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朕驚歷史

    世人對曹操的評價,一是“奸雄”,二是“梟雄”,他的多重性格讓他在亂世諸侯爭霸中能滅掉呂布、袁紹、袁術等地方割據勢力,三分天下有其二,為曹魏的建立打下基礎。

    曹操的那句著名處世名言之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無不體現了他的奸詐。意外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後,想的不是對他們的愧疚,在碰到毫不知情的呂伯奢後,不給他任何原諒或控告報復的機會,也將他殺死。

    他耍“奸”的同時,也是他梟雄一面的表現,這也是他與別人的不一樣之處。曹操徵張繡,那時麥子剛熟,百姓因為曹操大軍出征來不及收割,曹操規定踩踏麥子以死當罪,而自己騎馬卻踩壞了麥子,他在眾人面前著實秀了一把奧斯卡影帝般的演技,拔劍要砍自己,部下都知道他在作秀,也都做起了配角給他臺階下,於是他用“割須代首”收買了一波民心。

    徵袁術,軍中無糧,糧官報告給曹操,士兵有可能譁變,曹操跟他說他會想辦法,而又汙衊糧官偷竊糧食,將罪責扣到了糧官頭上,士兵將怒火轉到了糧官身上,糧官被軍法處置,而曹操借糧官的人頭穩定了軍心。

    曹操之所以是梟雄,他自身的才能和能用人之處不可忽視。他的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是頂尖的,善用兵,讀書還寫兵書,平定各處混亂,叱吒亂世幾十年,位列三公。能讓那麼多謀士如郭嘉,賈詡,荀彧等為他效力,可見他的胸襟之廣,相比袁紹,那麼多謀士給他建議,他卻不能做主,而到了曹操,卻大多能得到採納。收買人心也是手段極高,徵張繡,長子侄子都死了,而他卻向眾人說他哭的是他的愛將典韋,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愛才是有多麼的渴望。

    赤壁之戰失敗時,好不容易逃到了樊城,一路上被人追都沒有哭的他這時卻哭了,眾人問到為何而哭,他說如果郭嘉還在的話他也不會有這樣的慘敗,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都沉默不語了。戰爭失敗了還不忘讓部下像郭嘉那樣給自己多賣力,向天下傳達自己想要郭嘉那樣的人才。

    他跟別人說如果不是他不知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而他自己何嘗不想稱帝,放權了又怕被報復,那自己就效仿周文王吧。

  • 22 # 馮永進489

    奸是對國不忠,但曹操又善於謀劃。具體的奸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雄則體現在有雄心壯志來統一中原,同時也有足夠的軍事才能。

  • 23 # 揚平

    忠奸之分是 耿直與小人之分,忠是大道,陽光的,奸是旁門左道,陰暗的。雄,是高大、狠猛。奸雄雖是高大的,威猛的,但是是小人,小人則陰險狡詐。英雄也高大威猛,但光明磊落,陽光大度。

  • 24 # 老婁說事

    奸雄。奸,是奸詐。雄,是英雄。

    千百年來,人們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說曹操具有“奸與雄”於一身,是正義與邪惡的矛盾性。

  • 25 # 達旗老康

    一部《三國演義》及一些戲劇把曹操描寫成白臉奸臣,影響了整個社會的認知。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把這個“奸”字改成“英”字就好了。當時,東漢已烽煙四起,風雨飄搖,社會一片黑暗,值此危機,曹操脫穎而出,有什麼好指責的。曹操雄才大略,治世有方,他統轄的魏地恢復經濟,社會漸穩,他開疆壙土,多戰取勝,就是佐證。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應時應勢策略而已。至於殺呂伯奢、殺糧草官、夢中殺僕,只是小說裡的情節,無從考證,即使有,也是瑕不掩玉。世上的人有幾個是完美無缺的?把曹操貶為奸臣,是為維護封建統制的正統思想在作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神級怪人是能滅絕人類,也包括琦玉在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