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城鄉文學

    就說說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首詩吧,這首詩很短,他是《詩經》“小雅”裡面的一首詩《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好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被它深深的觸動、震撼!

    首先是這首詩的意境,短短的四句,時間跨度從春天到冬季,從楊柳依依,到雨雪霏霏。尤其是依依和霏霏,疊字的運用。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兩幅遠古春天和冬天的自然畫面。要從軍了,走的時候是春天,楊柳也像人一樣,依依不捨,家裡人不捨他去從軍,因為從軍一去就不知道死活,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可是他幸運的回來了,雖然下著暴風雪,天寒地凍,但是能回到家裡,不幸中的萬幸,他的心應該是激動的,與家裡人一樣是溫暖的。

    其次是這首詩的內容,他暈用大量留白的手法,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比如楊柳依依的春季,他走的時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誰送的他?他走了以後,到雨雪霏霏天回來的時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他走了以後,心中始終掛念著故鄉的人是誰?是父母?是妻子?還是未婚的戀人?而這些都會像一盞溫暖而光亮的明燈,呼喚著他踏著漫天的風雪,在戰爭結束後步履匆匆的趕回家。

    大家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夏商周時期的社會狀況和人民生活、軍事戰爭的情況,那時的人們生活得很苦,被徵出去從軍更是苦上加苦。出去的那麼遠,那麼久,交通不發達,又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對於親人的思念是多麼的刻骨銘心呀,大家一想就知道了。但這首詩卻寫的這麼的概括,這麼的形象,這麼的人性化,這麼的美!確實曾經觸動了我,一直以來觸動著我,每一次想起它,吟誦它都觸動著我。

    對我觸動較大的文章也有幾篇,印象頗為深刻,但是限於篇幅在這裡就暫時不一一的陳述了。

  • 2 # 公子品書

    揭開曾國藩成功的密碼:從《曾國藩家書》中挖掘成功學的寶藏

    最近在讀《曾國藩家書》,帶來的震撼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怪不得後人對他的評價那麼高,也有那麼多的政治家推崇曾國藩 。我想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和政治家對他的推崇不是說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在於曾國藩對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的追求,以及用極其嚴苛的方式踐行,這才是令人敬佩的地方,所謂“非知之艱,行之維艱。”大道理每一個人都知道,可是去躬身踐行,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透過讀《曾國藩家書》,曾國藩身上體現出來的“態度端正、行事勤奮”這種儒家思想,才是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去傳承的。

    1.學會情緒管理,方能成功

    透過讀《曾國藩家書》修身篇,可以看到,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書信中傳遞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訊號,就是要學會情緒管理,而其中的修身進德佔據了極大篇幅,無不在強調學會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管不住自我情緒的危害是有多大,似乎一直在提及。因為情緒每個人都有,而且是天生就有,但是能夠有控制情緒的主動權,卻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也就是獲得了主動權,希望我們能夠從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曾國藩在給諸位弟弟的來信中提到,“溫弟天分,本甲於諸弟,唯牢騷太多......吾嘗見朋友中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憂人,則人必不服......”

    從《曾國藩家書》中可以看到,修身養性中,心態一定要Sunny,勿要發牢騷。因為一個愛發牢騷的人,一定是一個抑鬱不得志的人,一定是一個不幸福的人,一定是一個缺乏積極上進心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這樣的一個人,誰會願意聽他的牢騷呢?朋友應該也不見得會有吧?因為愛發牢騷,帶給別人的,也僅僅只是一種抑鬱而已,就像大晴天一樣,突然來一句發牢騷,這不是晴轉多雲嗎?

    二、戒除驕傲自滿,方能成功

    俗話說的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一個人如果總是洋洋自得,盲目自大,最終也會止步於此,終成笑話。但是我們很少去追究驕傲自滿後面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人可能都會出現這種狀況,在自己取得成績的時候,表達自己的喜悅,要驕傲;在自己失敗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要驕傲;在自己脆弱的時候,為了掩飾那不堪的一面,要驕傲......但是作為中華千古完人的曾國藩在諸位弟弟的信中提到,“大抵第一要除驕傲氣習,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因為驕傲自滿,可以讓一個人陷於孤立,難以獨存。可見,驕傲自滿的危害是多麼嚴重,還怎麼獲取成功呢?

    曾國藩在給他的諸位弟弟的信中提到,“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己,見鄉墨則罵鄉墨......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一瓶水不響,半瓶水晃盪的緣故。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在得意的時候,似乎都喜歡大包大攬,覺得就是自己的功勞,似乎自己就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自己的話,這事情肯定是成功不了的,而且自認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而在失意的時候,就不會選擇自我反省了,而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卸給別人,甚至怨天尤人,似乎覺得全天下都欠缺他的。這就是可悲之處,自己不從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去出發,不去改進自己的缺點,卻總是覺得自己就是對的人,那麼他也就是那樣,也許取了點成績,但是也就止步於此了。

    三、修煉強大的內心,方能成功

    縱觀《曾國藩家書》修身篇,無一不在顯示著自我修養的重要性,而修煉強大的內心,似乎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而這種強大的內心,把曾國藩打磨的就像是一個客觀理性的旁觀者一樣,這種旁觀者的參與意識,才是曾國藩真正的成功之處。我認為這種強大的內心,包含了曾國藩做人須有恆,謹言慎行,自立自強,廣闊的胸懷,不逞強,不拘小節等,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 ,是無法做到這麼完美的!所以,要想成功,肯定是要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的,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無從說起。

    透過閱讀《曾國藩家書》修身篇,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成功的光鮮靚麗後面,隱藏的是苦心孤詣,而作為普通的我們,在浮躁的年代,在急功近利的年代,看到的也僅僅是別人的成功,看不到別人的自我修養,可能在追求名利的路途上,有時候會誤入歧途。你想想,都誤入歧途了,還怎能獲取成功呢?

    曾國藩在給他九弟的信中提到,“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屑。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從曾國藩的理念可以看到,他是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的,一般人在堅持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看到效果和利益,肯定是會放棄的,畢竟人都是趨利的。我想我們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為沒有樹立強大的內心。因為只有擁有強大的內心,才能在面對失敗和損益之後,淡然處之。用平和的心態,客觀冷靜地去分析自己錯在了哪裡,失敗在了哪裡,重新出發。

  • 3 # 轉運中的幸福

    謝敬!對你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詩歌是什麼?

    那麼今天題主問?!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是什麼?!那我大聲的告訴你!就是此人抄我的文章!這個對我觸動很大,讓我非常的吃驚,創作熱情轉瞬即逝,並且是傷害很深!當時我發現以為是眼睛花了呢!哎呀!怎麼抄我的文章還敢上傳,那意思是讓我幫助他守住那個?????大黃v呢嗎?!簡(單)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 4 # 東方京川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是197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陶鑄女兒陶斯亮發表的《一封終於發出的信》,很感人,我曾給陶斯亮寫了一封信寄到統戰部,大概半個月左右就收到陶斯亮給我的回信,我非常高興。可是2018年我在北京第二次給陶斯亮寫信,希望她幫我找一個住地,但這次沒有收到回收,也沒有給我回電話,我感到很奇怪?

  • 5 # 文趣新

    對我觸動最大的文章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詩歌是袁枚的《苔》。

    《背影》:父愛無言,但卻如山。你有沒有,仔細看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描寫父愛的回憶性散文。在讀書的時候就在課堂上學習過,但那個時候因為年齡小,即使會背誦也無法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和動人之處。隨著慢慢的長大、離家讀書、在外地工作並定居,每讀一次就增加了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而父親年齡卻在慢慢變大,看著父親兩鬢的白髮,微駝的背,回憶從小到大和父親的相處、爭吵、分離、思念,想到《背影》這篇文章,每每鼻子發酸、甚至潸然淚下。

    父愛如山,但卻不大會把愛表達在話語中,所謂父愛無言。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與父親的交流越來越少,一旦出現了誤會和爭吵,可能彼此都不會進行溝通,有的時候好像都感受不到父愛了。

    其實父愛一直相伴我們的一生,他就在那裡,不離不棄。父愛如山,愛在小時候把我們舉高高的雙手上,愛在讀書時給我們試卷上籤家長名字的筆裡,愛在工作時偶然給我們打個電話的話語裡,還愛在像朱自清父親給兒子買橘子一樣,那些我們平時沒有去仔細看過的背影裡。

    《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代袁枚的這首詩歌《苔》就四句二十字,但意蘊深遠,飽含人文精神,讀之給人力量,給我觸動很大: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雖然生長在Sunny都照不到的地方,但又能怎麼樣?我這小小的不被人注視的苔也有著自己的青春,雖然我的花就像米一樣小,但我也得像百花之王牡丹一樣開放,展現我的風采。

    這首詩歌體現了生命的力量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以特別渺小的苔花之口說出來,更能讓人震撼和為之觸動。是的,人一出生由於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原因,起點可能是不同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之路、人生之路和命運之路,只要帶著對生活充滿熱愛和積極的態度,怎麼不能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呢?

  • 6 # 青鳥說玄幻

    #泛文化寫作營#

    小時候在古文觀止上看到一個唐宮女詩詞,一直記到現在。

    我是一個不會背書的人,小時候遇到背書,就一直等著老師說最後那句話:“滾回去吃飯了。”

    每個人都認為學習成績好的人,都是記憶力超強的人,不會背書的人應該學習成績不好,偏偏我是例外。

    考試的時候我會拿出百倍的精神來考試,背書的時候我就看著窗外,書也不看,想也不想,除了發呆還是發呆,一直就等著老師那句話。

    估計如果不是因為學習成績好,早就被厭倦到了極點了。

    然而那一首詩我一直都記得,只看了一遍,永遠不會忘記。

    全文如下:

    沙場征戍客

    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

    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

    含情更著棉

    今生已過也

    願結來生緣

    這個故事背景是唐太宗時代,皇后娘娘發動後宮的宮女給邊關將士製作寒衣,有一個宮女深感深宮寂寞,就把這樣的詩寫了縫在了衣裳領子裡。

    後來有一名邊關小校得到了這件衣裳,穿上的時候感覺領子有點硬,不是很舒服,他決定拆下來重新看看裡面是什麼東西,是不是可以改造一下。

    然後就拆到了那個詩詞,當時造成了轟動,讓元帥知道了,為了皇帝陛下的安全著想,報告的皇帝陛下,陛下就召集後宮人馬,問是誰寫的。

    這可是死罪呀,後宮的女人寫出這樣的東西,還想和別人結來生緣,這哪還有什麼未來。

    偏偏那個宮人膽子大,直接站出來承認了。

    唐太宗感念她膽大有心,直接賜她和那個小校成親,說是給他們一個今生緣。並且賜下了豐厚的嫁妝。

    我小時候覺得這個宮女挺幸運,簡直是鹹魚翻身,從而很感慨這個故事,讀了一遍就記下了這首詩,多年以後的現在也還記得,別的我都記不住,只有這個故事和這首詩,是我四年級的時候看的,一直記到了現在,並且可能伴隨終身!

  • 7 # 精彩在路上f

    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裡,有一些我們熟悉的詩文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諸如之類……

    但有一首詞徹底震撼到我了,特別是在我深入瞭解到作者的生平經歷,更是深深地愛上了這首詞,把它推薦給你,希望你也喜歡……

    宋代晏殊的《山亭柳·贈歌者》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消魂。衷腸事、託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上闕:我家住在西秦,開始只是靠小小的隨身技藝維持生活。在吟詞唱曲上別出新裁,翻新花樣。我偶然學得了念奴的唱腔,聲調有時高亢能遏止住行雲。所得的財物不計其數。沒辜負我的一番辛勞。

    下闕:數年來往返於鹹京道上,所掙得的不過是一些剩灑冷飯。滿腹心事,該向何人去訴說?若得知音賞識,我不會拒絕為他唱那些最難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後我在酒宴上當眾落下淚來,再次拿起羅帕掩面而泣。

    上片透過描寫紅歌女年輕時的盛況,反襯出年老的失意。

    下片描寫歌女年老色衰後所遭逢的冷遇,抒發詞人對她的無限同情。

    最後兩句最讓人心痛,那種繁華落盡的無奈、彷徨、迷茫、痛苦,難以表達……

      “若有知音見採,不辭徧唱陽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氣自述:假如有一個知我心的人“見採”,那麼我將唱盡高雅美好的《陽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都奉獻給他。這雖然是一個歌女的口吻,但體現了一箇中國舊知識分子、封建士大夫的報國之情。這裡的“若有知音見採”之“若有”是實無,也就是悲嘆找不到知音。

      “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了。可以想象得出,這個歌女酒筵前唱歌,想起當年得意之時的滿堂彩聲,眼下卻這樣悽清冷落,不禁當即流下了眼淚。而當時這個筵席前,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貶受逐,客居外鄉的悲傷。晏殊所託喻的是歌女,而歌女內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淚水,也要“重掩羅巾”,不能讓人看到。“重掩”,是屢次流淚,屢次擦乾。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強作笑顏,其悲哀就更為深重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明寫“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但我們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澆自己塊壘的寓意。

    寫在最後的話:作為中年人,經歷了年少的無知、狂妄;青春的懵懂、迷惘;現在的彷徨、無助……回首再讀本詞,內心無限感慨,有心改變,無力迴天!但人生又不能不向前,所以最後用蔣捷的詞結尾吧:

    虞美人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希望你能喜歡!

  • 8 # 魔都大蒜姐

    今年不同往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幸運的是,在國家、醫護人員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國內的疫情終於得到了控制,我們的生活也慢慢恢復正常。

    可是我們不會忘記,各地赴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們,是他們不計回報,不論生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所以那天第一次讀到<<春雨徘徊>>,就被深深地感動,讀了一遍又一遍,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都記住這個2020年,記住可敬可愛的醫護人員們!

    《春雨徘徊》

    春雨在徘徊

    潤了街邊的青苔

    你在車裡

    我在車外

    淚水湧出萬千惦念

    溢滿胸懷

    春風拂面來

    醒了綠葉 把花朵吹開

    你在窗裡

    我在窗外

    雙眸映出守護我的

    日夜黑白

    時鐘嘀嗒在擺

    身體極限透出溫暖摯愛

    個人安危你已置之度外

    春雨在徘徊

    Sunny破陰霾

    你平安離開

    何時能再來

    等待,我們一起等待

    等到這一天

    世界都平安

    等待,我們一起等待

    等到這一天

    珞珈早櫻再開

    你我重逢在琴臺

  • 9 # 揚光666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首詩歌,是朱熹所作的《偶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融入生命的詩句

    原詩是這樣的: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老先生透過這首《偶成》,告訴我們: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

    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可以輕易錯過。

    懵懵懂懂裡旋轉,

    還未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

    臺階前的梧桐樹,

    黃葉就已經在秋風裡沙沙作響了。

    這二十八個字,

    一字字走入心裡、縈在耳畔,

    如訇訇晨鐘、咚咚暮鼓,

    聲聲是警策,句句是勉勵。

    我把它凝成四字,掛在案頭:少年易老。

    二、珍惜生命的體悟

    春溫秋肅,夏雨冬雪。

    而今,孩子正是當年我初讀這首詩的那個年齡。

    三十年,一個輪迴。

    人已從多夢的少年,變成了沉靜的中年,

    心卻每每忘記年齡,

    看著眼前的一切,恍然如夢。

    但去的已經去了,來的依然來著,

    來與去之間,

    留下的只是歲月的痕跡,溫馨而蒼涼。

    看似綿長的三十年,

    其實竟那麼匆迫,依稀夢裡,彈指聲中。

    三、珍重生命的祝福

    我們曾經是孩子;

    孩子也註定會成為我們。

    請記得:少年易老。

    只願你過得比我好,了無遺憾,歡喜從容。

    而今,見朋友此問,

    吐心語,重提舊事; 演心聲,再吟老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願您:心有共鳴,珍惜光陰!

    祝您:吉祥如意,從容歡喜!

    願雙溪小築的答案能幫到您。

    感恩您的閱讀、關注與支援!

  • 10 # 清水小燦

    01

    張愛玲的《小艾》,這篇字數不多的小說,至今還讓我內心壓抑。張愛玲有很多優秀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小團圓》《沉香屑第一爐香》等等

    但是讓我內心極度壓抑,讀完幾天心口都是鬱結的,只有《小艾》。小艾是苦命人,自小被拐賣,不知道自己是誰,給大戶人家做丫鬟,被無端打罵,被強姦,被毆打流產,好不容易熬出頭,嫁了人,身體卻垮了,每天除了辛苦生存,別無選擇。

    她的一生都是悲苦的,她的一生都喘不過氣。

    02

    三毛《撒哈拉沙漠》帶我走出抑鬱。

    真的很感謝這本書。它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帶我走出了低谷。讓我重獲自由,重獲新生。

    內向,靦腆,不樂觀,甚至消極,都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有了很大的改變。書中講述了三毛和荷西的浪漫愛情。他們在撒哈拉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是生活瑣碎,卻異常有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輕鬆自在,無所羈絆,這大概就是所有人夢想的生活吧。

  • 11 # 錦心悅讀

    我是錦心,熱衷於閱讀分享的一位老師,同時也是熱愛親子閱讀的二寶媽媽。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是《我與地壇》,十幾年前第一次在高中課本上讀到《我與地壇》節選,立即被作者文字中滲出的似悲哀似不甘似超然的情緒震撼,這篇文章也印在我腦海裡,以致於多年後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這篇文章從記憶深處迅速浮現出來。史鐵生面對自己的癱瘓,心有不甘,不願面對卻又不得不承認現實,在這篇文章裡,他把自己這樣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1、青春年少,意外癱瘓

    史鐵生1951年出生於北京, 在21歲雙腿癱瘓。史鐵生說自己是“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

    2、心有不甘,悲觀失望

    雙腿殘廢的最初幾年,史鐵生找不到工作,彷徨迷茫,經常獨自一人來到地壇,當時那裡是一座荒涼的園子。他時常一個人呆呆地看草木昆蟲。

    3、地壇獨處,思考人生

    在地壇獨處的時光,史鐵生思考了生和死的問題,在想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之後,開始考慮怎樣活著的問題。

    4、母愛深沉,無言守候

    史鐵生當時時常發瘋一樣離家去荒無人煙的地壇,回來時卻又沉默不語。後來,他才想起這樣給母親帶來的無窮無盡痛苦和驚恐。然而“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然而,在史鐵生快要碰撞開人生新路程的時候,母親卻突然離世,這也成了史鐵生心裡永恆的痛。

    文中也記錄了自己在地壇十五年遇到的人們:風雨無阻來散步的一對夫妻,一個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一位時常來飲酒的老者,一個捕鳥的漢子,一箇中年女工程師每天穿過地壇上班下班,一位有天賦但被埋沒的長跑家,一個漂亮卻不幸智商低的女孩……

    《我與地壇》裡有遭遇不幸的悲哀,有人生無常的感慨,有抒發母愛的偉大。一個不幸的人,將陷在人生低谷的自己拽起來,將自己的心開啟給你看,寫下這篇文章,明明白白告訴你:人生不易,但是人生值得好好去活。

  • 12 # 謝雨軒

    喜歡古詩詞已久,最喜歡最念念不忘的一首詩,便是李商隱的《錦瑟》。

    記得當時是中學時代,自己喜歡學唱一點英文歌,那時正在學《Right here wating for you》,翻譯成中文名就是《此情可待》。偶然在一篇文章介紹中發現,中文名取自李商隱的《錦瑟》,於是就去翻看原詩,這一看就著迷了。

    《錦瑟》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初讀《錦瑟》

    第一次讀這首詩,完全不知道在寫什麼,只覺得很美。或許那朦朧的意境,有一點神秘,有一點唯美,正好是豆蔻年華的自己特別喜歡這種意境,於是反覆讀,一下子就背會了。

    中國的古詩詞真的有種魔力,在完全不知道詩意的情況下,竟也能體會出一種惆悵、哀愁的情緒,放在“年少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當時,十分應景。

    再讀《錦瑟》

    隨著慢慢的深入瞭解詩意,發現了詩中的典故。

    便是“莊周夢蝶”、“杜鵑啼血”、“良玉生煙”、“滄海珠淚”四個典故,每一個典故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值得去仔細探究,去尋找背後隱含的深意。這個過程是充滿樂趣的,也是無法自拔的。

    我再一次感嘆,一首小小的詩詞,竟然有那麼多可以挖掘可以仔細品味的故事,心裡生出對古詩詞更多的喜愛。

    反覆讀,反覆體會

    後來,又讀到一些研究這首詩的文章,有說這首詩是詩人寫給一名女子的,女子的名字叫“錦瑟”;有說作者並無所指,只是自比文才之論;也有說這是一首悼亡之作。來歷紛繁不一,更加增加了詩的神秘性。

    而我,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首《錦瑟》給我帶來的觸動,更是深刻。

    曾經抑鬱過,反覆讀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竟然讀到了珍惜生命、憐取眼前人的意味。工作中,意氣風發的時候,“一弦一柱思華年”又能讓我感覺到要珍惜光陰、重視時間。需要釋放情緒時,反覆吟誦“滄海月明珠有淚”,倒也能得到很好的排解。

    《錦瑟》於我的意義,已不僅僅是一首詩,而是生命中至為重要的伴侶,陪伴我度過生命中每一次重要的時刻。

  • 13 # 花琦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首詩是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先讓大家在感受一下吧

    沁園春·雪 [ 近代 ] 毛澤東 原文 譯文對照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字型裁,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的表達出作者的豐富情感的文字型裁,詩歌是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簡單來說就是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的藝術,就是詩歌。

    這首沁園春 雪,因為全詩的意境和氣勢恢宏,壯美讓我無法自拔。

    尤為喜歡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句。意思是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整條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水勢。多麼雄偉的景觀,多麼博大的胸懷,能感受到這雄偉的氣魄嗎!簡簡單單十七個字。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是形象的雄麗壯大。也更是佩服毛主席的大氣,雄健和博大的胸襟以及抱負!

    雄闊豪放的詩,氣勢磅礴,讓人不自覺的如痴如醉!

  • 14 # 可可502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是史鐵生的《命若琴絃》。

    講的是一對瞎子師徒,為了能重見光明,努力地彈斷一千根琴絃。最後發現,所謂的藥引子,所謂的藥方,都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老瞎子一生所繫、一生所求,驟然落空,他感覺生無可戀。

    但他終於明白了師父當年的良苦用心,於是,他將同一張空白藥方交給了徒弟。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代又一代,是如何奮力地活著,又是如何牽引保護著後人。令人動容。

    史鐵生先生因為終身殘疾,所以對生命的意義思考地更為深刻、透徹。

    當生活充滿幸福歡樂,當日子平順安穩,我們很容易感知生的美好,當然認為人間值得。

    但是,一個人的一生,很難永遠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傷心挫折、痛苦失意。

    當我們遭受重大苦難的時候,當我們經歷傷心失望時,我們如何不放棄希望,繼續往前走?

    就像《命若琴絃》裡所說:“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我們在人世間奮力前行,必得有目標才行。目標就像一根引線,讓我們前行的腳步充滿力量。

    如果實在找不到繼續的理由,那麼,虛假地造一個也好。

    最重要的是,我們被目標牽引著一路前行,那種滿懷希望,那種鏗鏘有力,那種活著的感覺,是真實的。那就夠了啊!

  • 15 # 紫荊花屋

    看到這個問題時,腦海中驀然回 以前讀書的時候,在雜誌上看到一篇雙語版文章《生命中的5只球》,對我的觸動很大,如今已經過去快很多年了,我仍然記得。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把工作,生活,健康,親人和精神比做5只球。我們生活就是拋接這5只球並保持平衡,不能使它們掉到地上。

    工作是個橡皮球,掉到地上還會彈起。而其他幾隻是玻璃球,如果掉到地上就會留下裂痕,甚至四分五裂,再也恢復不到原來的樣子。

    所以我們需要謹慎對待生活、健康、親人和精神生活。不要把他們的存在視作為理所當然,要謹慎對待自己的語言,他們猶如流逝的時間和潑出的水一樣無法收回。

    不要跟他人比較而否定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自己內心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

    生命不是一場競爭,而是一場旅行,昨天的已經成為歷史,而明天還沒到來。所以把握當下,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才能擁有充實的人生。這也是英語單詞present,不僅指當下,也含有禮物的意思。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當年因為高考失利,我去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復讀。那段時間前途渺茫,內心極度自卑,又沒有朋友可以言說,唯有看書打發時間。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猶如一個黑暗中前行的人看見了一束光,內心頗為震動。

    我反覆地看,甚至抄了下來,後來還去影印了一份貼在床頭,伴我走過來青春期那段迷茫的歲月,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篇文章,卻讓人體會了人生的種種美好意義,我們都曾迷茫,但我們終將所向披靡。

    培根曾說: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時隔多年,我早已忘卻了很多讀過的書和看過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陪我至今,使我不在妄自菲薄,明確了自己的價值所在,也明白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的道理。

  • 16 # 大樹天音

    我感觸最深的詩詞,是開國領袖毛主席的著名詩詞《沁園春 長沙》。

    開國領袖毛主席站在橘子洲頭,寫下了震鑠古今的著明詩詞《沁園春 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魚翔淺底,鷹擊長空,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逎。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誰是老夫子?誰主沉浮?應該樹立怎樣的正確觀點?應該樹立怎樣的正確國家目標?開國領袖毛主席站在橘子洲頭,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寫下了這篇震爍古今的著名詩詞!

  • 17 # 空谷幽蘭xa

    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應該是上學時讀魯迅的小說《傷逝》。魯迅先生的雜文很是有名,但愛情小說我上學時幾乎沒有看過。文中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很讓我嘆惋。那個時候,心裡只是覺得愛情就是美麗而神聖的,擁有愛情就擁有了一切。但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故事卻深刻地指出,只有了愛,只為了愛,沒有物質生活的基礎,愛情的堡壘依然會垮塌!尤其是那句話“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在我青春的歲月裡,我不明白,難道美麗的愛情一定要有物質的保障?慢慢長大了,似乎明白了這個道理。魯迅先生說得很對,讓我們學會了思考。 愛,不可以太盲目,也不可以太物質,應該以生活為基礎,讓愛情越來越美麗。

  • 18 # 白溪釣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憂而樂】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文章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詩人范仲淹《岳陽樓記》。

    詩歌是: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淸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靑天覧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髪弄扁舟。

    一一【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19 # 豆子漫談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首詩,是一首現代詩,舒婷的《致橡樹》,原文如下: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3.27

    這是高中語文課本上的一首詩,第一次讀,就很有感覺。隨著年齡增長,每次想起這首詩,都能被觸動。無論對愛情還是生活,這首詩都能給人指明正確的方向。

    一、好的愛情,從來都是旗鼓相當的

    剛開始讀這首詩,只感覺美,美在詞語的運用,美在格式的工整。到後來開始談戀愛,才真正明白詩的內涵。

    如果愛你,當你是一棵獨立Sunny向上的橡樹的時候,我不應該是“菟絲花”,作為依附的一方,而是作為一棵平等的樹。兩個人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你能紮根生長向雲間,我也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跟你站在一起,面對風雨。你有你的驕傲,我有我的美好,這樣的愛情,才能真正長久的走下去,並且幸福下去。

    當然,在愛情中除了勢均力敵外,還要有內在的“精神共鳴”,就是現在所說的,兩個人談戀愛,一定要“三觀相同”。理想信念的相同,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

    二、好的人生,從來都是積極自立的

    說完愛情,其實作為獨立的個體,女性也應當如詩中的木棉一樣,獨立自主,積極向上。

    女性在生理上是比男性更為脆弱,但是女性仍然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為了迎合其他人的要求,而去做不真實的自己。

    女性之於男性,正如木棉之於橡樹。橡樹雖然擁有“銅枝鐵幹”,但木棉還有自己“紅碩的花朵”,這證明了女性並不比男性差。所以不必讓自己成為依附的“凌霄花”,也不必讓自己成為討好的“小鳥”,更不必讓自己成為為對方提供養分的“源泉,日光,春雨”。

    女性也可以擁有,如同木棉一般的人生,堅定獨立自主,紮根泥土,長成參天大樹。

  • 20 # 靠山4

    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是明代楊慎《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篇開篇詞對每個人,啟發實在太大了,所接受的教育很深刻,時代和人一代代過去,但大自然依舊照樣年復一年存在。

    告戒人們活著要珍惜,人生苦短几十年必須好好面對,來到人世間不容易,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否則一切轉頭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最喜歡的音樂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