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太會飛的小豬豬
-
2 # 輞川詩餘
這首詩是詩人為悼念亡妻而作,詩人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作比喻,寫出了詩人除了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讓他動心的女子。
這對於當時詩人所處的社會來說,這種品質是非常難得可貴的。尤其是參考元白唱和的一些詩,有玩弄女性的糟粕,詩人能留下這樣一首深情的悼亡詩實屬難得。
-
3 # 雅室雕龍
唐代大詩人元稹有五首《離思》俱是悼亡妻之作,表達了對亡妻韋蕙叢的悼念之情,情深義重感人至深。這兩句詩出自其四。《離思》五首如下:
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其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其四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元稹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而苦貧……韋蕙叢逝,不勝其悲,為詩悼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又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卷二:公先娶京兆韋氏,字蕙叢。韋逝,為詩悼之。清代秦朝釺《消寒詩話》:元微之有絕句雲:“曾經滄海難為水。”或以為風情詩,或以為悼亡也。夫風情固傷雅道;悼亡而日“半緣君”,亦可見其性情之薄也。
因此,這兩句詩是悼亡妻之作不是寫給友人的毋庸置疑,早有定論。
-
4 # 大鵬ai生活
這句詩出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是一首紀念愛妻的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兩句詩的大意為:曾經看到過蒼茫廣闊的大海,便無意再把那些細水放在心裡;見識過巫山雲彩的絢麗多姿,再見到其他的彩雲彷彿都失去了色彩。
由此可見,別處的水和雲與“滄海”和“巫山”相比都會黯然失色。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情詩,大氣磅礴的詩句中暗含綿綿的情意,寓意深厚,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曾經相愛之人的款款深情,強烈抒發了詩人對感情的忠貞不渝。
-
5 # 簡小直
這兩句詩是寫給亡妻的,詩句出自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所謂“離思”,就是離別之思的意思,這種“離別”,正是生死離別。
元稹是唐朝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白居易齊名,二人並稱“元白”。元稹8歲時父親去世,靠著母親撫養長大,因此可以說元稹的幼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是非常困頓的,因此元稹和大多數青年才俊一樣,走上了“學而優則仕”的道理。唐德宗貞元18年,23歲的元稹科舉不第,仕途不順,但當時的太子少保韋夏卿欣賞他的才華,將自己的小女兒韋叢許配給他。韋叢雖然出身名門,但知書達理,下嫁給出身低微的元稹也甘願清貧,讓元稹非常感動。在岳丈大人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元稹仕途逐漸順暢,7年後升任監察御史。但遺憾的是,溫柔體貼的妻子卻因病離世。元稹當然非常悲痛,你想想,本來是一個大小姐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嫁給自己無怨無悔過著清苦日子,好不容易生活有了希望,妻子卻先走一步,怎能不難過?
應當說元稹對韋叢的情感是真摯的。我們再看一下這五首詩原作: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詩中有妻子在時夫妻二人生活場景的回憶,畫面維美,令人動容。這首組詩最有的當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在詩人眼裡,除了滄海的水,巫山的雲,都不值得一看;世間的女子,除了自己的亡妻,也都不值得留戀和動容。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可見一斑。
由於這兩句詩廣為傳誦,後世多用以形容愛情忠貞不渝。
-
6 # 火紅生祥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著名的愛情詩句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
《離思》其實一共有五首詩,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從所寫,而在《離思》五首詩中,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最為經典,被譽為愛情詩句的千古絕唱,深入人心,廣為流傳。
詩句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作比喻,表達了作者元稹對亡妻韋叢的深刻思念和濃濃愛意,除了韋從之外,世上再美再好的女人,再也無法進駐元稹的內心,他的心裡,只有對韋從刻骨銘心的愛和傷感蝕骨的追思。
為什麼元稹對韋從愛的這麼深刻,因為韋從的亡去而寫下這千古吟誦的佳句?那是因為韋從和元稹兩情相悅,恩愛無比。韋從出身名門,父親為朝中高官,二十歲下嫁給元稹時,元稹還是小白一枚,並無功名。韋從並未輕視元稹,從未在元稹面前擺譜做作,而是極力支援和尊重元稹,兩人同甘共苦,琴瑟相合,恩愛有加。最重要的是,韋從在六年的時間裡為元稹生了七個孩子,其艱辛苦累可想而知,她的亡故也極有可能是因產子引發,這是令元稹深深自責和愧疚的,所以,元稹對韋從的追思不僅僅只表達濃烈的愛情,還有最美的親情和最真的感恩之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世間,再也沒有比這更悽美、更傷感、更惆悵的詩句了。
-
7 # QQ奶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取自唐當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全部詩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詩為悼念亡妻韋叢所寫。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這小詩語言淺易,格調輕快,而又低迴繾綣,一往情深。元稹在妻子死後寫下不少悼亡詩(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第四章《元氏長慶集》中說道元稹悼亡詩中有關韋氏者33首,其中就包含到這首詩。)抒發哀思和懷念,其中最為稱道的是《遣悲懷三首》。這三首詩全是對亡妻生前身後瑣事的描摹,卻寄寓著一種人生的至情,其中一些詩句尤其飽含哀思,動人肺腑。清朝人蘅塘退士指出:“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元稹與韋叢的愛情: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身份尊貴的太子少保韋夏卿看中元稹的才華將當時才20歲的女兒韋叢下嫁給24歲的詩人元稹,當時元稹身份低微剛剛名落孫山。出身高門的韋叢並不勢利貪婪,沒有嫌棄元稹。相反,她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和元稹的生活雖不寬裕,卻也溫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憲宗元和四年(809),韋叢因病去世,年僅27歲。此時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
-
8 # 梵一商貿
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作者把亡妻和對亡妻的感情比喻為至大至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正因為他對亡妻懷有如此深厚的懷戀之情,才會對其他女子(以花從為喻)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物喻情,以典達意的手法,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是少有之佳作. 寫到這個境界真的不容易。
-
9 # 楠木久久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詩人在此詩中以滄海和巫山之雲作比喻,來表明自己對亡妻的思念。以此來隱喻詩人對愛情的執著。
這首詩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韋從而作,詩人在詩中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作比喻,寫出了詩人除了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讓他動心的女子。充分體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以及對亡妻的思念及悼念之情。
結合詩人所處的封建社會環境,男尊女卑。男子往往三妻四妾。而詩人絲毫不為當時的社會現象所影響,而是堅守本心,堅守妻子亡魂,並以詩悼念其亡妻,精神尤為可貴。
這句詩現在經常被人們用來描述愛情,因為這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內容上,不僅使用了唯美的比喻,使詩的意境更加深遠,而且使用了典故,以典達意,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抒情強烈,用筆非常巧妙,是少有之在佳作。
-
10 # 華夏早報
這兩句詩是寫給亡妻的,作者把亡妻的感情比喻為大至大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表達了作者對亡妻懷有著深厚的懷戀之情,才會對其他女子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
-
11 # 地瓜打地鋪
寫給亡妻。古人慣用風月、雲雨比喻男女。關於風月,唐朝有今宵好風月,阿侯在何處。宋朝有一杆風月,一蓑煙雨。關於雲雨,唐朝有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宋朝有極目楚天空,雲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現代呢,有邵氏風月電影,有情到深處的雲雨一番。
-
12 # 使用者1420171306346891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二十七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
13 # 大夫覺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
作者用滄海包含地博大幽深的海水,巫山秀麗地彩雲來做對比,形容其它地方的水和雲彩,都不再能進入作者的雙眼和內心。以此比喻作者對亡妻韋叢的刻骨銘心地愛情和思念之情。
韋從出身名門,父親在朝為高官,他很欣賞元稹,將韋叢嫁給了當時還沒有起色的元稹。韋叢二十歲下嫁給元稹後,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甚好。就在元稹仕途有了起色,生活不再艱難之時,韋叢過世。元稹悲痛欲絕,寫了五首詩,紀念亡妻。此句出自第四首《離思》。表達了作者對其他女子再也無法動心的愛情。這在當時三妻四妾的社會,十分難得。直到現在,我們都經常用此句表達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
14 # 陶冶戶外
元稹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功績有目共睹,他的詩立意深刻,以小見大,透過最平常的事物灼見世事的冗雜繁複。除了文學上的成就之外,他的真情也打動著世人。他的“離思五首”中有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透過對自然的描述,傳達著深深的相思。想要了解更詳細的內容,請往下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唐代詩人元稹為了悼念亡妻韋叢所寫的“離思五首”其中的一首中的一句。
首先解釋一下這句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親眼見識過滄海,其他地方的水便稱不上是“水”了,見過巫山的雲,其它地方的雲便稱不上是“雲”了。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詩的意思是懷念夫妻之情,感嘆恩愛不再,表達對亡妻的忠貞懷念。
元稹,北魏鮮卑拓跋氏後裔,在唐代入仕曾一度為宰相。元稹與大詩人白居易不僅是同科及第而且文風相投,聲名並駕,並稱為“元白”。
元稹《離思》之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的妻子是嶺南節度行軍司馬韋夏卿的愛女韋叢。元稹娶韋叢時還未有官名,並不得意,但是夫妻感情很好。元稹回憶過那時的生活,寫過三首《遣悲懷》。“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這是當時夫妻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亡妻死後回顧,真情意切,引人淚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
曾經在大海上踏浪而行,就無意再去渡越那些小河小溪。曾經飽覽浩大無邊的大海風光,其餘的小河小溪簡直就不能稱之為水。曾經遇到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從此再難說愛談情。曾經得觀佳人的絕世風姿,便覺其他的庸脂俗粉甚至都難言是女人。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站得越高,天下為小。見過大場面,小者不足觀。
曾經滄海,世上再也無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除了巫山之雲,其他的神馬都是浮雲。連浮雲都不是,簡直就不是雲。意思是,愛情恆久遠,只愛你一個。
巫山雲是巫山雲雨的約稱,代表好的自然景觀,以巫山雲雨喻妻子的獨一無二,寄託相思之情。這個典故來自於宋玉的名篇《高唐賦》: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固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除卻巫山,世上再也無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與絕代的佳人經歷了絕代的愛情,便恍然而覺其餘粉黛都黯然失色、沒了顏色。即從百花叢中走過,也懶得回頭看一眼。專門愛你,不復濫情。正如修道參禪,一旦徹悟,便覺大事已了,妄緣盡滅,掃紅塵,斬糾葛,不復動心。
這兩句詩頗為耐人尋味。
執著深情與超凡了悟本是分道揚鑣甚至反向而行的兩事,而此處將其面對面貼合在一起,以無情表深情,著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種句法,元稹本人想必也是頗為欣賞的,在詩中再三致意。比如《夢遊春》:
結念心所期,反如禪頓悟。覺來八九年,不向花回顧。
-
15 # 天行者kkk愛生活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元稹)的《離思》,詩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
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的前二句表面義為:經過滄海之後再也不會感到有比它更深更廣的水,領略過巫山之雲後,再也不會感到有比它更美的雲彩。比喻作者對妻子不可動搖的深情(妻是最美的,曾經的夫妻情是是最深最美的)。
翻譯: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我在花叢中任意來回卻懶於回顧,一半因為我潛心修道,一半因為曾經有你。
這是詩人元稹為了紀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
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裡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痴迷在你愛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裡,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裡只有一個你……
作者把亡妻和對亡妻的感情比喻為至大至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正因為他對亡妻懷有如此深厚的懷戀之情,才會對其他女子(以花從為喻)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物喻情,以典達意的手法,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是少有之佳作. 寫到這個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雲”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峰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
-
16 # 有人嗎2019
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元稹《離思五首》第四首的前兩句。如果讀完後兩句,就知道是懷念亡妻的了。全詩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把亡妻和對亡妻的感情比喻為至大至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正因為他對亡妻懷有如此深厚的懷戀之情,才會對其他女子(以花從為喻)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物喻情,以典達意的手法,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是少有之佳作。
-
17 # 高宏曲的娛樂資訊
此句出自於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
18 # 龍呀影片
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的一組著名的悼亡絕句,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字蕙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
-
19 # 哆啦愛夢娛
這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是一首紀念愛妻的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元稹為紀念亡妻韋叢所作。
元稹詩文兼擅,尤以詩歌為甚,與白居易並稱“元白”。在他眾多的詩歌創作中,悼亡詩是其中不可忽視、頗有成就的一部分,如同清代的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一樣。在這些悼亡詩中,元稹為我們留下了太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如“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等等。這首《離思》之四不僅前兩句非常有名,而且後兩句也非常有意味,是一首整體很成功的詩歌。
-
20 # 殘陽暮裡酹江月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廣為流傳的詩句,是題為《離思》裡頭的一首。普遍認為是寫在唐元和四年(809年)妻子韋叢病逝後,為懷念妻子而作,也有人認為是懷念初戀崔鶯鶯的。
廣為流傳的 “鶯鶯張生紅娘子”故事(《西廂記》),根據宋代直到近代的許多名人考證, 最初就是元稹根據自己經歷所做的唐傳奇《鶯鶯傳》。說明元稹是對這份感情非常懷念的,而在《鶯鶯傳》中,他也(實事求是的)寫了最後張生始亂終棄。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這份感情,他可能有愧疚,但不管怎麼說,人家坦蕩蕩的。
對於韋叢,一開始是政治聯姻,是他攀高枝。但婚後人家很恩愛,大小姐也賢惠端莊,不慕虛榮。從《遣悲懷》裡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一個男人落魄時出身名門的妻子可以這樣支援他,肯定是深受感動的。對妻子的感情肯定也是真摯深厚的。
我們看下這整組五首詩:
離思五首
唐代:元稹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看起來不太可能是寫給友人的,應該就是寫給亡妻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寫詩時距離妻子過世不久。
回覆列表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全文如下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緻就不稱之為雲雨了……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豔,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傳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摯誠的情感,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透過詩句所表達出來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對愛人的忠貞不渝,正是這首詩千古所流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