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月望與東山
-
22 # 國史拾遺
首先,趙佗並沒有救援秦國的意願。
他已經定下了割據嶺南、自立為王的計劃。中原動亂之後,他封閉了邊關,除掉了與他不一心的秦國官吏,在嶺南當起了土皇帝。
另外,趙佗也沒有能力救援秦國。
當時中原反秦義兵上百萬,秦國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趙佗去救援秦國,也是自取滅亡。
很多人說趙佗手下有50萬大軍,其實是不可能的。50萬人是秦始皇派兵征伐南方的總兵力,並非全部用於嶺南地區。而且經過多年的戰爭,兵力損耗會很嚴重。在嶺南平定之後,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了。
個人認為,趙佗手下的兵力最多不過十萬人。這些兵力想救援秦國是不夠的。
而且從嶺南到中原、關中等地,有幾千裡遠。路途艱險,後勤更是無法保障。要去救援秦國,恐怕半路上士兵就累死、餓死一大半了。
-
23 # 華夏乾坤之大挪移
首先,說秦國不準確,當時秦國已統一天下,稱作秦朝或秦帝國比較準確。
趙佗本為趙國人,是秦統一六國時成長起來的武將之一;後作為副將南征嶺南百越之地,秦朝滅亡後自立為王,統治南越81年,直到漢武帝建元四年去世,享年約104歲。
趙佗不救秦朝說來原因眾多,大致說來有這麼幾個:
一、各有職責,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趙佗當時肩負的重大職責是,征服百越之地,為秦朝開疆拓土。
二、趙佗經過幾年的征戰和艱苦努力,根基剛穩,治理已初見成效,已與當地初步融合。
三、征戰百越之前,趙佗已受多年戰亂之苦,像全天下的老百姓一樣厭戰、恨戰,渴望安定。
四、始皇帝之重武治不懂文治,忽視百姓之苦,不進行休養生息政策,趙佗內心不認同皇帝做法。
五、秦朝後期寅吃卯糧,耗盡國力,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趙佗不可能不清楚。
六、始皇帝死而天下分,趙高、二世胡作非為,把苛政推向了高潮;此時的秦朝已不是當初那個讓人為之奮鬥的秦帝國。
七、趙佗歷來體恤部卒,威望日高,帶領五十萬部下過安穩日子,眾望所歸!
如果是你,你會救秦朝嗎?
-
24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趙佗是南越武帝,秦朝南海龍川令,南嶽國的創造者。
趙佗生於公園前240年,死於公元前137年。是恆山郡真定縣人。這位趙佗原本是秦國內的一名大將,據說是活到了一百多歲。但是歷史上對趙佗的記載僅僅只是在趙佗生活的前七十年,對於後四十年是沒有資料的。所以趙佗的真實年紀還是有待考證的。
那原本是一名秦朝大將的趙佗為什麼沒有選擇救秦國,而是自立為王呢?難道他是早有預謀,還是別的原因呢?
趙佗之所以會獨立建國,其實是因為秦朝的滅亡。
眾所周知,導致秦國滅亡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秦二世正當政,秦二世昏庸無道,並沒有一個做帝王的天分。致使宦官趙高手握大權,掌控朝政。搞得百姓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陳勝吳廣的起義事件開始,全國各地的百姓都開始忍不住了,不是響應他人起義,就或者是自己要搞起義的。一時間也是搞得秦國國內大小戰事接連不斷啊。
那趙佗身為將軍為什麼不在帝王身邊呢?其實趙佗是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給派走的。
秦始皇在平定了六國一統天下了之後,並不能滿足於只是守著眼前的疆土,他還想再往外看看,看看這土地有多少,陸地有多大。當時的國內形式漸漸穩定,他就想再去收服新的疆土。所以趙佗也是這個時候被秦始皇派去百越的。秦始皇的野心很大,不單單是百越,就連匈奴秦始皇也想拿下,匈奴那邊派去的是蒙恬。
趙佗征服百越的路程也並不順利,趙佗征服百越一共經歷了兩次。第一次的時候秦始皇給了趙佗五十萬兵馬,但是結局很顯然,這五十萬兵馬似乎不太夠用。當時因為百越地形地勢很複雜的關係,而且當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是完全不同的。
百越的人民顯然並沒有那麼容易征服。由於對環境以及民族的不瞭解,最後使得本次的戰役慘敗,損失計程車兵更是高達三十萬之多。
但是一生都在不停徵戰的秦始皇,儼然是不會這麼容易就放棄的。所以秦始皇又召集了十萬人馬,再加上之前剩下的大約有三十多萬左右的人馬,再次劍指百越,整裝待發。為了本次戰爭能達到必勝的結果,秦始皇還特意的開鑿靈渠,來保證糧草的及時供應。結果這次不服眾望所歸,終於拿下了百越版圖,趙佗也就被留守在這塊新歸納的土地之上,鎮守邊疆。
其實趙佗不願意援助秦國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因為戰事都是發生在秦國國內,而南越離秦國尚遠。南越的百姓們,大多都是秦國發派而來的罪人或者商人,所以在這些人的心裡,對秦國都是沒有什麼好感,甚至是頗有怨恨的人。
這些人在南越安家落戶,落地生根之後,哪裡還有人願意去參加戰事,去為了曾經發配自己的國家賣命呢?所以當時南越的人心裡大多都是沒有秦國的。
其次,趙佗並沒有權利可以自己私自出兵北上,去救秦二世。當時趙高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一直對於一些起義之類的事情都是瞞著秦二世的。所以我們在歷史史料之中才沒有見過秦二世調兵或者徵兵南海三郡的舉動。如果當時趙佗沒有皇宮內部的旨意,自己私自出兵鎮壓,那搞不好下一個被趙高害死的,就是自己。
由此可見,其實無論趙佗去不去救秦國,秦國的覆滅都是無法挽回的結果,如果趙佗一意孤行,最後可能還要丟了自己的性命。倒不如自己自立為王,也不辜負秦始皇為南越土地百忙一場。
如此看來,你覺得趙佗做得對嗎?
回覆列表
秦末天下大亂之時,趙佗為什麼不北上救秦國,一語說之,這一切都是利益所致。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情形。陳勝吳廣造反之時,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秦帝國,而天下諸侯,包括各地郡守都紛紛想跟著造反,企圖分一杯羹。這其中最明顯的事例有幾個,當時會稽郡郡守最先想起兵,不料項梁和項羽想一家獨大,乾脆將對方殺掉自己當老大。而劉邦所在的沛縣縣令也想造反,只不過臨時擔心劉邦回來以後會威脅自己地位 ,所以才拒絕劉邦進城。
不要說這兩個人如此趁火打劫,就是駐守武關的秦軍將領,面對劉邦的重金引誘,也不想為秦國而戰,竟然想著聯合起來反攻咸陽。天下諸侯如此,那麼咸陽城的高層又是如何呢?趙高本人面對天下大亂,竟然不是想著要去撲火,而是瞞瞞瞞,甚至暗中派人跟劉邦談判,想裂關中而王之。
所以,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想為自己著想的情態下,趙佗憑什麼要北上救秦?而且他這幾十萬兵,即此北上救秦,面對天下諸侯造反之兵,他能救得了麼?
所以,趙佗當時的選擇只有一個,封鎖道路,自立為王。這才是最實際的,也是最符合當時的形勢的。
也正因為此,趙佗的前任長官南海尉任囂,在生前病危之時,就召趙佗密議後事。任囂對趙佗說:“陳勝造反,豪傑並立,南海雖地處偏遠,但恐怕兵火戰亂會蔓延到這裡,我本想起兵,斷絕通往內地的道路,自行其是。不想一病不起,這一帶有南嶺作屏障,東西南北縱橫數千裡,還有北地人士輔助,不想可以成為一州之主,而且可以自立為王,只是郡有諸吏沒有可以託付大事的,唯有你可以勝任。”
任囂把全部權力交付趙佗,執掌南海尉的職權。任囂一死,趙佗就按任囂所說,馬上傳令,封鎖通道,獨立自守。秦朝滅亡以後,趙佗以武力吞併了西南方的桂林,象郡,勢力大增,自立為南越武王。
由此看見,南越王趙佗沒有北上救秦,既符合諸侯王的利益,也符合自己的利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