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黃員外

    曹操生性多疑,善於識人用人。劉備投靠曹操後,曹操從劉備身上看到了很多梟雄本色,所以,對劉備非常忌憚,派人日夜不停地監視劉備的一舉一動。

    曹操並非不想直接拿下劉備,只是,曹操是一個志向遠大的奸雄,想成就掃平天下的大事業,故而比較注重自己的名聲。劉備走投無路後來投奔曹操,投奔後一直任勞任怨安分守己,如果曹操毫無理由的殺劉備,就會使得天下人覺得曹操無容人之量,會斷絕了很多人投靠曹操的念想。

    再者,劉備是漢室後裔,當朝皇叔,仁義滿天下,無緣無故殺劉備,會使得手下人產生不好的想法,忠誠度可能會下降。

    所以,曹操一時不能殺劉備。但是,曹操確實從劉備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對劉備有所防備,所以,就想盡辦法試探劉備。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試探劉備的大局觀和內心的真正想法。劉備也是老狐狸,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無論曹操如何監視、試探,劉備都以一一化解。

    劉備先是扮演菜農親自種菜澆水,後又巧妙藉助雷聲掩飾自己被曹操揭露內心抱負震撼落筷。個人認為,劉備投靠曹操的這段時間,是劉備與曹操兩個老狐狸面對面的直接交鋒,非常精彩、異常驚險。

    最終劉備略勝一籌,完美逃出生天。

  • 2 # 曹宗國隨筆

    當時曹操知道劉備可能有以扶劉漢之名得天下的志向,卻故意韜晦,想當面點破,指出劉備也是想得天下的,想和自己爭天下的,以示警告。但由於劉備當時並無實力和行動,所以曹操沒有對劉備採用強制手段。

  • 3 # 中庸3263618753384

    當時曹操的實力還不足以冠絕群雄,仍要收買人心。如果這個時候殺了“皇叔”,不利於吸引人才,不利於招降納叛,不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不利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況且當時劉備勢孤來投,只要處在自己控制下就可以了。

  • 4 # 隱於葉下

    做任何事情必須師出有名,劉備不管怎麼說也是皇親國戚如果貿然宰了肯定會對他的威望有所影響,再者別的軍閥也可以以此為由聯合滅了他。藉著酒桌上試探一下劉備是否有野心結果劉備技高一籌先識破了逃了一劫。

  • 5 # 湖南三鍋

    曹操生性多疑,善於識人用人。劉備投靠曹操後,曹操從劉備身上看到了很多梟雄本色,所以,對劉備非常忌憚,派人日夜不停地監視劉備的一舉一動。曹操並非不想直接拿下劉備,只是,曹操是一個志向遠大的奸雄,想成就掃平天下的大事業,故而比較注重自己的名聲。劉備走投無路後來投奔曹操,投奔後一直任勞任怨安分守己,如果曹操毫無理由的殺劉備,就會使得天下人覺得曹操無容人之量,會斷絕了很多人投靠曹操的念想。再者,劉備是漢室後裔,當朝皇叔,仁義滿天下,無緣無故殺劉備,會使得手下人產生不好的想法,忠誠度可能會下降。所以,曹操一時不能殺劉備。但是,曹操確實從劉備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對劉備有所防備,所以,就想盡辦法試探劉備。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試探劉備的大局觀和內心的真正想法。劉備也是老狐狸,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無論曹操如何監視、試探,劉備都以一一化解。

  • 6 # 歷史的陪伴者

    三國前期,劉備還是個到處投靠他人,而且沒有什麼兵力和城池。當劉備投靠曹操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呂布中了曹操的計謀,攻打劉備,不得已才投靠曹操。那曹操為什麼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不直接殺劉備呢?

    首先,當前曹操最大的敵人不是劉備,而是其他諸侯,比如袁紹、袁術等人。因此,沒必要殺劉備,如果殺了劉備,那麼就會讓很多人才望而生怯,不敢前來投靠曹操。而且,劉備又是個很有名氣的人,殺了他會讓天下人才心寒。所以,為什麼不利用劉備收買天下英才呢。

    其次,就算曹操知道劉備是個英雄,但是他無兵無權,又沒有城池,這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因此,曹操認為劉備對他沒有任何威脅,起碼現在是沒有威脅的。

    曹操不殺劉備,還想利用劉備去打其他諸侯,這樣就使得劉備結更多的仇人,就算以後劉備發跡了,自己可以和劉備的敵人結盟,共同對付劉備。這樣劉備就收尾不能相顧,就很容易對付劉備了。

    最後,曹操想把劉備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不讓劉備建功立業,這樣就能讓自己既可以控制劉備,又不落個嫉妒賢能的惡名。這何樂而不為呢?

  • 7 # 吃不起肉的學者

    劉備在鎮壓黃巾軍起家後,受到當時一些諸侯的重視,徐州牧陶謙曾在危難時刻向劉備求救,後來陶謙在病故前將徐州交 給了劉備,但劉備又被袁術、呂布攻打,劉備不能抵抗,於是被迫投奔曹操。

    不僅僅是曹操,當時天下很多人也對劉備有很高的評價,尤其是曹操的部下。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人之心。賈詡、劉曄、郭嘉等人認為劉備有雄才,是人中之傑。關鍵是這些人都認為,劉備最終不會甘願居於人下,因此建議曹操早日除去此人。這些人經常會在曹操耳邊說起劉備,曹操能不對劉備有所重視嗎?

    話說這一天劉備正種菜呢,曹操派人來請他,劉備只好跟著來人到了曹府,曹操一見劉備第一句話就是,將軍在家幹得好大事啊!

    劉備一聽差點尿褲子,以為曹操真的和傳說中一樣能看穿人的心肝脾,額頭的汗水都快能澆一塊菜地了,結果曹操說你為什麼在家裡種菜啊?這一句大喘氣的話沒把備兒嚇死,小心肝撲通撲通的。

    曹操把劉備帶到花園裡面說:當年行軍的時候遇到過一件事兒,就是沒有水喝,於是我就跟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片梅林,那裡面有很多青梅可以止渴,所有的將士嘴巴里面都生出唾液來了,現在梅子又成熟了,我想起這段往事,覺得這個青梅又正好用來做酒,我就用青梅煮了一些酒請你來和我一起喝酒。

    劉備一緊張,筷子都拿不住了,回去跟兩個弟弟說:這地方咱不能待了,因為曹操這句話等於說將來和他爭天下的就是我啊,他能容得下我嗎?

    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大概的故事情節。

    劉備不是那種說大話不幹事的人,他的官場生涯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幹出來的。從拉隊伍開始,因為討伐黃巾軍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棄官後又因為作戰有功當過下密縣丞,後來又當過高唐縣令、平原縣令。平原縣令後,劉備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平原相,這讓他有了成為當時諸侯的基本條件。

    劉備這些為官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挫折沉浮中一路前行的,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這同樣也是當時的官員們少有的。應該說,這種經歷只有曹操和劉備有。

    從善於籠絡人才方面,也只有劉備能和曹操有一拼。

    劉備對於部下的信任,還在於他能用人,會用人。就手下的人才來說,劉備手裡這把牌,根本就沒法和曹操相比。僅僅說將領,曹操有個五子良將,就戰功上來說,劉備所謂的“五虎上將”,除了關羽,整體上根本就沒法相比,但就是這樣一把牌,在劉備手裡照常打成了一個好牌局,不但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還讓曹操只能是望蜀興嘆。

    如果劉備有袁術、陶謙、袁紹那樣的家底,曹操能不能就一定能打敗他?這樣一看,這天下英雄還真就是曹操和劉備兩人。

    曹操為什麼要把他當做主要的對手呢?應該說,這就是一個政治高手的高明之處,他不但知道當前最主要的敵人是誰,而且更知道潛在的對手是誰!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英雄嗎?

    劉備有英雄之志

    劉備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窩窩囊囊、只會跑只會哭的窩囊廢,他也是性情中人。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敗。說實在,換了別人,尤其是一個以英雄自詡的人,不說是早就自殺了吧,至少也早就灰心喪氣了,早就不耐煩了。但是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何曾見過劉備灰心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他不甘心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有英雄之魂。

    劉備有英雄之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羽和張飛,關羽和張飛跟了劉備以後就跟了一輩子,關羽還來了一個千里走單騎,為什麼?就是劉備重義啊。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劉備和關羽、張飛的這個關係表面上看是兄弟,實際上是君臣,因為一旦出席正式場合的時候劉備坐在當中,關羽和張飛是站在後面的,對外他們是君臣關係。回家是兄弟關係,書上的記載叫做“寢則同床 ”,就是劉備經常是跟他這兩個兄弟睡在一張床 上的,這就是英雄之義,這就是兄弟情誼。

    那麼曹操為什麼說這句話呢,是試探劉備還是在抬高自己呢?

    曹操這個人還是不夠穩重,因為他畢竟是性情中人,有詩人氣質,可能哪天酒喝多了一點,一不小心就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了,有這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也可以理解為火力偵察、敲山震虎,那我就跟你說出來,看你認不認意思就是說,咱倆誰也別裝孫子,咱倆心裡都明白,咱倆誰也不比誰聰明,誰也不比誰傻,天下英雄就咱倆,你看著辦。果然劉備孫子裝不下去了,找個機會溜之大吉。

    人家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還不走,等死啊,可你說跑不一定跑的了啊,曹操那傢伙難道不知道你要溜?

    這個時候還要做容人狀,當時程昱他們建議曹操殺掉劉備的時候曹操的回答是這樣的,說:

    “方今收天下英雄之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收買人心的時候,劉備他又孫子裝得很好,大家又認為他是個英雄,你把他殺了,你失天下人之心,這個不行。曹操雖然看出了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是個英雄,但沒有用武之地,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沒有自己的軍事集團 ,而一個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可以不算是英雄,可以不必太防範,可以等他將來像模像樣是個英雄的時候再收拾不遲。

    青梅煮酒八年之後,有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從山林中走出,成為劉備的總參謀長。這一下子劉備就鹹魚翻身了,因為正是這個人幫助劉備取得了用武之地,劉備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這個地盤還越坐越大,最後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勢態

  • 8 # 小觀點大歷史

    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什麼不拿下劉備?這種說法未免有點未卜先知的感覺。

    1、雖然朝廷實權掌握在曹操的手上,但曹操名義上還是漢臣。雖然不知道劉備是否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漢獻帝卻在群臣面前承認了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天下人便認可了這個劉皇叔。

    2、當時的劉備並沒有和曹操與之抗衡的能力,劉備當時是呂布趕出來的,兩手空空,投奔曹操尋求幫助,如果殺了劉備可能會讓以後投奔曹操的人膽怯。

    3、曹操心高氣傲覺得劉備對他沒有威脅,曹操雖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但劉備沒有根基和軍隊。不但沒有軍功還是織蓆販屢之輩。況且生死還掌握在曹操的手中,說出這樣的話是在試探劉備。

    4、當時曹操還有其他的大敵,如張繡等人。

    5、劉備還有利用的價值,安排劉備到豫州上任,資助一些兵力,等於扶助一位代理人,可以羈絆呂布,給曹操騰出時間,對付其他大敵。

    曹操在試探什麼?

    劉備皇叔的身份得到漢獻帝的認可,那劉備便是漢獻帝的人,漢獻帝會與劉備怎樣聯手對付曹操。

    因此曹操便試探劉備,看他有沒有雄心,而劉備卻韜光養晦,還在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故意嚇的他筷子掉了,讓曹操認為他胸無大志,也因此劉備才得以出逃。

  • 9 # 休驛站

    曹操給劉備的待遇已經頂級了,豫州牧左將軍,比守荊州的關羽官還大,還給兵權,帶著皇親的頭銜入朝當了官,這種濃眉大眼的誰能想到會反叛?曹操手下像劉備這樣被收服的諸侯多了去了,孔融、張邈、張繡、劉琮、馬騰、韓遂、張魯。只不過有些為曹操征戰,有些反叛被殺,有些碌碌無為罷了。曹操想收服劉備為己用,收服了劉備等於收服了關張。 另外劉備比較會裝,騙曹操自己沒野心,曹操被他騙了。 曹操也並不是放跑劉備,而是派他去打袁術,沒想到劉備跑到徐州反水了。

  • 10 # 藝迪電影

    煮酒論英雄,劉備先是扮演菜農親自種菜澆水,後又巧妙藉助雷聲掩飾自己被曹操揭露內心抱負震撼落筷。個人認為,劉備投靠曹操的這段時間,是劉備與曹操兩個老狐狸面對面的直接交鋒,非常精彩、異常驚險,

  • 11 # 獨古城少年

    煮酒論英雄。是曹操在試探劉備是否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劉備明知是《鴻門宴》而偏要赴宴。向曹操展示了懦弱的一面。曹操一看劉備胸無大志便放心了,時不知劉備也有一統天下之雄心,只可惜當時將少兵少不得以才裝出懦弱的一面。也為他以後成就霸業。做了鋪墊。

  • 12 # 木火燊輝

    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的處境正是當年孔老夫子陳蔡的際遇,真所謂忙忙如喪家之犬,當時的他沒了徐州,丟了官職,散了妻兒兄弟,心裡那個急苦啊沒法說了,加之吃不好喝不好,晚上又睡不著,整個人蔫頭耷拉的象半截黑炭棒。

    但做為梟雄的他大志還是在心中,寄人籬下的生活真讓他難受,為了不讓曹操起疑心早些除掉他,他裝做與世無爭的好人面孔來,他無所事事的種了一片菜,整天鋤草、澆水施肥,曹操的探子報告曹操說劉玄德在種菜,曹操早聽說劉備素有大志,且影響極大,到這裡不思其他,卻種起了菜,莫不是位欺世盜名之輩,於是去探探虛實。

    到了菜園,劉備老遠看見曹操來了,荒忙飛奔前來迎見,那個緊張勁甭提了,曹操一看眼前此人,手臉沾著土,渾身髒兮兮的還泛著臭味,汗水加雜著土,泥漿一樣的在劉備臉上匯成了一副山水圖,看著戰戰兢兢的他,曹操不竟懷疑人們的傳說,這難道也是英雄麼!於是他看見旁邊的草棚,叫手下拿來了酒,坐下來和劉備煮酒閒談,曹操問什麼天下大事,劉備唯唯諾諾說不岀個所以然來,於是心中便有了驕態,想起自己的望梅止渴故事,叫人在園邊摘來了青梅煮酒喝,這時劉備大加讚賞曹操的智勇,說:"居然說前面有梅士兵都不口渴了,您和袁紹、袁術真英雄也!"曹操見劉備連那樣的人都祟拜有嘉,於是戲稱試探說"天下英雄唯予使君爾",劉備聽罷,嚇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適雷大作,劉備畏縮戰慄,曹大笑而去。

    其實曹操聽劉備之聲名,何嘗不想除之,但百聞不如一見,原來使君不過如此耳!再說古人都講究師岀有因,在自己麾下除異己,會被人輕看的,因此,此時的劉備曹操是看不上殺他的。

  • 13 # 風哥電影

    三國演義裡煮酒論英雄時,看起來真是步步殺機。一個步步緊逼,一個故意示弱,真是一步走錯就得命喪當場。三國演義裡給曹操下的定論是奸雄一個,詭計多端,極度自負,而且是惜才,愛才,知人善用。羅貫中給劉備的定義是梟雄,大智若愚,小心謹慎。因此個人理解為,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倒不是故意試探劉備,而是極度自負,對劉備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想降伏劉備為己用。要不然,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當時要真想殺他,十個劉備也被殺掉了。

  • 14 # 經濟資訊速遞

    煮酒論英雄

    ·

    白石臺,青梅酒,

    縱論天下看曹劉。

    心懷不軌聽雷聲,

    巧妙掩蓋杯失手。

    ·

    輕袁紹,貶呂布,

    糞土陶謙劉荊州。

    盤點豪強話英雄,

    唯獨不識孫仲謀!

  • 15 # 揚名71

    煮酒論英雄,是史學家說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如果,確有其事,只能說明劉備沒有暴露野心,才逃過一劫,哈哈哈!我不信這段小說。

  • 16 # 淺夏未央吖

    曹操屬於那種狐性多疑的人。在劉備投靠他以後,他一方面認為劉備有利用的價值,另一方面又對劉備有所忌憚。為了安心,曹操暗暗地派人監視劉備,同時也親自試探他。想弄清楚劉備的真實想法。

    如果能夠直接殺掉劉備,當然是最好了。可是,當時的情況真的不允許曹操那樣做。

    一、曹操胸有大志,一心想要一統江湖,做武林盟主。這樣的話,他必須得在意自己的名聲。

    劉備投靠他以後,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不遲到、不早退,沒有犯過任何錯誤。如果曹操在這種情況下開除(殺了)劉備,對自己的名譽會造成巨大損失。

    師出無名、打不著狐狸惹一身騷的事兒曹操才不幹呢。

    二、劉備名氣大,人緣好。

    劉備出道以來,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大漢皇室後裔。為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如果無緣無故的殺了劉備,會招來天下人的唾罵和指責。這對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曹操來說可不是一個好事。

    這種賠本買賣曹操也不會幹。

    三、劉備小弟厲害,曹操不敢惹。

    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兩個馬仔。他們兩個功夫好、膽子大,對劉備死心塌地。如果曹操弄死了劉備,只要關羽、張飛有一個沒有被弄死就一定會給劉備報仇。再說,其實只要有這兩個小弟在,曹操也沒啥機會下手啊。

    所以啊,根本不是曹操不想在煮酒論英雄時直接對劉備下手,而是“臣妾做不到啊”。

  • 17 # xxx2012

    曹操不敢殺劉備,原因很簡單。挾天子以令諸侯。打的是正義的口號,正義之師。劉備是皇室。殺劉備就是殺民心。曹操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他很明白這一點兒。講再多最終的中心思想還是這些!

  • 18 # 腦洞趣味歷史

    從曹操的角度來看,他是宦官養子的後代,為當世士大夫所不恥。

    所以,曹操想招攬人才的困難程度,超乎我們想象。

    曹操為何要和劉備論英雄呢?他是想借機除掉劉備嗎?

    其實,正相反,曹操惜才啊!他是真心不想放走劉關張三兄弟!

    拿下劉備,是一招臭棋,這固然可以解決對手,但卻不是曹操會做的事情。

    原因有二:

    其一、師出無名

    對於政治家而言,用殺人的手段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更何況他師出無名。

    劉備是以漢室宗親兼大漢功臣的身份,前來投靠曹操,對曹操來講,劉備的行為釋放出了一個很正面的資訊:曹操是漢朝的丞相,他代表著漢朝的正統傳承。

    當時的士大夫、諸侯,吃的正是曹操這一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要的就是“漢家”的招牌。

    畢竟,諸侯內鬥算是內部矛盾,而如果脫離了漢朝的陣營,那是叛國。

    所以,曹操不能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捉拿一個對朝廷有功的皇室成員,這是他享受制度福利的同時,所受到的約束。

    其二、曹操想要留住劉關張

    前文說過曹操想要留住劉關張三人,助自己成就心中的理想,這並非戲言。

    郭嘉曾經對曹操說過:“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求才若渴的曹操,對於此三人是無比尊重,哪怕,他知道三人非池中物,終究會潛龍昇天,但沒到最後一步,曹操不想放棄。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畢竟,對於自身能力出眾公司的老闆而言有能力、有野心的員工,遠比庸人更好。

    關於這點,可以從後來曹操親征時,大敗劉備,俘虜了一度想殺自己的關羽時,竟然對他禮遇有加,便可以看出曹操對這三人是英雄相惜,渴望收入麾下,為自己所用了。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綜上,曹操對劉備,哪怕心裡有懷疑,他也不願意在劉備徹底爆發前,讓兩人陷入對立的關係。青梅煮酒是一次試探,也是曹操對劉備發出招攬的訊號:我很欣賞你,跟著我幹吧,何愁大事不成?

  • 19 # TheSim

    曹操實際上當時並未考慮過要殺劉備!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被呂布擊敗,投奔曹操。當時便有程昱建議殺掉劉備,但被曹操拒絕。在《三國志·武帝紀》中有記載: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除了曹操明確的原因外,從當時局勢來看,更重要的是,曹操必須要用劉備來牽制呂布。

    建安元年對於曹操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將漢獻帝迎入許昌,雖然在政治上搶佔先機,但同時成為了眾矢之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曹得漢鹿,天下也必共伐之。

    首先曹操與依為靠山的袁紹之間從此開始出現了裂痕,只是因為公孫瓚尚未消滅,雙方維持著脆弱的同盟;其次西邊馬騰、韓遂同時與曹操和袁紹勢力接壤,若袁曹開戰,韓馬又被袁紹拉攏,曹操將會同時受到西涼和幷州鐵騎的夾擊;再次徐州呂布為人見利忘義,反覆無常,如果被袁紹重利誘惑,袁軍從青州假徐伐曹,曹操將不得不開闢東線戰場;又有宛城張繡,麾下皆是西涼精銳,與荊州劉表唇齒相依,引以為援,若是開戰,三四日便可直趨許昌。

    這四人是曹操最大威脅,而漢獻帝則是最大的誘餌,像不定時炸彈一般隨時會爆發。其他如遼東公孫度、漢中張魯、益州劉璋都是鞭長莫及;劉表守成有餘,進取不足,若要進攻許昌必要依靠張繡;小霸王孫策此時正在忙於平定江東,一時之間還無暇顧及中原。至於袁術,此時已經是冢中枯骨、窮途末路,不過萬一讓他和袁紹化敵為友,難保不會死灰復燃,因此徐州又成為重中之重。

    在此局勢下,曹操做出的選擇,一是向袁紹示弱,命孔融出使鄴城,拜袁紹為大將軍,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州,以維持同盟;二是命鍾繇以侍中的身份領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全權負責對馬騰和韓遂的拉攏;三由自己親征宛城張繡,奪取南陽以穩定後方,消除劉表北上的可能;最後則是拉攏劉備牽制呂布,曹操上表劉備為豫州牧,也無非是驅虎吞狼而已。

    可劉備一敗軍之將,曹操為何如此倚重,確信他能牽制住呂布呢?

    《三國演義》狀劉備之仁近乎偽,使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只會哭善逃跑的厚黑小人。忽略了歷史上的他也曾是久經沙場的一代名將,是透過破黃巾軍,助公孫瓚抗袁紹,一步步走到豫州牧的位置。劉備能夠在劣勢之下和當時強大的袁術“相持經月”,只因下邳守將曹豹反,迎呂布偷襲下邳才失了徐州。潰軍之下,劉備又能依靠收攏的敗兵,擊敗“寇徐、揚間”的楊奉、韓暹,並盡斬之。其軍事才能在當時曹軍中,也是僅此曹操,數一數二的將領,再有“萬人敵”的關羽、張飛相助,使他和呂布有一戰之力。

    除軍事才能外,劉備雖然只是短暫佔據徐州,但是卻已經建立了一條非常穩固的人脈關係。徐州主要士族中的糜竺、陳登等都與劉備交厚,《三國志·糜竺傳》記載:

    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在被呂布偷襲徐州後,糜竺以全部家產和兩千奴客傾囊相助,成為了劉備東山再起的資本。《三國志·先主傳》又記載:

    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

    在小沛短時間內便能重新得兵萬餘人,從而遭到呂布忌憚攻擊,也可見劉備在徐州人望之高。因此,在曹操將戰略重點放在張繡的情況下,劉備成為他穩定東線的最佳人選,他不一定要打敗呂布,只需要在雙方之間形成緩衝,曹操就可以安心的先解決張繡。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劉備被呂布打敗,再次前往許昌投奔曹操。十月,曹操引兵親征,圍攻下邳三月,終使呂布投降,佔據徐州。這是否意味著劉備失去了他本有的價值呢?

    恰恰相反,劉備此後更受重用,《三國志·先主傳》載,此後曹操

    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曹操放棄張繡而轉攻呂布,除了劉備小沛被破使曹操失去了東線緩衝,更重要的是這時候公孫瓚的覆滅指日可待,袁紹已經開始著手南征曹操。所以即使佔據了徐州,袁紹給曹操穩固統治的時間也不多了,他急需要一個能夠快速安定徐州的人。這時候劉備成為了最佳人選。

    其次,劉備與公孫瓚為同窗好友,曾被公孫瓚表為別部司馬,與青州刺史田楷共拒袁紹。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可能使曹操認為劉備是一個可以拉攏的物件。

    最後,曹操“奉太子以令不臣”,在名義上代表的是漢獻帝,因此他需要得到“忠漢”派的支援。這時候,既有名望又有能力,但沒有根基(和漢獻帝的血緣關係已經很遠)的漢室宗親劉備,成為了可以作為天下榜樣的拉攏物件。

    所以出現了曹操對劉備“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的情況,可以想像當時曹操和劉備可能是三天一大宴,兩天一小宴,天天在一起。

    《三國志·先主傳》: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在上述情況下,曹操在一場再尋常不過的日常宴會中,隨意從容說出這番話,在邏輯上才比較正常。相比於一般認為的試探,更應該是一種拉攏的態度。

    因為當時的背景,已經是官渡之戰的前夕,曹操集團內瀰漫著悲觀的情緒,明裡暗裡投降袁紹的已經不在少數,所以曹操需要“無意間”的這一番話來安撫劉備。其所含意思不外乎:“當今天下,可以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了,只要我們聯手,像袁紹這種不足掛齒!

    但就在這之前,卻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插曲,使得曹操的安撫和拉攏適得其反。《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

    正因為有衣帶詔這個前提在,才使得“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作出“失匕箸”的失態表現。曹操本意的拉攏,但聽在劉備耳中卻有了另一番感覺,不過好在他城府極深,《華陽國志》記載,劉備在之後馬上反應過來:

    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在我看來,劉備這句話看似是掩蓋自己“失匕箸”的原因,但其實是向曹操表示臣服。“風烈必變”指的是即將發生的袁曹之戰,而“一震之威”自然指的是曹操,暗示曹操有如天威,我縱然是英雄也不得不畏懼。

    正因如此,才能解釋曹操在“煮酒論英雄”之後,為什麼會對劉備徹底的放心。

    《三國志·先主傳》:

    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

    《三國志·武帝紀》:

    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

    從記載來看,應該是曹操主動派遣劉備截擊袁術。否則以《三國演義》的思路,很難相信剛剛還在考慮殺不殺劉備的曹操,會突然轉變態度讓劉備掌握兵權,“督朱靈、路招”截擊袁術。

    另外《三國志·先主傳》引《獻帝起居注》:

    承等與備謀未發,而備出。承謂服曰:"郭多有數百兵,壞李傕數萬人,但足下與我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服曰:"惶懼不敢當,且兵又少。"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腹心辦事者。"遂定計。

    從側面也可見,劉備外出可能並非本願,也不是他自己主動申請的,而是曹操的主意,且恰好打亂了衣帶詔原先的計劃。正因為劉備的外出,導致了董承等人兵力的不足。

    “煮酒論英雄”本意是曹操想要拉攏劉備,為其鎮守徐州,攔截袁紹東部的攻擊。結果在錯判劉備態度的同時,也低估了劉備在徐州的影響了,在董承等人失敗的同時,劉備殺死了徐州刺史車胄,隨之“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劉備又“遣孫乾與袁紹連和”。

    若不是袁紹因一幼子而誤大事,官渡之戰的勝負還猶未可知。

  • 20 # 回望歷史的青年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後,帶著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獻帝和劉備論上了親戚,並稱劉備為皇叔。獻帝此時察覺曹操的不臣之心,於是給董承衣帶詔書,除掉曹操。而董承在暗地裡聯合了劉備等大臣密謀除掉曹操。謀臣勸說曹操早日干掉劉備,免得劉備日後做大,曹操嘴上說:“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實則還是有所顧慮,劉備之仁義天下知道,而關羽、張飛都是虎狼之將,於是就發生了曹操對劉備的考驗,出現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那日,風雨變化,天外龍掛,用現在的話說,發生了雷雨天氣,而此處的龍掛指的是龍形狀的雲彩。於是曹操指天為題,以龍的變化、升隱來暗指英雄的行為,這正指劉備的痛處,劉備就是擔心曹操把他當做對手,就是怕曹操把他當作英雄。如果那樣,別說劉備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連人頭都會不保。於是在曹操追問他天下英雄時,他假裝糊塗,處處設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來搪塞,比如袁紹、袁術、劉表等。以劉備的胸懷,這些碌碌無用之人,又怎麼能入他的眼睛?

    曹操是不是言過其實、過於自負了呢?從三國演義後面的情節來看,曹操的這番話充分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袁術淮南稱帝后,被曹操所破,帶璽欲歸其兄袁紹,被劉備截殺,落魄驚恐而亡,臨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紹空自兵強馬壯,先自毀長城,拘田豐於獄中,關沮授于軍營,驅許攸於陣前,終被曹操破於官渡,十餘年內,其三子先後被曹操所滅。劉表枉稱八俊,憂慮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後人寫詞如此道:劉景升子,豚犬耳。而孫策空稱江東小霸王,死在許貢三門生下。看這些所謂“英雄”的結局,曹操的眼光是何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發生在最後,劉備在曹操面前使用韜晦時,曹操卻不買他的帳,用手一指劉備,再指自己,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言而石破天驚,梟雄如劉備者也變了顏色,匙箸落於地。能如此看透劉備胸懷,天下無二人。而天不滅劉備,忽傳驚雷,劉備這才掩飾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好個機智的劉備。

    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兩人雖同為英雄,在境界上還是有差別,想到曹操獻七寶刀行刺董卓的從容應對,劉備靠的還是天的眷顧啊!但假設劉備真死於此地,諸葛亮就不會出場,那些轟轟烈烈的故事就戛然而止!

    這段描寫,我們統計了一下,總共732個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卻把兩個人物活然於紙上。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辭是何等張揚,“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為英雄?”等等。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急時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時間的流逝,能把很多東西一洗而空,豪華高貴的銅雀臺如今早就荒蕪,當年的赤壁古戰場也沒了金戈鐵馬的模樣,但有一種東西卻流傳了下來,英雄主義的光彩和英雄們的故事,始終心耳相傳。

    如今很難再看見龍掛的天氣,即使有,也很難找到那樣的人陪你喝酒,天下多的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人,對於這樣的人,不如埋頭喝自己的酒吧,還可以聽聽北京人玩的搖滾:

    風吹不散長恨,花染不透鄉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圓不了古夢,沿著掌紋烙著宿,今宵酒醒無夢,沿著宿命走入迷思,夢裡回到三國。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前男友分手一年了,現在他加回我,問我借點錢,該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