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21 # 阿菲LY

    每個朝代設定的官員職稱不一樣,相國,丞相,宰相,到明朝朱元璋時廢除了丞相制到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基本上是一樣大的。

  • 22 # 風槍

    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后,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宰相名目最多,有: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議、豫)朝政、參知政事、同掌機密等等.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但漢代的丞相為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為多人共事為相.中國的宰相在歷代王朝有不同的稱謂.下表是詳細參照:王朝宰相內容商相周冢宰天官之長、即太宰秦、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司徒—輔佐皇帝、總攬政務、統率百官

    大司馬—司掌軍事

    大司空—統率御史(監察官)三公東漢司徒太尉司空丞相即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所改稱

    實權移至尚書,成為榮譽職三公↓尚書皇帝個人秘書魏、晉丞相復置三公,錄尚書事尚書之最高職位,尚書令門下侍中中書令尚書先任者皇帝側近皇帝秘書長唐尚書令侍中中書令尚書省長官門下省長官中書省長官三省長官↓尚書僕射侍中中書令由於太宗曾任尚書令,後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書僕射為長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肅宗至德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北宋同平章事,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南宋丞相將僕射改稱為左右丞相元丞相廢除尚書省,只置中書省,仿照北方風俗,右丞相較左丞相高明丞相由於丞相胡惟庸專權而廢止,內閣大學士皇帝秘書兼教育官員清內閣大學士最高行政機官內閣首長↓軍機大臣軍機處首長,內閣總理大臣仿日本製度

  • 23 # 仰天傾扇

    總體來說,宰相是個制度,丞相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制度起於春秋時期,完結於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內閣”(文淵閣處在宮內,故名內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 24 # 子非鹹魚

    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史傳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太宰與相就合稱為宰相。

      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官員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遼朝早期設北、南面官,有所謂北宰相、南宰相,有學者認為是可汗之下統帥部族的首領,非宰輔性質,存疑。

      丞相與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定丞相。西漢建立,承襲秦制,設定有丞相,至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這段時間有220年,是歷史上丞相這一官職設定最久的時期。

      自哀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這200餘年間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復設並任丞相,但時間很短。魏晉南北朝370年間,除東晉初年、北朝較短時間外,不設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時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朝於中書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廢丞相的1600年間,丞相的設定斷斷續續,作為官名的丞相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並不長。

      秦漢時期尚無官品制度,因此秦漢的丞相沒有官品,但丞相是百官之長,其官階是最高的,當時的官階是用秩俸來顯示的,丞相的秩俸號稱萬石。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官人法制度為每個官職設計了任用的資品要求,任官所需要的資品被人們稱之為官品,丞相官品為一品,它的意思是丞相需要由最優秀的人來擔任。

      梁武帝改革,為官品加註,“帝於品下注一品秩為萬石”。這樣官品就有了官階的含義,一品官,就是國家組織中最高的官。唐代的左、右丞相是由尚書左、右僕射改置的,所以其官品從原來的官品。唐代的左、右僕射官品為從二品,左、右丞相的官品也就是從二品。宋代的左、右丞相也是由尚書左、右僕射改置的。南宋乾道8年之前,尚書左、右僕射官品為從一品,改為左、右丞相之後,代替了原來三省長官的地位,官品上升到正一品。元代的丞相官品亦為一品。

  • 25 # 一生精進

    丞相與宰相的區別

    總體來說,宰相是個制度,丞相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制度起於春秋時期,完結於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內閣”(文淵閣處在宮內,故名內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歷代宰相制度介紹: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了一批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為副。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幹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過最後是不是跟郭芙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