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安小文
-
2 # 年少輕狂_8011
在為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後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為了籠絡關武聖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裡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覆看著這段空城計,後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
3 # 貓撲籃球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裡,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梁,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裡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
4 # 坤龍影視
三國演義裡,我最敬佩關羽。因為我覺得關羽武藝十分高強,只可惜,後來被奸人所殺害。當然,我敬佩關雲長不單單僅僅是他的武藝高強,還有他的那種不怕疼的勇氣。
為什麼說他不怕疼呢?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情節-----“刮骨療傷’’吧?刮骨療傷裡的華佗不遠千里來為關羽治傷,可惜關羽的箭毒已經深入骨頭了,必須刮骨來將箭毒清除。華佗說道:‘‘將軍可受得了刮骨之痛?”關羽二話不說,便將胳膊伸了過去,華佗將刮骨刀置之火上消毒,開始刮骨。只見關羽若無其事的樣子一邊喝酒一邊下棋。
我還敬佩關羽一個地方,那就是他的忠義之情。關羽自從與劉備和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從來就沒有背叛大哥劉備的心思。義,關羽就表現在拼命救嫂嫂上,這是講義氣。不然的話,他關羽何必這麼拼命呢?
檢視原文
閱讀
-
5 # 顫動的丹田
三國時期,
整個中華大地呈現出水火求濟、龍虎交會的大時代風華,
儒生刻苦向上,
武夫勇猛精進,
全社會精神風貌是積極的,
人民有內在的、自發的主動性,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這方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本原。
-
6 # 給你不一樣心情
三國故事給“苦咖”的感受——大局觀,英雄氣,兄弟情,戰爭戲。
(一)大局觀
三國英雄多有大志遠略。
魏國先有荀彧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幫助曹操統一北方;後有司馬懿“得隴望蜀”、“抗蜀平遼”維護統治。
蜀國先有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統一天下的戰略構想;後有法正所獻“漢中策”,與楚漢相爭時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路線類似,亦是好兵略。
吳國先有魯肅的“榻上策”,已幫助孫權將天下大勢瞭然於胸;後有周郎用兵,赤壁建功。可惜“同患難則相恤,共利益則相仇”,前有越王勾踐,後有朱元璋,都是例子。孫劉聯盟,也不外如是。
(二)英雄氣
①曹劉:英雄不易量,人生不設限。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位居末座的是劉關張;成就大業且千古留芳者,還是劉關張。劉備有大志大計,先有力辭徐州,辭之愈力,則受之愈穩;後有荊州酒後失言,終見梟雄之心。大英雄,往往有大志、有算計。
宦官後人曹操非常人,於是敢行非常之事,後收非常之功。曹操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令人心驚!多麼狠心、多麼無底線,才能如此呀。後來青梅煮酒論英雄: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人能屈能伸,能剛能柔。曹劉有大志、有良謀,是真英雄。
②硬漢關羽,何為義絕!
昔日關公退守土山,張遼曉之以理,遂有“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關公可謂“大丈夫”!關羽因為義氣深重,所以連曹操、郭嘉、張遼、程昱等敵方陣營中的人物也為之折服。
如今關公敗走麥城,諸葛瑾告之以勢,哎!要知道當年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醫者神奇,病者更是傳奇!關羽不畏生死,豈能被嚇倒?可知“關公必被害”。
後世評價關羽的一副對聯,堪稱得其人品精髓: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蕩乎難名。
曹操一生的敗績,被張松當面嘲諷。松曰:"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此時的張松還不怕權勢,不畏生死,罵的痛快淋漓,有些豪氣!
(三)兄弟情
①桃園三結義,古城小聚義,南陽會諸葛,蜀漢申大義。三顧茅廬,可見真誠;同窗之誼,可知性情。彼此相知,可以同路前行。
②張飛戒酒失徐州,呂布禁酒失性命。張飛有個好哥哥劉備,用“兄弟如手足”來安慰他;呂布有個好朋友劉備,用“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來殺他。酒以成禮,當飲則飲,宜戒之。
(四)戰爭戲
①且為兵書。
明清換代之際,傳說努爾哈赤拿《三國演義》當兵書來讀。從劉備和朱儁的對話來看,書中確實談論了用兵之道。原文如下: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俊不許。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蓋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俊曰:“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圍如鐵桶,賊乞降不得,必然死戰,萬人一心,尚不可當,況城中有數萬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東南,獨攻西北。賊必棄城而走,無心戀戰,可即擒也。”俊然之,隨撤東南二面軍馬,一齊攻打西北。韓忠果引軍棄城而奔。俊與玄德、關、張率三軍掩殺,射死韓忠,餘皆四散奔走。
②用兵之法,以糧為重。
前有曹操火燒烏巢,袁紹因此而敗;後有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因此而勝。
海納百川,方能知己知彼。曹操與謀士相處得宜,袁紹與屬下互相嫌棄。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用兵之勝,決之於將戰未戰之時。周郎用兵赤壁,便是好例子。呂蒙嚴明軍紀,不念同鄉之前,正是收買人心的手段,也是在戰前瓦解關羽部屬的戰鬥意志。
結語:三國歸晉,歷史如夢。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輩當努力,誰與爭鋒!
-
7 # 喬爹簡錄
電視劇《三國》正在一度熱播。由於有些集劇情的改變,令我啼笑皆非。這也許是因為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吧!
《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它起源於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描述了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陵之戰等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透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羅貫中筆下的人物,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如:奸險狡詐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繫百姓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
諸葛亮可謂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書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各種事例無一不體現出他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確,他有著淵博的軍事,軍事政治才能和經天緯地之才。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也源於對天下大勢的調查分析。《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證明這位蜀國賢相不僅有安邦治國的軍政才能,而且有為國家興亡的獻身精神。
書中的歷史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劉關張的團結一心,勇往直前,讓我領悟到團結的力量與頑強的精神品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讓我懂得了默默無私的貢獻精神的偉大。每當我翻開《三國演義》,閱讀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文字,心裡總會響起一種共鳴,感到一種震撼。我彷彿來到了歷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從中我明白了應以智處事,以勇克難,以信待人……就會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們將會變得沒有生氣,心灰意冷。作為我們來說,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那麼,我們就應該樂觀積極的面對,堅持不懈地努力,總結和吸取自己失敗的原因和根據,再採取措施改正糾偏。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才可以勵志圖志。
-
8 # 啞巴新郎
我從小就愛看三國演義,到現在為止,我還是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可以讓我們回憶歷史 ,也是描寫了東漢末年戰亂時期梟雄四起到西晉全國在此統一的歷史,在三國裡面,各類梟雄風湧四起。
在三國演義裡面可能都有一個讓你最佩服和感觸的人吧!那讓你最佩服的英雄人物是那個?我最佩服的是曹操,可能很多人評價曹操是個小人,奸雄,我想說的是在那個天下分爭的年代,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其實也沒有什麼,說曹操殺了好多不該殺的人,連他爸的好兄弟一家都殺了,是真殘忍,他當時可能也是為了自保,剛開始的曹操也能表現出他也是非常的忠於漢朝,從五常市參與朝政殺五常市可以看出,當時曹操也不出名,只是一個小小的中蔚,在到刺殺董卓,一戰成名。可能是隨這他勢力的越來越大,又看出十八路諸侯,各有各的小心思,再到後面,救駕東漢末年的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一大,都會有野心的,每個人都一樣,從剛開始沒勢力是忠心,到後來勢力大了就變成了野心,到最後能與天下分爭,著實令人敬佩。
-
9 # 裡巖頭有座山
看《三國演義》觀後感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晉五大時期,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不同時期讀它有不同的感受。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今年再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低年級看的是青少版,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看到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是曹操了,雖然為人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群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真真正正的英雄。 隨著我的慢慢成長,每次讀《三國演義》都有了不同的感受。
-
10 # 流浪草根哥
視劇《三國》正在一度熱播。由於有些集劇情的改變,令我啼笑皆非。這也許是因為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吧!
《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它起源於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描述了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陵之戰等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透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羅貫中筆下的人物,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如:奸險狡詐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繫百姓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
諸葛亮可謂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書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各種事例無一不體現出他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確,他有著淵博的軍事,軍事政治才能和經天緯地之才。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也源於對天下大勢的調查分析。《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證明這位蜀國賢相不僅有安邦治國的軍政才能,而且有為國家興亡的獻身精神。
書中的歷史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劉關張的團結一心,勇往直前,讓我領悟到團結的力量與頑強的精神品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讓我懂得了默默無私的貢獻精神的偉大。每當我翻開《三國演義》,閱讀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文字,心裡總會響起一種共鳴,感到一種震撼。我彷彿來到了歷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從中我明白了應以智處事,以勇克難,以信待人……就會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們將會變得沒有生氣,心灰意冷。作為我們來說,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那麼,我們就應該樂觀積極的面對,堅持不懈地努力,總結和吸取自己失敗的原因和根據,再採取措施改正糾偏。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才可以勵志圖志。
-
11 # 大雁說娛樂
《三國演義》電視劇裡因為裡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 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 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裡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觀看了《三國演義》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還有作為管理者做事要捨得放權,善於識人用人,不要象諸葛亮那樣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信不過別人,培養不出可用之材,到頭累死自己,搞垮蜀國!悲也!
-
12 # 帥哥來了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禪,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周瑜,魯肅,張飛、許褚、典韋,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因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溫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很佩服關羽能殺掉那麼多厲害的人。
三國裡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說:“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他終於歸到了劉備門下。後來,多虧趙雲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脫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雲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並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長有短,總的來說,看過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
13 # 代先生12138
在這個全民在家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後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為了籠絡關武聖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裡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覆看著這段空城計,後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
14 # 楊哥電影剪輯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相國曹參的後裔。我非常欣賞他求賢若渴的品質.他為了求得關羽,不惜贈送千里馬、玉帛、美女,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上奏秦皇帝加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在許攸來投他時,他竟然連鞋子都沒穿就跑出大帳迎接許攸,官渡之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許攸功不可沒。曹操的偉大就在於能夠理賢下士,重視人才。但曹操自身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他生性多疑,導致屢次中了諸葛亮的計。因為楊修猜到了曹操的內心所想,曹操就認為楊修是個危險人物,於是找了個藉口把楊修軍法處置了,曹操也因此大敗而歸。曹操臨死前夕,曾召華佗給他看病,華佗認為只有開顱手術才可醫治,曹操誤以為華佗要殺他,因此把華佗斬了,一代神醫就這樣死於一代梟雄之手,這不能不說是歷史性的悲劇。
後人稱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的雄才偉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偉人毛澤東評價的那樣:曹操知人善用,多謀善斷,這個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劉備不能堪稱梟雄,他只能稱是明主,不聽信讒言,他的天下是諸葛亮幫他打下來的,幾乎所有事情,他都需要諸葛亮來出謀劃策,後來,他卻為了替自己兄弟報仇,喪失了六十萬將士的性命.六十萬啊!他舉的可是傾國之兵啊!難道他沒有想過曹操會趁此機會攻打四川嗎?朝中雖有諸葛亮等人把持,可兵力不夠,如何抵擋?劉備有時的表現是不顧大局,有時還有點懼強之嫌。不然,在捉了劉岱之後為什麼不把他殺了,既然你已和曹操為敵,對待俘虜只有招降和斬首兩種,他這麼做就是就懼怕曹操的勢力。因為當時劉備的勢力還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而曹操的主力部隊在袁紹那裡,所以沒有一舉殲滅劉備,使得劉備僥倖逃過此劫才一步步壯大起來的。
劉備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堪稱一代奇才,他知天時,曉地利,還未出茅廬,就把天下分得一清二楚。他機智聰明,思維縝密,盡職盡忠,臨死時把蜀國上下安排得脫脫噹噹.諸葛亮曾七擒孟獲,六出岐山,還招降了文武雙全的姜維。最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那個情節。當時諸葛亮已經料定曹操必定經過華容道,於是,諸葛亮在通往華容道的各個關卡都設了伏兵,意在把曹操給逼上華容道。因為他清楚,以他們當時的勢力,無法與東吳抗衡,曹操一死,天下就會落到孫權手中,劉備豈不失去了統領天下的機會?同時,他很清楚關羽的為人,此人意氣深重,必定會放過曹操,於是演繹出感人至深的“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但我覺得諸葛亮跟錯了人,如果他輔佐曹操,天下早就統一了,又何必跟著劉備動徵西討呢?
-
15 # 初夏的傍晚
電視劇《三國演義》嘛,老版的沒看完,新版的都看了,還是挺好看的。雖然有些不是史實,畢竟是電視劇嘛,可以理解。歷史的話可以看書《三國志》嘛
-
16 # 木偶小生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劇,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好像是十歲左右,裡面的的人物形象也給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關羽、曹操、諸葛亮、張飛、劉備、呂布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人物。
在這部劇中當時我最喜歡的人是關羽,手持一把大長刀打仗真是英勇無敵。在和曹操打仗的時候為了保護二嫂投降了曹操,不過他沒有放棄找劉備的念頭,在這段時間得到了自己想要一匹赤兔馬,騎上赤兔馬的關羽更是無人能敵了,過五關斬六將更顯示出了他的能力。
曹操的影響力非同一般雖然帶兵打仗足智多謀但也是最陰險的一個人,不過這樣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還是很多的人比較認可曹操的,到最後他成了政治家和軍事家。
有勇無謀只靠個人能力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呂布,顏良就是這樣的人,呂布雖然武功高強最後還是是被曹操殺死了。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個人都有不樣的性格,也就有不一樣的結果。然而張飛死的最沒有價值的讓自己的人殺死了,是多麼的悲哀。
三國演義成功的塑造眾多的人物,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性格都是那麼多鮮明和形象生動。劇中也都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打鬥場景,赤壁之戰最具有代表性使觀看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
17 # 千本
《三國演義》
我最喜歡兩個武將自然是關羽和趙雲了。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關羽吧!
關羽是劉備的二弟,張飛的二哥。曾有《溫酒斬華雄》《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這些表現了他忠、義、勇的英雄故事。他之所以被稱為武聖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他的武了。在《溫酒斬華雄》這則故事中,關羽用了不到一杯由熱到冷的水的時間,就將令人聞風喪膽華雄的腦袋給提了回來。那就更不用說《五關斬六將》了。在這一則故事中,關羽只孤身一人就斬了把手五關的六員大將給殺了,劉備了後更是對關羽愛如自子。在《水淹七軍》中關羽的威風更是突顯出來了。只憑關羽一軍之力,卻抵擋住了七軍,讓正常人聽完後肯定把他們嚇的聞風喪膽。說到趙雲,大家肯定拱手說贊。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可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長山趙子龍》這則故事中趙雲僅憑一聲吼,便嚇的對方報頭亂竄。僅五千人馬就擊退了曹操1萬人馬,回到營中,關羽和劉備更是誇他能征善戰,而且劉備還誇他子龍一身全是膽。在我心中趙雲和關羽不分上下,但都不及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
18 # 小龍奮鬥吧
過新版的,陸毅版的,就說說我感覺印象最深的吧:先說說劉備吧,感覺劉備以仁義治天下,挺累的,我都替諸葛亮累。一開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那時候可能劉備實力不行對諸葛亮的計謀都是聽的,諸葛亮說什麼就是什麼,後來劉備實力壯大後我感覺他就有點自以為是了。有的時候劉備不聽諸葛亮話的時候,真想打他一巴掌!
關羽太傲太自大,敗走麥城,讓呂蒙給殺了。張飛我看也一樣,對待下屬又罵又打,最後讓小兵給殺了。就是趙雲我感覺最好,聽話,忠誠!
曹操我感覺最深的就是知錯改錯不認錯,前期他一般迎敵上陣的時候都是要問二到三個人在參考自己的意見,選出最好的計策,曹操還是老謀深算。到後來有了司馬懿。
司馬懿只有一個字忍,出劍只有一次,磨劍磨了十幾年。看看他多能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孫權必須分兩個方面來評價他吧,年輕的時候善於用人,有勇有謀,孫堅屍體被劉表扣住時,是他到劉表營中要回的,那時是七八歲的毛頭,所以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但老年的時候...昏庸無能,聽信讒言,陸遜是最明顯的粒子!國力衰退,最後導致吳國滅亡!
以上是我的觀後感![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
19 # 小悅悅娛視
我也在看,並且快看完了!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
20 # 易軒影視大片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需岸邊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絡觀眾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鉅作,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這二則故事是我使我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訊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到人不可以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總是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他,可能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
回覆列表
看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出場約400個人物,《三國演義》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其中細緻生動地展現魏蜀吳三國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書中主要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興衰史,從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
黃巾之亂是講從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不理國事,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張角創立了“黃巾教”,發起黃巾起義。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桃園三結義,出現了梟雄劉備、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孫權等人物,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到後來三國鼎立,形成魏蜀吳三國,歷經多年戰爭,終於蜀吳先後投降於魏,再後來司馬昭病死,兒子司馬炎逼曹奐讓位,做了晉朝皇帝,魏亡。天下又一次改朝換代了。正應了文中開頭提到的那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