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檀聊劇
-
2 # 等陌上花開等你來
皇后心機深,她留著華妃有她的盤算。其一,華妃沒有子嗣,沒法威脅到她皇后的地位。(另外我猜想皇后知道皇帝和太后一直賞她歡宜香,不讓她有子嗣的原因。)
其二,華妃性格張揚跋扈。在後宮爭風吃醋,誰要是得皇帝寵愛,華妃第一個就要想辦法除之,或者除掉龍種。皇后巴不得華妃動手,省得髒了她的手。而她則可以扮演溫柔賢惠,溫良賢德,心胸寬廣,一切為皇帝著想的皇后!
-
3 # 龍影剪輯師
我認為第一,是因為皇后早已知道華妃已經失寵了,已經是大勢已去了。當然主要還是年氏一族已大勢已去,並且皇上早有除掉年羹堯之心。且失去了孃家的庇護,就相當於什麼都沒了,猶如螻蟻一般,甚至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了。皇后如果想除掉她,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但是皇后也沒必要去刻意地除掉她,這樣既顯得自己小氣,還會引起皇上的反感,畢竟再怎麼說,華妃曾經也是皇上最喜歡的女人。
第二,並且皇后知道,後宮中。想除掉華妃的不止她一個,所以她才不會親自動手,就算是要動手的話,他也會利用別人。並且皇后已經有了人選,那個人就是甄嬛。而利用皇上最心愛的女人,去除掉另一個心愛的女人,這對於皇后來說,才是上上之策,也不至於留下什麼把柄。更不會給自己留下什麼麻煩。
第三皇后還知道華妃之所以不能生孩子,是因為皇上不允許,並且還經常命人給華妃下藥,導致不能生養。既然皇上不會讓華妃有孩子,那華妃一輩子都沒有子嗣,還拿什麼來和自己爭啊!自然也就沒辦法來對自己造成威脅了,所以也就沒必要刻意放在心上。
第四,皇后雖貴為皇后,卻不是雍正心愛之人,華妃才是。當初因為純元死後,她是純元的妹妹,才得以轉正。在雍正的心中,她顯然沒有華妃得寵的。所以,她沒必要得罪皇上去除掉華妃。
因而可知,她確實沒必要除掉華妃,來給自己添堵。
-
4 # 開心的波貝貝
1.華妃對皇上還有利用價值。劇中的華妃是年羹堯的妹妹,手握兵權,最重要的是打仗也很厲害,當時朝廷與邊疆正處於交戰時期,假如這個時候動了華妃,年羹堯也一定會很生氣,說不定還會反過來掣肘皇帝,所以為了皇帝乃至於前朝,皇后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與華妃大動干戈。
2.華妃雖然霸佔皇帝,但她不會有子嗣。皇帝一直很忌憚年羹堯,更怕華妃有孕後,年羹堯會為了扶持自己妹妹的孩子而變本加厲的拉攏朝臣,擾亂朝綱,所以藉助端妃的手打掉了華妃的第一胎,又給華妃用損害生理的“歡宜香”,皇后正式知道這一點,才對華妃的頂撞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有孩子的女人總比能生孩子的女人要省事很多,這也免去了皇后費腦筋除掉子嗣的麻煩。
3.華妃對其他妃嬪越壞,她們就會越恨華妃,最後都會導向皇后陣營。華妃的囂張跋扈基本上表現在對皇后出言頂撞,給其他妃子立規矩,這些其實在皇帝眼裡其實都是小脾氣,皇帝有時候往往就是喜歡華妃的小脾氣,但是最要命的還是華妃時常霸佔著皇帝,這就會引起其他妃嬪的不滿,皇后坐山觀虎鬥,誰贏了她都開心,順便還能壯大自己的陣營,讓大家和她一起對抗華妃,何樂而不為?
-
5 # 咕嚕咕嚕小貓貓
因為投鼠忌器和篤定華妃不是自己的對手。
華妃慕容世蘭是年羹堯的親妹妹,而年羹堯是皇帝登基前直到為帝多年都很倚仗的大臣。對他的妹妹,本就豔麗妖嬈,嫵媚多姿,對皇帝更是傾心相愛的華妃,皇帝是寵愛有加的。雖然忌憚年羹堯,皇帝藉端妃的手斷送了華妃做母親的資格,這是皇帝穩固皇位對年妃的絕情。可是除此之外,他對華妃是寵溺嬌慣的。眾妃中,華妃活的最肆意妄為,奢侈華貴。穿戴用度賽過皇后。除了皇帝的厚賞,還有孃家的資助。對這些,皇帝是默許甚至鼓勵的。只有這樣,華妃更加不疑皇帝對自己的情意。所以毫無顧忌,頂撞皇后,惹皇后鬧心。她知道有皇帝護著自己。
而皇后是深愛皇帝的,也是聰明的人。對皇帝捧著的人,她才不會下手整治。而且只有皇后看到皇帝對華妃極盡寵溺下的防備心。所以她篤定華妃再得寵,也危及不了自己的後位。所以她一邊忍著華妃,一邊排兵佈陣,在宮裡佈置棋子跟華妃鬥。她只冷眼旁觀她的棋子們跟華妃爭風吃醋,戲碼不斷,然後不動聲色添柴加火推波助瀾。最後滅掉華妃。
對甄嬛她是拼盡全力應對的,對華妃她是用了三分力度還是不留痕跡的打壓的。因為倆人對自己的威脅大不同。
所以皇后忍著華妃那麼久,她知道皇帝是忌憚年羹堯,能捧著華妃,也就有厭棄華妃的一天。何況,其他妃嬪就把華妃制衡了,自己只管做皇帝的賢良皇后就好了。
-
6 # 冰橙飛燕
皇后一直被戲謔為“打胎小分隊隊長”,只有生下兒子的妃子,才會被她列入死亡名單,“去母留子”,她要做的是除去一切威脅她成為後宮唯一一個皇太后寶座的人。她害死搶了她正室福晉之位的親姐姐純元,又對同一陣營但有兒子的齊妃下毒手,卻允許生下女兒離宮被廢的敵人甄嬛苟延殘喘,並且扶持不能生育的陵容成為後宮一枝獨秀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敬妃曾說,“烏拉那拉氏宜修,極其看中她正室地位,被人橫刀奪去,難道她就一點沒有恨意嗎?”她當然有,恨得不惜借刀殺人。即使純元是她的親姐姐,只要威脅到了她正室的位子,她依然毫不猶豫,除之而後快。齊妃和她一個陣營,對她言聽計從,又蠢又笨還不得皇帝恩寵,但因為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三阿哥的生母,會威脅她的唯一太后之位,所以她還是會除掉齊妃。
華妃雖然跋扈囂張,但僅憑她沒有子嗣,未來也不會有子嗣這一點,皇后就不會把她列入死亡名單裡。皇后心思縝密,善於掩飾偽裝,對不會威脅她正室位置的女人,她只打壓卻不害命,她從來不介意皇帝身邊有寵愛的女人,她介意的是有兒子的女人,不管得不得寵。其次,華妃要的自始至終都是皇帝的愛。她雖然多次頂撞皇后,但生性單純,沒有籌謀,又對太后位沒有太多威脅,“只是過過嘴癮”的華妃並不會引起皇后的殺意。再次,年家功高蓋主,早有僭越之舉,太后皇帝提早做足了防範。既不允許有年氏血脈的孩子出生,又獨賜含有麝香的歡宜香斷了華妃的生養之路。年家失勢倒臺是早晚的事,華妃無子失寵也在意料之中。既然如此,皇后又何必親自動手除去華妃,多此一舉呢。
她沒有下決心除去華妃的根本原因,是華妃沒有子嗣,以後也不可能有子嗣。如若華妃有兒子,她一定會動手除之。“去母留子”一直是她不變的初衷。對正室之位毫無威脅之人,皇后對之不屑一顧。
-
7 # 臨淵羨羨魚
你以為她不想除嗎?她心裡想過千萬次了!
可是她不能。
一,華妃背後有年家這個大靠山,年家軍功赫赫,明面上皇上還要禮讓三分,你說皇后能那麼傻明刀明槍的整華妃嗎?二,她有皇上的寵愛,不管是因為忌憚年家還是真心喜愛,一個女人有皇上的寵就夠了,愛不愛的不重要,皇上的老孃都給華妃面子,你皇后能怎麼辦,婆婆都向著華妃(明面上)她也很無奈呀,三,她是皇后,皇后就要有容人之量,你是一國之母,天下都是皇上的,也是你的,還有什麼不能忍的,要忍,忍不住也得忍,實在忍不住你就夢裡把她打殺一頓。
當然,皇后明面沒做什麼,但是暗地裡可做了不少,她必定知道歡宜香的秘密,想到這點,她心裡肯定暗爽,所有人都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還到處顯擺,皇上賞我的,就我一個人有,你們都沒有,皇后心說,給我都不要,就你一個傻子。再說華妃她在嘚瑟也不能有孩子,再跋扈也沒用!
你以為皇后啥都不做佛系嗎,no no no ,她積極建議選新人,又當著華妃面有意沒意的說宮裡要添新人來,要熱鬧了刺激華妃,皇后內心和安陵容一樣的,“只要看著她不痛快了,我心裡憋的這口氣才能順點”,是呀,只要她不痛快我就痛快。自己不出面,有新人去爭去搶,讓別人身先士卒,她又賺的美譽。華妃把甄嬛孩子弄掉時(當然事後發現是安陵容所為,那還不是皇后授意)她煽風點火,年家失利,她立馬殺伐決斷了,之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為是個佛,現在立馬鐵面無私了,可算逮到機會了,不把你華妃往死裡整,怎麼對得起我忍了這麼多年咬碎的牙根!鼓勵揭發,舉報有功,來來,弄死她,終於除掉了,我想在得知華妃死的時候她肯定想狂歌載舞唱一首“翻身農奴把歌唱”,當然她也沒徹底放鬆,因為甄嬛又後起之秀,甄嬛雖沒有華妃家勢,可是她懂事,不張揚,又跟皇上是交了心的,你說皇后娘娘這個心呀!不過終於她把甄嬛也整走了,只要有姐姐這個王牌,她就有恃無恐,甄嬛走了,她心裡可算舒坦了幾年。
這皇后也真不是常人能幹的呀!
-
8 # 她的故事5679
換我,我也不除掉她呀……
她和她哥對我老公還有用,我幹嘛除掉她。
等她和她哥沒用了,我老公和我婆婆自然會動手除掉她,犯不著我去趟這個渾水嘛~
你看端妃和華妃互相傷害,都生不了孩子,作為皇后,作壁上觀多好~
-
9 # 寶兒媽媽隨筆雜談
《甄嬛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宮廷情感劇,可看性很高,劇中華妃乃是是將門虎女,封疆大吏年羹堯的親妹妹,跟皇后同樣掌有協理六宮之權,卻也深愛著皇上,年羹堯為皇室江山的穩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戰場上的能力註定他不會是個心慈手軟的人!
而華妃善妒,小心眼,自然會有些張揚跋扈,恃寵而嬌的,更何況還很受皇上寵愛,所以華妃雖然多次衝撞皇后娘娘,皇后鑑於年家的勢力也是拿她沒有辦法,所謂“拔出蘿蔔帶出泥”也是不敢輕易動她!
而劇情畢竟是加工過得的,實則歷史上真實的華妃就是年氏,巡撫年遐齡的女兒,年羹堯的妹妹,在王府的時候,她就非常知書達理,溫和恭謹,於是康熙就把她賜給當時還是王爺的雍正,做了他的側福晉,雍正登基後,直接封她為貴妃,對皇后她尊重有加更是竭心盡力的照顧,對下人也是體諒包容,為人處事十分低調,謹言慎行,雖然孃家勢力龐大,但她從來不干涉朝政,直至去世,都極受雍正帝的寵愛!被追封為敦肅皇貴妃。以上看法僅代表本人!
-
10 # 光華的小說鋪子
《甄嬛傳》中華妃多次頂撞皇后,皇后為什麼沒除掉她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華妃和皇后之間並沒有結下深仇大恨。
其次,華妃是皇上心愛之人,而且孃家勢力很大。
第三,華妃太過猖狂樹敵太多,早晚會有人出來除掉她。
-
11 # 瑩妝淡墨
《甄嬛傳》中皇上給予華妃很高的地位和寵幸,一大半是緣於華妃的家族,她的哥哥,年羹堯大將軍堯勇善戰,替大清打江山而換來的。華妃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是遠遠高於皇后的,皇后自己也是很明白的,所以即使她有再大的怨氣也只能委屈求全,華妃她惹也惹不起,鬥也鬥不過。特別是曾經功高蓋主的大將軍年羹堯,更是得罪不起,假如她要除掉華妃,惹怒皇上,那麼她在皇上心中母儀天下,掌管後宮賢淑的形象和地位將會是一落千丈。一個皇上喜歡甚至姑息不能得罪的女人,她又怎麼會冒險去致自己於難堪的境地,激怒統領前方作戰的大將軍年羹堯,帶來的後果將會是什麼呢?
按照劇中皇后一慣的作風,就是暗中陰謀詭計,陷害,利用各個妃嬪之間的明爭暗鬥,來保全自己在後宮中神聖的皇后地位。還有一個原因或許正是她知道華妃不能生育,是華妃致命的弱點,對她自己的地位沒有太大的威脅,母以子貴,並不足以動搖她掌管後官的皇后地位。因此,她在妒忌的同時也只能遷就,對張揚嬌奢,蠻橫無理的華妃也是束手無策,她不能因為一個華妃而失去她尊貴地位,有損她在皇上眼中母儀仁慈的形象,她不能去冒那個險。
另一個原因華妃因為仗勢得寵,在後宮中心狠手辣,惹事生非,樹敵太多,皇上寵幸的甄嬛,沈眉莊,安玲瓏…個個都是忌恨華妃的對手,皇后是會預料到有那麼一天,華妃終會沒有好的結局,連皇上都不許她生出自己的孩子。
最後我想當時的皇后,假如英明一點,識時務一點,做為一個大清國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皇后,她是不願去得罪年羹堯,華妃家族的,以確保大清皇上江山社稷的安寧。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的緣故,華妃多次曾無理頂撞皇后,皇后卻沒除掉她。這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妥,請大家多多包涵。
-
12 # 小魚仙官貓咪
這得從兩個方面分析。甄嬛傳是一部近些年來少有的高品質宮鬥戲,他的品質之高不僅僅是演員演技線上,最主要的是每個角色的核心邏輯都是線上的,首先解釋一下核心邏輯這個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因為從小到大經歷的事情,受過的教育等一系列影響,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邏輯,比如心思細膩的人發生任何一件事的時候,他都會想很多原因,說話五大三粗的人,不管在什麼場合都管不住嘴,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核心邏輯,很難改變,那麼,一個角色他也有自己的核心邏輯,部分神劇裡的角色,智商忽高忽低,情感忽重忽輕,很難有代入感,而甄嬛傳則很好的把控了角色的核心邏輯,那麼,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皇后與華妃的核心邏輯,華妃不用說,明刀明槍,賞罰分明,除了皇上太后,其他人一概不放在眼裡,當然清朝的大規矩她改變不了,所以只能明面上尊重皇后,所以暗地裡,或者一些不痛不癢的規矩則不把皇后放眼裡,這是華妃的核心邏輯,這也是華妃頂撞皇后的內心出發點,那麼皇后呢,腹黑,表面要裝出母儀天下,暗地缺行惡毒之事,當然,皇后也是做大事的人,自然不能在意表面的小節,所以華妃有時候鬧一鬧就算了,至於皇后為什麼不出掉華妃,那得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自己沒能力,上文我們也說了,一方面華妃頂撞皇后的點有些不痛不癢,比如請安來遲,或者總是說皇后是庶出,當然這些事如果普通的人說了肯定要倒大黴,但是華妃不一樣,一來這些話並沒有明文規定不能說,二來華妃更多的是隱喻,也不是直勾勾的當面鑼對面鼓,比如遲到,華妃說是伺候皇上晚了,說庶出也多半是以花暗語,而且沒有當著皇上太后的面說,當然這一切的源頭是因為華妃有個能打仗的好哥哥,所以沒有實質性大錯,皇后不能把華妃怎麼樣,第二點,皇后最喜歡做的事是看戲,也就是讓A和B對著幹,自己坐收漁利,還能博個賢良美名,這也是皇后這個角色的核心邏輯,這一點不用解釋大家也都知道,所以綜合來說,皇后不處罰華妃,一來華妃沒有實質性錯誤,在年羹堯為大清做貢獻之際,自然不能對華妃怎麼樣,二來,直接處罰華妃不符合皇后的核心邏輯,即便想處罰華妃,她也會找另一個人做手中利劍。不過從這個事情上也告誡我們,有才能有本事是一回事,但是該遵守的規則還得遵守,畢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然像皇后那樣也是不可取的,作為領導就得有領導的樣子,該賞該罰都要光明正大,否則時間長了大家看破了也就沒人尊重你了。
-
13 # 滿月尋桂子
年羹堯得勢的時候,太后和皇上還要對華妃順毛捋,皇后敢動華妃,皇上就饒不了她,她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
紅塵中人沒有幾人能免俗,多是捧紅踩黑,就算華妃身份等級比皇后差一截,皇上喜歡她,年家有勢力,皇后在人面上,特別是皇上面前也是妹妹長、妹妹短的捧著她,讓著她。
皇后心裡恨華妃,無非是她囂張跋扈,人前不尊重自己,皇后一句:正妻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即抬高了自己又不動聲色打壓了華妃。
最關鍵的是華妃動搖不了皇后的後位,她飛揚跋扈的樣子只是惹人嫌,讓皇后不痛快罷了!華妃最討皇后嫌的地方有幾點,而皇后表面讓著她,其實話裡話外還是壓她一頭:
①華妃愛顯擺,顯擺皇上寵自己,宮中什麼好東西先給自己。比如說新晉小主正給她行禮,她卻讓眾人跪著去說自己的耳環是內務府新送來的翠,還說翡翠不好,要送給皇后。皇后直接說自己有剛制的東珠耳環,再要她的太奢侈。東珠只有皇后才配用,皇后這樣說不光是說自己從儉,還表明自己的地位。②標榜自己家世好,是將門之女,打壓皇后是庶出的女兒。看戲時專點一出《樊梨花》,先說薛丁山不喜歡樊梨花,休了樊梨花三次,皇后就說:“做正妻要有容人雅量,夫君再寵妾室,妾室終歸是妾室,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還不是要三請樊梨花”。華妃又說幸虧這樊梨花是西涼將門嫡出的女兒,要是庶出的女兒只有死路一條。孰不知自己現在就是妾室,皇后才是正妻,假如說兩個人都有孩子,誰嫡誰庶?這華妃有時就是這麼蠢!③華妃最喜歡在皇后面前說自己年輕,皇后年老色衰。卻不知這後宮的女人多得就像御花園裡的花兒,永遠也開不敗,年年都有新面孔充塞後宮,年輕實在不是華妃特別的優勢。④還是嘲笑皇后色衰不會生孩子,其實她的歡宜香早已讓她失去生孩子的權利。既然都不會生孩子,皇后沒必要再跟華妃較真。華妃生不了孩子,皇后又有太后撐腰,只要皇后沒有大錯,皇上就不可能廢皇后另立華妃。皇后沒必要理會華妃,她只是靜靜等待,年家倒臺的那一天,也就是皇后一吐心中不快之時! -
14 # 元氣女文青月小牙
因為之前時機未到。
如果太早出手,皇上還要仰仗華妃兄長,為了大局考慮,皇上可能會偏袒華妃,不會讓華妃倒塌。
如果皇后這時出手,有這幾點制約:
一是不僅不能消滅華妃。
二是會讓華妃警覺,加強防備,加大皇后收拾華妃的難度。你想,對付一個一個防備你,沒準會對你先下手為強的對手,還是對付一個麻痺大意的對手輕鬆?而且華妃雖然對皇后無禮,但只是性格使然,逞一時之快。並沒有把皇后放在眼裡,或者說沒有把皇后當作重要對手。
三是助長華妃氣勢,你想想,後宮之主的皇后出手都對華妃無可奈何,以華妃的性格,豈不是更加囂張跋扈?皇后當時已經遭受華妃當面挑釁,如果華妃氣勢再漲,皇后必然受到更劇烈的挑釁。反正這時出手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如養精蓄銳,必要時再使出致命一擊。
四也是最重要的,會讓皇上對皇后產生不好的印象。仔細想想,雖然華妃後來是甄嬛聯手皇后鬥倒的,但明面上,特別是皇上看來,甄嬛才是主攻手,皇后似乎只是受不了華妃自作孽,順勢而為地一旁觀看。皇后在皇上心目中還是賢良淑德的模樣。
考慮到這些方面,比起一時委屈,皇后更想要的是笑到最後的勝利。
-
15 # 雨落在眼角邊
《甄嬛傳》中,華妃作為老對手,在皇后面前多次頂撞,還有意無意貶低她抬高自己,讓皇后心中非常痛恨。華妃是皇帝在潛邸時的側福晉,從那那時候開始就讓皇后頭疼不已,但是卻沒辦法除掉她。
有皇帝對華妃的寵愛一、華妃是皇帝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皇帝曾經對甄嬛說過,如果是平民,只有皇后一個妻子,華妃和甄嬛兩個妾足矣。由此可見在皇帝的心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純元、甄嬛、華妃。
甄嬛之所以能走進皇帝心中,得益於和純元皇后長得像,只要和純元有點關係的女人,皇帝都要收集到自己身邊,餘鶯兒就因為梅花的關係當了幾天後宮小主。如果沒有和純元的幾分相似,甄嬛連入宮都難,更不用說成為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和甄嬛不一樣,華妃是獨一無二的,皇帝雖然看重她的家世,依靠她哥哥年羹堯的幫扶,但是最重要的是皇帝真的喜愛華妃。從嫁進王府到去世的十年間,華妃所受的寵愛是獨一無二的,在這期間像端妃這樣背景不低的將門之女,像敬妃這樣被皇帝可以扶持對抗華妃的人,還有欣常在等等都沒有影響到華妃的受寵。
二、對於華妃做的事情皇帝很清楚
皇帝作為九王奪嫡的最終勝利者,心機、對朝廷的掌控能力無人能及,華妃做的那些事情除了殺害淳貴人,其他的應該十分清楚。但是華妃雖然跋扈,和哥哥串通起來斂財,但是華妃是很愛皇帝的,也總是維護皇帝的利益。
如果不是後來曹貴人揭發,將華妃所做的事情一一列舉出來,把事情擺在了明面上,皇帝應該不會將華妃降為答應,更何況他也清楚,這中間有不少事情是曹貴人慫恿華妃的,還有一些是曹貴人為了自保,將事情推到華妃身上的。
皇后能夠熬到華妃倒臺,也是因為曹貴人的揭發,這時候年羹堯雖然失勢了,但是一直到曹貴人這個華妃曾經的死黨出來指認,才將華妃徹底扳倒,可見沒有鐵證的情況下,皇后是對華妃無可奈何的。
華妃身後有家族的支援一、皇后沒有華妃那樣的家族背景
皇后是烏拉那拉家庶出的女兒,當年雖然進王府做了側福晉,但是當她姐姐一出現,皇帝立馬就忘記了當年對她生下阿哥就做嫡福晉的承諾,可以看出來,烏拉那拉家也是有重點培養物件的。
再加上皇后自己的孩子早年夭折,雖然後來身居正妻之位卻一直無所出,家族恐怕也早就放棄了她,和華妃爭鬥這麼長時間,從來沒有見皇后的孃家人出來為她說話。
二、華妃身後的年羹堯則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年紀輕輕的華妃一進王府就能當上側福晉,和年羹堯不無關係,就是為了爭取到年羹堯的支援,皇帝才娶了華妃,電視劇是以雍正年間為背景,就按年羹堯實際情況分析。
年羹堯進士出身,但是卻成為清朝赫赫有名的將軍,連納蘭明珠這樣的出身高貴、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都能放下身段,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年羹堯,後來又將妻子本家重置孫女嫁給年羹堯做繼室,顯然年羹堯的能力得到了納蘭明珠的認可,也成為眾位皇子們爭奪的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突然駕崩,雍親王胤禛繼承大統。為了穩住西北手握兵權的胤禎,時為皇帝的胤禛第一時間給年羹堯下達手諭,給了年羹堯西北便宜行事之權,想方設法穩住西北大軍。當初皇帝順利登基就有年羹堯的功勞,在皇帝登基後,年羹堯平定西北叛亂,更是被皇帝成為恩人。
對比華妃,皇后既無年羹堯那樣能幹的兄弟撐腰,又不受家族的重視,只有太后為了保住烏拉那拉家族的榮耀,立下遺囑勉強保住她的後位,在華妃衝撞她時也只能忍著。
華妃雖然跋扈卻沒有給皇后帶來實質性的威脅一、華妃沒有覬覦後位的想法
華妃雖然曾經用芍藥比牡丹美來諷刺皇后,也曾經用王寶釧來暗示皇后不受寵,但是芍藥再美也沒有牡丹富麗堂皇是花中之王,華妃也很清楚,自己再得寵,也做不了皇后。
華妃再跋扈,在關鍵的時候也知道皇后是六宮之主,當年羹堯為給自己的夫人看病,將太醫院的太醫都請過去,而皇后卻因為頭痛無人醫治(當然這是皇后設的局),當華妃第二天知道後,立馬錶達了對哥哥的不滿,並表示要安慰皇后。作為後宮嬪妃,華妃雖然囂張跋扈,但是也分得清利害。
二、皇后知道華妃已經沒有生兒育女的可能了
當年端妃端給華妃的那碗打胎藥就是皇后制的,當然就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從那時候起皇后就知道,華妃雖然受寵、雖然有人撐腰,但是皇帝是絕對不會讓她生下孩子的。
之後皇帝賜予華妃的歡宜香,也是皇后調製的,華妃用了這麼多年,皇后當然知道華妃以後都沒有可能生兒育女了。
對於皇后來說,不能生兒育女的華妃就是一個紙老虎,徒有其表。而皇后卻不同,雖然也沒有孩子,但是作為後宮之主,所有嬪妃的孩子都是皇后的孩子,無論誰最終登上皇位,皇后都能有一個皇太后的頭銜。只是皇后後來太想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只願意扶植三阿哥一個兒子,漏掉了四阿哥。
皇后和華妃兩個人的側重點不同皇后和華妃都曾經戕害過後宮的嬪妃,但是兩人的側重點還是不同的:
一、華妃側重愛
要說《甄嬛傳》中誰最愛皇帝,可能連純元皇后都比不上華妃對皇帝的愛。
華妃是真的很愛皇帝,即便年羹堯表現出對皇帝寵愛甄嬛的不滿,但是還在哥哥面前說他的好話,而且從華妃容忍曹貴人生下溫宜公主這一行為來看,華妃確實如她所說,因為愛,不會傷害皇帝的孩子。
華妃的針對物件主要是皇帝真心喜愛的女子。曹貴人雖然有女兒,卻不受皇帝寵愛,麗嬪雖有美貌,也確受寵,但是華妃卻能看出來皇帝對她寵而不愛,更何況是個蠢材,餘鶯兒雖然用崑曲吸引住了皇帝,但是為人膚淺張狂,戰鬥力也很低,其他的齊妃、敬嬪也因為不受寵,不在華妃的針對範圍,當眉莊剛受寵的時候,甄嬛還是小透明,當時的華妃就沒有特別針對甄嬛。
而到了後來,眉莊和甄嬛是皇帝真正喜愛的,尤其是甄嬛,奪走了皇帝對華妃的愛。之前皇帝身邊那麼多女子,得寵的不得寵的,都無法將皇帝從華妃的枕邊喊走,但是甄嬛做到了,華妃恨甄嬛和沈眉莊,主要是她們奪走了皇帝的愛。
二、皇后側重利
雖然皇后也真心愛皇帝,但是這麼多年來,經歷了自己的親姐姐奪走正室之位、喪子之痛、華妃的囂張跋扈、後宮無數女子接二連三的受寵,皇后心中的天平已經側重於利。
也正是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喪子之痛,看到皇帝當年對自己的無情冷漠,她更在意自己的後位,在意烏拉那拉家族的利益,在得到三阿哥撫養權的時候,就在意自己之後作為皇太后的實權,和後宮中是否有人對三阿哥產生威脅。
因此,皇后對后妃的打擊重點側重於打胎,從芳貴人、欣常在、富察貴人到甄嬛、寧嬪,皇后重點打擊那些有可能對自己和三阿哥產生威脅的人,華妃雖然橫,但是無法造成威脅。
總結
皇后作為後宮的大BOSS,對自己的重點打擊物件很清楚,也對敵人的情況摸的很透,在看到只有常在位份的甄嬛有封號的時候,就知道未來真正的對手是誰,只要有甄嬛在,華妃就不會成為她的威脅。作為華妃這樣有背景有寵愛的妃子,要整倒必須等到背景倒臺,手中有足夠的證據,因此直到年羹堯倒臺,曹貴人出來指證華妃的所有惡事,才將她徹底鬥倒。
-
16 #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甄嬛傳》中的華妃,美麗而跋扈,她個性很強,手段也很毒辣。同時,華妃是個為愛情而活的女子,她對皇上的感情很純粹,所以她妒忌其他受寵女子,也常常仗著自己得寵頂撞皇后。
當年羹堯取得西北大捷的時候,華妃更是仗著皇上對年家的恩寵,野心越發膨脹。宮中太監聽風就是雨,得知皇上打算晉華妃的位份,就趕緊給她準備了皇貴妃的吉福。而這時,皇后頭疼病發作,偏偏宮中太醫都去年家。
這時,應該說皇后和華妃的矛盾激化到了最頂點。
既然華妃把皇后逼到了這個份上,而皇后從來就是一個頗有心機的女人,為什麼她沒有除掉華妃呢?
其實,並不是皇后不願意除掉華妃,而是皇后實在沒有能力除掉華妃。
在《甄嬛傳》中,皇后自詡是最瞭解皇上的人,比皇上本人還了解他。既然皇后如此瞭解皇上,那麼,她就必然看清楚皇上對華妃的真實想法。
皇上並不是真的喜歡華妃,而華妃之所以得寵,完全因為皇上依仗年家。《甄嬛傳》這部劇把皇上的冷血無情描寫得很到位。
沈眉莊愛過皇上,在她被冤枉的時候,原本以為皇上會相信自己,替自己開脫,結果皇上依舊懲罰了她。導致眉莊對皇上心灰意冷,轉而移情於溫實初。
甄嬛也愛過皇上,可是皇上並沒有給她基本保護,她失去了第一個孩子,以至於心灰意冷去甘露寺,與果郡王成就一段佳話。
華妃一心一意愛皇上,但是皇上對她,完全是利用。
因為存在很大的利用成分,皇上會容忍華妃的跋扈,即便知道她手段狠辣,對后妃們的處置過於嚴厲,也一言不發,任由她胡鬧。
皇后很清楚,如果她出手陷害華妃,只要是小錯誤,皇上只會置之不理,即便是大錯誤,皇上對她小懲大誡,等風頭過了,皇上又會對她進行補償。
這就意味著,皇后冒著風險針對華妃的各種鬥爭最終都會化為泡影。
皇上讓華妃得寵,也對華妃進行提防。在後宮之中,華妃享盡榮寵。她有協理六宮之權,位份僅次於皇后。如此風光的華妃唯一遺憾就是膝下無子。
她原本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樣,完全就是因為端妃害自己。卻沒有想到,這一切都是皇上和太后的意思。
她到處顯擺的歡宜香,正是導致她始終無法懷孕的根源。
這一點,皇后是清楚的。
皇后知道,華妃即便再受恩寵,終究不可能有孩子,也不可能成為皇后。
所以,華妃表面囂張,實際上並不會對皇后構成威脅。
華妃與年羹堯存在捆綁關係。隨著年羹堯軍功不斷擴大,人越來越驕傲,對皇上也越來越無禮。
皇后知道,皇上必然會著手對付年羹堯,只要等到年羹堯倒臺,年家失勢,華妃在後宮的地位就會岌岌可危。
既然如此,她又有什麼必要與華妃產生正面衝突。
《甄嬛傳》中的皇后非常善於偽裝,心機城府非常深,她對後宮鬥爭形勢瞭然於胸,清楚誰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誰不足為慮。即便真的要對付誰,她也不會親自出場,而是安排好自己的馬前卒。
綜上,皇后雖然恨透了華妃,卻也不會幼稚到親自動手除掉她,她只會做點小動作,讓旁人恨透跋扈的華妃,借力打力。
正是因為這樣,皇后才會成為甄嬛在後宮中最大的敵人,兩人之間的巔峰對決也讓整部劇變得精彩非常。
-
17 # 鹹魚茶館
皇后與華妃的背景不一樣:
華妃背後是什麼?太保一等公帶兵自駕遊蕩平西藏的年羹堯,軍功顯赫朝中黨羽眾多,皇帝太后都表示好怕怕,找機會弄死他。
皇后背後是什麼?皇帝跟太后,尤其是太后,跟皇后同族,臨死前的遺詔也是讓皇帝不準廢皇后,這是為了烏拉那拉式部落的榮耀。
皇后與華妃的目的也不一樣:華妃要的是皇帝的寵愛,誰在後宮比她得寵,她就弄死誰。說簡單點,華妃要的就是資料,要當榜首,只有你威脅到她的時候,她才對你下手。皇后根本就不得寵,如果按照皇帝寵幸值來說,皇后應該是前十都排不進,華妃根本不在乎她。
皇后想要的是自己二把手的地位鞏固,她的手段是誰懷了皇帝的孩子,誰就得被她做掉,因為皇太子意味著對她地位的最大威脅。而華妃有皇帝太后御賜的歡宜香,根本不可能懷上孩子,所以華妃從來就不是皇后憂慮的物件。
而且兩人的底牌也不一樣,華妃的底牌其實由始至終,只有皇帝的寵幸,年羹堯對她來說只是一個外力罷了。華妃的智力還達不到權謀的高度,她仰仗的就是自己的美貌,以及皇帝被自己睡得七葷八素的那種滿足感。
華妃一旦發現皇帝對自己的寵幸,以及所有的放縱,還有對她一口一個“蘭兒”都是因為自己哥哥年羹堯,她瞬間就會自爆,因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而皇后面對華妃這樣的對手,根本沒有正眼看過她,因為皇后知道華妃的對手不是自己,而是皇帝跟太后。華妃偶爾對自己跋扈頂撞,自己決不能因此對她如何,影響皇帝太后對華妃的佈局,她要做的就是等待年羹堯倒臺,華妃原地自爆的那一天。
皇后由始至終的對手,其實只有自己罷了,她是個陰毒到了極致,甚至沒了人味兒的女人,手上那些黑材料光是純元皇后那一件就夠她死幾次了,但她並不以為然,反而加倍的在後宮執行自己的墮胎事業,把本來對她畢恭畢敬的甄嬛跟安陵容捆綁成利益共同體,安陵容臨死前一句“皇后殺了皇后”,把她咬了一道血口子,最後甄嬛一通神操作,徹底把她彈劾。
如果華妃是死於驕縱跟愚蠢,那麼皇后就是死於惡毒跟瘋狂。
-
18 # 影視覓
《甄嬛傳》中我認為最可憐的便是華妃,華妃雖然嬌縱跋扈,她其實是最容易對付的人
華妃多次頂撞皇后,皇后沒有除掉,是因為華妃的背後勢力很強大,她的哥哥年羹堯是掌握重大兵權的人,皇上對她寵愛有加,因為華妃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對皇上有用的人,作為一國之後,皇后是會為了江山社稷而考慮
-
19 # 無心浪味仙
皇后倒是十分想除掉華妃,可惜她沒那個本事,也沒那個實力。
皇后娘娘經常在人前一副母儀天下,有容人雅量,卻在景仁宮裡氣得發抖。
可是,皇后有什麼辦法呢?
為了穩固根基,皇后只能做出一副母儀天下的姿態。
保住後位,才是重要之事!
至於華妃,皇上和太后都忌憚三分,何況皇后?!華妃有個厲害的哥哥,很寵她。
華妃的哥哥年羹堯,是個將領,十分厲害。
他的功勳連皇上都忌憚,前朝與後宮,向來是聯絡在一起的。
否則,皇上也沒那麼狠心,連自己的孩子都能下手。
除去華妃哥哥的實力,皇上於華妃,有虧欠,有愧疚,因為他的忌憚,讓華妃不能生孩子,不能做母親。
再者,在甄嬛出現以前,華妃本來也是受皇上喜歡的。
因為此兩者的關係,華妃有協理六宮之權。
所以,華妃有資本與皇后頂撞。
如此這般,也是皇后的手段。而皇后娘娘要做出一副母儀天下的姿態,華妃跋扈,就讓她跋扈,這樣皇上覺得她識大體。
同時,這樣一來,更能襯托出華妃就是壞人。
所以,皇后不是不除掉華妃,而是沒能力,也沒智慧時,以退為進的在收拾華妃。
等待時機,用別人的手來收拾華妃而已。
你看,後來甄嬛不就動手了嗎?
-
20 # 沐說心語
首先,從法律來說。皇后雖是後宮之主,但並不代表皇后就可以隨便除掉某位妃子,就算要處置也要事出有因。就起碼的法制、原則還是要有的,更何況華妃也只是頂撞。如果沒有鐵證如山,沒有最大惡疾,想除掉華妃應該是不可能的。劇中也並未見皇后不經過皇上和太后的他願意就隨隨便便除了某位妃嬪的。
其次,從權力來說。在後宮,除了太后,如果皇后算第一位,那華妃就是第二位,華妃有協理六宮之權,在某些問題上,兩位統治者有意見相左,爭吵、頂撞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只是因為爭吵就除掉華妃,這個講不通。
再次,從恩寵上來說。華妃雖然不討皇后喜歡,但皇上喜歡呀。要不然也不可能沒有子嗣就是妃位,還協理六宮。而且,皇上對華妃的寵愛遠勝於皇后,皇后就算是有華妃必死的理由,也應該要奏明皇上,皇上定奪才能處置華妃吧。
最後,從能力上來說。華妃對皇后無理、奪寵,皇后一直不喜歡華妃,但皇后有能力抓到華妃的把柄處死華妃嗎?華妃的哥哥在前朝是股肱之臣,華妃又得皇上恩寵。黃守如何處置華妃?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處死華妃。
回覆列表
《甄嬛傳》一開始是分為華妃和皇后兩個陣營,而且華妃的勢頭明顯壓過皇后,她可是宮中囂張跋扈的第一名!可是皇后也不是什麼好惹的,她一直以來都陷害妃嬪、殘害皇嗣,最會用的招數就是借刀殺人。那麼一直以來皇后為什麼一直忍著華妃而不除掉她呢?
為人正室自然要大度皇后一直以來都擺著一副賢良淑德的樣子,而且她一直非常在意自己正室的地位。她雖然也是出身名門,但卻是個不受人重視的庶女,她嫁入雍親王府以後,本以為可以成為福晉為人正室,可是想不到嫡福晉的位置被姐姐純元奪了去。後來純元去世,她就成為了嫡福晉,也說順理成章成為皇后。古代的男子都有三妻四妾,更何況是皇帝,這就需要正妻寬容大度還要協調妻妾之間的關係。所以一直以來,華妃頂撞皇后,皇后當面也是一笑了之。
華妃家室顯赫,皇上都有意拉攏一直以來,年羹堯都在外替皇上平定西北,是皇上的肱骨之臣。皇上繼位不久根基還不穩,正是用人之際,皇上即使知道華妃做了什麼事,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年羹堯回宮述職的時候,對皇上各種不禮貌,一看就是故意的,皇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是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可是為了江山社稷只能忍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皇上在適當的時候一定會收拾他們兄妹二人。
華妃雖然囂張跋扈,但是沒有子嗣傍身一開始芳若姑姑教導甄嬛和安陵容的時候說過,皇上的寵愛固然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子嗣,有了孩子就有了依靠。華妃雖然受寵多年,沒有成為貴妃和皇貴妃就是因為沒有子嗣。假如華妃有孩子,皇后一定會使絆子害她。皇后一開始害有身孕的純元,後來又害富察貴人、甄嬛、寧貴人等,如果沒有孩子,危險就會少幾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皇后可能知道華妃多年不孕的秘密,所以對於不可能懷孕的華妃,皇后便置之不理。
華妃也是囂張過頭了,本來她就是仰仗著孃家才得寵,卻從來都不知道收斂。如果她勸哥哥專心效忠皇上,可能會有另外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