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愚者

    明朝的滅亡不是一朝一夕決定的,當然朱由校和魏忠賢也脫不了干係。

    第一個當然就是明朝的宗室了,從朱元璋開始將兒子分封各地就藩,並享有財權,到明末已經有幾十萬人了,這些人都是朝廷的巨大負擔。

    明末曾發生大規模乾旱,當時的福王朱常洵在洛陽所修的王府,花費白銀二十八萬兩,朱常洵就藩時,還得到萬曆帝上等良田四萬頃。但朱常洵依然不滿足,他在洛陽與民爭利,百姓有了災荒,卻捨不得拿出錢來賑濟。

    第二個就是宦官崛起了,當時朝廷中各種利益團體相互攻擊,導致朝政混亂,於是萬曆皇帝開始啟用宦官進行抗衡,於是魏忠賢崛起,魏忠賢陷害忠良,殘殺無辜,令朝廷更加混亂。

    另外就是自然災害了,明末處在“小冰河期”,導致大規模乾旱、蝗災和瘟疫產生,讓莊稼絕收,百姓流離失所,當時的重災區甘肅死亡人口超過八成。

    還有明朝的各級官吏,不顧百姓死活,在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然收取賦稅,讓百姓更加困苦不堪,最終讓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李自成也是因為朝廷取消驛丞,進而參加起義,並最終攻入北京城,滅了明朝。

    可見,百姓生活艱苦,才是明朝滅亡的主因,而這些都跟朝廷的不作為和混亂有關。

  • 2 # 光芒萬丈34957

    明朝是怎麼亡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人有一個理由,誰也無法說清是誰的責任,我們就不用去爭執了,只要看看誰是輸家,誰是贏家就行了。

    首先,最大的輸家是崇禎皇帝,他輸光了所有的一切,其次,是朱家百萬子孫,被殺的一干二盡,再其次,是朝中官員,沒有俸祿可吃了,再再其次,是地主土豪,都要給滿清打工了,再再再其次,是富人家的千金小姐,要去做宮女,伺候滿清人了。

    現在,來看誰是真正的贏家,首先是,儒家的弟子,因維護社會穩定有功,可以在清朝繼續做官,其次是,放清軍入關的武將,可以繼續為清朝賣命,再其次是,資助清軍糧草的大商人,可以繼續做各種生意,再再其次是,還願進京趕考的秀才,可以得到升官發財的機會。

    很多人,認為人民是最大的輸家,可個人認為,對人民來說,誰上臺執政都一樣,只要執政者心中有人民,人民就會擁護他。

    現在,大家透過我的蠃家輸家的對比,還有人民的訴求,就應該明白明朝為什麼會亡。

  • 3 # 飛眼視角

    明之亡是朱由校不管事大還是魏忠賢猖狂罪過大?顯然我們必須明確明朝滅亡的深層次原因才能確定兩人的罪責大小。

    一、明朝滅亡是明末四位帝王共同作用的結果。

    歷史學上有個說法,即明亡源於萬曆帝。雖然這個說法存在一定爭議,但追溯歷史我們的確發現最終直接導致明朝滅亡的農民起義及關外的後金(滿清勢力)就是崛起於萬曆帝晚期。因此從直接根源角度而言,萬曆帝是首則,其後的明思宗、明熹宗、崇禎帝為次責,因此朱由校與魏忠賢只是明亡的一個推動者。

    二、明朝滅亡的深層次因素乃是明朝的積疾難返。

    明朝經歷二百餘年發展,宗室龐大土地兼併激烈,因此時至明末,僅需要一個導火索就會引爆問題。萬曆三大徵就是這跟導火索,雖然勝利但卻給明政府帶來了巨大財政壓力。而財政壓力的作用下,勢必會加深對農民的壓榨,因而盛世不是問題的天災在這種人禍面前愈發嚴重化。因此多重作用下,明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綜合以上兩點,確定了朱由校和魏忠賢只是明亡的作用一環之後我們來確定兩者的罪責。

    一、魏忠賢的罪責。

    魏忠賢在明末被尊稱為“九千歲”,可見其權勢之大。獲得權勢的魏忠賢打壓東林黨並大肆斂財,由此引發了明末令人詬病的“黨爭”。然而雖然魏忠賢十惡不赦,但其在對外態度上至少是“清醒”的。這一點可從他支援明末遼東將領穩定遼東局面可見一斑!因此總體而言,魏忠賢有罪過,但對於威脅明朝統治的外部威脅依然是警惕並應對得當的,所以可以說七分過三份功!

    二、朱由校的罪過。

    朱由校是出了名的“木工皇帝”,他只醉心於木工,無心權勢。這給了魏忠賢一家獨大並引發內耗的黨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朱由校的完全放手可謂是給明末危局按上了一個加速器,讓明朝更快地走向滅亡!而朱由校唯一做的算是“正確”的事便是讓崇禎帝繼位。然而這個決定隨著明朝最終在崇禎帝手中滅亡而顯得一無是處。可以說朱由校所有的舉動都是失敗的。

    綜上,兩相比較,顯然朱由校的罪責大於魏忠賢!

  • 4 # 小龍女5505

    明朝滅亡,一國之君朱由校長期不作為放任了魏忠賢的做大,因此他的罪過更大,魏忠賢專權禍國加速了明朝滅亡的程序。

  • 5 # 青雲R

    明朝滅亡誰之過?崇禎的決策是主因,天災是催化劑!當朱由檢從明代的“小魯班”朱由校的手中接過皇位時,看著眼前的一副爛攤子,他無奈的整了整了整自己的衣冠,不停的苦思冥索,尋求讓明朝起死回生甚至重複榮光的方法。宦官專權、農民起義、官員自私腐敗、北方的後金突起,每一樣都有致國家大業傾倒的風險。環顧自己的左右,崇禎帝竟然不知到朝臣之中有誰可以值得依靠和信賴。

    而魏忠賢雖然貪婪專橫,但是作為一個太監,他比較本分,並沒有謀反之心。他提出的加收商賈賦稅和遼東的作戰策略,確實能夠幫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大明續命。

  • 6 # 甲申十七年

    天啟年間,內沒有農民起義,外有東江鎮牽制建州,實在看不到亡國的跡象。

    朱由校雖然不理國事,但是懂得放權,讓懂的人去做自己擅長的事。而魏忠賢也確實是知道治國懂管理的。他明白兩點,一是沒錢了要從好搞錢的地方搞錢,二是人無完人,用人不疑。

    遺憾的是這兩點朱由檢都不懂。被大臣忽悠的取消了向礦山收稅導致國家財政困難,盲目削減公務員體制逼出李自成,聽信嘴炮王袁崇煥的大話,任由他矯詔殺死毛文龍,導致東江鎮土崩瓦解,更是因為戰爭失利而殺掉將領多人。真是應了曹化淳的話,若忠賢在,國事必不至此。

  • 7 # 閒坐看行人

    從本質上講明朝的滅亡和這兩個人關係都不大。如果說明朝滅亡的緣由有十分的話,這兩個人佔不到3分,剩下的7分,腐朽的政治制度佔2成,無能自私的文官集團佔5成。

    事實上魏忠賢在客觀上延緩了明朝的壽命,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還能延續幾十年,畢竟魏忠賢的能力和對明朝皇帝的忠誠性都是沒問題的。這個人貪歸貪,但是不足以影響國運。

    崇禎帝是個有心無力的人,一心振興王朝,可惜整個政府已經病入膏肓,又聽信文官之言殺了唯一的幹吏魏忠賢。致使整個明王朝執行混亂,最終導致王朝滅亡。其實在明朝這種政治體制下,尤其到了王朝後期,皇帝本人對朝政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一個沒有多大能力的人,僅憑藉一腔熱血就想要改變整個王朝的命運實在是難上加難。崇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看到了朝堂的腐朽,一心想要改變這一切,可惜他沒有重振朝堂的能力,對文官集團的控制力極弱,甚至被文官集團控制。又聽信文官集團的蠱惑,以為魏忠賢是能夠改變政風的節點,於是殺了唯一能幹活的人,被整個文官集團綁架,最後只有感嘆:大臣誤國。

    可以這樣說,這兩個人只是大明王朝的犧牲品,而不是明朝滅亡的由頭。明朝滅亡主要是由於政治制度的腐朽和文官集團人浮於事,整天不幹正事,扯皮推諉,自私自利,將個人家族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

    所以一個國家的興旺或滅亡更多的是整個政治制度是不是符合時代要求,是不是能與時共進。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明朝經過二百餘年的風雨後,宗室臃腫龐大,土地兼併異常激烈,各種矛盾紛紛湧現了出來。這個時候,只要有一根導火索就會引爆整個大明。透過歷史的陰霾,後人發現,萬曆三大徵就是這跟導火索。

    明神宗在萬曆(1573-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卻給明朝政府帶來了巨大財政壓力。而國庫空虛,勢必加深了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與壓榨,弄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只要封建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尖銳與白熱化了,這個王朝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明之滅亡,作為大明倒數第二的帝王,朱由校不能勵精圖治而力挽狂瀾,是有責任的。但不能負主要責任。真正使農民與地主對立起來的皇帝應該是萬曆。明朝的主要矛盾顯現出來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明朝的滅亡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在歷史的規律面前誰也無能為力。

    1.朱由校的罪過。

    朱由校是被皇帝職業耽誤了的優秀“木匠”,他醉心於木工,在方面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貴為九五之尊的他都要親自操作。他製造出來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如果現在考技能資格證的話,一定能拿到高階技師證。

    但他對政治沒有興趣,還縱容自己的乳母客氏亂政,重用與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賢。客,魏沆瀣一氣,胡作非為,在朝廷安插親信,陷害忠良,在後宮打擊異己,荼毒妃嬪。

    朱由校卻不加規制。魏忠賢將東林黨人視作眼中釘,必欲除盡後快。而朱由校絲毫不覺,連朝廷高官楊漣被害多日,身為皇帝的他都不知道。魏忠賢始得為所欲為,導致朝廷之上正人君子殆盡。黑暗政治蒞臨,大明江山已經岌岌可危了。熹宗將這樣一個爛攤子留給了繼位的弟弟崇禎皇帝。

    朱由校沒有治國安邦之能,不算是大過錯,但是非不分,忠奸不辯,放任奸臣陷害忠良,以致國事癱瘓到沒有人來收拾,這這過錯就大了。

    2.魏忠賢的罪過。

    魏忠賢由於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而獲得了權勢。在明末幾乎一手遮天,被尊稱為“九千歲”。魏忠賢打壓東林黨並大肆斂財,引發了令人詬病的“黨爭”,削弱了國力。

    魏忠賢十惡不赦,但他在對外問題上是有見地的,他支援明末遼東將領抗擊侵略,穩定了遼東局面,這一點可圈可點!

    但,總體而言,魏忠賢的罪過是主要的,他的功過應該是一九開!

    總結:魏忠賢本身是奴才,他的罪過都是在欺騙皇帝或者在皇帝的默許下進行的,所以,皇帝缺乏對他的監管使他的為非作歹能以得逞,皇帝失職了。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是他一生做得唯一好事,可也隨著他的弟弟成為亡國之君而暗淡無光了。身為帝國元首的朱由校的罪過比魏忠賢大得多,

  • 9 # 川娃子123

    都不是。

    天啟在位七年,東北已經是危如累卵,遼東重鎮先後喪失,名將勁卒先後陣亡,明王朝已經剩下以寧遠錦州為中心的遼西一隅之地,雖然這一時期的傷亡極為慘重,但是放眼整個天下,山海關以南的整個中國基本平穩,南中國猶如人體的腹心,山海關以北的遼西地帶猶如肩背,以腹心之血脈滋養全身,仍然能正常運轉。

    這個時候,魏忠賢對明朝未來的戰略走勢的影響有限,直到崇禎即位後,遭遇了一次重大變故,崇禎二年皇太極入寇京城,掃蕩了近半年,直接後果就是殺了薊遼督師袁崇煥,由此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導致後來東北方向始終沒有一個能專門辦理清軍的帥才,以至於崇禎十一年朝廷將洪承疇孫傳庭得追剿軍調往北方抵禦清軍的入寇,李自成得以起死回生。

    事實證明,一個朝代到末期的時候,肯定是積攢了大量的病因,但是導致他滅亡的直接原因卻極大的由軍事武功所決定,類比後世的清朝,它的政治生態對比明朝的晚期不可以說清明多少吧,它的階級矛盾不可能比明朝緩解多少吧,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捻軍起義,最終都被清王朝蕩平。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差,清政府在用人上確實比朱由檢高明的多,崇禎朝因為指揮失利,有多少將領被“棄市” ,這包括戰略級別的將領如袁崇煥,盧象升,這些人一點不差於後世的曾胡左李,讓人嘆息。

    所以說明亡直接原因 是和崇禎皇帝朱由檢統治失策有莫大的關係, 和朱由校魏忠賢的關係不大。

  • 10 # 萬古歸川

    我覺得明朝滅亡主要責任在於萬曆和崇禎。要知道,明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推手是女真的崛起以及明末的農民起義。

    而導致女真崛起和農民起義的原因主要責任都不在這兩個人身上。女真的崛起是在萬曆皇帝末年,此時明朝經過萬曆3大徵和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的懶政,國力本身就已經衰退了不少。後來經過薩爾滸之戰,明朝精銳盡失,國力發損對女真的崛起已經很難壓制終究成為大患。而農民大規模起義則有多種原因,像小冰期導致的天災,為了對付女真對百姓加的過重的稅負,還有一直以來大量權貴合法的免稅導致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農民大量破產成為流民。種種矛盾在明末集中爆發,最後崇禎帝又送助攻,明朝最終隨著崇禎煤山自縊走向終結。

    所以,明朝滅亡在萬曆的懶政,滅亡在上天給了崇禎17年,他卻沒能把握住機會。至於天啟帝個魏忠賢雖然他們沒做啥好事,不過在天啟年間總體明朝局勢沒有太大的惡化。非要說誰的責任大,我認為還是天啟帝的責任大,畢竟大明是他朱家的大明,他作為有實權的皇帝沒能勵精圖治,改善局面自然這個一把手責任要比魏忠賢這個奴才責任大。

  • 11 # 龍山史劍仙

    明朝的滅亡,最大的原因既不是‘木工皇帝朱由校’,更不是大太監魏忠賢!

    明朝滅亡的原因有以下五點;一,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明末的黨爭,天啟末年,東林黨排擠浙黨、楚黨、晉黨!明熹宗朱由校上臺後,東林黨逐漸做大,他扶持司禮太監魏忠賢製造冤獄,打壓東林黨。但是也間接造成了魏忠賢的實力大漲,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官員,甚至滿朝文臣武將都投入了他的門下,出名的有;文臣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稱為五彪。下面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

    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

    明思宗朱由檢是熹宗的弟弟,熹宗去世前曾叮囑弟弟說:魏忠賢雖然連線朋黨,但是恪謹忠賢,可計大事!但是由於當時魏忠賢權勢過大,已經嚴重威脅了崇禎的地位。所以他於天啟七(1627)年八月上臺後,把哥哥的忠告拋諸腦後,為了打壓魏忠賢隱忍不發,然後從崔呈秀開始,逐漸的瓦解了魏忠賢集團,直到十一月,將魏忠賢發配鳳陽看守皇陵。但是魏忠賢仍然不知收斂,糾集了千餘親兵,並把搜刮的財物,共計一百車一併帶往鳳陽,崇禎帝聞訊後大怒,命錦衣衛前去抓捕,準備押回北京審判!隨後魏忠賢自己知道罪大惡極,在阜城自縊身亡!當時魏忠賢雖然擅權,其實是由於明熹宗不理朝政,由魏忠賢對內出面處理朝政,壓制東林黨,對外遙控指揮遼東戰局,打擊後金,其實他實際上是明熹宗的“代言人”,一直按照他的意志行事,操控朝政!二 財政危機!明朝立國後,太祖認為農民租種國家的土地,理應為國家交稅。他看重文化人,於是官僚地主,甚至商人都不交稅。造成了農民負擔過重。明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導致了對外貿易大幅下降。明朝宗室發展過快,到了明朝崇禎時期,發展到幾十萬人口。他們都由政府供養,加重了政府的負擔!

    三,貧富懸殊加大!

    到了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宗室達到數十萬人,他們圈佔土地,!大官僚地主也是大肆兼併土地,如明朝嘉靖時的首輔徐階,在家鄉松江府佔地十幾萬畝。萬曆末年,萬曆皇帝一次就賞賜他的寵兒福王朱常淞四百萬畝土地(後來由於大臣反對,只得減半)!

    被李自成殺死的福王朱常淞!

    2.武官兼併衛所軍戶的土地,導致了衛所兵無地,淪落為無地的佃戶!

    3.東林黨上臺後取消了魏忠賢收取的商業稅,官僚士紳的稅,礦主和手工業者的稅務,東林黨人全部把他們加在農民身上,結果到了崇禎末年,每年都的財政收入只有四百萬兩白銀!

    四,內憂外患!

    內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

    從崇禎元年開始,陝北爆發了農民起義,然後迅速席捲全國,直到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統一北方(除了京津地區),於三月攻佔明朝的都城北京城!而張獻忠也佔據了整個四川地區!

    外部:關外女真族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從萬曆年間,遼東總兵李成梁趁勢崛起,打造遼東鐵騎十幾萬。控制了整個遼東,在萬曆末年,軍功之盛超過了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戚家軍!

    明軍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梁

    但是後期為了讓朝廷依靠自己,於是他逐漸採取了養寇自保的辦法。於是開始了縱容默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部的不斷擴大。此時明朝政府由於開始了三大徵,特別是兩次遠征朝鮮打敗日本的戰役,也無暇顧及到他,於是努爾哈赤趁此機會打擊女真各部。李成梁也被後人戲稱為清高祖!李成梁死後的第二年,即萬曆四十四(1616年)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建都赫圖阿拉,史稱後金!

    建州女真的崛起!

    三年後努爾哈赤打敗了明朝大將楊鎬指揮的四路圍攻,消滅明軍數萬人,從此由戰略防守轉化為戰略進攻。接著迅速攻佔了整個遼東地區。但是不幸在天啟六年在進攻寧遠城時重傷,隨後身亡!

    接著,八子皇太極繼位,他與漠南蒙古科爾沁部聯姻,並派弟弟多爾袞打敗了察哈爾部,從而籠絡了漠南,漠北的蒙古各部。接著派堂兄、二大貝勒阿敏打敗了朝鮮,砍去了明朝的一隻臂膀。皇太極又幾次派兵攻入長城以沒內,並使用反間計,藉助東林黨,殺死了遼東督師袁崇煥!並於崇禎十六個年攻破錦州迫降督師洪承疇。使得明朝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第二年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大軍在大明寧遠總兵吳三桂的幫助下,打敗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不久佔據了北京城。趁勢滅亡了明王朝!

    大清統一的第一功臣,攝政王多爾袞!

    五,天災人禍!

    天災。

    明朝末年,進入了幾百年才能遇到的小冰河時代,溫度比平時下降了好幾度,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從崇禎十三年(1640)開始,北直隸順德府、河間府、大名府都爆發了瘟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傳播,很嚴重,人民死亡十之八九!很快又進一步發展到山東,陝西、山西等省。病名叫疙瘩病,也就是腺鼠疫。

    到了崇禎十六(1643)年底和第二年春天,又傳化為更嚴重的肺鼠疫,傳染更快,死亡率更高,京津地區死亡率達到百分之四十,北方死亡的人口達到了接近千萬,使得李自成農民軍包圍京城後,幾十萬禁軍也沒有糧食吃飯,於是迅速做鳥獸散!結果導致了京城失守。崇禎帝自殺殉國的悲劇!

    人禍。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獨斷多疑的性格!

    在剷除魏忠賢集團後,他罷黜了宦官,解散了錦衣衛。造成了東林黨一黨獨大,迅速做大,在上威脅皇帝,在下操控武將,魚肉百姓。並且迅速腐敗!(李世民說過;隋朝的滅亡並不是隋煬帝一個人的過失,而是整個關東士族的腐敗!)所以這也影響到了明朝的國運。所以後來南京被清軍攻破後,很多東林黨都是望風而降,做了可恥的叛徒!

    崇禎帝雖然勤政愛民,但是獨斷多疑,在位十七年,先後任用了大學士五十多人!內閣走馬燈似的換人,也造成了官不識將,效率不高的缺點!

    勤政皇帝、明崇禎帝朱由檢!

    由於以上的原因,明朝到了崇禎年間,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單靠一個勤政卻多疑的皇帝,和幾個忠心的大臣,確實無法阻止明王朝的滅亡!

    |

  • 12 # 李小皮皮

    明朝亡,始於萬曆,終於崇禎,朱由校、魏宗賢之流都是過客,並不對明亡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個王朝,由衰到亡是必然過程,下面講幾個小故事,大家感受一下明亡的原因。

    、 奇葩的萬曆帝

    明神宗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早期的萬曆帝,在張居正的輔佐下,國勢日上,大明朝是看不到衰敗的跡象的。

    張居正死後,那個關鍵的萬曆十五年後,萬曆帝的懶政行為開始讓人不明就裡。

    萬曆四十二年,首輔葉向高奏稱:六部尚書中,現在只剩下一部有尚書了,全國的巡撫、巡按御史、各府州縣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萬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鳳羽中的奏章中說:皇上不見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

    也就是說明六部中,只有一部有主管,其他五部都沒有主管大臣了,全國的官員都缺,基本上是無人管事了,皇帝二十五年不見大臣,工作全靠自覺了,甚至大臣都在怨聲載道罵皇帝了,皇帝也懶得出面懲戒。

    萬曆唯一勤快的事情就是斂財,他愛財如命,在萬曆初年張居正當國之時,全年歲入是四百萬兩左右,皇宮的費用每年有定額一百二十萬兩,已幾佔歲入的三分之一。可是張居正死後,單在萬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內,就蒐括了礦稅商稅二百萬兩。他其他什麼奏章都不理會,但只要是和礦稅有關的,呈報上來,就立刻批准。

    萬曆帝重用太監,讓太監作為皇帝代表到處搜刮,所收上來的錢全部放進自己的私人倉庫,稱為“內庫”。這些有極大權力的太監出去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混亂。

    太監本來就是一個不完整的男人,不事色皆好財,現在以皇帝的名義做事,有著不受限制的權力,他們在將稅上繳給皇帝的同時,也要給自己積累財富,這對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明朝自萬曆帝開始潰爛,萬曆帝是一個缺德的皇帝,缺乏職業道德。

    二、 李自成下崗

    李自成,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家住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小時候因為家貧給地主放過羊,還出家當過一段時間的和尚,十多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天啟七年應募到銀川驛站當驛卒,成為大明王朝的一名公務員。

    崇禎初年,明朝政府收支難以相抵,國家財政困難,於是朝廷就想著開源節流,要把全國各地的驛站驛卒一大半都砍掉;就在李自成當上驛卒的第二年,朝廷正式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員丟掉了鐵飯碗

    之後李自成經歷了欠債、入獄、殺人、投軍,兵變,最後投靠的闖王高迎祥,成為農民軍領袖,崇禎帝怕是沒想到,一次裁員給自己培養了一個大明朝的掘墓人。

    、 寧遠兵變

    明崇禎元年,寧遠發生兵變,兵變的原因,是不發工資。

    明朝的財政制度,是非常奇特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竟然都沒有行政撥款。也就是說,地方辦公經費,除老少邊窮地區外,朝廷是不管的,自己去掙,掙得多就多花,掙得少就少花,掙不到就別花。

    而明朝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同一個地方——軍費。軍費包括什麼內容呢:軍餉、糧草、衣物,打贏了有獎金,打輸了有補償,打死了有安家費,再加上吃空額,扣獎金,所以幾乎每年都不夠用。

    寧遠的守軍已經連續四個月沒有發工資。遼東巡撫畢自肅正在衙門審案,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關進了牢房。

    畢自肅為發餉的事情,幾次找戶部要錢,諷刺的是,戶部尚書的名字叫做畢自嚴,是他的哥哥,關係鐵到這個份上,都沒要到錢。

    兵變被袁崇煥平息,但問題沒有解決,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老不發工資還會發生兵變。袁崇煥直接找到崇禎要八十萬兩白銀,摺合當時米價,大致是人民幣六億多。崇禎馬上批示戶部尚書畢自嚴趕快拿錢,畢自嚴回覆,不辦,沒錢。事實確實如此,當時明朝每年的收入,大致是四百萬兩,而明朝一年的軍費是五百萬兩!

    沒錢就麼法過日子,如此下去,必定破產。

    總之明朝的滅亡,從萬曆帝開始,皇帝昏庸,導致腐敗叢生,朝綱敗壞,宦官專權,此之謂大明缺德行;各地土地兼併嚴重,西北自然災害肆虐,流民四起,東北滿清乘火打劫,強取豪奪,再加上幾代皇帝的揮霍,財政入不敷出,此之謂大明缺銀子;開源節流製造了掘墓人李自成,誅殺袁崇煥便宜了清太宗皇太極,松錦大戰送了領路人洪承疇,崇禎帝時運不濟,每步都是錯誤,此之謂大明缺運氣,一個人缺德,沒錢,再加上運氣不好,那不死也是對不起劇本了。

  • 13 # 夏有涼風61

    明之亡,是朱由校不管事罪過大,還是魏忠賢猖狂罪過大?

    明朱由校,16歲繼位,在位7年。屬心智還沒發育完善的小青年皇帝。要說管事,基本都是“魏忠賢”和朝中大臣。施政方面,也都憑朝官和地方官。也就是說朝官就是朝廷皇家機器的部件,而這些部件都被“魏忠賢”摧毀,貪官惡吏成行,百姓身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使得地方勞苦紛紛揭竿。這個明朝的“國運衰敗”就是因明朝廷內鬥所致,魏忠賢的罪過應更大一些。

  • 1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句話。駱駝真是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的嗎?當然不是,所有稻草加在一起才能讓駱駝不堪重負,最後一根稻草只是衝破了駱駝生與死的那個臨界點。

    假如大明是駱駝的話,明熹宗朱由校和魏忠賢就是壓在其上的兩根稻草。明之亡有他們的原因,卻也不全是他們的原因。在他們之前,大明已經倍受壓力了。

    (電視劇裡的魏忠賢)

    大明的第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應該是土木堡之變,這是明軍自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失敗。

    文人出身、想要建功立業的太監王振,加上意圖效仿祖上北伐蒙古的皇帝朱祁鎮,聯手坑了數十萬明軍,明成祖朱棣留下的精銳三大營毀於一旦,軍火武器研發亦被大大阻礙,邊防政策由積極進攻轉變為被動防守。

    更嚴重的是,朱元璋時期的開國武將勳貴集團和朱棣時期的靖難功臣集團,在此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剩下的已經形成不了集團勢力。於是文官集團獨霸朝堂,皇帝有被架空的風險。

    為了制衡文官,數代明帝不得不扶植宦官集團。魏忠賢之流就是因此而起家的,皇帝不是格外看好宦官,而是無人可用。

    (電視劇裡的土木堡之變)

    每個朝代都會有的開國功臣,明朝到朱祁鎮之後沒有了。朱元璋殺一波,朱棣靖難時殺一波,土木堡之變再死一波,逃得一命的從此低調做人,不敢也不願再摻合朝中之事。

    其它朝代會有的外戚集團,到朱祁鎮之後也沒有了。為了避免外戚干政,朱元璋下旨后妃從小門小戶選出,這些人家根基太薄,形成不了勢力。皇帝倚靠不了外家,外家也只有名義上的尊榮,影響不了朝政。

    藩王倒是有一大堆,但按照明朝祖制,藩王就藩後不許離開封地,不許進京,更不允許插手朝政。何況,就算藩王能在朝中擔任職務,皇帝也不會放心,不可能用藩王。

    左看右看,勉強能被皇帝稱為自己人的也就是身邊的宦官了。但是,雖然宦官集團出色的完成了對抗文官的任務,卻也成為了一大毒瘤,難以根除。皇帝若是賢明,宦官是被利用的,皇帝若是昏庸,被利用的就是皇帝了。

    就以朱由校和魏忠賢為例,朱由校是有名的木工皇帝,不能說他昏庸,只能說他對木工活更有興趣,總琢磨著做出超前的木工製品。

    魏忠賢把他的性子摸得透透的,時常在他沉迷木工時上前彙報無關痛癢的工作。朱由校就很不耐煩,說我要你們是幹什麼的?這種事情自己看著處理,別來煩我。

    得了他這句話,魏忠賢就放開膽子,一手遮天了。

    不過,雖然魏忠賢很猖狂,但我覺得不管事的朱由校罪過更大,因為魏忠賢就是一太監,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對天下沒有責任,而朱由校有。

  • 15 # 煒哥的天空

    肯定是朱由校罪過大!他最大的罪過就是自己死太早了!讓崇禎即位!實際上崇禎才是明朝滅亡最大的責任人。朱由校在位的時候對內可以利用魏忠賢壓制文官集團,平衡內部勢力,對外可以重用毛文龍、王在晉等人遏制滿清崛起,而崇禎即位後。

    第一,打破了朱由校建立的內部平衡朝廷成了東林黨的一言堂。

    第二,收回了朱由校時期的礦監、商監導致政府收入銳減,江南地區一年茶稅僅僅12兩。。。

    第三,剛愎只用17年換了51位宰相,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所以朱由校罪過肯定大!大在他死太早了!

  • 16 # 亮羽飛雲99

    你以為魏忠賢有那個通天的權力嗎?他的權力是朱由校給的,重大主張是朱由校交辦或者是同意的。真以為朱由校是擺設?!

    明之亡,主要亡在文官集團。張居正、魏忠賢都是要’改革’,而改革實際上利益再分配。直接說:把地主階級的財富拿到國家手中、再分給一些最低層,也就是國家有可用之兵(有錢糧),低層有一定生活保障。這個結果大大有利於國有利於低層百姓。大大損害了地主階級與士大夫階層利益。因此上遭到了地主階級的極力反對,而官員基本上來自地主士大夫階層,他們掌控話語權、財富…並且他們是改革的實際執行者。一個損害全體執員人員的命令,難以貫徹執行。所以從王安石開始,中國歷史以損害地主階級利益的改革都失敗了。即使有所成功,也遭到了士大夫集團汙名化(雍正、魏忠賢),反攻倒算。

  • 17 # 夏卓吾

    一家之言,歡迎置評。明之亡,責任歸在熹宗朱由校還是大太監魏忠賢身上都是違背歷史唯物主義的,無論熹宗、還是這個九千歲都是歷史一過客,明之亡,根源在於明朝頂層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當世的生產力發展,個別有影響力的人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有歷史學家說,明亡實亡於萬曆,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萬曆年間的三大徵已經打空了明朝的家底,再加上太祖皇帝為子孫設計的養生制度,吃垮了大明的根基。如果說熹宗、魏忠賢是明亡原因之一二,朱由檢、東林黨之流責任豈不更大?!

  • 18 # 大明人

    明朝的滅亡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朱由校的不管事、魏忠賢的猖狂都只是這一歷史程序中的一環罷了。

    漢族的最後一個封建皇朝,曾經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如此不堪一擊,這麼多的人覺得惋惜和好奇是因為清朝後期清政府腐敗無能,紛紛向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人民水深火熱,中國淪為三流國家,併為後來日本侵略埋下伏筆,使中國變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時至今天仍未回到當年的盛世,很多的人懷念明朝,他們設想如果明朝不滅亡,現在的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巧合原因導致的,明朝滅亡我統計了一下有以下的觀點;

    1。明朝亡於宦官參政,導至朝政混亂

    2。明朝後期天災的原因,進入小冰河時期,農業失收,農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3。明朝由於農民起義,蔓延全國的農民起義嚴重削弱了國家的統治,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4。明朝由於撤銷驛站,導致大量低層公務員失業,社會出現大量流民,大部分加入了農民起義軍

    5。北方少數民族的興起及不斷的侵略,嚴重動搖了國家的根基。

    6。農業方面未能及時引種蕃暑,玉米,土豆等高澱粉質,容易種植的農作物,仍然以低產,高投入的小麥,大米為主,當一遇到天災,未有足夠糧食應對,導至西北大部分農民淪為流民

    8。明朝滅亡於崇禎,實滅亡於萬曆,由於萬曆十五年開始萬曆帝不上朝,貽政導致國家權力真空,管理混亂

    9。明朝後期發生了黑死病,大量的人員死亡。

    10。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政策有弊病,只設內閣,不設宰相,另外他的閉關鎖國政策及海禁政策‘

    11。崇禎皇帝用人不當,剛愎自用,而其中殺死袁崇煥導致邊境防衛體系的崩潰

    12。明朝的貨幣較為依賴白銀進口,而嚴重的白銀短缺導致通縮,經濟陷入農作物失收,價格高漲,而貨幣又不足的境地。

  • 19 # 太史春秋

    先看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之一:明末皇帝不務正業,昏庸無能。

    縱觀明朝16帝,人數不多,但奇葩卻不少。不是愛好修道煉丹,就是喜歡擺攤兒過家家。他們除了有專屬的個人愛好之外,大多還有一個共同愛好:沉迷酒色。總之一句話:屬於典型的在其位不謀其職。

    封建社會的皇帝,是統治階層最頂端的人,是朝廷最高管理機構的核心,核心的動搖勢必造成大局的動盪,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為站在管理階層最頂端、最核心的皇帝一旦昏庸,將直接導致大權的旁落和官員的腐敗。

    主要原因之二:宦官干政。

    古代社會的封建制度為宦官干政提供了土壤,歷朝歷代時有宦官干政甚至專權的例子,而明朝尤為嚴重。

    因為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都是“少年得志”,也就是說繼位時年齡比較小,這無疑給了宦官把持朝政的機會。

    明朝宦官除了不可一世的魏忠賢之外,還有王振,劉謹等,不論數量還是“質量”,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明朝的宦官都名列前茅。

    而宦官專權通常都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殘害忠良、欺壓百姓,其導致的結局幾乎都一樣:那就是禍國殃民。

    主要原因之三:官員腐敗。

    由於皇帝的昏庸,宦官專權,真正的忠臣大多遭到迫害,其他官員便開始見風使舵,上行下效。

    由此,明後期的官場出了不少貪官暴吏,導致了民不聊生(接著就是造反)和國庫空虛。

    到末代皇帝崇禎時,眼看著大臣們個個富得流油,而國庫卻窮得揭不開鍋,連“平亂”的軍費都湊不齊。

    雖然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上述三點,因為這三點原因會引發其他諸如天災人禍、農民起義等。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朱由校和魏忠賢在各自所屬的團體裡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過他的出名並非因為政績突出,而是因為他的木工活兒做得特別精緻。大家忍住別笑,正如前文所說,他與他的那些皇帝祖宗一樣,除了共同愛好之外,只不過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愛好而已。

    據說魏忠賢總是把奏事的時間,挑在朱由校木工活兒做的最帶勁的時候,因為對木工活兒聚精會神的朱由校總會不耐煩的丟擲一句話:好了,好了,你看著辦吧。潛臺詞是:別打擾我幹活。

    就這樣,皇權一步步落到魏忠賢身上,而朝中正直的大臣,要麼明哲保身、敢怒不敢言;要麼與魏忠賢同流合汙、一起貪贓枉法。

    朱由校在位七年的不作為,導致了朝綱混亂、奸臣橫行、社會矛盾突出,是他親手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宦官魏忠賢

    魏忠賢從小就是不學無術、專好聲色犬馬之徒,進宮的原因也是因為賭博輸得一無所有而另謀生路。

    這樣的人通常伶牙俐齒,善於察言觀色,因此他在宮中極受皇帝的寵信。

    由於皇帝昏庸,魏忠賢趁機專斷國政、排除異己。最後被其黨羽稱為“九千歲”,甚至人們“只知九千歲而不知萬歲”。

    據史料記載:

    天啟三年,光宗選侍趙氏,與客、魏(魏忠賢)不協,矯旨賜死。

    也就是說皇帝挑選的妃子與魏忠賢不和,魏忠賢便悄悄以皇帝的名義下旨讓妃子自盡。

    連皇帝的女人他都敢殺,可以想象他有多猖狂。

    魏忠賢專權期間,剪除異己,殘害忠良、禍害百姓,使明朝廷千瘡百孔、搖搖欲墜;使民怨沸騰、判亂四起。雖然魏忠賢最終被崇禎所殺,但大明王朝因積重難返,已無力迴天。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表面是魏忠賢的禍亂誤國,致使明朝廷快速衰亡,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皇帝的昏庸。因為沒有皇帝的昏庸,哪來太監的專橫?所以明之亡,顯然是朱由校的不作為(不管事)罪過大。

  • 20 # 冬眠要趁早

    都有責任!亡國的責任單獨推給誰都不公平,用個流行的話說就是“雪崩面前沒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當然了,有責任歸有責任,責任大小卻不一樣,比如崇禎皇帝,他雖然也有責任,但是其實他是最倒黴的,背鍋的成分大。祖傳的鐵桿事業到他手上時已經千瘡百孔,尤其是經過他那個昏聵爺爺和不靠譜的哥哥的蹂躪,所謂的皇位已經成了高風險低收益的垃圾股,誰上誰套牢。再加上崇禎皇帝歲數小,經驗少,性格上又有嚴重缺陷(剛愎自用、心狠),所以面對千瘡百孔且不斷惡化的國家,幹啥都逃不脫一個亡字,這也是命運使然。要說崇禎也是真慘,幹了十七年,沒一天是消停日子,內外交困,天災人禍,就沒當著好時候,苦巴巴折騰十七年最後還是吊死了。

    再說天啟皇帝,也是年紀輕輕就上位了,幹了七年(當然他不好好幹,玩的時候多),結果把他爺爺禍害的差不多的國家徹底推進了萬劫不復的境界。他這個階段可以叫婦宦之禍,極度的信賴乳母客氏和魏忠賢王體乾為首的宦官集團。

    天啟皇帝朱由校只幹了短短的七年,客氏和魏忠賢也掌權了七年,要說起來這太短了,美國總統幹兩屆的話還八年呢。可是這七年確使明朝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不同派系之間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文官集團與閹黨之間的死鬥、文官集團的惡鬥、閹黨的內鬥、窮人與土豪的激鬥、百姓與官府之間的劇鬥、再加上整個大明與後金之間曠日持久的纏鬥,基本上把明朝的氣數完全耗盡了。

    要說起來天啟皇帝還真不是傻子,相反其人極其聰明,絕對是一位被低估的工藝大師。而且他在用人上其實很有見地,可惜的是大部分時間他對於人事任命權都不在意,多數都是走過程而已。財政和人事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項權力,天啟皇帝都下放了,給了他認為最忠心的魏忠賢王體乾等人。所以天啟皇帝的責任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

    魏忠賢這幫人在這七年確實是猖狂到極點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和軍人一般是接觸不到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即便不出現魏忠賢,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也不會變好,各地方的藩王,大小官僚,鄉紳土豪也不會因為沒有魏忠賢就會變得更好。

    說到底,明朝晚期的局面其實還是由於天啟皇帝的爺爺萬曆懶政不作為造成的,而這一切的最終原因就是萬曆皇帝的童年陰影。童年陰影把他打磨成了一個有主見卻內心很軟弱的人,色厲內荏,外強中乾就是說他呢。

    性格決定命運,而他的命運又決定了整個明朝的命運。

    所以亡國從很久以前就埋下伏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網路上到處都是985、211畢業,好學校現在都爛大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