不斷髮掘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他們進行保護。不能讓它們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在利益的驅使下受到人們的攻擊和拋棄。旅遊往往會帶動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也會遭到破壞。有些地方的經濟發展了之後就開始拋棄那些珍貴的文化內涵。這樣的做法往往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所以我們在對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進行開發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對文化內涵和本地文化特色的保護。現在大多數的跟團旅遊,到達旅遊目的地之後,往往只是鼓勵遊客購物,而對於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內涵卻很少關注。
旅遊與文化是互相作用的,文化在交流中傳播,而旅遊作為交流的一種方式,自然也會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旅客在旅遊目的地瞭解到當地的文化,並且把自己的本地文化帶到那裡去。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旅遊資源地開始逐漸重視起對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據科學研究表明,遊客的大規模遊覽,對於旅遊目的地來說帶去的更多是消極影響。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當地文化開始不正常的商品化。這些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旅遊主題和基本導向的旅遊資源來說是致命的。它會使這些旅遊資源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影響其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降低其競爭力。
以麗江為例,人們都說現在的麗江早已不如十年前的麗江。十年前的麗江獨具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顯得那麼清新脫俗、與眾不同,而現在的麗江,已經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被商品化改變得面目全非。曾經淳樸的民風民情也漸漸消失了。這是很多人對於麗江的評價,可想而知,它的旅遊業一定大不如從前了。與此相反的,正定古城和平遙古城卻能守住他們自己的文化內涵,在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獨樹一幟,不跟風、不動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風貌和特色。
五、結語
我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悠久的文化積澱。目前我國的文化旅遊市場處於上升階段,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都很好。大力推動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至少在未來十年內的發展方向。旅遊作為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其本質特徵要求,我們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優先發展旅遊文化,挖掘旅遊資源文化內涵,展示旅遊資源的文化特色。把文化內涵作為旅遊經濟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內涵往往對旅遊資源的命運具有決定性作用。開發利用歷史的民族的區域的獨特文化內涵,並對其進行保護和不斷延伸,以此來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最終實現中國旅遊業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