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朱八戒CC
-
22 # 每日讀書A
原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第一有子,姓有名若,孔子的學生。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都稱名字,顏回也是名字,沒有稱顏子。只有有若和曾參,一直稱有子、曾子,另外冉有和閔子騫(qiān)偶爾稱子。所以有人推測《論語》主要是有若和曾參的弟子撰述的。“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孝敬父母叫“孝”,敬愛兄長叫“弟”,即悌。在家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的,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規矩老實,不好觸犯上級,卻能作亂造反的,這種人根本沒有。第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程頤說,“孝弟”,是一種順德,和順之德,“孝弟”之人,就不會有犯上悖逆之事。德有本,本立則道充大。孝悌是在自己家,然後仁愛及於物。儒家叫愛人憫物,不僅愛人,也珍惜物品。在五星級酒店西餐廳吃飯,那餐巾紙特別厚特別大,使用的時候,撕成兩張節約著用,這就是憫物。在家孝悌的人,自然養成仁愛之本,所謂親親而仁民也。先愛自己家人,然後才會愛別人,自己家人都不愛,不可能對別人有真情。第三孝悌是為仁之本。儒家強調孝悌,不僅僅是一種家庭觀念,而是強調愛自己家人是仁愛之本,“親親愛人憫物”,只有愛自己家人的人,才有可能愛別人,愛國家,愛地球。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他就會行犯上作亂之事,正潛伏著呢!
-
23 # 王營評教育
這句話出自《論語 學而》,是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的。原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說:“為人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造反作亂,沒有這樣的人。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起來了,做人治國的道理就有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為‘仁’的根本啊!”
有子即有若,是孔子所有學生中德行和學問最高的一位,據說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尊他為師,所以有子的觀點能夠代表孔子。在這一章裡,孔子諄諄教導我們:“孝弟”是人之為人的根本,一個人只有首先做到“孝弟”,才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否則,便有可能犯上作亂,做出一些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大貪官胡長清貪汙國家資產幾千萬元,自己過著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然而他90多歲的老母卻一至生活在農村,住在幾間破草屋裡,他每月只給母親50元錢的生活費,還比不上他抽一包高檔煙的錢,而且多一分都不給。這樣的不孝之子,還能算人呢?他怎麼可能忠於國家和人民?不走上犯罪的道路才是怪事呢!
由此我想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也應該把“孝弟”做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教育孩子首先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以此為出發點,逐步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愛國家、愛人民的人。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存在“高、大、空”的傾向,什麼“五講四美三熱愛”,什麼“五心繫列教育”,新名詞編了一大堆,標語口號滿天飛,但實際效果如何?到底怎樣才是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學生其實不知道怎麼做,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國家”、“人民”、“集體”都是一些書本上的抽象概念。嘴上說著“愛集體”,卻遲到早退,違反校紀,幹出一些有損班集體和學校利益的事情;考試時能把“愛國主義”的內容答得頭頭是道,回到家裡卻當起小公主、小皇帝,讓年邁的爺爺奶奶為自己端飯、洗腳……
德育應該是一種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體驗式教育,而不是鬍子眉毛一起抓的標語口號式教育。我認為,“孝弟”可以做為學校德育工作一個突破口,讓學生從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的點滴小事做起,圍繞“孝文化”編印一些校本教材,設計系列教育活動,家校聯合,共同評價孩子的“孝行為”,這樣做可能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有“孝心”,我敢肯定地說,這些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將是一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集體榮譽感的人。因為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父母都不孝敬,他怎麼會尊敬別人,熱愛人民,又怎麼能談得上熱愛國家和民族呢?
家庭也是“孝弟”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這一點上,應特別強調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如何對待上輩人,孩子會跟著學,不孝子孫的背後一定有一對不孝的父母。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位媽媽特別不孝順,婆婆年邁有病,多年臥床不起,她讓兒子把一個破碗放在奶奶床頭上盛飯,從不涮洗,又髒又破。奶奶去世後,這位媽媽看到床頭上的破碗,對兒子喊到:“兒子,快把床頭上那個破碗扔掉!”沒想到兒子說道:“媽媽,不能扔,等你老的時候我要留著給你用。”
也許有人說,講“孝道”是封建禮教,當今時代過分強調這一點,會束縛孩子的創造力和個性發展。其實這二者不矛盾,“孝”是做人基本準則,“民主”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在我們國家,沒有“孝”做基礎,這樣的“民主”是危險的,因為誰也不願意看到我們培養的人“有才無德”,對國家和民族產生更大的危害。
-
24 # 我是大明星嗎不是
我先說說孝,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子女要孝順長輩,贍養老人。不僅儒家教育要求做到孝,其他的教派也是一樣的。其他的不說,就說佛教教義之一,也包含孝。先從孝開始做起,慢慢延伸到其他的道德標準。所以說,百善孝為先。我看過一個影片,一個男人對生病臥床的老父親又打又罵,這已經違背了孝道。至於悌,是指對人友善。本來也有兄弟之間和睦相處的意思。如果你面對一個陌生人,冷言冷語,眼神冷漠,那就不是友善,屬於惡意了。惡不分大小,所作皆是惡。惡只能開出惡的花,結出惡的果實。所以我們要存善念,因為那是唯一的向陽之路。
回覆列表
“孝悌也者,其與仁之本與”,語出《論語•學而篇》。意思是: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這就是仁道的根本所在。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每一個做子女應盡的擔當和義務。孝敬父母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孝敬父母不僅僅是給予他們的生活保證,同時在精神上也要讓他們的心裡得到安慰和溫暖。經常培伴著父母,問長問短,拉拉家常,說說自己工作上的事,談談後來生活與工作上的想法和計劃。讓父母心情舒暢,幸福快樂。
對父母的孝敬,還體現在自己的遵紀守法,誠信做人。如果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就引起父母的心理不安,擔驚受怕,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體健康,如果病痛在身,父母將會招急萬分,甚至終日以淚洗面。萬一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既是家庭頂樑柱的倒塌,也是父母的滅頂之災。一個人在社會上多方面的優秀和健康的身體,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敬。
兄弟姐妹,手足之情,血脈相連,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關愛他們就是愛護自己,和諧相處,其樂融融。長哥當父,長嫂當母,尊敬兄長,理所應該。有事共同商量,誰家有困難,幫他一把,共同擔當。有時候的家長理短,有所小矛盾,有是在所難免,相互解釋清楚,言和一笑,重歸於好。兄弟姐妹的家和萬事興,這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仁者愛人”。從愛護自己的家人做起,到關愛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仁”的終極目標。只要人人都有著仁慈博愛的仁愛之心,我們的社會到處洋益著和諧友好的氣氛,並穩定而有序地發展,這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政通人和的和平盛世。
孝悌並不是簡單的家庭之愛,而是有著社會與人生的雙重意義。孝悌是一個人的家國情懷,是修身齊家,兼濟天下,四海之內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