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這很正常,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一篇文章,人能讀出來人味兒,鬼只能讀出來鬼味兒。這不和文章有關,而是和讀者的人品修為和學識有關。

    林黛玉看到的西廂,只看到了你儂我儂的愛情,卿卿我我的情愫。薛寶釵看到的西廂,卻只看到了門不當戶不對的悲愴,各種的利益關係。所以薛寶釵即使看過西廂也不可能學壞,反而是林黛玉看過了西廂會很危險,故而才有了後面薛寶釵對林黛玉的規勸警訓。這一點作者處理的太好了,因為任何人都不想看到林黛玉成為一個像崔鶯鶯一樣不守婦道,偷情淫奔的女子!作者用薛寶釵的警訓規正了林黛玉對西廂的過度的妄念!

    當然,由於薛寶釵對西廂的態度,也決定了薛寶釵這個人沒有什麼愛的情愫,所以根本不會有什麼浪漫的愛情。在她眼裡人生中的一切都與利益相關,離開利益,一切也將不復存在,包括愛情!

    這種人怎麼可能擁有浪漫的愛情呢?現在很多人抱怨真正的愛情已經沒有了,其實真正沒有的是人民的赤子之心!利益決定一切的世道,存在的就只有利益了!

  • 2 # 懶鬼貓爪子

    林黛玉和薛寶釵出身不同,必然導致二人的愛情觀天差地別。

    士農工商,林家是士,薛家是商,皇商還是商。

    林家“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薛家的祖上曾經是官身,祖上紫薇舍人薛公,即中書舍人。但是到了薛寶衩祖父這一代,基本上都做了商人,又因為姻親關係,和另外三個家族扯上了關係,所以薛家的生意和地位一直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隨著姻親關係的疏遠,沒有了官員的袒護,儘管有著萬貫家財,卻依舊沒有什麼撐得住的支柱,而薛寶釵雖然是薛家的嫡系,可是父親早逝,哥哥遊手好閒,薛家已經到了危急的時刻。薛寶釵的身世可見一斑,本是沒有資格進宮待選的,還是有了皇帝的隆恩才能進宮參選公主郡主的陪侍。陪侍說的好聽,其實就是給人當奴婢去了,這和襲人家把她賣給賈府當奴婢差不了多少,所以襲人才覺得薛寶衩應該更能理解她的處境。

    綜上所述,薛寶衩怎麼可能和林黛玉一樣存著浪漫的愛情幻想,她的命運很可能是成為公主郡主的陪嫁去給公侯王孫當姨娘。

  • 3 # 李晚見

    薛寶釵是世俗的林黛玉是浪漫的,具有詩情畫意的,她們二人之間的格局是完全不一樣的,她們從小到大長大,所受的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薛寶釵註定和林黛玉是不同的兩個極端來反映這個主人公的最本質的區別的,關於這樣一點,所以導致了薛寶釵是成不了像林黛玉那樣溫文爾雅弱不禁風的。

  • 4 # 雙雙VLOG

    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個人看待,也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薛寶釵是個工於心計的人,很多時候,她遇事的做法都是工於心計,為了嫁給寶玉,拉攏收買人心,像她這樣一個處處算計的人,對待愛情又怎麼能懂得浪漫。黛玉不同,雖然小性,敏感,愛吃醋,但是都是處於一個單純的愛。沒有那麼多的算計。但在現實社會中,寶釵這樣的人自然容易的事,但是也有一點,太過算計的人,往往也會得不償失。所以做人還是單純點好,最起碼自己也不用活的那麼累。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5 # 文學與教育

    薛寶釵也看《西廂記》,為什麼在愛情上還是沒有林黛玉那樣浪漫?

    1. 林黛玉沒有進行浪漫的愛情。

    林黛玉有自己對愛情的追求,但是在當時的人看來,也並不是說就是浪漫,其實我們也看不出林黛玉的愛情就是浪漫的。

    試想我們願意做賈寶玉,在談戀愛的過程中,一味的接受林黛玉的刻薄甚至歪派嗎?愛情是雙方的,那麼浪漫也應該是雙方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一方隨心所欲,另一方就應該做小俯低這決不是浪漫的愛情。

    另外在當時的年代,也不允許他們有浪漫的愛情的。年輕人的愛情應該納入當時的禮教之中的,特別是像他們這樣貴族出身的公子小姐更不例外。

    其實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他們都控制在一個禮教範圍之內的。至於他人說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愛等等,那只是道聽途說或猜疑而已,特別是賈璉的小廝興兒向他人所說。我們知道在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裡,每個人的活動都是有相應的區域的,而且不能夠逾越,興兒不可能眼見黛玉和寶玉的愛情。

    林黛玉和賈寶玉是看過《西廂記》,他們的愛情也可能受到《西廂記》的影響,但從他們的愛情上很難找到張生和崔鶯鶯相愛的痕跡。林黛玉和賈寶玉是日久生情式的愛情,而張生和崔鶯鶯卻是一見鍾情式的愛情。

    2. 薛寶釵也不可能有浪漫的愛情。

    薛寶釵也看過《西廂記》,但不是看過《西廂記》的人,都能夠談一場浪漫的愛情,薛寶釵更不可能,因為她完全恪守著封建婚姻禮教。在後40回中,薛寶釵是嫁給了賈寶玉,但是在出嫁之前,她母親征求她意見時,她告知母親,要由母親做主才可以的。

    其實把薛寶釵放在今天,她也未必要談一場浪漫的愛情,因為她是比較貼近生活,她會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習俗、規範加以遵循的。

    另外,你可以讀《西廂記》,但《西廂記》不可能左右你採用什麼方式去成長你的愛情。

  • 6 # 鄰里微影片

    黛玉,眾人第一眼看她是風流脫俗;寶玉第一眼看她,天生麗質,乃人間仙子。不食人間煙火的那種,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自然多了份浪漫。

    寶釵,被生活現實化,承擔家中重任,現代人中的女漢子,可以想象女漢子給人留不下浪漫印象的。

  • 7 # 清玖216

    林黛玉和薛寶釵出身不同,必然導致二人的愛情觀天差地別。

    士農工商,林家是士,薛家是商,皇商還是商。

    林家“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薛家的祖上曾經是官身,祖上紫薇舍人薛公,即中書舍人。但是到了薛寶衩祖父這一代,基本上都做了商人,又因為姻親關係,和另外三個家族扯上了關係,所以薛家的生意和地位一直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隨著姻親關係的疏遠,沒有了官員的袒護,儘管有著萬貫家財,卻依舊沒有什麼撐得住的支柱,而薛寶釵雖然是薛家的嫡系,可是父親早逝,哥哥遊手好閒,薛家已經到了危急的時刻。薛寶釵的身世可見一斑,本是沒有資格進宮待選的,還是有了皇帝的隆恩才能進宮參選公主郡主的陪侍。陪侍說的好聽,其實就是給人當奴婢去了,這和襲人家把她賣給賈府當奴婢差不了多少,所以襲人才覺得薛寶衩應該更能理解她的處境。

    綜上所述,薛寶衩怎麼可能和林黛玉一樣存著浪漫的愛情幻想,她的命運很可能是成為公主郡主的陪嫁去給公侯王孫當姨娘。

  • 8 # 詩魔獨孤求踹

    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不同的。同樣讀一本《西廂記》。薛寶釵和林黛玉的讀後感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來看看林黛玉,表面上說是淫詞濫曲,說賈寶玉用《西廂記》的詞兒欺負她。實際上心中認為十分有趣,睡覺做夢都不忘吟上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而薛寶釵就認為看《西廂記》不是份內之事,說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好比同樣一部東瀛大片,你義正辭嚴地表示拒絕,晚上偷偷摸摸地自己看,一邊看還一邊笑;他不但自己在公共場合看,還要和別人分享心得;而我這種正直善良,品德高尚的人就得批判性地看,看完還得苦口婆心勸你們不要看,那我到底愛不愛看呢?那是我的小秘密,小秘密,小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明白了嗎?你——就是林黛玉,他——就是薛蟠,我——就是薛寶釵。

  • 9 # 蘭花幽香

    每個人都有浪漫的一面,有的表現突出有的不明顯而已。從性格上看,感性的人比理性的人更浪漫。林妹妹就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她多愁善感,豐富細膩,一顰一笑都顯示出浪漫情懷,黛玉葬花,就是對感性最美的詮釋。“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閉目細思“花飛花滿天”的意境,就如一副畫卷展現在眼前,多麼的美麗,多麼的浪漫!而薛寶釵是一個很理性的人,她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為人處世低沉含蓄,比林妹妹世故圓滑。她幾乎不會發脾氣,和林黛玉的真性情比起來反倒顯得沒有個性,以至於賈寶玉也不是很喜歡她。當然,並不是說浪漫的人就是好的,不浪漫的人就不好,不能這麼理解,林黛玉之所以讓人難以忘懷,一是她不幸的身世,二是她的愛情悲劇,最後淚盡而亡讓人無比心疼和惋惜。一個人身上浪漫和理性共存才是最完美的,浪漫時可以花前月下無限纏綿,理性時力挽狂瀾絕不拖泥帶水。

  • 10 # 書伴茶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西廂記》中的崔鶯鶯。

    薛寶釵眼中的崔鶯鶯是這樣的:

    張生和鶯鶯的愛情發生在一座佛寺裡,並且是崔鶯鶯一家扶父靈歸葬的時候,在這種環境和心情下,發生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不是崔鶯鶯和張生要衝破封建禮教,而是作者要打破常規,完成一個叛逆者的完美化身。

    這種叛逆,寶釵是萬萬不會支援的。

    把愛情放在六根清靜、修心養性的場所進行,是對誰的諷刺呢?在父親的棺材還在這裡擱著的時候,鶯鶯卻對愛情進行了猛烈的追求,生出了一段風流韻事。

    此時的崔鶯鶯真的那麼可愛可敬嗎?

    雖然她的這種行為是對封建禮教的無情嘲弄,.難道不是說明鶯鶯對自己的春潮湧動不能剋制嗎?

    薛寶釵是一個才德兼備的絕世佳人,她豔冠群芳,端雅賢德,言行舉止無不合乎道德禮教。崔鶯鶯的作為是寶釵很排斥的。我猜測她一定不喜歡鶯鶯。

    林黛玉眼中的崔鶯鶯是這樣的:

    鶯鶯追求的只是愛情,她對張生的愛純潔透明,沒有一絲雜質。林黛玉很羨慕崔鶯鶯追求愛情那種勇敢,但她也決不會成為崔鶯鶯。張生對鶯鶯也是一見鍾情,這從張生見到鶯鶯說的第一句話‘我死也’就能看的出來。

    林黛玉喜歡書中華麗的詞藻,張生與鶯鶯的相互傾訴,說出了黛玉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看了《西廂記》,黛玉才知道自己的相思沒有錯,這是每個少女都有的情懷。

    薛寶釵一直用冷香丸壓制自己的情感,不敢表露自己任何思春的跡象。而林黛玉的情感,是有所外露的,那句‘每日價情思睡昏昏’,還不是被寶玉聽去了。

    《西廂記》詞藻華麗,唱詞置入了大量的唐詩宋詞的意象,這也是黛玉喜歡的原因。《西廂記》讀來滿口生香、意趣盎然,這是它的可讀之處。一般人都會愛上這部愛情劇,但寶釵這種特傳統的女人是不敢愛上《西廂記》的。

    瀟湘妃子冰雪聰明,她知人情涼薄,加之素日體弱多病,怎敢與鶯鶯相比,怎敢與封建禮教抗衡。

    別說林黛玉追求浪漫的愛情,其實,她也是個很傳統女人,只是多讀了些書,只是喜歡上了《西廂記》。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她們都是封建社會中的優秀女子,只是對《西廂記》有不同的理解而已。

  • 11 # 萍風竹雨123

    人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讀相同的書,因為各人的追求,志趣,環境,經歷等的區別,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如同人讀《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等一樣,薛寶釵和林黛玉同樣都是看過《西廂記》。但二者的反應卻並不相同。

    林黛玉雖是寄居在賈府有諸多不便,但賈府也沒有人約束她,教導她,而唯一會指點引導她一二的只有紫鵑,紫鵑卻又不懂這些這些文字中的秘密。因而,林黛玉的思想是自由而放縱的。當林黛玉讀過《西廂記》後,對《西廂記》《牡丹亭》此類的話本雜書非常喜愛,聽到此類的曲詞會心曠神怡,甚至聯想到自身。以至於在賈母舉行宴會,大家在行酒令時她不自覺地把《西廂》中的句子吟了出來。

    這也就是林黛玉吧,她雖生於封建社會,因母親早亡,賈母對她也疏於管理,兩個舅母王夫人邢夫人對黛玉也是漠不關心,使林黛玉在封建禮教非常嚴苛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天真,浪漫而率直的性子。

    而薛寶釵則完全不同,她父親早死,而兄長紈絝,不知體恤母親,使她過早地承擔了家族的重擔,為了母兄,為了家族,她不得不直面社會,收斂個性,成為一個循矩蹈矩的姑娘。

    而且,薛寶釵的家教也非常嚴,薛寶釵自敘她七八歲時也讀《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等書,怕也是浪漫的,可是後來被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並且大人們教育她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孩兒加不認字的倒好,怕讀雜書移了性情。

    就這樣,薛寶釵在大人的教育引導下,不但自己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而且還如當初大人勸誡她一樣,勸誡黛玉不讀此類雜書。

  • 12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雖然都看過,但是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不會一樣,因為性格使然,黛玉感性,寶釵理性。對待愛情的態度當然不同。

    如果說黛玉先天就浪漫,寶釵先天就現實,肯定有些武斷。因為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和後天兩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所以不能完全否定經歷對性格的影響。

    寶釵的人生經歷對寶釵性格的影響至關重要。這麼說吧,寶釵進賈府,年紀比其他的姑娘都大,但是人生觀的塑造從出場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比誰都早。

    經歷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詳細看看寶釵這個人生起伏的過程。

    寶釵原先的家庭環境應該和黛玉大致一樣。自小極受父親寵愛,養尊處優,博覽群書,無憂無慮。

    紅樓夢第41回有寶釵對自己的描述,

    “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揹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揹著他們看。”

    原來,寶釵的個性和黛玉一樣,愛看禁書,好奇,愛思索,怕看正經書,有自己的秘密世界。

    書中特別提到寶釵的才氣: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分明是在說:這兄妹二人智商份額分配極度不均等,薛蟠扶不起來,寶釵則天分極高,由於寶釵雜學旁收,且會融會貫通,她看待世界的眼光與深度也高人一籌。

    如果生活一直這樣持續,寶釵說不定也會成為一個熱情,開朗,感性,本真的姑娘。

    然而這些可能都在經歷了一場家庭變故後戛然而止。寶釵大約十歲左右,父親死去。

    須知,寶釵的家庭出身是皇商,父親的死去可謂塌了頂樑柱,而薛蟠又完全不成器,這場變故給了家庭毀滅性的打擊。

    糟糕到什麼程度,反正她一出場,作者已經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曾經博覽群書的她現在“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這是不寫之寫,當年那些一起偷看“西廂”“琵琶”“元人百種”的薛氏姊妹弟兄,如今也不知流落到了何方,總之,一開篇,寶釵已經只能隨著寡母長兄來依附姨母的婆家了。她的幼年時光,薛家過去的奢華和如今的凋敗都是明明白白擺在那裡的。

    寶釵的言談舉止也從此已經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女性,沒有半點女孩的青澀稚氣。

    經常看到有人說,寶釵比黛玉強,黛玉父母雙亡,寶釵則說起來又是母親又是哥哥的,實際寶釵的情況是,母親無助,兄長又指靠不上,自己的處境與黛玉也相差無幾,其實她才是一家之主,比黛玉操的心多太多了。

    她必須撐起這個家來。不甘心也好,不忍心也好,主動也好,被動也好。總之我們看到,寶釵所有的成長,在入住賈府之前已基本完成。剩下的,便是在餘生裡一點點完善和修訂。

    第四十五回裡有這樣寫寶釵的句子:

    “夜復見長,到母親房裡商議,打點些針線。日間到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承色陪坐,閒話半時。園中姐妹處,也要度時閒話一回。日間不得閒,夜裡做女紅到三更才睡。”

    客居賈府,作為薛家形象代言人,寶釵又得上下左右應對周全。

    所有一切,都在說明,寶釵一面走大家閨秀的路線,一面像男兒一樣擔著光耀門楣的重擔。

    早熟是有代價的,就是再也無法像同齡人那麼不管不顧地去歡樂,去選擇。

    包括金玉良緣。

    富貴閒人寶玉,其實不入寶釵的眼睛,但只要能拯救家族,帶來利益。她必須接受這個現實,讓這個家族走下去,哪怕只是強差人意。

    在這個時候,寶釵對愛情的態度就不是情感,而是理智,就像她對別人釋放的善意,說不上是有意收買人心,但也決不是率性而為,而是她對現實世界的自覺接受和主動融入,是以犧牲本真、迴避求真為代價的務實。

    經歷就是這樣影響甚至改變了寶釵的價值取向

    “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的寶姐姐,說出

    “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

    她一定真切地感受過身為女子的無力。真心明白那些吟詩作賦的閒情雅趣對自己處境之無用。

    《西廂記》《牡丹亭》中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她又教育黛玉說這類閒書最能移人性情,不是我們這些大家小姐該看的。說:

    “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這說法特別務實,角度也很貼心:這些話結合寶釵的家庭變故經歷,才能理解其中的犀利,沉痛,透徹,大徹大悟。

    黛玉身世也很孤苦,但是她沒有經歷寶釵所身處的困境,也無心擔負重振家族的重任,所以對待愛情的態度怎麼能比較呢,哪怕同看過一本浪漫的書,寶釵的態度也會是個特例。

  • 13 # 棲鴻看紅樓

    嚯,大家都在學校接受教育,不止讀同樣的書,還寫同樣的作業呢,怎麼有的考上北大清華,有的輟學搬磚去了?

    寶釵看過《西廂記》,而且看得比黛玉寶玉要早得多。但是寶釵看得書多了,哪能每一本書都有聞必錄、全盤接受?

    黛玉看的書也不少。劉姥姥進瀟湘館,甚至以為這是誰的書房,就是因為“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也沒見她全盤接受書裡的思想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初進賈府,黛玉就謙虛地說,只讀過《四書》。但是《四書》是明清的科舉教材,有大量的禮教內容,絕對不提倡自由戀愛。怎麼不見黛玉聽?

    讀一本書而已。接受不接受書中內容的影響,還要看本人的主觀意識。

  • 14 # 陳琳芳

    薛寶釵是一個更現實的人物 對於她來說不只是有愛情 她的家族利益是要放在首位的 而孤女林黛玉就不存在這種煩惱

  • 15 # 無霞半山亭

    薛寶釵看過《西廂記》,但是並不認同裡面傳達出來的愛情理念,書裡的浪漫旖旎與現實差距過大。那種突破世俗禁忌的愛情太過自由,身在沒有自由選擇權的社會里,媒妁之言父母之約才是正途。《西廂記》傳遞的思想在封建社會對於閨閣女孩兒來說是危險的,因為一旦心思萌動顯露出來或者與人私相授受便有滅頂之災。

    所以薛寶釵還勸林黛玉也不要讀:”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因為她明白以林黛玉的領悟力和心性多少會影響。黛玉自己心裡多少也清楚,加上從來沒有兄弟姐妹可以這樣和她談心,教導她,所以聽了寶釵的話,只乖乖的說:“”。

    當寶玉也以書裡的話脫口而出: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時,黛玉立馬就氣哭了。不管黛玉對於愛情抱有怎樣浪漫的幻想,現實始終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長輩的約束,閨閣女子的清白都是壓在她身上的負擔。寶玉這種赤裸裸的表白,受了書的影響,又不莊重,也沒有考慮黛玉的處境。連脂評者也說“我也要惱”。

    而寶釵恰好是看到了這一點,年少的悸動隨著歲月變遷自然而然淡去,取而代之的家族的責任,母親的殷切期望。雖然“真性情”隱匿了,但是這種生存之道是平穩的,合適的,安全的,也是薛寶釵最需要的,雖然它與浪漫背道而馳。

  • 16 # 潤楊閬苑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年齡相仿,可是給人的印象是,林黛玉是一個長不大的浪漫少女,薛寶釵是一個老成持重的大姐姐。

    這兩個人都讀過《西廂記》,可是這部書對她們的影響不一樣。

    林黛玉喜歡裡面滿口留香的詞句,薛寶釵感悟的是裡面的人情世故。

    我們看《紅樓夢》覺得寶玉和黛玉在談戀愛,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沒有說出“愛”這個字,他們之間就是要好的兄妹。

    寶玉和黛玉對待愛情沒有那麼義無反顧,他們開始的時候總是互相試探。後來寶玉看到齡官和賈薔的愛情,他才明白黛玉對他的感情。於是寶玉堅定了信念,今生唯有黛玉!

    賈寶玉和林黛玉雖然心心相印,但是他們沒有什麼浪漫旅行,也沒有什麼浪漫情話,他們只是用心感知對方。

    看過《西廂記》,寶玉和黛玉為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感動,他們喜歡書裡浪漫情話。

    寶釵讀《西廂記》的時候年齡還小,她只是讀了故事。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和世事變遷,她明白了《西廂記》裡的人情世故。愛情是不保險的,能夠保證一生不被男人拋棄,唯有婚姻。

    黛玉的生活是浪漫的。

    因為林黛玉愛周圍的一切,所以她做的所有事都是浪漫的。

    她住在幽靜的瀟湘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吟詩,讀書,看燕子歸來歸去,逗鸚鵡說話吟誦。

    雨天裡,她來到後院,聽雨打芭蕉,看梨花帶雨。

    林黛玉初春賞花,暮春葬花。

    在一個花謝花開花滿天的日子裡,她和寶玉共讀《西廂記》,知道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可以自己去追求的愛情。

    此時我們覺得黛玉和寶玉是浪漫的,這是我們心中,紅樓畫卷中最經典圖片。林黛玉是理想化的人,因此她有浪漫的特質。

    薛寶釵的生活是實用主義。

    薛寶釵是實用至上的人。薛寶釵讀過《西廂記》,但是薛寶釵認為這樣的書,當時覺得挺好玩,也愛看。後來她跟著母親管理薛家的時候,她發現《西廂記》這樣的書,沒有什麼實用性,只能讓人想入非非。

    有讀這些書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一些經濟事務,學習如何做生意,或者做些針線活。

    愛情是奢侈的,唯有婚姻才是實用的。與其賞花愛草,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來為自己的婚姻做努力。於是她每天向賈母和王夫人請安,陪她們聊天,試圖獲得兩位實權派的肯定。

    薛寶釵的腦子裡裝的是如何管家,如何讓薛家生存下去,如何實現金玉良緣。她沒有閒情逸致去感受大自然喜怒哀樂。更沒有心情去養花種草。蘅蕪苑裡沒有花,沒有鳥雀,只有山石和草。

    為薛寶釵悲哀。

    總為薛寶釵感到惋惜,一個妙齡少女心裡沒有天真無邪,反而有老氣橫秋的世俗,實在是悲哀。薛寶釵失去了很多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應該有的浪漫與天真。

    林黛玉比薛寶釵幸福,林黛玉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當然她不敢表達對賈寶玉的愛。但是林黛玉的心裡有愛,花草樹木都能給林黛玉帶來快樂和悲傷。林黛玉活得很真實。

  • 17 # 布衣S

    薛寶釵在紅樓夢中,在曹雪芹的筆下,是封建未期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忠實信徒,是個封建禮敎的忠誠衛士,是個"克己復禮",死抱住封建制度殭屍不放的楷模。

    曹雪芹諷刺她十六個字"罕言寡語,人謂裝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很深動的把薛寶釵的個人性格,為人處事刻畫出來了,人前不說話或少說話,裝瓜,安分守己,卻內心有自己主見的這麼一個女人。

    薛寶釵在賈府和林黛玉處事大相徑庭,一副封建婦德,三從四德的典範!紅樓夢裡,探春與她性格近似!她們對叛逆的寶玉,黛玉時時以一個老大姐的身份,用封建主義的禮法去歸勸,約束訓斥。

    實際上薛寶釵和鳳姐作法不一,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四大家族不垮,輝煌依舊,好達到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目的,達到人她登上賈府"寶二奶奶“位置的目的!

    薛寶釵出身在"珍珠如土,金如鐵的金陵豪門,從小受到家庭"三從四德"的封建教育,而早年喪父的她生活在薛姨媽和哥哥的陰險,豪霸的陰影中,因此,要使薛家風光永存,她只有當上賈府寶二奶奶,才有勢力和靠山。她曾暗示寶玉"金玉良緣"是天註定的(和尚,道士說的)。

    在寶玉科考這件事上,她與黛玉你作法完全相反,不厭其煩的要寶玉改邪歸正,要"金殿對策""立身揚名"!

    《西廂記》在封建社會是一本禁書,是男女青年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一則動人的故事,其中男女間幽會,情述的細節,使很多男女青年心動,這個故事流傳很廣,至今不滅!薛寶釵作為年青姑娘,又正值青春發育期,看過《西廂記》也不怪!但是薛寶釵作為封建主義時代下三從四德的楷模,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她對於違背封建禮教,違背三從四德,從內心是反對和牴觸的。她對於爭取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從內心害怕,敵視,罵這些追求幸福的青年"都是姦淫狗盜的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薛寶釵的立場,人格是受她那個時代那個家庭敎育出來封建衛道士,婚姻上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連自由戀愛,爭取幸福想都不敢想,更不敢造次,即使看了《西廂記》又如何呢?浪漫一詞從何說起!

  • 18 # 一蓑煙雨崔俊平

    對待愛情的方式,是由個人的品性決定的。薛寶釵和林黛玉雖然都讀過《西廂記》,但一個是心機婊,一個是純情妹,對待愛情的方式當然不同。

    薛寶釵為人處世比較成熟,顯然是有閱歷的。也許是心性使然,也許是看多看慣,總之對待感情比較理智,內心功利而不溢於言表。

    林黛玉雖然思想浪漫,但並不代表脫離現實,事實上,林黛玉看待事物、分析問題是非常精準的,只是她的地位、出身讓人意識不到而已。只覺得她不食人間煙火,不知她才是那個最可能成為賢妻良母的人。

    《西廂記》寫得好是好,可惜只好在文字,故事情節實在是糟糕。一個始亂終棄的故事,讀罷只會讓人傷心失落而已。薛寶釵看過西廂,所以對感情更加淡漠。林黛玉的讀西廂,多是為自己的前途命運憂戚吧。

    《好了歌》除外,《紅樓夢》中只有三首好詩,那就是薛寶釵的柳絮詞和螃蟹詠,林黛玉的杏簾在望。林黛玉的詩詞雖然悽苦,其實是沒有真苦的。薛寶釵的詩詞則多了現實意義,諷喻更深刻。

    薛寶釵的不浪漫,會讓她的婚姻生活過得更殷實,她更會掌控別人,更能主宰命運。林黛玉的浪漫,會讓她的愛情生活十分美麗,但婚姻生活不一定多麼美好。因為男人,無能又現實。

  • 19 # 書燈幽見

    第一:出身不同。

    黛玉出自書香門第,但是寶釵卻是商人之女。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探花郎出身,自然文化素養極深。黛玉只有一個兄弟三歲就早殤,林如海是把黛玉當作兒子來養。他給林黛玉請的老師賈雨村,本身也是個進士出身。賈雨村這個人,雖然人品不行,但是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況且他就教黛玉一個學生。師資優越。

    黛玉本身又及其聰明,外有名師,內有飽學之父,林黛玉文學領域先天本錢雄厚。這令她對精神追求是非常高的。也是商人之女的寶釵,所無法比擬的。

    黛玉優渥的成長環境,以及書香門第的浸潤使得她飽受藝術的薰陶,所以她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而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這本身也是貴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

    寶釵是商人之女。商人重利,所以寶釵在其父親死後,完全側重於針織女紅。讀書,在她眼裡,是男人為了追求功名利祿之途。

    所以,不難看出黛玉和寶釵,對讀書的出發點本來就不一樣。

    第二,性格使然。

    黛玉的性格風流婉轉,仙氣飄飄。她生來單純,從來心直口快,喜怒哀樂皆發自本心。她追求的是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知己般的婚姻。她更注重精神上的理解與共鳴,但是寶釵是渴望選擇一個,可以托起她的家族利益的如意郎君。是很現實功利的觀念。只要門第夠高,人也合適,甲乙丙丁關係不大。

    但是,黛玉不同。比寶玉出身的更尊貴北靜王,在她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個臭男人而已。

    第三;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賈母疼愛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所以為她選的丈夫林如海,只是出身好而已,而到林如海這一代其實富貴已不存了。林如海是實力青年,他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考出來的。所以,他也是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娶到賈敏這位侯府的千金。所以他們的婚姻是郎才女貌的佳配。而在賈敏死後不久,林如海心灰意冷,讓賈府中人接走林黛玉,並且說他不想再續絃,甚至不久後就死了來看,林如海對黛玉之母賈敏的感情是很深的。從小生長在一個父母恩愛的家庭裡面,當然更能體會夫妻恩愛的幸福感。所以黛玉當然也會更加重視情感的重要性。

    而寶釵則不同。薛姨媽和王夫人都對兒子特別疼愛。王夫人是因為賈政後來寵愛趙姨娘所致。那麼薛姨媽是否也如此呢?還是因為寶釵之父早死,所以把情感全部移到兒子薛蟠身上呢?這一點就不敢妄論了。

    不過,從王熙鳳,王夫人等王家門中出來的女人身上來看,她們都會更注重實際的利益一些。來自於母親的言傳身教,當然也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也導致黛玉和寶釵對於情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 20 # chen清英雅秀

    《紅樓夢》中,薛寶釵是封建正統禮教的忠誠維護者。小時候,他父親還在世時,就按照皇宮裡的規格來教養她,想著長大之後,讓她參加選秀進宮。薛寶釵早慧成熟,她父親去世之後,她依然嚴格按照禮教來要求自己,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必須符合禮節。林黛玉出生的林家,子嗣單薄,後來,三歲的弟弟又去世了,只剩她一個孩子。林如海夫婦對她疼愛有加,把她當男孩來養。當成男孩教養,相對來說要寬鬆一些,要求就沒有那麼高。後來,林黛玉到了賈府,賈母是隔代長輩,因可憐林黛玉父母雙亡,更加溺愛。林黛玉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嚴格按照封建禮教教養她,所以她為人處事比較隨性。《西霜記》描寫男女主角自由戀愛,私自相授,私定終身。這是一個幸福浪漫的愛情故事,是符合人性的追求的。此相反,封建禮教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戀愛、自由結婚的。因此《西廂記》在那個時代成了禁書。私下偷看這些書的人,被家長知道了,肯定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小時候,薛府淘氣的孩子,偷偷買了《西廂記》等禁書來看。薛寶釵私下看到了《西廂記》,她知道這些愛情故事是不符合禮教的,是不被家長認可的。她看過之後,就自動遮蔽了這些故事。林黛玉私下看了《西廂記》,被裡面自由浪漫的愛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她偶爾在園中聽到戲子們,唱的關於《西廂記》的曲子,她如痴如醉,深陷其中。從此,她更是明白了和寶玉的感情,對此,她充滿了嚮往。

    薛寶釵與林黛玉對《寄廂記》的不同態度,是由她們的人生觀和性格挺決定的。人生觀和性格不同,態度就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李紈和尤氏聽說寶釵要搬出大觀園,為什麼沒挽留,反而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