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好事君
-
2 # 大山裡的幼稚鬼
任何政權的覆滅,都不能簡單歸結在個人身上。雖然作為政權權力運作中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應該負有主要的責任,但是他們的政治作為,也不可能跳脫出時代的窠臼,這就好像,都好搞不清楚怎麼發明蒸汽機,就不可能想象出火車輪船一個道理。
秦與隋,國祚都不太長,皆二世而亡,但導致其滅亡的原因,兩者之間,卻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兩個王朝都很強盛,君王在政治上也寄託了太多的理想,傾注了太多心血,但遺憾的是,過分地壓榨民力,最終釀成了帝國大廈基礎的崩塌。
秦王朝統一六國,是經歷了六世百餘年的積累,厚積薄發才得以成功的,而這其中關鍵的便是秦國制度上的優越性。商鞅變法後,秦國的政治制度與當時剛剛進入鐵器時代迎來人類史上第一次生產力大發展相適應,所以秦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生產力,然後以此為基礎征服六國。
六國歸一後,本來秦國應該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將這套制度推廣到六國,深化改革,鞏固政治,畢竟這套政治制度在秦國真正完善也經過了長達50多年的時間,何況秦國之前毫無統治基礎的關東六國?
但遺憾的是,秦始皇急於實現一系列的政治目標,在追求更遠大的政治理想中迷失了自我,也忽略了客觀現實,過分迷信武力。他這種急迫的心情,逼迫著秦朝的官吏隊伍,加大了對人民利益的掠奪,本就沒有什麼認同感的六國之民,對秦王朝的怨恨也就更深了,而這些是埋下秦滅亡的禍根。
我們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前幾代君主,實際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但凡王朝想要走得更遠,開國幾代君主,都致力於在大亂之後的生產恢復,著重於秩序建設,完善政治法令,鼓勵生產,解決社會矛盾,如此使得王朝迎來一個高速的上升期,而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卻沒有這樣的意識。
一統六國的霸業成就了秦始皇,但也讓他在這份成就中迷失了自我,人一旦被成功所迷惑,那麼追求更大更多的成功道路上,就會變得專斷獨行,罔顧事實,盲目上馬,最終身敗名裂。
隋朝的滅亡,跟秦相似的地方,也在於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想要成就更大的偉業,超越前代君主的作為,這種野心,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而隋朝當是的條件似乎也達得到,但為什麼隋煬帝最後玩脫了呢?
其實,這還要從南北朝時期開始講起,自南北朝大分裂之後,北朝的政治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那就是國富而民窮的發展道路。
所謂國富而民窮,指的的是國家為了擴張和更加強大的軍事實力,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從人民身上獲取財富,實現國家政府的強大。而北朝獲取財富的物件不僅僅是一般小民,還包括了大量的世家大族,從這些世家大族手上奪取戶口,獲取更多的人口來收稅,是北朝君王們一直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所以,北朝的政治動盪不安,北魏—東西魏-北周,北齊-隋。這一些列朝代更迭後,到隋朝時,北朝這套政治根本終於實現了強大軍事實力,完成了南北的統一。
統一了並不代表隋朝就不繼續向天下搜刮了,隋朝短短十幾年時光裡,人口增長了很多,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隋王朝從巨室手中奪來的隱戶,以及強有力的大索貌閱(人口普查畫像登記)
而隋朝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吃都吃不完的常平倉,並不是說人民老百姓都很富裕,繳稅徼得多,而是隋朝的稅制比較坑爹,除了常規人頭稅,還有戶口稅,畢竟人口就那麼多,為了增加稅源,只能析戶來實現戶口的增長。
除此之外,隋朝通過幾次義倉(民間為了應對荒年所建立的倉儲系統,原則上不歸官府管轄)管理不善事件,強制控制了全國義倉,並且開始強制人民繳納義倉的糧食。義倉的存在本質上就是非官方非強制性的,可隋朝將其半官方強制化,而糧食只見進不見除。
這些制度的本身,就已經跟強盛的隋王朝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加上一旁虎視眈眈的世家們,隋朝的滅亡,其實從隋煬帝開始他星辰大海的征途,就已經開始了。
-
3 # 大道有李
首先,我覺得對於秦朝和隋朝,沒有什麼千古罪人。這兩個朝代雖然短暫,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所以對於這兩個朝代來說,只有掘墓人,沒有千古罪人。
秦朝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有相似之處:法度嚴苛,不愛惜民力,大型工程同時上馬。
秦始皇和隋煬帝本身就有相似之處,比如喜歡擴張領土,再比如喜歡搞大型的工程。說好聽點,是雄才偉略;說不好聽點,是好大喜功。
秦始皇的巡行天下,意在祭祀山川,體察民情,也可藉此宣示國威。這對被武力征服的山東六國來說,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秦始皇從公元前221年稱帝,到公元前210年去世這11年間,共5次巡行全國,最終死在了巡行的途中。隋煬帝也喜歡巡行天下,他在去西北巡行的過程中,由於天寒地凍,補給跟不上,很多官員就倒斃在路了。
秦始皇時代,北征匈奴出兵三十萬,南討百越出兵五十萬。隋煬帝時代,三次征伐高麗,均告失敗。而且,為了前線打仗,還特意開鑿了運河專門運送糧食。
另外,前兩天我聽羅胖講過一個觀點,也是有道理的。即秦國在統一之前,只是一個地方諸侯國。秦國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按照當時秦國的大小而制定的,可以順利地執行。但是統一後,法律制度沒有根據國情的變化相應修改調整,政令就完全不適用了。比如,讓陳勝、吳廣起義的“失期法皆斬”。秦國小的時候,人員調動走幾天就到了;但統一後,從安徽走到北京,稍微耽擱一點就走不到。這就是政令調整跟不上國情變化的例項。所以,對於大一統的國家,有一個危險就是被大“撐死了”。
-
4 # 薄暮金剛
如果說中華史的罪人是明朱元璋,要是說秦隋並沒有真正的罪人,不過是掌權者政策的失誤或者錯誤。就是人民需要什麼你非反著來,也許換個時間就是一代明君,但是時間錯了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
-
5 # 皇城梨園
秦朝和大隋朝的前期都是大割據諸侯爭霸的時代,而後它們有都是大一統的王朝。
大秦初定,國內不穩,先六國的遺臣舊貴族們蠢蠢欲動,北疆匈奴不斷襲擾。為了防禦匈奴,始皇帝下令修築長城,長時間動用幾十萬軍民,勞民程度可想而知,要知道當時大秦的總人口才2000萬。在當時,這工程過於浩大,在不斷加大農民賦稅,不堪重負的役工,爆發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說陳勝吳廣的義軍被很快撲滅,但動搖了大秦帝國的基礎,隨後的義軍不斷起義,諸侯作亂。最終,於公元前207年項羽攻入咸陽,大秦帝國在歷史長河中消亡。
至秦帝國滅亡不僅是大興土木,修長城,修陵墓,使人們不堪重負。還有的是大秦嚴苛律法,也是秦末大亂的根本。如:陳勝吳廣帶領900戍卒趕往漁陽修築長城,途遇大雨,不能安期到達目的地秦法律當皆斬!還有劉邦也是被迫起義,等等。
再有一個致命的,是郡縣制,秦帝國是集中集權的,所設的郡縣制是好的,但是郡縣都沒有權利去處理事情,還要彙報朝廷,這弊端很大,以至於,有作亂的事發生都沒有時間去彙報,去處理。所以有作亂的,從小到大沒法管制。
隋朝的前面時代是南北朝,也是大隋結束的南北朝的亂局,社會初定,百廢待興。隋煬帝要建千年帝業大興土木工程,開鑿大運河,使人怨聲載道,國家也不堪重負。
三徵高麗,勞民傷財,無功而返。義軍接踵而起,把大隋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兩代王朝的領導人都是極據爭議的。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等功不可沒,影響深遠!而隋煬帝開拓天山九郡,開鑿大運河,創造科舉制度意義非凡!
-
6 # 光怪陸離的歷史
秦二世修長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又遠征高麗致使民怨沸騰,歷史學家給這二位皇帝的評語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也算是隋朝和秦朝兩個短命王朝滅亡的共同原因吧。
但不能說有誰是千古罪人。秦始皇,隋煬帝,雖然說不上明君,但是也絕對不是庸人。
-
7 # 丸美人生1
秦朝與隋朝都是偉大的朝代,統一中華,特別是國家人才任用上面打破了世襲,貴族,血統的封建制度。但建國初期沒有修復戰爭的創傷,鞏固制度,發展生產,剷除舊思想。而是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再加上封建殘餘勢力的復甦導致二世亡朝。說偉大是因為兩朝統一國家,結束內亂。推進新制。至今還在沿用,如郡縣制,科考制等。
-
8 # 老張談天說地
秦隋確實相似,一則他們二世而亡,二則滅亡後都建立了大一統的強盛朝代,但是他們滅亡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始皇統一六國後威望空前,有他在秦中樞可以政令通達,天下威服,統治系統高效執行。始皇死後二世胡亥殺宗室,滅功臣,權力失衡,中樞大亂,趙高等無力控制局勢惡化。
始皇在世時修宮殿私慾,大修長城,直道等繼續保持對匈奴強勢,民生凋敝,至胡亥時期已無力維持這種高壓盤剝,民眾不堪其重。
秦的耕戰制度沒有適時的改進,戰爭時期軍功制度可以發揮最大作用,調動最大積極性,統一後沒了戰爭,六國地方政府上充斥著軍人,地方上士人沒有上升通道,變成不穩定因素。
六國殘存勢力反撲,統一的大王朝需要時間來逐漸平息殘存勢力,中央混亂,無力平復。
以上這四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秦就滅了。
隋朝是政變而來,由士族財閥統治,這種基礎之上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翻盤,隋煬帝繼續文帝的削弱政策,例如科舉制等,多方面削弱士族的地位,引起士族不滿。
用兵契丹,戰爭頻繁,三徵高麗失敗,隋煬帝威望下降,軍力大減,軍隊存在著如宇文化及等不穩定因素。
國家不穩就修建大運河,嚴重地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引起農民起義,如翟讓、李密瓦崗軍。
國家動亂,統治階級計程車族又趁火打劫,如表兄弟李淵就起兵反隋,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來這幾方勢力相互爭鬥,李淵集團勝出,建立唐。
大王朝的失敗往往是內部原因引起外部變化,皇帝個人的所作所為有著巨大的影響,不適時的改變政策引起動亂,最後往往是一鬨而散,王朝覆滅。至於罪人,沒有是誰是最主要罪人。
一切從實際出發才是王道。
-
9 # 天天線上49061436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都是二世亡國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大喜功,不管國庫有沒有銀子,拼命搞形象工程,壓榨百姓。動機是好的但超出了國家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實屬操之過急,適得其反!
-
10 # 達文有話說
秦朝和隋朝相似的地方,僅在於“命短”。
秦朝滅亡的原因,漢代的賈誼在《過秦論-中篇》中早有論述。
“夫兼併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翻譯過來就是:實行兼併,要重視詭詐和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時權變: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秦經歷了戰國到統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
大秦帝國完成統一大業後,希望建立一個從制度到文化上,統一的帝國,將戰國時期秦國的基本制度和手段毫無保留地強加給六國。戰國時期,不同的地區的在治國傳統和風俗文化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是難以透過行政上在短時間抹平的。戰國諸侯國的民性,吳起在《吳子·料敵篇》中有所描述,文化差異最典型的莫過於秦人與楚人的對比:
“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鬥心,故散而自戰……”
“楚性弱,其地廣,其政騷,其民疲,故整而不久……”
吳起闡述了,兇險惡略的自然條件塑造了秦人英勇好鬥、不屈不撓的性格,和秦國政法的嚴苛,賞罰分明。相反,楚國地勢開闊,政治比較混亂,人們比較慵懶,不夠團結。其他的國家的風俗文化跟秦國也存在不少差異,所以,秦國強行將以自己的風俗文化為標準制定的政策,強加給統一後的六國。這就意味著,大秦帝國內時刻存在著,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沖突。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也面對過,所以國家劃分了那麼多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縣,為的就是解決國家統一後,不同地區中央政策與地方文化上的對立。可惜,大秦帝國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自己埋得雷,也得自己趟。
秦朝將統一前農民全員服兵役的制度延續下來,另外,還有一隻罪犯組成的龐大軍隊。在無仗可打的統一年代,為了不讓這些軍隊閒置,就毫無目標地四面出擊,開疆拓土。修築長城、驛路、新都咸陽、皇陵等浩大的工程。秦以擴張立國,四面出擊,消耗國力的同時也積壓了民憤。終於,在大澤鄉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掀起了一場對秦統治者的反抗起義,大秦帝國在建立僅僅15年後,就在戰火中灰飛煙滅了。
隋朝滅亡的原因,本質上是皇權對門閥貴族削權失敗,導致的權力替換。
隋唐本是一體,大隋的楊家和大唐的李家本是親戚。不管楊家還是李家,都和“關隴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質上,唐代隋,都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力流轉。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走馬燈似的來回更替,但皇帝不管真麼換,都是“換湯不換藥”。因為,皇帝換來換去,都是同一個勢力集團出身。在歷史上,這個集團被稱為“關隴集團”。隋文帝楊堅,就是這個集團裡面的人。他透過娶了獨孤伽羅皇后,和關隴貴族裡最有勢力的獨孤信家族聯姻,逼迫北周皇帝禪位,當上了皇帝。
隋文帝楊堅知道自己相當於關隴集團的“代言人”,楊家的江山隨時會後被取代的風險。所以,他想擺脫關中本位,建立科舉制度,稀釋關隴集團的權力。然後,廢掉了親關隴集團的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因為,他知道楊廣與自己同樣有擺脫關中本位的戰略。
楊廣登基後,將他爹建立的科舉制度發揚光大,又開鑿大運河,使得南北貫通,重用南方賢士。為了更徹底的擺脫關中本位,楊廣採取了遷都洛陽這樣激進做法,將政治中心徹底從關中抽離。然後,他又以征討高句麗的方式,重構貴族們手中的兵權。在這一通折騰下,繁重的賦稅終於導致地方起義,貴族們也趁機揭竿而起,最終李淵集團平定叛亂,建立大唐。
至於誰是千古罪人,秦二世和隋煬帝都不是。秦國開啟了帝制時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政治和地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不是個人能夠預見和左右的。隋煬帝雖丟了江山,但他開砸的大運河,為南北的融合統一作出巨大貢獻。因為在鐵路出現之前,用牲口運送糧食到60公里外的地方,花費的成本比糧食本身還要高。所以,大運河的意義,在於帝國可以低成本地向南方投放軍隊和糧草,維護國家統一。
-
11 # 西北老狼8
秦始皇與隋煬帝,秦與隋,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兩人都志向遠大,有抱負,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操之過急,不與民休息。同時在身邊沒有留夠武裝力量,被架空、算計。
-
12 # 我愛團團349
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歸其原因 ,想來是沒有好好學習《道德經》。嘻嘻,都說《道德經》是一部治世寶典,可見其還是有真見解的。
秦二世與隋二世其實基礎都不差,只可惜,不懂得休養生息,更不懂維護貴族利益。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個“轉環的餘地”。
孰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中,奧妙無窮。
-
13 # 鴻哥iouyh福小鋪
春秋戰國近五百年,五胡亂華近三百年,這兩個時期都是我國曆史分裂時間最長的時期,割據政權一大堆,互相攻伐激烈。
也就是說,武力的統一隻是在力量上的碾壓,強行將版圖完整化,但人心依舊不是那麼齊整,需要時間平復與統一。
秦皇以六世餘烈及自身的威權勉強框住了天下,隋文帝則是以勤勉和謀略鞏固住了天下。
可惜啊,二世祖:胡亥、楊廣卻是完全的敗家子。
胡亥讓老爹留下的體制崩壞,楊廣是徹底揮霍掉老爹積攢的家底與人心。
秦的體制是法治,儘管掀起了大澤鄉,但那也只是非致命,重點是胡亥把上層建築給歪了,趙高弄權,使得體制由上而下壞掉,故此引發的大澤鄉之類的起義就能夠藐視權威,無懼秦之律法,效仿紛紛,秦朝徹底完蛋;
楊廣的老爹真的很儉樸,奈何繼任者是敗家子,上百年的工程愣是要短短十幾年,甚者是幾年內做完,這還不算,打高句麗,一打、二打、再打,一邊是大規模的建設,一邊是大規模的戰爭,禁不住這麼消耗啊。
要明白,漢武帝是揮霍了文景二帝的積攢才打垮了匈奴,而是還是消耗殆盡了國庫,不得不輪臺悔過,楊廣不僅打不敗高句麗,反而是讓民力枯竭,崩潰的前線軍隊淪為了散兵遊勇到處氾濫,這種天下不完蛋才怪。
皇權被藐視,律法成擺設,國力枯竭,民力耗盡,兵賊一家,豪強四起,秦與隋的命運就這麼被註定了。
即便拿到國外也是如此。
沒有一個有權威的體制,律法管控不住民眾,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更是飲鳩止渴。
-
14 # 歷史不舊
秦、隋兩朝都是盛極而衰,從大一統國家走向分崩的路,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大興土木,掏空了國力,造成經濟崩潰,在殘餘勢力反撲或新勢力取代中成為歷史。
大興土木具兩面性,其一為了加強統治和享受的舉措之過,其二為了抵卸外敵和繁榮經濟的政策之功。第一、滿足個人私慾之罪。
1、秦始皇大修宮殿,極盡奢華,並修築了千古之謎的秦始皇陵墓,以滿足這個史上第一個皇帝的享受和顯示帝家的尊嚴。
2、隋煬帝以月使二百萬人修建洛陽東京,以掌控中原和江南經濟,避免長安供糧的窘境。主張是極有見地,但為了滿足個人享受的私慾,奢華之餘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導致國力日漸趨微。第二、軍事卸敵、經濟繁榮之功。
1、秦朝面對的不僅是國內的六國殘餘勢力的反撲,更有匈奴不斷的入侵。由於匈奴遊牧民族的特性,靈活機動性高,很難做到有效的防守,秦始皇下令改造和連線燕、趙、秦舊長城,並修建從臨洮到遼東的萬里長城,徹底解決了匈奴犯邊的威脅,保證中原的安定和發展。
孟姜女哭的是小家庭的破碎,沒看到長城保證了中原千家萬戶的完整,雖然是對當時不人道的強徵民丁的控訴,但掩蓋不了長城當時防卸之功。
秦始皇開拓西南修建五尺道,並建立行政機構,掌控東南、嶺南、北方邊遠地區,形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隋朝繼續維護萬里長城,並在朔方至靈武,榆林至紫河新修長城防卸突厥入侵。
以洛陽為中心,建造大運河,連線眾多水系,形成貫穿南北的水路,使江南與中原緊密相連,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也帶動了商業的繁華,最重要的是保證了軍事物資的運輸。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修大運河,都消耗了巨量的人力、物力,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同時急速消耗了積蓄的國力。再加上為個人享受的大興土木,國貧民窮,最終被新勢力的興起而取代,成為昨日黃花。
長城依舊在,運河依舊流,雖然失去了戰時的意義,但面對這些前人的遺蹟,我還是很感慨。雖然一身罵名,後人隔得遠了,也就看清了,瑕不掩疵,功在千秋。
-
15 # 國史記聞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秦朝和隋朝在命運上的相似之處主要體現在這兩個王朝都在建國之後對外大規模用兵(秦朝出擊匈奴,吞併百越等;隋朝出征匈奴、吐谷渾、朝鮮等),對內則加強中央集權、開創並完善政治制度、大規模進行建設(秦朝修長城、疏通運河、擴建宮室、興建皇陵;隋朝則營造大興城、開鑿大運河又遷都洛陽等)。
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對外大規模用兵以及對內大規模建設成為這兩個政權被人民拋棄的主要原因,也正是造成這兩個政權空前強大又空前短命的主要原因。
但是歷史上很少提及,這兩個政權之所以採用了類似的政策的原因又是在哪裡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是在於這兩個政權建立在空前混亂、亟需完成全方位的統一、否則中華文明將產生巨大倒退的關鍵時期。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秦始皇、隋煬帝等人在明知統一天下的戰爭已經導致民力凋敝的情況下依然採取了“暴政”——他們必須要轉移國內矛盾,讓整個國家統一於團結、統一於進步。但是上天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所以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真正做到統一於團結、統一於進步的,是後世的漢朝和唐朝。漢唐之所以出現了多位明君並且空前繁榮,一方面是因為秦朝和隋朝留下了太多的寶貴遺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
16 # 放棄的回憶
秦朝與隋朝有哪些相似之處?
一,秦朝享國十五年,隋朝享國三十八年,都是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二,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五百五十年的戰亂,隋朝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戰亂。
三,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王朝。
四,秦朝建了萬里長城,隋朝建立隋唐大運河,都是因為濫用民力,暴政而亡。
五,秦朝與隋朝都是因為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最終都是二世而亡。
六,在秦朝之後有強漢,在隋朝之後有盛唐,兩個短命王朝之後都有一個強盛的王朝。
秦朝與隋朝的命運為何如此相似?
這是一個關於文明時代階段邁進的問題。
按照西方的史學觀,商周兩朝稱為遠古時代,秦漢兩晉被稱為是古典時代,隋唐兩朝是中世紀,兩宋是火藥時代。中國沒有啟蒙時代,因為在西方歷史學家眼裡,宋朝的滅亡其實就是說中國不存在了。
當然,中國的歷史學家不這麼認為,理論上無法反駁西方,只能按時代並立的原則,將元明列為火藥時代,而清朝是啟蒙時代,清朝末年到中華民國則是近代。說清朝是啟蒙時代真的不合適。
而宋朝則被認為是分裂時期的割據政權,將宋遼夏金時期與南北朝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並立為時代的過渡時期。
按照這樣的時代劃分,很清晰地可以看出秦隋兩朝命運如此相似的原因了,因為他們都是“第一個”,既是舊時代的終結者,也是新時代的開創者。
按照這個說法,元朝其實也算一個。
一,不到百年的國運,也算是一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二,元朝結束了唐朝崩潰以後,五代十國遼宋夏金長期的分裂。
三,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也是一個具有開創意義的王朝。
四,元朝修建京杭大運河,並治理黃河,使得黃河繼續向北流注入渤海直到現在。
五,元朝同樣殘暴,元朝之後的明朝有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功績,也算是萬國來朝的輝煌時期。
導致秦朝與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用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說,就是社會生產力進步,生產關係不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甚至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就有了農民起義,就有了階級鬥爭。那麼,得出的結論就是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肯定的是正確的。不過,這個解釋並不能具體分析秦隋兩朝的專有特點,畢竟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這樣滅亡的。
時代階段的演進既然是造成隋唐命運相似的原因,那麼也就說明了導致隋唐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時代階段的演進。時代階段演進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陳述三個定義。
一: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地理環境出現新的內容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二:國家即最大地聚集財富進行地理環境擴大的政治權力機構,擴大地理環境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意義。
三:國家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和發展意志的集合,一個國家進行地理環境擴大就是為了滿足全體國民求生存和發展的意志。
其次,從這三個定義出發,看時代階段演進下,秦隋元三朝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鐵器、鋼、火藥,這三樣東西的出現和普及,是文明時代階段邁進的根本原因。有了這三樣東西,人類社會就能開發以往不能開發的地區,地理環境有了新的內容。
二:地理環境有了新的內容,對他們的開發權以及歸屬,就成為了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爭鬥的物件。因而舊有生產秩序崩潰,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陷入了分裂與動亂之中。
三:當新的生產秩序建立,各地區新的地理環境得到全面開發,人口達到時代階段的最大值,國家就需要統一併對外擴張,奪取地理環境,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四:秦朝、隋朝、元朝就是在需要國家統一,集結最強大的力量對外擴張,奪取地理環境的情況下成就的大一統帝國。統一是國家意志的需要。
五:最大的人口匯聚成最強的國家意志,國家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秦朝、隋朝、元朝,就是為了對外擴張而生的政權、
六:最大地聚集財富進行地理環境擴大是國家的本質。所以,秦隋元三朝需要開創性的社會制度以聚集社會財富,需要興修水道河道馳道以便將各個地區的力量統一起來,一切都是為了對外擴張作準備。
七:國家的意志不可動搖,所以,秦隋元三朝無力是為了聚集財富濫用民力,還是為了擴張窮兵黷武,都是無法改變的。
最後,導致國家政權從內部崩潰滅亡的原因只有一個:國家財富飽和。
一:國家財富飽和即國家意志所需財富超過中央政權所掌控的財富。當國家財富飽和,中央政權所掌握的財富不夠供應國家意志所需時,中央政權手中沒有財富就無法運轉,繼而導致國家政權崩潰。
二:萬里長城、大運河、馳道等許多偉大的工程都是國家意志的需要,秦隋元必須滿足這個需要,當中央政權能夠徵收到的賦稅都不足於滿足這個需要時,橫徵暴斂就無法避免。
三:國家意志是全體國民求生存和發展意志的集合,當秦隋元完成統一時,國家各地區人民的意志就會瞬間匯聚成國家的意志而不可動搖。
四:然而,中央政權滿足國家意志所需,完成各類工程的建設,擴建軍隊,對外征討等都不是瞬間可以完成的,這都需要漫長的過程。
五:事關國家統一以及政權的生存,可不能等著慢慢做就行的。為此,秦隋元不惜一切就滿足國家意志所需,用暴政來壓制民力。
六:在暴政的過程中,又難於避免腐敗。畢竟王朝新建,對整個國家各個地區的瞭解和掌控並沒有多長時間。中央政權對地方上的瞭解與地方上的實際情況難免有差別。於是在徵調人力物力搞建設的過程,難免出現貧困地區徵調的多,富有地區徵調的少。
七:當徵調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超過一個地區承受能力,超過某一階層老百姓的負擔能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橫豎都是死。這個時候,暴亂就產生了,起義就爆發了。
八:中央政權為了完成國家意志所需,只能動用武力鎮壓,這又需要一筆財富。於是,整個國家陷入了惡性迴圈,最終導致政權崩潰。秦隋元三朝都是農民起義的風火中倒下的。
九:政權崩潰,戰亂與饑荒,導致人口銳減。當漢唐明三朝建立的時候,人口都是銳減得十分厲害,很多戰亂的地區幾乎十室九空。
十:人口銳減,全體國民匯聚而成的國家意志也隨之消退。這個時候,漢唐明三朝不需要對外擴張了,因為自家的地都沒有人種。也不需要修各種大工程了,因為已經有了,前朝已經建好,維護的費用就沒有那麼高了。所以,漢唐明三朝建立之初,都是需要人,而不是需要地。
十一:到了人口恢復以後,長期的統治下,中央政權對各個地區的情況已經熟悉,避免了施政的錯誤。同時,國家意志所需財富少,中央政權也囤積了大量的財富。這就為人口恢復後的擴張準備了條件。
十二:有人有錢,做了充足的準備。於是,漢唐兩朝對外擴張版圖成功,地理環境隨之擴大,國家的意志得到滿足,生產力有了發揮的土壤,也就有了生產經驗不斷累積的過程。所以,漢唐經濟發展快速,生產技術進步,文化昌盛。漢唐兩朝走向輝煌。
元明清三朝失常,中華文明衰弱。
明朝與漢唐不同,對外擴張版圖並沒有取得效果,海外大陸擴張失敗,鄭和下西洋沒有取得實質上的收益。明朝除了打下了一段時間安南國外,並沒有對外擴張,版圖面積甚至不如前朝。
這是很不正常的,因為漢唐的版圖面積要遠遠超過秦隋的版圖面積。
元朝與秦隋也不同,秦朝與隋朝,對外擴張,那是不死不休的,那怕政權覆滅,也要打到底,是幾乎瘋掉了的窮兵黷武。這才是正常的國家意志的展現。
元朝卻沒有堅持對外擴張,在征討日本、爪哇、占城、安南等海外諸國失敗後。元朝就停止了對外擴張,轉而調整內部,緩和階級矛盾。不對外擴張,這是不正常的國家意志。
元明兩朝的失常,地理環境無法擴大,沒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中華文明便得不到滋養,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生產經驗得不到累積,社會生產力得不到突破。於是,中華文明衰弱了。
漢唐兩朝崩潰後,都是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而分裂割據正是文明階段的邁進時期。可是,明朝之後,沒有長期的分裂割據,反而多了一個大一統的清朝。
元明清三朝失常的原因,這裡就不說了。篇幅已經很長了。
再提一句,文明與國家的興衰,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千古罪人,這個帽子還是不要隨便亂戴。
-
17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秦朝和隋朝確實都是短命王朝,他們如堤壩一樣,看似堅固,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如堤壩決口一樣瞬間覆滅。兩個王朝覆滅的過程雖然迅速,但都事出有因。
先說秦朝,秦朝的滅亡其實在始皇帝焚書坑儒時就留下了隱患。秦朝建立後,時代已經變了,但秦始皇仍然“卒用秦法”,即商君之法。對於六國貴族則嚴密監視,對於百姓則嚴刑峻法。
所以,“天下苦秦久矣”就是百姓的心裡想法。陳勝吳廣起義如星星之火,項燕等六國勳貴迅速起事。前206年,趁著項羽苦戰秦軍,劉邦搶先入關中,秦朝滅亡。
再說隋朝,隋朝的滅亡緣於隋煬帝三徵高麗,每次動輒數十萬大軍。結果每次都慘敗,由此導致的苛捐雜稅繁重。楊玄感首先叛亂,隨後瓦崗軍、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紛紛揭竿而起,而幷州李淵也與隋朝決裂,趁機攻佔西安。走投無路的隋煬帝在東都被殺死。
說誰是罪魁禍首?秦朝的禍首在始皇帝,而隋朝的罪人則在隋煬帝。
-
18 # 北大記著
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都是勞民傷財最終爆發了起義。秦始皇大興土木,阿房宮秦始皇陵,萬里長城。秦始皇陵估計是天下最奢華的地下陵墓。由此可見當時阿房宮也可說比秦始皇陵奢華多少倍。最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迴音中埋葬了秦王朝。指鹿為馬成了大一統以後的至理名言!隋朝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可以說是創世工程,然而急於求成,但是百姓看著雙手開墾大運河,大運河可以說開天闢地以來人類最大工程。徭役賦稅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動搖了民心,動搖了國家基礎,葬送在歷史洪流中。都是不知百姓疾苦。最終動搖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了民心,葬送了天下!
-
19 # 一隻擁抱大熊
秦朝和隋朝在國運上來看,確實都是二世而亡,政權存在的時間都是相對較晚,還有都有一個弒兄奪權的過程。
秦朝和隋朝的滅亡原因卻相差千里秦朝
時代背景: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央集權時代開始,分封制一去不復返。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朝的高壓統治: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以法治國,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法對於秦王朝雷厲風行的推行各種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同時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陳勝為何造反,正因為秦法規定”失期當斬“。
主要的反秦勢力——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秦滅六國,收天下之兵。但是秦是滅六國而建立的,當時六國貴族殘餘勢力儼然存在,蠢蠢欲動。六國的子民與秦國之間都有滅國之恨,只需要六國有一人振臂一揮六國貴族勢必反之。秦末被滅亡的六國都死灰復燃。
秦末二世的殘酷統治: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物件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
秦國邊防部隊近大半未參戰:參戰部隊多為當地郡兵,張邯驪山二十萬囚徒軍,王離十萬長城軍團,蒙恬30萬北地軍,蒙恬死後,北方軍處於不穩定狀態,士兵們常懷念蒙家兄弟的恩情導致後繼管理人無法控制,農民暴動後,多數軍官士兵拒絕回救中央政權,北方軍迅速崩解。至於南方軍50萬開拓嶺南之地,在秦末趙陀同樣拒絕回救,封關絕道。
隋朝
時代背景: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楊廣一位超有報負的君主: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運河沿用至今,疏通南北,使南北貿易更加方便。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開創了科舉制度,這是人類文明歷史上,意義非凡的重大進步。
楊廣的另一面好大喜功:
1,楊廣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人民百多萬人修通濟渠,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還徵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築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
2,重新營建洛陽,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洛陽的工程。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卻增加了徭役。
3,開疆擴土,軍事行動頻繁,進行了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三徵高麗。
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
20 # 參習處
作為短命王朝,有秦朝、隋朝、西晉、元朝。但歷史上的短命王朝結束之後,又能進入了一個更強盛朝代的,只有秦朝和隋朝。
從這個角度上說,秦朝和隋朝,都是具有開創性的朝代。
有人說,中國的封建社會經歷了兩千年。但也有人不同意,說周朝的分封建國,才是封建。而秦朝就已經結束了這種狀態,進入郡縣制。所以,中國的封建社會時間並沒有那麼長。
那麼就是秦朝結束了封建與戰國亂世,
而從五胡十六國開始直到南朝陳的滅亡,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最大的一次分裂。長達七百年。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中國極有可能在那個時期,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而隋朝挽狂瀾於既倒,結束了長久的分裂。
從這個角度說,秦朝和隋朝,都是把國家的亂世終結的朝代。
導致秦朝和隋朝滅亡的,是歷史的慣性。
最主要的反秦和反隋的勢力,都是貴族階層。歷史上,真正的農民所發動的起義能夠成功的,寥寥無幾。那麼,為什麼貴族階層要造反呢?主要還是因為舊有的利益被觸動,所作出的應激反應。
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毀滅一個時代。一個人也不足以拯救一個時代。
秦二世即使是個明君,也一樣有人反抗。正因為他什麼都沒做,秦朝才滅亡。
秦國的軍功制度,在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時代固然起到了無比強大的推動力量。但在戰爭結束之時,大批的軍人無法安置。
全國軍隊被分成兩路。一路北上,由公子扶蘇和蒙恬帶領,抵禦匈奴。一路南下,由任囂趙佗帶領,征伐嶺南。這樣就造成國內軍力空虛。
陳勝的起義軍三個月時間就打到了函谷關下,各地郡縣毫無抵抗。
秦國一國的制度,放諸全天下之後,生搬硬套沒有做調整,各地的百姓自然不適應。所以才造成“苛政猛於虎”。
隋朝在建立沒多久,就急於徵調民夫開鑿大運河。徵調軍隊三徵高麗,也造成了民間的極大負擔。但最終,仍然是被觸動利益的門閥及藩鎮,主導了這場反撲。
總結原因,兩個短命王朝無非是統一時間太快,根基不深。又急於征伐四方或修建大型工程,勞民傷財,外強中乾。最終被秦朝的舊貴族和隋朝的門閥及藩鎮勢力,藉機推翻。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把國家滅亡歸咎於一個人,也很不理性。
回覆列表
秦朝與隋朝的命運是相似不相同。說到底都是新政權還未完全鞏固的基礎下就被推翻,且表面上的原因都是在以舉國之力完成某些政治需求最後導致民怨沸騰,才被其他勢力推翻。這是它們看起來相似的原因。
至於如何導致滅亡,可以分以下幾點來看:
1、生產力水平不足,導致在征討民工修建某個政治需求的大型工程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想法包括後期的影響是利國利民的,但是在一開始修建的過程中絕對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
2、其他勢力蠢蠢欲動,例如秦朝,就有原先的六國貴族勢力,也有後面發跡的武裝勢力,而在隋朝,就是那些擁兵自重的各地軍閥勢力了。畢竟那個位置太誘人了,只要有機會誰都想上去坐一坐。
所以真的沒有什麼千古罪人,說到底就是爭權奪勢,無非最後的勝利者為了標榜自己的行為是善良的所以不停的汙衊前朝統治者,來維護自己統治的正當性。不然,你可以當皇帝,我也可以當皇帝,那麼天下還不得亂死……很多王朝後期之所以表現不堪,除了一部分是真實的意外,另外一部分還是源於新王朝的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