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輝看歷史
-
2 # 鍋盔餅子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諡文達。先後參與《熱河志》、《歷代職官表》、《河源紀略》、《八旗通志》諸書的編寫。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紀昀任總纂官,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為清代目錄學鉅著,嘉道以後 ,奉為讀書指南。他還主持纂修《大清會典》、清三通、《清高宗實錄》等。其他著述尚有《沈氏四聲考》、《史通削 繁》、《閱微草堂筆記》等。
真實的紀曉嵐在官場上,不但沒有劇中順風順水,還經歷了不少波折,他自己也在晚年的時候做過一副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意思就是自己的一生就像鷗鳥蠹魚一樣,在官場沉浮了大半輩子,最後雖然也功成名就了,但還是覺得漂泊孤獨。可以說,這副對聯才是紀曉嵐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
-
3 # 知曉天下YX
首先本人特別喜歡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幾部電視劇都看過而且才看不膩,今天突然看到了這個問答,非常投緣!
紀曉嵐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大學士。紀曉嵐生於公元1724年,卒於公元1805年,享年82歲。紀曉嵐是河北滄州人,原名為紀昀,因字曉嵐,人稱紀曉嵐。紀曉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為官期間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輯。公元1730年,紀曉嵐參加童子試,憑藉自身出色的文學知識獲得了優異成績,當地的百姓稱呼紀曉嵐為“神童”。紀曉嵐十一歲時,跟隨父親到京城居住生活,隨後一直致力於學習。1740年,紀曉嵐時年17歲,娶第一位夫人馬氏。公元1743年到公元1754年,紀曉嵐曾7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1754年,紀曉嵐一舉考取二甲第四,乾隆皇帝封任紀曉嵐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他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活。
隨後,乾隆皇帝任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的總編輯,負責修書的大小事宜。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開設“四庫館”,公元1787年,四庫館正式關閉。紀曉嵐擔任總編纂一職共為14年,在紀曉嵐的帶領下,《四庫全書》涵蓋了200卷目錄,共收集書籍為3461種。如此龐大浩瀚的工程,至今讓人瞠目結舌。乾隆年間,清代文字獄達到了鼎盛時期,紀曉嵐因為編書一事,多次牽連入獄。紀曉嵐晚年間,內心極度封閉和保守,曾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公元1805年,紀曉嵐因病去世,嘉慶皇帝追封諡號為文達。
紀曉嵐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紀曉嵐共享年82歲,紀曉嵐集多重身份於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員,還是《四庫全書》的編撰者。紀曉嵐晚年時,寫給了自己一副輓聯,內容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兩句話寫的異常心酸,突出了自己生命的輕薄,也道出了紀曉嵐為官生涯的跌宕起伏。紀曉嵐八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從年齡來說,紀曉嵐無疑是一位高壽者。和同僚和珅相比,紀曉嵐有壽終正寢,這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紀曉嵐為官期間,經常伴隨乾隆皇帝左右。乾隆皇帝得知紀曉嵐才高八斗,經常讓他作詩寫詞。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心理,紀曉嵐也曾寫有無數不少的恭維詩篇。後人在瞭解紀曉嵐閱歷時,發現紀曉嵐晚年間極為封閉,常常關門自閉。紀曉嵐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講述了自己從出生算起的故事。生活上基本不和外界交流,內心極度壓抑鬱悶。晚年時期的紀曉嵐,既不能為國家獻力,又沒有了知心好友,所以他以文章為樂趣,沉醉於寫書作詩中。長期下來,紀曉嵐身心俱疲,加上年事已高,最終於82歲去世。歷史上的紀曉嵐並不像電視劇中“紀大煙袋”,他的政治生活極為波折。乾隆年間大興文字獄,紀曉嵐因此被髮配到烏魯木齊。後來又經過盧見曾案件,紀曉嵐深感政治生活的不易。紀曉嵐47歲時再被招入朝廷,此時他的心境大不相同。到了晚年間更加閉塞,而後鬱鬱而終。
公元1805年,紀曉嵐去世。紀曉嵐的後人們,將紀曉嵐葬於滄州市滄縣崔爾莊鎮北村村南。紀曉嵐墓地四周有高大茂密的椿樹、榆樹和槐樹。從遠處觀望,紀曉嵐墓地的東面和南面是一片繁盛茂密的棗樹林子,西北方是一個匡闊的打穀場。紀曉嵐墓向東三米處,有一塊高大的墓碑,這是紀曉嵐去世時所立。碑上刻著嘉慶皇帝寫的碑文。距離墓碑向東16米左右的距離,有一塊通神道碑,這塊碑於民國1920年紀曉嵐的六世孫所立。滄州政府為了保護紀曉嵐墓,在距離紀曉嵐墓碑北面2.5米處,立了一塊寫有“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碑文,旨在讓當地的百姓保護好紀曉嵐墓,不要隨意破壞它。
紀曉嵐墳墓大約高2米,呈現出橢圓樣式,外部用磚堆砌而成。紀曉嵐墓碑下方是一塊青石碑座,原先的碑座已經被損壞,根據測量,墓碑共2.68米。經過相關單位測量而知,紀曉嵐墓共寬109.5釐米,厚度為38釐米,石碑的頂部刻有蛟龍圖案。不過,這個蛟龍圖案是1989年重新設計雕刻而成。碑的正反兩面都有美觀的浮雕,每面都有12條蛟龍,左邊四條,右邊四條,上邊和下邊分別有2條。之前的碑文由於年代久遠和破壞嚴重,上面的字已經無法辨別。1989年,滄州書法家劉文源重新雕刻了碑文。據說,後人埋葬紀曉嵐時,還請了風水先生檢視場地。紀曉嵐墓前原來還有石馬、石獅等石像,由於社會動盪不安,石像早已被他人盜走。
-
4 # 坤哥的足跡
據說紀曉嵐是累死的,到底是怎麼累死的,你懂的~~~
紀曉嵐故居在虎坊橋附近,路北,105虎坊橋下車,過馬路就是了!可以去看看!草堂!
-
5 # 土豆崽
紀曉嵐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紀曉嵐共享年82歲,紀曉嵐集多重身份於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員,還是《四庫全書》的編撰者。紀曉嵐晚年時,寫給了自己一副輓聯,內容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兩句話寫的異常心酸,突出了自己生命的輕薄,也道出了紀曉嵐為官生涯的跌宕起伏。紀曉嵐八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從年齡來說,紀曉嵐無疑是一位高壽者。和同僚和珅相比,紀曉嵐有壽終正寢,這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紀曉嵐為官期間,經常伴隨乾隆皇帝左右。乾隆皇帝得知紀曉嵐才高八斗,經常讓他作詩寫詞。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心理,紀曉嵐也曾寫有無數不少的恭維詩篇。後人在瞭解紀曉嵐閱歷時,發現紀曉嵐晚年間極為封閉,常常關門自閉。紀曉嵐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講述了自己從出生算起的故事。生活上基本不和外界交流,內心極度壓抑鬱悶。晚年時期的紀曉嵐,既不能為國家獻力,又沒有了知心好友,所以他以文章為樂趣,沉醉於寫書作詩中。長期下來,紀曉嵐身心俱疲,加上年事已高,最終於82歲去世。歷史上的紀曉嵐並不像電視劇中“紀大煙袋”,他的政治生活極為波折。乾隆年間大興文字獄,紀曉嵐因此被髮配到烏魯木齊。後來又經過盧見曾案件,紀曉嵐深感政治生活的不易。紀曉嵐47歲時再被招入朝廷,此時他的心境大不相同。到了晚年間更加閉塞,而後鬱鬱而終。 -
6 # 江湖浪蕩客
紀曉嵐是病死的,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酉時,82歲的紀曉嵐病逝於京城。紀昀:字曉嵐,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嘉慶十年二月,紀曉嵐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
7 # 搞笑影片不笑你踹我
紀曉嵐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大學士。紀曉嵐生於公元1724年,卒於公元1805年,享年82歲。紀曉嵐是河北滄州人,原名為紀昀,因字曉嵐,人稱紀曉嵐。紀曉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為官期間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輯。公元1730年,紀曉嵐參加童子試,憑藉自身出色的文學知識獲得了優異成績,當地的百姓稱呼紀曉嵐為“神童”。紀曉嵐十一歲時,跟隨父親到京城居住生活,隨後一直致力於學習。1740年,紀曉嵐時年17歲,娶第一位夫人馬氏。公元1743年到公元1754年,紀曉嵐曾7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1754年,紀曉嵐一舉考取二甲第四,乾隆皇帝封任紀曉嵐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他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活。
隨後,乾隆皇帝任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的總編輯,負責修書的大小事宜。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開設“四庫館”,公元1787年,四庫館正式關閉。紀曉嵐擔任總編纂一職共為14年,在紀曉嵐的帶領下,《四庫全書》涵蓋了200卷目錄,共收集書籍為3461種。如此龐大浩瀚的工程,至今讓人瞠目結舌。乾隆年間,清代文字獄達到了鼎盛時期,紀曉嵐因為編書一事,多次牽連入獄。紀曉嵐晚年間,內心極度封閉和保守,曾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公元1805年,紀曉嵐因病去世,嘉慶皇帝追封諡號為文達。
紀曉嵐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紀曉嵐共享年82歲,紀曉嵐集多重身份於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員,還是《四庫全書》的編撰者。紀曉嵐晚年時,寫給了自己一副輓聯,內容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兩句話寫的異常心酸,突出了自己生命的輕薄,也道出了紀曉嵐為官生涯的跌宕起伏。紀曉嵐八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從年齡來說,紀曉嵐無疑是一位高壽者。和同僚和珅相比,紀曉嵐有壽終正寢,這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紀曉嵐為官期間,經常伴隨乾隆皇帝左右。乾隆皇帝得知紀曉嵐才高八斗,經常讓他作詩寫詞。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心理,紀曉嵐也曾寫有無數不少的恭維詩篇。後人在瞭解紀曉嵐閱歷時,發現紀曉嵐晚年間極為封閉,常常關門自閉。紀曉嵐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一書,講述了自己從出生算起的故事。生活上基本不和外界交流,內心極度壓抑鬱悶。晚年時期的紀曉嵐,既不能為國家獻力,又沒有了知心好友,所以他以文章為樂趣,沉醉於寫書作詩中。長期下來,紀曉嵐身心俱疲,加上年事已高,最終於82歲去世。歷史上的紀曉嵐並不像電視劇中“紀大煙袋”,他的政治生活極為波折。乾隆年間大興文字獄,紀曉嵐因此被髮配到烏魯木齊。後來又經過盧見曾案件,紀曉嵐深感政治生活的不易。紀曉嵐47歲時再被招入朝廷,此時他的心境大不相同。到了晚年間更加閉塞,而後鬱鬱而終。
公元1805年,紀曉嵐去世。紀曉嵐的後人們,將紀曉嵐葬於滄州市滄縣崔爾莊鎮北村村南。紀曉嵐墓地四周有高大茂密的椿樹、榆樹和槐樹。從遠處觀望,紀曉嵐墓地的東面和南面是一片繁盛茂密的棗樹林子,西北方是一個匡闊的打穀場。紀曉嵐墓向東三米處,有一塊高大的墓碑,這是紀曉嵐去世時所立。碑上刻著嘉慶皇帝寫的碑文。距離墓碑向東16米左右的距離,有一塊通神道碑,這塊碑於民國1920年紀曉嵐的六世孫所立。滄州政府為了保護紀曉嵐墓,在距離紀曉嵐墓碑北面2.5米處,立了一塊寫有“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碑文,旨在讓當地的百姓保護好紀曉嵐墓,不要隨意破壞它。
紀曉嵐墳墓大約高2米,呈現出橢圓樣式,外部用磚堆砌而成。紀曉嵐墓碑下方是一塊青石碑座,原先的碑座已經被損壞,根據測量,墓碑共2.68米。經過相關單位測量而知,紀曉嵐墓共寬109.5釐米,厚度為38釐米,石碑的頂部刻有蛟龍圖案。不過,這個蛟龍圖案是1989年重新設計雕刻而成。碑的正反兩面都有美觀的浮雕,每面都有12條蛟龍,左邊四條,右邊四條,上邊和下邊分別有2條。之前的碑文由於年代久遠和破壞嚴重,上面的字已經無法辨別。1989年,滄州書法家劉文源重新雕刻了碑文。據說,後人埋葬紀曉嵐時,還請了風水先生檢視場地。紀曉嵐墓前原來還有石馬、石獅等石像,由於社會動盪不安,石像早已被他人盜走。
-
8 # 恆亮制釘
紀曉嵐歷史上關於他的死沒有做多的介紹,只是單純的說了他是在82歲的時候死的,其實也就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也是和縱慾什麼的毫無關係,所以一位這麼縱慾的人竟然活到了82歲,也是把人驚呼啊,厲害厲害。
紀曉嵐歷史上關於他的死沒有做多的介紹,只是單純的說了他是在82歲的時候死的,其實也就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也是和縱慾什麼的毫無關係,所以一位這麼縱慾的人竟然活到了82歲,也是把人驚呼啊,厲害厲害。 所以紀曉嵐到底縱慾到什麼程度呢?接著往下看。 紀曉嵐的“縱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食”,而是“色”,真是“食”“色”性也!對於紀曉嵐這兩個縱慾表現,古來已有許多的記載。如: 小橫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觀》卷三中說:“公(指紀曉嵐)平生不食谷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 採蘅之的《蟲鳴漫錄》卷二說:“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昭在《嘯亭雜錄》卷十中也說:“(公)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孫靜庵的《棲霞閣野乘》更是講述了一個關於紀曉嵐好色的精彩故事:“河間紀文達公,為一代巨儒。幼時能子夜中見物,蓋其稟賦有獨絕常人者。一日不御女,則膚欲裂,筋欲抽。嘗以編輯《四庫全書》,值宿內庭,數日未御女,兩睛暴赤,顴紅如火。純廟偶見之,大驚,詢問何疾,公以實對。上大笑,遂命宮女二名伴宿。編輯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宮女賜之。文達欣然,輒以此夸人,謂為‘奉旨納妾’雲。”雖然不知道孫靜庵的《棲霞閣野乘》記述的這麼一個故事是不是真實的,但將紀曉嵐對女色的追求異於常人,寫的有頭有尾。特別還以君臣之間的故事,給此文增加分量。一個當代大儒,在編撰著作的時候,竟然因為久未近女色,而雙眼泛起血絲,最後皇帝為了解決他的生理需求,還特別賜了兩位宮女“伴宿”。 在這裡,歷史上的學者將紀曉嵐對於食慾和性慾的追求,看作是生理上的異於常人,甚至評價他為天賦異稟。但當今學者卻認為,紀曉嵐對欲的追求,很多方面都是因為精神上的原因。而紀曉嵐之所以會淪落到,對於欲有著變態般的追求,實際上是精神上和思想上被統治者禁錮閹割,精神上的不自由,讓他轉而對食慾和性慾開始了一種變態的執著。紀曉嵐的內心,在當時應該是極為空虛寂寞的,他迫切需要一些東西將自己填滿,因此他選擇了猛吃和追求性的快感。 這位被清朝統治者禁錮了精神的文化學者,最後在京因病去世,死後得到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因此諡號為“文達”,世人皆稱其為文達公。對於他的死,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故事。 說紀曉嵐偶染風寒病倒在床,起先只以為是小病,在友人來看望他時,還讓友人放心自己沒什麼病,只是口中湧痰。哪知第二日就昏睡了一整天,直到晚上掌燈才醒。醒時好像預感到自己將離開人世,因此對自己的孩子說:“生死聚散,人世之常情。為父已八十有二,即使長辭人世,也稱得上是壽盡天年了。你們不要過於悲痛,喪葬之事,務求節儉……”過後,媳婦給他熬了碗蓮子粥,喝了後對兒子說:“我想了一個對子,你們對對吧!蓮(憐)子心中苦;”說完閉了眼。孩子們此時哪有空對對子,又不好忤逆父親,便佯裝思考。過了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這時紀曉嵐突然睜開眼睛,輕緩道:“何不對對,‘梨(離)兒腹內酸’。”說完這句就離世了。雖然這個故事,不一定真實,但也從側面說明紀曉嵐在對子上的成就。
-
9 # 搞笑兔哥g
紀曉嵐生於1718年卒與1803享年85歲 正常死亡 比劉墉大5歲 比和珅大32歲 最大官職時是四庫全書總編纂官 只是四品官 跟和珅差一大截給和珅提鞋都有點夠不著 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原型是1.8米的大胖子 戴眼鏡 說話口吃 平時喜歡吃鴿子肉養生 一生好色 故而被稱為風流才子。
-
10 # 貓九Taurus
死於憂鬱,公元1730年,紀曉嵐參加童子試,憑藉自身出色的文學知識獲得了優異成績,當地的百姓稱呼紀曉嵐為“神童”。紀曉嵐十一歲時,跟隨父親到京城居住生活,隨後一直致力於學習。1740年,紀曉嵐時年17歲,娶第一位夫人馬氏。公元1743年到公元1754年,紀曉嵐曾7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1754年,紀曉嵐一舉考取二甲第四,乾隆皇帝封任紀曉嵐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他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活,隨後,乾隆皇帝任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的總編輯,負責修書的大小事宜。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開設“四庫館”,公元1787年,四庫館正式關閉。紀曉嵐擔任總編纂一職共為14年,在紀曉嵐的帶領下,《四庫全書》涵蓋了200卷目錄,共收集書籍為3461種。如此龐大浩瀚的工程,至今讓人瞠目結舌
-
11 # 文史新探
紀曉嵐是清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因喘病復發病逝於北京的家中,享年八十二歲,在那個年代屬於高壽善終了。
紀曉嵐名紀昀,字曉嵐,祖籍應天府上元縣(今江蘇南京)人,據《獻縣誌》記載,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遷大姓實畿輔”,也就是遷徙大戶人家充實北京周邊,紀家從南京遷到河北,到紀曉嵐時,北遷已十四世。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紀曉嵐誕生於河間府獻縣(今河北滄縣)崔莊。據說他的祖父紀天申夢見一道火光閃入樓中,隨後紀曉嵐出生,所以有人說紀曉嵐是火精轉世,其出生時耳垂有穿痕,腳白而尖,狀若纏足,很像傳說中的火精。紀曉嵐名“昀”,字“曉嵐”,“昀”意為日光,所以他的名字都和光怪有關。紀曉嵐出生後據說還有很多奇怪的事發生,而且是紀曉嵐自己說的,都可以在他撰寫的《閱微草堂筆記》裡找到。
紀曉嵐長什麼樣呢?據清史記載,他“貌寢”、“短視”,眼睛高度近視,而且相貌奇醜,個子也不高,手裡拿著一個大煙袋,人稱“紀大煙袋”。不過,紀曉嵐生性機敏,喜歡開玩笑捉弄人,小時候一起讀書的同學,長大後同朝的官員,都沒少受他的戲弄,這些軼事電視劇裡都有演繹。
紀曉嵐小時候就很聰明,才華橫溢,反應機敏,17歲應童子試,成為秀才。24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31歲高中進士,廷試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選為翰林院的庶吉士,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文學侍臣生涯。
紀曉嵐一生大多待在朝中,沒做過封疆大吏,也沒大做過有實權的官。在翰林院期間主要任務就是扈從伴駕,從1756年進入翰林院,1763年官任福建學政,升侍讀,1768年,按常規本來應該外放任職,準備補授貴州都勻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為他學問素優,認為出任地方官員不能盡其所長,特命加四品銜,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學士,雖然當時也很風光,畢竟是個有職無權的閒差。1768年,紀曉嵐漏言獲罪,被髮配到烏魯木齊,這是他仕途中唯一的挫折,但是很快,兩年後,1770年,紀曉嵐47歲時,受乾隆皇帝恩命賜還,再入翰林。
1773年,紀曉嵐50歲時,受大學士劉統勳舉薦,任《四庫全書》總纂,這是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前後花費10年之功。因整理《四庫全書》、纂修總目有功,紀曉嵐此後平步青雲:被提拔為內閣學士;授兵部侍郎、御史、禮部尚書;又調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晚年的紀曉嵐,雖官高名顯,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終是文學侍臣,形同俳優,曾被乾隆皇帝斥為“無用腐儒”,所以雖然在才華上恨得乾隆帝欣賞,但一直沒獲重用。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嘉慶皇帝即位,先後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禮部尚書。紀曉嵐終生沒能成為大學士,嘉慶10年(1805年)初,紀曉嵐已是年過八旬的耄耋老人,可能嘉慶帝實在過意不去,才給了紀曉嵐一個協辦大學士的名,加太子少保。同年二月十四日酉時,紀曉嵐因喘病復發逝於京城珠巢街家中,享年八十二歲,嘉慶賜白金五百治喪,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時期得以善終,而且死後諡號“文達“,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比同時期的權臣和珅幸運了很多。“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是紀曉嵐自作的輓聯,也是對他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吧。
-
12 # 寶哥乾杯你隨意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諡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
-
13 # 張登河
紀曉嵐是病死的,享年八十二歲,算是壽終正寢了,他生前是乾隆非常器重的大臣,不僅熟悉政治,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極高,也是乾隆年間有名的大才子。紀曉嵐原名為紀昀,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留下許多著名的集冊著作,被後世所崇拜。
-
14 # 影視分享X
紀曉嵐怎麼死的劉羅鍋、和珅、紀曉嵐他們都是怎麼死的?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 — 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生於乾隆十一年,住西直門內的驢肉衚衕。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曆駕崩。次日,嘉慶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接著下了一道突兀的聖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當天就有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獄。嘉慶帝本要將和珅凌遲處死,但由於皇妹也是和珅兒媳婦的固倫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為避免政壇風波,嘉慶帝宣佈對能棄惡從善和珅餘黨一律免於追究。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
15 # 奔走的股票
很開心回答問題。
紀曉嵐,原名紀昀,字曉嵐,河北滄州人,是中國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編纂《四庫全書》著稱。
紀曉嵐生於1724年,卒於1805年,30歲考中功名,開始了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涯。其為官生涯跌宕起伏,受文字獄的影響,多次入獄,曾被髮配到烏魯木齊。紀曉嵐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編纂了涵蓋了200卷目錄,共收集書籍3461種的《四庫全書》。
紀曉嵐於1805年去世,享年82歲,屬於正常的生老病死,相比同僚和珅,紀曉嵐壽終正寢,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他去世後,葬於河北省滄州市,嘉慶皇帝追封諡號文達,御賜碑文,世稱文達公,這是對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的功績,相當高的認可
-
16 #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清中期政治家、文字家,今河北省獻縣人。
前言:
紀曉嵐生於雍正二年,死於嘉慶十年,終年八十二歲,在清代一朝所有有記載的人物當中屬於高壽之人。
紀曉嵐的高壽與他的飲食習慣有慣,他的死亡和他的一個嗜好有關係!我們從歷史上的文獻來了解一下紀曉嵐的飲食與他的特殊嗜好。也透過他的作品間接瞭解一下他的思想。
紀曉嵐出身富農家庭,剛剛出生的紀曉嵐和大多數嬰幼兒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家裡人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斷奶之後的紀曉嵐不喜歡吃飯,只要一餵飯就大哭大鬧,家裡人束手無策,這麼一丁點的娃娃,給他吃什麼才不挑食呢。事也湊巧這天在餵飯時,紀曉嵐又在哭天喊地,恰好飯口時分,他母親心急之下將桌面上一隻雞腿塞在了他手裡,奇蹟發現了,拿到了雞腿的紀曉嵐不再哭泣,變得眉開眼笑,小嘴使勁的吸吮著雞腿一副滿意的樣子。
也就是從這天開始,家裡人發現紀曉嵐只要是給肉吃無論什麼樣的肉類都不再哭鬧,如果餵食別的食品大多數只要入口就會哭鬧。眾人很是差異,私底下常常爭論紀曉嵐會不會是什麼食肉動物投胎。
這一飲食習慣,從紀曉嵐出生到其死亡從未改變。他的另一特殊的嗜好,會讓我們瞠目結舌:為愛鼓掌
鼓掌到什麼成度呢!【沒人不歡】
據野史《蟲鳴漫錄》記載:公五鼓入朝一次、歸屬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性外出而幸者,亦往往有之。
大家看看紀曉嵐的嗜好與體質,據說在年己八十,猶能御人不衰;日食肉數斤。我看到這段文字時真是對紀曉嵐仰慕之情尤如滔滔滔江水…
兒時的紀曉嵐曾經被一名相士所看:說他如果學得養生之道懂得節制可壽百歲。正是常年在飲食與嗜好上紀曉嵐不懂節制,造成身體透支,終於在八十二歲這年沒有堅持下來…
-
17 #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我認為紀曉嵐是縱慾過度,抽大煙加上年老體弱,導致生病死亡的,和他生活習慣有關係。
影片文章結合更耐看
紀曉嵐有才,仕途不順歷史上的紀曉嵐在公元1805年因病去世,享年82歲,他的一生都在為文學付出,雖然在朝為官,但是並沒有和和珅一樣遍地斂財,死後被嘉慶皇帝追封諡號為文達。
紀曉嵐,名紀昀,是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的官員,他在朝堂上屬於文官的典範,並且主持纂修了《四庫全書》,和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情形不相符。
紀曉嵐從小就學習漢族的文化,博覽群書,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血氣方剛闖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紀曉嵐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種激情和鬥志了。這是因為乾隆帝只是把他當做能臣也就是御用文人,是不讓他參政的,但是紀曉嵐是非常渴望參政的這是很矛盾的。
兩淮鹽運虧損,獲罪牽連公元1768年,備受乾隆帝寵愛的紀曉嵐因給其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獲罪,被流放烏魯木齊。正當紀曉嵐一帆風順,在官場上青雲直上之時,一場官場的厄運卻悄悄降臨到他的身上。這一年,兩淮鹽運使司虧空1000萬兩白銀,乾隆皇帝準備追究歷任兩淮鹽運使,當時已經還鄉的兩淮鹽運使之一盧見曾(紀曉嵐此前將長女嫁給盧見曾之子)也在追查之列,因姻親關係,紀曉嵐曾將此事私下透露給盧見曾,使得盧見曾及早轉移家財。關於紀曉嵐洩密的方式,也是非常有趣的。據傳乾隆皇帝後來追查洩密一事時,紀曉嵐是一口咬定,不曾寫過一個字。連乾隆皇帝也感到好奇,不明白紀曉嵐是如何洩的密。據楊子忱、李建良、宋益三所著《紀曉嵐全傳》一書記載:“思來想去,紀曉嵐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拿了一撮食鹽、一撮茶葉,裝進一個空信封裡,用漿糊把口封好,裡外沒有寫一個字,打發人連夜送到盧見曾家中。盧雅雨接到信封之後,先是驚愕不解,將裡面的東西倒在几案上,看了又看,揣測良久,終於明白其中的用意:‘鹽案虧空查(茶)封!’於是,盧雅雨急忙補齊借用的公款,並將剩餘的資產,安頓到別處去,一切準備停當,查抄的人姍姍來遲,已經是半月之後了。”也有學人研究說,上述所列不實。真實的情況是,紀曉嵐聞得乾隆欲追查鹽案虧空事後,是當面將訊息告知了盧見曾的兒子盧謙。而盧謙又寫信將此事告知了父親盧見曾。其實,在乾隆追查鹽案虧空一案時,盧見曾已經離任,告老還鄉。然而,儘管上述《紀曉嵐全傳》書中所述紀曉嵐洩密的方式值得推敲,但終究還是紀曉嵐洩漏了訊息。而且盧見曾在兩淮鹽運使任上貪歿鹽商賄款16000兩白銀的事也是事實。後來,紀曉嵐洩密的隱情被查出。同時,發現向盧見曾洩漏訊息的還不止紀曉嵐一人,另有內閣候補中書徐步雲、軍機處行走中書王文哲等一百多人,後來這些人也都受到了此案的牽連。最後,除有20多人被殺外,其他所有受牽連的人也都落得個流放邊疆,效力贖罪的下場。
孤苦伶仃,老來病死紀曉嵐受到牽連後,對仕途心如死灰,告老還鄉。紀曉嵐偶染風寒病倒在床,起先只以為是小病,在友人來看望他時,還讓友人放心自己沒什麼病,只是口中湧痰。哪知第二日就昏睡了一整天,直到晚上掌燈才醒。醒時好像預感到自己將離開人世,因此對自己的孩子說:“生死聚散,人世之常情。為父已八十有二,即使長辭人世,也稱得上是壽盡天年了。你們不要過於悲痛,喪葬之事,務求節儉……”過後,媳婦給他熬了碗蓮子粥,喝了後對兒子說:“我想了一個對子,你們對對吧!蓮(憐)子心中苦;”說完閉了眼。孩子們此時哪有空對對子,又不好忤逆父親,便佯裝思考。過了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這時紀曉嵐突然睜開眼睛,輕緩道:“何不對對,‘梨(離)兒腹內酸’。”說完這句就離世了。雖然這個故事,不一定真實,但也從側面說明紀曉嵐在對子上的成就。
縱慾過度曉嵐的“縱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食”,而是“色”,真是“食”“色”性也!對於紀曉嵐這兩個縱慾表現,古來已有許多的記載。如:
小橫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觀》卷三中說:“公(指紀曉嵐)平生不食谷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
採蘅之的《蟲鳴漫錄》卷二說:“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逸聞緝事測字算命: 乾隆戊子年秋,紀曉嵐因失言獲罪,在等候審判的時候,每天由一名軍官侍伴。當時有一位董姓的軍官說他會測字,於是紀曉嵐寫了“董”字讓他測前途。軍官說:“紀公你要戌遠了,而且要到千里之外。” 於是紀曉嵐又寫了“名”字。軍官說:“‘名’字下面是口,上面是‘外’的偏旁,應該流放到關外。又太陽在西邊曰‘夕’,大概是流放到西域吧。”紀曉嵐又問將來是否會有回朝的希望。軍官說:“‘名’字的字型象君,又象召,皇上一定會召你回來的”。紀曉嵐又問他是何年?他說:“‘名’字下面的口是四的外圍,中間缺兩筆,應不到四年就回來了,今年是戊子年,四年後是辛卯年,夕又是卯字的偏旁,應該與此吻合。”後來,紀曉嵐被判從軍烏魯木齊,到了辛卯年六月才回京。紀大煙袋: 紀昀喜抽旱菸,文臣武將暗地裡叫他“紀大煙袋”,有次,乾隆急詔,紀昀來不及將煙熄滅,只好把菸袋藏在靴子裡去朝見聖上。煙在靴子裡燃燒起來,紀昀忍著痛,希望皇上快點結束,直到褲腳冒出煙來,皇上問他怎麼回事,紀昀答:“失火了!”皇上趕快讓他出去救火,紀昀才顛著一隻腳出去了。以後有好長時間,紀昀不得不拄著柺棍。紀曉嵐和和珅: 傳聞二人結怨頗多,事實上,紀昀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昀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昀的關照;在人際關係上,更多的是紀昀對和珅的幫助。同時,紀昀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瞭解,在文學上固然無人可比,但在治國和理財上遠不如和珅,而紀昀本身就只是一個御用文人,也就是說,紀昀與和珅不會有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總結紀曉嵐是一個大才子,文學,書法都有很大造詣,《閱微草堂筆記》,《四庫全書》都是其代表作。
-
18 # 小金獅
紀曉嵐是病死的
八十二高齡病死在京城,算是長壽之人.
一生經歷三朝皇帝 從雍正 乾隆 到嘉慶
-
19 # 高手都在評論區
據史料記載:
紀曉嵐在1805年因病去世,享年82歲,可能和常年吸旱菸有間接關係。
紀曉嵐,名為紀昀,是清朝的政治家、文學家的影響人物,他是文官裡面的代表人物,嘉慶帝甚是喜歡他,並給紀曉嵐御賜碑文,追封諡號為文達,後代稱他為文達公。
ps“在哪個醫療不發達的年代,82歲已經算高壽了”
逝者安息
-
20 # 半夏錦年似夏天
歷史上的紀曉嵐在公元1805年因病去世,享年82歲,他的一生都在為文學付出,雖然在朝為官,但是並沒有和和珅一樣遍地斂財,死後被嘉慶皇帝追封諡號為文達。
紀曉嵐,名紀昀,是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的官員,他在朝堂上屬於文官的典範,並且主持纂修了《四庫全書》,和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情形不相符。
紀曉嵐從小就學習漢族的文化,博覽群書,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血氣方剛闖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紀曉嵐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種激情和鬥志了。
在82歲那年,紀曉嵐因病去世了,因為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和造詣,嘉慶帝御賜碑文,追封諡號為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
回覆列表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諡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
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基本上符合實際的。
相信大家對《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和紀曉嵐兩人相愛相殺的一對歡喜冤家記憶深刻,但真正歷史上紀曉嵐比和珅大了二十多歲,兩人結局也不同,和珅被嘉慶賜死,而紀曉嵐則得以善終
紀曉嵐病卒於家鄉獻縣。由同年、同僚、至友尚書朱珪撰墓誌銘,記載了紀昀的家世、與兄竹君同榜考取,在京供職,遷升與卒後的詳細情況。
清廷對其溘逝,深為珍惜,加恩賞陀羅經。專派散秩大臣德通帶侍衛10員前來賜奠,賞銀五百兩辦理喪事。還有其祖出粟,救濟災民。其父夢見奇異靈光入室,便生下紀昀。
之後紀昀天資聰明過人,直至中舉,等等。《清史稿·紀昀傳》記載廖廖五百餘字,語焉不詳。而紀昀墓誌銘卻補充了《清史稿》所缺。由錢儀吉《碑傳集》卷三十八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