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風奔跑的奶爸
-
2 # 桃媽的自我修養
我有點懵了,因為這話即使不是隔代教育,就我自己帶小孩子也會常說,怎麼就影響孩子獨立了呢?這從何說起。舉個例子,昨天我一歲半的女兒把酸奶瓶子打碎了,我害怕她亂走紮腳,就把她抱到床上,跟她說“坐著別動”。我覺得沒啥問題。不知道題主看見的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所以get不到你的點。
-
3 # 妮兒媽咪育兒
關於隔代教育的問題一直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我們年輕的一代都愛說爺爺奶奶慣壞自己的孩子,不否認的確有的也是事實。目前我們年輕父母上網比較多,老人年上網的少,如果他們會上網的人數跟我們一樣多,我估計他們也會為自己說兩句吧!
我覺得我們年輕的父母不能因為一兩句話就說隔代教育的不好。像我們小區有個媽媽,她經常在我們媽媽面前說自己家老人太寵愛小孩,每次說話都是寶寶乖,寶寶聽話啊之類的,她告訴老人以後不要這樣說話了。老人被她說了多次後,真的就不再那樣說話了,每次對小孩說話,用的就是跟大人說話一樣的口氣。然後那位媽媽又對我們說,爺爺奶奶都不懂的育兒方面的知識,總是用對大人的觀點以及方式對待寶寶。所以有時候其實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因為年輕父母的看法導致他們也很為難。
其實我們年輕父母也會平常說一些寶寶乖,坐著別動之類的話,很多時候考慮孩子的安全問題不得不這樣說,有的小寶寶聽著這樣的話很受用。
不管是我們自己帶孩子還是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我個人覺得都平常心對待,有些實在不對的地方是當然要指出來的。
-
4 # 言勸
這個問題不只是涉及“隔代教育”,是我國家庭教育存在著的普遍問題。
近日,我帶著孫子在遊樂場蹦跳跳床,見一個四歲多的小女孩,跳上跳下,還不停地翻跟頭,如行雲流水。我讓我七歲的孫子也學這個女孩翻跟頭,他說“不敢”。小孩的媽媽在旁邊說:“我的孩子就是膽大”,接著問我:“你是孩子的爺爺吧?難怪,老人帶孫子嬌慣一些,就是膽小一些。”
早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一個孩子,日本的一個孩子,還有中國的一個孩子,三個同齡孩子站在高處準備往下跳。中國的家長說“寶寶乖別動”,擔心孩子會摔傷不讓跳;美國的家長說“沒事”,鼓勵孩子往下跳;日本的家長說孩子是“膽小孩”,並強行將其推下去。
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式的家庭教育,肯定讓孩子越來越膽小。
-
5 # 小宇宙調頻工作室
題主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隔代教育的那些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大多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孩子爸媽提醒過老人也不一定做得到。也有些爸媽意識不到什麼問題。“寶寶乖,坐著別動”這句話不僅爺爺奶奶說,爸爸媽媽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不是一個好反饋。
首先,乖意味著聽話,聽照看者的安排。然而,孩子的發展天性決定了不可能乖。孩子需要不停地探索認識,經驗世界的可以作為和不可以作為的地方。伴隨這樣的探索是自我意識從無到有,慢慢建立。如果只是聽話,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在哪裡?在不知道哪些是危險時,他必定要嘗試才知道。如果孩子一動就去阻止,孩子的自我感發展不順利,對自我的認可度和自我價值就很難滿意。最終會導致孩子依賴性強,比較自卑,沒有主見。所以,儘量不要用“寶寶乖”來限制寶寶的行動。
其次,寶寶乖,這裡體現了照看者對孩子的期待。當孩子不符合期待時,照看者會有情緒,不僅自己苦惱,還會把這種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覺得孩子不聽話,太難管教了。當這種場景不斷出現時,孩子的慾望和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孩子可能慢慢會出現叛逆現象,或者假裝順從。作為照料者,試著當下期待,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好動的孩子喜歡一天從早跑到晚,而安靜的孩子就喜歡坐在一個地方玩耍,不能強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期待而活。
最後,從老人的角度來考慮這句話,老人希望孩子一切是安全的,沒有任何麻煩,最好是個不會動的木頭人。很多老人帶孩子,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然後是自己的精力是否能跟上孩子。如果孩子亂動,老人稍不注意或者沒跟上,出現一些摔傷之類的,會特別心疼孩子,覺得對孩子媽媽也不好交代。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人對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物質和基本安全方面,而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瞭解的比較少。老人的習慣很難改變,這是隔代教育的一個弊端。最好的就是父母多給孩子創造自由探索和發展的機會,在界限內少一點再少一點限制,讓孩子知道可以做自己,在體驗中豐富自己。
-
6 # 小北說育兒
確實在“隔代教育”中聽到這句話的機率比父母親帶時要高很多。還是要先看這話在什麼場合說,比如是經常性語言,還是特定場合(如吃飯、玩、看電視等)。
老人喜歡這樣說,分析原因有三:
1.舊有的育兒觀念,並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發展心理發展階段,不懂得科學育兒,只是按照以往的方式在照顧;
2.本能地擔心安全,希望孩子聽話、乖、好帶;
3.自己的身體精力等確實跟不上,走不動也不能陪孩子各種玩耍,內心就期望孩子安全地老實在坐在面前,自己也輕鬆一點。
而無論處於那種原因,這種帶孩子的方式肯定是不好的,也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成長。
作為孩子的直接養育人,如果遇到這類情況,我建議我們可以這樣做:
1.如果孩子是自己帶,偶爾跟老人接觸,不必太擔心。孩子是比我們更高階的生命體,他會天然地選擇讓ta覺得舒服的相處方式。只要媽媽養育的方式是更先進的,則絲毫不必擔心老人會帶壞孩子。
2.如果是老人帶為主,則很需要夫妻雙方跟老人做溝通,說明一下這樣的問題,或者告知老人在孩子哪些行為時可以允許和鼓勵。
3.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鼓勵ta追逐自己想要的,同時幫ta翻譯老人的意思,向ta傳遞正確的態度。
-
7 # 教育先行要努力
在小區裡帶孩子玩的時候,接觸過很多幫晚輩看孩子的爺爺奶奶,據我觀察,爺爺奶奶之所以這樣說,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動作遲鈍,如果孩子一天到晚不閒著,他們也得追著看著,一天下來,他們會體力不支,所以他們就希望孩子能坐著別動,這樣他們會省力些。
二是如果孩子亂跑亂動,就增加了磕磕碰碰的風險,他們怕孩子爸爸媽媽責怪,他們自己也感覺這樣沒法向孩子爸爸媽媽交待,所以就讓孩子坐著別動,這樣磕磕碰碰的機率就小多了。
第三,孩子想自己動手時,他們怕寶寶做不好,還不如自己替他做好省事!
可是這樣做對寶寶的成長不利,有個同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姥姥姥爺看的,爸爸媽媽去上班,姥姥姥爺在家看孩子,外加買菜做飯搞衛生,孩子如果亂跑亂動,她就沒辦法做家務了,所以為了讓孩子乖乖坐著,就開啟電視讓孩子看電視。直到孩子三四歲了,發現不對勁,帶孩子去檢查,才知道孩子得了孤僻症。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可是也能看出,讓孩子乖乖坐著別動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們應讓爺爺奶奶知道:磕磕碰碰是正常的,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磕了碰了也不怪爺爺奶奶,對家裡的環境衛生也不要太苛求,讓他們放下心理包袱。爸爸媽媽也要參與到育兒中來,下了班,可以一起陪孩子玩,既增加了親子感情,也可以讓看了一天孩子的爺爺奶奶休息下。
總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應和爺爺奶奶多溝通,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也應體諒他們的辛苦,讓他們放下心理包袱,不要有壓力。
-
8 # 心理諮詢師趙迪
確實,在隔代教育中類似的話經常聽到。我覺得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問題:
1. 我們對寶寶的期望就是“乖”嗎?
2. 讓孩子別動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自己省事兒?
先說第一個,“乖”並不是我們的對孩子最重要的期望。我們要的刻板、缺乏創造力的乖孩子,我們要的是懂得規則,能夠自己管理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中都強調不要總誇獎孩子乖,而是要誇獎他有能力,自己做到了什麼事情。孩子做事情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取悅別人。
第二個,很多老人就是希望孩子老老實實的待著,自己能省點事兒。其實孩子本就是喜歡動的,他在動的過程中去認識世界,發展各種能力。
-
9 # 半職媽咪育兒育己路
這個問題我太有感觸了。我首先說一下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因為我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我也一直是個大人眼裡的乖孩子。經常有些直接間接的誇讚讓我以為我就得這樣。直接的誇讚就是這孩子真聽話,真乖。間接的誇讚就是對我媽說的,你福氣真好呀,養了個這麼乖的女兒。於是我就被貼上了“乖”“聽話”的標籤,也成了別家訓斥孩子時的榜樣。
說到這,你一定覺得我的童年很快樂吧!其實不是,我要大聲的說不是。天知道,我為了活成別人眼裡的聽話孩子,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為了聽話,我從不敢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不然我就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了。一直聽話,以至於長大的我常有選擇困難症,好不容易做了決定,總覺得別人的選擇更好。具體的事例就不列舉了,現在我透過學習慢慢意識到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透過養育自己孩子的過程得到療愈。所以我知道這句話的厲害之處,一直在避免對孩子說這句話,也不要求孩子聽話。
接下來我們說說孩子乖聽話有什麼不利的地方。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應對這樣情況的反應也不同。多數孩子會像我一樣隱藏自己的真正想法來取悅家長,也有不少孩子會爆發出來,形成叛逆的個性。前者長大後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沒有自己主見,工作生活中也常以討好別人的方式與人相處。後者可能會常去質疑別人的觀點,但自己並沒有好的想法,常會為反對而反對,工作生活中比較難相處。當然也不是絕對都會這樣。
我們再來說說在養育孩子時,遇到家長和孩子意見觀點不一致時,家長怎麼做會對孩的成長更有幫助。最基本的一條原則是把孩子當做大人,平等對待。具體來講就是,雙方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誰有理聽誰的。都有理的時候,儘量選擇聽孩子的,或者是家庭成員一起舉手表決。若是孩子執意要堅持自己的做法,家長可以把所有的後果告訴孩子,讓他自己選擇。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是平等協商,尊重他人,接受合理結果。若是家長擺出家長的架子,命令孩子聽自己的,孩子學到的就是強權命令。作為家長,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呢?
最後,我們來討論下為什麼家長愛對孩子說”寶寶乖坐著別動”。我覺得家長說這話主要是想給自己省心省力,把家長看護的風險降到最低,把家長引導陪伴孩子的責任去除了,也是放棄了養育孩子最大的樂趣和壓力。寶寶有點閃失,家長一句話就把自己推脫的乾乾淨淨:你看你,又不聽話了吧?再回到題中的“坐著別動”,這也影響了孩子探索的需求,所以我建議,儘量不要給孩子說這句話了。
-
10 # 布媽育兒說
這是成年人的控制慾。
聽到這句話最多的場景,是在小區遛娃聚集處,很多老人聚一起聊天,寶寶或坐在老人旁邊被老人手臂圈著掙扎著夠玩具,或坐在嬰兒車裡無聊到不耐煩的被晃來晃去,寶寶不喜歡一直坐在這兒一動不動,呆呆看著不變的風景,聽著那些聽不懂的閒話家常,他們想要走走看看玩玩,想要去探索世界,可是老人只關注自己聊的興致正濃,不想被打斷,與其說是老人去遛娃,不如說是娃陪老人去聊天,這種情況下,遛娃還有多大的意義…
但老人也不全如此,也有很多重視教育願意學習和進步的老人,還是時刻以娃教育需求為主的。
也有一些年輕父母還沒有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延續了原生家庭的養育方式,所以這不只是隔代教育的問題,是孩子主要教養人的心態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保持謙卑的心,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
-
11 # 凌兒媽媽
首先老人年紀大,孩子精力充沛,老人無法跟著孩子跑,所以就希望孩子乖乖坐著別動。更有甚者是因為想要孩子坐著別動,開啟電視讓孩子看一整天的。
有時候看到我家侄子坐在離電視機前不足一米的地方看電視,一天大半天,真心覺得不好。可提了意見老人未必會聽,只要孩子乖乖坐著省點心就行了。
其實這樣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除了獨立性差,也不利於智力開發。這些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差。因為平時接觸的除了電視畫面,再無其他。
-
12 # 快樂陪娃
類似“寶寶乖,坐著別動”這種隔代教育問題每天都在我家上演!一定要重視起來!
家裡有倆寶,大寶三歲,二寶八個月。跟大部分中國家庭一樣,我們也是公公婆婆來幫帶孩子,公公婆婆來自農村,但要說的是,他們非常淳樸,在帶孩子過程中非常盡心盡力,當然我說的盡心盡力更多是從生活照顧方面。所以我也非常尊重他們,很放心把大寶交給老人帶,自己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
直到大寶2歲4個多月還不怎麼會講話、行為發育慢於同齡孩子,我開始著急了,急著去看醫生,急著去找早教機構,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我們很擔心孩子有什麼成長問題。進入早教機構初期,孩子根本坐不住,不怎麼聽指令,有個很明顯的動作就是很喜歡往地上扔東西、開櫃門。瞭解一些育兒方面後,才明白扔東西、開櫃門這些動作應該是孩子1歲多的行為,是孩子好奇探索期的一個體現,若在1歲多阻止了他的這種行為,他在後面還是會出現這種行為!我這才意識到隔代教育的問題:老人會阻止孩子去完成他們所認為的“不對”的行為,比如說“寶寶乖,坐在別動”。但往往這些行為正是孩子成長重要敏感期的體現!
所以後來我就辭職全職了,家裡分好工:老人負責孩子吃喝拉撒,我和孩子爸爸負責教育、以我為主,儘快在家裡還是會出現隔代教育問題,但我會耐心反覆跟老人溝通。現在大寶各方面都進步很快,二寶目前成長指數也高於同齡人。
-
13 # 九皮皮
老人帶孩子確實會有這樣的情況:對孩子限制過多,不要跑不要動,最好乖乖的,爺爺奶奶說什麼就是什麼。這主要是由於老人的體力不行還有精力跟不上,另一個是擔心孩子跑來跑去,動來動去,容易碰到摔到磕到,自己心疼,媳婦有怨言。所以他們的口頭禪就是:寶寶,不要動。
所以年輕的父母,如果家裡老人帶孩子是這樣的情況,自己無法親自帶孩子,那麼下班時間, 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多帶孩子運動,多和孩子說話,儘量減少老人這樣帶孩子給孩子的影響。
-
14 # 美羊媽咪
如果要從老人的角度,這個問題不難想象是什麼原因。一,是因為孩子太皮了,叫孩子別亂動不是說就叫孩子安安穩穩的坐在那,而是叫孩子動作慢一點,注意安全,怕發生什麼意外。二,是因為老人年紀大了,一天都跟著孩子體力有點跟不上,想讓孩子消停會,讓自己也休息會。
要從我們的角度出發的話,可能鼓勵孩子多動起來,如果太安靜的話可能自己也會很著急的,生怕孩子哪裡出現什麼問題了,不樂於和別的孩子玩耍等等。
-
15 # 家有二寶歡樂多
說真的,這話在我們家我總能聽到,就像題主說的怕類似的話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之前我也擔心,也為此焦慮,不過後來經過反思我慢慢地放下了。
我是這樣做得:首先我接受了這種育兒差異。得明白社會人千千萬萬,孩子不能關在家裡不與人接觸,就把這個當作孩子的一種環境刺激,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中爸媽得起主導作用,爸媽對孩子的影響比誰都多。其次,只要不是上班時間,孩子都是我自己帶的,在我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予孩子引導。第三,我會不定期的與家裡人聊聊,把我覺得好的教育理念與他們分享,也會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包括我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希望他們來監督我。我覺得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家都希望孩子好,這沒什麼不能說的。當然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哪怕他們認識到這習慣不好,也不可能三天兩天就給改正過來了,也得給與他時間。
-
16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寶寶乖,坐著別動隔代教育之中經常聽到的這種事情,有的老人帶孩子不僅是說坐著別動,還有的會打孩子的手或者打孩子的屁股,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喜歡用自己的手去摸索探索他所見到的東西,小孩子還會用手去破壞東西,通常一兩歲的孩子會稱之為破壞大王 ,老年人帶孩子很反感孩子這樣做,他們不瞭解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需要去用自己的手我的嘴去了解這個世界的。
如果老年人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有可能會變得很焦慮很暴躁,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去施展,會阻止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影響孩子在行為方面的發展。
-
17 # 根的養育人
我家樓下就經常上演這一幕,奶奶叫孫子坐著別動,她好空出手來洗衣服。孩子當然不樂意乖乖坐著,就去水池邊玩水。奶奶大吼:“不要搞水。”拉開孫子,孫子就大哭。我幾乎每天都聽到孩子的哭聲和奶奶的叫聲。
我想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和獨立意識培養肯定不好。這也不讓搞,那也不讓弄,怎麼給孩子探索事物的機會?孩子長期下去,要麼變得脾氣暴躁,要麼膽小怕事。
這樣的隔代教育真不好。
-
1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老年人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育兒經,他們的經驗有些值得借鑑,有些確實不符合科學育兒。過多限制孩子的自由,導致孩子做什麼都束手束腳。所以,當有老年人參與育兒時,年輕爸爸媽媽們同樣要多多操心。不要覺得老年人幫忙,你就可以瀟灑了,下班回家多陪陪孩子,也要經常和老年人交流溝通。
-
19 # 薇育兒
我覺得這樣的話可能都成一些爺爺奶奶的口頭語了,有時無意識地可能就說出類似的話來了,並不一定都是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我認為這也好理解。因為長輩們沒接受現在的育兒理念教育,以前養孩子都是經常這樣說的。另外,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行動遲緩,而孩子們精力旺盛整天活蹦亂跳,老人們擔心孩子會發生危險,也怕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所以,就希望孩子乖乖的,少動彈。
-
20 # 誠爸育兒記
出現【寶寶乖,坐著別動】,有三種最常見的情況:
1、接下來話就是:奶奶/爺爺/爸爸/媽媽幫你……——這是對孩子表達關愛,甚至有些溺愛過頭了。
2、接下來話就是:這樣危險/等我……——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者家裡的衛生等,限制孩子活動範圍。
3、接下來話就是:整天匯出爬,類似我了,你真討厭……——那是照料者累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情緒化表達。
針對不同的情況,要解決的問題都不同。
第一類:解決問題的關鍵點:理清楚愛、喜歡、溺愛之間的區別。
老人總希望給孩子多一些的愛,這很正常。但因為這樣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也許老人並沒有理解到。老人帶孩子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嘛,不說就不會改變。怎麼說,那是藝術和方法了。
愛,是讓對方成長。而且是為了孩子長遠發展而做出的積極性、建設性的事。
喜歡,是自己開心,所以願意持續幹某件事。
溺愛,是做某事讓對方開心並沉溺其中,以此獲得被需要的滿足感,提現自己價值感。
第二類: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具體場景下的更有效的處理方式。
危險情況多的,需要調整孩子活動範圍內危險的東西。比如防撞條、插座孔、小物件、繩子、水瓶等危險事物的清理,在活動範圍內,都是相對安全的。
遇到特色情況,可以找人幫忙看一下眼;或者哪一個什麼東西給孩子玩,分散孩子注意力,並告知孩子自己馬上就回來,讓孩子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有心理準備,下次就知道怎麼做了。
第三類: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老人的情緒問題,厭煩後面是疲倦、煩躁的心理。
除了上述兩類事務性、理念性問題得到解決,還要有柔性的關注、關係、感謝,價值感被看到。這些心理,獲得平衡和舒服了,幹事大部分都沒有問題。
回覆列表
必須承認這是對寶寶發自內心的關愛,只是這種愛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是理性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隔代意味著代溝,在教育孩子上面是非常突出和敏感的。時代進步飛速,觀念更新迭代,相對於父母,我們的教育層次、生活經歷、價值取向更新了,不改變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只會被這個時代淘汰。孩子所處的年代也已經天壤之別了。所以對待孩子的教育管理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當前,很多人的孩子都是丟給自己的父母全權管教,而自己就忙著賺錢,甚至有的家庭不缺錢,還要請保姆帶,自己尋求瀟灑快活。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做法,沒有這種擔當,乾脆就別生,這不叫生人,叫害人那!
誠然,忙是現代的一個通用屬性,為什麼別人就有時間帶呢?讓父母幫襯一下也可以,但父母們年齡大了,心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了,而且對待孩子容易嬌生慣養,一旦孩子早期習慣成型,即使你看不慣也只能看不慣了,因為你沒時間,覺得還是自己的工作重要嘛!
我覺得最理想的育兒方式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我們為主,以父母為輔。這樣我們既能及時掌握改進孩子的成長程序,父母的很多有效的方法也能派上用場,去粕存精、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看到覺得不合適的,及時平穩溝通,把不好的習慣抹殺在萌芽狀態。
3.用心走心,孩子成長才能讓你舒心順心。
4.注意細節,才能決定成敗。
5.模範帶頭,說到不如做到。
這只是我結合自己育兒經歷的一些思考,孩子是兩個人的,兩個人必須都要承擔起來,別年輕時候的失足成了孩子和自己以後的恨。