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
-
22 # 旅遊小綸
最吸引我的當然是新疆維吾爾族民族聚居地!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佈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佈。
維吾爾族主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和維吾爾語,其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各地域不同可分為喀什、和田、羅布等多個方言。
維吾爾族的特點:
熱情好客,能歌善舞
飲食;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茶。
服飾;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繫一長帶。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
建築;維吾爾族傳統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為“外間”、建築“餐室”、“後室”三種基本平面組合形式。各地區大都以一種形式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體佈局上也有較大差別。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主室內牆壁上掛有壁毯,鋪有地毯,這是其共同的特點。
禮節;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語言;現代維吾爾語在中國共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標準語以中心方言為基礎,以伊犁—烏魯木齊語音為標準音。維吾爾語與同語族的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等親屬語言既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
文字;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臺文為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經過不斷改進和補充,迄今已成為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
-
23 # 嘿馬遊跡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雷山縣西江鎮,這裡有近1300戶苗家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相疊,鱗次櫛比,氣勢恢弘,差不多由10餘個自然村寨相連而成。包括4個片區:羊排村、南貴村、東引村和平寨村。5年前的西江和現在大不同,經過白水河河道改造,山坡填平,便打造出了一個“用美麗回答一切”的苗家文化景區。
苗寨建築多為木製吊腳樓,用周圍山上的紅楓木為基材而建,屋頂再蓋上一層杉木皮,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楓木板壁在夕陽下呈現出一片金黃。西江苗寨的街道和建築儲存十分完好,站在古鎮入口的制高點,可以看到寨子的全貌。和黔東南絕大多數景點一樣,這裡風景最好的季節在六七月和正月,時有帶狀霧氣盤桓于山坡,古建築掩其間,猶如水墨山水畫。若在雨季到訪,最好不要睡懶覺,這裡的清晨會送給你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禮。帶著廣角和中焦鏡頭到南門的長亭制高點,9點前白水河兩旁的古民居群在變幻莫測的雲霧中若隱若現,稍稍變換幾個角度,這座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的表現力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屋簷下亮起老式馬燈,晚上12點以前可以拍到漂亮的苗寨建築夜景。
這裡的苗族同胞是黑苗的一支,走在古老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盤著苗族髮式、頭頂一朵大花、身著黑色民族服裝的苗民。當地苗民比較淳樸,非常友好,只是苗民比較害羞,所以在給他們拍照的時候要動點腦筋,可以使用長焦在遠處拍攝。
在古鎮中央的露天廣場,每天有兩次免費的歌舞表演(上午11點,下午4點),還出租苗族盛裝供遊人拍照留念。伴隨著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清透的嗓音,在這裡你能欣賞到身著華貴苗族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跳著錦雞舞、扁擔舞等,令人心曠神怡。如果你喜歡攝影,帶一支大光圈的人像鏡頭,一定會有很多驚喜和收穫。除此之外還能欣賞到神奇的吹樹葉表演,由不同的樹葉變換出不同的音色和音調,其精湛的表演令人大開眼界,難以想象如此美妙的曲子竟是由幾片普通的樹葉演奏出來的。
對了,在千戶苗寨裡遊覽不要走出景區大門,除非是結束遊覽後離開。否則透過汽車進入景區的遊人在返回的時候會被要求買門票。
另外,介紹3個節省100元門票的辦法:先到開覺苗寨,再徒步至西江可免去門票;可與大巴車司機商量,付給他50元讓其幫忙帶進寨子;也可嘗試與客棧老闆聯絡,讓其幫忙免費帶進寨子。
-
24 # 聽思洋說
在瀘沽湖畔,有中國獨特的“女兒國”,也是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摩梭族的“唉咪”(摩梭人對女性長輩的稱呼)。
摩梭人是納西族的分支,這裡的孩子跟母親姓,女兒比兒子更受歡迎。摩梭人的走婚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裡。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同一母系血緣)的母系成員是親人。其次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 一切財產由家庭成員共享,其生活的原則是"分享"不是"佔有",生活的主導意識是"我們"而不是"我";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著高度的自主空間, 男人也輕鬆無壓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體現了"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文化思維。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摩梭人的農曆十一月又叫殺豬月,(摩梭語叫“布酷窩”)好客的摩梭人都會請村子裡的親朋好友來家裡吃殺豬飯。他們把肉切成一小塊,放火塘裡烤好就可以直接大口吃。吃完飯主人還會給客人準備一份上好的豬肉做禮品。我也受到了曹達都老祖母的邀請,到她的家裡吃了火塘烤肉。老祖母很熱情,不停的說:“吃肉,吃肉”臨走時,還給我們拿了摩梭族的特色美食米灌腸和豬膘肉。我們也參觀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摩梭人祖母屋,老祖母是家裡的權威,這間屋子用於家庭會議和祖母休息。爐火不能熄滅,代表生生不息。
-
25 # 不逛會死之邊地遊俠
雖然青海,四川,西藏藏區都有涉足,但2017年的一次出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的兩個地方還是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2017年8月8日,晚9:00,我和朋友在拉尕山上的藏民家安頓好住宿,大家吃著燒雞喝著酒,9:19′門窗突然發出哐啷哐啷的響聲,房子劇烈搖動著……九寨溝發生了七級地震,我們距離九寨溝80餘公里。
原本計劃蘭州~舟曲縣拉尕山~隴南文縣碧口鎮,也不得不因此改道北上扎尕那經甘南返蘭。
返蘭途中,忽見一金色山坡,山坡上散落著許多勞作的人,有男有女還有很多孩子,男人們的說話聲女人們的歌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恍惚讓人走進了某部電影場景。在藏區見到這麼多人一起夏收的場景確實還是第一次。這個美好的場景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
繼續回家,途中在挺荒僻的大山裡,遠遠看到河對岸有座獨特的小村莊。 每次出門我更喜歡把旅遊說成旅行,因為很多意趣都在路上在不經意間。這個村莊就是個意外。石頭的門樓石塊的路,石子的圖案石頭的牆……走進村,驚奇的發現,牆上,地上,門楣,路旁……所有地方都傳達著漢民族文化,更有想法的是村裡路燈燈牌是24節氣。真沒想到在這麼荒涼的地方,在以藏族為主要聚居的地方,會出現一個這麼有文化的小村落。
可能,文化往往是旅途中最值得探究的東西,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同化,在同化中又會保持其最有魅力的特殊性。
回覆列表
四川省汶川地區一蕪族自治洲。因為那時正是大地震結束後的第二年,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當地蕪族居民又重新得以安居樂業,整齊的房屋,乾淨的街道,善良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有一處地震紀念標誌,讓人體會到大自然威力,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