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6
回覆列表
  • 1 # 壁虎4867

    當然可以了,白居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詩好壞與否,不僅僅是語言的辭藻就可以達到的境界,最主要的還是看詩的含義及一些個人的特色。

  • 2 # 唐伯符

    這就看你用的是什麼體裁了。如果是古風或韻律,當然可以,如果是白話詩,過於直白,就象歇斯底里的吶喊,讓人覺得味同嚼蠟,沒有韻味。從前有人說無韻不成詩,而近代有些人寫詩,竭力躲開韻腳,它之所以還叫詩,作者講究的是作品的詩意,如果這種體裁還用的是直白的手法,那就是一堆散亂的文字,或者象瘋子的囈語。

  • 3 # SCP一CN

    我是SCP-CN,我來回答。

    首先說,用直白的詞句能不能寫出好詩來?

    不過有個前提,要有極深的文學修養,本來以精緻文句便能作出好詩來。

    如大家熟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語句直白,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句。王維的文學功底不用多講。

    不過在座各位能不能用直白的詞句寫出好詩呢?

    借個例子來談吧。

    陸游詩精巧與直白之處皆別具一格。

    《紅樓夢》裡香菱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黛玉道卻說:“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這兩句直白的文句寫出來的詩是陸游老年的作品。

    關於陸游詩的問題前人有過很多解讀,一般認為老年後陸游在詩的質量上把關不嚴。

    清朝李重華《貞一齋詩說》中所言,“大約伸紙便得數首,或更至數十首,以故流滑淺易居多”。

    陸游以一生創作了近萬首詩歌,尤其是老年後閒居無事作詩很多,沒有修改上精益求精所致,因此陸游部分詩作流於平滑淺易,語句重複、有句無篇,模仿明顯、議論矛盾等弊端。

    就算是陸游這樣的大詩家,言辭過於白了,又不經多番修改。寫出來的東西也只不過是一般而已。

    對仗格律倒是合轍,不過意境是半分也無。

    至於在坐各位。

    如果學陸游這樣,又沒有陸游的詩才。

    寫出來的只不過像是郭沫若五六十年代寫的那些“老幹部詩”一般浪費紙張的東西罷了。

    我是SCP-CN,我與你共勉。

  • 4 # 金鈎月

    李白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及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二篇簡潔易懂,朗朗上口!流芳後世!可否就是明證?

  • 5 # 金陵小茶童

    有感而發,加上一點底蘊,總歸不會差:

    時來多涼意,一身感輕寒。

    有錢常買醉,無計總看山。 ​

    江湖這樣亂,想想就心煩。

    春日買一醉,醉倒蕉下眠。

    秋水漱岸,落花在山。

    懷揣一夢,醉臥花前。

    可以無事,也怕有閒。

    亦空亦色,不負生年。

  • 6 # 半塗先生

    古詩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學創作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存在,在世界文學史上絕無僅有。

    衡量一首詩詞的好壞,主要看意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直不直白?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直不直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直不直白?都是大白話,但是讀罷立即會浮現一個景象在眼前,非常地有畫面感,很容易把人帶入進去。為什麼?因為詩人表達出了詩詞的意境。意境美是詩詞美的最高境界。

    詩詞除了意境之外,還需講究韻律。在詩詞創中使用韻,叫做押韻。押韻可以增強詩詞的節奏性和音樂性,同時便於吟誦和流傳。

    一首好的詩詞,並不介意使用大白話,只要使用得當,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詩詞對語言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不斷地積累、沉澱和反覆“推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用大白話寫出好詩詞。

  • 7 # 根言木語

    如果用直白的文句能揭示出事物的美來,那就是好詩了,當然這種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美到令人拍案叫絕,美到對作者崇拜得五體投地。不信?且欣賞兩首新詩吧!

    《竹籬上那隻蜻蜓》戚偉明

    竹籬上那隻紅蜻蜓

    將一段時光站得沒了呼吸

    它在靜靜地晾曬

    幾件與歌聲有關的陳年舊事

    微風的臉頰已被它翅翼的透明染紅

    竹籬下 陽光在悄悄搬動它的影子

    2005年9月上半月《詩刋》

    《蝌蚪》

    池塘 多麼寬敞明亮的庭院

    孩子們從遠處走來

    乾淨的小手

    從水裡撈一隻只蝌蚪

    將這一小片一小片歡樂裝進瓶子

    拎著春天的孩子

    整個中午 他們都在忙碌著

    瓶子裡 裝進一個個流行歌手的童年

    孩子們把瓶子倒進田裡

    便是蛙聲一片稻香千里

    2005年1月上半月《詩刊》

  • 8 # 玉輝清風

    當然可以了,你寫詩越直白,讀懂的人就越多,喜歡的人也就越多。如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就是一首很直白的詩,直今人們都喜歡這首詩。再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古詩中,象這樣直白的好詩多的是。我個人見解,寫詩不要拽文嚼字,我們寫詩就是讓大家讀懂,讀懂你的詩意,知道你寫這首詩的中心思想。

  • 9 # 張吉保

    當然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麼直白,真是好詩。但萬事不可極端,過於直白不如加點含蓄,過於深奧應該融些淺意。有的反對咬文嚼字,但你一定不能反對反覆推敲吧?有的反對平仄韻,但你知道其有多美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喜歡什麼就多為喜歡而努力吧!

  • 10 # 三月二十

    無題《晨墟》

    一雷震天三滴雨,

    雙馬同槽半鬥糧。

    車來人往石井道。

    買進賣出肉菜湯?

  • 11 # 留聲323

    用直白語寫了一首七律,詠武陵源。這是近日觀光回來後作。

    萬山疊翠秀峰閒,縹緲浮沉雪海間。

    玉瀑流泉石暗隱,茂林恬靜鳥飛喧。

    刀削峭壁寒生目,千丈懸崖棧道懸。

    險秀雄奇一體聚,千年風貌景如仙。

    饞猴偶見竄山沿,眾捧吃食露笑顏。

    五嶽三山馳美譽。武陵源裡更空前。

    注,武陵源景區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和索溪峪自然保護區組成。風光美麗如畫,動人心絃,宛若仙境,一生不撼。

  • 12 # 關有85296

    能!我記得白居易曾把自己寫的詩念給農村的老婦人聽,改到她聽懂為止,用最直白而素雅的語言寫詩,卻成上偉大的詩人!你也可以!

  • 13 # 笨珠珠001119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實,好詩也是這樣。那麼只要能創造出或優美或宏壯的意境,語言直白不僅無妨,反而適合更多的普通人看,更容易流傳下來。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可以說是最直白的,最通俗易懂的。據說他寫詩時會念給老太太們聽,如果她們聽不明白,他便會一直修改,直到她們聽懂為止,這是白居易詩歌的一大特色。

    唐·張固《幽閒鼓吹》有這樣一段記載:“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意思是說,白居易到長安應舉,帶著自己的詩稿去拜會名士顧況。顧況看到詩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開玩笑說:“長安米正貴,居住不容易啊!可是當他看到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句時,馬上連聲叫好:“道得個語,居即易矣。”意思是,好詩!能寫出這樣的好句,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正是因為這首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詩,年輕的白居易名聲大振,少年成名!

    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現存作品最多的詩人,大約有兩千多首,詩句明白如話,深受讀者喜歡。說西湖,他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說分別,他說:“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說到愛情,他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說到知音,他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句句直白卻直擊人心的詩句,讀之令人擊節歎賞,讀後那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白居易的詩平民布衣愛讀,唐宣宗李忱也喜歡讀。白居易去世後,對白居易十分敬重的宣宗不勝悲悼,一往深情地寫下《吊白居易》一詩,詩中有這樣兩句:“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意思是說,白居易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吟《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這兩句詩對白居易的藝術創作特點作出了中肯的評價,即明白如話,通俗易懂。

    綜上所述,用直白的文句不僅可以寫出好句好箱,還可以流傳千年,為後人津津樂道。

  • 14 # 沙礫

    詩詞現在之所以沒落因為離老百姓普通勞動者越來越遠,脫離了生活,酸腐味道氾濫,搖頭晃腦詩詞歌賦講經論道,唐詩宋詞,極盡詞藻華麗,似乎這就代表中國文化了?文化為誰服務都沒弄清。詩詞不論用什麼詞,只要發自作者內心情感真實表達,即使語言平實也能打動人,這才是真功夫!

  • 15 # 茶壺哥2

    好詩就是能用直白的文句,吐露出心聲!她如初放的荷花帶著雨露,彷彿在向人間宣告:我就是:天下人間帶苞含笑的極品花朵!這就是直白文句所產生的效果而最終形成美好詩句!所以說同仁們想想:為何有句話說希望大家能實事求是,實話實說也就是這個道理……

  • 16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普通詞)

    洗盡鉛華普通詞,無端隨意任作詩。

    平平淡淡俗辭彙,更能驚動日後日。

  • 17 # 老街味道

    問題:能用直白的文句寫出好詩嗎?

    前言

    直白的句子也能寫出好詩,有不少古人的佳作如同尋常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比較好理解。我們再小學初中學的很多詩詞,都是最優秀的詩詞中最好理解的作品。

    一、直白的詩

    1、李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這首詩估計每個中國人都能背過吧。

    2、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也是小學課本里面的。小朋友們閱讀後也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

    3、王維的家常雨杜甫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絕句四句都對仗,有修飾的痕跡。不過語言仍舊比較直白,不影響讀者的理解。

    二、不直白

    1、用典造成的隔閡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用了很多典故,不瞭解劉裕、孫權、劉義隆、霍去病、拓跋燾就很難明白辛棄疾的詞意。

    按照王國維的說法,這種用典造成了理解上的”隔“。這是一種不直白。

    2、句法造成的隔閡

    杜甫秋興八首最後一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按照句意來理解,應該寫成:

    鸚鵡-啄餘-的-香稻粒,鳳凰-棲老-在-碧梧枝。

    杜甫用詩家語的語序倒置的手法突出向到香稻、碧梧兩個意象。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這也是一種不直白。

    3、章法的隔閡

    周邦彥《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周邦彥的詞在章法上比較複雜,時空交錯轉入轉出,一會兒寫眼前事、一會兒寫回憶中時,讀者跟不上節奏就很難看明白。這也是一種不直白。

    結束語

    詩詞的直白與否與詩詞的質量無關,直白可以寫出好詩、也可以寫出差詩。不直白的詩,根據人的閱歷、經驗、學識造成認知程度不同,有人認為好有人認為不好,最常見的詩不明覺厲。

    簡單說,能用直白的文句寫出好詩嗎?當然可以。

  • 18 # 月光河2

    1、現代詩備受讀者的冷落甚至嘲諷鄙視,原因就是:現代詩脫離大眾,意象含義不穩定,晦澀難懂;過於炫耀詞語陌生化,朦朧晦澀。這樣的現代詩,自娛自樂可以,但大眾無法接受,自然也就無法傳播。

    2、古典詩詞意象含義是穩定的,所以雖然歲月過去了幾百上千年,但我們現代人反而覺得古代詩詞易懂。

    3、直白當然能寫出好詩。你看那些經典詩詞,除了李商隱等少數詩人作品,基本上都是直白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柳永、李清照等大家,哪首詩詞不是直白的呢?

    4、但是,語言直白,如果沒有意境,沒有韻味,那就很容易陷於郭沫若晚年詩、老幹部體、梨花口水詩。這也是為讀者所反感嘲諷的。

    5、文風直白,又有意境有韻味。讀者能看得懂,又覺得很美。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不隔”,有韻味。

    6、宋朝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短短一首詞,用非常直白的語言,就寫盡了一個人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而且還有意境有韻味。這就是大家!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7、這首詞,真是直白得“老嫗能解”啊!

    9、追求語言直白,同時注重營造美的意境和雋永的韻味。我一直在這方面探索。

    10、下面不揣淺陋,附拙作一首,敬請賜教。

  • 19 # 王老師閱讀寫作

    當然能用直白的語句寫出好詩了!

    文學作品的語言分兩種,一種是生動語言,一種是平實語言,也就是直白的語言。有的作品側重生動性,有的側重平實性,有的二者兼有之。直白的語言當然能寫出好詩的。

    用直白語言寫出的好詩古代有之:如 唐代白居易的《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在《觀刈麥》裡,作者用直白的語言,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

    用直白語言寫出的好詩現代亦有之:例如臧克家的《有的人》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詩人以高度濃縮概括的詩句,非常直白的語言,總結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選擇和兩種人生歸宿,謳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一生,抒發了對那些為人民而活的人們由衷的讚美之情。通篇使用對比,在相互的對照中將現實世界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歷史結果藝術呈現。

    直白的語言能寫出好詩,但直白的語言更要感情充沛,否則,只能是大白話,而不是詩。

  • 20 # 天涯若仳鄰

    田間小路上,

    一依紅裝慢慢走來。

    臨近了,

    臨近了,

    她揹著一籠士豆,

    慢慢的向家走來。

    一臉香汗淋漓,

    口吐鬱蘭。

    看到她揹負重壓的樣子,

    可我無從開口。

    廋弱的身軀,

    滿臉的潮紅,

    真不知,

    真不知,

    我能否幫你,

    等她走近時,

    我還是鼓足了勇氣,

    用男子漢的剛毅,

    背起了那籠士豆。

    見笑了,只是看著題目亂寫一篇文章,望大家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培巖正式拜郭德綱為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