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2016年拍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急診科醫生電視劇第26集可以看到何建一主任親口說)能預測當時的新型冠狀病毒和現在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隻字不差?真的有那麼神的醫生嗎?還是2016年拍攝之前就已在某地醫院臨床發生過?
3
回覆列表
  • 1 # 寶寶海綿

    流感病毒這玩意就不新鮮,每年都有,各個國家也頻繁發生,集中在秋冬季。

    我記得這個電視劇說的病毒也不是冠狀病毒。

  • 2 # 上官愛透

    雖為新型冠狀病毒,但它的“親友”可不新,全國各地時常發生類似的病毒。就以2002年中國的非典為例,就和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很相似。所以說《急診科醫生》這部劇還是值得推敲的。

  • 3 # 綜合影音娛樂

    《急診科醫生》裡的劇情,電視劇中提到的症狀與目前的疫情情況頗為相似,且病名都跟現在的疫情名稱一樣,一時間被網友譽為是“神預言”。這可能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啊!一個電視劇中的病毒居然穿越般地出現在了3年後的武漢。

    在我看來當年這部電視劇的神預言是一種巧合而已,事實上冠狀病毒有很多種的,非典也是一種,因為這是一部講述醫療的劇,當時拍這部電視劇為了劇情需要隨便塑造一種跟非典大同小異的病毒在正常不過了!當時現實生活中也沒有真的出現這個病毒!

    近幾年播出了不少類似於9《急診科醫生》這樣的醫療題材電視劇,給大量觀眾普及了許多醫療常識。讓觀眾知道在發現傳染性病毒的時候需要怎樣簡單的預防和處理。因此在經過這個巧合之後,有很多人希望多拍一些關於醫療的電視劇,因為這對我們瞭解醫學知識和提前預防有極大幫助。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華人民的心,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面臨極大考驗,依然選擇堅守崗位。

    我們要向他們致敬,感謝這群逆行人!同時也在這裡吶喊一聲“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4 # 小霸王娛樂觀

    《急診科醫生》中與現實高度相似的劇情,讓不少網友感嘆“神預言”。

    劇中,在發現病毒後,為了避免大面積的傳染,急診科進行了隔離,和現在醫院的情形差不多。市裡緊急調動大批警察和疾控防疫人員進入醫院,對急診科進行隔離處理。

    現在劇中的場景已經搬回到現實中了,為什麼17年的電視劇能夠預測新型冠狀病毒,這要從近幾年電視劇的題材說起。

    近幾年播出了不少類似於《急診科醫生》這樣的醫療題材電視劇,給觀眾普及了許多醫療常識。讓觀眾知道在發現傳染性病毒的時候需要怎樣簡單的預防和處理,因此這樣的預測也不足為奇。

    但劇中的新型冠狀病毒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細看劇情可以發現,劇中“新型冠狀病毒”的靈感主要來自於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與其說是“神預言”倒不如說是還原現實。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問題的認識。

  • 5 # 啊瘦醬vv

    最近一段時間,相信大多數網友都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每天重要的消遣之一就是刷劇。

    此前就有網友在重溫2017年播出的《急診科醫生》時,發現劇中有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情節,隨著“神預言”的短影片片段傳遍網路,網友還注意到就連不得不宣佈封城的舉措也跟現實如出一轍。

    電視劇能做到未卜先知嗎?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於電視劇能不能做到未卜先知,恐怕還要劃上一個問號。

    在《急診科醫生》的“神預言”片段中,王珞丹飾演的江曉琪接診了兩名有非洲烏干達旅行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患者有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肺部也有相應病變,看起來跟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很相似。

    但冠狀病毒其實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之前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病毒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在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之前,都可以稱為新型冠狀病毒。

    根據該劇的出品時間2016年來看,劇中提到的“新型冠狀病毒”在時間線上更接近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病毒)。

    這種病毒2012年9月被確認,2015年5月首次傳入中國廣東惠州地區,雖未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但也讓當地居民產生了一定的焦慮情緒。

  • 6 # 影視匠心

    劇中有一個情節,講述急診科來了兩個從非洲烏干達歸來的發燒的石油工人,高燒38度,伴有咳嗽,呼吸困難潛伏期一個星期。見多識廣的江曉琪一眼就斷定該現象為新型冠狀,認為此種病毒與SARS病毒十分相似。但是也不能確定傳播途徑,所以作為一個經驗老道急診科醫生,立即採取有關防疫措施:馬上隔離,馬上上報,標本馬上送檢。對醫院馬上採取隔離,關閉急診通道。通知相關單位立即出動,檢疫消毒!好在,預防隔離及時,在他們的努力下,最終化解了一場危機。

    今日,我們正面臨新型冠狀肆虐我們祖國大地,我們中華民族也應該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共同抗疫,早日打破這層魔罩。恢復我們祖國大好山河往日的神采奕奕!

  • 7 # 熬夜提神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有一段劇情是關於新冠狀病毒,因為病毒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疫情相似名字又一樣所以很多人說電視劇有預見性,其實並非什麼預見,這次的疫情只所以在冠狀病毒前面加新字,是因為之前已經有過類似的病毒,對我們影響最深的應該就是2002—2003年的SARS,SARS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coronavirus),病毒粒子多呈圓形,有囊膜,外周有冠狀排列的纖突,分佈於細胞漿中,呈圓形,病毒直徑在80~120nm之間。

    在廣州地區和北京地區的尸解肺組織標本感染的Vero-E6細胞中均查見大量的病毒顆粒,多呈圓形,直徑在80nm左右。

    而SARS所產生的影響和政府採取的隔離措施與現在的新冠病毒類似,所以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應該是借鑑了SASE的情況。

  • 8 # 王民小白兔wmxbt

    有見解,是的,雖然沒有一字之差。但它告訴我們,如果能向電視刷中的急診科醫生一樣,對源頭急時處理,應對。把火苗撲滅,其效果,作用是不一樣的。

  • 9 # 開心如此簡單88

    因為對於傳染病這個事情來講,很多人對他了解的都不是很多,根本不存在預知的可能,這是一種醫學的常識

    肺炎新型冠狀病毒,他是隻是一種命名,透過呼吸道傳播的一種病毒,就像以前的非典一樣也是透過,人傳人呼吸道傳染的一種肺炎,他也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種,就是因為肺炎而已,就像現在的病毒也是一樣,只是一種命名而已,根本不存在一種巧合,一種預知的可能,存在的

    所以我們多瞭解一些傳染病方面的知識,特別透過呼吸道傳染的一種知識,對於我們自身的安全是有很大的保護作用,就像戴口罩一樣也是一種預防,不但能預防飛沫傳染,還能預防一種普通的感冒啊

    只是很多人不喜歡他不喜歡戴,但是為了安全還是要帶著他

  • 10 # 康復路上的小楊

    隨著目前新型灌裝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持續增加,全國上下都投入了積極的防疫抗疫戰中。就在最近,有網友發現,早在2017年,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就曾提到類似的病情,與如今的情形有著不少雷同之處。

    在2017年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曾提到一種病毒,它和SARS非常相似,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發病症狀包括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

    除了病毒的型別、症狀等被“預言”,一些劇情也與現實驚人一致,例如最後封急診室、封醫院、發展到“封城”等等,令重新溫習該劇片段的網友感覺“不寒而慄”。

    《急診科醫生》由鄭小龍導演,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主演,2017年首播。

    劇中,一位患者因胸痛﹑咳嗽等症狀去醫院檢查。王珞丹飾演的江曉琪醫生指示需要去隔離室進行觀察。此後,患者體溫持續升高,隨同來的朋友也開始出現病症。江曉琪隱隱預感到情況嚴重,急診科主任商討、會診後證實,該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幸運的是,劇中在英國留過學的的江曉琪,迅速通報醫院高層,並向市政府彙報,在查詢到了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資料後,取得政府支援後,果斷啟動一級響應,最終控制住了疫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病毒剛被發覺時,關於是否第一時間封閉急診室、封閉醫院,江曉琪與張嘉譯飾演的何建一主任有一番爭論。

    江曉琪認為,病毒具有強傳染性,“這個病要是從我們醫院傳出去,誰負責任都晚了”!

    急診科主任何建一有顧慮,他認為院內前不久剛經歷了一次感染事故,在尚不確定這一病毒的具體性狀、傳染性、治療方式等資訊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封鎖醫院,有可能弄得人心惶惶。

    但江曉琪極為堅決,“這跟上次完全不一樣,這有可能是整個醫院,甚至整座城市的事”。

    在請示了行政管理部門後,醫院封閉,切斷了進出通道。

    電視劇中,醫院封閉的第一時間,當地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對醫院進行全方位消毒,對接觸人群進行逐一排查,同時對醫院進行封閉等。

    這樁樁件件如今看來,讓人直呼電視劇宛如“預言”。

    更與現實相近、或準確說遠遠高於現實的,是醫生的付出。

    在宣傳《急診科醫生》時,張嘉譯曾表示,那是他第三次涉足醫療劇。飾演醫生帶給他最大的觸動是:“那是個神聖的、值得所有人肅然起敬的職業。”

    “比如急診科醫生,職業性質要求他們非常全能,可以說是醫生中的‘雜家’,每天面臨的都是生與死的考驗,醫生的一個決斷,一個失誤,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隨時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說起來好像很平常,但那確實是他們經常做的事,真的是24小時連軸轉,精神高度緊繃的24小時。”

    事實上,2017年播出的《急診科醫生》,並非第一部提到“冠狀病毒”的電視劇。早在2014年,另一部電視劇也有類似劇情。

    那就是由趙寶剛導演,任重、張儷、張鐸、杜江等主演的《青年醫生》。

    《青年醫生》中,也出現了“疑似冠狀病毒感染”病例,醫生囑咐儘快備齊所有的醫療器械。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所謂電視劇“預言”,無非是編劇對生活的觀察與提煉。兩部中國產劇不約而同提到“冠狀病毒”,足見這一病毒曾是多少華人的心頭之殤,以致於編劇們都以此為創作的素材。

  • 11 # 然然看劇

    電視劇神預測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因為社會環境一直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有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只是機率問題和時間問題。

  • 12 # 曉軍影視剪輯

    在我看來當年這部電視劇的神預言是應該不是巧合,事實上冠狀病毒有很多種的,非典也是一種,因為這是一部講述醫療的劇,當時拍這部電視劇為了劇情需要隨便塑造一種跟非典大同小異的病毒在正常不過了! 肺炎新型冠狀病毒,他是隻是一種命名,透過呼吸道傳播的一種病毒,就像以前的非典一樣也是透過,人傳人呼吸道傳染的一種肺炎,他也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種,就是因為肺炎而已,就像現在的病毒也是一樣,只是一種命名而已,一種預知的可能,存在的。

  • 13 # 戴先森呀

    我認為並不是預測,而是一種巧合罷了,該電視劇全篇都是以醫生拯救一些古怪稀奇的病為看點,越是古怪不常的病越是吸引觀看者的眼球

  • 14 # 我心飛翔看電影

    這是編劇創作作品時的一種巧合。現實中有那麼神的醫生,其實也不說是神,是專業醫生的敏感,對傳染病的敏感。當一個地方連續出現症狀相似的病人集中出現,就可能是傳染病。武漢新冠狀病毒肺炎發現之初,醫生都在微信群裡,釋出為疑似SARS肺炎。2016年拍攝之前的2003年,不是有非典SARS嗎?電視劇編劇應該是參考了非典,把致病源定義為新型冠狀病毒,普通冠狀病毒,殺傷力沒有那麼大,所以是新型冠狀病毒。以前沒發現過的病毒,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有過2003年非典,應對跟現在差不多。但是現在情況比非典更嚴峻一些,非典是得病就發熱,現在是帶病毒不發熱,有潛伏期,傳播速度也快。加上病毒爆發期是在春節,人員流動頻繁,更易傳播。所以電視劇也是來源生活,劇情跟現實一樣,也是一種巧合。

  • 15 # 柏哲愛剪輯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了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

    現在很多人感覺到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第26集真是2020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神預言。為什麼?

    因為,2020年的武漢肺炎,新型冠形病毒肺炎,真是被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的片段“神預言”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

    “新型冠狀病毒、發熱、咳嗽、跟SARS非常相似,感染的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

    近日,很多人找到了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裡的劇情,電視劇中提到的症狀與目前的疫情情況頗為相似,且病名都跟現在的疫情名稱一樣,一時間被網友譽為是“神預言”。

    江曉琪詢問後才得知,兩人一起從非洲烏干達回國後就感到身體不適

    江曉琪找來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張嘉譯 飾),經商討、會診後證實,該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這種病毒的症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發燒等,接觸過的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這些劇情與現實中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常相似。

    除了病毒的型別和症狀被“預測”之外,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也出人意料地與現實相符,比如最終關閉急診室、關閉醫院、等等。

    這一情節出現在《急診科醫生》的第26集,劇中,一位男子感到身體不適,朋友帶他去醫院檢查,被診斷出胸痛﹑咳嗽等症狀。此時,王珞丹飾演的醫生江曉琪,在初步診斷後發現不妥,指示病人去隔離室進行觀察。沒想到,病患體溫不斷升高,連陪同而來的朋友都有一定症狀。

    江曉琪詢問後才得知,兩人一起從非洲烏干達回國後就感到身體不適。

    江曉琪找來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經商討、會診後證實,該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症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發燒等,接觸的人可能都被感染。

    劇情還說到,疫情愈來越嚴重,醫院開始封鎖並關閉急診室,停止一切人員流動。

    劇情變成了現實,讓不少網友感嘆“神預言”。但如果細看劇情可以發現,劇中“新型冠狀病毒”的靈感主要來自於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與其說是“神預言”倒不如說是還原現實。

    《急診科醫生》於2017年10月上星播出,該劇由鄭曉龍、劉雪松聯袂執導,根據點點原創劇本《人命關天》改編,娟子編劇,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領銜主演。該劇也是此次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宣部及國家廣電總局緊急協調向湖北贈送版權的多部電視劇之一。

    導演鄭曉龍曾透露,為了客觀展現醫療現實,劇組請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專家幫助《急診科醫生》審改劇本,還請北京協和醫院專業派出了專業的醫生、護士團隊,全程跟著《急診科醫生》劇組,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支援,甚至很多劇中的角色也是由真正的醫生護士扮演。

    那麼,2017年電視劇《急診科醫生》 ,真是2020年“”新型冠形病毒神預言嗎?

    其實,《急診科醫生》不是什麼神預言。不過也不是憑空想象,為什麼?

    這個沙特新型冠狀病毒與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冠狀病毒。

    武漢的名字新型冠狀病毒

    不過,張嘉譯、王珞丹等扮演的急診科醫生也準確地進行了及時的應對和處理,劇情於當下有一定科普作用。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華人民的心,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面臨極大考驗,但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廣東衛視從1月27日起就排播大型醫療情感劇《急診科醫生》,向白衣天使們致敬。

    由王珞丹、張嘉譯主演的《急診科醫生》第26集真是“神”了!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 16 # 經典微電影

    我覺得這個事情就像有的電影片頭都會加上本片純屬虛構!這個只是巧合而已,沒有必要去當真,那2020世紀末日電影怎麼說呢!看看就好

  • 17 # 樂樂撩影視

    正好我在追這部劇,還是有點發言權的。雖然都是急性傳染,都有冠狀病毒,但現在的病毒是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說冠狀病毒早就有了。江曉琪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遇到的情況也是五花八門,傳染病也只是其中一種急診情況而已。總之,劇情需要!

  • 18 # 大朋友小朋友

    怎麼能用“預測”一詞呢?

    不要把巧合當成必然,講醫療的自然是新病例因其前所未有才更加吸引眼球,宮鬥劇影視作品中有很多養生的偏方甚至是妃嬪彼此加害的段子,都是為了劇情需要。

  • 19 # 追劇人1

    2017年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真是2020年“”新型冠形病毒神預言嗎?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了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

    現在很多人感覺到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第26集真是2020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神預言。

    因為,2020年的武漢肺炎,新型冠形病毒肺炎,真是被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片中王珞丹她們“神預言”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

    近日,很多人找到了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裡的劇情,電視劇中提到的症狀與目前的疫情情況頗為相似,且病名都跟現在的疫情名稱一樣,一時間被網友譽為是“神預言”。

    江曉琪詢問後才得知,兩人一起從非洲烏干達回國後就感到身體不適

    江曉琪找來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張嘉譯 飾),經商討、會診後證實,該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這種病毒的症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發燒等,接觸過的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這些劇情與現實中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常相似。

    除了病毒的型別和症狀被“預測”之外,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也出人意料地與現實相符,比如最終關閉急診室、關閉醫院、等等。

    劇情變成了現實,讓不少網友感嘆“神預言”。但如果細看劇情可以發現,劇中“新型冠狀病毒”的靈感主要來自於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與其說是“神預言”倒不如說是還原現實。

    那麼,2017年電視劇《急診科醫生》 ,真是2020年“”新型冠形病毒神預言嗎?

    其實,《急診科醫生》不是什麼神預言。不過,也不是憑空想象。

    這個沙特新型冠狀病毒與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冠狀病毒。

    武漢的名字新型冠狀病毒。

    不過,張嘉譯、王珞丹等扮演的急診科醫生也準確地進行了及時的應對和處理,劇情於當下有一定科普作用。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華人民的心,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面臨極大考驗,但依然選擇堅守崗位。

    由王珞丹、張嘉譯主演的《急診科醫生》

    建議馬上去看。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20 # 雲錢包活出自己的精彩

    未來三年,是生意人最困難的三年!

    創建於 2020年01月09日

    每有一批舊人倒下,必將有一批新人站起來!

    這是歷史的鐵律!

    如今的中國,什麼人在倒下?什麼人在崛起?

    讀完此文你就懂了!

    1

    改革開放的40年以來,也就是中國經濟的上半場,商人地位迅速上升,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擁有者。如今可以說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40年前,我們開始實行市場經濟,社會出現了下海經商潮流,當時做生意只需要膽子大,那些敢行動的人,都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經商創業的道路。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當時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中國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做生意變的更加簡單了,只要有一根網線就可以開業了。

    的確,這兩股經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給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全民創業的過程,也一定會被歷史銘記。

    然而到了今天,我卻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象:天下似乎沒有好做的生意了。

    這是為什麼呢?

    一針見血: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傳統的生意人(商人)之所以存在,因為他們充當了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橋樑作用,他們存在的價值是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但是他們並沒有給產品提升附加值,這個僅存的價值正在被網際網路完全取代,尤其是隨著AI/5G/區塊鏈的到來,未來商品可以實現無障礙流通。

    傳統商人正在被時代徹底淘汰,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

    2

    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的社會結構,自古以來都是用”士農工商“這四個字描繪。“士農工商”分別指的是四民,即: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意思是這四種人是社會的基石,

    要是從排名上看,讀書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後,這是非常科學的結構,也是中國社會賴以穩定的基礎。

    為什麼要把商人排到最後呢?

    《漢書》中這麼寫道:“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田,猶賤賣以賈……驅民而歸之家,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

    意思是:農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裡有田地,也要賣了去從商。要讓農民歸田,工匠去做工,讓每一個人歸根本來的位置,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商人的流動性和投機性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經濟的繁榮,但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想繼續往前發展,還必須讓每個人各歸其位。

    因此,中國曆朝歷代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我們一直是一個“重工重農輕商”的社會。

    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商業實在太落後了,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商品,更談不上商品的流通了。

    後來這個口子一下被打開了:在經歷了“下海經商”和“網際網路創業”的兩股浪潮之後,我們的周圍不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還把商品賣到了全球。

    但是如今,我們又陷入了商業過度繁榮帶來的種種危機,其中最大的危機就是價格戰:

    不管什麼樣的產品,總有更低價格的產品出現,假如成本是7塊,你賣9塊我就賣8塊,你賣8塊我就賣七塊五,有人甚至六塊八虧本也願意賣,因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後自己獨吞市場。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我死可以,但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寧可大家一起死,也不願意看到有人活。

    這叫“搶別人的單,斷自己的路。”,也叫“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價格戰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家要死一起死,如果人人都有生意做,其實也就意味著,人人都沒生意做。

    淘寶上很多東西賣19.9包郵,已經夠便宜了吧?拼多多上面乾脆賣9.9包郵!而最近倒閉的淘集集,更是低到讓人不敢相信,於是把自己幹破產了。

    這些平臺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網際網路存在的價值就是要無限拉底商品的利潤。

    未來還會有更多平臺誕生,未來無論我們做什麼,總會有其它平臺或者商家跳出來,賣的比我們更便宜。

    未來的競爭一定會越來越激烈,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產品的利潤都會歸零。

    利潤為0的時代,怎麼還會有商人存在呢?

    3

    未來3年,大量的商人將消失。但是有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來,這是歷史鐵律。

    當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時候,各種新個體將紛紛崛起,這些個體包括有文化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識分子,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等等。

    這些人才是中國未來真正的脊樑!

    在之前這些個體都是被商人壓抑的,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服務的客戶,唯有賣身於各種商業組織,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都能精準找到自己的客戶,尤其是隨著區塊鏈的發展,他們創造的價值可以被精準記錄並且變現。

    在中國經濟的下半場,社會結構將從“物質架構”向“知識架構”轉變,未來我們已經不缺物質,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們缺的是精神糧食,是知識型產品。

    未來所有的物質產品,要麼就是0利潤,要麼就是免費提供,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按需分配,我們一定能進入這個狀態。

    因此如今產品越來越便宜,人卻越來越貴;同時資源越來越共享,人才卻越來越稀缺。這折射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趨勢:人才資本正在崛起。

    人力資本正在超越土地資本/技術資本/裝置資本等等,成為第一生產力,當人才成為一個企業最關鍵的環節後,它的稀缺性將推動自己身價上漲,於是一部分利潤也將從資本方轉移到“人才”方。

    未來社會將誕生大量自由職業者,無數平臺的崛起,使你有機會參與創造和價值輸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點、越有特長,就越不需要依附某個公司。

    今後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而那些始終找不到定位的人,只能依附於組織的安排才能生存,他們必將淪為社會的最底層。

    國家已經看到到了這個趨勢,先後出臺各種政策支援個體經濟的發展,從稅務到社保,以及法律等等,從之前的針對公司為主,慢慢變成針對個人為主。

    4

    未來是一個三無的世界

    1:無生意可做,之前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生意人”去對接,而網際網路把使“供給”和“需求”精準連線了,“中間環節”和“賺差價”都不存在了,所以就沒有生意可做了。

    2:無工可打,之前的人只需要在公司裡執行命令己可,這就是打工的本質。而隨著公司的平臺化以及個體崛起的大勢,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併發揮特長為社會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3:無機可投,之前社會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讓很多人靠投機去賺錢,而未來是大資料時代,每個人的行蹤都將被追蹤和記錄,我們必須適應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展開活動。

    生意人的大量消失,意味著未來社會是靠勞動創造財富,而不是靠投機創造財富,這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根本體現。

    個體崛起,也將中國經濟下一輪繁榮的基礎,如果把中國經濟比作一場人體的血液迴圈,那麼個體崛起將使人體的毛細血管更加豐富,所有整個人體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大大增強。

    中國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我們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最好的好時代裡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點評

    工業化的價值主要是由生產者創造的,

    而智慧化的價值主要是由消費者創造的。

    一旦我們沿著工業化去思考智慧化,就會陷入無路可走的死局之中。

    因此,關鍵是認知。關鍵是大家要發現與承認大家才是創造智慧化的主體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宮》有沒有什麼虐哭大家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