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大晟府小書僮
-
22 # 孖妤讀書
“小樓一夜聽風雨”,從字面意思理解是住在小樓裡聽了一夜的風雨,但每首詩又必需從原文裡及作者寫作時的背景裡才能理解出更多的情懷。
本詩最早的出處是: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本詩是陸游在嚴州知州職務的時候在杭州等待皇帝召見,利用等待召見的時間進行寫作的。
從這詩的意思來看,主要說的是世態人情淡薄,誰會讓我到京都染指繁華,住在小樓聽了一夜小雨,早上會有人在巷子裡賣杏花。閒時用小紙寫些草書,晴天的時候細細分茶、品茶,不要嘆息塵土弄髒了乾淨的衣服,清明時節應該還能回到家中。
根據詩歌並結合作者當時的背景,本句應該有二層意思:
1、一種是雖然目前皇帝雖然給封了官職,但與自己的理想抱負並不一致。因此一夜未眠,聽著窗外細雨,內心比較惆悵,借寫字及喝茶來解憂。這個主要是透過“一夜”二個字包括同期寫的其他詩作能夠體現。
2、另一種可能是皇帝召見的時間等候過長,其他的事也無法去做,用這種無所事事,讀書、寫字、喝茶來說明。本來春天應該萬物復甦,一個人正該去實現理想抱負的時間卻只能呆在這裡,閒來寫了這首詩。因為最後一句能表明,猶及清明可到家。說到了可能到清明節的時候能回到家裡,說明了作者已經在想什麼時候能回到家中了。
小樓一夜聽風雨,我認為這種情懷是一種孤獨的情懷、一種無人能理解的情懷。畢竟像這些日夜所思也無法找人訴說。不管是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報國,還是無所事事的等待,均是一種孤獨和無人理解的情懷,也體現了作者的遠大抱負無人能懂的一種無奈。
-
23 # 衣袍公子
“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該如何理解?
個人感覺是一種回憶往日歲月嗎,對於當下歲月的感嘆。對於這句話的理解要結合整首詩,以及詩人的創作的背景,有哪些發生的事情等。
出自《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白話文: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感覺是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整首詩寫出詩人,在清明時節前去一趟繁華京都,在這裡感覺自己官場的人走茶涼,已經歲月的流逝。聽了一晚上的春雨,自己心情也想通了,能早點回老家,還是回老家。
小樓一夜聽風雨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對於詩人,生在宋朝風雨飄零的時期,心中對於國家有著深深的情懷,夕陽報效祖國,為國家的貢獻自己能力,但是在這樣時期,對於詩人沒有這樣機遇,詩人才會感覺到是世味年來薄似紗。
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遙想當年自己那些壯志凌雲的想法,已經一去不復返。
那時候已經是耳順之年,自己年少已經不再,窗外的小雨已經下一晚上,聽了一晚上,早上賣杏花的,還有很多的小店已經開門,詩人一晚上沒有睡著,寫出詩人對自己一生的反思,已經回顧,感嘆自己已經不再回來歲月,已經當下自己碌碌無為的歲月,這繁華之地已經不屬於自己,還是趁早回家,回家過清明。
對於碎語流逝往往是我們一回頭,就過去的。
-
24 # 春城花草香
寫春天景物的古詩很多,其中寫春雨的也不在少數。雖然主題相似,但每一首詩所要表達的意境和韻味都是不同的。
那麼,要想知道“小樓一夜聽春雨”所要表達的情懷,就要對整首詩以及作者進行一個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理解詩中意境。
該句詩取自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全詩為: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
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創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寫下了這首小詩。
根據詩歌的背景交代,“小樓一夜聽春雨”說明陸游當時正在等待皇帝召喚,閒來無事,又正值春天多雨的季節。夜晚寧靜,春雨淅淅瀝瀝的下著,陸游很有興致的聽著,似有對人生仕途一種淡淡的擔憂。
下一句“深巷明朝賣杏花”意味也是非常美的。
春天真的的來了,在溫潤小雨的滋潤下,滿樹嬌嫩芬芳的杏花都開了。讓我們不得想象著早晨深巷裡姑娘賣的杏花的花瓣上還掛著晶瑩可愛的水珠呢!真是讓人感覺一切都那麼美好。
這句也隱喻著陸游對未來美好的一種嚮往和期待。
總之,陸游寫這首小詩的時候已經62歲了,經歷人生的起起伏伏,儘管詩中蘊含著一些陸游的心境的寫照,但更多的還是陸游在一種淡然心態下,對自然和生活的欣賞。
回覆列表
如果單獨拈出來看,“小樓一夜聽春雨”這句詩寫得極為清新閒雅,甚至可以感覺到悠閒喜悅的心情。但是,讀詩從來就不能脫離整體來理解,否則並不能窺見真正的詩意。因此,筆者擬從下面幾方面來進行解讀:
詩創作的背景
整首詩的含義
“小樓”二句的賞析
詩詞中“小樓”意象的理解
創作的背景陸游的政治遭遇與辛棄疾頗多相似,兩人都是主戰派,辛棄疾寫過《美芹十論》、《九議》,陸游寫《平戎策》,均論對金作戰策略,兩人均被朝廷打壓,長期閒置,不予重用,一生鬱郁不得志。淳熙六年(1179年),陸游任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時江西水災,陸游下令各郡開倉放糧,又上奏朝廷,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因此事被彈劾自作主張破壞規定,陸游因此而辭官回山陰閒居。
此次閒置長達五年,後朝廷重新起用陸游為嚴州知府。赴任前,他往臨安覲見孝宗,在臨安客棧裡,寫下了這首《臨安春雨初霽》。
那一年,陸游六十二歲。
他的一生,為恢復大計而躹躬盡瘁,壯年時,多次向朝廷進言抗金之策。如整治軍紀、訓練士兵、北進策略、加強防守,謹慎用兵,揭發奸黨等,在王炎幕中,曾多次親赴抗金前線勘察軍情,“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那段時間的工作,曾一度最接近他的政治理想,然而,不久後他又被調任閒職。他滿懷的報國壯志,一次一次地受到打擊,眼中看著朝廷的軟弱與黑暗,心中充滿鬱懣之情。
壯志難酬、滿懷悲憤的陸游,何以會寫下如此清新悠閒的小詩?
作品解讀:悠閒背後的無奈與失望我們先看一下整首詩。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起句直抒胸臆,感嘆世味淡薄,這個“世味”,說的是政治風氣、官場環境。一上來就表達了失望之情。這麼淡薄的世味之下,我不好好地呆在家裡過悠閒自在的生活,卻跑來臨安,為啥呢?
他自覺壯志難酬,“為國戍輪臺”的理想無法實現,既無奈不甘心放棄,在家閒置絕非所願,所以這兩句詩,細味之下,充滿了無奈、失望又不甘心於現實的感情。
如今他棲身臨安客棧小樓之中,一夜無眠,聽著窗外春雨瀝瀝,清晨,樓下小巷傳來賣杏花的聲音,他似乎感到無比的寧靜。這江南的春天如此美好!
閒來無事,他找來小書箋,寫下斜斜的行草。又沏一壺好茶,以茶匙輕輕攪動茶湯,直到看到茶湯麵上那些細細的泡沫。如此細緻地描寫喝茶寫字,顯得他是多麼地悠閒無事。
陸游行草書法
素衣,潔白的衣服。晉代陸機詩有“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淄”之句,因此以“素衣化淄”比喻清白被玷汙。這裡,陸游自嘲了,說我才不擔心自己被臨安的風塵汙染,反正清明前我又就回家了。一方面,他表達了志向不改、不向黑暗勢力低頭的志意,另一方面,卻又隱隱地對錶達對官場的失望,畢竟,他已經多次被貶、被閒置,這次重要被召,仍是不會重用。
這首詩,從開頭的牢騷,到頷、頸二聯的悠閒,到尾聯的失望自嘲,大有壯志消磨、心灰意懶之感。然而,這種悠閒是暫時的,而且決不是陸游追求的,悠閒的背後,透著深深的無奈。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思想與藝術境界此次入京面聖,陸游並無多少興奮之情,孝宗對他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瀏覽賦詠。”其時陸游詩名已盛,皇帝把他當作一個吟詠山水的文人。這是可悲的。陸游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早已學會接受現實,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
“小樓一夜聽春雨”,一夜,說明徹夜無眠。這一個晚上,他就在這個小樓裡面,靜靜靜地聽著春雨淅瀝瀝地下。有心事的人,不易成眠。他內心裡並不真的平靜。
讀者讀詩的時候,要代入作者的心境,在作者的角度來體會詩意。
春雨綿綿,作者的愁緒也如這春雨一樣綿綿不絕。
這一個夜晚,他可能想到許多事情:過去的為官生涯,種種被彈劾之事,抗金恢復的各種努力,戰鬥前線的軍事實踐,閒置的鬱悶生涯,朝廷的各種黑暗軟弱等等。他在山陰閒居五年,如今,他被重新起用了,世事變幻,等待他的又是什麼呢?明天面見皇帝,他要說些什麼?皇帝又會和他說些什麼?對於一個內心並不能真正放下政治理想的人來說,此種種事情令他內心生起波瀾。
臨安客棧中的陸游,不是閒居在家的陸游,在閒居和重新踏入官場這個轉變之際,在失望與希望之間,儘管他不抱多少希望,但他不能不內心有所波動。五年過去了,如今又是一個春天,可是,王師北定中原的大計,何日才能實施?
終於無眠到天明,春雨停了,清新的花香傳進小樓,深深窄窄的小巷子裡,傳過來賣杏花的聲音。多麼美好的江南春色!深巷,說明巷子幽深安靜,在繁華的臨安城裡,這是一個讓人暫時心境平靜的地方。江南二月,春雨初霽,杏花還帶著露水,“杏花春雨江南“,真是能寫出江南春天最美的感覺。
這兩句詩何為如此美?
因為它有非常美的意象。江南的小樓本就給人雅緻的感覺,令讀者聯想到青磚灰瓦,素雅的顏色。綿綿春雨充滿了詩意,“聽”字,彷彿聽到春雨那淅瀝瀝的聲音,“深巷”是幽深的巷子,令人想到江南的青石板小巷,彎彎曲曲,石板上長著青苔,在微雨中溼潤而清新。杏花又是江南春色最好的代表,令畫面明亮了起來,充滿了春意。臨安城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江南的人文、風景的代表之地,“杏花春雨江南”這些極美的意象,在這裡都有了。
詩詞中的“小樓“意象“小樓“,在詩詞中是一個常見又獨特的意象。
小樓,是一個小環境,因為小,所以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反映在心理上,與外界有一定的隔絕。小樓,又是一個有某種專屬性的環境,在小樓裡,可能曾經有著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喜怒哀樂、離愁別恨。因此,小樓常常被用來代表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情緒,反映著與外界的某種隔離、聯絡、反差、矛盾。
亡國之君李煜寫下無限哀傷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的小樓,是囚禁他的地方,有他屈辱的人生,哀傷的淚水,小樓裡,鎖著他滿懷的亡國之痛。
秦觀筆下的“漠漠輕寒上小樓”,是婦女的閨閣,她的小樓,有著曾經的少女生活的悠閒,她的這個小樓裡學詩、寫字、憧憬幸福,也曾快樂無憂,也曾無聊閒愁,所以,代表著閨中女性的生活。
李璟寫思婦的詞句“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個小樓的女主人,她的丈夫在塞外從軍,歸家無期,這個曾經充滿了幸福歡笑的家,如今顯得冷落寂寞。她的小樓,代表了思婦的思念與期盼。
辛棄疾閒置上饒,寫下“功名渾是錯,更莫思量著。見說小樓東,好山千萬重。“他的小樓,是壯志未酬投閒置散的地方,不是他人生理想所在,所以他的小樓裡藏著一顆鬱悶的心,在小樓裡仍不忘言功名,雖然這只是一種故作曠達之語。
陸游的小樓
而陸游的小樓,是一個暫時棲身的地方,他從五年的閒居到被召為官,這個小樓,是一個轉折點,他結束閒居,在這個小樓等候皇帝的接見。小樓的“封閉“環境,令他有心理上的暫時安寧,但是,走出小樓,等待他的不知是什麼樣的人生風雨。
同時,這個小樓,也是江南這個大意象中的一部分。這個小樓,在江南二月的杏花春雨中,在江南腹地的臨安城中,自然地被賦予了優美的詩意,它與杏花春雨組成了關於江南的最優美的聯想中的一部分。所以,千百年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兩句詩,廣受傳誦,被譽為寫出了江南春天的魂魄。
結言陸游被重新起用之後,相繼任過幾種不同的職位,均非要職,期間又被彈劾,閒置達十三年之久。直到完成編撰國史的任務後,正式致仕,其時已經七十九歲。朝廷無能,恢復無望,陸游憂憤成疾,終於病逝。他至死都沒有等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在英雄的心中,“小樓一夜聽春雨”非生平所願,他的心中藏著殺敵報國的鬥志,他的風雨,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冰河,才是他的理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