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選手少
-
2 # 隆美爾4170361
美國的白人是從歐洲來的,因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的一批新教徒隨船遷徙至此,先是荷蘭,後是英國,再後來當地的白人在法國的支援下打敗英軍,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
3 # 趙凡丁201
美國的白人是全部從歐洲移民過去的。
北美洲的原居民為印第安人。
1620年,1艘名為“5月花”號的英國船載著100多名在英國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在如今美國的東海岸登陸,成為這裡第1批白人移民。其後陸續有大批的在英國難以混日子的無土地農民丶破產的手工業者丶釋放的罪犯等底層白人移民來北美東海岸。他們驅逐丶屠殺了當地的印第安人,在這裡定居下來。
17世紀,英國打敗了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在北美洲東海岸建立13塊英國的殖民地。1776年,殖民地人民不堪宗主國壓迫丶剝削,發動起義宣佈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3塊殖民地成為最初的美國13個聯邦州。
由於缺乏勞動力,最初的英國政府,後來的美國政府向歐洲各國開放移民。18世紀,人多地少的德國大量移民湧入美國。成為美國第1大白人族群。如今德裔人口達6000萬,佔美國人口17%。愛爾蘭裔為第2大族群,佔美國人口12%。第3大族群為英國移民(包括蘇格蘭人丶威爾士人),佔比10%左右。義大利裔為第4大族群,佔美國人口6%。其他較小族群為波蘭丶法國丶荷蘭等各國人的後裔。
美國的歐洲白人也是分階層的。英國族群為統治階層,佔據著國家的高層要害機關丶部門。德國人為白領工人丶農場主等。義大利人壟斷了商業領域。愛爾蘭人幹著最髒丶最累的活,是白人中最初的“賤民”。他們勤勞丶肯幹,奮發努力。隨著黑人丶拉美人丶亞裔人大量進入美國,愛爾蘭人地位有大幅度提升。在歷屆美國總統中有1/3的人,為愛爾蘭裔。
-
4 # 簡的世界
自從1620年“五月花”號在美洲大陸登陸以來就拉開了漫長的白人向北美大陸遷徙的序幕。五月花號上的白人是來自英國的清教徒和一些其他教派的人。他們為了躲避迫害,來到了美洲大陸。美國主要人口是歐洲移民的後代,這些移民當時在首批殖民地安居,大多數是“南部重建運動”之後來到美國的。2000年資料顯示為69.1%,但數字一直在下降。主要的歐洲原籍是德國(15.2%)、愛爾蘭(10.8%)、英格蘭(8.7%)、義大利(5.6%)和斯堪的納維亞(3.7%);很多也來自斯拉夫國家,如波蘭和俄羅斯等;其他的移民來自東歐、南歐和加拿大的法語區。
二戰期間,很多歐洲的猶太人來到美國,目前美國是除以色列以外猶太人口最多的國家。二戰以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美國夢也成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夢,當然也包括很多的歐洲白人的夢。
-
5 # 御前帶刀侍衛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透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他們是美國白人的祖先。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
6 # 花椒泡咖啡
美國人種有很多,最早期的是土生土長的的印第安人,不過後來被屠殺了不少。最主要的白人是從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過來的,因為當時他們在美國有殖民地,不少本國的人移居到殖民地,所以聚居了不少白人。黑人則只要是三角貿易從非洲帶過的黑人奴隸的後代。
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髮,毛髮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非地中海地區的歐洲白種人膚色白、體毛重、體味大、眼窩深、顴骨較低、顎骨較平、鼻子高大、嘴唇較薄,毛髮捲曲且兒童期以紅棕色和金黃色為主,虹膜以藍綠色為主。環地中海地區的白種人相對前者膚色深,毛髮和虹膜均以黑褐色為主。
-
7 # 西早走天涯
美國或者說大部分美洲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白人是歐洲國家以前把犯人流放到美洲的。
美國的白人對於原住民來說,就是一個血淚史。他們把印第安人逼迫到很貧窮而且面積有限的地方,期間爆發過很多戰爭 最終是以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慘敗收場,為此,印第安人數量大大減少。
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萊剋星頓的起義後,美國走向了獨立之路。
美洲很多國家,尤其是南美,白人都是歐洲過來的,現在的大部分南美國家官方用語都是歐洲的語言。巴西是葡萄牙語,其他南美國家是用西班牙語,是這些國家曾經作為殖民地的證明。
-
8 # 使用者6064112487
美國建國才200多年,之前美洲大地上都是土著人,自從英國來之後,來這邊殖民統治,來的大部分是英國人,後來隨著發展白人也有歐洲各地,世界各地的人都來美國發展了
-
9 # 閒人鈞哥
這是個歷史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千年以前美洲大陸是沒有出現過白種人的,因為什麼呢?因為白種人都是基本生活在歐洲,當時的歐洲航海相對是落後的,所以去不了啊,開玩笑太平洋這麼大,時不時狂風暴雨的一不小心整船人見上帝了都,對吧。
後來吧,應該是從中國學來的指南針啊,什麼的高科技技術以後,維京海盜大概在一千年前到過美洲大陸,再後來回到歐洲留下了什麼這個大陸遍地黃金的傳說,就造就了哥倫布這個小夥子,再就爆發了白種人來美洲掠奪搶地盤的災難,可憐我們亞洲親戚印第安兄弟差點被滅族了。
看到這就更加確定如今的美國和歐羅巴發達國家都是靠掠奪起家,發家的,就不難理解現如今的世界警察面目了。這樣說大家都知道了吧。
-
10 # 山陰會稽496
是在十六世紀些英國探險家冒險強盜掠奪者。爭先恐後`反客為主,坐山為王。和尚趕出寺廟。
但當地土著人不服經常爆發戰爭,著名的南北之戰定後建國。國史只二佰耒年曆史。今天國人太多的歐洲而遠洋而豐人,夲耒只有土著人,沒有白人,沒有黑人,黑人是白人從非洲買耒作奴隸用的。
-
11 # 雪泥菌
美國的白人都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美國的白人是從哪裡來的。
這就要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了。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其實美洲並不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有印第安人土著,而印第安人土著其實是從亞洲過去的。
發現了美洲這一片大陸之後,西方的殖民主義思想遏制不住,便開始要對美洲進行殖民。而那時美洲作為一個偏僻之地,大都是西方殖民國家的犯人或者貧農等一句過去,這些人都是白人。
後來美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逐步的強大起來,也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白人湧入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
2.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美國會有白人?
①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美洲的殖民侵略,他們將國家的一些犯人或者貧農等移民過去,以便於擴張他們的領土。
②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其實都是由於殖民主義氾濫。他們想要將美洲作為自己的領土。完全不在乎美洲已經有了印第安人土著。
以上便是我的觀點。
-
12 # 霽why
美國的白人是當時在英國的新教教徒,為了逃避英國對新教徒的迫害,乘船到達美洲,並在這裡殖民,是第一批到達美洲的白人,也是美洲白人的起源
-
13 # 昕昕暘暘
當然是來自歐洲!
自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開闢新航路,發現了新大陸,白色人種第一次到達美洲大陸,也帶去了瘟疫,屠殺,掠奪,美洲原住民急劇減少,由千萬以上減少到不足百萬。
英國也是較早到達美洲的國家之一。五月花號載著清教徒登上美洲大陸,開闢了詹姆士頓等最早的一批殖民地。
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德國,義大利……歐洲白人源源不斷地湧向美洲,大大緩解了歐洲的人口壓力。
-
14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大家都知道,雖然美國人說英語,但德裔一直屬於美國最大的族群。即便目前因為有色人種出生率的增長,已經有所下降,但也佔到了超過六分之一的比例。像美國人名字裡面有“斯坦”(愛因斯坦),伯格、蓋茨(比爾·蓋茨)的,幾乎都帶著德意志背景。
不過,正如上圖顯示的那樣,其實,這種歸類法,是把英倫三島和愛爾蘭給分開計算的,如果把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這些原屬大英帝國的移民們全部計算在內,還是“英語族裔”的移民後代佔比大。
加之,最早在新大陸上建立政權的,也是這群說英語的人,因此,無論是看人數,還是論“話語權”,英語自然成了美國的官方語言。
然而,最早發現並踏上北美大陸的,原本是西班牙殖民者,之後,法國和英國又先後成為殖民時代裡北美洲大陸上的主角。
(17世紀到18世紀早期的美洲大陸)
這裡從大航海時代,按時間順序開始說起。
1565年,西班牙人在佛羅里達建立起了最早的一塊據點,並逐漸做大。
當年,西班牙是以征服者的姿態來到北美洲大陸的,開始的時候用的都是軍事化管理。每到一處並擊敗原住民之後,他們就要建設據點,戒備森嚴,瘋狂的尋找黃金、傳播天主教。
時間長了以後,他們發現,到處搶劫的形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畢竟,總有搶光的那天。於是,地盤逐漸穩固之後,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開始專心從事農牧業。
不同於後來的英國人和日耳曼人等新教國家喜歡攜家帶口的移民的習慣,美洲的西班牙“一代移民”們,多數是光棍,他們往往更傾向於挑選面板較白的印第安女人,與之“結合”,並把她們“洗腦”信了天主教,按歐洲的模式過日子。
(18世紀末,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畫像。西班牙男子和印第安妻子的嬰兒雖然是混血兒,但被畫成了個典型的白人小孩,母親的血統被刻意忽略)
到後來,這群以軍人和傳教士身份起家的殖民者們,九成以上都逐漸活成了地主,他們帶有部分印第安人血統的後代,則演變成了北美大陸最早的拉丁裔人群。
這些作為虔誠天主教徒的西班牙後裔,跟新教徒出身的英德移民後裔們,長期三觀不合,再加上利益分配的尖銳矛盾,很多地區,尤其是西部和南方各州,長期陷入到了族裔間世代“打冤家”的地步。
(下圖美劇《德州長子》劇照。電視劇演繹的就是德州西班牙後裔和英德後裔之間的恩怨情仇,男女老少和家丁齊上陣,幾代人打打殺殺的故事)
總之,在1821年以前,當今的美國西南部,從得克薩斯州的墨西哥灣沿岸,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現在的美國地名中,也不乏西班牙語,比如, Los Angeles(洛杉磯),西班牙語意義為即天使之城;California(加利福尼亞),出自西班牙語“caliente fornalia”,是“熱火爐”的意思;更有那些名字裡面加了“聖”的,比如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聖地亞哥等等,都源自於西班牙語的san和santa(表女性),帶著濃郁的宗教情節和南歐風情。
接著,就是法國人風光的時代了。
法國人和英國人殖民北美的時間算是前後腳,矛盾十分尖銳。因而,整個法國的北美殖民史,幾乎就是兩國海外軍團的鬥爭史。
法國人喜好聯合印第安部落對付英軍,但折騰了一百多年,地盤卻越戰越小。
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個印第安的百年“詛咒”,其實就和法國有關。
1812年,法國聯合印第安人伏擊英軍失敗,危急關頭,拋棄了印第安盟友,直接向北跑路了。結果,印第部落遭到了英軍報復性的“血洗”,老酋長臨死時,用盡最後一口氣,對美國總統下了個詛咒——“每隔20年,在尾數為“0”的年份當選的總統,將在任上死去。”
好了,下面閃亮登場的就是英國人了。這裡,英格蘭人、愛爾蘭人要分開來講。
顯然,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英國清教徒的命運,為英格蘭的北美殖民活動提供了巨大動力。在詹姆士一世國王的高壓政策下,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攜家帶口的選擇為了堅持信仰而“背井離鄉”,他們登上“五月花”,向北美洲進發。
兩個月以後,“五月花”抵達了馬薩諸塞州,移民們在這裡建立英國居民點—普利茅斯。清教徒們在登岸前簽訂了《五月花號公約》則成了當年的移民自治規範。還有這批殖民者和美洲火雞的“情緣”,促成了感恩節的由來,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不多贅述了。
實際上,最早定居美洲大陸的,並非“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早在1603年,弗吉尼亞州東南部,英格蘭人開闢出了第一個城市——詹姆斯敦。
只是,跟十幾年後“五月花號”上的那些有信仰、有理想的清教徒家庭比,詹姆斯敦早期的定居者們,多為充滿了暴力和欺詐的中下層男性光棍,在和印第安人的衝突中,還吃了幾次顏面盡失的敗仗。
因而,被定義成貪婪、暴力和壓迫的詹姆斯敦“先民們”,長期被美國曆史刻意忽略。這讓後人們提起美國的第一批英國移民,往往只聽聞過“五月花號”,卻不知有詹姆斯敦這個存在。
(英劇《詹姆斯敦》用三個女性和一大群“光棍”的故事,還原了這段幾乎已被遺忘的歷史)
到了18世紀,除了大量主動移民者外,北美大陸也成了英國流放犯人的理想之地。
此時,體量有限的英國已經變的十分擁擠。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出現許多無業遊民,偷竊和刑事犯罪劇增,致使監獄人滿為患。於是,大量犯人牲口一樣被塞進船艙,遠洋“發配“到了以弗吉尼亞州為主的美洲東部地區。
18世紀末,美國獨立,英國的犯人又開始了更遠的“跋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
其實,要說一些美國或者澳大利亞白人的祖先是流放的“罪犯”,倒也沒什麼特別聳人聽聞的,要知道,那個年月,未成年人在大集上偷一塊麵包,只要人證物證齊全,陪審團一致同意,都可以判死刑的。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從輕處罰,就會改判“流放”。
好了,按時間順序,就到了德國人的移民時代。
德意志人在北美的活動,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英國殖民地的包圍中,荷蘭人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
但荷蘭畢竟是個小國,人口有限。而當時德國四分五裂,戰爭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因此,很多德意志人被荷蘭人忽悠到了北美洲的新尼德蘭。
德國人勞動能力強,能吃苦,這種安靜幹活的人自然成了荷蘭老闆最理想的員工。所以,荷蘭人積極的為德國移民提供各種便利,第一批德國移民蜂擁到了新大陸。
這些最早的德國移民多定居於美國的東海岸。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就是18世紀德國移民的後代。
下一個德國人的移民高潮出現在19世紀中期,這同時也是整個歐洲人湧向美洲大陸的高峰。
1848年歐洲革命後,德國國內局勢持續動盪;此時,美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中西部大片的處女地等著人們開發。
相對於早期定居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德裔,這個時候的德國移民們更青睞廣袤的中西部地區,有的地方甚至整村整村的向美國移民。至此,德國人的足跡遍及了美國各地。
加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燃起了淘金熱,在歐洲引發了赴美墾荒、淘金的高潮,此番移民潮,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初。
在那個乘船跨越大洋赴美的時代,移民們下船後,登上埃利斯島,還要排大隊經過美國移民機構全方位的檢查,和健康狀態“篩選”。甚至到了後期,還加入了關於語言、學歷、技能等類別的檢驗和測試。
顯然,在能力測試上,早在普魯士時期就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的德意志人非常有優勢,公民素質相對較高;同樣,對於愛吃豬腿,喜歡運動的德國人來說,健康檢查更是難不倒他們。
因而,德國移民透過埃利斯島入境檢查的機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這波移民潮中,就有特朗普的祖父Friedrich Trump的身影,他1885年來到紐約時,還是一位幾乎不會說英文的16歲少年。而特朗普家族的經歷,幾乎就是德國移民實現“美國夢”的典型。
(特朗普的祖父母)
第三次德國人入境高潮是二戰前後。這其中既包括了大量避難的歐洲猶太人(美國人名字中的“斯坦”和“伯格”,很多屬於這些德裔猶太人的後代),也有美國八抬大轎請回的科學家...
比如,偉大的德裔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被譽為“美國航天之父”的納粹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博士等等。
(二戰期間,美國“回形針計劃”中,爭取到的赴美納粹德國科學家合影)
此外,從19世紀末起,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引發的歐洲排猶浪潮中,美國大陸還湧入了一大批來自於東歐(主要是波蘭)和俄羅斯的猶太人。
最後說說人口排名第二的愛爾蘭裔。
跟德裔美國人比,愛爾蘭裔人口雖多,但卻長期被邊緣化,進入上流社會的過程,非常艱辛。
愛爾蘭移民大多都是宗教觀念極強的農民和城市貧民,“逃荒”到的新大陸。
甚至連號稱“美國唯一的王室”的肯尼迪家族的先人——帕特里克·肯尼迪,也是在1845年的“愛爾蘭土豆大饑荒”中,乘坐便宜的“棺材船”來美國碰運氣的。
(上世紀50年代也是肯尼迪家族人丁最興旺的時代)
不過,很多諸如肯尼迪家族的愛爾蘭人,通過幾代人的奮鬥,也能最終躋身於上流社會。但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精英階層看愛爾蘭裔,往往還會帶著些有色眼鏡。
比如,跟羅斯福總統關係非常要好的老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爸爸),在1930年代,曾被先後任命為全美證券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國大使。即便身居要位,但私下裡,還是有人會拿“一個種土豆的愛爾蘭天主教徒”來嘲笑已經進入美政府“核心決策圈”的老肯尼迪。
當然,時到今日,曾經無處不在的那個美國白人之間的“鄙視鏈”,早就不流行了,而且,一般美國人也並不太在意家族老祖宗的國籍,認同的都是自己的美利堅民族身份。
這也算是生動詮釋了美國國徽上的那句銘文——“合眾為一”吧。
-
15 # Luoyu513
主要來自歐洲,500多年前哥倫布發現美洲開始,白人陸續進入美洲大陸,屠殺印第安人,爭奪土地,逐步建立了美國。
-
16 # 喜家潮服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透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他們是美國白人的祖先。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
1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1492年西班牙派遣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發現新大陸後,其他探險家緊隨其後。第一批到達現代美國領土的歐洲人是西班牙征服者,如胡安·龐塞·德·萊昂,他於1513年首次訪問佛羅里達州。然而,如果未合併的領土被計算在內,那麼功勞將歸於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在1493年的航行中在波多黎各登陸。
西班牙人在佛羅里達州和新墨西哥建立了第一批定居點,如聖奧古斯丁和聖達菲。法國人也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園。英國人在北美東海岸的成功定居始於1607年詹姆斯敦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和1620年的清教徒普利茅斯殖民地。許多定居者是來尋求宗教自由的持不同意見的基督教團體。
美國人口非常多樣化,擁有37個超過100萬成員的族群。德裔美國人是最大的種族群體(超過5000萬),其次是愛爾蘭裔美國人(約3700萬)、墨西哥裔美國人(約3100萬)和英國裔美國人(約2800萬)。 美國白人(主要是歐洲血統,佔總人口的73.1%)是最大的種族群體,美國黑人是美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在美國人口普查中,西班牙裔和拉美裔美國人被視為一個族裔群體,而不是“種族”群體),是第三大血統群體。
亞裔美國人是該國第二大少數民族,三個最大的亞裔美國人族群是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和印度裔美國人。根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擁有歐洲血統的最大美國族裔是德裔美國人,佔總人口的14%以上。美國人口中估計有520萬人有美國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著血統(290萬人完全是這種血統),120萬人有夏威夷或太平洋島嶼土著血統(50萬人完全是)。超過1900萬“其他種族”的人,1850萬(97%)是西班牙裔。
-
18 # 薩沙
今天經過分析,美國白種人是由德裔(16.5%)、愛爾蘭裔(11.9%)、英格蘭裔(9.0%)、義大利裔(5.8%)、波蘭裔(3.3%)、法裔(3.1%)、蘇格蘭裔(1.9%)、荷裔(1.6%)、挪威裔(1.5%)、瑞典裔(1.4%)、蘇格蘭和愛爾蘭混血裔(1.2%)、俄裔(1.0%)以及威爾士裔(0.7%)等民族而構成了58.9%白種人口。順帶一提的是,拉美裔人口比例是9.62%,主要以墨西哥移民美國的人口為主(有西班牙血統);事實上猶太裔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在哥倫布到新大陸之前,北美大陸沒有白人活動。
美國白人的大規模活動,是從五月花號到達美洲之後,詹姆斯城建立到北美十三殖民地成立這段期間開始。
開始,到美國最多的白人就是德國裔、愛爾蘭裔、英國裔三大群體。
英國裔容易理解,因為後來的美國本來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國是宗主國,自然會有很多英格蘭人來定居。
有意思的是德國裔和愛爾蘭裔。
在歐洲,德國直到19世紀後期的普法戰爭以後才建立,之前都是一盤散沙的小國。
這些地方人口較為稠密,土地稀少,而且國家眾多,剝削更為嚴重。加上還有天主教和新教的戰爭,大量德國裔移民到美國。
最初到達詹姆斯頓定居點的德國移民乘坐的是英國船隻瑪麗和瑪格麗特號(Mary and Margaret),船長是克里斯托弗·紐波特(Christopher Newport)。該船於1608年7月駛離英格蘭,大約在10月1日抵達弗吉尼亞,比抵達麻薩諸塞州的清教徒朝聖者早了12年。
從1680年代到1760年代,大量的德國人移民到了北美,移民的原因就是上面說到的。
對於普通農民來說,由於德國境內小國國王和貴族大量兼併土地,隨著農民人口增多,已經無法養活自己,只能選擇移民。
另外,宗教戰爭和宗教迫害,使得一些信仰新教的德國人被迫離開家園,不然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
1790年的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德裔移民大約佔白人的9%。
有意思的是,大量的德國移民來到美國是從1848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總共大約有600萬人。這一波移民主要是普魯士開始了統一戰爭,德國逐步陷入了戰爭中。
根據2005年美國社群調查,5000萬美國人的祖先是德國人。德裔美國人佔美國總人口數量的17%,佔美國非西班牙裔白人數量的26%,但只有150萬美國人會講德語。
今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是德裔。
至於愛爾蘭裔就更有意思了。
愛爾蘭裔是僅次於德裔的第二大族群,佔美國人口約12%。
然而,愛爾蘭人根本不願意離開家鄉,他們移民完全是被迫的,因為兩件事:
一是大饑荒。
1845年至1852年愛爾蘭爆發了大饑荒。在這7年的時間內,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
當時有100萬愛爾蘭人被迫離開家鄉,去了美國。
截至1860年,約二百萬名愛爾蘭裔移居到美國。
二是愛爾蘭獨立戰爭。
愛爾蘭獨立戰爭尤其是北愛戰爭,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才結束。
期間,北愛爾蘭地區一片血雨腥風。英國軍警肆無忌憚的在民間偵查,抓捕,新芬黨則不斷的游擊戰對抗。大量愛爾蘭人逃離家園。
愛爾蘭人比德國人要慘的多,他們基本都是逃難去的美國,很多人連船票都是借錢買的。還有的人,本來就在愛爾蘭欠下很多債務。
所以,愛爾蘭人到了美國,最初一段時間都靠做奴工維持,有的甚至乾脆將自己賣為奴隸。
當時白人奴隸中,大部分都是愛爾蘭人。
-
19 # 這個歷史很正
美國白人都是從歐洲移民而來。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在這片土地上是沒有白人的,但是由於這次哥倫布是帶著尋找印度的目的而出發的,所以當哥倫布到達這片土地上時,他誤以為自己這是到達了印度,於是就把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誤認為了印度人,所以在稱呼上也是叫做印第安人。
遠渡到這片土地上的白人發現了這是一塊資源豐富的土地,在加上由於原住民的落後,所以這些白人開始在這裡建立起一系列的殖民地,並且強迫這裡的人們成為他們的奴隸。
而且由於美洲大陸實在是太大了,這些人口遠遠滿足不了白人殖民者,於是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奴隸貿易,透過抓捕非洲大陸的奴隸運輸到美洲大陸,同樣,隨著黑人的越來越多,這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白人。
因此最早一批來到美洲大陸的白人幾乎都是最為貧窮的一批人,他們在歐洲大陸活不下去,亦或者是受到宗教的壓迫,還有就是純粹是為了淘金了人來到美洲大陸的。
因此這也是美國早期不受歐洲強國待見的原因,在傳統的歐洲強國眼裡,美洲大陸的這些白人都是在歐洲大陸活不下去的宰渣所建立起來的國家。
美洲大陸上白人來自歐洲各國,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德裔,因為宗教迫害而被迫來到美洲,其次就是愛爾蘭裔,因為大饑荒和愛爾蘭的獨立戰爭而被放逐到了美洲。當然還有就是英裔,英格蘭作為宗主國移民到美洲的人口也不少。
-
20 # 平安讀歷史
美國本土本來是沒有白人的,在歐洲人大到美國本土之前,美國都是印第安人,也就是黃種人為主。後來有歐洲的白人到了美洲之後,把美洲的印第安人幾乎誅殺殆盡,所以現在美洲就成了以白人為主,尤其是美國。
美國的白人來自於歐洲的各個國家,其中比德國的後裔最多佔16.5%,其次是愛爾蘭的後裔佔11.5%,英格蘭佔9%。現在整體的白人在美國佔大約60%左右,拉美裔的人主要是西班牙血統的佔10%左右。這也許會令很多人感到納悶,為什麼德國會佔這麼多,事實上那個時候還沒有德國,德國是後來才有的。
正是因為當時的德國地盤被分裂為各個小邦,所以那裡的生活條件比較惡劣,因此在新的大陸有生存的機會時很多來自於德國的移民就到了新大陸,像特朗普就是德國後裔。愛爾蘭也一樣,愛爾蘭由於受到大饑荒的影響,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最後到美國這個新大陸來求生存,肯尼迪就是愛爾蘭後裔。
相對來講,美國殖民地的宗主國英國人反而比上述兩者要少,因為英國當時本土環境優越,所以跑到新大陸來人比較少一些。而愛爾蘭人確實比較悲慘,到了美國之後都是做苦工出身,當時有一種說法,就是每公里的鐵路下就有一個愛爾蘭人的屍體,而一些豪門甚至看不起愛爾蘭後裔的人。
回覆列表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透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他們是美國白人的祖先。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