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razyRadish
-
2 # 東方朗旭
其實,劉邦建立漢朝後,基本上是承認陳勝反秦的首義地位的。陳勝起義前,在魚肚子里弄讖語、讓人學野狐叫“大楚興、陳勝王”,因此糾合了一批反秦的人。由此可見,在劉邦那個時代,玩兒這一套的不在少數。這種辦法雖然看似毫不科學,卻在封建時代的各場起義、造反、改朝換代中收效很大。
要知道,直到新中國建立前,中國的文盲率還非常得高,靠這種神秘主義以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成本最小,而收效最大的事兒。當時的劉邦,不過一介平民,毫無憑藉,不以此而糾合部眾,他恐怕還真找不出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來。
首先吧,劉邦斬蛇後並沒有馬上起義,直到陳勝等人風風火火起來後,劉邦這才起的兵。
他當時斬蛇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收攏與他一起逃亡到山上的人的人心,而不是為了起義,只是後來逃到山上的人多起來後,這才給了他起義的資本。史書記載,靠著斬蛇,劉邦讓十多個人暫時對他心服口服,這十多個人雖然不多,卻成為了劉邦起義的星星之火。在搞斬蛇的同時,劉邦的一系列神秘活動同時進行,流傳得越來越廣,於是他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
3 # 小曉濤愛剪輯
我們都知道劉邦是屬於真正的“極品屌絲”。他是平民出身,父母和祖輩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因此,劉邦出生後就得面對這樣的現實:家裡窮的丁當響,連溫飽問題都是一種奢求。而劉邦在家裡排行老三,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多一張嘴就要多一碗飯,於是很小的時候不得不踏入社會。
後來一步一步逆襲成皇帝后,劉邦為了徹底改變自己的形象,讓後人認為他是“根正苗紅”的真龍天子,只好在“神化”方面下功夫。為此,他杜撰了“斬白蛇”起義的鬧劇。
為什麼要斬白蛇,是有原因的。因為劉邦在此已經在出生上做了文章,讓天下人認為他是“姣龍纏身”身生。
劉邦這樣做本著強基固本的原則,先改變“爹”的形象,而無所不用其極。於是他硬拉來一條龍,與自己的母親幹那件事。結果呢,他就成了赤帝的化身。
出生進行了包裝後,效果是看的見,劉邦的清貧形象一下子變得光輝起來,但劉邦並沒有小富即安,為了證明自己的生父蛟龍是赤帝,他成功杜撰了白蛇這個配角。
當時的劉邦剛剛起兵反秦,他與部下行走在沼澤之中。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小兵報告說前面路中間,有一條大蛇擋住了道路。而此時剛剛喝了酒的劉邦壯著酒膽,來到大蛇前,拔出利劍,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斷。第二天,一個老婦人撫蛇痛哭,眾人問老婦人大哭的原因,老婦人說他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變化為蛇,擋住了赤帝子的道路,所以被赤帝子殺死了。
以上的真偽,明白一看就知道。但劉邦這們欲蓋彌彰的做法,這樣大費周折地在白蛇身上下功夫,就是為了明他是龍之子、神之子。而他的後代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龍子龍孫。
總之,劉邦如此“興爹”之舉,創造了蛟龍生子的神話,創造了帝王神話,也創造了歷史,令人歎服。
-
4 # 大喵兒v
其實,劉邦建立漢朝後,基本上是承認陳勝反秦的首義地位的。陳勝起義前,在魚肚子里弄讖語、讓人學野狐叫“大楚興、陳勝王”,因此糾合了一批反秦的人。由此可見,在劉邦那個時代,玩兒這一套的不在少數。這種辦法雖然看似毫不科學,卻在封建時代的各場起義、造反、改朝換代中收效很大。
要知道,直到新中國建立前,中國的文盲率還非常得高,靠這種神秘主義以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成本最小,而收效最大的事兒。當時的劉邦,不過一介平民,毫無憑藉,不以此而糾合部眾,他恐怕還真找不出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來。
首先吧,劉邦斬蛇後並沒有馬上起義,直到陳勝等人風風火火起來後,劉邦這才起的兵。
他當時斬蛇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收攏與他一起逃亡到山上的人的人心,而不是為了起義,只是後來逃到山上的人多起來後,這才給了他起義的資本。史書記載,靠著斬蛇,劉邦讓十多個人暫時對他心服口服,這十多個人雖然不多,卻成為了劉邦起義的星星之火。在搞斬蛇的同時,劉邦的一系列神秘活動同時進行,流傳得越來越廣,於是他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搜尋
劉邦二十四功臣排名
呂后情史
呂雉最後下場
劉邦晚年後悔殺韓信
呂雉一族被誰滅門
老梁講劉邦斬白蛇
-
5 # 靜靜聽影視
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有一段斬蛇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何寓意?他為什麼要記載在史書上?
漢高祖 劉邦,是秦末沛縣人。早年任沛縣泗水亭長時奉命押送一批勞工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築陵墓,途中許多勞工趁機脫逃。劉邦暗想即使到達驪山,勞工也都逃光了,無法交差。於是在芒碭山澤前休息進食,晚上釋放所有的勞工說:“你們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逃亡了。”勞工中有幾位好漢見劉邦寬宏大度,豪爽義氣,便願意追隨他。
晚上,劉邦喝了不少酒,乘著酒興繼續趕路。月色蒼茫,在逃亡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驚叫一聲,回頭向劉邦報告:“前面有一大蛇擋道,請繞道而行吧!”劉邦醉意朦朧,朗聲大笑道:“英雄豪氣,所向披靡,區區一條蛇,怎麼敢擋我的路?”說話間,仗劍前行,果然看見一巨蛇橫臥路中。劉邦正想用劍砍去,只見那白蛇道:“我貴為天子,遨遊四海,誅秦平分天下。”劉邦不允,白蛇道:“你斬吧,你斬我頭,我亂你頭,你斬我尾,我亂你尾。” 劉邦酒壯英雄膽,說:“我不斬你頭,也不斷你尾,讓你從中間一刀兩斷”。說罷,一劍下去把白蛇斬為兩段。白蛇化作一股青氣飄蕩空中,喊道:“劉邦還我命來,劉邦還我命來。”劉邦道:“此處深山野林怎還你命,待到平地準還你命來。”劉邦貴為天子,金口玉言,後來王莽篡權殺了漢平帝,把四百年的漢室分成兩半。傳說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還了劉邦所許之願。
劉邦斬蛇之後,繼續前行,又行數里,酒勁上湧,醉臥道旁。第二天早上,有人經過斬蛇之處,見一老婦人痛哭不已,問道:“你為什麼痛哭?”老婦人道:“我兒子被人殺了。”行人問道:“是誰殺的?”老婦人道:“我兒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擋道本是向赤帝子討封而來,卻被赤帝子殺了。”老婦人說完就不見蹤影。這人來到劉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見到的講了一遍,劉邦聽後內心大喜,認為自己就是赤帝子。沛縣人聽說後都願意歸附他。劉邦在芒碭山澤中隱藏了一段時間,後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扯旗造反。經過楚漢爭霸終於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當然故事被神化了!為什麼要把劉邦斬蛇這個不起眼的事記在歷史上,流傳至今,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
6 # 中正醫學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我們都知道劉邦是屬於真正的“極品?潘俊薄K?瞧矯癯鏨恚?改負妥奼捕際搶鮮蛋徒壞吶┟瘢?揮腥魏握?治背景。因此,劉邦出生後就得面對這樣的現實:家裡窮的丁當響,連溫飽問題都是一種奢求。而劉邦在家裡排行老三,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多一張嘴就要多一碗飯,於是很小的時候不得不踏入社會。
後來一步一步逆襲成皇帝后,劉邦為了徹底改變自己的形象,讓後人認為他是“根正苗紅”的真龍天子,只好在“神化”方面下功夫。為此,他杜撰了“斬白蛇”起義的鬧劇。為什麼要斬白蛇,是有原因的。因為劉邦在此已經在出生上做了文章,讓天下人認為他是“姣龍纏身”身生。
斬白蛇事件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白蛇是白帝子,而斬蛇的劉邦就成了赤帝子,劉邦的身世傳說很多,多為神話,參見《史記》。“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句話出自《漢書武帝紀》,大意是,要想成就異乎尋常的豐功偉業,必須要依靠與眾不同的人。如何才算是“非常之人”呢?古代的標準有兩條:一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容貌,二是要有與眾不同的事蹟。
先說他的容貌。《史記》記載: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隆是高,準是鼻,隆準便是高鼻子。顏是額頭,龍顏便是擁有像龍一樣隆起的額頭。
當時的劉邦剛剛起兵反秦,他與部下行走在沼澤之中。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小兵報告說前面路中間,有一條大蛇擋住了道路。而此時剛剛喝了酒的劉邦壯著酒膽,來到大蛇前,拔出利劍,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斷。第二天,一個老婦人撫蛇痛哭,眾人問老婦人大哭的原因,老婦人說他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變化為蛇,擋住了赤帝子的道路,所以被赤帝子殺死了。
在後世中有的相信,也有爭議不斷的事情,不管怎麼樣但是沒人敢說劉邦是傳播謠言,有人說哪有那麼大的蛇啊!可能是一條小蛇吧了,但不管怎麼說史書中記載有這一段。
《史記》注引裡說,“斬蛇劍長七尺”,而劉邦卻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那麼斬蛇劍到底是三尺還是七尺呢?《崔豹古今注》說“當高祖為亭長,理應提三尺劍耳;及貴,當別得七尺寶劍”。有人分析,三尺劍應是亭長佩劍,當時因為蛇比較大,劉邦另外找了一把七尺劍將蛇砍死。還有人說,斬蛇劍是把神劍,佩之三尺,用則七尺。這些說法孰是孰非一時難以辨別。還是《西京雜記》的描述比較形象,對我們瞭解斬蛇劍或許有所幫助,《西京雜記》雲:“漢高帝斬蛇劍,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
-
7 # 傑森愛追劇
這是有原因的,高祖在剛起義的時候,有次夜行遇到白蛇,高祖藉著酒意,一劍把白蛇砍成兩段。之後有人路過這裡,看到一個老太太在白蛇旁邊大哭。路人甲問是什麼情況呢,老太太說我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被赤帝的兒子殺掉了!這個人剛想說你有病吧,吹牛不打草稿之類,但老太太眨眼就不見了。劉邦斬蛇藉此說明自己是赤帝之子,以表自己是神的兒子的身份,瞬間拔高了他的身份,堪稱“天下一人”。在中國古代,正因為皇帝身份的特殊,所以在他們身上都充滿各種傳奇故事,尤其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會有靈異的徵兆來襯托。劉邦不單斬蛇,而且他的出生也頗為神秘,其母在野外和赤龍所生。皇帝可以透過神話故事,表達自己登基為符合“天意”,即自己是真命天子。當時的秦王子嬰是大秦最後的統治者,雖然投降於劉邦,不過那個時候劉邦並沒有實力導演秦王禪讓的戲碼,畢竟那個時候項羽實力是遠勝於他的。不久以後,項羽進入咸陽,殺死子嬰,禪讓是徹底不可能的。所以唯一的便只能透過神話來讓老百姓覺得自己是擁有了天命。所以劉邦頭頂有祥瑞,他能夠斬殺了白蛇。據說白蛇是白帝,而劉邦則是赤帝,所以劉邦取代了秦朝是繼承了天命。
-
8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劉邦斬白蛇。按傳說是,赤帝子,斬白帝子,奪天下。科學說法,蛇擋道,為眾人,鼓士氣,斬。大丈夫,敢起兵造反,何懼蛇乎?
-
9 # 房產日記
立信立威,求個正統名。白帝指少昊,赤帝指炎帝。在古代講究一個名正言順。起事想做大,必須有個好名聲。陳勝吳廣其實就給劉邦做了個好例子。陳勝得勢之後,之前的老兄弟來投,開始還好,到後來老兄弟就啥話都敢說。哪天哪天一起偷個雞,哪天哪天一起摸個狗。這誰頂得住。你沒個好出身,你就的有個好過去。至少的有名望,有號召力,德高望重。然而劉邦顯然兩者都不具備。
臨時想改變名望與兄弟們的印象是有點難了,但斬白蛇,成赤帝之子在那個矇昧的時代就簡單很多了。
-
10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當時在芒碭山上當流寇,日子過得十分艱辛,聽聞陳勝起義了,且有魚腹天書相傳。不久陳勝的隊伍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攻州佔縣,建國稱王,好不快哉!陳勝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秦二世不得人心,天下苦秦久矣;其二、陳勝裝神弄鬼,在魚肚子裡藏“陳勝王”三字,眾人以為天授其權,接著又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眾人更相信他乃天選之人。
戰國時代,五行風水之說興起,人們都十分相信鬼神,如果一個人有天授神權,那麼許多人都願意為天選之人赴湯蹈火,雖死無憾。劉邦深諳此理,因此他早就讓老婆呂稚到處宣揚,他有天子氣,劉邦的一幫發小跟著他幹,也是因為他們認為劉邦有天子氣,將來必有大成。劉邦看天下處處起義,正是建功立業之時,因此他也想起事。要起事總得有一些神秘色彩,劉邦深思不出,他不可能也學陳勝在魚肚子裡藏書。
一日劉邦到野外方便,遇到一條白蛇咬他,大驚之下,不及細想,乃拔劍斬之。呂稚聽聞此事,認為白蛇罕見,可拿白蛇大作文章,奈何白蛇已經被劉邦等人吃了。於是呂稚四處宣傳,白蛇乃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斬殺,於是劉邦就成了赤帝之子,有神仙血統。此事一經傳揚,投靠劉邦的人絡繹不絕,很快劉邦擁兵數千,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史記.高祖本紀》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根據史書記載,告訴世人劉邦乃赤帝之子的人是一位老婦人,這位老婦人自稱白帝子,也就是那條白蛇,她出現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告訴世人劉邦乃赤帝之子。筆者認為劉邦斬白蛇的故事一定是劉邦和呂稚表演給世人看的, 那個老婦人可能就是呂稚裝的,突然不見了一定是一種障眼法,類似魔術一樣的表演。世上本無怪,人思之故有怪,人信之故有神,很多鬼怪神魔其實就是人類自編自導的鬧劇。
-
11 # 老龔166916589
劉邦硭碭山斬白莾蛇。古代像徵著有王者的帝業,歷史上出現這種事件較多。比如:朱元璋殺了牛吃怕追究,牛尾塞在螃蜞洞中變成地黃牛,拉拉會有牛叫聲,是神助。
。這二位皇帝前者沒有白莾出現,後者沒有地黃牛出現的奇事,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聚集十多萬眾和二十多萬眾,民眾將他二人神化了,了定是真命天子,大家都想跟他,這也是個信仰問題。
。順帶說件事。在三國早期。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其實王者應出在東吳。孫權父親孫堅。偶然發現一枯井夜來豪光沖天,派人下井澇到玉璽,按理東呉能稱王稱霸。可惜孫堅不是真命天子。因得玉璽,其心情過有急操,及時收兵回江東,使袁術生疑。集殺結果得而覆失,還搭上了自已的生命。所以三國打了六十多年也沒有統一,這就是失去了應有機會,也充分說明孫堅沒有天子身份強求是沒得用的。孫權當初缺乏謀士,得玉璽後只有志太平常,見機行事,能將玉璽帶回江東,三國曆史,一定會改寫。
-
12 # 風雨中的梅雲
個人覺得劉邦斬蛇基於兩個原因。第一,大蛇擋路,擋著大家的逃生之路。不斬蛇他們過不去。這也是應了那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造勢。當然了,第二個原因也是必須在第一個原因發生後才有的。這也是古代造反者必要也必須的手段。比如,周文王時期的鳳鳴岐山,秦始皇時期的黑龍顯瑞,陳勝吳廣時期的狐鳴野外,劉邦時期的斬蛇起義。當然了,還有一些什麼石人背書(石頭人背後刻字),魚腹顯書(魚肚子裡塞寫字的錦帛)等等等等的。說白了都是一些糊弄和欺騙當時的追隨者。包括黃巾之亂時期張角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以求達到煽動蠱惑一些愚昧無知的人。說白了,就是有心人算計無心人而已。謝謝。
-
13 # 自知者明
劉邦當時是秦朝的官,亭長!不僅要維持治安,還要每年兩次向咸陽押送刑徒,修築驪山陵墓!一次押送的時候,逃跑了很多,於是劉邦就把他們都放了,然後自己也逃跑了!但是有一些人願意跟著他,就去了芒碭山,由進山林深處,突然有一條蛇攔路,劉邦就把它殺了!問題在於殺了以後,有人就說看見一個老太婆坐在路邊哭,別人問為什麼?她說:“赤帝的兒子把白帝的兒子殺了”
-
14 # 揚生解史
千古一世秦始皇病逝後,秦二世繼位。他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民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當時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就有二三百萬人被徵發,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做為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日夜兼程趕路,因為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當走到大澤鄉時,由於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最終耽誤了日期。在去、逃都是死命的情況下,陳勝、吳廣利用人們迷信的心理,事先在魚肚中藏有“陳勝王”的字條,並故意讓民工們發現,後又在半夜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並最終被民工們擁護,在大澤鄉揭杆起義,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當陳勝、吳廣起義的訊息傳到沛縣時,劉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劉邦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年青時他看到秦始皇巡遊的車隊時,就說過“大丈夫當該如此!”現在天下民不聊生,人民怨聲載道。陳勝、吳廣又率先揭杆起義,劉邦決定也要有所作為,他在等一個機會!
很快機會就來了。一次,劉邦奉命押送民夫去驪山服勞役,出發前劉邦與民夫中兩位老鄉事先謀劃好,要象陳勝、吳廣一樣起義抗秦。一路上都有人逃走,劉邦也不禁止。走到 芒碭山時,他停下來飲酒,並對民夫們說:“你們到驪山做苦役,不累死也得讓人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現在你們都逃命去吧!”民夫們聽了他的話都十分感激,當場就有十多個民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
劉邦和民夫們一起喝酒至大醉,然後趁著夜色趕路。他讓一個老鄉在前面先走,另一個老鄉走在最後,然後他與其它人走在中間。不一會走在前邊的老鄉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 大白蛇擋在路上,我們還是回去吧。”
劉邦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 ”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幾里,劉邦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睡覺,其它人也一同睡了。天快亮時,走在最後的老鄉趕上來了。他告訴大家一件怪事:當他來到斬蛇的地方時,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於是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他又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卻被赤帝之子殺了,所以我哭。”我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眾人聽了後,不禁對劉邦敬畏起來。後來劉邦又對眾人說:“秦始皇曾說過: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我來驗證下他說的是不是我。“於是他就躲藏到芒碭山的深山老林中。芒碭山的早上有霧氣籠罩,他事先已與妻子呂雉確認了哪幾個山頭霧多,並確定了他躲藏的順序。
於是呂雉帶領其他人去尋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跡罕至之處找到。劉邦假裝覺得奇怪,問呂雉及眾人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在的地方頭上總有云氣凝結,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現象總能找到你”。眾人聽說後認為劉邦就是未來的天子,於是發誓要死心塌地跟著他,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都來歸附劉邦。
公元前209年10月,劉邦正式揭杆起義,加入了風起雲湧的反秦義軍,開始了證服之路…!
-
15 # 正史風雲
這是精心編撰的神異事件,目的就是劉邦“君權神授”的皇位合法性!一、劉邦斬蛇的事情經過
大家都知道,劉邦原來是沛縣的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
話說,劉邦接到縣裡通知,要他到咸陽出差一趟,任務是遣送本縣的徒隸去驪山腳下修秦始皇的陵墓。
一開始劉邦還挺高興的,因為平時拿一點死工資,只有出差的時候,可以找縣吏們拉贊助,而且蕭何每次給的都不少,於是,拉了贊助,哼著楚國小調就上路了。想著能夠到首都咸陽去開開眼界,風流瀟灑一番,心裡別提多美了!
可是這次的差事並不像他想的那樣順利。問題出在他所押送的徒隸身上,徒隸相當於勞改犯,他們早受夠了暴政苛刑,這次去咸陽修陵墓,還指不定要受多少苦呢,等著被虐還不如趁機開溜,於是一路上不斷有人逃跑,跑的只剩下來十幾個。
劉邦借酒消愁,多喝了幾杯,藉著酒勁,把心一橫,老子不幹了,愛咋咋的!對著還剩下的十幾位勞改犯說:各位兄弟,你們都逃命去吧,老子也要遠走高飛了!
這些人覺得劉邦夠義氣,於是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劉邦,老大,你到哪我們就到哪,反正我們是認定你了。
天下那麼大,劉邦還真不知道去哪兒,現在,大家都淪落成逃犯,不如一起上山當土匪算了!大家紛紛贊同。
於是一眾人往芒碭山進發,派了一個兄弟在前探路,不一會兒,探路的兄弟回來稟報:劉大哥,前面有一條大蟒蛇擋住道路過不去,不如我們回去吧。
劉邦大笑一聲,你小子也太慫了吧,我們連得罪秦始皇都不怕,還怕區區一條蛇,於是,親自上前,拔出寶劍,一劍將蛇斬成兩截,斬死大蛇後,大家跟著劉邦繼續逃命,還沒跑出幾里地,劉邦酒勁上了頭,倒在地上呼呼大睡起來。
然而,落在後頭的兄弟卻經歷了一場神異事件,他們在劉老大斬蛇的地方,看到有一個老太婆對著蛇的屍體哭泣,於是上前詢問,老太婆說,我兒子是白帝之子,變成一條蛇擋住了赤帝之子的路,被赤帝之子斬了,所以我才痛哭。這群兄弟覺得老太婆太能扯了,什麼赤帝白帝,不是忽悠人嘛,於是想勸老太婆回家,哪知道剛一接近,老太婆變成一縷煙消失不見了!
二、“君權神授”的思想和劉邦的心思劉邦自此變成了赤帝之子,多麼響亮的名頭,從一介布衣流氓,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神仙血脈,人家一定會說:跟著赤帝的兒子幹革命,肯定有肉吃!果然,慕名而來加入劉邦山寨的人越來越多。
暫且閣下劉邦不說,咱們看一下古代帝王的離奇出生,就會發現“君權神授”的思想在古代已經由來已久。
商朝始祖殷契,他老孃在野外沐浴時,看見一隻黑鳥掉了個蛋,她撿起來吃後,就懷孕了,生下殷契。無獨有偶,秦朝的始祖“大業”,他老孃在織布時看見一隻黑鳥下了個蛋,於是把蛋吞了就懷孕生下了“大業”。
周朝的始祖后稷,他老孃在野外踩到巨人的腳印,回來後就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生下了后稷。
這可不是野史記載的,而是太史公在他的《史記》裡記載的正史,也就是說,古代早就有了“君命神授”的思想,中心思想就是帝王的權力是神賦予的,他們是代表天神管理國家、管理百姓,所以,老百姓服從帝王就是服從天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不說遠的,就說和劉邦同時期的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和吳廣,他倆在起義前,用硃砂在綢帛上寫下“陳勝王”放在別人所捕的魚肚子裡,結果大家吃魚時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大感震驚,後來又讓吳廣大晚上的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喊得是:“大楚復興,陳勝稱王”,大家頓時覺得陳勝真乃神靈庇佑之奇人!
這樣說來,劉邦把自己編撰成赤帝之子完全是又可能的,逢此亂世,想起義做大事,沒有一點貴族血統是沒有人願意跟你乾的,大家都是老百姓,憑什麼讓我聽你的?難道就憑你吃喝嫖賭樣樣行?
劉邦出生卑微,連他的老爹也覺得他沒有其他兄弟混的好,經常數落他,他自己不僅貧窮,也沒什麼地位。所以,要想成大事,必須要包裝自己,而最好的、也是最適合他的包裝就是和神攀上關係。一是因為現實社會中他沒有可以攀附的人;二是攀附神仙,沒有人能夠揭發,只要說的神乎其神,不怕沒人相信,別人也沒法揭發和反駁,因為要證明這件事的真假,就要請赤帝來呀,赤帝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哪會那麼容易現身!
三、劉邦為什麼會把自己編撰成“龍的子孫”、“赤帝之子”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和分析,大家如果看過史記記載,前後一印證,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
原因就是劉邦擁有一副近似“龍顏”的長相。
傳說中國的龍是由馬首,蛇身,鹿角,龜眼,魚鱗,魚須,虎掌,鷹爪,牛耳組成的。龍為萬獸之王、萬能之神。
再看看劉邦的長相:馬形長臉,鼻樑高挺(馬首)。臉頰之下長有幾根魚鬚鬍,很是美觀。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類似龍身上的鱗片)。瞅瞅這長相,不就是傳說中的“龍的傳人”嘛!
要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光靠“斬蛇”和長相還略顯不夠,於是,有了更神的杜撰,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首先是出生神異。既然是龍的兒子,那得有個龍的老子才行呀!正所謂,“人是人他爸生的、龍是龍他爸生的”,於是,劉邦的老爸戴了頂蛟龍的“綠帽子”!
關於劉邦的出生是這樣傳說的,話說某個夏天,劉邦的老媽獨自外出勞作,累了以後,就躺在大澤堤岸上睡著了,夢見與神相遇,突然天上雷電交加,地上風捲草飛。這時,劉老爺子來到大澤,遠遠地看見老婆身上伏著一條蛟龍,不久,便生下了劉邦。
其次是祥雲跟隨。斬蛇流亡後,劉邦帶著兄弟們到芒碭山落草,可無論劉邦走到哪裡,妻子呂雉都能找到他。我去,難道當時就有GPS定位了嗎?非也!呂雉說,夫君你居住的地方,天上有祥雲環繞,我跟著雲氣就能找到你!
我們不得不說,劉邦做的文案相當精彩,宣傳手段也是一流水準,這麼多神奇的事件加在一起,還有誰不信呢?果然是高手!
至於把自己說成“赤帝之子”,“赤帝”也是有講究的,這要牽涉到古代關於帝王和朝代的五行之說了,比較複雜,這裡簡單的說一下。白帝五行屬金,白帝之子屬水,因為“金生水”,而秦朝正好為水德;赤帝五行屬火,赤帝之子屬土,因為“火生土”,漢朝為土德。赤帝之子殺白帝之子,就是漢朝滅掉秦朝,與五行之說恰好相符!
這下我們終於明白,劉邦為什麼偏偏把自己認作“龍的子孫”、“赤帝之子”了吧!
-
16 # 大成隨便聊
劉邦這樣做本著強基固本的原則,先改變“爹”的形象,而無所不用其極。於是他硬拉來一條龍,與自己的母親幹那件事。結果呢,他就成了赤帝的化身。
出生進行了包裝後,效果是看的見,劉邦的清貧形象一下子變得光輝起來,但劉邦並沒有小富即安,為了證明自己的生父蛟龍是赤帝,他成功杜撰了白蛇這個配角。
-
17 # 歷史風物誌
關於劉邦斬蛇,史書、影視劇中都能經常看到,史記是這麼記載的: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芒碭山的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秦朝末年,劉邦是縣衙的亭長,被派押送民夫去修秦始皇陵,民夫半路逃走一般,劉邦心想,加入送到可能民夫全逃光了,於是在芒碭山沼澤地時,停下喝酒吃飯,趁夜色放走了剩下的囚徒,囚徒中有十幾個人自願跟隨劉邦。喝完酒後,讓一個人前面探路,打前哨的人回來報告稱前面有條白色大蛇攔路而臥,眾人驚恐不安。劉邦拔劍上前,將蛇斬作兩段。白蛇被斬後,血流滿地。又走了幾里路,由於酒勁上來醉倒,就躺下休息。後面行人路過斬蛇的地方,有一個老太太夜裡哭泣,稱赤帝之子殺了他的兒子,他兒子是白帝之子。行人以為老太太說謊,但老太太轉瞬間就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隊伍,將事情告訴高祖,高祖心中暗喜,跟隨劉邦的人也逐漸敬畏劉邦。
為什麼斬白蛇?當時劉邦押送民夫去修秦始皇陵,但是路上已經走了一半了,剩下的估計還得走,到時候送到了人數不夠,肯定被罰,以秦朝的的殘暴,死罪難逃,所以劉邦為了保命肯定不會坐以待斃,那就只能反抗,於是先放了剩下的民夫,籠絡人心。古代講究正統天地君親師,即使是反抗暴政起義也是定為謀反,所以劉邦想要起義,就得有個名號來穩定軍心,吸納起義人士。我們熟知的秦末的陳勝起義也有類似的做法,陳勝用硃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裡。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覺得很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在夜裡點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在深更半夜聽到這種鳴叫聲,都驚恐起來。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處議論紛紛,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造勢,之後出來老太太,指定劉邦赤帝之子的身份,古代迷信,赤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劉邦被稱為赤帝之子,以此為旗號起義,是正義的解救百姓於水火,而不是謀逆,增加自身的光環,更好的穩定軍心,吸納起義人士。
-
18 # 反正沒有意義當遊戲玩
個人理解只是以訛傳訛,因為古時候閃電也被稱為白蛇,所謂的斬蛇,個人理解,是幫百姓解決了閃電襲擊民戶房子的危機,因為他的善舉,所以起義的時候百姓支援他,也被戲說成斬蛇,其實是幫老百姓降服了閃電!個人理解,不代表任何人
-
19 # 歷史上的一條狗
劉邦為什麼要斬蛇?因為要趕路,蛇擋了路,就斬蛇、開路!
為什麼不選擇驅蛇?因為蛇太大,又不是路邊的阿貓阿狗,跺跺腳就跑開了。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這樣寫道:“蛇遂分為兩,徑開”劉邦所斬的蛇,一定體型不小。若是我們在路邊常見的半米一米長的蛇,那也擋不了路了,大不了繞兩步走。
《高祖本紀》原文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嘗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原文太長!不看!看也不太明白!
大概意思就是說,劉邦奉命押送一群人,但是半路上跑了很多人。劉邦想著已經跑了這麼多人,橫豎都是死,於是把剩下的人也都放了,自己也要跑路。有人感動劉邦的仗義,就打算跟著劉邦混。於是大家一起走。
走了一會,探路的人說前面路上有一條大蛇擋了路,過不去,劉邦手一揮,就帶著大家去把蛇砍成了兩半。然後繼續行走。
走的慢的人,經過砍蛇的地方,看到一個老婦人在哭,還說:“這蛇是我兒子白帝子,被赤帝子殺了。”
秦始皇這個時候觀天象,看到帝國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於是派人檢視。劉邦覺得這個有天子氣的人就是自己,於是躲藏起來,但是每次都被人找到。
那些人說:“你呆的地方,天上一直有一股雲氣,所以你跑不掉的。”
後來沛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就都來投靠劉邦。
這段描寫有種神話的意味,乍一看不像是司馬遷這種寫史實的人寫的。像原文中描寫的: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東南有天子氣。」「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人身變化為蛇身,並稱之為“帝子”,且有“天子氣”。這些都有著明顯的神話味道。
但是結合古代帝王總是自稱“天子”,那時候君權都是“神授”的,就可以理解了。我個人理解這段神話的描寫,是在為後來劉邦稱帝的結果開路。畢竟有了“神授”,那稱帝也就名正言順了。
王莽代漢建新關於劉邦斬蛇的後續大家也都知道,大概就是劉邦在斬蛇前,大蛇說:“你斬我哪裡,我就在你的王朝生涯那裡篡位。”劉邦將蛇從中以斬為二,在後世中果然有人篡位。這個人就是王莽,並且王莽篡位前漢朝經歷了200多年,篡位後漢朝又持續了200多年,剛好在中間。
後人結合歷史經過與神話傳說一對比,發現還真的一樣,彷彿真的有那麼條神蛇。於是被不知情的人信以為真。
於是“君權神授”得到了驗證。彷彿皇帝能夠做上皇位,就是天神眷戀。彷彿王朝更替,都是神的旨意。彷彿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
然後當前的皇帝坐的更穩了,然後之後的皇帝坐的也實了,然後滅亡的帝國都是不得神心,然後更替的皇朝是重新被神眷顧的人。然後民心有了寄託,然後搗亂的少了、不服氣的少了,王朝統治更堅固了、更穩定了、更容易了……
結論從上往下看下來,就明白了。
劉邦為什麼要斬蛇?因為劉邦是“帝子”,不斬蛇誰知道他是帝子?
劉邦為什麼會稱帝?因為劉邦有“天子氣”,天子氣世人可見……
王莽為什麼會篡位成功?因為王莽也是“帝子”,人家也是很牛掰的存在。
我覺得,因為書是後人寫的啊~!
-
20 # 十點烏托邦
史書是後來人所撰寫的,筆者認為,劉邦要斬蛇是因為要提高自身的威望和地位,想爭天下,籠絡人心。而且在古代,封建迷信和“君權神授”這一套方法是最容易籠絡人心的。
如果按照史書中所說的事情發展,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斬蛇?
劉邦曾經去過秦都咸陽服徭役,親眼看到秦始皇的威儀,他引聲長嘆地說:“大丈夫就是應該像這樣啊!”在劉邦的心中,他不甘心做一個普通人,他有一個帝王夢。
而此時,秦朝的暴政昏暗,導致民不聊生,隨時都有爆發起義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個懷著的帝王夢的劉邦,自然是想分天下一杯羹。可是,劉邦知道自己的出生和性格,是難以找到聽命於他的人。
那麼,該怎麼樣才能讓這些人信服自己,忠誠於自己?
劉邦就想到“君權神授”這一點,於是就發生了劉邦斬蛇,赤帝之子殺了白帝之子,完全籠絡了當時隨行之人的心。有了順從的人,有了聽命的軍隊,劉邦才能爭天下。
(僅是個人見解!)
回覆列表
1.為起義造勢;赤帝斬蛇之說使得劉邦的小跟班迷信不已,劉邦被架起來鬧革命是時勢所迫,但是他選擇的是一條思想歸化的道路,不同於武裝鬥爭具有強迫性,所以斬蛇之說是從普通百姓的內心出發,採取迂迴發展的一個起點。
2.為自己正名;劉邦出身卑微,僅僅是泗水亭長不足以讓人推舉為統領即漢中王,各地起義的軍隊都認同於正王族,他不可與之比較,想要師出有名得需要強有力的理由,所以赤帝等同於君權神授,他就是上天派來革命的,這就是正名。
故此,《史記·高祖本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
舊謂漢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劉邦斬蛇的故事,稱劉邦為"赤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