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風痕

    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於苧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並於土城山建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成,使范蠡獻於吳王。吳王夫差大悅,築姑蘇臺,建館娃宮,置二女於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於國政,而寵嬖西施尤甚。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越諸暨苧蘿村鬻 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西子病心而顰,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2]。西施常浣紗於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說,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踐圖復國,以吳王好色,乃用范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乃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遊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

    《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崔道融《西施灘》雲:“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雲:“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王維《西施詠》雲:“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魚玄機雲:“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

  • 2 # 陳筠140652061

    我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史,有多多少少才女,節婦,巾幗英豪,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只能選一個古代女子,思量再三,喜歡宋朝的大詞人:李清照。無論李清照少女時期的如夢令二首: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常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新婚時期,夫婿遠遊,李清照寫的一剪梅中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直到經過戰亂,受盡顛簸,一路南下流落至臨安,晚年的代表作聲聲慢,流傳千古!詞中的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我喜歡李清照的點滴感想,與大家共勉!

  • 3 # 王松林

    我喜歡古代萬貞兒這樣的女人。萬貞兒是朱見深幼年時期的保姆。後來,朱見深當了皇帝,娶了比他十七歲的萬貞兒為妻,萬貞兒象母親般地照料他,象妻子般地愛著丈夫。這份愛與相貌無關,與年齡無關,與貴賤無關。

    朱見深幼年時,而那時的萬貞兒已經成了十九歲的妙齡少女,被孫太后派去照料年僅兩歲的朱見深。至此,幼小的太子與萬貞兒形影不離。

    朱見深自小不與母親一同生活,而萬貞兒時常在其身邊照顧他,如同母親一般。因此,朱見深便對萬貞兒產生了感恩般的情懷。

    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當上皇帝的朱見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冊封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萬般無奈下朱皇帝只能屈服,和另一個女人為皇后,無奈萬貞兒封為貴妃。年輕美貌的皇后並沒有打動朱見深,他依然與萬貞兒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由於朱見深對吳皇后不聞不問,吳皇后一氣之下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此事很快就被傳開了,並傳到了皇帝朱見深的耳朵裡,不能忍受心愛的女人受苦,血氣方剛的朱見深下令廢后,儘管有太后與大臣的阻攔,朱見深還是廢了吳皇后,並處罰了阻礙他廢后的大臣。後升先帝所命的王氏為皇后。

    成化二年,已經三十七歲的貴妃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朱見深大喜,立即進她為皇貴妃,並許諾立其子為太子,又派出使者四處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一年後,她的兒子居然夭折了,這也是她一生中的兒子。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貞兒去世,時年五十八歲。得到訊息的憲宗不禁嚎啕大哭,哀嘆道:“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后之例,並輟朝七日。同年八月,鬱鬱寡歡的明憲宗朱見深駕崩,終年四十一歲。

    愛是不分年齡,愛是不分貴賤,這種愛值得世人敬佩。

  • 4 # 名字再拽有個叼用

    最佩服的還是武則天,她能夠一步一步的從底層走到最頂端,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武則天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縱觀歷史,手腕強硬的,有治國才能的,歷史上就只有一個武則天。

  • 5 # 92麗哥

    第一個喜歡的古代女子當然就是跟我一樣姓鍾,然後又跟我一樣長得不好看的鐘無豔啦。

    鍾無豔,這是影視作品的名字。史書記載,“複姓鍾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 ),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無鹽邑(今山東東平)人。她和武則天的母親一樣40後才嫁,但不同的是她雖然醜卻立志要嫁予王侯。歷來並沒有叫鍾無豔的說法,這是前些年戲劇中給她起的外號。她是戰國時期齊無鹽邑(今山東省東平縣無鹽)之女,齊宣王之王后,中國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有載的第一位著名女政治家。齊宣王執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歡聲,後無豔進,述先人開疆不易,歷數宣王之錯。宣王悔改,為表其悔改之心,散盡後宮,立無豔為後,彰其不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

    鍾離春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的《辯通傳》。她是齊國無鹽縣人,她德才兼備、卻容顏醜陋,年四十未嫁,許多古書裡動不動就說“貌比無鹽”,跟“貌如西子”呼應。醜到何種程度?書載她額頭、雙眼均下凹顯得黯淡發乾,上下比例失調,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壯,像男人一樣,鼻子朝天,脖子很肥粗,有喉結,額頭像臼,就是中間下陷的。又沒有幾根頭髮,面板黑得像漆。鍾離春雖然長了一副讓人吃驚的模樣,也不會像其他的美女妃子那樣能歌善舞,而是一心只問政治。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其諫議為宣王所採納,立為王后,從此國大治。

  • 6 # 金甲戰象

    不談國家、民族大義什麼的,在這個題目下就說說小老百姓過日子的事。時間已經快到二O二O了,但我說,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在像今天這樣一個夜晚,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在腦海裡你心儀的女人是什麼樣子?是韜略非凡、能力出眾,還是八面玲瓏、極具外交才幹?或者是聰明乖巧、動不動找你撒嬌訴苦的小女人?每個人不難回答吧。

    首先,被公認的四大美女可不是我喜歡的型別。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都是政治陪襯和政治陰謀的產物,固然和她們所處的年代、環境和遭遇有關係,有千般萬種的說不出和無奈,但更重要的也和她們本身的條件、素養有直接關係。

    喜歡大喬小喬吧,那是是貴族世家的產物,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費”得起的。挺好,但不想了。

    喜歡孟姜女吧,為了愛情寧哭塌長城八百里。多少男人夢寐以求的女人啊!可後來知道那是民間傳說,傳說就意味著是假的,比肥皂泡還明媚、多彩,但比夢還支離破碎!

    喜歡緹縈吧,能為父挺身而出直面大漢的法度,最後還有個好的結果;喜歡花木蘭吧,替父從軍,十多載征戰沙場,真正的女英雄;喜歡鐘無豔吧,為夫開路,獨創一片江山?但靜下心來細想,這些都是平民中的老虎啊!老虎懂嗎?

    想到老虎,腦海中又出現幾個女人:呂后、武則天、孝莊皇太后、慈禧……頭上不禁冒出了一些冷汗。鐵血的牢籠、黑幕般的高牆、尊貴得讓人不敢側目的儀仗……比男人還要狠的一群母獅子啊!哎,算了吧,過!

    烽煙已過,風雨如晦。我喜歡那個小巷間打水做飯的女孩許平君。父雖為小吏,但衣食無憂;夫雖為皇曾孫,但並無權勢。平淡時相依相守,富貴時不驕不燥。就算暗潮湧動,無辜枉死,但此生不虧!

    我泯為眾生,與你共度平素,伴歲月蹉跎;我飛身一躍,你就是第一夫人,不負當日貧賤相依;你先去,葬你在陵旁,共守我們的萬里河山!

    痴情的劉詢應該還記得那平常的日子。午間外出歸來見妻正在灶前忙碌,放下斗笠問:“中午吃什麼?”

    少婦把菜從鍋中取出,笑盈盈地回身答道:“早晨買的豆腐,熱上了。”

  • 7 # 九歌w

    謝道韞,在我心中女子當如是,不需要獻媚依靠男人活著,也不大女子主義,不哀怨,不為了狗屁愛情要死要活。她活的通透,活的瀟灑,也能給身邊的人帶去光和溫暖。

    謝道韞,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兒子中,有至性之人王微之,有純情之人王獻之,他們繼承了魏晉特有的清韻,一如其父,王凝之想來也不會差。王謝連姻本是美事,但等謝道韞嫁入王家才知道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是王羲之最平庸甚至是差勁的兒子。謝家沒有辦法,木已成舟,只能嘆謝道韞命不好了。

    而王凝之的愚昧無知在孫恩之難的時候展現的淋漓盡致。身為江州刺史的他,孫恩攻打會稽時,不聽手下進言,不設防備,禱告後相信已請得“鬼兵”助陣。官署請求出兵,凝之說:我已經向大仙請示,借了數萬鬼兵駐守各個要塞,不用擔心反賊。後來他與諸子一同遇害。

    然而謝道韞聽聞丈夫喪命、諸子被戮,她沒有慟斷氣絕,甚至沒來得及哀傷,提一把長劍就護著外孫突圍甚至凜然面對殺人魔王孫恩。孫恩也不由得為之心折,竟不敢傷她。孫恩要殺她的外孫劉濤,謝道韞亢聲而辯:“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擲地有聲,孫恩為其所懾,放走兩人。只是,這場災難之後,丈夫兒女皆慘遭殺戮,王家、謝家同輩的兄弟也先後去世,連她至親的弟弟謝玄也先她而去。眼前情景不可謂慘烈,但後來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竟然終生未改嫁,想來謝家名門的風骨她的心是如水一般的平靜,婚姻於她要從一而終。唉,所託非人的一生啊。

    謝道韞最出名的故事是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

  • 8 # 史文書苑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

    我想,有太多人喜歡她。

    前半生快樂知足,後半生輾轉孤獨。

    伴隨李清照一生的,只有她筆下的詩詞。

    少女李清照

    李家是書香門第,李格非是個開明的父親。李清照在優渥而自由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她最喜歡的就是父親的藏書。少女時代的李清照,聰慧過人,才名初顯。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就是她和幾個姐妹在汴京郊外遊玩後所作。一時間,不知多少人為之驚豔。

    少年才子趙明誠來到了李家,是因為他讀到了李清照的一篇《浣溪沙》。“小樓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趙明誠從傾慕變成了相思,他迫切的想要提親。李清照躲在門後,看到了她的真命天子。於是,她寫下了這一篇《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憨態可掬,嬌羞無比,少女李清照等到了屬於她的愛情。

    婚姻中的李清照。

    才子配佳人,李清照心滿意足。婚後伉儷情深,羨煞旁人。

    李清照沉醉於如膠似漆的甜蜜愛情之中,寫下了這一篇《醜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這也許是李清照最放肆的一首詞。酷夏的夜裡,汗透薄衫,奏樂罷,補妝後,“笑語檀郎”。夫妻之情意綿綿,躍然紙上。

    她是個超凡脫俗的女子,即使在身為大才子的丈夫面前,李清照依然有屬於自己的驕傲。所以她說:“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家國情懷的李清照。

    “靖康之變”徹底改變了她的後半生。李清照南下投奔在江寧任職的趙明誠,暫得安穩。好景不長的是,江寧暴動,趙明誠棄城而逃。雖然他剛好拿到調令,轉去湖州上任。然而他的畏懼和不負責任,卻讓李清照感到深深的失落甚至是失望。

    是年三月,夫妻二人同遊蕪湖,泛舟至烏江亭。李清照憶起霸王項羽,有感而作《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讀之蕩氣迴腸,令人血脈噴張,這不僅是李清照表達對丈夫失望,更是對當時軟弱的南宋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望和諷刺。

    幾年後,趙明誠在建康患病死去。時局動盪中,李清照逃亡至杭州,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再婚後,孤獨終老。

  • 9 # 宏遠說歷史

    最喜歡的女子是武則天

    畢竟有貞觀遺風流傳到現在

    還有就是在古代那麼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下

    她能脫穎如出,還創造了自己的朝代

    不管她是用什麼方法登上王位的

    還是挺佩服她的

  • 10 # 手機使用者62999923195

    古代有名才女李清照,著名的文才,詩詞甚好,今天人們常言古有李清照,今有董卿,實際李清照名流千載,在過萬年她名永存!

  • 11 # 奧嘟比科技恩怡之母

    王昭君

    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是歷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親”而名揚古今。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王昭君在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 12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有一本筆者很喜歡的小說,叫做《雪中悍刀行》,感人的故事情節很多,其中有一節是女主姜泥在拒北城一戰中,佩大涼龍雀,擂響美人鼓,為大軍壯威。十八宗師大戰北莽四十萬大軍,感天動地。

    其實,姜泥戰場擂鼓助威這樣的故事在古代是有歷史原型的,姜泥的原型就叫做梁紅玉

    1130年,梁紅玉與夫韓世忠在黃天蕩阻擊金軍,擂鼓戰金山!

    梁紅玉是古代一個從官妓轉變為巾幗英雄的一個奇女子。

    她雖為娼妓,但毫無娼色,出身於煙花之地,卻一身正氣。能夠慧眼識珠,拋棄一切跟隨韓世忠,這樣的氣魄不亞於紅拂女識李靖,卓文君識司馬相如。

    梁紅玉是軍人世家出身,不僅有武,而且精通謀略,跟隨韓世忠行軍打仗,可以說是韓世忠戰場上的左膀右臂。在戰場上屢立戰功。

    最著名的便是在黃天蕩之戰中,梁紅玉冒著箭雨,親自擂鼓為大軍壯威,韓世忠率軍殺敵,這一戰成功阻擊所向披靡的金軍達48天,雖然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實力相差懸殊而敗了,但是已經成功達到了既定的戰略目的。

    更值得欽佩的是,黃天蕩之戰後,因金兵突破江防,梁紅玉大膽上疏朝廷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一義舉,使舉國上下人人感佩,一時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有勇有謀、有見地、顧大局,這樣的女人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從卑微的社會底層到人人傳頌的護國夫人、抗金英雄,這樣的經歷更是一段傳奇。

  • 13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朱淑真。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聰穎過人的女子,可與李清照比肩。由於婚後丈夫的粗俗和放蕩,使她頗感生活的失意,所以她的詩詞大多是抒寫何以堪愁、閨怨如痴的情緒。

    她的作品感情深摯,耐人激賞。其中的一首《清平樂·夏日遊湖》更是讓人百讀不厭。

    《清平樂·夏日遊湖》:“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這首詞是作者寫與戀人遊湖時的歡快與別後的抑鬱情懷,是未嫁時的作品。

    她家就住在西湖之畔,常遊西湖,寫景抒懷:“戀戀西湖景,山頭帶タ陽”(《遊湖歸晚》),“盪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新荷》)。由此可知此篇題中的“湖”,即指西湖。夏日的西湖,蒼青翠綠,風景綺麗,賞心悅目。而西湖的清晨,更是清新幽靜,草上、竹上都掛著露珠,荷葉上的露水晶瑩明亮,閃爍滾動,分外好看。浩淼的湖水,十里煙波,霧靄迷茫,水天渾然一體。她與戀人陶醉在這湖光山色之中,不忍離去,但她沒有直說自己的喜愛之情,而說西湖煙、露撩逗她,使她喜愛,留她再多呆一會兒,把審美物件加以情感化,使人更感西湖的美好親切。

    湖上荷花盛開,豔麗奪目,把美麗的西湖裝點得格外嬌嬈,與戀人攜手漫步在這開滿蓮花的潮畔小路,陣陣清香,使人感到分外舒暢愜懷,心頭的甜蜜,愛情的溫馨,全溶化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此時她忘記了個人的一切苦惱和優傷,好象世間只有她和他的存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屬於他倆的。當他們遊興正濃時,忽然“一霎黃梅細雨”,花苞溼潤瑩潔,綠葉更加明媚,山色空濛,雨中觀湖,別是一番滋味。

    歡會是難得的,愛是正當的權利。應當盡情享受,哪管他人的議論、誹謗。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少女熱烈的愛、浪漫的嬌情,活現在我們眼前。她無所顧忌的行為是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的反抗,也是對封建禮教大膽的叛逆!《蓮子居詞話》卷二說“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痴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於言情。”這兩句是作者情結的高潮,使作品主題思想隨之達到頂點。

    團聚是短暫的,歡情只是一瞬間,到了分手的時候,她是那樣依不含:“最是分攜時候。歸來傍妝臺。“興盡歸來、歡去人散,憂愁重又爬上心頭,事事無心,百無聊賴。”“攜手藕花湖上路”、“和衣睡倒人懷”的情景,還魂牽夢繞,心蕩神迷,使她如醉如痴,不能忘懷。這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婚煙不能自主的痛苦,只有把她帶進愁苦的深淵。

  • 14 # 靈聞檔案

    最喜歡貂蟬。

    貂蟬我們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也是本人喜愛之一,古產代有個作者說過:“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面去了。”據此,後人都傳說貂蟬有“閉月”之容。

  • 15 # 芝蘭莊主

    古代才貌出眾的女子多如過江之鯽,但若要說才華橫溢又重情重義的女子也是屈指可數的。這其中首推南宋女子嚴蕊,不僅具才情,而且義氣令人敬重。

    嚴蕊,本姓周,字幼芳,按其家庭境況應該歸於大家閨秀的行列,但因家道衰落,不幸淪為台州營妓,也就是當時的官妓,遂改名為嚴蕊。她工音律,精通詩畫詞賦,是名符其實的文藝女青年。她曾有一闕《如夢令》

    詞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有道是,人在家裡坐,禍從天上來。這本是一首描寫爛漫初春的小令,那曾想,卻無故讓嚴蕊身陷囹圄,蒙受不白之冤,幾近於性命之憂。

    原來,當時的台州太守名叫唐仲友,也是個青年才俊,倜儻風流,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一般人入不了眼。每逢官場應酬,必有一班歌妓歌舞侑酒。嚴蕊才貌俱佳,風頭無兩,自然少不了她。當時座中有人知她才名,慫恿她以時令賦詞以志。

    嚴蕊錦心繡口,略一思忖,吟出上面那闕《如夢令》詞。

    後來這首詞輾轉到了朱熹手中,他吟哦玩味,大讚好詞,最後目光落在了“人在武陵微醉”上面,轉了念頭,恰巧曾有人在朱熹那裡告發唐仲友日日酒宴,夜夜笙歌,不由想到了這裡面嚴蕊與唐仲友的淫邪的情事上面。當時宋制:官妓是可以在官場之中歌舞侑酒,但絕不許與官員宿夜。那時朱熹正大力推行理學,朝野上下如火如荼的力行,這種有辱風化之事顯然與之推行的理學相悖。偏偏朱熹與唐仲友不睦,朱熹推廣理學,而唐仲友對此不屑輕蔑,由此產生隔閡。朱熹時任提舉浙東常平倉,台州正在其管轄之內,睚眥必報是一些人的小性子,嚴蕊與唐仲友的情事正好給了朱熹下手的口實,於是心動便有了行動,朱熹把嚴蕊下了大牢,嚴刑拷問,逼迫嚴蕊招呈與唐仲友之間的淫慾情事。奈何嚴蕊口硬骨更硬,雖一月幾次杖刑,可憐一個弱女子被打的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仍不肯屈從。期間有獄卒心生憐憫,勸嚴蕊招供,免受皮肉之苦,況淫邪之事即使罪成無非受杖刑,而且你現在已經受了杖刑。

    嚴蕊雖然遭受苦楚,卻正色道:“有就是有,真就是真,我和唐仲友之間是清白的,我怎麼可以無中生有去誣陷一個人呢?就是置我於地,也不會去做陷人於不義的事”。

    獄卒把這番話傳到了朱熹耳中,朱熹也是無可奈何,只把唐仲友以有傷風化罪名彈劾到皇帝那裡。

    宋孝宗對此事的來龍去脈也多有耳聞,把這歸為“秀才間的爭閒鬥氣”,把雙方都調離了事。後來又把唐仲友免職,朱熹也辭歸故里。

    一段官場間的爭鬥落幕了,可一個平白無辜的弱女子卻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們走的走,辭的辭,可嚴蕊還在牢裡關著,幸虧御史嶽霖巡按台州,按律稽核舊案,對嚴蕊一案開堂重審。審案時,嶽御史讓嚴蕊自辯清白,嚴蕊口賦《卜算子》一詞: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嶽霖念其才情,感其冤情,判其無罪,並脫了嚴蕊的樂藉,恢復了自由身。嚴蕊出獄後,人們並未因其遭遇責備她輕視她,反而被她身陷絕境不枉誣於人的大義所感動,愈加敬重她。由是仰慕其名爭來看望的人絡繹不絕。

    正如她詞中說的,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後來她被一傾慕她的趙宋宗室納為妾室,也算是有了一個好的歸處。

    另有傾情嚴蕊的後人因不能一睹芳澤,寫了一首《如夢令.愛嚴蕊》詞:夜恰合歡天氣,紅白一窗桃李。情味至今猶,不見故人詞寄。悲矣,悲矣,畫一個圈兒替。

    足見嚴蕊的魅力是隔代的,放在現在也定會收穫一眾粉絲。

  • 16 # 忠雲史

    我最喜歡一代女皇武則天。因為她很有能力。

    雖然說她只是一個女的,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女人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而且在大部分的文化中,女性一直是受輕視的一群。除了在少數的母系社會外,大部分的權力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文化中,女性更沒有身分、地位和權利。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宋明開始的女子行為規範,四德也成為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沒有選擇權和話語權,就在這種女子地位相當低的情況下她卻能當上一代女皇,這也足以證明武則天是一個厲害人物,她在位時期天下太平,軍事強大。她也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女子。這也就是我喜歡她原因。

  • 17 # 滄小粟呀

    我最喜歡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她所寫的詞優美婉轉,令人無限遐想,且參看她的兩段婚姻,她是非常獨特的,追求真正的愛情,不為世俗所折腰,追求精神的共鳴,儘管國破家亡,但她依然有自己的信仰,熱愛文學,熱愛自己的國家,是一個三觀正,文采好的超級大才女!

  • 18 # 蒼海白雪

    我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古代傑出女子數不勝數,歷史上有一平民出身的女子王昭君便成為千古美談。距今兩千年前,中國北方有個民族叫"匈奴",統治大漠南北,強悍好戰,常常侵犯中原,漢元帝竟寧元年,一個叫呼韓邪單于的匈奴首領因各部爭鬥吃了敗仗,願投靠漢朝,於是親自到長安提出"和親"請求。他要與漢元帝聯姻,以此世代和漢朝友好下去。漢元帝選五名宮女給他,其中就有王昭君。啟程之日,王昭君儀態萬方,光彩照人。到了匈奴,被封為寧胡閼氏,相當於漢人的皇后,後來給呼韓邪單于生個兒子,被封為右曰逐王。後因夫死按匈奴風俗下嫁復株累若靼單于(丈夫前妻的兒子),生了兩個女兒。她非常想念祖國和親人,多次派使者到漢朝,甚至死後按遺囑安葬在歸華,墳墓要坐北朝南,以便死後遙望自己的父母之邦。昭君墓現在位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後人稱為"青冢"。據說,昭君出塞後,漢朝與匈奴間60年沒發生戰爭。關於王昭君,《匈奴傳》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嬙"意思是"古時宮廷裡的女官","昭君"實為賜封。據考證,她應為四川人,土家族人。符合《漢書.元帝紀》提及的"王嬙"一說,即她是載運入宮的王姓姑娘,從水路乘船入宮的。入宮後,不願巧言佞色,獻媚邀寵,更不願賄賂畫師作“美人圖”以求進幸,這才有了開頭“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話。王昭君雖平民出身,但不同凡俗,敢於衝破封建禮教遠嫁異鄉,替國分憂。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只有各民族團結和睦,才有利於經濟發展,昭君自請出塞為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19 # 左左講故事

    我最喜歡花木蘭,一個女孩子,居然對戰場無畏,對兇殘的敵人無畏。而且憑自己的本領,不斷立得戰攻。然她並不求功名,不求厚祿,只是想順利完成代父出征的任務和使命。她身上的精神,正是當代中國女孩最需要的“鈣”!

  • 20 # 大漢史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木蘭辭》中的一段節選,對,就是我們上學時背誦全文的那首,這首民歌中的主人公花木蘭就是本文的主角了。

    據記載: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但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當然,由於《木蘭辭》的語焉不詳,其姓氏、故鄉至今沒有定論。

    而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花木蘭主要源於明代戲曲的興起,明代戲劇家《四聲猿》中明確稱木蘭為“花”姓,使得花木蘭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名字。

    而被發現的最早記載木蘭事蹟的碑刻現存於河北完縣的木蘭廟中,其中記載:“神姓魏,字木蘭”,而《大清一統志》中也記載“木蘭,魏氏女”。

    史書中關於她的姓氏有說朱,有說複姓木蘭,其中記載最多的即“魏”。

    而關於木蘭的故鄉,河南虞城有花木蘭祠和石碑。花木蘭祠始建於唐,歷經變革,只有木蘭祠碑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元代《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和清代《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碑。這兩通木蘭祠碑成為了考察木蘭是否存在的一處重要依據。

    而湖北黃陂的“木蘭山”也證明木蘭有可能來自黃陂這個地方,明《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大詩人杜牧也曾在木蘭山遊歷時寫下了《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也證明了花木蘭有可能來自於黃陂。

    以上這些記載,都沒有絕對的歷史依據,因此我們對木蘭究竟是否存在也不能下定結論。但是真正讓人肅然起敬的是木蘭的忠勇孝節的精神,並且這種精神也將影響我們後世子孫,並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出現一個強壯的3米巨人,去打NBA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