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T記錄感動的玦
-
2 # 赴陝西延安調研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短暫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和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珍貴的回憶。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這次商南的社會實踐中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團體合作、分工明確的重要性,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工作任務,齊心協力做好社會實踐。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團隊中的學長學姐還有同仁們都是我的學習物件,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社會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社會實踐是我們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透過這次的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3 # 瀟望書文化調研團隊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求得真知。作為當代大學生,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一方面是教育同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也是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相結合。每年,學校都會大力宣傳、支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各學院老師也會認真負責地指導實踐的進行,讓我們對暑期社會實踐充滿了渴望與熱情。
除此之外,透過下鄉開展活動,可以提高我們分析和處理事務的能力,透過和其他人交流,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並從團隊成員身上取長補短,彌補不足,使我們的素質得以提升。
-
4 # 鄉旅鄉情
這是我大學入學後的第一個社會實踐。說實話,剛開始聽到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有一點不屑一顧,還認為它是和以前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樣都是形式主義。只需要找找有關部門蓋個章籤個字就能矇混過關。但參與進來卻發現和以前的社會 活動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需要進行線上培訓,聽取“線上三下鄉”的基本活動流程。然後完成相關作業,取得聽取下一課的資格。最後進行實地下鄉,完成整個活動的要求。最終在進行評獎。這就是“三下鄉”的大致活動流程。最大的感覺就是,能夠通“三下鄉”這樣的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夠行走於鄉間小路,感受艱辛和勤勞,更能傳達新一代人對扶貧攻堅戰支援和決心。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加入到“三下鄉”這樣對社會有這重大意義的活動中來,一起努力向前。
-
5 # 農林系科技支農幫扶團
在去“三下鄉”之前,我以為我們去鄉下多數時間會去幫村民們做農活,但在體驗完之後才知道其中的樂趣也明白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在今年的三下鄉中,我們所有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教和慰問留守老人。
自從“天使之家”成立後,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朋友來,我們每天要和他們開展一些活動。在這期間我們還去慰問了一些比較貧困的留守老人。
和小朋友們開展活動時,我們團隊所有志願者都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在大家的配合下完成了每次的活動。我們所有的志願者們,從開始的陌生,到最後結束的完美配合。“三下鄉”對於我們團隊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我們還去慰問了空巢老人,從他們的情況來看,有些老人是身體有疾病,而且孩子不在身邊,還有就是孤寡老人。其實在現代社會,很多老人都需要自己的孩子孫子的陪伴,他們需要有人關心、有人說話、更需要人照顧。有空常回家看看吧。
三下鄉確實是一個讓人鍛鍊的好機會,在成長的道路上這樣歷練的機會很少,因此應該珍惜。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大道理都是從這些小經驗中,積累出來的。我覺得在今年的三下鄉中,我們所有的志願者都有不同的感悟,這些感悟對於我來說是潛移默化的,對我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
6 # 規劃築夢實踐團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是帶著激動和探索未知的好奇之心去的。對於人生中的第一次一路上,我心中都是充滿著好奇。對於很少參與到鄉村生活中的人來說,三下鄉不僅僅是去扶貧助農,也是對於自身的一種特殊的成長路程上的里程碑。參與“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一路上與隊友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平時所不同的。遇到困難時互幫互助,遇到開心的事情時一起開懷大笑,解決完困難時心情愉悅,這些都是平常所不能輕易遇到的。在“三下鄉”實踐活動前需要團隊每個人進行分工進行前期規劃調研,這些都是非常鍛鍊人的,前期的調研如果不認真就會對一整個團隊造成影響,對於之後的活動開展來說也會加大力度去彌補之前所造成的漏洞。所以,第一次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
7 # 少數民族調研團隊
時間匆匆,轉眼間我們的三下鄉活動已經結束了,這是上大學這一年以來第一次參加時間這麼長的集體志願活動,又是一次新的感受,又有一次新的收穫,又有一種新的生活經歷,這些新的東西點綴了我的生活,給我的生活增加了色彩,同時,也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個團體的力量是無限的。無論是佈置考慮活動地點,或是具體的活動專案,都離不開團體的合作。很多事情,靠一個人的力量,難如登天。正如雷鋒說的那樣: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雖然每天的行程都特別的滿,但是每天過的生活都是十分充實的。每天早早起床,出去做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了朋友,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歷,也提高了自己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
生活每天都充滿了驚喜,看你是否想要去冒險。我們本可以放假在家裡吹著空調,玩著手機,打著遊戲,但是我們選擇了不平凡,我們想要把自己的微小力量貢獻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我們的幫助,即使是微弱的。
總之,社會實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迎接挑戰,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為咱們的社團留下輝煌燦爛的一筆,也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
-
8 # TT品味生活
自問自答,回顧我的體驗,你呢!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我,你為什麼要去三下鄉呢?我是這樣回答的 :去參加三下鄉的初衷是為了想要鍛鍊一下自己,透過支教帶給貧困地區孩子一些先進的、符合當代的、一些文化理念。也讓孩子們接觸到新穎的教育方式,不侷限於他們地區的教育方式,在增長孩子們視野的同時也讓自己有所成長。
實事求是的說,在這過程中我確實遇到了困難,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準備期的工作,在前期的課程準備和節目的編排中,大家產生很多分歧。之後大家相互溝通,各自耐心一點,互相聽取別人的意見相互理解,最後大家一起克服了這些問題。因為去那邊學校的條件還不錯,沒有自己預期中的那麼艱難、艱苦。總體來說還算是蠻輕鬆的。
以我自身經歷為大家提一些建議,選擇去參加三下鄉,我認為你的選擇是對的,可能在途中會遇到的一些困難,不要想著打退堂鼓,不要總是抱怨,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的想要去的同學呢!要用心的去對待,去領悟。真真切切的參與到實踐中去,光說不練是不行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磨鍊品格和意志。透過下鄉所開展的活動,從而使我們處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分析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活動中透過和其他人的交流,使我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可以借鑑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有所提高。
-
9 # 貸動三農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並進行了下一步的分工協作。活動第二天,伴著初升的朝陽,我們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即使各個調研地彼此距離較遠,我們需要中轉很長時間的巴士,我們的熱情也絲毫沒有減退。圍繞“農戶小額信貸”這個關鍵詞語,我開始進行搜尋,開啟一個個連結,瀏覽每一個相關網站,修改一段又一段文字。
實踐當天,伴著初升的朝陽,我們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即使各個調研地彼此距離較遠,我們需要中轉很長時間的巴士,我們的熱情也絲毫沒有減退。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由剛開始的拘謹變得活躍,對於走訪的流程逐漸熟能生巧。一天下來,提前圓滿完成原定的計劃數額。
作為一名在校的學生,這是我第一次脫離書本,接觸社會,下到鄉里,頂著烈日的灼燒感受生活的艱辛。在調研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儘管國家都給予農村大力扶持,但是農村金融發展較為緩慢,主要還是因為農戶信貸意識較差。我期望,我們此行在調查農村信貸情況的同時,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真正幫到農民。
-
10 # 愛港敬路隊員視角
紙上得來終覺淺,三下鄉活動拉了我一把,將我的求知慾和毅力通通在活動中激發出來,讓我褪去懶惰,走向實踐,我才發現我可以做到之前想不到的事情。參加三下鄉,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我。之前的我完全不認為自己可以在新媒體方面獲得認同,畢竟之前的我,朋友圈都不會發一條,但是為了三下鄉,我一點一點學習,終於在新媒體宣傳方面獲得了突破。參加三下鄉,我才知道我可以為了一個課題,一個下午與幾十個人搭話訪談到喉嚨沙啞,而在學校裡,可能一週都不會跟這麼多人講話。在實踐地,大家都講著我半懂不懂的方言,我也忘記了什麼社交恐懼症,見到當地人便上前講話……奔前跑後,唯恐收集不到足夠的有效資料,唯恐進行準備的課題研究功虧一簣。百聞不如一見,農村村民的生活並不均衡。農村的教育、醫療、法律、環境……距離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去到農村,才又真實感到生活艱難。對我而言,三下鄉的體驗,可能就是腳踏實地,努力感受真實世界的體驗吧。
-
11 # 築夢李廟愛心幫扶團隊
第一次去南漳縣李廟完全中心小學的時候,內心很震撼,真的只有去過才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一種被孩子們包圍的感覺,被他們的喜悅而帶動的感覺雖然我們表演的節目並不是很精彩,但是他們的快樂也帶動著我們的快樂細胞。
你就像一個知心大哥哥知心大姐姐去跟他們接觸。
-
12 # TT蒼山溪水
第一次參加暑期三下鄉是在去年,還是蒼溪,去年是“扶溪”,今年是“蒼山溪水”,我們做的精準扶貧調研,這一年裡的變化,對很多人是翻天覆地的,這是對我們國家扶貧工作取得成果的肯定,當然,貧困也依然存在,我們的路還很長,扶貧的路也在不斷延長、擴張,在我中華大地開滿繁華。
這是去年我第一次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那種感覺依然記得,今年想繼續做下去,所以再一次來到這個美麗的紅心獼猴桃之鄉。
和一些新的小夥伴一起,再一次經歷、嘗試。
炎炎夏日,豔陽當空,但不減我們實踐的熱情,第一次來到一戶陌生的農戶家,記得是一對慈祥的爺爺奶奶,爺爺患著重病,無法下床,奶奶為我們擦淨桌椅,招呼我們坐下,就這樣像一家人一樣拉起家常,看著蒼白無力的問卷,但滿懷微笑,我和小夥伴們都努力地保持最親近的模樣,因為不忍直面慘淡的一頁頁紙張,而爺爺奶奶又是那麼的堅強,一如平常。我的手機裡仍舊存了一張奶奶的照片,是我們離去時奶奶目送我們,我回頭張望,留下她的和藹與善良、矮小與偉大。
在如今的社會,如果不走進大山,流過江河,是很難看見貧困這兩個字。貧困並不等於貧窮,貧窮是精神上的懶惰造成窮,貧困是多種因素,一是自然條件、地理位置難以改變;二是自身傷病,勞動力的缺乏,老齡化的普及等等。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實施點和落實方位,也理解了我們活動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扶貧工作的開展,彌補缺漏,積極動員,擴大宣傳,為“精準扶貧”注入不竭動力,年輕活力,為中國青年關注時事關心人民樹立榜樣。
就在這第一次社會實踐,體驗、收穫良多,和村裡書記幹部交流,和農民伯伯交流,和小夥伴們齊心協力,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溝通技巧、寫作水平等等。所以到了今年,我依然紮根進三農的土壤,舉起萬千農科學子“三下鄉”的大旗,只為那一抹自然流露的芬芳和農民揮灑血汗的土地。
-
13 # 微顏淺笑歲月
不一樣的暑期,不一樣的精彩。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夏天,我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讓實踐隊員們收穫了友誼,收穫了快樂,同時也收穫了感動,收穫了成長。
我們隊員在校內參加過一些宣講活動,但是真的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卻是第一次,嚴格意義上說,我們都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我們並沒有退卻,既集思廣益,團結合作,同時又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本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從確定主題、策劃活動、製作方案到準備實施,基本都是由隊員們一起解決的,我們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尤其是在前期準備階段,由於對三下鄉活動和農村實際情況缺乏瞭解,我們的方案顯得假大空,在指導老師的稽核指導下,還有隊員的實地調研,我們進一步修改完善方案,順利開始邁出了三下鄉的第一步。
-
14 # TT奮鬥的火苗
童年生活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夢使人留戀,讓人嚮往。今天教育系奮鬥的火苗支教隊八位同學在河北省內五個不同的地區開展了支教,她們深入到城鎮、農村,用愛心去感染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她們迎著朝陽來到了幼兒園進行第一天的授課。俗話說:在幼兒面前無小事,當你面對一張張純真無邪的笑臉,當你聽到一聲聲稚嫩的聲音,你就能感覺到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是多麼重要。幼兒園的第一天,孩子們很快與你融入到一起,認真聆聽你的聲音,接受你的指導,你會發現一天的努力是值得的。
有人說:“使人成熟的,並不是歲月,而是經歷。”支教,讓我走進城鎮教育的第一線,瞭解了城鎮教育的現狀;支教,讓我體味到了城鎮教育教學工作的困難與艱辛,體味到了城鎮老師的酸甜苦辣。支教,是對我人生經歷的極大豐富。
-
15 # 雄鷹築夢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無數個“第一次”。它們像一朵朵雪亮的浪花,翻騰在生活的海洋中。第一次……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們終身難忘。第一次的感覺並不一定是快樂的,但第一次永遠是新鮮的,第一次也並不一定是成功的,但第一次也許是你成功的開始。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預想時各種躊躇滿志,想著到達實踐地設想、目標,實踐時候卻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總是有沒有想到的地方,似乎是我們想得太少,也或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作為隊長,我也總是因為沒有想到很多而對不起大家。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各位隊員第一次參加,雖然只是短短的七天,但在這七天裡,我們“築夢”社會實踐隊八人扭成一條線,一起工作、一起吃飯,同進退,共患難,嚐盡了辛酸苦辣,但也收穫甚多,受益匪淺。希望在下一次三下鄉時候可以想別人所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盡力做到最好!
-
16 # 愛喝冰可樂
作為學生,一節課四十分鐘,總感覺無比漫長。然而,今天我是以一名“教師”的身份,站在了英守小學的講臺上。和四年級的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必勝客綠色小超人成長記”的第四冊——綠色魔法師。曾經那無比漫長的四十分鐘在今天卻可以說是轉瞬即逝。
作為此次講課的主講,我十分興奮也非常擔心,興奮的是因為我今天成為了一名實打實的教師;擔心的是由於第一次沒有經驗害怕自己講的不夠好。伴隨著上課鈴聲的鈴聲響起,小朋友們陸陸續續的回到教室中來坐好。之後我開始上課了,小朋友們十分熱情,對於課件上的每一個問題都十分踴躍的回答。這雨我所預料的完全是天壤之別。自然,這也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心,在接下來的授課中能夠遊刃有餘。當然為了此次講課我也做了很充足的準備,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才能夠使我在講課過程中對於小朋友們那些無厘頭的問題做一個較為滿意回答。
在^_^新能源的介紹部分,小朋友們很明顯的表現出無法理解這些新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氫能、潮汐能、核能等等。為了能讓小朋友們有一個比較具體的認識,我給他們介紹了我國的核能發電廠以及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和日本地震引發的核洩漏恐慌。小朋友們都能夠安安靜靜的傾聽我的講述。看著他們那一雙雙充滿了求知慾的眼神,瞬間感覺自己非常偉大,能夠將自己的所知道的傳授給學生們,這就算是一名教師的職責所在了。
此次的講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點問題,就是因為小朋友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過於興奮導致班級音量非常大,好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學長告訴我們針對此種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案。那就是:1 2 3 靜悄悄。班級的音背瞬間降了下來,此種方法不僅沒有打擊小朋友們的積極性,反而增加了我與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這讓我回憶起小學時期的我的模樣兒,與她們一樣,天真無邪純真爛漫。
諺語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確,這四十分鐘一去不復返,現在我還回憶著下課時,小朋友們與我積極的合照,以及臨走時那依依不捨的目光,還有三五個小朋友搶著拉著我的衣服問我下次什時候來...而此時,這些只能是我記憶中的一個美好的片段了。
-
17 # 與行爾雅
三下鄉可以說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了。之前也都聽說過三下鄉。第一次聽說三下鄉的話還是高中的那個時候。那個時候雖然感覺三下鄉很新奇,但又覺得離自己很遠,也從沒想過自己會去參加三下鄉這樣一個活動。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我們是每一個團隊12個人。頭一次和其它不認識的陌生人熟悉的這麼快,而且每天幾乎除啦睡覺以外的時間大家都是在一起,不是在討論明天的行程安排,就是或者總結之前的活動內容。對於像我這種沒有參加過那種暑期夏令營的人來說,三下鄉就好比是一個特殊的夏令營活動。雖然在吃,住方面上條件肯定不是特別好。但是每天看到自己所寫的文字稿,組圖,大家洗腦式每天問微博發了發,被轉發了嗎,組圖寫了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對於沒有參加的同學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參加過三下鄉的同學總是對於三下鄉有一種不一樣的執著。但是確實,十幾天的時光,大家慢慢發現自己的夥伴身上不同的閃光點和有趣的地方。慢慢去體會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大家總說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其實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了那樣的機會去慢慢的相處。總是在不停地忙碌。而三下鄉,沒有工資,沒有報酬,但我們卻都充滿幹勁。有時候青春就是這樣。與我而言,三下鄉的記憶就好比是美酒,可能是最烈的燒刀子,仰頭也就一腔孤勇;也可能是綿長醇厚的竹葉青,慢慢才品出不一樣的味道;也或許是酸酸甜甜的梅子酒,彷彿老友聚在一起隨意癱坐閒談的午後。
-
18 # 環境視角
還真別說,我今年真的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今年我大一,很幸運地能有機會參見學院的三下鄉專案。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我對一些工作非常的陌生,感到無從下手,苦累交加,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當時我想我是大一的學生,只要聽從學長學姐的安排,按部就班就可以了,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是在實踐中做事的較死板的方法。在實踐的過程中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如果只是聽安排,那就不能很好的應變。就像我們在實踐的第一天,我們原定是對我們第二天要去支教的小學進行踩點,瞭解基本的情況就行,後來到了現場發現,對我們支教活動感興趣的孩子並不是很多,這樣一來我們不好開展支教活動。為增加前來參加我們支教活動的孩子們的數量,我們決定到附近的村子去宣傳這次的支教活動。記得那一天,我們幾個小組一直忙到了晚上六點多。也許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來,也許要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但是我們是快樂的。“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說的是一個人整夜不食不休息去思考鑽研一個問題,沒有什麼好處,不如親自去學習研究。在還沒開始活動之前,我以為會一切順利,我只要去做就好,但是隻有自己去參與的時候才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是一成不變的,意外會隨時發生,你除了要有心理準備外,還要有planB,這樣才不會在意外來臨時變得手足無措。
我們在活動中為市民們發放了有關垃圾分類的調查問卷並最終回收444份。當天晚上,我們便馬不停蹄地對回收的資料進行整理,以便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活動。記得那天下了一場雨,有些問卷都淋溼了,但我們還是仔細辨認,儘可能地將資料補齊。當然,我們身上也溼了,但我們還是分工合作,僅用了三個多小時就把資料整理完了。回想起來,白天大家要分小組行動,不能交流得很全,晚上大家又在一起工作,真的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最開心的還是認識了一群之前沒見的朋友們。我們隊伍裡還有著大二的學長學姐,但是他們與我們一起,為著同一個目標而不停地努力。我們不會說自己年齡小就少乾點活,他們也不會說自己是學長學姐而不幹活。累了,大家就相互勉勵、相互安慰;笑了,大家就分享趣事,讓別人也跟著一起開心。時間雖短,但是我們相互磨合,一起完成了這樣的三下鄉。
-
19 # 守望誠信志願服務隊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心中充滿嚮往又有些不安,在這之前我以為三下鄉只是簡單的體驗生活,真正投入之後,發現其意義遠遠大於我想象的。
早已經聽說路途遙遠,可真正親身經歷的時候才知道路途有多麼艱難。從市裡到村裡,將近要花上一天的時間,而且山路崎嶇,對身體甚至是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回頭想想,村裡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也是難以想象的不容易啊。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些孩子們,所有的陰霾一掃而光,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第一天上課,孩子們早早地就在教室坐好了,等到踏進教師的時候,他們用好奇地眼光打量著我們。給我印象最深的無非就是最乖巧和最調皮的幾個孩子。四個乖巧的孩子坐在最後一排默默地做著暑假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坐得端正,舉著手,用期盼的目光注視著老師,乖乖的等著老師來解決問題。而那些調皮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他們私下早就串通好要耍我們一番,這是我們臨走時才偷偷告訴我們的。不管怎樣,最後我們還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訪的時候,也許就是這次家訪才讓這些孩子們真正的接納了我們。有幾個孩子的家庭並不完整,父母離異,外出務工,祖父母撫養長大,感覺心裡很不是滋味。這裡的房子都是自己蓋的,家裡幾乎沒有裝修,沒有地板沒有糊牆,就這樣將就著住著,客廳只有一盞灰暗的白熾燈,整個屋子顯得灰濛濛的,這簡直是我無法想象的。我家訪第一家的時候不知道該坐在哪裡,因為覺得屋子顯得很髒亂。在這樣惡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難免有些心理問題,因為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懷,所以更多的時候,他們選擇用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自己柔軟的內心。所以我們選擇用閒聊的方式想要走進他們的內心,給他們關懷。
還有些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樣溫暖可愛,每次看見她們,遠遠地張開雙臂,撲進我們的懷裡,一個個就像樹袋熊一樣扒在身上不肯鬆手,每當這樣就心裡暖暖的。這裡的孩子們喜歡拉著我們去三岔口河玩水,看著她們在水裡跑著、笑著,不知不覺就被她們感染了。有時候她們也是調皮的不行,往我們身上不停地撩水,看著她們開心的笑著,也就不在意了,放開了和她們一起瘋著,鬧著......
不僅僅是這裡的孩子們,這裡的人們都特別淳樸、善良。我們入戶走訪的時候,碰到了很多慈祥、熱情的村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婆婆,她身體不好,得了胃積水6年,不能多走動,家庭情況也不好,只有兒子在外打工支撐家裡的花銷。我們去的時候她特別熱情地拉我們坐下,給我們倒茶,一直在感謝我們來到村裡給孩子當老師。談話過程中瞭解到她生活的不易,可是卻並沒有看出來她對生活的抱怨和失望,相反,感受到的是樂觀和知足。
其實認真想一想,我們和村裡的這些大人小孩相比來說,幸運得多。我們很多人都家庭完整,在父母的寵愛下,有的甚至是溺愛中長大,就僅僅是這一條,就足以讓很多村裡的小孩羨慕了。我們生活的條件比他們要好上百倍,我們吃穿不愁,經常出去聚會吃烤肉、西餐,而他們每天只能吃炕土豆、炒土豆、土豆亂燉。父母經常在小時候帶我們去遊樂園,出去旅旅遊,看看世界,而這裡的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在村裡的也忙於農活,小孩子只能在山裡趟趟水、摘摘果子,有的還要幫父母做家務。但是我們還經常埋怨父母,埋怨他們給我們的不是我們想要的,埋怨他們給的沒有別家父母的多,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產生矛盾,發發脾氣,有的甚至要離家出走。我們生活在城市裡,將來我們將去各個不同的城市工作,而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走出村裡,走出大山很難很難。我們在大城市裡埋怨著工作的辛苦,生活節奏的快,而他們珍惜這樣的機會,並且一直積極向上地努力著。我們明明生活的蠻好了,卻不知足,所以不快樂。
一聲聲親切的“王老師”,一張張稚嫩的面容,而今回首,內心的那份悸動仍然記憶猶新。時間雖短,這卻是我度過最有意義的一個暑假,我從這些孩子們身上學到的遠遠比我授予他們的還要多。我想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去到那裡,幫助那裡的孩子,為他們的成長添磚加瓦。
-
20 # 探尋工業旅遊之美
今年是我們團隊第一次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我們團隊都是大一的學生,相扶相助第一次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團隊深入農村與留守老人親切交流,參觀電站建設工地接觸建築工人等,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社會百態,走出校園,直面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隊員還體驗了在颳風下雨和烈日高照交替中發放調查問卷等經歷,收穫良多。
未知,這是這次三下鄉最大的感受了吧,第一次出門去往一個未知的小村莊,我們實踐的這個地點比較偏僻,幸好有實踐地的負責人安排車輛接送我們,食宿之類的問題也都是他們幫忙解決的~ 幸好有這些叔叔阿姨的照顧,不然真的不知道怎麼應對,之後在這裡實踐,走進淳樸的村落,也是一段又一段未知的故事,遇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遇見雨後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天空,遇見可愛的老人家們,沒想到聊著聊著成了朋友
因為未知而擔憂,卻也因為未知而美麗~(●"◡"●)
我第一次接觸到“三下鄉”實踐活動時,一直滿懷憧憬,總是想作為一個學生幹部,能代表學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能獨立作為一個實踐成員,去面對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做一些實踐活動,滿滿的自豪。然而當我真真正正的參加了“三下鄉”—“讓愛與生命永續”暑期大學生煙臺社會實踐活動並擔任團隊學生負責人的時候,我才認識到我要接觸的不僅僅是當地人,還有各個高校的實踐團,從報名報備到講演出徵再到活動實施最後的活動總結,這都是一個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的每一步決定都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應。從最開始的興奮、憧憬、緊張慢慢地冷靜、規劃、溝通,與他人的資訊交換溝通合作,不斷完善著自我,頭腦一步步地恢復冷靜,只為後來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主辦方的指標。活動一天天進行,而自己也得到了鍛鍊,大有所獲,團隊內調研形式一步步改善,慢慢地大家都拋去了最初的矜持,甚至擴充套件到組織宣講。而當活動結束時,遠遠超出指標,才意識到收穫最大的是這段“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經歷,開闊了視野,還有那一段段情誼。不僅僅是最開始能代表學校參加實踐活動自豪,還有我和我的團隊在實踐活動中的成長與滿足。
回覆列表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意義:
一、提供了鍛鍊的舞臺。三下鄉支教活動,可以讓我提前體驗到做老師的辛苦。首先,在上課之前我必須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能夠深刻體會:老師備課的辛苦,他不僅自己要懂,而且要絞盡腦汁,讓學生理解知識,更好的消化知識,融會貫通,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我們只有準備充分,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在課堂上,我們要懂得透過學生的眼神和臉部表情,瞭解到他們是否聽懂。
二、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我們隊的隊員來自四面八方,在學校很少有近距離的交流。即使有時有一些活動,我們也不能進行過如此近距離的交流。但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我們一起活動,一起討論,一起吃飯,一起說笑……逐漸地瞭解彼此,友誼之情也逐漸加深。
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在活動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扭捏的舞蹈動作時都會忍不住笑起來;在吃飯的時候,我們邊交談,邊吃飯,當談到搞笑的時候都會笑起來;在我們工作很勞累時,隊友就給我們講笑話以緩解我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