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月蘇葉
-
2 # 不悔梅月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戰國時期衛華人。他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因賜予商於十五邑,姑號商君,史稱商鞅。
商鞅輔佐秦孝公分別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1、政治上對戶籍、軍功、土地制度、行政制度、稅收、度量衡和民風民俗制訂了法律改革。
2、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戰。
3、軍事上收復河西失地。
春秋戰國時期正好處於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大背景的影響下各個國家都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制度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分分掀起了變法運動。
商鞅進入秦國後,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醞釀變法,並與舊貴族勢力針鋒相對,這期間先後兩次變法:
1、頒佈並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 ,輕罪用重刑。
2、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4、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5、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第二次變法:
1、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普遍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
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4、統一度量衡制,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
5、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正如歷史上所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變法後對秦國乃至後世的影響都是深遠的,在變法維新中,這是一種利息關係的重新規劃,透過改革,建立了新的社會經濟制度,促進了經濟發展,為秦統一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有些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上也加重了底層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
-
3 # 寰宇新史野
先看商鞅生平: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華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商鞅的歷史評價:
正面評價
蔡澤: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司馬遷:“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太史公自序》: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劉歆: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班固: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伯,東雄諸侯
諸葛亮: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
司馬貞:①“裡奚致霸,衛鞅任刻。”②“衛鞅入秦,景監是因。王道不用,霸術見親。政必改革,禮豈因循。既欺魏將,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賓!”
杜佑:歷觀製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陳啟天:法學之鉅子,政治家之雄也。
毛澤東: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負面評價
司馬遷: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舊唐書》: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於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
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 ,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賈誼: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
趙蕤:夫商鞅、申、韓之徒,貴尚譎詐,務行苛刻。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不師古,始敗俗傷化。此則伊尹、周召之罪人也。
下面運用毛澤東的話為商鞅的功過是非做總結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
4 # 大李冠軍侯
1.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為秦國農業生產帶來生機;
2.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建設從此開始;
3.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鬥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使變法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侷限性。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
4.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方向,推進了秦國社會的發展,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要求.商鞅變法雖有侷限性,但這些並不能掩蓋其變法的巨大進步性。
-
5 # 山海經之悅
商鞅簡歷
商鞅(又稱衛鞅、公孫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後裔,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透過“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當時強國。政治上,其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實施嚴刑峻法;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因功被封為商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而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處以車裂後示眾。
歷史評價1、正面評價
蔡澤: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劉歆: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班固: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伯,東雄諸侯
諸葛亮: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
司馬貞:①“裡奚致霸,衛鞅任刻。”②“衛鞅入秦,景監是因。王道不用,霸術見親。政必改革,禮豈因循。既欺魏將,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賓!”
杜佑:歷觀製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陳啟天:法學之鉅子,政治家之雄也。
毛澤東: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2、負面評價
司馬遷: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舊唐書》: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於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
賈誼: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
趙蕤:夫商鞅、申、韓之徒,貴尚譎詐,務行苛刻。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不師古,始敗俗傷化。此則伊尹、周召之罪人也。
個人觀點商鞅應該算是一個法家思想的成功踐行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推行那樣的變革,無異於與上層貴族集體為仇,但是,他吸取了李俚,吳起等人的經驗教訓,結合秦國的實際情況,對法家政策做了進一步的發展,後來居上,成功改變了秦國的法制面貌,對秦國以及秦代的影響意義深遠;從辨證論的觀點,分析各個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商鞅可稱為歷史中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
6 # 持之以恆wzj
1.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為秦國農業生產帶來生機;
2.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建設從此開始;
3.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鬥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使變法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侷限性。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
4.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方向,推進了秦國社會的發展,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要求.商鞅變法雖有侷限性,但這些並不能掩蓋其變法的巨大進步性。
-
7 # 笑看往事如雲
於秦而言,商鞅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功臣,
商鞅的確是一個大人物,但不是偉大。他的貢獻,也不在於給了底層人民什麼實惠,而是推動了秦帝國的建立,為華夏政權的大一統程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來的秦國。
但是商鞅本人,不懂進退,秦孝公在位時,對他很信任,他立下莫大功勞的同時,得罪了秦國貴族。為了法令得到很好的實施,他甚至割掉了太子老師公子虔的鼻子。
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公子虔誣告謀反,不得已與前來抓捕的官軍力戰,最後戰死,屍首被拉回去五馬分屍。
-
8 # 我要當經理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華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家被殺。
一、正面評價
1、革法明教
商鞅透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朝歷代對於商鞅進行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極高的評價,例如:
蔡澤評價商鞅: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李斯評價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評價商鞅: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
桑弘羊稱讚商鞅: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劉向評價商鞅: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並河西,北收上郡,國富兵彊,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國霸君,秦遂以彊,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北宋的王安石曾賦詩稱讚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梁啟超的作品《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商鞅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麥孟華給予了商鞅“法學之鉅子,政治家之雄”的極高評價。陳啟天評價商鞅的變法“不但創造了秦國的命運,而且決定了秦後二千年的政治歷史”,商鞅是一位“革新的、實行的大政治家”。毛澤東對商鞅評價很高,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青年毛澤東寫道:商鞅的新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他還稱讚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2、盡公不為私
商鞅執法不避權貴,治理國家殫精竭慮、盡公不為私的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范雎評價商鞅: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死,信賞罰以致治,竭智慧,示請素,蒙怨咎,欺舊交,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里。
韓非稱讚商鞅: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戰國策》稱讚商鞅: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
劉向評價商鞅: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3、軍事才能
此外,商鞅作為統帥為秦國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許多著作將商鞅與當時的名將並稱。《漢書·刑法志》將商鞅與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孫臏、魏國的吳起並稱;《荀子·議兵篇》將商鞅與齊國的田單、楚國的莊、燕國的樂毅並稱。
二、負面評價
1、人性刻薄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
2、加劇貧富懸殊
董仲舒批評說:商鞅廢除井田,導致“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併,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班固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3、濫用酷刑
商鞅變法時所設的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
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4、愚民政策
記錄商鞅言行的《商君書》作為一部法家學派作品,其中充斥著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為帝王穩固政權,剝奪百姓人權的觀點。例如:《商君書》中認為國家與人民是矛盾的關係。人民強大,則國家虛弱。所以想要國家強大,則必須削弱人民。
能夠戰勝強敵、稱霸天下的國家,必須制服本國的人民。只有使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這樣國家才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會牢固。《商君書》中認為人性本惡,必須承認人之惡性,治理國家要以惡治善才能使國家強大。
《商君書》中主張重刑輕賞,他認為加重刑罰,減少獎賞,是君主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拼命爭奪獎賞;增加獎賞,減輕刑罰,是君主不愛護民眾,民眾就不會為獎賞而拼死奮鬥。
5、貶斥儒家學說
商鞅貶斥儒家學說,將儒家所推崇的禮樂、詩書、孝悌、修善、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貶斥為六蝨,認為國家必須去除六蝨才能強大。西漢以來的儒生對於商鞅使用嚴酷刑罰改變民風民俗、敗壞道德的行為多有非議。
賈誼評價商鞅: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批判商鞅:商鞅棄道而用權,廢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為俗,欺舊交以為功,刑公族以立威,無恩於百姓,無信於諸侯,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
商鞅反聖人之道,變亂秦俗,其後政耗亂而不能治,流失而不可復。
唐代的趙蕤評價商鞅:夫商鞅、申、韓之徒,貴尚譎詐,務行苛刻。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不師古,始敗俗傷化。此則伊尹、周召之罪人也。朱熹批評:“他(商鞅)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
-
9 # 不貳過者
商鞅此人,做事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
做人來說,非常刻薄,法家行事,本就以法為旨,盡無人情。
但是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對中華民族第一次的偉大統一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誠然,沒有孝公鼎力支援,商君的功績也不會這麼大,真正的強臣明主!天作之合
-
10 # 千百萬年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典型的開拓派,創始神的角色,脫貧能手,不講因果,只講章程,是封建社會制度的一個剋星。
-
11 # 書童3033
商鞅處於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合縱連橫,戰爭頻發,國力消耗巨大。推行法治,建立嚴格的制度,對提升秦國國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
-
12 # 老楊皮382
商鞅變法把秦帝國推到了顛峰,變法把貴族利益分給窮人,縮小平富差距,使農民有地種,軍功獎勵提高了軍隊素質,徙木立信,讓全華人民看到國家的決心信譽,鼓起了全華人,齊心協力,憤發自己,窮人不再被壓榨,有了向上的機會,商鞅沒有把所謂的貴族,精英們當回事,而是把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是全華人民把秦帝國推向歷史高峰,實現祖國大通一。
-
13 # 柴門路徑
秦奮六世基業,統一六國,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
商鞅去秦國時,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是一個十足的弱秦。經過商鞅的變法革新,秦國成了七國中最強大的,有了稱雄和掃平天下的資本,所以,商鞅的才能可以說得上是帝國無雙!
-
14 # 皓辰星月
商鞅變法把秦帝國推到了顛峰,變法把貴族利益分給窮人,縮小平富差距,使農民有地種,軍功獎勵提高了軍隊素質,徙木立信,讓全華人民看到國家的決心信譽,鼓起了全華人,齊心協力。奮發圖強,使秦國迅速強大。其次,秦國的軍工制度,一定程度上極大的鼓舞了全民的鬥志,使秦國兵力充沛。
-
15 # 文藻巧翁
商鞅變法
戰國的時候,出現了七個強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秦國在秦穆公逝世後,國勢有些衰弱。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是個有為之君,即位之初就下了一道求賢令,網羅各地的人才。當時,衛國的貴族衛鞅來到秦國,經大臣景監的舉薦,與秦孝公相見。
衛鞅與孝公見了三次面,談論了先王治國之道。秦孝公對他所說的話題一點也不感興趣,等他走後直向景監埋怨。但是第四次衛鞅卻說動了他。衛鞅說“要想使秦國走上富強之路,必須改變先君留下的法令,重視農業、重視作戰、重視刑罰。”
秦孝公忙問:“變法圖強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困難!請您給我詳細說說。”衛鞅說道:“首先重視農業,可以獎勵耕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人民勤於耕種,不再遊手好閒。其次重視作戰,凡立下軍功的將士,都要給予重賞,這樣他們才能奮勇殺敵。”
秦效公又問:“那麼,重視刑罰的好處在哪裡呢?”
衛鞅侃侃而談:“進行改革,必須重視刑罰。如果賞罰不分明,朝廷的威信就樹立不起來。”秦孝公越聽越高興,連吃飯都忘了。他與衛鞅談了幾天幾夜,一點也不感到疲倦。
公元前356年,秦孝麼封衛鞅為左庶長,讓他主持變法。於是,他與衛鞅制定了新的法令:
實行連坐法,鼓勵告奸;
獎勵軍功,禁止私鬥;
限制貴族特權;
鼓勵民戶分居;
獎勵耕織,抑制工商業;
焚燒詩書,禁止遊說之人。
一開始,衛鞅怕老百姓不遵守自己制定們新法令,就命人在都城的南門樹立了一根三丈長的大木杆,然後傳下一道命令:“如果有人將南門的那根木杆移到北門,可以得到10兩金子的賞賜。”
都城的居民得知這道命令,都覺得很奇怪,於是圍在南門外想看這件事如何收場。大多數人不相信有這等好事,認為左庶長閒著沒事,欺騙老百姓。
衛鞅一看老百姓不把他的命令當回事,就再下了一道命令,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金子。正當人們對這兩道法令議論紛紛的時候,有個壯漢走近木杆,說:“既然大家都不願移動這根木頭,那我就來試試。”說著,他將那根木頭扛在肩頭,向北門走去。
這壯漢真的把木杆移到了北門,這時有差役將此事報告衛鞅。衛鞅見終於有人相信自己的命令了,就真的賞給扛木頭的壯漢五十兩金子。人們見衛鞅的法令真的管用,從此相信新法,願意依法辦事。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衛鞅又進行了第二次變法,在境內實行郡縣制。經過兩次變法,秦國發展很快,已經國富兵強。公元前340年,衛鞅被封為大良造,率領軍隊與魏軍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孝公見變法已見成效,封衛鞅為商君,從此衛鞅就被人們稱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不喜歡商鞅,就以謀反的罪名將商鞅處以車裂之刑。商鞅雖然死了,但他制定的新法卻依然得到貫徹。
-
16 # 律法獨角獸
讀《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掩卷思之,實感被一些古今學人推崇備至的大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商鞅是個一言難盡的悲劇性人物。
商鞅是戰國時期出身於衛國宗室的少年才俊,喜好刑名之學,在魏國當差,懷才不遇,離魏入秦,走寵臣景監的門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見。商鞅察言觀色,多方試探,以三寸不爛之舌,極力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終於獲得秦孝公的首肯,遂被秦孝公任用為左庶長,開始著手實施變法。
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力行法制,其特點是輕罪重判,刑罰嚴酷。他首開連坐的法律先河,五家為伍,十戶為什,相互監視,彼此檢舉,對作奸犯科者處以腰斬,藏匿者給以和投降叛變分子相同的嚴厲處罰。凡打架鬥毆的,均按情節輕重一律科刑。不從事農耕而專事工商末利者和因懶惰而貪者,一律拘捕,妻子沒為官奴。商鞅變法實行一年,受到官民強烈抵制,百姓紛紛到國都“上訪”反對新法。商鞅認為新法難以執行,是由於上層有人作梗。太子違制,商鞅欲懲處太子,殺雞儆猴,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只好拿太子師公子虔、太子師公孫賈墊背,對公子虔行刑(後又處以劓刑),處公孫賈以黥刑。這一招很靈,慢慢沒人敢公開反對新法了,那些原來認為新法不好的臣民也都表示贊成,可是商鞅確認為“此皆亂化之民也”,將他們全部發配到邊城裡去。“其後民莫敢議令”。
商鞅任秦國相,大力推行強行變法,積怨甚深。有識之士趙良曾譴責商鞅,用嚴刑酷法殘害民眾,積怨結恨、埋下隱患,並歷數商鞅種種不得人心的做法。趙良直言不諱警告商鞅:有朝一日,秦王會收拾你,你的死期指日可待。肺腑之言,被商鞅當作了耳邊風。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等人慾報仇雪恨,羅織罪名,告發商鞅謀反。國君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遁,亡死邊關。他打算在客棧住下,但身無有效證件,店家不知他是商鞅,說:商鞅法令規定,留宿沒有證件的人要治罪。商鞅不禁喟然嘆曰:“嗟呼,為法之敝一至此哉!”他何曾想到,其苦心孤詣推行的法律如今被用來對付自己了。無棲身之所,商鞅只好逃往魏國,但魏國認為他是秦國的竊賊,拒絕收留他。走投無路,商鞅再次入秦,回到封地商邑,糾集黨羽攻打鄭地,被秦惠王發兵打敗,車裂示眾,滅了家族,應驗了趙良的話。
當代的一些史家和法學家,評價商鞅的歷史功過,認為他代表新型地主階級的利益推行變法,遭到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反對,最後被殘害。並認為商鞅變法對秦的國勢強盛,進而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沿襲商鞅的法律思想,以嚴刑峻法維繫和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秦二世愈加殘暴,登峰造極,人心盡喪,最後走向滅亡。如果說戰國時諸侯爭霸,天下大亂,“亂世用重典”,商鞅之法有一定的存在理由,那麼在秦王朝“天下大治”之後,依然崇信法令繁密,刑罰嚴酷,迷信殺戮,就不能不說是失策之舉了。漢高祖劉邦吸取秦亡的教訓,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法律,特別是漢孝文帝對司法進行改革,廢除連坐法,禁止殘酷的黥、劓、刖之刑,實行相對的“治世用輕典”,以致有了史稱的“文景之治”。
商鞅是秦國推行嚴刑峻法的始作俑者,如果說他的新法對秦國統一六國有積極意義的話,那麼是否也可以說對秦王朝的覆滅埋下了禍根呢?
-
17 # 春風劍
我認為對商鞅變法的評價可以從當時、後世和當今三方面評價其價值。
首先,從當時來講
正面價值是:商鞅變法從政治、經濟、文化全方面的對秦國進行了改革,對秦 國的強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商鞅變法促進了中國的大一統。
反面作用是:商鞅變法重刑罰,他所建立起來的政治框架加重了對平民百姓的壓迫作用。
其次,對後世來說:
正面價值是:秦朝因暴政而滅亡後,因此後世王朝都引以為戒,對百姓採取較為溫和的統治政策,實行一定意義上的仁政有利於社會的修養生息和發展。
反面價值是:尊王權對於諸子百家後中國民主思想的發展產生了相當不利的影響。
最後來講,對當今社會的價值是---
主要是正面的價值:對於當今的法制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這或許就是東方法治的一種詮釋。
-
18 # 路上陌上花開
商鞅變法對於秦國來說是一種變革,客觀上推動了秦國的壯大。但就商鞅個人來說,在推動變革時,商鞅並不是光明正大的,反而是利用了普通百姓的弱點,貪財好利,想改變自己現狀的想法,用經濟利益來打動人們,促使改變,就這樣才有徒木立信的方法,樹立政府的威信,打破階層,獎勵軍功,這樣改變了秦國的生活節奏。
在鼓動人們動起來後,由嚴格立法,強化了戶籍人口管理!正是有了這些才讓秦國強勢起來,而這個嚴酷的制度,最後也斷送了商鞅的性命!這或許就是達到某個極致後的反嚙!
-
19 # 問山聽水
引言: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事物沒有原因是不會產生的,沒有變革發展是不會大成的。
因此,人在變化中求生存,國家在變革中求發展。
春秋管仲改革、戰國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變法,就是國家力求透過改革擺脫掣肘,尋求發展的方法。
成事在人,古代改革需要的是智慧、強權、果敢之人才能推進改革變法,而歷史選擇了商鞅。
商鞅變法順歷史潮流,奠定了秦朝日後一統天下的根基商鞅年少從法邢之學,為法家的代表,後任秦國的左庶長,遵從秦孝公在秦國進行變法,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富裕強大,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推行縣制。
經濟上,推行土地私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和墾荒,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強制推行小家庭制度。
軍事上,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法治上,改法為律制定秦律,輕罪用重刑,增加連坐法,禁止遊宦之民。
透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廢除,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舊貴族等反對變法勢力抬頭,商鞅戰敗死彤地,被五馬分屍,但變法繼續實行,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的利與弊利:
商鞅變法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改變舊有的生產關係,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推進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弊:
商鞅變法輕視教化,重視法紀,輕罪重罰,加重了對廣大人民剝削與壓迫,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
歷史評價《太史公自序》: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
諸葛亮: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
20 # 山情水意最通靈
商鞅是個成功的變革家,制定了軍功制等系統全面、執行性強的改革措施,並以強力執行下去,且沒有因為君王變更而人亡政息,而是被後來的歷代秦國國君很好延續下去,終將秦國從四處危境、列強環伺的弱國,打造成了實力遠超六國、軍力強大的強國,最終吞併了六國。但他又是個沒有謀好自身的可憐人,雖然在孝公時期位極人臣,但惠文王一上臺就被五馬分屍,結局好慘。
回覆列表
一、司馬遷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
二、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三、毛澤東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