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雨yp
-
2 # 親子陪伴蘭怡C
孩子總愛爭第一,證明孩子爭強好勝,事實上喜歡增強好勝的人都會比較有成就的,我比較熟悉的明星裡有章子怡,周迅,因為她們好強,所以在娛樂圈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她們幾乎囊括,金雞、百花、華表,金像,金馬等影后,影后大滿灌。
輸了就愛發脾氣,父母要告訴他,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最好找出孩子的偶像,告訴他,偶像也是要經過失敗之後才能成功的,事實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
-
3 # 綿媽育兒
我家孩子也是,玩個遊戲要是輸了就扔東西。跑步追不上半路就不跑了。我想孩子大概都有這個需要反覆體驗挫折的階段吧。一般就等他鬧騰,鬧騰完了,我就抱抱他,問他還想玩嗎。他要想玩我們就繼續,不想玩了,我們就收拾了下次再來玩。
有時我也學他那樣,輸了就哭鬧,他有點不知所措地看著我,有時會過來安慰我。
我們就這麼玩著,偶爾讓他贏,偶爾等他哭,偶爾學他哭。反反覆覆地,現在他似乎要比之前能接受失敗了。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孩子無意中看到了,他跟我分享了他們班上一個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子就如同問題所描述的一樣,凡事都要爭上游,受不了一丁點挫折和失敗。恰好這個男孩子的媽媽我們認識,私下還一起結伴出去玩過。其實,從他媽媽身上是可以看到一部分答案的。他的媽媽就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她自己也承認在工作中如是,生活中亦如此。因此,她兒子的這種凡事都喜歡爭第一的心態,就是從媽媽身上學到了一部分。
其實,我想說的是,爭第一沒有錯。但是請記住:強中更有強中手,你不可能事事都能得第一的,有些第一需要付出心血,比如好的作品。有些第一你也萬萬不能去爭,比如最沒有禮貌的冠軍,這樣的第一還是算了吧。
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理性看待生活和學習中的排名。爭強好勝用對了方向和寬度,那就是積極向上,用錯了可就變成一種阻礙自己進步的絆腳石。
-
5 # 嬌女子143380430
孩子愛爭第一到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對於孩子的引導非常關鍵的是要明白他需要什麼,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讓引導有用。你提到了兩個現象,一個是哭,另外一個排斥比他好的小孩。
針對哭,首先要和她一起分析輸的原因,該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揚,對於不如別人的地方一定要告訴他提高的方法。排斥比他好的小孩,實際上是他對“不是第一”的恐慌,對其他人針對結果反應的一種擔心。所以,家長的引導應該是以消除他的擔心為主,讓他感受到周圍的人不會因為比賽結果而不愛他。
中國人都有“狀元”情結,每年高考中考結束後,各地區的高考狀元、中考狀元的成才路讓人應接不暇,行行出狀元的觀念更是將“爭第一”變成了一個普適的價值觀念,一旦狀元得中,就是光宗耀祖、不免“春風得意馬蹄疾”了,於是孩子在這樣的價值觀的導引下,爭第一被認為是上進心的表現而被加以強化而無限放大,致使孩子不顧自身實際情況評測自己,而盲目爭先,最後會迷失自己。
一次聽一位專家的講座,專家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重點中學的優等生突然有一天跳樓自殺了,他的自殺令人匪夷所思,乃至引起了地區性的震盪,地區的教育局、婦聯等機構立即組織心理專家對他的同班同學乃至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因為孩子是班長,社會性好,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家庭環境也很開放,他都自殺了,別人怎麼辦?事後人們在他的寫字檯上找到了他的臨終遺言:明天的化學考試我再也不想考了!一場小小的考試緣何成了壓垮這個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無外乎是他在對自我的檢測中發現自己無法保證能再次考得第一名,而不能獲得第一名是他在心理上無法承受的。
盲目爭第一摧殘了一個花季少年的生命,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而孩子的“爭第一”思想的源頭都是來自於父母,是父母爭強好勝思想的體現和延續。
一次和一位媽媽聊天,她說很苦惱,因為她3歲的孩子總愛爭第一名,吃飯要第一個吃完,跑步要比別人跑得快,如果不能得逞,一直就會哇哇哭,而且那架勢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能勸住的,鑑於生活中總會有先有後,所以這樣的故事在她家裡經常上演,令她不勝其煩。
這位媽媽是很值得表揚的,她已經意識到上孩子總愛爭第一,總是將第一名作為自己成功的標杆其實並不可取。
我說是不是媽媽平時要求比較高啊?
她說不是啊。如她在幼兒園吃飯總是最後一個吃完,我讓他倒數第二就行了,也沒有讓他一定要第一啊。
是的,這個家長算好的,沒有不切實際的提出要孩子爭第一的目標,但是細細分析,倒數第二的目標還是將眼光盯住了別人,而不是在提高自己的吃飯速度上,還是將別人吃飯的速度看成是自己前進的目標,一旦成功,孩子會發現還有人比他快,一直處在這樣不安全的發展狀態中,這樣孩子的發展靠的是一種外在動機,這會直接導致孩子的嫉妒(他比我快!)、受挫能力差(為什麼他比我快?)、虛榮(我超過他了)等不良心理。
有很多家長其實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典範,《愛的誤區》作者胡萍在書中描述了一個自己孩子的事件。孩子總愛考100分,一次沒有考到,在家裡鬱鬱寡歡,悶悶不樂,胡老師怎麼做的呢?直接跑到學校去跟老師說,以後不要給孩子100分了,哪怕他全對,也要找藉口扣掉幾分。因為胡老師意識到100分,爭第一的觀念已經成了孩子的唯一追求了,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了,分數本來就是檢測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如果偏移了這個目標,100分其實就沒有意義了。
無獨有偶,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給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題詞——“不要考100分”。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說:“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們要多做練習,要多學幾個星期。等他們長大以後,多得的這一二十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壞的作用……讓他們淪為考試的機器。”
當代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在大學裡流傳著一句話,男生必看王小波,女生必看周國平,我有點孤陋寡聞,大學期間並未涉獵,但在育兒中偶然看見了他的《寶貝,寶貝》從此成了他的粉絲,他的部落格也是每篇必讀】最近寫了一篇博文“優秀第一,成功第二”。在他看來,優秀是一個人天賦的各種能力的最大發展,而成功是需要外在條件的,優秀不一定會帶來成功,但是不優秀的成功是無意義的,因為不優秀的成功必定是靠溜鬚拍馬才能獲得,而且也不能長久。所以追求優秀實際上就是發展自己的能力,至於成功,則是優秀的副產品。
由此對於孩子來說,每個人的天賦能力是不同的,不能總是拿第一來要求孩子,讓孩子很好的發展自己的天賦能力,並且學會欣賞別人的成功,這才是現代人的必備素養。
-
6 # 鐵蛋媽媽親子溝通
爭強好勝,輸不起的孩子其實是想要內在的成就感並非常享受這種成績感。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接受自己的錯誤,要接納孩子的錯誤,孩子氣餒的時候,要接納孩子的感受。
首先孩子的心情需要被理解,這個時候內在的壓力,挫敗和恐懼才能被釋放出來。 有時候一句輸了心裡可能會不好受,心裡想堵了一塊石頭一樣呼吸困難,確實很沮喪。
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接納孩子的錯誤和失敗,並且要意識到這是每個人學習新東西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錯誤和失敗其實也是一種發現,讓我們知道以前沒發現的情況。
我們父母是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失敗的,如果我們是一直自責的態度,那麼孩子是會觀察到的,那麼他犯錯的時候也會是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我們出來問題是要以解決問題為重點。要善待自己,孩子才會學會善待自己善待別人。
-
7 # 糯米麻麻Coco
我家孩子有段時間也是這樣的。去遊樂場玩滑梯,必須要排第一名,幼兒園跑步必須是第一個要到終點。去上學,也是她穿得最漂亮才行。就連吃飯這樣的小事情,還要跟爸爸媽媽比賽,看誰先吃完。發現這個苗頭之後,我會跟孩子講,衣服好看不好看是都是外表的,我們要看內心漂不漂亮,比如說有禮貌,愛乾淨,講衛生等。好多事情我們向著第一的目標努力,但是要是得不到也沒關係,只要加油了,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沒有得到第一名的時候,會跟孩子分析原因,怎麼去進步,向優秀的小朋友學習優點,爭取做得更好,下次得第一。
-
8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孩子們大多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適當的好勝心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過激,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其實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孩子長久這樣的心理勢必會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
孩子們爭第一的心理無非是受環境的刺激、家長的言行、老師的教育等因素。所以遇到時時處處都想爭第一,而且不得第一就發脾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並給孩子講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要學會坦然面對。告訴孩子:你完全不需要次次都是第一,其實努力的過程,超越自我的感覺會比得第一更美好,更讓人身心愉悅。
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過分強調孩子必須是最好的,必須去得第一。家長不要跟孩子說:你一定要爭第一。而是應該對孩子說:你一定要盡力。家長也不要因為孩子得了第一而誇大事實而誇讚個沒完。而是應該對孩子說:因為你這次努了,所以取得了好成績,我為你高興,繼續哦!家長也不應該為孩子偶爾的失利而表現出失望。不能跟孩子說:這次失敗了,下次一定爭取第一。應該對孩子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
9 # 高興媽媽聊育兒
我覺得這個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前一段時間我家孩子也這樣,跟小朋友一起玩,跑步的時候他就必須跑前面,如果人家超過去他就哭鬧;跟小朋友打鬧,他打了別人他就很高興,還說過一句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了,他就笑了。我當時很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後來從他的行為中我明白孩子是因為爭強好勝,總想戰勝別人。
那個時候,孩子經常會跟我說,我今天在幼兒園吃飯又得了第一名。在家吃飯的時候,看到我們快吃完了,他趕緊往我們碗裡夾菜,讓我們先別吃,等他吃完再吃。我們就經常跟孩子說,不一定什麼事情都得第一就是好的,比如吃飯,是吃飽吃好,消化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沒必要非得爭第一名。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就不是太在意這個了,我感覺孩子的心智發展了,也成熟了一點,瞭解了這些社會規則。我覺得家長可以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就好,不用太在意咯。
-
10 # 美羊媽咪
孩子爭強好勝的性格,認為第一就是最好的,能夠得到別人羨慕的目光。輸了自尊心強,就會用發脾氣哭鬧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有些孩子還不服氣,總認為別人有愧於當第一,而第一的名額只能是自己。
形成這種性格跟父母灌輸的思想也有關,凡事都跟別人爭個先後。而且父母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孩子做比較,讓孩子無形中有了壓力感,從而名次對孩子孩子來說很重要。
讓孩子知道名次是次要的,只要自己努力嘗試過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多多鼓勵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能夠讓他的心靈得到慰藉。
-
11 # 笑容悠然
追求完美,愛爭第一,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很多孩子天生就有追求完美的傾向。
但是如果孩子總愛爭第一,輸了就愛發脾氣,哭鬧,被批評了也會哭。如果家長不會引導,甚至鼓勵孩子爭強好勝,那麼就會變得過於追求完美,並滲透到各個具體的事情當中,形成不合理的習慣性思維。
如果想改變這種過於追求完美的性格,需要結合具體的事情,需要父母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上持續地滲透理性的思維,讓孩子形成新的習慣性思維。剛開始的孩子不會馬上接受,那麼就需要家長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或是轉移她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在這個過程當中持續不斷的滲透理性的思維,直到孩子,改變了自己的習慣性思維為止。 -
12 # 堯媽成長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爭強好勝,以博得他人更多的關注,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必過度緊張,更不可粗暴地打擊孩子,只要給予相應的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了!
所以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孩子的成敗。
其實孩子的爭強好勝對半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待,不允許孩子失敗,成功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驕傲,失敗了就成了給父母拖後腿,這樣的意識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將來怎樣直面面對挫折和失敗呢?
父母要時刻告訴孩子重在參與,名次不是最重要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難道將來孩子當科學家就前途大好了,當個殺豬的屠夫就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嗎?
也就是說,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積極面對挫折才是父母最應該重視起來的!
-
13 # 七娃寶葫蘆
我女兒以前也喜歡爭第一,做遊戲總是喜歡論輸贏,就想贏。確實很讓人苦惱。對六歲以前的孩子,最好別跟他玩競賽性質的遊戲。
可以多引導孩子感受玩遊戲過程中的樂趣。
不要批評孩子愛贏的行為,告訴他贏了挺好,可以展現一下玩得開心,即使輸了,感覺也不錯。
多跟孩子玩一些沒有輸贏的遊戲,比如枕頭大戰之類的。
平時不要對孩子要求高,如果孩子認為父母總是要求自己很好,他就會總想贏吧。孩子想透過贏來得到父母的肯定。
-
14 # 凌兒媽媽
孩子喜歡爭第一是爭強好勝的心理,而輸不起卻是內心接受不了失敗。父母要反思一下教育的過程中有沒有給孩子灌輸一些必須爭第一的思想。假如有,那麼問題出在父母身上,孩子習慣了得到第一時家人的誇獎,他再也經受不了一丁點的失敗。
比如女兒班裡有一個同學,一次數學考了98,她媽媽就說她考得不理想,回家要好好給她輔導功課。是的,緊張重視孩子的學習是好事,但成績不代表學得不好,偶有失誤也不該過份緊張。這樣會讓孩子壓力太大,覺得自己就是應該次次得第一,不能有任何失誤。那麼試問,這個教育之下的孩子如何接受得了失敗。恐怕考少一分心裡都會難過幾天吧,同時可能也害怕面對母親期望的目光。
-
15 # 靈犀呀咿呀
在當今這個社會,競爭已無處不在。所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必要的!
競爭,能更大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潛能!
那麼,就如問題裡提到的,如果孩子輸不起,怎麼辦?這就需要父母在比賽前就做好心理工作,做好鋪墊,培養孩子良性的競爭意識。做一個永遠努力的贏家和一個永不放棄的輸家!
告訴孩子:只要是參加比賽的人,都想得第一名。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只有最努力的和最有實力的那一個人才能得到。所以,我們要想得第一名,就要努力!如果有一個人比我們更努力,他得到了第一名!我們應該祝福他,並且要像他學習!
不管是第一名還是第幾名,都是不同的體驗,都應該體驗一下,這才是豐富的人生!
還有一點是想補充給給家長看的,孩子如果沒有得第一名,可以不開心,可以哭,孩子的情緒永遠是要被大人接納的!家長要允許他發洩,有效的引導一定是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產生的!
-
16 # 我和她的故事
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有他比較信任的人。
我家的孩子小的時候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奶奶總是鼓勵孩子,好好做,得第一。和奶奶比拼拼圖,剛開始,她奶奶不太會,拼不過她,她還挺開心的,後來,會拼了,拼的比她快了,她就生氣,扔東西。然後我跟她玩,我比她快,她也很快樂,也沒有發脾氣。我告訴她,她拼的也很快,我是大人,比她快也很正常。
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讓奶奶第一個接她,奶奶真的就第一個接她。我去接,告訴孩子,總是爭第一個,容易摔倒,孩子告訴我,可以第二個來接她,也可以第100個來接她,讓我慢點。
其實跟孩子好好說,講道理, 孩子是很懂事的。家長的情緒首先要穩定下來,不要以暴制暴。
-
17 # 丁媽親子時光
孩子誤以為“只有第一名才是最好的”。這種“第一”意識的副作用是:如果孩子能力較強,很少嘗試落後於人的滋味,便容易變得驕傲、自滿;一旦被他人拔得頭籌,就會表現出輸不起的態度。
家長一定要心態平和,摒棄虛榮心,把“第一”和“最好”看淡。對家長來說,與其關注孩子是否拔得頭籌,不如時刻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比如跳繩,孩子第二次比第一次跳得多,應該給她由衷的讚美和鼓勵。
同時,引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讓孩子看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潛力。讓孩子明白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
-
18 # 諾雅媽咪愛育兒
個人認為孩子的得失心最好不要太重,作為家長,我們要做好引導,有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過於強調得第一名的好處,學校的老師也會經常表揚那些得第一名的孩子,這讓“得第一”這個概念在孩子心裡刻下了深受的烙印,其實,“得第一”本身沒有什麼不好,只不過大部分人都把它用錯了。家長可以讓孩子把“第一名“作為一個前進奮鬥的動力,要讓孩子明白,有競爭意識固然很好,但是不要過於的注重成績,最重要的是當孩子成績失利時,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冷言冷語,只要家長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慢慢的孩子也就淡然處之了。
-
19 # 小獸媽媽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在幼兒階段表現為遊戲中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大發脾氣,以哭鬧作為宣洩。
雖然說好勝心強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也會影響她和別人的相處,所以作為家長還是要正確去引導,排除這種心理障礙。
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裡,不要總用比賽的形式來激勵孩子,比一比誰吃的快呀,比一比誰跑的快呀,比比誰畫得好看呀等等,這樣都會強化他,什麼事情都要爭第一的心理。當孩子輸了生氣的時候,你需要接納他的情緒,陪伴她,安撫她,讓她冷靜下來。而作為家長的你輸的時候,一定要很坦然,告訴孩子,輸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是會有機會會贏的。作為家長也可以試試,當自己輸了的時候也耍一回賴,讓孩子共情一下“被耍無賴”是什麼感受。 -
20 # 茗惜521
現在的孩子爭強好勝普遍的原因是由於父母的極度溺愛和保護,他們在家中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所有願望父母和老人都會滿足他。他可能會在稍不順意時,對父母和老人大吼大叫,甚至又打又踢,他們的哭鬧甚至胡鬧總會得到原諒,這些不好的行為甚至會被父母認為是勇敢的表現。
然而,他當面臨新的環境,開始接觸新的人時,他感受到了這種不安,內心中也知道無法像在家中那樣可以隨意妄為,現實中也感知到無法像在家中那樣受到極度的關注,而這種溺愛下所產生的脆弱感和自卑感會導致他想繼續贏得關注。
另外,在任何環境下兒童和成人都有這樣一種追求優越的強烈衝動,並且這些衝動是無法避免的。人的本性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登攀最高一級目標的願望,從而獲得補償,然後臻於完美。
當孩子過於表現的爭強好勝也可能是源於他的自卑,他需要這種關注來膨脹自己的內心,對於這種行為家長要學會讓孩子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學著和別人和平相處。告訴孩子,如果什麼都要和夥伴比個高低,很有可能小夥伴就不和自己玩了。試著讓孩子關注自己的成長變化,而不是和別人比較。當小孩子有一點點的變化時,家長要及時的給予鼓勵,誇獎。不要向兒童灌輸太多的必須要贏的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孩子自然就會感受到!最後要告訴孩子,不要過分注重競爭,重在參與,享受成長的過程,進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如果孩子因為輸了而不開心,家長只需要陪伴孩子一會,讓孩子走出不開心的情緒之後再適當的給孩子鼓勵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下,在“爭第一”這個問題上,應該引導孩子板正心態,不僅要有“爭第一”的勇氣和毅力,而且還要有“爭不到第一”的心理準備。這樣,對孩子成長才有價值。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敢於爭第一,但不能無視孩子的成長規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擺正心態,敢於爭”第一“,也要能”輸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