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21 # 黑白文史mcn

    林徽因(1904〜1955年)其人天資稟賦非凡,是“能夠向任何方向發展的藝術家之 一”,她既有詩人的浪漫奔放,又有建築學家的縝密嚴謹,為我國現代文學和建築學留下了 不朽的傳世之作。

    林徽因岀身書香門弟。祖父林孝恂,清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科,考中進士列二 甲第111名,歷任浙江省金華、孝豐、仁和、石門諸州縣官,一生清廉、儉樸、好學,頗 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在同輩中稱進步分子。曾在杭州設立家塾,分國學、新學兩齋,教 育子侄,並資助不少青年赴日留學,這些有志青年多參加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如廣州黃 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覺民、林尹民即是他的侄子•父親林長民,1906年赴日留學,不久 回杭州,在杭州東文學堂畢業,再度赴日專攻政治法律,畢業於早稻田大學。

    1910年與留 日同學劉崇佑創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任堂長。辛亥革命後活動於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曾任國務院參議、司法總長、國憲起草委員會委員長等職,為民初立憲派名人。擅詩文、工 書法。名門出身的林徽因,自幼聰敏好學,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五歲時,即由大姑母 林澤民發矇讀書。她年齡最小,似不經意聽講,叫她背書則無不成誦。

    在京任職的父親,不 時地在信中囑咐道:“徽兒覽此久,不得來書,兒身體如何讀書如何甚念”,“汝好好讀書, 好好侍伺祖父”,“汝孝順可愛,娘病已愈汝當安心學堂,考後當己放暑假,假中作何事?"‘

    受父親寵愛的林徽因並沒有被溺憤成嬌小姐,非常地刻苦,年僅七八歲,就承擔照顧家庭 和與父親的通訊任務,一邊勤奮學習,一邊侍奉年邁的祖父,良好的家庭教育鍛鍊了林徽 因。1916年,12歲的林徽因隨全家由上海遷往北京,住后王公廠,就讀於英國教會辦的培 華女子中學,受益於英籍教師,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1920年,擔任司法總長的林長民被 迫離職,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名義赴歐洲考察,擬攜林徽因同去,希望她能“多觀 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林徽因隨父親往 歐洲大陸旅行,先後訪問了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城市。9月 回到倫敦,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麗學院學習,這個漂亮的中國女中學生典雅的英 語和對英國文學的修養,使她的英國教師讚歎不絕。1921年10月回到北京,繼續在培華女 子中學學習。歐洲之行對少年林徽因影響甚大,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使她再次受到良好 的教育,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和英國文學。

    林徽因是一個具有詩人氣質的建築學家,她一生主要從事建築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林徽因、梁思成留學回國後,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他們在美國攻讀建築學期間, 讀到的是歐洲建築史,古希臘、羅馬建築的遺蹟,西歐哥特式、羅柯柯式的宮宇、教堂,甚 至連每一根石柱、每一處拱門,都作了詳盡的記載和分析,而中國建築中輝煌的宮殿和古 樸的寺廟在西方建築界眼中,卻是一片空白。對中國古建築的論述,甚至要到日本學者的 著作中去尋找。強烈的民族感情和責任感,促使這對志同道和的夫婦為研究中國建築史和 培養建築人才,開始了他們的辛勤耕耘。

    林徽因是一個具有詩人氣質的建築學家,她一生主要從事建築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林徽因、梁思成留學回國後,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他們在美國攻讀建築學期間, 讀到的是歐洲建築史,古希臘、羅馬建築的遺蹟,西歐哥特式、羅柯柯式的宮宇、教堂,甚 至連每一根石柱、每一處拱門,都作了詳盡的記載和分析,而中國建築中輝煌的宮殿和古 樸的寺廟在西方建築界眼中,卻是一片空白。對中國古建築的論述,甚至要到日本學者的 著作中去尋找。強烈的民族感情和責任感,促使這對志同道和的夫婦為研究中國建築史和 培養建築人才,開始了他們的辛勤耕耘。

    文|黑白

  • 22 # 春夏秋冬L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才華橫溢,人才輩出的優秀女性,其中“民國四大才女”更是為人所知。她們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她們依靠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獨領風騷,成為眾人皆知的一段傳奇。其中張愛玲的文壇成就更大。

    呂碧城

    呂碧城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女權運動及女子教育的先驅者。

    個人著作

    《信芳集》、《呂碧城集》、《歐美漫遊錄》《瓊樓》,《祝英臺近》

    蕭紅

    蕭紅一生受盡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她對傳統社會的抗爭和對愛情自由的追求,更體現在她的文學創作中。

    小說

    《跋涉》《生死場》《橋》《牛車上 曠野的呼喊》《馬伯樂》《呼蘭河傳》《手》 《小城三月》《蕭紅短篇小說》

    散文

    《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書簡輯存註釋錄》,《蕭紅選集》

    石評梅

    石評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石評梅。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但其成功卻在散文和詩歌。《偶然草》《濤語》《石評梅選集》《石評梅作品集》

    張愛玲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作品融合中國古典小說和西方現代派心理描寫技巧,形成頗具特色的個人風格。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傳奇》和散文集《流言》,隨後,又寫有中篇小說《小艾》、長篇小說《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戀》、《怨女》和評論集《紅樓夢魘》等。

    她們是亂世中輝煌的才女,風華絕代,是民國時期不可泯沒的時代先鋒。她們以其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及審美傾向而獨樹一幟,她們的文學作品把人生情愛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斷為文學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她們優秀的作品和思想一直影響著讀者,張愛玲的愛情觀更是影響無數青年人。所以張愛玲的文壇成就更高。

  • 23 # 三青茶社—茶小販

    民國時期,新舊交替,社會的動盪對個人的衝擊巨大,在這個時期脫穎而出的文壇女性很多。我覺得她們各有各的優秀,在當年和後世也有各自的簇擁者。最有成就這個標準是什麼呢?同為文學所涉獵的範圍不同,讀者群不同,評委難以一致。

    只能講講個人喜歡的接地氣的張愛玲女士是我認為的成就者。作品多,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她文字的描述及她本人的審美,把那個時期的生活寫的栩栩如生,人物階層設立廣泛,讓我們可以回溯當時背景下人物的生活狀態,心境變化,作為一個看客,我覺得張女士的作品耐看有趣。

  • 24 # 名人史海觀心閣

    在民國時期,文壇上的才女多如雨後春筍,其中最著名的四大才女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在這幾位才女中,蕭紅是最為遺憾的一個,她年僅31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她留下的文學作品,卻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因此,按成功時的年齡來說,她在文壇上最有成就。

    童年

    蕭紅原名張乃瑩,出生於1911年端午節。因為這個生日被人忌諱,使父親母親和奶奶都不待見她。在爺爺的呵護下,才給她的童年時期留下了難得溫馨、快樂的回憶。

    蕭紅的祖籍在山東,後來祖上隨著“闖關東”大潮,逐漸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落戶定居,是一個富足的地主家庭。

    親事

    家裡人為蕭紅定親後,由於她在學校受到新思潮的影響,私下和表哥去了北平唸書。後來因為家中不給她生活費,只得黯然地回了哈爾濱。沒多久蕭紅又如約返回北平,沒想到表哥並沒有信守承諾,孤身一人的蕭紅只能聯絡老家的未婚夫汪恩甲。

    蕭紅隨著汪恩甲回到哈爾濱之後,汪家哥哥卻讓汪恩甲退婚。蕭紅一氣之下,把汪家哥哥告上了法庭。最後,汪恩甲選擇了親情做了偽證,蕭紅因此輸了官司。蕭紅的家裡容不得如此叛經逆道的女兒,便把她關了起來。最後,她好不容易逃離了家庭,走投無路時又聯絡汪恩甲。此後,二人就在旅館同居了。沒多久,蕭紅懷了身孕,汪恩甲回家拿錢還旅館的債,但從此就不見了蹤影。蕭紅則被旅館老闆扣押,失去了自由。

    蕭軍

    無奈之下,蕭紅寫信給報社求助,報社派人來探望她,就此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蕭軍。蕭軍也發現了蕭紅身上耀眼的才華,二人很快就陷入了愛河。逃出旅館、生下孩子後,蕭紅正式走上了創作之路。那時,她以“俏吟”為筆名,發表了短篇小說《棄兒》,以此紀念被她送了人的女兒。

    在飢寒交迫中,蕭紅的身體沒有得到及時的休養和足夠的營養,此後也一直沒有機會調養,逐漸積勞成疾。不久,蕭紅和蕭軍合著了短篇小說集《跋涉》,在東北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蕭紅夢想著和蕭軍一路恩愛下去,然而,蕭軍卻不是她的良人——在蕭紅之外,蕭軍還和別人保持著曖昧關係。蕭紅只能一邊忍受他的背叛,一邊忍受他的拳頭,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了中篇小說《生死場》。魯迅先生十分欣賞蕭紅的才華,還為這部書寫了序言,她也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

    蕭紅和蕭軍的感情出現了嚴重的隔閡,她到日本三個月的時間,又完成了一篇短篇小說《家族以外的人》。很快,她便驚聞魯迅先生去世,懷著沉痛的心情,又創作了一篇名為《海外的悲悼》的悼文。回國後,她和蕭軍共同編輯了《魯迅先生紀念集》。

    端木蕻良

    情路坎坷的蕭紅和蕭軍終於分了手,不久發現又懷了身孕。這時,東北才子端木蕻良走進了她的生活,在武漢舉行了婚禮。在逃難的過程中,蕭紅在四川生下了兒子,但很快就夭折了。

    兵荒馬亂中,蕭紅和端木蕻良逃到了香港,她創作出了自傳體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小城三月》《馬伯樂》等作品。《呼蘭河傳》是她的巔峰之作,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端木蕻良忙於工作,逐漸忽略了蕭紅,以至於他們的感情也漸漸出現了裂痕。她的身體也出現了很多狀況,更加脆弱了。

    駱賓基

    駱賓基是蕭紅胞弟的朋友,在蕭紅住院期間,駱賓基衣不解帶地照顧她。蕭紅知道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便把自己的稿費一一作了安排,送給了駱賓基一份。蕭紅自知回天乏術,便把自己的情感託付給了駱賓基。駱賓基陪伴著蕭紅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44天。

    後事

    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端木蕻良想盡辦法找人火化了她的屍體,為了穩妥起見,冒險把她的骨灰分兩處埋在了香港的兩個地方。

    結語蕭紅一生悲苦,她拒絕平庸,敢於挑戰命運,對生活永遠有一種鬥士般的抗爭。在她的文學創作中,她都選擇“劍走偏鋒”,不走尋常路,堅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蕭紅把北方鄉村特有的荒涼曠野下人們的生存狀態和風俗文化,都逼真地帶入了文壇,成了文壇上一個獨立特行的標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補鮮制即食阿膠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