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第一批邁入30歲人生門檻還單身的90後,你被逼婚了麼?單身日久,年入三十,感覺好像失去了愛的能力。不想輕易開始,也沒有大學時候那種突然喜歡一人的衝動。可能,愛情是感性的,越長大越理性,就會失去那種不顧一切去做一件事的勇氣。可是結婚似乎並不單是自己的事情,背後有你的家人,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會給你帶來壓力。但是根本就沒有合適人,也沒有讓自己滿意的“自己”,感覺完全就沒有準備好,反而單身成癮(偶爾羨慕別人家的萌娃)~單身真的會成癮麼?怎麼破,求解~
14
回覆列表
  • 1 # 數學老秦

    同感!我也是90年的單身狗,催婚肯定是避免不了的,畢竟身邊的一批又一批都在結婚、生娃,但沒達到逼婚,哈哈哈,而且我發現我身邊好多90年屬馬的都是晚婚,結婚都晚,而且正如你所說的啊,單身久了 反而“習慣”了誒,還是比較享受單身這種生活的,如果生活中突然闖進來一個人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去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哈哈哈

  • 2 # 君不見淑不散

    單身久了也就練成金鐘罩 一般人輕易進不了你的心 安防等級太高了 男大單婚女大當嫁 年齡到了就可以試著去接觸下 把你的安防等級降一降 慢慢開啟你的心扉 與別人分享你的一切 可以多接觸異性 多溝通交流 感受不一樣的快樂的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 愛情原來是這麼美好的 你只有開啟你那冰封已久的心房 才能讓愛情去溫暖它 讓你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 3 # 柒走森林

    逼婚到沒有,就有事沒事父母老介紹物件

  • 4 # 不羈的青年

    被逼婚了,每年家裡都催。讓我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算了。

    有的人單身久了會成癮。我覺的是有些人是因為環境造成的,身邊沒有女性資源,工作壓力大等導致自己只能侷限在一個圈子裡出不來。環境可以影響人,時間長了,人會在這種環境中麻木起來,想出來但是缺少那種走出舒適區的勇氣。最後慢慢的習慣了單身。

    還有些人是因為不會和女孩子相處,相親,追女孩一直失敗,失敗的次數多了,慢慢的喪失信心。無奈之下,只能自己一個人。

    還有些人是因為之前喜歡過一個人,分手後一直走不出那種情緒,一直沉浸在過去。導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無論哪種,我覺得都需要走出過去的桎梏,離開舒適區,找朋友家人聊聊自己的問題,換個環境,或者去旅行。去認識不同的女孩,必要的時候諮詢情感專家。

    還有就是沒有物件,可能是自我形象不過關,也可能是自我缺乏信心,也可能是自我溝通技巧有問題等,這些需要我們自己好好反思下

    最關鍵的是,我覺得必須始終有一種信念。別人能找到物件我也可以。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 5 # 天文地理與雞毛蒜皮

    我沒有父母逼婚,但回到家裡周圍的人都會問到婚姻問題,因為經濟拮据、性格內向、對未來也沒有具體規劃,一直一個人在外飄蕩,因此對婚姻缺乏信心,也沒有動力去戀愛,對於他人提出的婚姻問題不想回答,很煩,現在基本上都不回家。

  • 6 # 咸陽袁偉

    我也是90後,我也是單身,我們90後的人也快奔三十了,家裡人著急,因為同村的同齡人都結婚了,甚至有的都有孩子了,而且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父母自然擔心,因此催婚的事情也是時常發生,並且父母會時常掛在嘴邊,而且發動親戚去幫我們介紹物件,這已經是社會的一個常態。

    單身會成癮。特別是對於上過大學的人來說尤為重要。上了大學,接受的知識能夠多一點,整個人也會獨立起來,自然而然的就會習慣了一個人生活,再加之可能有繁重的學業要完成,還需要考慮未來的工作,還需要參加各種面試,還需要面對各種競爭,所以人就會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時間長了就對形成了一種習慣,也對談戀愛沒有了激情,也沒有了那種衝勁,彷彿自己看淡了,彷彿物件是可有可無,但是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時候,又渴望物件,這是一種矛盾的內心。

    單身成癮一定要解決,那怎麼解決呢?

    首先要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多出去走走,多和不同群體的人打交道,然後多交朋友,這樣人就會找到群體的溫暖,就會內心有所改變。

    其次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主觀努力。緣分這個東西可有可無,若隱若現,虛無縹緲,當我們遇到志同道合的異性知己,一定要主動,一定要積極,一定要把心態放正,先成為普通朋友,然後在一一發展。

    最後就是要強大自己。無論是經濟,還是精神,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個人外交能力,都要強大自己,都要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這樣就能找到人生的知己。

  • 7 # 冷眼看客555

    老人的話和建議是非常有道理的,雖然世界很大,人口眾多,大約有60多億,可是我們認識幾個呢?更不用說是瞭解的,有過交集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還是很孤獨的,孤單到你想傾訴是翻遍通訊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物件,那種孤獨會隨著年齡增加越來越厲害的。

    其實,有愛人,有個時時刻刻陪在你身邊的愛人是很幸福的!一個單身的人從來沒有體會到一覺醒來,身邊有一個愛人擁著你的幸福感,自豪感。回家有一兩個孩子簇擁著你,圍著你,是不是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有人給你準備好飯菜是不是覺得很幸福,有人不計報酬的陪著你是不是很爽。

    你要知道,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最寶貴的東西,愛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愛的最高形式,有個人陪你不是最幸福的事嗎?

    有那個人不想結婚,就是同性戀也是想的啊,可是有沒有人喜歡你,願意嫁給你,願意陪伴你卻是個問題,不是個人能夠左右的!我們都是無奈的,我們都在等,都在期待,都在尋找!!

  • 8 # 餘老闆YCL

    具有所知,現在的90後,不存在被逼婚,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自己的主,誰能管你?不存在的!另外戀愛要看緣分的,緣分到了,誰擋也擋不住,順其自然的就有另一半了……送你一個字:尋。自己理解。

  • 9 # 拾級而上的木木

    單身生活是一種生活狀態,時間長了,就成了一種習慣了的生活方式。並不是說上癮,而是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就像結婚,婚後的生活也會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兩個人一起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

    怎麼破解單身以及單身生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主動社交。心態放平穩,單身生活並不可恥,何況這個世界還有單身主義,丁克,鐵丁等等一系列的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婚姻生活是主流價值觀,但他並不是每一個人必須的選擇。要想生活的好,首先選擇權在自己手裡,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自己喜歡就好。跟誰也沒關係。主動社交,就是去積極參加一些圈內或者破圈的活動。例如說,跟朋友一起去一起旅行,一起騎行,一起徒步,一起健身打球,或是做瑜伽等等。從你不太變動的社交圈子裡走出去,透過朋友的平原的朋友的介紹,多多結識和你趣味相投的人。然後在這些人裡選擇適合戀愛的。然後在透過戀愛的試錯過程,來檢驗是否可以作為伴侶一起生活等等。總之,要想破除單身生活,就是破圈,打破固有的社交圈層。多多主動社交。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10 # 勤奮的靜香

    我的觀點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且有必要結婚。

    90後的父母們還受著傳統思想的影響,覺得“你不結婚就是不正常,到了25歲就應該結婚”。

    可婚姻並不是人一生的必要條件,唯一人生必須經歷的只有生老病死四個事。90後作為獨生子女最“經典”的一代,大多數人都集全家寵愛於一身,這也讓90後的我們養成了“精緻利己主義”思想。做事的思考前提是“我是不是需要”,“我想不想”。凡是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個人覺得這樣的思想未必都是不好,畢竟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而自己不結婚,父母反對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父母擔心自己故去後沒人照顧你。

    這一類的想法其實早就無須擔心,從初中開始孩子已經習慣了住校,或者在社會獨立生活。自身遠沒有父母想的那麼脆弱。只需要向父母證明自己可以獨立,就會讓父母安心,當然生活獨立的前提,一定要經濟獨立。

    2,父母怕被外人笑話自己兒子找不到老婆。

    父母一方面怕外人笑話自己孩子找不到伴侶,也同時怕被人笑話自己沒能力幫助子女成婚。這是封建思想的禁束,即使外人都是這樣看待。可人活的是自己,而不是外人。只要你能對自己有自信,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外人就會覺得:“這個人一直單身,生活似乎也不錯?”

    3,父母會考慮傳宗接代的問題。

    這個是傳統思想的最強禁錮,無數的不婚主義者都栽倒在“傳宗接代”四字上。為了父母而結婚生孩子,為了外人眼光而結婚生孩子。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為什麼要總是考慮別人的眼光呢。我不想百年之後,發現我從未有替自己活過。

    總之如果你不想結婚,那就不要為了任何理由而屈服。沒有人會替你承擔屈服後帶來的後果,哪怕是你的父母。如果下次還有外人問你:“哎呀這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啊?” 你只需要呵呵一聲就好了。可能這個人也不是關心你的婚姻問題,而是不知道該和你聊些什麼了而已。

  • 11 # 青雲伯爵

    並非單身成癮。

    而是習慣和對抗的關係。

    更是理性認知和現實感性的關聯。

    因為懂得責任單身就更突顯意義,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愈加了解生活的本質和繁瑣。有無處理應對無趣繁瑣爭吵的能力。對抗體現是內心堅守和世俗觀念的大環境。

    無資源的被迫單身(也許很優秀)和有條件的主動選擇(包含其他)。

    必然有著本質區別:

    但不變的是對感情婚姻共有的…

    什麼是健康的感情

    對婚姻有怎麼的認知和應對措施

    你想找什麼樣的人?能遇到什麼人?

    對自己有無清晰的認知?等等。因為孤獨需要陪伴?還是真的欣賞那個人讓你心動等等

    堅守的什麼?

    如果自身沒有清晰認知,即便被逼婚,即便你妥協,即便壓力嘲笑等等?又如何?

    婚姻,是為了幸福。為了更好的生活。

    如此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其中有多少成分是一開始就已然存在的埋雷?

    都是普通人,別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也不要過於成見貶低自己

    努力一點,為了幸福。

  • 12 # 冰糖橙紫

    沒有被逼婚,但22歲大學畢業就被父母安排相親了,儘管很牴觸,也挺無奈的,就去見了幾個,感覺不合適。

    後來出去工作後,父母就不會常催這方面的事了。因為我認為緣分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時候可能就是因為一個瞬間而喜歡上。

    儘管已經24歲了,還是個單身狗,一個人目前挺好的,不用去想那麼多,不用體會感情的毒。

  • 13 # 木子瘦瘦

    長期一個人獨居生活,習慣了一個人上下班,做飯吃飯洗碗,習慣了一個人逛商場買衣服,習慣了一個換燈泡通馬桶,習慣了一個人看電影大聲哭大聲笑,不被世俗家庭婚姻所累。如果身邊多一個人乍然會不適應,該怎麼和別人相處會手足無措,所以對於我來說單身會成癮

  • 14 # 小寺姑娘

    單身是會成癮,一個人怎麼高興怎麼來,不會太考慮到別人。每年都被逼婚,春節回家成了一種恐懼,就是一個也沒有看中,想找一個讓自己中意的太難了。疫情以前,覺得一個人挺好的;可當在疫情的時候發現,喜歡看的電影都看完了,喜歡做的飯猛然一回頭髮現,沒有人會誇讚做得好吃;還有一個發生意外的時候,你發現你居然沒有一個可以求救的。別人都是在遠遠的圈子裡,而你卻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局外人。沒有一個世界是為你而轉的,你的世界只有你。有時候覺得挺悲傷的。所以還有找一個有趣的人過有趣的生活把。至於你為什麼還不結婚,那就只有一個答案,因為你還沒有遇到一個想嫁的人。

  • 15 # 慈悲的野狼

    最早的一批90後已經步入了30歲門檻,隨之而來的就是婚育問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也就變得更加理性,把自己感情隱藏的更深,不輕易袒露自己,使得兩性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加之現如今生活壓力和結婚彩禮,變成了年輕一代邁不過去的坎,都崇尚無意義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單身,而當黑夜來臨,寂寞來襲之時又會覺得戀愛的可貴,聯想到現實的殘酷,這一切的寂寞都變成了泡影,感嘆還是單身好

  • 16 # 姜翼陽6731

    我是92年的 家裡催著談戀愛 結婚 但其實我覺得如果沒有外界的眼光 其實一直這樣也挺好的 不過人一輩子應該還是需要結婚的吧 年齡越大 越覺得 似乎自己可以愛上一個人的機率越來越低了 從以前的一點不將就 到後面的想讓自己差不多就行了

  • 17 # 七七娛

    96年被逼婚,單身二十多年真的會上癮。

    獨處已經成為了日常,孤獨也成了一種享受。其實這些年也遇到過不錯的人,但都錯過了,主要是懶的去接觸,個人比較佛系。

    以前總覺得要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現在年紀越大越覺得喜歡這個詞很渺茫,現在的喜歡摻雜物質和家庭,不再是以前單純的喜歡。我也想過如果 家裡一直催婚可能找某個相親男嫁了,但是自己還沒到那步,還能再往後拖一兩年,遇不到自己喜歡的人多少有些遺憾,但是我還想再等等。

    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人,總覺得會打擾我生活秩序,徒增煩惱,與其這樣不如一邊提升自己一邊享受生活,目前對我來說有沒有另一半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至於以後誰也不知道,就這樣一直保持生活的不確定性吧!過好每一天最重要。

  • 18 # 阿國Vlog

    一、問題分析

    第一、說一說父母為什麼要逼婚,無非兩個觀點。

    1、一個觀點是日月輪迴、陰陽交替、生死輪迴等,當你年入30時,你父母多少歲了?古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他半隻腳已經踏入鬼門關的時候,他最怕的可能不是死亡,是你還沒有結婚,還沒有後人啊,所以他們都希望在年老之前能看到自己的種族能延續下去。

    2、可能現在年入30人的父母年齡都差不多,他們基本都有著相似的價值觀。那就是自己對家庭、子女的責任,如果你年入30還沒有結婚,他們會感覺愧對家庭、愧對子女,所以他們會逼你結婚。

    第二、單身真的會成癮。

    1、單身時間越長久,意味著自己孤獨,不是身體上的孤獨,而是心靈上的孤獨。感覺自己一個人也是照樣過的很好,所以習慣成自然,感覺單身比結婚好。

    2、一個人就意味著你沒有壓力,俗話說的好,一個人吃飽全家溫飽,少了壓力自然就沒有動力和約束。懶散悠閒自在的生活讓你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3、一個人生活的太久了,你會非常的不習慣另外一個人加入你的生活。就比如你只和一個寵物生活,但是當寵物離開的時間,你會感覺少了什麼一樣,但是即使你和寵物都在,多了一個人一起生活,你又會覺得不自然。

    4、你也說過大學有突然喜歡一個人的衝動,現在沒有了。可能是這段不順的感情或者單相思讓你遭受打擊,不想再次遭遇,所以感覺自己就是最好的歸宿,殊不知你的歸屬還在等待著你。

    二、問題解決方案

    第一、如果被逼婚怎麼辦

    1、父母逼婚安排相親,首先你不要排斥,不要說不合適,所有的不合適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是不是正真的合適,就如同買鞋需要試穿一樣。所以你要嘗試去接觸,才可能產生愛情。

    2、如果父母平時嘮叨,你切忌不要反對或者表現的很煩躁,那樣越會適得其反,讓他們覺得你不想結婚而更加焦慮。

    3、你真正的歸宿未必一定是自己親自去認識的,所以可以和父母談談心,說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女孩,萬一你的歸宿就是父母認識的哪個大家閨秀呢,萬一你們的緣分就需要父母這個橋樑呢。

    第二、自己喜歡單身,而且成癮

    1、可以多看看愛情片,嘗試解除自己心靈的寂寞,嚮往美好的愛情,讓自己有種想愛敢愛的衝動。這樣你才能不孤獨,而且你會為了給自己未來的愛人一個好的生活而倍感壓力,有種發憤圖強的衝動。

    2、嘗試和別人生活在一起,無論是男女朋友,化解自己一個人生活的習慣。讓自己感覺一個人生活不習慣,相當於戒毒一樣戒掉自己單身癮。

    三、也沒有讓自己滿意的自己

    俗話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是海洋,人無完人....等等,我同樣感覺自己不讓自己滿意,但是我還是成家了,雖然至今未立業,但是我在成長,這個歷程是無法用言語和你表達的。但是你想要自己滿意,等你到了那個地步你會接觸到更優秀的人,你又會讓自己不滿意,那麼何時才是盡頭呢?所以只有不斷的努力和學習才能改變,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單身對這個有幫助麼?兩個完全不會干預的事情,所以你不必感到焦慮,慢慢成長,欲速則不達。

    四、總結

    生活是充滿美好的,充滿陽光的。一切都應該像美好的看齊,即使有阻礙的陰影,你也應該克服。美好的明天也是自己奮鬥、努力出來的。改變自己的一些錯誤想法, 多向正面、陽光、積極的生活看齊。

  • 19 # 皓天音樂匯

    中國人的春節,號稱一次盛大的人口大遷移。可如今,回到家的年輕人,不再表現出很興奮的感覺,反而逐漸把過年當成一種精神上的負擔。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對話往往以一句“新年快樂”開頭,緊接著便是一連串“暴擊”:“有物件了嗎?”“結婚了嗎?”

    當中國式逼婚到遇上農曆新年,已然成為了飯桌上不可避免的話題。2019年開始,80後全面奔四,90後也全面奔三,80、90後單身男女回家團圓,免不了也繞不開被逼婚的現實。

    保持單身已不僅僅是“中國現象”,還逐漸顯示出世界性潮流。希臘、日本和瑞典的婦女平均生育年齡已經超過30歲,美國、德國、加拿大和荷蘭等國的平均結婚年齡也一直在穩步上升。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在推遲婚育時間,以此保持單身生活。“現在你可以把自己活成50多歲的老小孩。”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截至2018年年末,中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人口性別比為104.64:100,也就是平均104.64個男性對應100個女性。

    越長時間保持單身,可能就越意味著生育年齡的推遲。

    從人口出生率來看,2018年人口出生率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兩孩”政策在2018年釋放效應弱化,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於上年。

    與不斷被推遲的結婚年齡、生育年齡相適應,人口的衰老與減少也正在發生。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除去移民,美國、日本和整個歐洲的人口都在減少;到2050年,4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都將減少,一些國家甚至將下降15%。全球預期壽命也將從2015年的大約70歲上升到2100年的83歲。

    而在中國,受到傳統的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深深束縛住了上一代人的思想。用“剩男剩女”來形容單身男女,無形給年輕人施加了精神壓力。事實上,低生育率目前並不只是發達國家的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也不樂觀。以巴西為例,該國女性的生育年齡較10年前有所推遲,新生兒數量也呈下降趨勢。

    低生育率帶來最大的負面效應就是人口老齡化。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

  • 20 # 不找了i

    轉眼間,90後就奔三了。

    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外界的評價、自身的要求、生活的壓力都讓我們想象著30歲所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而當你三十歲又沒結婚,就會開始面臨父母親戚明裡暗裡的逼婚。

    逼婚的第一步是語言:

    邏輯簡單粗暴——

    “比你小的xx,孩子都快生了”

    “和你同歲的隔壁xx,他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

    “你都30歲了,你說說,怎麼辦吧?”

    第二步:安排各種相親

    不論歲數、職業,也不考慮本人意見,就把相親安排上了,見了面吧,他們會說:

    “你接觸接觸再說啊,你不接觸怎麼知道不行”“對方不是挺好的啊,你怎麼還是看不上”“主動點,為什麼沒反應”“你自己的問題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為什麼只邀請劉備,因為他的皇叔身份特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