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支付H先生

    紙幣印製和發行的依據

    紙幣是一般是由國家政府以自己的權力向社會公眾推行的貨幣符號。它不同於金屬貨幣。金屬貨幣一般是價值物,它的價值與它的面值基本一致;而紙幣只是價值符號,它的價值與它的面值原則上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說,印製一張1000元面值的紙製與印製一張100元面值的紙幣所花費的成本可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數字符號的不同。

    即使這樣,也不是說政府就可隨意印製和發行紙幣了。紙幣印製和發行還是有其客觀依據的。

    第一,是依據國家財富總量印製紙幣。這裡面又可以分三個方面。一是物質產權的財富總量,二是智慧財產權的財富總量,三是舊幣回收量。既然紙幣只是貨幣符號,而貨幣是代表貨幣所有者的財富總量的。就國家而言,其財富總量是總體性的,就其它組織和個人而言,財富總量是以貨幣來衡量的。因此,國家紙幣的印刷量就必須體現它們的財富量。

    第二是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由國內居民新創造的價值總和,它是新投入勞動的價值量,必須有相應的貨幣來表現。國內生產總值越多,相應地,當年紙幣的印刷量就越多。

    第三是市場交易量。紙幣是便於交易的貨幣符號。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就必須能夠滿足市場交易的需要。有多少市場交易量,就必須有多少紙幣發行量。但是,紙幣不是即時發行的貨幣符號,參與市場交易的紙幣一般都是沉澱下來的紙幣。因此市場交易量只能是紙幣發行的參考依據而不是完全的依據。

    第四是外幣收購量。政府為了加強對外經濟交流,需要使用一定的外匯,這些外匯除了透過對外貿易來取得外,還可以透過貨幣互換,收購其它國家的貨幣等方式來取得。當一國的對外貿易取得的外匯不足以滿足國家所需時,就可以採取這一辦法。當然還有其它辦法,如向它國政府貸款等。

    第五是靈活的政府調節政策。這個調節主要是透過控制紙幣的發行量來進行,它有多種手段,常用的就是直接控制紙幣的投放量,調節紙幣的回收量,調節利率等。調節利率也就是要調節紙幣的發行量。政府對紙幣印刷和發行量的調節包括經濟需要的調節和政治需要的調節。所謂經濟需要的調節,是指政府為了保證經濟按照自己的需要的狀態發展,可以對紙幣的發行和流通狀況進行調節。如當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時,政府就提高利率,大量回籠紙幣,抑制通貨膨脹。而當經濟發展速度過低時,政府就開始降低利率,增加貸款投放,刺激經濟增長。

    所謂政治需要的調節是根據政府的政治而非經濟本身的需要對紙幣的發行進行調節。有的國家,利用自己特殊的經濟條件和優勢加大貨幣的發行,來掠奪它國的經濟資源。我認為美國就是這樣的國家。它們利用自身經濟和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向它國購買物質財富,又向它國大量輸出過度的智慧財產權,這就使得美國能夠透過貨幣來掠奪它國的財富。有的國家政府為了友誼支援它國的發展或出於其它政治目的,透過本幣的出口信貸來擴大對它國的出口。這種出口信貸必須是以本幣為基礎的,只有本幣才能夠體現本國政府的權力。

    政治的需要對紙幣的發行進行的調節完全是一種藝術性的調節。誰的藝術水準高,誰就可以嫻熟地掌握調節手段進行完美的調節。從目前世界經濟的情況看,政治調節越來越成為調節紙幣發行量的重要依據。

    紙幣發行的直接途徑有公共開支,經濟貸款,國家工程等。公共開支是政府為了維持國家政權的正常運轉,促進公共利益而進行的一種政府性開支。包括政府全部僱員的工資開支、政府、司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通訊、國防建設經費等。

    國家工程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建設的一些工程。這些工程必須是為了公共利益,必須是市場和社會不能也無法承擔的,需要由政府來組織、實施和承擔的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能夠析大地改善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均衡健康發展。只有公共工程才能夠體現政府的公共性。否則就使得政府的職能和價值大打折扣,就會使社會利益機制被破壞,利益秩序被扭曲,和諧結構被糟蹋。國家透過政府工程而發行的紙幣就成了紙幣的重要發行渠道。透過調節國家工程量來調節紙幣的發行量就成了政府調節紙幣發行量的重要選擇。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政府上馬了一大批政府工程,透過這樣的工程不但改善了中國的基礎設施狀況,增強了以工業為主的經濟基礎,也增加了紙幣的社會投放量和社會沉澱量,並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經濟貸款是政府以經濟發展為目的,以經濟專案為目標的一種紙幣投放途徑。經濟貸款一般以市場主體為物件,根據市場主體的需要,按照其信用程度進行貸款發放。經濟貸款投放量有規律可行,它的原則就是經濟安全和快速健康發展。只要這種貸款在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不足以對經濟安全和經濟增長構成負面影響而只可能對經濟安全和增長產生正面影響、並有信用作保障的判斷情況下,是可以儘量滿足需要量地投放的,也就是說對求貸者及專案基本不拒。但當情況相反時,則要對求貸者及專案嚴加審查,對貸款投放量嚴加控制,還要透過前述的其它途徑加大貨幣的回籠,調節經濟安全平衡執行。

    這裡面我還要對《強國論壇》上的數學網友的“三公司模型”說幾句。一是數學網友的三公司模型的有益看點是貨幣的發行量和向貧困地區增加貨款。從數學網友的三公司模型可以看到,貨幣的發行量就是交易量,因為三公司模型是完全交易模型。向貧困地區貨款是政府進行經濟和社會調節、促進社會和諧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二是其盲點是系統過於簡單。三公司看起來是孤立的系統,卻有大量的外界因素可以介入,但數學網友卻又把這些可能介入的因素拒之門外,沒有對可能介入的外界因素進行研究。也就是說,數學網友的三公司模型看起來既不象是封閉的系統又不象是開放的系統。三是三公司模型只是一個交易模型和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其中的食品公司和服裝公司就是兩個元,而黃金公司其實只是一個可變的引數,這個引數可以根據對另兩個公司的生產和交易量的設定來設定。

  • 2 # 澤邦

    其實這是一種基本概念的問題,也不是很難理解。首先國家不是簡單的根據GDP來計算本國的貨幣發行量的,其實本國貨幣總金額大多情況下都要比貨物總價值要高,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這個比貨物總價值高一點的貨幣流通是很必要的,因為其中很有大一部分的無形資產算在了裡面,而且這樣也不會造成資金鍊的中斷。第二,國家的發行的貨幣首先是到(特指我們國家)華人民銀行,再有人民銀行由其他的一些形式轉發到其他的各個銀行,至於形式,五花八門,很多金融模式都有,之後再由其他的銀行以貸款,存款利息,銀行其他的交易形式將這些貨幣流入市場。

    給你舉個案例:假設某個銀行目前的存款金額無法實行借貸,那麼銀行就會和人民銀行借錢,再貸款給需要接待的公司等,這樣就會有新的資本流如市場了,之後雖然別人還貸,把資金還給了銀行,但是這些初期資金已經為社會創造了不小的財富,那麼這些錢銀行就會多發出來了。其實這也就是財富的時間價值的體現國家發行貨幣的控制其中主要是看國家的經濟政策。

    如果中國需要加大本國的經濟發展力度,那麼很容易可以想到在經濟鏈條上很重要的流動資金的比例就要上升,那麼國家的銀行就會寬放銀根(“銀根”這次詞的意思自己查字典),社會上的流動資金就會比較多,通脹率也會比較高,當國家覺得通脹率比較高,經濟中的泡沫成分比較高的時候就會緊縮銀根,這樣銀行發行的貨幣就會比較少。這些就是國家貨幣量的控制方法之一,之後就應該會有另外的一個問題,錢到那裡去了,既然銀行一直髮錢,那麼怎麼回收呢,其實這個很容易解釋,這個就是利率,也就是銀行的利息,其中包括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

  • 3 # 萌達深度思考

    首先我們需要把貨幣理解成商品,商品價值一定程度上受供需影響,所以國際市場上貨幣供需變化時匯率也會隨著波動。在佈雷德森林體系取消後,由國家價值為貨幣價值背書,所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理由的濫發貨幣,會使國際社會對貨幣的價值產生質疑,也會完成貨幣國家的混亂,那麼發行貨幣就必須有很合理的依據,基本依據是社會總產品極其增量,也就是貨幣流通量必須與社會商品流通量相符,簡單理解就是如果貨幣發行多了,沒有那麼多的產品可供購買,產品就會漲價,這就會產生透過膨脹,反之則導致通貨緊縮。

    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 4 # 銥財經iridiconomy

    紙幣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來說就是一種靠國家背書的貨幣。他的依據是

    一,國家實力。

    中央銀行是發行紙幣的機構,以美元為例,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前,美元是與黃金掛鉤的,後來黃金外流,體系破裂,紙幣基本上靠國家的自制力發行。由於美國國家實力,美元在世界上還是屬於強勢貨幣。所以紙幣依據第一個是國家實力。

    二,經濟體量

    在國家和國家之間交易,或者國家內部交易,一個國家紙幣就能體現這個紙幣的廣泛性,有效性和流動性。國家經濟體量必須足夠大,紙幣才有足夠影響力和支付力

    三,根本依據還是GDP

    廣義貨幣M2,基本代表了總的貨幣的體量,國家發行貨幣必須依靠GDP增長率,必須適應GDP增長溫和發行,否則造成通貨膨脹,帶來嚴重後果,比如辛巴維(威)幣最後一文不值。

  • 5 # 向日葵廣視角

    人民幣的發行,是以國家掌握的能按照穩定價格投入市場的商品作為貨幣發行的準備資產,同時,中央銀行銀行集中掌握黃金和外匯儲備,用於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國際貨幣清算。中央銀行為人民幣的唯一貨幣發行機關,發行數額須報經國務院批准,任何部門和單位都無權對市場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堅持經濟發行原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透過銀行信貸渠道來發行貨幣;人民幣的發行以十足的商品物資價值為基礎,即“錢出去、物回來,物出去、錢回來”,以保證幣值的穩定;國家授權中央銀行專庫管理,無出庫命令,任何人無權將發行基金的現鈔轉為銀行業務庫的待支付現金,保證國家對紙幣生產和供應的絕對控制權;人民幣限於境內流通。

  • 6 # 御用北路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發行制度

    1、美國-1980年以前,以黃金或黃金證券作準備,準備率為40%。1980年以後,改為證券準備限額髮行制,規定貨幣發行必須有100%的合格證券作保證。

    合格證券包括黃金證券、美國聯邦政府債券,經聯邦儲備銀行審查合格的商業票據、抵押票據、銀行承兌票據、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

    2、英國-1954年的法律規定,英格蘭銀行的信用發行總額為15。

    75億英鎊,有變化須經財政部同意和國會審查。

    3、日本-1997年以前,實行現金準備彈性比例發行制。規定最高限額。發行準備是金銀、外匯、3個月到期的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以及其他票據,以票據、國家債券、其他有價證券、金銀、商品為擔保的貸款,對政府的貸款,但金銀和外匯以外的發行準備品的比率由大藏大臣決定。

    1997年,廢除了最高限額。

    4、中國-發行貨幣的基本原則是按照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發行權高度集中統一,對貨幣發行實行計劃管理;堅持經濟發行,保持幣值穩定;獨立自主發行,不依附外幣。

    中國香港地區-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地區實行準中央銀行制度,貨幣發行由3家商業銀行進行(匯豐,渣打,中銀),從1983年開始實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絡匯率制,百分百以美元作為貨幣發行的保證。

  • 7 # 詩道青史

    我從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角度談一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貨幣供應。

    這個與資本追求利潤的運動有關。

    我們假設一個商業銀行與企業的模型。假如最初有100個單位的貨幣被存入銀行,這就構成了銀行的負債。同時銀行又透過貸款向企業供給100單位貨幣,構成企業負債,而如果企業透過構買資本品和勞動力,透過流通這100貨幣又回到銀行,又構成銀行的負債。這樣透過追求利潤率的運動,可以反覆的複製這種銀行、企業之間的資產負債關係。

    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一個簡單的商業原則是,企業要獲得銀行的貸款,除還款外還要支付利息。如果利息率是以1年的時間單位來計算的,這樣,我們可以把無限延續的銀行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劃分為兩個部分,即,凡是“今年”以前發行的貨幣或債務都必須支付利息。

    首先,供給貨幣的第一個約束條件。如果銀行在“今年”增加的貨幣供給大於給定的利息率應付的利息,則企業在向銀行支付利息後將有剩餘的利潤,從而使其對貸款或貨幣的需求增加。反之,當銀行的貨幣供給小於給定的利息率下應付的利息,則企業肯定會虧損而支付不起利息,從而引起貨幣需求的減少。這樣,銀行的貨幣供給和企業的貨幣需求正是依賴於利息率(利潤率)。從這個條件可以看出,追求利潤的運動越狂瘋,就越需要增發貨幣。

    其次,第二個約束條件,工人階層被剝削的生理極限。

    我們假設全社會只有一個資本家(資本家階層),一個工人(工人階層)。

    假設以一年計算,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生產所有商品,假設最初支付了100個貨幣,工人生產工人自身消費的商品的勞動時間假設最初是1,而利潤50,那麼意味工人透過貨幣要消費他生產的所有商品必須增加他生產商品勞動時間的二分一,即1+0.5=1.5個單位的勞動時間,工人增加的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價值)將用來給資本家生產奢侈品或者用來再投資,迴圈加重不等交換程度(提高剝削率)。這時假設勞動力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沒有外部市場),如果不等交換程度不增加,這意味著資本不會進行擴大再生產,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全部用來進行奢侈品消費。

    但現實資本家之間存在著追求更高利潤率的積累式為主的競爭,等量的資本必須有等量的利潤的金錢積累速度,否則資本就會縮水或者破產。這使得資本家階層必須不斷的擴大再生產。

    這樣假設資本家全部用獲得的50個單位投資(因為銀行收取利息後又要貸出給其它企業投資,因此50個單位的利潤實際上是全部用來擴大再生產),這時,假設利潤率下降到25%,那麼工人保持相同消費相同價值量的消費品,那麼工人的實際勞動時間就要增加(1+0.5+0.25個單位的勞動時間。),也就是不等交換程度不斷增加。

    這樣如果實現交換(保持相同價值量的消費),可以使工人的勞動時間無限的增加,如果勞動時間不增加工資就會降低,當然某些人程受不了高強度的不等交換,這樣就表現為失業,同時一部分資本破產,利潤向餘下的資本移動。

    這樣工人的生理極限,會以通漲或者直接降低工資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這將影響資本的逐利潤活動和銀行的放貸。這樣工人一定時間內(如以一年計算)可被承受的剝削極限,是這一年內約束貨幣發行的第二個約束條件。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經濟危機的實質就是工人被剝削到了生理極限,不可能承受更大程度的不等交換。有時經濟危機發生,也會大規模的通縮,原因是利潤率下降,而是銀行貸款減少,同時貨幣供給減少,當然這裡工人的工資會看得見的形式下降,因為有大量的失業人口存在,使得工人之間存在著競爭。

  • 8 # 心榕

    華人民銀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也就是貨幣供給。

    那麼貨幣供給發行是根據什麼的呢?

    我們知道,,中央銀行同時肩負兩個工作職責:

    1,限制通貨膨脹,這就要求中央銀行壓制經濟增長;

    2,支援就業,這就要求中央銀行刺激經濟增長。

    兩個工作職責是互相對抗的,因此要求中央銀行在採取行動時要小心謹慎,保持微妙的平衡,既要控制通貨膨脹,又要促進就業。

    所以,貨幣供給主要參考兩個資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和通貨膨脹CPI。

    注:

    流通中的紙幣現鈔就是M0;

    現鈔+企業活期存款就是M1;

    現鈔+企業活期存款+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就是M2。

    2019年的M2是194.5萬億,增速是8.4%。注意這裡增速是同比,就是今年和去年對比。

    一般來說M2的合理增速是:

    M2=GDP+CPI+2。

    比如,2019年GDP比上年增速是6.1%,CPI是4.5%,三項相加:

    6.1+4.5+2=12.6%。

    央行根據市場經濟環境,如果要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增加貨幣供給,就要M2增速大於12.6%;

    如果要實行貨幣緊縮政策,控制市場流通,就要使M2增速小於12.6%。

    而2019年12月份的M2是8.7%,也就是說明貨幣緊張,貨幣供應不足,央行一直控制著水龍頭。

    GDP是個流量概念,就是一年內(或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而M2是個存量概念,它是某個點國內的貨幣供應情況。

    現實中,如果要增加貨幣供給,就買入政府債券,把錢貸記在債券持有者所在銀行的準備金賬戶上,逆回購。

    如果想減少貨幣供給,控制通貨膨脹,就賣出政府債券,收回貨幣退出流通領域。

  • 9 # fq老矣

    第一階段(1987-2000年)為商業銀行發展初級階段,銀行資金運用從單一到逐步多樣化發展,在此期間M2主要由各類貸款派生,外匯佔款逐步增加;

    第二階段(2001-2008年)為外匯佔款快速上升時代,中國加入WTO,擴大改革開放,國際貿易活動迅速增加,外匯佔款成為央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手段與途徑,M2在此期間主要由各類貸款以及外匯佔款共同創造;

    第四階段(2011-2016)為同業迅速攀升期以及外匯佔款存量下降時代。伴隨此時期金融創新及金融自由化,銀行同業業務快速攀升,一度僅低於人民幣貸款,高於外匯佔款和證券投資。而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資本流出嚴重,外匯佔款存量下降,此階段貸款及同業為貨幣創造的主要來源;

    第五階段(2017-至今)為同業萎縮疊加外匯政策迴歸中性期,由於前期,防範控制重大金融風險,嚴格監管,督促資金流入實體企業,強調資金脫虛入實,同業業務大幅萎縮。此外,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央行外匯佔款變動持續在0附近上下波動,外匯政策迴歸中性,外匯佔款對貨幣投放的影響顯著降低。

  • 10 # 奔跑的蝸牛Jerry

    紙幣發行量應以流通中的貨幣需求量為依據,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量=待售商品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

  • 11 # 金融工作者大頭

    中國目前貨幣發行機制是外匯佔款,國債抵押和商業銀行央行貸款三種方式發行。外匯佔款發行(被動)——企業出口商品,收入美元,然後到華人民銀行換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這部分人民幣就是外匯佔款方式發行的新人民幣。國債抵押發行(主動)——國家財政預算赤字,以未來稅收預期為抵押發行國債,將國債賣給華人民銀行換取流通的人民幣用於預算,再透過政府投資或者消費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這部分人民幣就是國債抵押發行的人民幣。商業銀行央行貸款發行(相對被動)——商業銀行因人民幣現金不足,以商業票據或資產等進行抵押,向央行申請貸款換取人民幣,然後透過發放企業貸款等方式讓這部分人民幣在國內進行流通,這部分人民幣就是商業銀行央行貸款發行的人民幣。2005年匯改之後,據相關統計,中國人民幣發行外匯佔款方式發行佔60%以上。

  • 12 # 榆林財富幫

    貨幣是根據國家的貨物的多少而發行的,多發的話沒有用的,多發的話只能引起人民幣貶值。

    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一項職能,它不僅是調節國內的供需平衡,還在一定範圍內調節通貨膨脹。所以它是一項關係國家發展進度的政策,不能隨便發行的 而且,人民幣也是在一定範圍內才能流通的,並不是無條件的換購的。

    貨幣發行量=(待售商品的總數×價格)/貨幣週轉次數 =貨物交易總價值/貨幣週轉次數 超過以上標準就是通貨膨脹,低於標準就是緊縮 貨幣的週轉次數一定時期是一定,中國每年的生產力變化是一定的(不是無限的),那生產的商品也是一定的,這就決定貨物的交易總價值也是一定的。

  • 13 # 股市騙局揭秘

    您說的應該指發行量,其計算公式:商品流通中所需的實際貨幣量 = 商品價格總額 / 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其中,流通貨幣也即現金髮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

      決定貨幣發行量的因素

      生產力(決定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著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如果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係,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所以政府都是力保發行的貨幣的升貶值的穩定。

      要使整體上國富,就要保證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後生產的商品多了,很少的錢就會買更多的商品,貨幣就會升值。然後政府為了保證進出口的平衡,就會印刷些錢流通市場,使貨幣升值不要太快

  • 14 # 吹哨劍客財哥

    國家需要。

    一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都說是以國家信用擔保,中央銀行對全國的負債。也有說是根據稅收情況,還有說是根據經濟增長。結果都是國家的需要。

    以美國為例:印美鈔分兩種情況三個階段。

    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依據黃金儲備發行對應的美元,一盎司35美元,全世界也就400多億美元。到了1971年,美國資不抵債,沒有相對應的黃金儲備發行美元,負債率超過200%。美國耍賴,單方面推出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與歐佩克組織苟合,推出美元+石油,透過控制大宗商品價格,達到壟斷匯率,薅全世界羊毛的目的。現在美聯儲,只要需要就可以量化寬鬆。透過匯率一增一減,掠奪全世界。

    透過戰爭,造成區域性地區緊張,資金避險,流入美國,然後貶值;第二種情況就是,透過加息,吸收全球資本,然後貶值。同樣是一增一減,掠奪全世界。

    美元兌黃金已經接近1:50,總量相對1971所發行了200多倍。

    我們90年,貨幣總量1萬億到2019年300萬億~(省略若干字)

  • 15 # 愛航拍Vlog

    發行紙幣依據的是國家信用 ,一個穩定的國家,強大的軍隊,獨立自主的名族,才能有發行貨幣並保持貨幣體系的健康穩定。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就是一個交易的通用憑證,在流通的時候發揮它的價值,創造的財富(用貨幣來衡量)就稱作GDP。

    中國的貨幣體系不同於其他一些依賴美元的國家,我們是獨立的貨幣體系,所以我們不懼怕美元的金融霸權。@昊爺超新星

  • 16 # 內控老兵

    紙幣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是商品就會有價格,而價格就總是受供求關係影響的,供求決定了價格高低。對於當代的紙幣來講,需求是有多少財富需要用紙幣來作為價格衡量,以前只有基礎性的實物資產需要,如糧食,木材等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後來智慧財產權,再後來甚至資本都要用紙幣來衡量,所以紙幣的需求自然也就大起來了,需要發行的紙幣也就多了。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流動中需要,政治需要等,如果不考慮最基礎的需要,一味從政治,政策需要出發,只能是物價飛漲的惡性通貨膨脹。從趨勢上來說,需要用紙幣來衡量的財富會越來越多,如現在的虛擬貨幣,也都有個人民幣的價格一樣,而一旦需要流通,自然就增加了需求。當然,實際發行多少張紙幣,可能還需要考慮技術的影響,都微信支付了,實際需要的紙幣也就少了,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上兩個維度考慮,即理論上的發行量和實際上的發行量。

  • 17 # 本能反應

    我從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角度談一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貨幣供應。

      這個與資本追求利潤的運動有關。

      我們假設一個商業銀行與企業的模型。假如最初有100個單位的貨幣被存入銀行,這就構成了銀行的負債。同時銀行又透過貸款向企業供給100單位貨幣,構成企業負債,而如果企業透過構買資本品和勞動力,透過流通這100貨幣又回到銀行,又構成銀行的負債。這樣透過追求利潤率的運動,可以反覆的複製這種銀行、企業之間的資產負債關係。

      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一個簡單的商業原則是,企業要獲得銀行的貸款,除還款外還要支付利息。如果利息率是以1年的時間單位來計算的,這樣,我們可以把無限延續的銀行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劃分為兩個部分,即,凡是“今年”以前發行的貨幣或債務都必須支付利息。

      1、供給貨幣的第一個約束條件。如果銀行在“今年”增加的貨幣供給大於給定的利息率應付的利息,則企業在向銀行支付利息後將有剩餘的利潤,從而使其對貸款或貨幣的需求增加。反之,當銀行的貨幣供給小於給定的利息率下應付的利息,則企業肯定會虧損而支付不起利息,從而引起貨幣需求的減少。這樣,銀行的貨幣供給和企業的貨幣需求正是依賴於利息率(利潤率)。從這個條件可以看出,追求利潤的運動越狂瘋,就越需要增發貨幣。

      2、第二個約束條件,工人階層被剝削的生理極限。

      我們假設全社會只有一個資本家(資本家階層),一個工人(工人階層)。

      假設以一年計算,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生產所有商品,假設最初支付了100個貨幣,工人生產工人自身消費的商品的勞動時間假設最初是1,而利潤50,那麼意味工人透過貨幣要消費他生產的所有商品必須增加他生產商品勞動時間的二分一,即1+0.5=1.5個單位的勞動時間,工人增加的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價值)將用來給資本家生產奢侈品或者用來再投資,迴圈加重不等交換程度(提高剝削率)。

      這時假設勞動力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沒有外部市場),

      如果不等交換程度不增加,這意味著資本不會進行擴大再生產,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全部用來進行奢侈品消費。

      但現實資本家之間存在著追求更高利潤率的積累式為主的競爭,等量的資本必須有等量的利潤的金錢積累速度,否則資本就會縮水或者破產。這使得資本家階層必須不斷的擴大再生產。

      這樣假設資本家全部用獲得的50個單位投資(因為銀行收取利息後又要貸出給其它企業投資,因此50個單位的利潤實際上是全部用來擴大再生產),這時,假設利潤率下降到25%,那麼工人保持相同消費相同價值量的消費品,那麼工人的實際勞動時間就要增加(1+0.5+0.25個單位的勞動時間。),也就是不等交換程度不斷增加。

      這樣如果實現交換(保持相同價值量的消費),可以使工人的勞動時間無限的增加,如果勞動時間不增加工資就會降低,當然某些人程受不了高強度的不等交換,這樣就表現為失業,同時一部分資本破產,利潤向餘下的資本移動。

      這樣工人的生理極限,會以通漲或者直接降低工資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這將影響資本的逐利潤活動和銀行的放貸。這樣工人一定時間內(如以一年計算)可被承受的剝削極限,是這一年內約束貨幣發行的第二個約束條件。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經濟危機的實質就是工人被剝削到了生理極限,不可能承受更大程度的不等交換。有時經濟危機發生,也會大規模的通縮,原因是利潤率下降,而是銀行貸款減少,同時貨幣供給減少,當然這裡工人的工資會看得見的形式下降,因為有大量的失業人口存在,使得工人之間存在著競爭。

  • 18 # 無憂理財與法同行

    人民幣的發行主要是根據當時國內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執行,以及世界經濟總體需求決定的。以下我們就來一起談談人幣印發行背後的邏輯吧。

    1.小明帳戶多了一個億。

    小明賬戶上多了一個億,現在可是億萬富翁了。那小明就高興太早了,小明上街發現饅頭一個都是以萬元為計價單位,問老闆為什麼這麼貴,老闆說因為麵粉也是以萬元為計價單位。小明終於明白了,大家都有錢了,大家原來還在原地,還有可能給正常生活搗亂。

    流通中的貨幣要與待售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流通速度成反比。所以國家通常會根據CPI物價指數,PM2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判斷市場可能需要多少貨幣量,來衡量發行多少的人民幣。

    2.人民幣會變魔法。

    在村裡,種麥子的農民甲欠了小麥加工廠老闆乙的錢,小麥加工廠老闆乙又欠了麵包店老闆丙的錢,現在正鬧著錢的事,甲沒錢買麥子了,種不了麥,從而影響了乙丙。國家來了借線給了甲,甲賺了錢給了乙,乙給丙,丙以稅收等形式上交一部分錢給了國家。錢繞了一圈又回去了,大家都賺了錢,生產發展了,皆大歡喜。

    也就是說,人民幣只是國家科學宏觀調控,經濟手段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國家通常根據經濟的執行情況,透過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調節。比如疫情下,經濟下行壓力大,自然要錢,也就會相應下調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給市場注入資金,注入活力。錢動起來,動在可控浮動真好。

    3,TOM拿著人民幣在美國市場上買了瓶可口可樂。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納入了SDR。同時,人民幣將成為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並列的第五種SDR籃子貨幣。簡單來說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推進。老百姓就不用把人民幣拿去兌換,可以直接在國外清費,不僅方便,而且還避開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更是國家自信的展示。這個時候人民幣發行就要考慮全球的因素,誰叫我有大格局,大眼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世界經濟下行了,Marry在英國趕緊買入人民幣來抵禦風險。

    人民幣成為了全世界的避險工具。這年頭,有眼光的人不會買入黃金,石油,美金,而是人民幣。為什麼呢?那就是信任中國,信任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哪有一個國家在疫情中,從檢查到治癒都不需要百姓花錢。只要沒有中國參加並站C位的會議,都不叫國際會議。宇宙Fast,天上北斗5G組網,海上航母,海底蛟龍……就是這麼自信!

    總之,人幣幣就這麼神氣,這麼有魅力,這麼有味道……

  • 19 # 孫旭博

    按照目前理論的說法,紙幣的發行量是以黃金儲備量為依據的。我認為,這種說法值得推敲。

    第一,黃金作為價值物,它只是眾多價值物中的一種,它的價值只能是全部社會價值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於除它自身以外的全部價值物的價值;更不可能等同於包括它自身在內的全部勞動產品價值。因為,如果黃金能夠充當價值交換的一般等價物,那麼,從總體上講,全部黃金的價值就等於除黃金外的全部其它勞動產品的價值。

    第二,從現實的、實際情況看,到2003年7月,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為600噸,如果按每克100元人民幣計算,也不過600億元人民幣。據統計,2003年,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5842億元,這個數字是一個實際實現了的交易數字。如果黃金作為充當一般商品交易的等價物,那麼,黃金的儲備量至少應等於這個數字。有人可能說,這涉及到商品週轉次數,實際的貨幣需求量應小於累計商品交易量。但是,中國的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2萬億元則是一個必須用貨幣表達的經濟範疇。再說,中國去年國家財政收入達2.17萬億元,這兩個數字都遠大於實際儲備的黃金價值,不僅中國如此,其它國家也是如此。因此,“紙幣的發行量與黃金儲備量相當”之說是一個謬誤。

    那麼,紙幣的發行量到底是以什麼為依據呢?我不是中央銀行的行長,也不是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我當然不清楚他們是按什麼標準來發行貨幣的。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認識來理解。我認為,如果要找到紙幣發行量的依據,就必須首先找紙幣的發行依據。

    那麼,紙幣的發行依據是什麼呢?我認為,紙幣的發行依據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或有實力和信譽的組織,憑藉自己的權力、實力和信譽,發行的一種貨幣符號。紙幣的首要功能是貨幣符號,這個貨幣符號可以代表國民勞動財富水平,滿足貨幣發行組織管理和發展經濟、獲取利潤的需要;滿足交易的需要,便利、促進交易。如果我有一袋大米,需要用來換取一部手機,那麼,我就必須把大米賣給中央銀行,換回紙幣,再用紙幣去購買手機。中央銀行給我的紙幣量,是以標準勞動量來計算我的大米的勞動價值量的。在這樣的機制下,全社會的商品就必須與中央銀行進行商品—貨幣交易。中央銀行收購全部商品,依此發行貨幣。持有貨幣的人,又可以用貨幣去換回所需要的非貨幣商品。這就是財富的貨幣化。

    那麼,紙幣的發行量是不是以全社會的勞動財富為發行依據呢?如果是這樣,那麼,象土地、文物、商標、專有技術等資產就只有進入交易才能形成真正的貨幣資產,而當它們沒有進入交易領域,或沒有進行實際的交易,則不能形成貨幣化的資產。對於沒有進入交易或沒有將勞動產品賣給或抵押給中央銀行的,就不能形成貨幣發行量。但是,在紙幣發行之初又確實必須以這個全社會實有財富量為發行依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紙幣發行意義。而對於沒有進入交易領域的勞動財富,也必須有相應的紙幣量作保證,只是這部分的紙幣暫不進入流通領域,而只能也中央銀行存款的形式表現。而當先前沒有進入交易領域的勞動財富在之後進入了交易領域,則沒有進入流通領域的紙幣就需要進入流通領域。如果勞動財富升值,則貨幣存款也要相應地增加;相反,折舊了,貶值了,則貨幣的發行就相應地減少。對於沒有進入交換領域而又以資產形式存在的現實財富,中央銀行很難根據它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升值或貶值測算。考慮到升值與貶值的可能性同時存在,因此,對於存於央行、代表那些沒有進入交易領域的現實財富的貨幣,它們的升值和貶值需要進行科學的分類研究。

    上述是對於貨幣,現實地說,就是對於紙幣的初始發行量的思考。

    社會財富是不斷增長的,主要是因為人是要不斷地投入新的勞動,從而形成新的財富。對於新投入的勞動和新形成的財富,就必須有新的貨幣作交易保證。對於新增的貨幣發行,就要以新增的有效勞動量作為貨幣發行的依據。貨幣新增的發行量可以GDP為發行依據,因為,GDP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新的一年裡所投入的新的勞動量,這個勞動量應該用貨幣來表現和反映。

  • 20 # 安安8154

    1、貨幣流通量與社會商品流量相符合是貨幣流通規律的根本要求。

    2、因此,華人民銀行(央行)作為貨幣發行主體,貨幣發行依據的是社會總產品及其增量。

    3、其理論根據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公式: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量。

    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

    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共度一生,是遇到自己愛的人幸運,還是遇到一個愛自己的人幸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