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騰爸談育兒

    寬嚴都要有個度,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要嚴格,從小塑造孩子的品格。在學習方面可以寬鬆,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自己就會學,不用家長管

  • 2 # 浮生學堂

    這個要分具體情況而定,以下三類家庭供參考。

    有祖輩一起生活的家庭,宜嚴厲!

    隔代親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孫輩在祖輩那裡得到太多的庇護,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必須要更多的扮演黑臉角色,否則你的孩子將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有可能登鼻子上臉。

    三口之家,宜寬鬆!

    三口之家,如果父母都有工作,又要照顧小孩,一般脾氣都挺爆躁。在這樣的環境下,宜選擇相對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否則孩子整天處於高壓下,孩子、家長神經都會崩潰,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單親家庭,宜寬鬆!

    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般自卑心理較強,這些孩子通常比同齡孩子早熟,也比較敏感,如果家長還是以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讓家庭關係變得緊張。所以家長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因素,掌握好教育分寸。

    結束語:任何一種家庭教育環境都不是單一的,應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只有根據實際家庭環境,靈活把握尺度才是最佳方式!

  • 3 # 請叫聘哥

    大家好,我覺得家庭教育應該嚴厲一點好,但是要看情況而定,做事情的有底線,該做的可以做,不該做的絕對不允許,但是都的有底線,我的小孩今年三歲,我感覺我對他算是嚴厲吧,如果不聽話無理取鬧,我會打他,然後我愛人在打完之後在教育他告訴他,我為什麼打他,哪裡不對,以後不要這樣了,慢慢的他會養成一個習慣,現在不管好,以後長大到踏入社會別人在幫你教育的話,就不只是打了,該寬鬆的時候是要寬鬆,讓孩子到家裡有一種放鬆的狀態,不要時刻緊繃,我跟我的小孩也會(比較乖的時候)經常打鬧,總之,該硬氣的時候,必須得硬氣這樣我覺得才對!

  • 4 # 數學山人行

    家庭教育“寬鬆”是對的,“嚴厲”也是對的。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的個性也不同。有的孩子聽話,懂事,乖巧,那就寬鬆些嘛;有的孩子玩皮,今天推一下這個,明天打一下那個,你還能寬鬆嗎?不用說,得嚴厲。甚至不同年齡段,都要具體情況具體操作,不可一概而論。“嚴厲”也吧,"寬鬆"也吧,都要“適度"。

  • 5 # 兩寶媽咪微微一笑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要分兩方面進行,該嚴厲的時候嚴厲,該寬鬆的時候寬鬆。

    如果孩子經常性的不聽話,調皮搗蛋,對什麼都不守規矩,那肯定要嚴厲對待,然後再好好講道理,早日改正,如果放任其下去,那不是保護孩子,對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記得小時候,我們村有個男孩,調皮搗蛋,快二十歲了還不務正業,整天拉幫結派,不管他犯了什麼錯,永遠都是他父母幫他善後。有一日,他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把鄰村的一個小夥砍傷了, 而且很嚴重,最後被判刑坐牢了。如果他在犯小錯的時候,他的父母能教育一下他,也不至於會釀成大錯。如果孩子知書達理,對人有禮貌,求上進,那就要對其寬鬆教育,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的。

    總之,寬鬆和嚴厲都要有個度的,家長把握好就行了。

  • 6 # 小小思維家

    權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學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權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對孩子理解和尊重,給他自由,好的教育是給孩子自由的教育。

    對孩子嚴格要求跟自由並不矛盾。

    比如不能撒謊,不能欺負別人,不許過度玩網路遊戲,這些方面要嚴格,嚴格要求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依然可以獲得自由,可以和同伴玩,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興趣發展。這就是寬嚴有度。

    孩子0到1歲的時候,對他要無條件的愛,這樣他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到4歲要敢於對孩子說不,讓其明辨是非;

    5到10歲便要進一步高養成良好道德習慣,這段時間是一生的基礎、最重要的階段,也是立規矩的黃金時段;

    但10歲以後就要開始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聽取他的意見和想法,用道理說服他而非強制他。

    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因性施教。

  • 7 # 小兵老師有意思

    嚴厲和寬鬆真的因人而異。孔子講得好:因材施教。

    一個孩子一種性格。如果孩子本身特別穩重,懂事,寬鬆些也無妨,因為他做事能心裡有譜,不會亂來,也聽大人和老師的教導。真有許多聰明懂事的孩子。這類孩子如果太過嚴厲就束縛了他的天性。寬鬆點更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如果孩子本來生性頑劣,像孫悟空一樣,坐不住,愛跑愛吵愛激動,就要嚴厲一點,否則他真的容易闖禍,容易受傷。嚴厲一點反而是對他最好的保護,嚴厲一點也能養出守紀律的孩子。所以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並思考,學習並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閨蜜家有個男孩,小名喚銅鑼,小時候也很調皮,閨蜜對孩子要求嚴格。一天,孩子想喝飲料,讓媽媽買,媽媽不同意。孩子跑到家門口商店說:"奶奶,我媽讓我買瓶飲料,她一會兒來給你錢!"買完,他不敢拿回家,藏到門口草窩裡。媽媽納悶,不和他埋什麼,過去一看,問:"哪兒來的?"他說:"奶奶給的!"你發現沒有,他耍小心眼在兩頭說謊。幸虧他媽媽心細,跑去問老人,才瞭解了事情真相。閨蜜很驚,沒想到孩子撒謊,她趕緊反思:自己對兒子太嚴厲,造成孩子撒謊!所以,以後要相對寬鬆一些,要給孩子留一個訴求通道。逼的太狠,孩子就不願和家長溝通,交流了。養成說謊的毛病就不好了。所以許多撒謊的孩子背後都有個嚴厲的,甚至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家長。

    所以嚴而有度,寬嚴並濟會更科學。

    對平時管理比較寬鬆的孩子,如果發現學習中出現不自覺的現象,家長就要嚴加管教。因為孩子就像小樹苗,該修剪的時候要修剪修剪的,也不能包得太嚴,裹得太緊,否則也會導致畸形發展。

  • 8 # 盛京九門精神小夥

    那麼個人發表些觀點,首先教育是必須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老話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這點的體現。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到,言出必行,這樣對孩子才有威懾力,起到督導的作用,自己都沒做好,孩子到了叛逆期就更不好管。

    第二,嚴厲和寬鬆是一種程度劃分,當然也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最直觀的,就是孩子本來白紙一張,在0-7歲前,嚴厲的教育,是要給他(她)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了就有嚴厲的懲罰,在他害怕的時候指正道路,才能起到作用。小樹得修,修直了,以後才能成長為棟樑。等7-15歲,孩子會有一定的是非觀念了,也開始有自己的主張理念,當然也存在代溝,不過基礎打好了就斧正,這時候應該寬鬆教育,試著以平輩人的出發點來接觸,有分歧意見大家可以談,錯誤的指正,不足的就補充,不要讓孩子不說話,這樣你才能更直觀的瞭解孩子的動向和想法,堵不如疏,不用強權壓制,逆反心理才不強,當然實在不行的還有最後的戒尺等輕微體罰,讓他知道一家之主還是父母,雖然作用不好,但是對孩子是有好處的!要知道動物界裡等級壓制更暴力血腥,我們不提倡,小懲戒還是可以的!

    二十歲往後,孩子已經成年,要留個面子,大廳廣眾時候給他留臉回家教育,這個時候基本語言教育就可以了,切記打罵,不然會讓他覺得家裡沒有溫暖流向社會,學壞更快。

    綜上所述,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強權體罰,罰要罰的明白,捱揍也要告訴他為什麼,嚴厲是讓他修身立命,寬鬆是修身養性,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先成人而後成材,德行操守是第一位的,之後才看能力。路走正了,你放手他也不會走歪,前提就是在小時候就有正確的是非觀。剩下的,在成長的過程中社會會教育他。另外一點要告訴孩子,家裡人的懲罰叫管教,這不丟人,都是一代一代過來的,誰沒捱過爹媽揍啊!長大了就懂了是為你好!但是出到社會讓人給的懲罰那就叫真的懲罰,不僅自己丟人,給家族都丟臉!讓孩子有榮譽感,出門了不代表自己,言行代表著這個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做一個有教養有風度的人才是正確道路!嚴厲也好寬鬆也罷,重要的是掌握度,希望各位家長共勉

  • 9 # 講故事的老師傅

    關於嚴厲的家庭教育好一點還是寬容的家庭教育好一點這個問題,歷來是家長們和教育屆的一個爭論點。看過不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見識過各個方面的論點,發現兩方的支持者很大一部分都忽略了孩子的差異,性格上的,環境上的。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裡就有因材施教這一說,這教不但是知識上的教育,還有為人處世、樹立觀念、培養情操這方面的教育,然而這一點在現在的校園教育裡越來越難實現,畢竟現在的校園教育以考試為出發點,對於知識上的教育傾斜得更多,而且校園教育需要對大部分學生統籌兼顧,不可能細分到對每個學生來進行具體的教育方案。那麼,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觀念樹立、情操培養、習慣養成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最容易進行因材施教的視窗。

    為人父母,只要在平日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和互動,對孩子的心態與性格並不難把握,特別是年齡尚小的孩子。分析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性格傾向是因材施教的關鍵,對於孩子的性格矯正、觀念引導、情操培養不管是嚴還是松都秉承這循序漸進的理念來進行。當孩子因為性格偏執、觀念歪曲而做錯事時對其肯定是要進行一定的批評來進行糾正的,放任自流注定會害了孩子。那麼進行教育的度怎麼把握呢?嚴厲或者寬容都需要注意適可而止這個度,性格偏執的人很多容易走極端,超出其心裡承受能力的批評會擴大他們的逆反心態,使其性格的性格更加偏執;觀念歪曲的很也難糾正,不及時進行正確引導會讓他們把錯誤的三觀當成真理,所以家長既不能指望一次嚴厲的教育來根除問題也不能指望寬容來感化。所以我個人的理念裡更傾向於就事論事的嚴厲批評,不清算過往、不威脅將來,首先把讓其認識到為什麼錯了擺在批評的第一位。批評完了接著應該跟孩子好好談談,把做為父母對事情的看法告訴他,鼓勵他以後進行改正。

    所以在我的觀念裡,家庭教育是嚴或是寬都不應該成為一個爭論點,適可而止的度才是大家該探討的。

  • 10 # 萌卉媽

    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沒有說那種方法是放之四海皆有用的,關鍵還是根據家庭以及孩子的自身特點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我們家也有兩個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還是付出了比較多的時間,對於孩子的管理我們也是想盡一切辦法,我就說說我們的管教方式,沒有對錯,只是跟大家做個交流。

    其實,我們的教育方式沒有說一味的嚴厲,也沒有一味的寬鬆,只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採取不同的方式。

    嚴厲教育的情況

    對於很多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一般都是採取較為嚴厲的方式,且是不折不扣的要執行的,其實說實話,有的時候我會心軟,但我們家爸爸有的時候就會唱黑臉,把這個事情執行下去。

    對於孩子的嚴格,其實還是集中在平時的為人處事這些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誠實,我們對於孩子的誠實守信是比較看重的,有的時候女兒會因為種種原因撒謊,一旦被我們發現我們是嚴懲不貸的。善良,這應該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格,我們也是要求孩子對待別人一定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不能對別人有過多或者是過高的要求。感恩,對於孩子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總是讓他們感到滿足,對於別人提供的幫助或者是恩惠,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寬鬆的教育

    說起寬鬆,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還是以這種方式為主的,畢竟我們也經常會說,她們還是一個孩子,確實,她們還只是一個孩子,對她們不能有太多過高的要求,對於我們女兒而言,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是寬鬆的。

    比如說學習方面,對她的學習方面我們向來都是較為寬鬆的,特別是成績方面,我們都是要求她盡力就行,成績不要太差就行,但前提是要以認真的態度去完成,若是態度不好,或者是放鬆要求,那肯定不能一味的寬鬆的。

    比如說興趣方面,我們女兒到現在為止其實就報了一個興趣班,就是跳舞,這也是她唯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我們也是盡力的去支援她,每個禮拜都是跑長途去接送,但只要她能堅持,我們肯定也是支援的,而對於跳舞到底能跳出一個怎樣的結果,我們其實是無所謂的,只要她認真去跳了,只要她感到開心了,就可以了。

    結束語

    其實對於所有的家庭來說,教育的方式應該都不是單一的,就像我們父母的身份和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調整方式,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去進行教育,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11 # w方言w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回答哪個好!要區別對待,關鍵從下列幾點考慮:

    教育方法和方式有很多種,不是那一種就萬能,首先必須去除這種懶惰的思維!

    1.你首先得認識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天性特徵選擇

    這裡的認識是說你瞭解他多少,他的天性如何?忽略孩子天性貿然用嚴厲或是寬鬆,都是不對的!

    比如說,孩子天性膽小凡事不敢獨立拿主意,同時感性敏感的,平常以寬鬆為主,試試鼓勵他主動做些事情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類孩子心思重,無論做什麼,事先都會把困難考慮得太多,如果父母又比較嚴厲,那就很糟糕,孩子將來極有可能行成膽小怕事,懦弱可欺的性格!所以應該待之以寬鬆和鼓勵。反之,有的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常常停不下來,什麼都敢嘗試…父母就要適當以嚴厲為主,說理為輔,寬鬆算是獎勵的形式來靈活把握。如果還以一味的寬容待之,那終有一天,你會大吃一驚,違法亂紀都有可能!即使是沒有違法,他自己將來的人生一定跌宕起伏,驚濤駭浪般的豐富!

    2.嚴厲或是寬鬆不能太死板拘泥,應該相互輔助,同時,因時因勢而靈活使用

    喜歡旅遊的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四川武侯祠的一副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 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後來治蜀要深思

    上聯先不說,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下聯說的是治理蜀國的心得,意思是,如果不看具體形勢,你的政策寬也不對,嚴也不對!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看看當今的港暴,不用我多說了吧

    教育孩子也一樣,該寬的時候嚴了,該嚴的時候寬了,都會事與願違!很多認為自己付出而被感委屈的家長,必須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了。我大概說幾句,什麼時候該寬?當孩子自己已經認識到錯誤,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當孩子特別想做一件正確的又沒有把握的事時候…而不是你心情好的時候

    3.不要試圖找一種全能的教育法,我肯定的告訴你:沒有!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你的內心是懶惰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家庭教育不是碰運氣,不是賭博,你也賭不起!更沒有賭的權利,必須先提高自己,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孩子!只有瞭解孩子的天性了,學親子教育課程才是有用的,因為你可以針對性的學習!

    否則,今天聽了獎勵教育回去就一味地搞懸賞,聽了虎爸狼媽教育就回去摩拳擦掌,都是很可笑的!最終會追悔莫及!畢竟,家庭教育這事不能重來!

  • 12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家長最主要的有兩點責任,培養和教育。所謂培養就是開發孩子潛能,所謂教育,就是把孩子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在孩子18歲前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義務。瞭解這兩點的內涵,就瞭解了“寬嚴的度”,這也是家長常犯的錯誤。嚴就是要有規矩即家教,寬就是不限制孩子發揮潛能的空間。未成年的孩子,沒有規矩不行,沒有邊界不行,沒有規矩可能培養出有能力的“人渣”,不給孩子發展空間不行,不給空間就會把孩子的天賦葬送,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培養孩子不能走極端,要寬嚴有度。

  • 13 # 小馬講法律

    要根據孩子的生長環境和性格來分析吧,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和性格不一樣的孩子適用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樣,不過建議,可以嚴厲+寬鬆相結合,主要還是看父母的判斷力吧

  • 14 # 自在人生wub

    嚴厲的家庭教育,或寬鬆的家庭教育,都既是一種家庭教育方式,又是一種教育方法;筆者覺得偏向於任何一方,其實都是不好的,比較恰當的方式方法自然是寬嚴適度,也就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該寬鬆的時候寬鬆,該嚴厲的時候嚴厲。

    過於嚴厲的家庭教育是指慣常於對孩子嚴格要求,孩子稍有不如家長的意願地方,就非常粗暴地非罵即打,我們通常又把這種家庭教育稱之為“棍棒式”家教。棍棒式家教有三個嚴重缺陷:(1)孩子性格上比較壓抑,通常會變得比較膽怯,表現為沒有主見、缺乏勇敢、沒有安全感;(2)孩子思想上缺乏自信,通常在言行上表現的左右為難、有選擇性障礙、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家長依賴感增強,甚至會變得容易放棄、或懶得去思考;(3)孩子行為上有些猥瑣、甚至卑微,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自己做什麼往往都是不對的,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柄,這樣的孩子常常淪為沒有能力、無所作為。因而,筆者特別反對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我從小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氛圍下長大的,由於個人天性特別喜歡自由與自信,所以一直都在反抗之中,從上了初中以後,能住校就不願回家,儘管我也很愛我的父母,但是我都是盡力減少和他們相處的時間和機會!

    過於寬鬆的家庭教育是指任由孩子自然發展和隨意成長,沒有底線的不加約束和管制,基本就是聽之任之,我們通常又把這種家庭教育稱之為“放羊式”家教。放羊式家教同樣存在著三大弊端: ①孩子具有可塑性,並且具有選擇性模仿能力,家長身上的優點遠沒有缺點模仿起來更容易,所以不加約束和管教的家教,很容易讓孩子學會家長的一身壞毛病,而優點和長處幾乎一點兒也學不到,這就是許多家長疑惑孩子不像自己那麼優秀的原因;②過於放縱和嬌慣孩子,往往讓孩子養成各種各樣壞習慣,例如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敷衍塞則、貪圖享受等等,這樣的家教常常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偏激、以自我為中心、無知無畏,最終必定是毀掉孩子的一生前途;③這種家教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學習成績普通、甚至是一塌糊塗,並且在學校裡不服老師管教,成為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讓家庭和學校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只能淪為社會與家庭的累贅!

    家庭教育寬嚴適度,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家教方式方法,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奠定踏實的基礎,有利於孩子成才與成功。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從事教育的經驗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也談三個方面吧: 首先、家長要嚴格自律,控制好情緒,把握好言行,儘自己最大努力在孩子面前展現積極向上的一面,給孩子做好榜樣與示範,讓孩子從你的身上多學到些優點和長處;其次、家庭教育要有原則,既不能過於苛責孩子,自己都無法做到,為何要這麼嚴格要求孩子呢?又不能過於遷就孩子,當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卻由於懶惰或任性而故意犯錯時,家長該嚴厲批評、甚至教訓的,就必須讓孩子受到應有的懲戒,當然要注意尺度和分寸的把握;再者、每個孩子的基本情況都是不同的,家長對於孩子要適可而止,既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超越他的能力範圍,又不要輕言放棄,不加任何努力地就覺得孩子啥都不行,這也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過於嚴厲的家庭教育和過於寬鬆的家庭教育一樣,都是不可取的,都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講究寬嚴適度,根據孩子本身的生長髮育特點,結合培養教育孩子的基本規律,家長要多學習,努力掌握正確的姿勢,進行嚴格科學育兒,為孩子成長、成才、成功奠基!

  • 15 # 幸運媽媽何小貓

    家庭教育,我一直遵循一個原則:溫柔而堅定。

    對待原則性的問題必須堅定,說一不二,但對待孩子必須溫柔,慈母慈父。

    嚴格對待孩子的學習,溫柔對待孩子的生活。

  • 16 # 愛從寶兒

    嚴厲的家庭教育好一點,愛是寬鬆的家庭教育好一點?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管是嚴厲的家庭教育還是寬鬆的家庭教育,都是可以有成功的教育的。

    什麼是嚴厲的家庭教育,什麼是寬鬆的家庭教育?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到底什麼是嚴厲,什麼是寬鬆。

    其實有關嚴厲教育與寬鬆教育,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專業方面的定義。

    我們說的嚴厲與寬鬆的區別,其實是父母對於孩子包括學習生活等各方面行為的態度的區別,而不是教育方式的區別。

    例如面對孩子的考試沒考好這個問題,嚴厲的家庭教育會有兩種態度,一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非常嚴厲地進行批評,甚至給出孩子某種處罰措施;另一種也是非常重視,但是他們不會批評或者懲罰孩子,而是幫助孩子一起找出考好的原因,找出好的改進方法。

    寬鬆的家庭教育也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考成什麼樣無所謂,一種是像嚴厲家庭教育的第二種那樣,跟孩子一起找到原因,幫助孩子進步。

    所以,所謂嚴厲與寬鬆,重要的是態度。

    嚴厲的家庭教育與寬鬆的家庭教育各自都有成功與失敗之處

    嚴厲的家庭教育有成功的例子。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但其實他出生的時候,是一個有些痴呆的嬰兒。所以父親對他的教育非常嚴厲,也正是在父親嚴厲的教育方式下,他才有了一個成功的人生。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舉出這樣一個例子,卡爾威特三四歲開始,父親就堅持每天早晨帶他去野外散步,父子二人不僅僅是散步,他的父親會在這個過程中給他講幾個有趣的故事。卡爾威特知道的許多地理知識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

    嚴厲教育也有失敗的的例子。

    明神宗萬曆皇帝就是一個典型,李太后對他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教育,不僅找來了最豪華的老師團隊,他的一言一行還都被陪讀記錄下來,逃不過李太后的法眼。

    明神宗萬曆皇帝在非常嚴厲的教育環境中長大,有這麼好的教育條件的他按說應該是個好皇帝。但是一切卻在他大權在握之後變了。他把老師滿門抄斬,把太后的眼線陪讀小太監踢出宮門,懶惰的他接連20多年不上朝……

    現在很多孩子其實都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身為獨子的他們,雖然被賦予了極好的教育條件,父母也非常關注他們的學習,但被過度溺愛的他們在做人方面並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最後依舊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寬鬆家庭教育環境下有成功的例子。

    例如林肯,他的父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木匠,母親是一位平庸的家庭主婦。他也沒有受到過很好的教育和訓練,他所受到的學校教育加起來只不過一年。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向別人虛心學習的態度,在他眼中,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老師。

    但也同樣有失敗的例子。

    例如留守兒童的偷盜、離家出走等這些現象一些也是因為寬鬆的家庭教育。

    所以,在我看來,單純說嚴厲的家庭教育好還是寬鬆的家庭教育好,都是不完全準確的。

    嚴厲的家庭教育應該有寬鬆的地方;反之,寬鬆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說就什麼都不管,也應該有嚴厲的地方。嚴厲不是高壓,寬鬆也不是放養。重要的是態度,家長的教育態度正確了,才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才是成功的教育。

  • 17 # 月亮老師的繪畫課堂

    您的教養方式決定未來孩子的發展。

    而教養方式的兩個主要的維度1、父母的接納或迴應。2、要求或者控制。

    接納或者回應性是指父母對孩子表現出的關愛和提供支援的程度。接納迴應性的父母常常會微笑的面對孩子,溫柔的鼓勵孩子。當孩子做錯事,他們會嚴厲的批評,也會表達關愛。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既能知道自己的目標需求,又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約束。

    要求或者控制性是指父母對孩子限制和監管的程度,要求或者控制性的父母會提出許多要求限制兒童的表達自由。也就是他們積極監控兒童的行為,制定規則,要求兒童遵守。

    兒童一般都希望取悅於有愛心的父母,因此會努力實現父母的期望,學習父母所期望的事情。這需要父母雙方互相默契的配合,入如果父母雙方其中一方對孩子缺乏關愛和注意,就會導致兒童的同伴關係不良等其他適應困難症。

    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是高度控制還是少些要求更好,這便需要仔細瞭解父母表現出的控制程度,仔細看父母的接納型別。

    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

    1、專制型教養方式:一種限制性的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教養方式的成人為孩子設定許多對著,期望孩子嚴格遵守,依靠權利使孩子服從。

    2、權威性教養方式:一種靈活民主的教養方式,溫暖接受性的父母給予孩子指導和控制,同時在決定如何更好地英規挑戰和履行義務的同時給予孩子發言權。

    3、放任型教養方式:採用此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幾乎不對孩子提出要求,幾乎不控制孩子的行為。

    4、不作為的教養方式:一種冷漠且過度放任的教養方式,父母既不關心孩子,也不關心他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四種教養方式中,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的最好,他們心情愉快,具有社會責任感,自立有成就定向,並且能夠與成人和同伴合作。

    權威性的教養方式總是和積極的社會性、情感及智力的發展相聯絡。權威性的父母是溫暖而接納的,他們能對孩子表達關愛,也可以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指導。權威型的父母會設定孩子實際能夠達到的標準,並給孩子一些自主性,張弛有度。他們經常會告訴孩子這樣一句話:“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夠自立、自主的完成這些任務。”

    給予目標同時給予鼓勵以及對孩子的信任。

    所以,做權威型的家長吧!既能收穫孩子的尊重與愛,也能適時的給予孩子良好的指導,成就健康民主的家庭關係。

  • 18 # 葫蘆爸爸談育兒

    關於家庭教育,個人認為父母做到如下,就是一個優秀的家長:

    1、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懂得孩子的發展規律,瞭解孩子各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

    2、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在充分的自由;

    3、不拔苗助長,不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4、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

    5、懂得欣賞孩子,學會傾聽孩子說話;

    6、家長要有邊界感,該到位的時候不缺位,該缺位的時候不越位;

    7、注重習慣,注重品格,充分信任,適當放手,做好參謀;

    8、管住自己的嘴,不嘮叨,事情只說一遍,確保孩子聽清即可,聽與不聽,是孩子的自由。

    關於嚴厲好,還是寬鬆好,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該寬鬆的時候要寬鬆;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多變。給孩子養習慣的時候要嚴格,習慣養好了就要對孩子寬鬆,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對自己進行管理。

  • 19 # 雲岫清泉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該嚴時不嚴,該松時不松,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認為家庭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良好的家風最適合孩子健康發展。試想一對遊手好閒的父母所教育的孩子會勤奮刻苦,所以家庭教育最該強調的一點是言傳身教。吃苦耐勞,善良熱情,勤奮勵志等等優良傳統都是在耳濡目染中傳承下來的。

    其次是不要溺愛自己的孩子,過分嬌慣只是害。做人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家長從小就去要求我們的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那些堅決不可以做。老人們常說要讓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還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切不可姑息。否則小錯變成大錯,悔之晚矣。所以說嚴有嚴的好處。

    不過,話又說回來,寬鬆也有寬鬆的好處。民主的家庭教育,更宜於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快樂成長。這樣的家庭,父母與孩子更便於溝通,孩子的壓力會小一些,身心的發展更健康。當然這個寬鬆也不是沒有限度,倘或一味地寬,就會變成嬌慣了。

    我個人覺得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太嚴,也不可太寬。讓孩子覺得家是避風的港灣,有愛有快樂。也要讓孩子懂得撐起一個家的艱辛,要有責任有擔當。更要明白放飛美好的夢想,該舍小家,心繫國家。

  • 20 # 丁配

    該嚴的時候嚴,該寬鬆的時候寬鬆!例如在品行道德上一定要嚴,必須要生活自理,適當做點家務,不能自私要關心人!閒餘時間盡情的玩,可以不分大小瘋耍。交點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只有心情得到放鬆,其它事情才能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學習很努力用功,但是效果卻很差,家長如何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