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師我知道

    這個問題很有啟發性。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送孩子去早教班、託兒所,為上幼兒園鋪墊,但沒弄清楚到底要學些什麼。

    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上能自己吃飯,喝水,換鞋,表達上廁所的需要。不會讓家長整日擔心孩子不按時吃飯,尿褲子等等。

    友好性:見到認識的人會打招呼;懂得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在產生矛盾時,用語言表達情緒,不打人不咬人,或者請老師幫忙。要不然,家長會變成幼兒園常客!

    能集中注意力:三歲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個體大腦發育差異也很大。沒必要太糾結孩子記住了幾個單詞;但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卻是能讓他終身受益的。在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孩子能坐著聽完老師的教學,就已經很優秀!

  • 2 # 凡人李子

    孩子剛去幼兒園絕大數寶寶都會出現煩躁,哭鬧不願意上學等情況,主要是寶寶從出生一直是和家人在一起,突然換個陌生的環境甚至1天都見不到媽媽,寶寶肯定會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其實這都是正常反應,時間長了寶寶適應了新的環境就好了。

  • 3 # 如意媽媽愛讀書

    1.良好的適應能力。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被照顧的中心,幾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幼兒園不一樣,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平攤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關注度顯然比家裡少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引導孩子適應和家裡不一樣的環境。

    具體到如何培養這種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我覺得在入園前上一陣子早教班很有必要。

    3.抗挫能力。沒開玩笑,這對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過分,因為幼兒園有相應的規則,如排隊,按指令活動等,如果小朋友沒做好或做錯了一些事情而受到老師的指正,缺乏抗挫能力的孩子可能就不願意去幼兒園了。

    4.一定的自理能力。如獨立如廁(主要是小便,大便不作要求,很多中班小朋友可能還需要老師指導擦屁股),獨立穿脫衣服,獨立吃飯等,當然,老師也會幫忙,但如果自己會,自信就起來了,這對小朋友來說很重要。

  • 4 # 你來划船我打鼓

    在進入幼兒園前,要做好各種準備。

    入園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們鄰居家的小妹妹由於沒有老人幫忙帶,提前上了幼兒園。小妹妹上了幼兒園後,我們家小朋友就沒了玩伴,也很想去上幼兒園。

    我家孩子平時在小區,喜歡跟比他大的小朋友玩!總跟倒哥哥姐姐的屁股後面。我就對孩子說一些幼兒園的趣事,帶孩子去一些已經上幼兒園的小哥哥小姐姐那兒玩,交流上幼兒園的心得。我們在上幼兒園方面並不排斥反倒是很期待。

    在親子閱讀方面,讀一些關於幼兒園的書和繪本。

    入園要做好生活習慣準備學會表達。老師,我想上廁所。老師,請幫幫我。老師,能幫我穿好褲子嗎?老師,我口渴了可以喝水嗎?孩子有什麼事情會主動徵求老師或者向老師訴說,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讓家長省心!學會生活自理技能。主要是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穿褲子……。還有中午午睡起來,儘量自己穿衣服,幼兒園裡小朋友多,老師無法個個都照顧得過來,寶寶等著老師挨個穿衣服就有可能會著涼,身體抵抗力差一點的孩子就容易生病感冒。學會自己吃飯。平時家長在家要放手讓小寶寶自己吃飯,哪怕髒一點都沒關係的。冬天飯菜冷得快,吃冷飯對胃不好,會吃的小孩身體也會好些!家長心態要好

    孩子看似弱小,什麼都不懂,事實上,他們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對於送孩子上幼兒園,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過度焦慮,而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

  • 5 # 偉偉有話說

    孩子入園前應該具備三個的能力:

    一、社會交往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一個適應能力好的孩子,到了幼兒園這個陌生環境當中,更容易放鬆下來,哭的過程也會大大縮短!比如說,給孩子報一個早教班的學校技能課等!

    二、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事情,教會他自己做,儘量不替孩子包辦!包括吃飯、睡覺、穿衣、脫鞋等方面儘量教會孩子自己親自完成!

    讓孩子懂得社交規則也會讓孩子更合群,在集體生活中找到歸屬感。懂得生活自理,關係到孩子在幼兒園能不能吃好,能不能睡好,會不會憋大便和尿溼褲子,如果孩子能吃得好,睡得足,大小便也正常,那他就不容易生病,精神狀態會更好!

    三、語言表達能力

    教孩子把想要告訴別人的事兒說出來,還有教會孩子懂得規則,因為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師的照顧,語言能力好的孩子能夠聽懂老師的要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使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稍微弱一點,也可以得到一些彌補!

    而家庭準備如果做的好,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減輕分離焦慮,也能減輕爸媽和家人在孩子入園時的擔憂和焦慮,讓大家都輕裝上陣,全力以赴完成入園適應!

  • 6 # 樂陪娃

    孩子進入幼兒園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順利地渡過難熬的階段?

    孩子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難免會有焦慮的情緒,但是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讓孩子順利渡過難熬的階段。

    一、提前接觸幼兒園,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可以去即將要上的幼兒園附近去玩,引導孩子觀察幼兒園裡的孩子們,看看幼兒園裡的大滑梯。還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你以後要上的幼兒園,可以跟好多小朋友一起玩,還有老師帶著你玩。

    這樣做是讓孩子瞭解幼兒園,並對幼兒園產生憧憬和嚮往。

    二、共讀幼兒園相關的繪本,讓孩子提前對幼兒園有一個認識

    可以和孩子共讀幼兒園相關的繪本,讓孩子瞭解幼兒園裡面的生活。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不瞭解,孩子可能會產生焦慮,而瞭解了就能緩解孩子的一些焦慮。

    幼兒園相關的繪本有很多,比如《湯姆上幼兒園》、《我愛幼兒園》、《阿文的小毯子》等。

    三、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在入園前,培養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吃飯、穿衣、上廁所、洗手等自理能力。教會孩子基本的溝通,比如遇到困難時知道找老師幫忙。為了讓孩子順利過渡,獨立性越強,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孩子進入幼兒園也能夠平滑過渡。

    我們只要提前做好這些工作,適當引導,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對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分離,順利渡過幼兒園分離期。

  • 7 # 廣西農村酸筍戶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生活啟蒙領路人。

    我家閨女2歲半進入幼兒園,首先教會她不能打人。有什麼事找老師。畢竟孩子下手不知輕重。萬一傷到重要部位,會害了其他小朋友一生。

    第二學會分享。有好吃的要與小朋友分享。

    其他的讓娃自由發揮吧。

    別小看娃,其實娃娃比我們想象的要獨立堅強的。

    進了幼兒園到了大環境,娃娃會模仿老師,老師也會教他們生活常識。

  • 8 # 諾諾媽來了

    孩子在3歲左右,馬上要開始進入幼兒園了,父母在孩子入園前還是有必要作一些準備工作的,以免在九月份開學的時候,大人和孩子一同陷入焦慮的負面情緒中。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講講。

    1.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學會自己吃飯

    家長在孩子開學前的一兩個月要讓孩子自己吃飯。開飯的時候,把飯乘好。放好勺子或者是筷子,讓她坐好,給她夾點肉蛋,青菜,舀點湯汁拌一拌,就開吃了。剛開始,可能把飯菜撒到地上和桌子上,前面的衣服可能都弄髒了,父母不要覺得麻煩,圖省事,急忙喂她吃算了。全程讓他自己吃(這很重要),不僅可以鍛鍊手腕的肌肉,,還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學會自己上廁所

    孩子要尿尿要拉粑粑,父母要教會她這個步驟:先脫褲子,蹲下去,完了擦屁股。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家長在教孩子如廁時,孩子蹲下去了,但是褲子沒有脫,結果孩子把褲子尿溼了,所以我們要提醒孩子注意順序。

    除了學會自己吃飯,上廁所,還有穿脫衣服,穿襪子,穿鞋子,自己喝水,如何正確洗手,等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們要提前花時間訓練孩子。

    心理學認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還能有助於孩子責任感,自信心的建立。

    2.分離焦慮

    女兒去年3歲,剛上幼兒園那一陣子,每天早上都哭一陣,哭的撕心裂肺的,一聽到校車來的聲音,嚇的趕緊躲起來,還找各種理由,比如:“媽媽,我肚子疼,我今天可以不去幼兒園嗎?”“媽媽,你去跟老師說一下,說我生病了……”為了逃避上學,找各種理由,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每天早上都要上演[她一邊哭一邊跑,我們在後面邊吼邊追]的拉鋸戰。

    其實我們也能理解,第一次離開媽媽,離開溫暖熟悉的環境,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緊張,不知所措,孤單等難受的感覺,要在那裡度過漫長的一天。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她的感受,就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了。

    那怎樣才能克服入園前的分離焦慮呢?

    我們先要選擇好幼兒園,提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就算不能進去,在外面看看裡面的小朋友做操玩遊戲也是好的。多跟他講講幼兒園的小朋友會玩些什麼,目地就是讓孩子對幼兒園很感興趣,充滿嚮往。

    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對待孩子的任何問題都[和善而堅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會讓她安全感滿滿,也會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3.學會交朋友

    3歲左右的小朋友,語言越來越熟練,小朋友之間會有簡單的交流和互動,比如會在一起堆積木,玩沙子,玩滑板車,有時候也會交換零食吃。

    我們不僅要引導孩子分享,也要教會他們有[物權意識]。有一句在小朋友之間的流行口號是[自己的東西保管好,別人的東西不能要]指的就是[物權意識]。

    我女兒剛上幼兒園那會,班裡有很多小朋友,他們分不清[這是我的]和[那是你的],不可以亂拿別人的東西。經常有小朋友亂拿別人的水杯喝。

    有的小朋友比較害羞,膽小,不喜歡或者害怕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我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讓他們多結識同齡的小夥伴,鼓勵他們在一起玩,這樣孩子會慢慢自信起來,願意結交新朋友。

    總之,孩子在入園前,能夠獨立吃飯,上廁所,穿脫衣服,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關係和諧,自信,安全感滿滿的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生活會比較順利。

  • 9 # 張小米粒粒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學會自己廁所,自己吃飯。我的寶貝前期是上的親子課堂,等正式入園的時候,沒哭沒鬧,頭也沒回的跟老師走了(當時還有點小傷心,心想這個小沒良心的[捂臉])

  • 10 # 幼兒教師牛牛

    這網友你好很榮幸為你解答。關於“孩子進入幼兒園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順利的度過難熬的階段”我認為孩子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幼兒園裡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玩耍,這樣,就可以避免他入學時在學校裡面哭鬧。

    2、教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幼兒園裡,可以自己洗手、自己上廁所、自己進食等良好的自理習慣可以讓家長省好省心。

    3、家長要具備良好的心裡因素:如果家長過於擔憂孩子,然後每次孩子放學都問東問西。比如:問孩子說,老師今天打你了嗎?在學校裡邊小朋友欺負你你了嗎?這樣,家長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焦慮,孩子從內心會排斥幼兒園,感覺幼兒園太可怕了!從而會導致孩子在學校裡邊更焦慮。

    以上三點是我的

    孩子上學的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

  • 11 # lollys-蘿蔔絲

    去幼兒園才是要學習這些能力的,並不是要學習了這些能力去適應幼兒園。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有時候是家長自己擔心過多。

  • 12 # 小鎮姑娘暖暖

    你好很榮幸為你解答。關於“孩子進入幼兒園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順利的度過難熬的階段”我認為孩子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幼兒園裡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玩耍,這樣,就可以避免他入學時在學校裡面哭鬧。

    2、教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幼兒園裡,可以自己洗手、自己上廁所、自己進食等。

    3、家長要具備良好的心裡因素:如果家長過於擔憂孩子,然後每次孩子放學都問東問西。比如:問孩子說,老師今天打你了嗎?在學校裡邊小朋友欺負你你了嗎?這樣,家長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焦慮,孩子從內心會排斥幼兒園,感覺幼兒園太可怕了!從而會導致孩子在學校裡邊更焦慮。

    4、可以平常領著孩子去一些幼兒園玩耍一下,讓孩子提前感受一下幼兒園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還有就是平常在家裡的時候不要說,你在不聽話話就讓你去去幼兒園上學的話,這樣孩子就會想,幼兒園肯定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在家多引導孩子,比如說孩子愛滑滑梯、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幼兒園的滑梯更好玩了了……類似這樣的引導,這樣孩子以後不會排斥去幼兒園。

    孩子上學的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

  • 13 # 甜寶愛學習

    孩子進入幼兒園,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當一切真正來臨時,你會發現,原來都還好。只要不是特別難搞的孩子,一般都能夠順利入園,都能夠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度過難熬的時期。

    那麼在入園之前,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工作,培養好孩子的哪些習慣,具備哪些素養呢?

    第一,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有些事情就該讓他自己去做,比如說刷牙、洗臉、吃飯、穿衣(鞋)、上廁所,這些習慣的培養,有助於孩子入園以後更快的跟上幼兒園的節奏,更好的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生活。

    其他的習慣還好,老師會幫助孩子的,但是自己上廁所這個習慣得儘早培養。尤其是入園初期,如果在家沒有養成自己上廁所的習慣,也不敢跟老師說,很容易尿褲子的。我們剛上幼兒園那會雖然會自己上廁所,但是每天還是會備一條褲子,就是為了預防孩子尿溼褲子。就這也有等不及尿溼褲子的情況,所以自己上廁所這個習慣得提前培養,最低要求也是讓孩子上廁所之前及時大膽的跟老師說。

    第二,提前瞭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然後調整孩子的作息

    確定好幼兒園以後,瞭解一下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比如早上幾點到幼兒園吃飯,中午幾點睡午覺,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對孩子進行調整,同樣是便於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有些孩子早上起得很晚,且沒有午睡的習慣,這樣的話到幼兒園就會覺得非常的不適應,別人都睡覺了,自己睡不著,老師還不允許講話,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也會覺得無聊、痛苦。所以提前給孩子調整作息時間非常有必要。

    第三,媽媽需內向強大,幫助孩子和自己儘快克服分離焦慮

    最難熬的可能就是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孩子,媽媽同樣也會有這種感受: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哭呢;有沒有吃得好、睡得好;和小朋友相處好不好;老師有沒有批評孩子等等,這在孩子入園初期很多媽媽每時每刻都在想的問題。所以媽媽們安撫孩子的同時,也要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不要讓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從而引起孩子更加的不安。

    孩子入園,主要就是多給孩子一些適應的時間,即使上面所說的這些習慣都不會,也還可以在幼兒園裡現學,老師也會非常的負責、用心。父母們只需放心的把孩子交給老師,信任孩子、信任老師,要知道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我們瞭解的更強,我們只需靜靜的等待他們成長即可。

  • 14 # 暖暖媽媽談育兒

    一是生活自理能力,一是心理成熟程度。最關鍵的是一定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本來孩子入園時,因為分離焦慮本就容易緊張,如果再在生活上無法自理,會加重他的心裡負擔,更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

    (1)自己上廁所,至少知道想上廁所的時候叫老師。 很多小孩子剛入園時,不知道及時去廁所,或者想上廁所不敢跟老師說,會經常性的尿褲子。雖然老師會幫忙換褲子,但是對小孩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好的體驗,所以在家裡你就要訓練孩子獨立如廁,並且會尋求老師幫助。

    (2)自己獨立吃飯。 幼兒園是集體用餐、大鍋飯,而且因為小孩多,老師不可能做到照顧到每個孩子吃飯。一般,剛入園的第一週,老師會喂那些不會獨立吃的發孩子,但是第二週開始就全部要求自己吃。與其,到幼兒園再讓老師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不如家長提前在家做好準備,而且也利於孩子培養自信心。

    (3)有良好的睡眠習慣。 幼兒園集體午睡,很多孩子在家裡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或者有一些需要改善的睡眠習慣。這樣的話,在幼兒園一時就很難適應,容易哭鬧。 所以,在家可以提前培養孩子的按時午睡習慣。

    (4)最好能自己穿衣服。 在幼兒園會在室內、室外交替活動,所以最好寶寶能自己穿衣服,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天,,午休時一定會脫外套。起床後需要孩子自己穿衣服。

    (5)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日常用語。 幼兒園就是進入社會的開始,從此寶寶要接觸更多的小朋友、小夥伴、兄弟姐妹、阿姨、老師以及陌生人。寶寶如果能夠友好的打招呼、掌握一些禮貌用語、能夠準確地描述自己的經歷、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將有助於他更快地融入集體生活和社會。

    (6)不認生,敢跟陌生人表達自己的要求。 孩子不僅要聽得懂對方所說的話的意思,還要有一定的膽量,和別人做簡單的溝通,敢於跟別人表達自己的要求。避免孩子遇到問題總是自己憋著,一定要引導孩子向老師尋求幫助。

  • 15 # 楷媽談育兒

    1、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因為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症,這也是入園最難的地方。其他方面我們可以慢慢教,老師也可以幫你,就唯獨分離焦慮需要孩子克服。

    大多數過來人會告訴你,孩子入園會哭的,哭個一週就好了。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會哭的,我一個同事的孩子就不哭,高高興興上學。所以,入園之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那麼怎樣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是每次離開,都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離開還會如約回到他的身邊。沒事也可以試試讓他自己到其他小朋友家裡玩,中午再去接她,讓他適應獨立社交,這樣他到了幼兒園就能很快適應每次的分別!

    2、基本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雖說是起步階段,老師會幫忙照看,餵飯什麼都不在話下,但是作為父母你要能理解,那麼多的孩子如果各個都需要老師親子照顧,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事情多了,老師也會不耐煩。所以孩子入園之前最好學會自己吃飯、上廁所,至少可以不給老師填麻煩。

    3、基本的表達能力

    入園之前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入園後,有上廁所、肚子餓了等等可以清楚的跟老師表達需求,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從孩子身上了解他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不至於一無所知!

    當然孩子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具備的,比如免疫能力、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這些也都需要具備的的,只是相對來說,以上幾點是最基礎的,具備以上三點,孩子入園就不用太過操心啦!

  • 16 # 陽媽愛育兒

    那麼,如何讓寶寶順利渡過難熬的階段,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結合我家大寶上幼兒園的情況,建議父母提前半年,有意識地培養寶寶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獨立能力自己會吃飯。 在幼兒園,老師會把飯和菜端到教室,再給小朋友盛到碗裡,需要小朋友自己拿著勺子吃。如果吃得慢,飯菜就容易涼;如果等著老師喂,老師肯定顧不過來;所以,要培養孩子自己用勺吃飯,而且不墨跡。自己會上廁所。在幼兒園,老師會每隔一段時間讓小朋友排隊上廁所,需要小朋友學會自己脫褲子;此外,還要培養孩子自己擦屁股,雖然老師會幫忙,但多數孩子像我家大寶,由於不會,寧願憋著也不願在幼兒園拉臭臭。自己會睡覺。午飯後,會安排小朋友午睡,時間大概一到兩個小時,每個小朋友一張小床,需要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午睡的習慣,改掉需要大人抱著睡、摟著睡的壞習慣。自己會洗手和喝水。在幼兒園,洗手和喝水都是小朋友獨立完成的,需要培養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意識,讓孩子知道洗手的步驟;同時,要培養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會用手捧著杯子喝,而不是用吸管吸。自己會穿衣服。午睡時,老師會要求小朋友把外套外褲脫了,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子。語言能力

    在幼兒園,一個班大概有20-30個小朋友,但最多有三位老師來照顧,所以老師也做不到對每個小朋友都能細緻入微地觀察,這就需要家長教導小朋友,有事情要主動和老師說。

    如,上廁所時間是統一的,如果小朋友臨時想去小便,就要主動和老師說:我想上廁所。幼兒園的飯量也是統一的,如果小朋友沒有吃飽,要主動和老師說:我還想吃。如果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也要主動和老師說:他搶走了我的東西等等,需要小朋友主動去表達。

    認知能力在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東西就容易混亂,老師也不容易分清楚,所以,家長要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物品和東西,如衣服、書包等。在幼兒園,老師通常叫的是寶寶的大名,所以父母要告訴寶寶記住和認識自己的名字,讓寶寶記住自己的家在哪;同時,也要引導寶寶記住父母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在幼兒園,老師會帶著寶寶做一些活動,可能會涉及到點數、塗色、兒歌唱跳、古詩吟誦等遊戲,父母有空時可以在家先教教孩子這些簡單的知識,比如從1數到五,可以增加孩子的熟悉感。安全能力

    在幼兒園,離開了父母的悉心照料,免不了會磕磕碰碰。為了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如不玩刀、剪子等危險物品,不把小東西塞鼻子耳朵,不玩門、不故意摔跤等。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玩耍時不要跑遠;父母或老師喊時,要趕緊回來;被小朋友侵犯時,要用手擋;玩滑梯時,用正確方式玩;摔倒時,會用手撐地;不能讓別人碰隱私部位,有事情要及時告訴家長等等。

    結語

    除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安全能力外,建議父母多和孩子講講幼兒園的事情,讓寶寶知道幼兒園是什麼,幼兒園有什麼,去幼兒園做什麼,有空時可以帶著孩子去幼兒園走一走,讓寶寶提前感受和體驗下,對幼兒園產生熟悉感,會有助於寶寶順利渡過分離焦慮期,適應並喜歡上他的幼兒園。

  • 17 # 默默零零柒

    以我家閨女今年小學一年級,之前2歲半上的幼兒園,也沒有具體擔心什麼,因為2歲左右的寶寶,簡單拿勺子吃飯,找自己的小馬桶大小便都是會的,不好好吃飯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吃飯也很棒的,因為有孩子比著。主要是告訴他們不能和小朋友打架搶東西,那樣的話玩具就壞了,初期獎勵制度:如果好好的玩,媽媽接回家就有獎勵。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外加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每個孩子都會喜歡幼兒園的。

  • 18 # 師師姐姐

    一般孩子上幼兒園應該3歲以上。

    如果3歲之前,孩子養育比較順利,安全感和自主性發展良好。到了3歲之後,孩子自然有與更多同伴玩耍的需求,則比較容易走出家庭,容易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1、關於安全感。

    孩子一直由固定的撫養人照顧,特別是一直由媽媽照顧的孩子,擁有更穩定的感全感,有較少的分離焦慮。

    6個月之前,孩子還沒有自我意象,還不會認生,對吃、抱、交流的需求能夠及時得到滿足,孩子就會信任這個世界。

    6個月之後,孩子發展出自我意象,開始認生,但是還不能形成持續的印象,所以對於媽媽離開會焦慮,因為孩子對看不見的事物,認為是消失了。

    如果媽媽能夠持續穩定的存在和陪伴,到3歲時孩子就會發展出對媽媽的印象,即使媽媽不在,對媽媽的印象還會儲存在腦海中。相信媽媽是不會離開的,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所以,在3歲之前,如果媽媽或者撫養人不能穩定的陪伴,孩子就會對分離很恐懼,恐懼媽媽又會消失不見。

    2、關於自主性

    7個月以後,孩子學會了爬行,1歲以後,孩子已經能夠獨立行走,可探索的範圍越來越廣闊。

    如果父母沒有過多的包辦、替代,則孩子在各種探索實踐中,各方面的能力將得到全面發展。

    如果父母沒有太多的保護、限制,則孩子的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探索性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到3歲,孩子則更希望步入社會,到更廣闊的集體中,去探索和發展。

    3、案例1

    孩子上幼兒園,內向、膽小、不愛說話,見到媽媽就哭著讓抱,跟媽媽嚴重分離焦慮。

    孩子由奶奶帶,奶奶帶著孩子有時回老家住一陣,有時跟父母一起住,父母一直上班。

    孩子安全感較差,對父母的存在沒有形成信任感,總會害怕父母消失不見,導致嚴重分離焦慮,以及由於缺乏安全感不敢大膽的表達自己,面對外界。

    4、案例2

    孩子3歲,上幼兒園哭了整整一年。

    孩子由媽媽、姥姥溺愛長大,像溫室的花朵一樣呵護,導致孩子該有的能力沒能得到鍛鍊。

    到了陌生的環境,人多的環境,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無所適從,只能原地站著哭。

    不知道跟小朋友和老師如何交流,有需求不會表達,坐等有人來懂他。

  • 19 # 欣若繁花

    孩子進入幼兒園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順利的渡過難熬階段?

    每個孩子都是在家人的百般呵護下渡過了三歲之前的時光。等到孩子一入園,其實大人的焦慮比孩子還嚴重。我們總想著能做點什麼去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捷徑的話,大概就是提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第一、安全感,安全感可能會成為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防禦武器,也是我們日後培養逆商的根據地,小朋友送園都會有一個過渡期,這段時間,孩子、家長、帶班老師都會比較崩潰,而過渡期的長短最大的影響就是安全感是否充足,在孩子可以跟我們24小時在一起的時候去無條件的愛他,包容他,讓他感受到足夠的愛,這一點我是比較後悔的,三歲之前矯枉過正,我也是做了很多傷害她安全感的事情。

    第二、生活自理能力,這個自理能力包括自主上廁所、自主吃飯、自主入睡、自主穿脫簡單的衣服,鞋子,襪子等。幼兒園一般都是3個老師帶20個娃,特別是剛開始入園,老師簡直忙到不可開交,如果孩子具備了這些生活自理能力那老師就能空餘出來很多時間去帶孩子體驗更有意義的事情。老師不是保姆,所以我們不可能要求他把每個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照顧到位。所以本著家園共育的基本方針,我們最好提前培養孩子這些基本技能。

    第三、溝通能力,這簡直是入園必備技能。一個教室20個娃,小孩的情緒又特別容易相互感染,老師跟孩子又是第一次接觸,彼此不瞭解的情況下孩子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就會方便的多,這樣的孩子也能給老師留個好印象。

    這是我孩子在上幼兒園後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點,孩子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對於孩子渡過適應期是特別重要的。希望我們每個寶貝都能快樂入園。

  • 20 #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孩子最好是到3歲上幼兒園比較好,孩子各方面發展能力比較好,能夠在幼兒園生活得很愉快。順利地渡過難熬的階段,這個“難熬”實際上是要加個引號的,有的寶寶上幼兒園時哭天搶地,有的寶寶只是爸爸媽媽離開時象徵性地哭兩聲,好象撒嬌一樣,進了幼兒園就忘了,玩得不亦樂乎。

    寶寶需要具備這幾個素質,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1、能自己吃飯

    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寶寶能否吃飽,孩子的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在家裡先讓寶寶鍛鍊自己吃飯,用小勺喝飯,有的寶寶甚至會使用筷子夾菜,在寶寶吃飯的過程中父母不要代勞。有的父母心急,看著寶寶吃得慢吞吞的,桌子上亂七八糟,就想喂寶寶,剝奪了寶寶獨立吃飯的權利。

    孩子剛開始吃得慢點兒,熟練後速度就加快了,平時不吃飯時可以給寶寶一個玩具小勺鍛鍊舀東西,增加手眼協調能力,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這樣寶寶在幼兒園裡就比較放心。

    2、會自己上衛生間

    幼兒園老師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就帶領小朋友集體去上衛生間,比較有規律。父母在家裡先訓練寶寶會語言表達,想要大小便時能主動示意要去衛生間,不會尿溼褲子。在家裡可以先準備一個孩子專用的卡通用具,只要想大小便時就坐到上面,培養意識。

    剛去幼兒園寶寶可能緊張,對環境不熟悉,有可能會尿溼褲子,父母可以多準備幾條褲子,寶寶尿溼時及時更換,以免寶寶不舒服。

    3、提前帶孩子適應環境

    去幼兒園之前的一段時間,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境,一來二去幼兒園的老師都認識了,相處起來沒有陌生感。有的公立幼兒園管理很嚴格,上課期間不讓家長隨便參觀,可以帶寶寶在外面看看,告訴寶寶:“以後寶寶就要上這個幼兒園了,上老師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唱歌跳舞,你喜歡嗎?”

    4、掌握交友技能

    孩子剛上幼兒園和小朋友會有一些摩擦,剛入園小朋友不太熟悉,今天你咬了我,明天我打了你,提前告訴寶寶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要動手,如果別的小朋友打了你,也不能受欺負,可以還擊,還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處理。

    入園磨合一段時間後,小朋友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有些小朋友愛打人的習慣經過老師和家長的不斷教育會慢慢減少,父母大可以放心,小朋友會玩得很開心。

    5、克服分離焦慮

    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第一次脫離家人的視線這麼久,有的寶寶入園前哭得很厲害,媽媽捨不得孩子,有可能心軟打道回府不送孩子上幼兒園了。其實有時不是孩子捨不得媽媽,是媽媽捨不得孩子。

    孩子剛開始入園,哭幾聲是正常的,父母在旁邊守的時間越長,孩子越撒嬌,告訴寶寶:“你現在長大了,媽媽上班,你上幼兒園,我有我的工作,你有你的工作,我們都管理好自己。”寶寶會感覺自己去了幼兒園,成了小大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寶寶在幼兒園生活得很愉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度最火射擊遊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