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趙椅平

    第一種條件好的情況下,如果生存沒有什麼壓力的話,肯定會願意帶著寶寶過無憂無慮的生活,畢竟每天可以看著一天天的變化!

    第二種情況,生活壓力較大,當每天面對 車貸,房貸,奶粉,尿不溼,老人養老種種情況下,每日入不敷出,肯定想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餬口。誰會願意和寶寶過聚少離多的日子呢?畢竟寶媽懷揣10月,有多麼的不容易,有多少辛酸。想想都是淚,好不容易寶寶出生又不能陪伴身邊看其成長,陪伴其童年。

    我的情況屬於後者,老婆也想等寶寶9個月後斷奶出來工作。減少家庭壓力,為我分擔負重。雖然百般不願意她出來做事,可是每天面對各種開支入不敷出怎麼辦呢?

  • 22 # 康睿媽讀書

    李玫瑾老師說過:“人在12歲前最需要父母的陪伴長大,在這期間,如果孩子欠缺父母愛的撫養,那麼孩子的以後發展會沒有這麼順利。”

    現在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沒有什麼感情,為什麼呢?基本都是孩子在成長期間,父母出去打工掙錢養家,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祖輩撫養。

    當孩子在成長期間,心理的依戀發展模式是需要和父母在一起參與的,從而獲得安全感。但在需要父母時,父母不在,那麼孩子就會出現很多心理上的不良行為,比如:自卑、倔強、不合群等。

    如果陪伴孩子成長,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感受到了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孩子會更懂事,更樂意在家庭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又鍛鍊了孩子的自信心等。

    所以,做父母的寧願自己辛苦一些,都要把孩子待在身邊,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長大。

    康睿媽育兒回答。

  • 23 # 納迪

    還是陪伴在身邊最好。

    然後家長沒事多琢磨,怎麼能陪在孩子身邊的前提下,還能多賺點錢,可能不如出去多,但也能賺點算點。

  • 24 # Lui媽媽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和Lui爸爸堅持不讓父母幫忙帶娃的原因。雖然自己會累些,但看著Lui一天天長大,陪她度過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從她叫爸爸媽媽到會說我愛你們到現在回家第一時間都會給我們一個擁抱,給我拿拖鞋,說媽媽辛苦了。這都是我們一起的經歷,我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掙錢是沒有上線的,每個人慾望不一樣,我們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家庭[飛吻][飛吻]我也只希望Lui做一個快樂善良的人

  • 25 # 欣若繁花

    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把孩子留在身邊。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況且我們這個時代只要努力日子並不會過的特別艱苦。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父母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生活在大山裡,父親在他妹妹出生後就離家打工,大概有20年沒有關心過孩子的成長,更是見不上面。為了三個孩子的成長,母親只能把孩子託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自己外出務工賺去家用,整個家那些年全靠母親一個人的工資維持。留在家裡的朋友也被欺負過,當別的小朋友受欺負後去找自己的爸爸媽媽時,朋友只能找爺爺奶奶,時間長了,有了事情只會藏在心裡,也不會給爺爺奶奶增加負擔。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把玩具槍,至今都記得。初中的時候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就去當地的工地搬磚打工,晚上睡在工地,說是那天晚上他嚇哭了,哭了整整一個晚上。那時候他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母親,更不要說父親。高中時到了縣城讀書,跟妹妹一起租房子住,從小隱忍的性格導致他被欺負時只懂得忍讓,不去反抗。有一次被人一直從學校追到住的院子裡,房東奶奶看見後才沒被欺負。大學後,他最害怕的就是假期,因為放假後別的孩子都是回家,可是對他來說“無家可歸”。所以他就利用假期各種打工,有時候被黑心老伴剋扣了工資也不敢爭取。大學時同宿舍的媽媽給他們一人買了一條保暖褲,他一直到上班了都捨不得扔。後來工作了,日子慢慢好過起來了,爸爸媽媽都回歸家庭了,但是“家”的感覺始終無法找到,“自卑”成了他揮之不去的標籤。到後來他自己有孩子了,就一直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說什麼也不願意放回老家,他說曾經那些留守兒童的經歷,他不想讓孩子感受到。留守兒童的創傷

    留下的不僅僅是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雙肩上滿滿的都是負擔和責任。很多時候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不得不離開孩子去務工,有的是託付給爺爺奶奶,有的是託付給外婆外公,還有的是託付給其他親戚家借住。總想著等賺到足夠的錢了再把孩子接到自己跟前,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全世界,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孩子對我們的情感依賴。

    干預孩子的自然生長:對於生命初期的孩子來說,在父母的關愛和照顧下成長是最自然的生長方式,很多過早離開父母的孩子會被迫懂事;得不到父母有效的教養會被長輩補償式的溺愛或者矯枉過正式的成長。那些借住在親戚家的孩子更是有可能從小就被迫學會了察言觀色。

    缺乏“家”的歸屬感:家是我們所有人的避風港,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家對我們的意義都是不可替代的,家的成員裡爸爸和媽媽也是不可替代的。長期不在一起生活的兩代人也會因為距離導致情感疏離,降低孩子對家的歸屬感。

    不利於青春期的平穩度過:我們都知道孩子青春期的表現離不開生命初期的教養。幼時有質量的呵護更利於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幼時我們與父母的情感銜接對我們成人後的人際交往也會有較大的影響力。

    總結:很多父母都想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可是礙於各種生存壓力只能選擇獨自離家。如果說情況不允許帶孩子在身邊,也請多點“雲陪伴”,多多參與孩子的成長,去參與他們的喜怒哀樂,儘量做到雖然人不在一起,但是心是一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結婚,一個人過一輩子可以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