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撓歷史癢癢

    《三國志》記載:“由是先主三詣亮,乃見。”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兩相對照,三顧茅廬是可信的。

    憑諸葛亮的才華,自然可以看出劉備稍顯魄力不足,而張飛關羽又過於魯莽,不是很好相處,劉備並不是自己出山的最理想去處,所以躲著劉備也是正常的。

    但是諸葛亮心儀的曹操、孫權,手下人才濟濟,並沒把他放在眼裡,而劉備三次登門,顯見誠意,所以諸葛亮考慮再三,做出了依附劉備的決定,成就了一段佳話。

  • 22 # 風輕雲淡147847477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依據就是陳壽的三國志寫成的,判斷三顧茅廬的真實性的依據出師表和陳壽的三國志,出師表裡就明白地說了:先帝不臣卑鄙,妄自委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當時最有資歷的趙雲還活著,諸葛亮不可能不可能冒著天下人恥笑的後果,還要說出這句話。

    陳壽的三國志裡也記載了這件事情,帝親往凡三次乃見,陳壽是史官,陳壽的父親陳登曾因押送糧草延時,受到諸葛亮的責罰,他是不可能為諸葛亮說好話的,那就說明確實有這件事。

    到三國演義裡描寫得非常精彩,成為一個重頭戲,羅貫中不惜以濃墨重彩地這個片段,烘托諸葛亮的尊貴身份,同時也表達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

    確實有這件事情。只是沒有三國演義裡寫的那麼精彩。

  • 23 # 秦野雁

    《三顧茅廬》不但是個故事,也是個成語。它主要是說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入夥的過程。“三顧茅廬”這四個字的分量是很足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老先生對於《三顧茅廬》這一段有著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是符合歷史史實的。題主這樣問,不會有人連這個也要懷疑吧!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我國曆史上一位賢相,同時也是一代名相。是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發明家。他就是璀璨歷史長河中,最為耀眼的風流英雄人物之一。在我國,不分男女老幼,10歲以上有幾人不知道“諸葛亮”這個名字的?

    諸葛亮生於亂世,看到並且親自經歷了朝廷腐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和飢寒交迫的艱難。諸葛亮13歲那年,由於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導致諸葛亮家鄉被毀。為了躲避戰亂,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襄陽投靠荊州劉表,並且在襄陽城南的學堂裡讀書。為了使國家統一,百姓安定,他下定決心,把消滅豪強,重建漢室作為自己努力奮鬥的目標。

    由於戰亂的原因,很多文人士族大夫紛紛逃到襄陽,這為諸葛亮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有著豐富的治國理政良策。

    諸葛亮27歲的時候,由於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千古名篇《隆中對》,諸葛亮對當前形勢的分析非常深刻,提出的戰略思想非常有遠見。劉備非常賞識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出山第一件事便是幫助劉備發展軍隊。他以抗拒曹操為名,把荊州的無籍遊民登記入冊,把他們選拔從軍,讓劉備的兵員由幾千人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形成了劉備爭奪天下,最初最基本的力量。

    《三顧茅廬》在《三國志》和《出師表》中都有記載和記錄。《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還有就是可參考《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些都清清楚楚地說明了劉備顧茅廬的次數是“三次”。所以,我們才把它稱為“三顧茅廬”。

  • 24 # 羽書遲

    三顧茅廬,歷史應該真實存在。《三國志》記載,劉備尋訪諸葛亮“凡三往,乃見",諸葛亮《出師表》也提到“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但究竟是不是象《三國演義》描寫的一樣,限於歷史記載的簡略,無法判斷。其實劉備有很大的動機尋訪諸葛亮。一方面有人推薦,比如司馬徽、徐庶,另一方面劉備對人才尤其是戰略人才的需求。再則劉備也可能看中諸葛亮在荊州的資源,諸葛亮的岳父是荊州名士,他妻子的姨父是劉表,他妻子的舅舅是荊州豪強蔡瑁。諸葛亮的兩個姐姐都嫁給荊州名門望族。也就是說諸葛亮不是一個純粹的隱士,他身上有巨大的資源。

  • 25 # 漢姓峰

    從古到今官方和民間對諸葛亮是極其推崇備至。諸葛亮《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此可見這是真實的。

    再之,陳壽的三國志裡也記載有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矚目的。他的出場在三國演義中極其鋪墊。先是徐庶走馬薦諸葛,再是司馬徽講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再是劉關張三顧茅廬,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感動,為他謀定三分天下之戰略宏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後來他終其一生,為他的偉大戰略構想奮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女性生孩子是權利還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